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告

合集下载

传染病流行报告

传染病流行报告

传染病流行报告
概述
本报告旨在分析最近发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预测,以便有效应对和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流行病数据
1.传染病名称:X病
发病率:每周新增病例数量逐渐上升,目前达到每周平均100例。

症状: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

感染途径: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

2.传染病名称:Y病
发病率:目前每周新增病例数量趋于稳定,平均每周30例。

症状:腹泻、呕吐以及腹部疼痛。

感染途径:食物和水源污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播。

流行病趋势分析
1.X病已经呈现由小规模传播向大规模传播的趋势,需加强相关防控措施以减缓传播速度。

2.Y病的发病率相对稳定,但应继续关注潜在的传播风险,确
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例。

预防和控制措施
1.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包括正
确的手卫生、口罩佩戴和社交距离等。

2.提高卫生标准:加强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3.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完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和追
踪病例,以便快速采取控制措施。

4.推行集体免疫计划:鼓励公众接种相关疫苗,提高整体群体
的免疫力。

结论
本报告提供了最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和趋势分析,建议加强预
防和控制措施以应对不同传染病的扩散风险。

在制定应对措施时,
需密切监测流行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保
护公众健康。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病毒性肝炎10654008007肺结核885202102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365002梅毒1949002新生儿破伤风0100011069麻疹995001008淋病990猩红热210布鲁氏菌病210疟疾199008伤寒副伤寒118004艾滋病0760415357流行性出血热068001114流行性乙型脑炎023001477血吸虫病022狂犬病0190189623百日咳01800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0070011193钩端螺旋体病007209炭疽003030登革热002霍乱001人禽流感10000鼠疫1000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注
61.84 32.23 85.15 72.20 103.20 92.39 103.54 111.47 106.01 91.57 72.44 67.87 76.68 97.27 108.23 132.47 113.11 117.57 116.87 109.12 88.77 73.52 63.63 63.41 66.05 65.78 71.68 64.91 65.46 66.10 68.55 88.69 91.42 102.09 108.44 106.54 107.30 98.74
0.00 0.00 0.00 0.02 0.02 0.04 0.03 0.04 0.01 0.01 0.01 0.01 0.01 0.00 0.01 0.00 0.00 0.00 0.00 0.01 0.03 0.01 0.00 0.00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注: ①2005年起,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调整为丙类传染病。②2009年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
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霍乱 死亡率 1/10万 病死率 (%) 发病率 1/10万 病毒性肝炎 死亡率 1/10万 病死率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1/10万 1/10万 (%) 46.37 1.96 4.22 319.42 1.91 0.60 438.88 1.88 0.43 424.89 0.96 0.23 352.15 0.48 0.14 1000.70 1.44 0.14 712.90 0.91 0.13 729.11 0.83 0.11 676.06 0.82 0.12 589.62 0.78 0.13 568.99 0.52 0.09 671.37 0.56 0.08 617.23 0.36 0.06 482.80 0.30 0.06 376.75 0.21 0.05 316.72 0.23 0.07 299.84 0.25 0.08 230.67 0.24 0.11 190.06 0.21 0.11 132.47 0.14 0.10 127.44 0.17 0.13 115.58 0.10 0.09 79.55 0.06 0.08 54.50 0.04 0.07 74.84 0.02 0.06 73.30 0.04 0.05 66.31 0.03 0.05 59.65 0.03 0.05 55.34 0.03 0.05 48.30 0.02 0.10 40.79 0.01 0.03 39.86 0.01 0.03 36.23 0.02 0.05 34.52 0.02 0.05 38.30 0.01 0.03 34.92 0.01 0.03 32.36 0.01 0.03 27.99 0.01 0.02 23.43 0.00 0.02 20.45 0.00 0.01 18.90 0.00 0.01 伤寒副伤寒 发病率 1/10万 8.17 8.69 37.75 16.06 9.96 9.61 7.68 12.82 15.58 10.53 11.94 12.72 14.25 11.24 9.75 8.35 9.76 13.02 14.01 10.83 10.32 10.45 7.91 7.51 7.75 6.10 5.61 4.83 4.80 4.08 4.19 5.07 4.47 4.17 3.80 2.65 1.99 1.55 1.18 1.28 1.05

流行病学教学案例

流行病学教学案例

4.66 5.26
4.39 4.72
4.47 5.34
患者 4,男性,29 岁,发展成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由于患者病情未得到改 善,并于 1981 年 3 月份死亡。
患者 5,男性,36 岁,往常健康,1980 年 9 月,曾被临床诊断为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因持续 4 各月发热、呼吸困难与咳嗽,而被发现。入院时,发 现患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
男合计

