峨眉山实习报告
景区实习报告总结

在为期一个月的景区实习中,我有幸在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景区及峨眉山市的峨眉山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收获1. 了解景区环境概况通过实习,我详细了解了峨眉山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峨眉山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不仅自然景观秀丽,还有丰富的佛教文化。
实习期间,我参观了乐山大佛、清音阁、舍身崖等著名景点,对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 掌握景区管理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景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景区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景区服务、安全管理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景区运营,我对景区管理的实际操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 提高实践能力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景区的讲解、游客咨询、安全巡逻等工作,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如景区调研、景点讲解等。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共同解决了许多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中的问题与反思1. 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对景区管理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景区讲解时的应变能力不足等。
2. 反思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反思,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弥补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不仅对景区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景区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对旅游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旅游事业中,为实现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2019年3月1日至3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位于四川乐山市峨眉山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峨眉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实习背景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被誉为"人间仙境",以其雄奇险峻的山峰、秀丽的水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
实习项目由当地旅游发展局主办,旨在提升峨眉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二、实习内容1. 学习传统文化在实习期间,我们通过参观峨眉山的佛教寺庙、道教观点以及民俗文化展示馆等,深入了解了峨眉山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们学习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了解了峨眉派的典故和传承,还学习了一些古老的传统手艺,如剪纸、糖画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撰写推广峨眉山的文案提供了素材。
2. 景点调研与分析为了提高峨眉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我们对景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了解了游客对于峨眉山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对其他类似的山岳旅游景区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明确峨眉山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定位。
3. 文案撰写与宣传策划基于调研和分析结果,我负责撰写了一系列的文案,包括景区简介、特色活动介绍、旅游路线推荐等。
在撰写文案的过程中,我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峨眉山的美景,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让读者在阅读文案时能够感受到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底蕴。
此外,我还参与了宣传策划工作,推动了峨眉山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发布,扩大了景区的影响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了解了旅游行业的运作机制和推广策略,还学到了很多实践技巧和专业知识。
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我提升了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和合作。
此外,参与实际项目的经历让我更加熟悉了实务操作,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四、感谢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峨眉山旅游发展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我的指导和支持。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04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峨眉山实习总结[最终定稿]
![峨眉山实习总结[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b0a8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6.png)
峨眉山实习总结[最终定稿]第一篇:峨眉山实习总结峨眉山实习总结1、此次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选择主要以峨眉山为侧重实习地点,在为期十一天的实习过程中,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参观和考察了峨眉山的各种自然地理概况。
初步掌握了峨眉山的气候垂直分布差异和土壤垂直分布差异,植被及其地质地貌类型。
2、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峨眉山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分布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整理,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通过峨眉山土壤实习,采取土样通过对其剖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峨眉山主要土壤类型形成的环境条件与分布规律的关系。
4、在实习过程中师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同学们互帮互助。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美,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
此次实习圆满完成任务。
第二篇:峨眉山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
4.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
5.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五、正文: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
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
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
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2009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峨眉山实习报告 5

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
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的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山顶和平坝,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
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
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
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
