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城市排水系统

合集下载

世界上最有效的应对暴雨的七大排水系统

世界上最有效的应对暴雨的七大排水系统

世界上最有效的应对暴雨的七大排水系统每年夏天一到,汛期也来了,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到了考验各地排水系统的时间了,那么世界上那些先进的排水系统是怎么设计的呢?小编汇总了国内外7个排水系统,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先从国内说起,第一个是故宫。

在北京城的其他地方进入看海模式的时候,故宫依旧积水甚少,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它地势高。

当然,不可否认,地势高在暴雨中确实是有优势的。

但是如果缺乏精密的排水系统,故宫排水也不会如此有秩序。

故宫排水系统有三宝。

首先是排水系统设计因地制宜。

这个说起来老生常谈,但就是很管用。

在建造紫禁城的时候,古人就依据地形地势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密的设计。

京城的地势北高南低,所以在建造紫禁城时,整个走势依旧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地面具有一定坡度,利于雨水排出。

其次,管网系统主干分明,四通八达。

紫禁城排水系统总体规划是东西方向的雨水汇入南北干沟,然后流入内金水河。

各个宫殿院落均设有干沟、支沟、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

当紫禁城遭遇暴雨时,雨水首先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排水管渠。

在排水沟渠遇到障碍的地方,设有排水沟眼,使得每个地方的积水都可顺利排出。

还在排水沟口设置了栅栏拦截污染物。

最后所有雨水汇入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是紫禁城的内河,全长2000多米,河帮、河底通用白石铺砌。

在流入紫禁城的入口处,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

最后,城外还有三道防线。

这三道防线与内金水河相通。

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

不仅可以作为城内的用水来源,而且具有排水功能。

第二个是青岛的排水系统。

曾有媒体报道,青岛遭遇21小时强暴雨,路段突发积水,排水工人打开应急排水阀,倾盆大雨中两分钟轻松排完。

可能至今为止,还有很多朋友误以为青岛强大的排水系统是德国人造的。

当年德国占领了青岛的黄金地段,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动工修建了一套排水系统。

国外不淹城先进的给排水系统

国外不淹城先进的给排水系统

国外不淹城先进的给排水系统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内模拟维修工人作业情景。

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展示能有效清除沉积物的装置———木球(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木球入水后可使水流加速进而冲走沉积物。

)每年的七八月份后,暴雨、洪峰、台风,一个接着一个地在京津、渤海湾及东部沿海地区肆孽逞凶,毫不留情地摧毁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出现了城市“观海”、村庄“孤岛”等景象。

这场灾害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各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交通沟渠的排水系统是否到位、应急管理信息是否通达。

面对暴露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反思、需要补课,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百年大计”。

本期“解析国外不淹城先进的给排水系统”主题是根据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给给排水系统,介绍了国外有关储排水系统发挥防灾抗涝作用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国内有关部门借鉴学习。

一些发展较成熟的城市建有发达的地下管网,这为迅速排除地面积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一些管网不够发达或地面空间较宽阔的地区,多通过绿化涵养、建设蓄水池等方法,减轻排水系统压力。

此外,不少城市设有大型雨水再处理设施,既减少了排水量,又实现了雨水再利用。

他们具有以下优点:一、整个排水系统犹如地下大水库在很多发展较成熟的城市,都建有完备的下水管道排水系统。

宽阔顺畅、四通八达的地下水路,能够承担暴雨后的排水重任。

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地下50米,排布着总长达2400公里的下水管道。

巴黎人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时间才修建成功,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每天有120亿立方米的水经此净化排出。

其中,排水渠最为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水道,两旁是宽约l米的查检人员通道,顶部排列着饮用水、非饮用水和通讯管线。

在小下水道中,还建有一些蓄水池,用于增加冲刷效应,避免下水道堵塞。

整个排水系统犹如一座地下大水库,即使地面倾盆大雨,也能将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排掉。

