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新题型三

合集下载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3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3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旳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能够看到晚明市井生活旳真实面貌,这关于研究社会史旳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伙所熟悉。

但在“五四”往常,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依旧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旳看法。

神话传奇确实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旳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奇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奇,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差不多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旳传奇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奇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旳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怎么说应归于文学依旧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判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名目学里旳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确实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旳,《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纳。

尽管《山海经》里平实旳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旳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因此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那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旳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旳成分在,仍能够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旳《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旳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旳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旳地理知识水平。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3:刘禹锡《插田歌》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3:刘禹锡《插田歌》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 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 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 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 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 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 《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 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 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 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 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 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B.“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 滕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第 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 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 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 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 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初中教 材的内容,同时也是高考指定背诵篇目,这首诗 运用典故,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 象的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现抽象的哲理。而本诗截然不同,诗 歌采用民间俚曲的表现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清 新流畅,勾勒出了田野风光和农民的劳动场面。
光闪烁,明暗不定。
白纻(zhù)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
嘤(yīng)咛(níng):形容声音清婉﹑娇细。 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巴渝(重庆)
一带民歌)一样。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 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 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 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 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 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 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 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 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 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 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 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 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 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Ⅲ 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Ⅲ 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II卷精校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蘊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征,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教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2019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9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应当避免西式改编”错误。

原文否定的是机械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做法,并不是否定“西式改编”。

【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答案】C【解析】“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错误,二者应是并列关系;“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错误,文章提及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意在论述传统表演艺术保护的正确做法。

【考查能力】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答案】D【解析】A项,“很难获得成功”错误。

原文只是说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这并不意味着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后就难以取得成功。

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错误。

扩大了“传统表演艺术”的范围。

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错误。

原文第四段明确指出“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

【考查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答案】A【解析】文中说的“集休记忆”指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奥运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相关记忆,不能说“集体记忆”的建构“糖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成就自己”,而是对以后的志愿服务有所助益。

【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5.【答案】C【解析】“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

原文说单车猎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维护共享秩序”与“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是两个概念。

【考查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6.【答案】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此题应从两方面作答,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志愿者,另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新型”的志愿者。

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高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高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母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试题解析】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

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

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

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三
词语(包括熟语)运用题
——抓语境,明词义,勤积累
高考解读
一、实词、虚词
词语(包括熟 语)运用题
二、成 语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 (2006· 湖北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 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 ,博得了观众的热 .... 烈掌声。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 ....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 ,她不得不去 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 生动逼真。不能用于舞台表 少得可怜。 演,使用对象错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 .. 不暇 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 .. 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 ,都挤到 .... 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1 2 3 4 5 6 7 8 命题探究 返回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2.(2007· 湖北)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D )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 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 地偷得一日闲情。 .. B.正是凭着坚忍 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 .. 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 谱写“红楼”悲歌。 中“鱼目混珠”指拿鱼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 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 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 的快感。 .... 不合语境。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 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 ....
1 2 3 4 5 6 7 8 命题探究 返回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3. (2008· 湖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 ... 禁 地颤抖起来。 . “情不自禁”指抑制不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 、朴实 .... 住自己的感情,与语境 不符合,应改为“不由 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自主”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 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 .. 即可预防 EV71 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 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 ....
1 2 3 4 5 6 7 8 命题探究 返回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2006· 湖北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 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 ,博得了观众的热 .... 烈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 ,她不得不去 .... 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 少得可怜。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 .. 烂。也比喻困难重重, 不暇 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 .. 应付不过来。符合语境 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 ,都挤到 .... 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1 2 3 4 5 6 7 8 命题探究 返回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 (2006· 湖北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 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 ,博得了观众的热 .... 烈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 ,她不得不去 .... 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 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 .. 作声。符合语境 不暇 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 .. 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 ,都挤到 .... 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1 2 3 4 5 6 7 8 命题探究 返回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3. (2008· 湖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 ... 禁 地颤抖起来。 .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 、朴实 .... 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1 2 3 4 5 6 7 8 命题探究 返回
高考解读: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 (2006· 湖北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 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 ,博得了观众的热 .... 烈掌声。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 ,她不得不去 美,看不过来。也形容人多 .... 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 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 来。此处为前一义项 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 .. 不暇 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 .. 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 ,都挤到 .... 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胸无城府”指为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 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 .. 人坦率,符合语境 即可预防 EV71 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 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