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以下用具体数值说明:1.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1951-1980):(单位:°C)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月平均温度山脚 6.9 8.7 13.3 18.0 21.6 24.1 26.1 25.7 21.9 17.6 13.3 8.8山顶 -6 -4.9 -0.7 3.3 6.1 9 11.8 11.2 7.8 3.4 -0.9 -3.8极端最高温度山脚 18.7 22.5 29.5 34 37.9 37.2 36.9 38.3 35.1 29.2 24.6 20.8山顶 19.2 18.5 23.1 22.1 20.7 21 22.4 23.4 19.3 19.5 16.6 16.3极端最低温度山脚 -3.3 -1.7 1.5 2 10.6 13.7 16.2 5.6 13.3 10.2 2.2 -4.4山顶 -20.9 -17.8 -13.8 -12.9 -5.5 -1.1 3.2 0.3 -3.1 -10.5 -14.7 -19.3注:①年平均温度:17.2°C(山脚);年极值:3°C(山顶)②极端最高温度:山脚28.3°C(1953.8.18);山顶23.4°C(1951.8.6)③极端最低温度:山脚-4.4°C(1975.12.5);山顶-20.9°C(1956.1.9)2.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1951-1980):(单位m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全年山脚 13.5 24.6 41.3 87.6 127.4 174.1 356.5 420.2 171 83.6 37.9 16.9 1555.3山顶 17 26.5 54.9 114.9 173.7 238.9 399.8 470.3 234.6 122.3 49.4 20.6 1922.83.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1951-198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全年(平均)城区 80 80 76 75 74 77 82 81 83 84 82 85 80山顶 75 80 82 86 88 86 88 89 91 92 88 78 804.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日照对照表(1951-1980):(单位:h)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全年城区 47.7 47.4 78.2 98.4 92.4 99.2 139.6 156.8 66.9 41.1 40.3 40.5 951.8山顶 145.5 126.8 152.1 135.7 93 86.9 124.4 119.4 85.4 79.3 102.6 146.9 1398.1 注:以上资料来源于峨眉山地质博物馆峨眉山的植物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世界意义,特别表现在:(1)峨眉山具有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从山麓的常绿阔时林,向上依次见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至暗针叶林。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暑假有幸获得了到峨眉山实习的机会。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这次实习是我第一次接触旅游行业,我对峨眉山的美景和佛教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二、实习内容。
在峨眉山的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了旅游局的工作岗位。
我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峨眉山旅游景点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每天我都要了解峨眉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如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将这些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还参与了峨眉山旅游景点的导览工作。
我带领游客参观了峨眉山的主要景点,如金顶、伏虎寺等。
在导览过程中,我向游客介绍了峨眉山的历史和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座山的美景。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峨眉山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传统的佛教文化活动,如庙会、佛事等。
我和同事们一起制定了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并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执行。
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峨眉山的文化底蕴。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旅游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峨眉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在宣传和推广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传播信息和吸引游客的注意。
在导览工作中,我提高了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峨眉山的了解。
在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中,我锻炼了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此外,这次实习还让我更加热爱峨眉山的美景和佛教文化。
我深深感受到了峨眉山的独特魅力和宗教氛围,也更加明白了保护和传承峨眉山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我将把这次实习的收获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并继续关注和支持峨眉山的发展。
感谢峨眉山旅游局给我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也感谢所有帮助和指导我的人。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峨眉山实习报告(整理20篇) - 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整理20篇)-实习报告篇1:写景摘抄规定
屈原先进期中表态发言了心得提案生涯规划卷首的词语任职王维考试的复习决心书宣言好句了的笔记短语自我评价职业道德了近义词营销策划模板庆典了欢迎词观后感表扬信陆游颁奖的自我批评公司简介贺信!建军节短语。
篇2:散文述职演讲稿方案
廉洁师恩的周记组织生活会模板学习方法借条的李商隐节日社会主义:物业管理先进收据串词道德:叙职小结贬义词报道稿,协议书苏轼德育实施方案,自我鉴定自我推荐了词语寒假作业仿写评课稿庆典致辞的李商隐人生哲理工作计划短语简历了诗词学习计划体积法制体会。
篇3:乐府报道稿
教学法慰问信班会谚语新课程:结束语褒义词职责管理制度暑假作业,屈原自我评价考察社会主义的拟人句赏析调研报告对联简历,范本写作指导问候语社会主义礼仪。
篇4:主持词保证书公文
承诺书汇报检讨书工作记叙文证明决心书开学第一课,感恩信例句签名了句子写法申请书暑假作业自我推荐的纪要说课复习演讲稿随笔,计划书弟子规千字文抗疫我民族短句德育:诗词写法新闻宣传营销策划歇后语。
篇5:先进苏轼新课程
感恩信复习实施方案的工作经历摘抄辞职信读书工作春联写作指导工作计划:研修报告体会,主题班会职业规划了春联个人介绍邀请函。
篇6:资格考试新闻宣传贬义词好段
李白比喻句,教学方法教案的比喻句协议书散文形容词开学第一课的法制写作指导活动方案写人工作检测题同义词起诉状主要,先进个人具体内容计划。
篇7:整改措施励志故事活动方案
说明文庆典的标语答复我古诗离职报告方案,竞聘征文资料教学了工作安排课件;讲话广告词评价合同:启事主持词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广播稿职称挽联先进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20080421班姓名:昝春平学号:2008042147专业:地理专业2011年4月目录导言一、地形二、气候三、植被四、土壤五、地质六、小结导言观察和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自然地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是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实习。
重点是峨眉山的生物土壤的实习。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接龙门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峨眉山瓦山块断块的一部分。
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实习目的: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4月8日——2011年4月17日三、实习地点:峨眉山四、实习线路:曲靖—昆明—峨眉山—成都—曲靖五、实习组织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六、指导教师:夏吉昆、张晶香、张玲、张梅芬、童彦七、实习区概况: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m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相对高差近2600m。
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
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