盘点世界著名的城市排水系统

盘点世界著名的城市排水系统

近年来,每到夏季汛期,一场场暴雨,让我国许多城市成为水城,导致“积水没车,道路拥堵,行路如趟河,雨水灌地铁,航班延误,火车晚点,城市交通一度混乱”,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脆弱。

让不少走在路上的网友尽情戏谑,无奈的调侃:“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车儿推开波浪”、“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去北京看海。

”虽说排水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城市在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但从国内北京故宫、江西赣州,再到国外的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等等,这些地方的下水道系统建设维护经验,或许能为总是暴雨积水成灾的中国大城市带来启示。

一、故宫:千龙吐水排水快,不怕暴雨酿成灾2012年7月21日,北京“61年不遇”的大暴雨让全城多处变成汪洋,多个路段、区域积水达数米,造成77人遇难。

但是,让这个“彼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此刻汪洋一片、积水成河”的现代化大都市汗颜的是,面对大暴雨,修建于600年前的北京故宫,排水系统工作良好,并未出现大面积积水。

与故宫同样始建于明朝的北海“团城”也安然无恙。

据史料记载,故宫历史上曾经历了千余次特大暴雨,但从未有过因雨水过多而积水栓塞的情况,这次也不例外。

故宫“筑城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原则,使其排水系统非常完善,因而数百年面对暴雨都始终如此“淡定”。

今天的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和中国古代的众多古城一样,紫禁城的建筑理念也充分利用了原有条件和地理特点,先设计一套涵盖地上、地下的完整布局和总体规划,然后先地下后地上逐步施工。

排水系统是紫禁城地下规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在紫禁城初建时,就已经对排水系统考虑得十分周密。

因为紫禁城自建成后,除了明代中期又加建了一个外城城墙之外,全城的总体布局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为止都没有重大改变。

整个紫禁城的排水系统经过了精心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用于排水的干道、支道,明沟、暗沟,涵洞、沟眼,纵横交错,主次分明,共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排水网络。

全球城市排水系统TOP10!!!

全球城市排水系统TOP10!!!

全球城市排水系统TOP10——————————导语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要检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场暴雨就已经够了。

然而,可是在暴雨面前,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鲜有做作到从容以对的。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都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排涝功能,巴黎的排水系统甚至成了参观景点,而建成于2006年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更堪称牢固、先进,护卫着东京免遭内涝灾害。

▶英国伦敦下水道:切断霍乱源头英国伦敦下水道的历史也在150年以上,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伦敦地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流行病肆虐有关。

由于水体污染,1848年-1849年间,一场霍乱导致1.4万伦敦人死亡。

疫情结束后,为了改善滋生传染病的温床---伦敦地下水道,英国着手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工程历时7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

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

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敦再没发生过霍乱。

伦敦市民为纪念建设伦敦下水道的带头人巴瑟杰的贡献,给他塑了一座雕像。

2009年5月,伦敦下水道曾经经过一次巨大的冲洗工程。

脱脂后的下水道变得宽阔、通畅。

▶法国巴黎:欢迎参观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

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

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

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

下水道四壁整洁而宽敞,没有想象中的污秽与腥臭。

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巨大,后期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城市排水系统成了调侃对象,那些传统经典城市排水工程成为渴望

城市排水系统成了调侃对象,那些传统经典城市排水工程成为渴望

城市排水系统成了调侃对象,那些传统经典城市排水工程成为渴望面对塌陷成河的城市,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一时成了众人调侃的对象。

为什么我们的大雪排水系统在大雨眼里,如此不堪一击。

其中除了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外,越来越多的还是因为设计理念急功近利所致。

其实,具有前瞻性思维和长远规划理念,又融入传统智慧的经典城市排水设施,北宋时期就已存在,只是地下工程政绩不明显,为政者多不愿从之。

当今公认的经典储水城市有经典作品以下几个:江西赣州福寿沟。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时城市排水系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玉田沟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界,分为两部分,受远古时代古代城市风水文化的影响,两部分主要线路的走向形似篆体“福”“寿”二字,于是因形而命名。

