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引言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作为一个地质学专业学生,我有幸在2023年参加了在峨眉山进行的地质实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地质状况和科研成果。
二、实习背景和目的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了解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了解峨眉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地质调查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和支持。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在峨眉山主峰峨眉峰展开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进行了地质构造的调查,发现峨眉山主要由新生代的碎屑岩和火成岩构成。
其次,我们进行了地貌特征的观察,发现峨眉山地貌主要是由山地地貌和溪谷地貌组成。
最后,我们还对附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为日后的防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2. 采样和实验分析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采样和实验分析。
我们采集了不同岩层和土壤样品,并进行了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此外,我们还对采样的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以了解地质成因。
3. 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在采样和实验分析阶段,我们还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我们得出了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资源潜力。
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形成于第三纪,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和火山喷发。
同时,我们还发现峨眉山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和铜矿等。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五、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因此,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地质学的发展和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六、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04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tumu学号:2009XXXX姓名: XXX实习地点:黄湾——龙门洞实习时间:8月16日~9月25日实习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8 月23 日目录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3)1、实习目的: (3)2、实习任务: (3)3、实习要求: (3)二、实习内容: (3)1、地貌部分 (3)1、堆积地貌 (3)2、侵蚀—堆积地貌 (4)3、侵蚀—构造地貌 (4)4、侵蚀—溶蚀地貌 (4)2、岩层: (4)3、地质构造: (6)(1)、断层 (6)(2)、节理 (7)(3)、褶皱 (7)4、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7)5、水文条件: (9)6、工程地质问题: (9)1、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9)2、桥基与地质构造以及选址的关系 (10)三、实习心得 (10)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习任务: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二、实习内容:1、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
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体会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体会
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进行野外实践可以更好地深化知识。
峨眉山的野外地质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
峨眉山是一座名山,其地质风貌和构造特点丰富多样。
我们在
野外实践中,可以亲自观察地质现象,感受自然景观,了解地质
构造。
这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地球构造、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
等有很大的帮助。
在峨眉山的野外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学的实践性,在
实地考察中,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比如,我们
了解了不同岩石的成因、组成和性质,并通过实践调查,观察其
分布、变形和变质现象,深入了解了不同岩石形成的历史和过程。
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我们对地质学的认识更加
深入。
同时,野外实践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在野
外实践中,我们需要勇于探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积极
发挥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这能够培养我们的从容处事、协同合作、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而这些都是个人成长所必备的素质和
能力。