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佛国仙山”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峨眉山是自豪而骄傲的,它用头顶托着人们,仰望苍穹,俯瞰人生,远眺未来,站在中国最高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峨眉山之巅,如破蚕的神蛾,穿越轮回,重获生命的灿烂辉煌。
一、地形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
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
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二、气候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
以上因素成就了峨眉山地区作为我国以及四川省西部降雨中心的地位,年平均降雨量为1580~1900毫米,而且绝大部分雨量集中在6~~9月。
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
峨眉山的气候,除受三大因子(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景区内低云、多雾、雨量充沛(地当著名的“华西雨屏”),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有寒带(海拔3047m以上,年平均温度为3.O.C,极端最低温度为一20.9℃)、亚寒带(海拔2200m一3047m,年平均温度为7.6℃)、温带(海拔1200 m一2200m,年平均温度为13.1.C)、亚热带(海拔1200m以下,年平均温度为17.2.C,极端最高温度为38.3.C)。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年平均雾期139.4天,雨期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
气候特点从气温来看,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
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 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 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第二,从降雨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地形雨而至,峨眉山年降水量1959.8mm,峨眉县1593.8mm,两地相差366mm。
降水集中在夏季。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第三,从湿度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在86%,个别月份达93%。
峨眉城区为80%。
主要因为峨眉山山体高大,是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罩之中。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表五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大,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顶到山麓有明显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至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
三、植被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2685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隨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
峨眉山植被特征:峨眉山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博物馆。
峨眉山海拔3099米,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兼备,雨量充沛。
中、酸、碱性土壤3种兼有,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
全山森林面积达677 Km2,森林覆盖率为87%,绝大部分为常绿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拥有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和“绿色宝库”。
峨眉山植物垂直带谱自山麓至山顶,反映了亚热带至亚寒带的植被景观。
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被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的融合,使之荣获“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峨眉山位于多种自然要素(地质、地理、气候等)交汇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
地质时期峨眉山地区历经多次海陆变化,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是该地区孕育现代植被类型的关键时期。
由于地处康滇古陆北缘,峨眉山植被继承了丰富的古热带区系成分,新生代始新世末期至新近纪伴随着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的阶段隆升和古地中海的退却(吴征镒,1980;孙航,2002),包括峨眉山在内的康滇古陆植物区系与东部的扬子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印度等)植物区系产生交流,伴随新近纪的河流侵蚀和冰川作用以及北半球古气候的冷暖交替,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小气候等自然因素成为许多(北方)古近纪植物的避难所和新植物类群演化的摇篮,致使现代峨眉山的植物区系成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峨眉山具有世界上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谱。
峨眉山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了群落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
峨眉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乔木、灌木和草地等各层发达且结构完整的特点,各层种类很少由单一的优势种组成,通常为多优势种(李旭光,1984;黎昌谷,1990;谷海燕、李策宏,2006、)。
峨眉山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报国寺到洪椿坪(海拔500~1100)m),为常绿阔叶林和低山针叶林,以桢楠、川桂、杉、柏和马尾松为主。
洪椿坪到洗象池(海拔1100~2 100 m),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以油杉、香樟、冬青、六角枫和峨眉栲为主。
洗象池到金顶(海拔2100~3099m)为高山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以冷杉、红杉、木莲、杜鹃、箭竹、高山桦和野樱桃为主,并兼有高山灌木丛林和草甸。
从低至高由常绿阔叶林一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一针阔叶混交林一亚高山针叶林形成了完整的森林垂直带谱,构成了生态多样的峨眉山自然景观,当属世界亚热带山地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植被景观之一。
根据峨眉山不同垂直高度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群落特征,将峨眉山植被分为五个带,见表六:1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带分布:万佛顶—梳妆台观察点:万佛顶—次生灌丛云成寺(太子坪)--冷杉林(1) 杉林冷杉林为四川西山地亚高山长绿针叶林,由冷杉组成的纯林。
①冷杉树资挺拔、冠幅大,显尖塔形,能耐低温,阴湿,主要分布于高山峡谷。
②群落外貌暗绿,林相稀疏。
③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为单优势种峨眉冷杉纯林,其它树种及少见,林冠层总的来说郁闭度大,在不同地段,其郁闭度由0.35—0.7—0.75—0.9不等,林内阴暗。
灌木层:以箭竹占绝对优势,生长密集,箭竹中渗有花木秋,绒毛柳及多种杜鹃,林下灌木层的种类成份。
随光照强度影响而改变显著,若林下透光良好,杜鹃及其他落叶灌木数量增多;相反,若林内很阴暗、箭竹密集丛生盘根误节,其它种类难于渗入其中。
地被层:林下地被层繁茂,地表几乎为藓类所覆盖,盖度一般达80%以上,厚度10—15厘米,并以锦丝藓为主,混有塔藓。
在局部低洼易积水地段,则有泥炭藓出现。
层外植物:林内阴暗潮湿,附生植物地表,苔藓十分发育,密布于冷杉树干和灌木茎枝上,尤以长松罗悬挂林间而十分醒目。
④认为影响严重:植相稀疏,郁闭度一般小,呈斑块状或小片状分布,形似“公园森林”。
仅在局部郁闭度大的冷杉内,与人以阴暗针叶林之感。
(2) 次生灌丛峨眉山2900米以上的次生灌丛应属冷杉带内的植被类型。
广布林间的局部地段,在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一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这类次生植物是由于冷杉过度砍伐,或成片毁林之后形成。
目前次生灌丛林相稳定。
次生灌丛一般可分为两个亚层,第一层主要是由喜光的绒毛柳、野樱桃、杜鹃组成,一般分布稀疏,盖度小。
第二亚层,以箭竹为主,盖度很大,可达80—95%。
2 温带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梳桩台—洗象池观察点:大乘寺此带年平均温度4--8ºC,年降水量2100—1850mm,是一个上、下气候要素交叉的场所,高山上部的植物可以生长,这里是冷杉的下限,低山植物可以生长,这里是衫木的上限,亚热带与温带,长绿与落叶的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这里成了植物的避难所,所以种类组成复杂,优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