福寿沟总长约12.6公里,工程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将原来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断面为矩形、用砖瓦砌垒的宽渠,主沟断面宽约90厘米,高180厘米左右,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将大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二是将福寿沟与城内的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减少街道占地淹没的面积和时间;三是建设了12个防止洪水季节江水倒灌、造成城中内涝水灾的水窗。

这种水窗构型精巧,运用水力学原理,在江水上涨时,将外闸门自动清空,而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之前,排出的水流能将内闸门冲开。

值得一提的是,福寿沟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城市地貌的高低差,全部采用自然资金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水处理排入江中和濠塘内。

金水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缓冲等功能,甚至催生了池塘养鱼、淤泥生态景观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

整个排水网络“纵横纡折,或伏或见”。

城市排水系统典型案例

城市排水系统典型案例

城市排水系统典型案例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收集、输送和处理城市污水和雨水,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品质。

以下是城市排水系统典型案例:
1. 伦敦“大排水沟”:为解决伦敦长期存在的洪水泛滥和污水污染问题,
19世纪末,伦敦修建了一条长达200公里的地下排水系统,被称为“大排
水沟”。

该工程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将城市污水和雨水纳入同一个排水系统进行排放和处理,大大提高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2. 巴黎“地下宫殿”: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被誉为“地下宫殿”,是一个庞大的排水网络。

该系统由一系列隧道、管道和蓄水池组成,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覆盖了整个城市。

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不仅承担着排污和排水
的功能,还具备调节城市气候、防止内涝等多种功能。

3. 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沟”:东京的排水系统面临着地势平坦、河流密布等复杂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紧张等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东京修建了大规模的排水沟,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分离排放和处理。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保证了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这些案例表明,一个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经济成本等。

同时,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提高排
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品质。

青岛排水系统

青岛排水系统

揭秘不为人知的青岛“地下”往事:排水系统德国制造1903年,德国人开始铺设污水管道并修建排水泵站。

图为污水下水管道广州路泵站青岛雨水下水道“古力盖儿”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

在古力盖儿中心,大都有一个“K”,“K”代表“KIAUTSCHOU”,意指胶澳。

由“古力”派生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青岛人对马路上见到的地下雨水、污水、自来水、电缆、煤气等管道井盖儿,习惯称之为古力盖儿。

每年汛期雨水频袭时,很多人就会想到青岛,青岛拥有令其他城市羡慕的排水系统——100多年前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采用“雨污分流”,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发挥余热德国“租借”青岛99年,初来乍到的德国人经历了青岛第一个雨季,由于饮用了污染的水源,大量德国官兵生病死亡。

德国殖民者提出按百年标准对地下管网进行设计和施工。

十年前十月的一天,山东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德国考察,发现了一批记录青岛城市建设的原始档案,其中一部名为《胶澳发展备忘录》(1910年改为《胶澳年鉴》),由当年胶澳总督府组织编写,自1898年10月起,每年一记,直到1914年,不间断记录了17年,完整记录了当时德国殖民者建设地下管网的意图、理念及施工进度。

1898年7月至8月,初来乍到的德国规划者经历了青岛第一个雨季,雨量非常大,原本相对平整的土地被湍急的水流冲得沟壑纵横,当地的建筑也遭到很大破坏。

这使德国规划者意识到,如果将来不想与经常发生的水患作斗争,在城建时,就必须特别注意雨水排泄问题。

同时,进入雨季后,大量污水混合着雨水渗入水井,污染了饮用水源,导致肠炎和伤寒在水土不服的德国人中流行,大量德国官兵因此病死。

出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考虑,德国人开始集中力量进行下水道的规划。

按照1898年3月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青岛99年。

因此,德国殖民者在规划之初,就按照适用100年的高标准来进行设计和施工,如此长远的考虑,可称之为百年“大工程”。

最新c世界著名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

最新c世界著名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

c世界著名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世界著名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2-7-23 12:32:35巴黎:古老的排水道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