总之,在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中,我既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又感受到地质学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这次实践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地质学的重要性和魅力,也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2009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本次地质实习是在峨眉山进行的,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对峨眉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是一座由变质岩构成的典型山地。
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观察了峨眉山的岩石组成、地层构造、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等,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品。
通过观察,发现峨眉山主要由片麻岩、麻粒岩、石英闪长岩、片岩等岩石组成,这些岩石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
同时,峨眉山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矿、铅锌矿等,这为地质勘查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质钻探、野外地质测量、岩矿鉴定等实用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我进一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峨眉山地质特征的了解,也提高了地质勘查和实地调查的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地质资源,为地质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

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2021-07-31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实习,共参观考察了乐山大佛,大佛寺,黄湾阶地等景点,就景区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让我深深折服并吸引。
当然,也学到了,看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看不到的东西,让我明白学习一定要实践。
在实习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有很多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峨眉山低碳旅游建设在住宿,交通,环境保护方面的体现等。
对本专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旅游基本理论知识的感性理解。
通过详细参观峨眉山及其周围景点,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知道不同类型的景点有相对应的景区规划,要联系景区的实际状况进行。
于此同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与游客的交流,让我提高了与同学、游客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素质拓展,让我感觉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团结的力量。
当大家都是一条心,为了团队胜利而做出的努力,让我很感动。
还有当爬山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总之不会让同学掉队,同学之间的情谊也让人难忘。
这次实习,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当看到望不到尽头的山路时,也只有不断地往前走。
峨眉山的实习,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同学情谊的感动,我想这次实习我会铭记在心。
篇二: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十天的地质实习在弹指一瞬间,就结束了,但是在这十天的地质实习中所获得的一切,将使我受益终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的一个变化的过程。
由开始对实习内容的一无所知,到老师具体讲解后的慢慢了解,再到最后慢慢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全过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用心学了,认真付出了,你总会有收获。
还记得自己领到仪器那欢喜的场景,对即将开始的地质实习充满了好奇想迫不及待的看看地质实习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很多原来课本上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地形联系不起来。
还记得拿到一块块石头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他的名字,走到伏虎寺、报国寺断层,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个断层、沿途还有很多的滑坡、崩塌、岩溶的地质灾害,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才看出来。
【精品】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精品】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属于川西高原与川东丘陵交界的山地区域。
此次地质实习旨在带领我们了解峨眉山的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探究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对景区形成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与概况峨眉山地处于四川盆地腹地,距成都市约150公里,是成都周边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区域地貌较为复杂,山体纵横交错、山峰密布,海拔高度也十分不平坦,最高点高达3077米。
二、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一)地质构造峨眉山是一座由震旦系到新近纪地层构成的复合构造山,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
它所处的区域是川西与川东交界,地层比较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多次受到或大或小的地震的影响。
(二)岩石类型土石体:由成角石石英斜长角闪岩和黄铁矿脉构成。
火山岩体:由安山岩和流纹岩构成。
变质岩体:由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构成。
花岗岩体:由斑岩、英安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构成。
沉积岩体:由泥灰岩、砂岩和煤系岩炭构成。
三、地质演化历史及对景区的影响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历经了数亿年,其中最重要的演化事件是侏罗系中、新生代早期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峨眉山的地层变化也十分显著,山体结构主要由菱形高原、黄时壮高原和扬子地块周缘褶皱构造等组成。
这些构造和岩石类型为该区域地质景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赋予了峨眉山诸多独特的美景。
除了对峨眉山自然美景的影响,地质演化也给人类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发现。
例如,在峨眉山的某些区域中发现了直径6米的大铁器,这表明早在距今两千年前,人类便在峨眉山一带繁衍生息。
四、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地质演化在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探究地球的历史与现状,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址实习报告<一> 实习简介实习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0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实习分工: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的地质情况。
<二> 地形地貌黄湾至龙门洞地区属于山地。
地形以观测点为准~如下图所示:观测点地形观测点地形 NO-1 山坡 NO-13 斜坡 NO-2 山坡 NO-14 河谷斜坡底 NO-3 斜坡 NO-15 河谷斜坡 NO-4 河漫滩 NO-16 河谷斜坡 NO-5 河漫滩 NO-17 河谷斜坡 NO-6 河谷斜坡 NO-18 河谷斜坡 NO-7 斜坡 NO-19 河谷斜坡 NO-8 斜坡 NO-20 山坡 NO-9 斜坡 NO-21 斜坡 NO-10 山坡 NO-22 斜坡 NO-11 河谷斜坡 NO-23 二级阶地 NO-12 河谷斜坡 NO-24 一级阶地<三> 地质岩性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达7490.32米。
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维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维海陆过渡相,侏罗纪—下第三系维湖泊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沉积~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以下为观测点的地层年代表~如下图所示:峨眉山区地域地层简表界系统组代号观测点侏上统遂宁组 J 3sn罗 NO-21----NO-24 上沙溪庙组 J 2ss 系中统珍珠冲组 J 1zn中生三上统须家河组 T 3X界叠 NO-9----NO-20 中统雷口坡组 T21系下统嘉陵江组 T1j飞仙观组 T1f上二上统宣威组 P 2x古叠 NO-1----NIO-8 P1m 生系下统茅口组界二叠系分布于挖断山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个统。
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
上统为一套陆相火上岩沉积物和陆相河湖沉积物宣威组。
,1, 茅口组(P) 厚144~290米。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1m 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其中在NO-2,NO-3,NO-4,NO-5观测点都能观察到并且发育完全。
,2, 宣威组,P,厚7~39米。
灰黄色玄武岩、灰黑色灰岩、褐灰色薄层2X 状细粒紫红色砂岩、杂色粘土状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包含观测点有:NO~1----NO~8。
三叠系分布于龙门洞地区~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完全。
下统分为两组~飞仙观组和嘉陵江组。
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即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玛瑙砾岩~灰白色薄层灰岩~泥质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褐色页岩等。
中统也只有一组为雷口坡组。
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煤灰岩。
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
上统只有一组~即须家河组。
其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煤线。
(1) 飞仙观组,T, 厚183~244米。
紫红色薄层细粒岩屑砂岩~硬度不1f高。
夹煤砂岩~具有大型斜层理~泥裂等。
这些岩层表面风化严重。
(2) 嘉陵江组,T, 厚181~274米。
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灰白色薄层1j 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
特别是风化后成刀砍状白云岩。
还有泥质白云岩和水云母粘土岩等。
整个地层属于海滨相沉积。
(3) 雷口坡组,T,厚348~485米。
形成峡谷地貌。
含粘土矿物~泥质21白云岩~这些岩石的硬度小。
刀砍状薄层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灰黑色薄层灰岩。
属于浅海沉积。
(4) 须家河组,T,厚41~55米。
含有炭质夹煤线黑色页岩~其中含有3X植物和贝壳的化石。
加多层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
发育有大型板状层理。
包含的观测点有:NO~9----NO~20。
侏罗系分布与伏虎寺右侧。
分为下上两统。
下统只有一组~既珍珠冲组~岩性主要为一套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上统为遂宁组~其岩性为粉砂岩~砖红色粉砂质泥岩等。
,1, 珍珠冲组,J,厚41~55米。
黄灰色块状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夹粉1zn砂质泥岩~其中含有植物化石。
,2, 遂宁组,J,厚270~280米。
砖红色粉砂质泥岩~上面有局部产透3sn镜状薄层石膏。
还有少量灰岩~石英和砂岩。