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给排水实训装置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

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下水道博物馆Tips:交通:坐地铁9号线或RER C线, Pont de l’Alma 站下车;开放时间:5月1日到9月30日 11:00 – 17:00;10月1日到4月30日 11:00 – 16:00;每周四、周五,以及一月的第2-4周休息。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了无踪影。

由于巴黎下水道排水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能成为旅游景点,下水道肯定能容下很多游人,无比宽敞,可以行走奔跑(这种情形在西方电影里经常出现),有通畅的排气系统、有纯净空气,不会、不能臭气熏天。

塞纳河阿尔玛桥畔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

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古老的巴黎排水道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牛的城市排水系统
巴黎:古老的排水道
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

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

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

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了无踪影。

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能成为旅游景点,下水道肯定能容下很多游人,无比宽敞,可以行走奔跑(这种情形在西方电影里经常出现),有通畅的排气系统、有纯净空气,不会、不能臭气熏天。

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

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

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

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

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这哪里是下水道?简直就是宽敞的地下水库工程,就是发达的企业化复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

因此,这种四通八达的系统能够顺利排水。

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

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

奥斯曼是在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

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

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

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

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

直至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多数人大概不知道,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

下水道里也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

你所需要的,只是拨个电话,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只可惜,我当时没能记下这个号码。

)完备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它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

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

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着从高卢罗曼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现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并配以英、法两种文字说明。

通道终端是一个大厅,放着3台电视机,播放一个长约20分钟的介绍巴黎下水道情况的短片。

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

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

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

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的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

据介绍,雨果在撰写《悲惨世界》前,曾通过时任下水道督察的好友埃马纽埃尔·布吕内索亲临下水道,并绘制了管道图,从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在下水道中与警察周旋、逃脱追捕的情景。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

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东京:下水道深达60米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

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于2006年,堪称牢固、先进,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

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

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

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

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

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日本未来派地下排洪隧道
英国排水系统
英国谢菲尔德市的地下抛物线拱形排水隧道伦敦排水系统建立与霍乱肆虐有关
伦敦舰队下水道,这成为了伦敦城市探险者拍摄的经典地点
1700年的时候,伦敦已经是一个拥有57万人口的欧洲超级大都市,但城市的排水系统极其糟糕。

为将污水和雨水引入路两边的明渠或者马路两边的街沟中,泥土路面或者卵石街道都凿有迷宫般的沟沟渠渠。

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粪便。

糟糕的排污系统将街道变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

1810年,英国人开始使用暗管排水,改变了城市的排水状况。

有趣的是,英国排水管道系统的建立,与霍乱的肆虐大有关系。

1831年,欧洲爆发霍乱。

这次霍乱夺去约32000名英国人的生命。

人们认识到,拥挤、肮脏的街道是疾病的温床。

1842年,大不列颠帝国派出考察队去罗马和巴黎参观供排水系统,他们惊讶地发现,古罗马的排水系统比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要先进得多、卫生得多。

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

1856年,一位叫做巴瑟杰的人承担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

他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

巴瑟杰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350万吨土,但这个计划连续5次被否决。

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
度,伦敦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

1865年工程完工,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2000公里。

下水道在伦敦地下纵横交错,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北美尼亚加拉大瀑布放水渠,这是现代世界被忽视的七大奇观之一
澳大利亚地下排水渠,被热爱城市探险的人称为洞穴
罗马:2500年后仍在使用
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

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

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

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

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么宽敞。

墨西哥城:花3100万美元改造
2009年4月,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第二阶段的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完工。

使用了尖端技术的这一工程共花费3100万美元,预计可以使用50年以上。

墨西哥城排水系统管道从1975年便开始使用,由于年久失修,该市曾频繁发生水淹道路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