其中有棕红色钙质粉砂质泥岩。
包含的观测点有:NO~21----NO~24。
<四> 地质构造,一, 断层1 挖断山断层这是断层接触远照~外边已经严重风化~被茂密的植物所覆盖。
不会产生山体滑坡。
力学性质:压性断层性质:逆断层断层成因:岩层受力厚断开且断开后两侧岩层有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断层面产状:216?< 59?描述:植被茂盛~岩层重复出现。
在正前方是峨眉河。
断层位臵:垂直峨眉河~处于峡谷间。
上盘下盘断层岩石性质灰岩峨眉山玄武岩断层岩石颜色,未风化, 灰黑色青灰色断层岩石颜色,风化, 灰黄色灰黑色断层地层年代 P--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二叠系下统宣威组 1m-2B左图:上盘右图:下盘2 善觉寺断层力学性质:压性断层性质:逆断层断层成因: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应力形成。
断层位臵:于峨眉哈成45?~并且横切河谷。
描述:在断层附近有断层破碎带。
长100米左右~这是由于断层形成是断面摩擦产生的。
而且还有岩堆的形成~长50米纵向100米~同样是由在断层形成时产生的。
上盘下盘断层岩石性质灰岩岩屑石英砂岩断层岩石颜色,未风化, 灰白色黄白色断层岩石颜色,风化, 灰黄色黑黄色断层地层年代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左图:上盘右图:下盘3 伏虎寺断层力学性质:压性断层性质:逆断层断层位臵:于峨眉河成45?~处于山脊。
断层成因:岩层受力厚断开且断开后两侧岩层有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描述:该断层区植被茂盛~在下盘去有坡积层~但已经被植被固定~风化比较严重~但保存很好。
上盘下盘断层岩石性质岩屑石英砂岩页岩断层岩石颜色,未风化, 黄白色灰黄色断层岩石颜色,风化, 黑黄色灰黑色断层地层年代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二, 褶曲挖断山倒转倾伏背斜褶曲类型:倾伏倒转背斜褶曲。
褶曲成因:岩层受力挤压运动作用产生形成。
岩性描述:左翼为青灰色和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表面风化大~表面为灰黑色且岩石硬度大~敲击后有难闻的气味。
右翼为中厚层业状灰褐色灰岩~节理为张节理~敲击有羽毛烧焦的味道。
左翼右翼褶曲倾角比较小近似直立褶曲产状 232?< 50? 239?< 90? 褶曲状态正常逐渐发生倒转地层年代二叠系下统宣武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岩石颜色,表面, 灰黑色灰褐色岩石颜色,内部, 灰黄色灰绿色左图:左翼右图:右翼,三, 节理—1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NO节理描述:有三个方向的节理~呈柱状节理岩层岩性:二叠系下统宣威组岩石性质:灰黑色块状玄武岩产状: A:230?< 75?B:142?< 77?C:351?< 85?NO—7 飞仙观组节理描述:呈剪节理~且节理发育完全~但其中有泥裂成‘X’型岩石岩性: T -----三叠系下统飞仙观组 1f岩石性质:紫红色砂岩和灰黑色页岩产状: A:150?< 7?B:340?< 88?NO—9 下嘉陵江组节理描述:剪节理~节理面光滑平直~两组节理岩石性质:紫红色砂岩和灰岩石层岩石岩性:T---- 三叠系下统下嘉陵江组 1j1产状: A:244?< 72?NO—11 上嘉陵江组节理描述:张节理~由于表面风化严重~表面节理不明显。
岩石性质:泥灰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耳状缺口。
岩石岩性:T-----三叠系下统上嘉陵江组 1j2 产状: A:255?< 72?NO—15 雷口坡组节理描述:剪节理~虽然风化严重但是侧面可以观测出来岩石性质:灰黑色灰岩岩性:T---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21:302?< 68? 产状: ANO—21 珍珠冲组节理描述:剪节理~成‘X’型~在节理线中夹有泥质粘土岩石性质:岩屑石英砂岩岩性: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12n产状: A:85?< 85?NO—22 须家河上压组节理描述:共轭剪节理~节理较发育~有两组节理岩石性质:灰黑色页岩岩石岩性:T----三叠系上统须家河上压组 3X产状: A:338?< 72?B 122?< 12?C:260?< 72?<五> 水文地质(一) 地表水峨眉河~沿黄龙湾至龙门洞。
在河两岸的河漫滩上有砂砾石组成~高出1.5米左右在河两岸分布着峨眉河玄武岩~有青灰色~灰绿色的玄武岩。
当中有杏仁状河气孔状的玄武岩。
在沿峨眉河下流的后山坝右侧地区。
有一级阶地~相对高度2—7米。
在后山坝右侧有二级阶地。
河宽:7---8米水深:0.5---2.5米流速:0.5 M/S---1.5 M/S(一) 地下水1 峨眉山矿泉水源址~在挖断山断层的右侧~在附近也散布着峨眉山玄武岩~周围被植被覆盖~在二叠系系统茅口组区域。
水质:清澈见底~但为见到有鱼类水量:中等 2 流量:0.057 M/S流速:1.5 M/S泉水性质:下降泉2 NO---14 溶洞岩溶水岩溶水~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在反复冲刷灰岩体内部~形成一条被侵蚀出一条通道。
位臵处于龙门洞附近。
在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水质:清澈见底~冰凉水量:中等 2 流量:0.083 M流速: 1 M/S泉水性质:下降泉<六> 不良地质(一) 岩堆NO 16 古岩堆成因:上层岩体受风化侵蚀后~岩体崩塌堆积形成。
风化程度:严重风化范围:长约50米~纵向约70米。
地层年代:T----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21描述:在每年的5约至7月的时候由于雨量加大~易产生崩塌现象。
由于是远古时代的岩堆~植被覆盖很好~在采集标本时可以观察到岩堆的岩石磨圆度不好~颗粒大。
NO---19 古岩堆成因:山坡上部的岩体产生裂缝厚崩塌下来形成。
风化程度:严重风化~岩土体比较破碎。
范围:长约50米~纵向约100米。
地层年代:T----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21描述:由于是远古时的岩堆~植被茂盛~岩石颗粒小~硬度大。
(二) 滑坡NO 23 古滑坡成因:由于在附近有伏虎寺断层的作用影响二形成。
风化程度:严重分化范围:长约300米~高约50米。
地层年代:J----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 2XX地貌:河谷缓坡描述:周围植被茂盛~只能观察到大体轮廓。
整个滑坡从远处看像一个小山坡。
但是仔细看~能发现于后面的高山有联系。
是从山的上部滑动下来形成的。
有明显的交界面。
<七> 工程地质分段:按地层年代将DK10+000至DK12+0001地层年代:J---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3sn地层岩性:粉沙质泥岩地质构造:无地形地貌:二级阶地水文地质:峨眉河里程:DK10+000---DK10+100工程地质特征:剖掉种植土修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