0~
274407 273193 547600 1570
1061 2631
0.57
5~
284407 286703 570911 1645
1547 3192
0.58
10~
258686 244781 503467 4131
4078 8209
1.60
15~
189472 195507 384979 10364 7287 17651
2005 年 9 月 16 日~2005 年 9 月 29 日印尼,共发病 7 例,死亡 5 例。 问题:根据上述事实,应该如何描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强度?本次疫 情属于散发、暴发还是流行?
表 8-1 新疆南部地区 119280 例戊型肝炎年龄、性别分布(P174)
年龄组
人口数
发病数
(岁)
疾病的分布案例案例一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边陲地广人稀多年来在少数民族中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可致死的疾病据称该病只发生在锡伯族主要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头晕上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不良吞咽困难失语但无发热意识清楚有些病例经过或不经过治疗可以痊愈但其中有的留有轻度视力模糊或抬头费力严重病例可以在发病二三天内死亡且濒死时一直神志清楚病死率相当高达432严重影响当地农牧业生产以致该病在当地民族干部和群众中引起恐慌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报告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报告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一、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梅毒在全世界流行,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

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

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

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

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相当高。

梅毒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梅毒的临床表现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传染病医院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持续增加,2018年中国梅毒发病数为494867例,较2017年增加了19007例;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为535819例,较2018年增加了40952例。

2014-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统计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逐年减少,2018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为39人,较2017年减少了6人,2019年较2018年有所增长,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为42人,较2017年增加了3人。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统计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5-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梅毒发病率为35.6251/10万,较2017年增加了1.1384/10万;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为38.3677/10万,较2018年增加了2.7426/10万。

2015-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率统计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5-2018年中国梅毒死亡率逐年下降,2018中国梅毒死亡率为0.0028/10万,较2017年减少了0.0005/10万,2019年较2018年有所增加,2019中国梅毒死亡率为0.003/10万,较2018年增长了0.0002/10万。

疾病死亡率的报告作文500字

疾病死亡率的报告作文500字

疾病死亡率的报告作文500字英文回答:Mortality from Disease: A Report.Death rate, also known as mortality rat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public health and is often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care systems and the overall health of a population. It is calculated bydividing the number of deaths in a given period by thetotal population at risk.The mortality rate can be used to track the prevalence of specific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heart disease, or stroke. It can also be used to compare the health outcome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such as different countries or regions.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mortality rate, including age, sex, race, and socioeconomicstatus. For example, the mortality rate is typically higher for older people than for younger people, and it is typically higher for men than for women.The mortality rate can also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pollution, access to healthcare, and nutrition. For example, people who live in areas with high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are more likely to die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mortality rate is a valuable tool for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and policymakers. It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opulations that are at high risk for certain diseases, and i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中文回答:疾病死亡率报告。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疾病统计是指对特定疾病或疾病群体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统计,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传播等情况,为疾病防控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疾病统计中,常用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传播速度、影响范围等,为疾病控制和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疾病统计指标。

一、发病率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与该人群总数的比例。

发病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流行程度和趋势。

通常以每10万人为单位进行计算,可以分为年发病率、季节性发病率等。

发病率的计算可以基于医院的报告数据、问卷调查、疫情监测等多种方式进行。

发病率高低可以反映出疾病的危害性和传染性,对于判断疫情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人群中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与该人群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是评估疾病影响力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疾病的死亡率,可以判断其致死风险以及对人口的影响程度。

死亡率的计算同样可以基于医院记录、统计数据等途径,对于严重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非常关键。

死亡率的降低是衡量医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病例率病例率是指在特定的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人数与该人群总人数的比例。

病例率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传染性和暴发情况。

病例率常常与时间和地点相关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感染速度、范围和暴发情况。

通过对病例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阻断疾病传播的链条,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

四、致残率和失能率致残率和失能率是指因某种疾病导致患者获得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例。

致残率和失能率是评估疾病对人体功能影响程度的指标。

通过统计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疾病对受感染人群的影响程度,对于制定康复计划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致残率和失能率的降低是评估医疗和康复工作的重要标准。

五、传染系数传染系数是指一个感染者在一定时间内平均传染给其他人的人数。

两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

两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

二、两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居民卫生服务需要是由居民健康状况所决定。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居民在调查前两周是否“患病”、前半年是否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病严重程度、短期失能、长期失能和残障来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的需要。

下面分别就两周发病和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失能和残疾情况等分别进行分析。

(一)两周患病情况分析1、患病和两周患病的概念卫生服务研究所定义的“患病”是从居民对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角度考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患病”。

主要依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感受和调查员(医务人员)的客观判断综合确定。

定义为:①自觉身体不适,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②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单位诊治,但自服药物或采取一些辅助治疗;③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也未采取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一天及以上者。

上述三种情况有其一者,认为“患病”。

由于回顾性调查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倚,为了减少回顾性偏倚,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调查前两周内的患病情况来估算患病率。

两周患病率是调查居民中两周内患病人次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百分率或千分率)。

1、两周患病人数、人次数及两周患病率被调查216101人中两周内有31244人患有各种疾病。

两周患病人次数为32364 (城市10213、农村22151)。

由此计算被调查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4.98%,其中:城市为18.72%(大城市22.37%、中城市15.90%、小城市16.97%);农村为13.71% (一类农村13.25%、二类农村13.30%、三类农村15.38%、四类农村11.47%)。

城市两周患病率高于农村,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表2-2-1: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一一城乡及其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两周患病人数、人次数和患病率城乡城市农村大中小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调查项目合计合计合计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农村1993年第一次调查结果调查人数215163 54249 160914 17377 18424 18448 36918 49921 51837 22238 患病人数29565 9163 20402 3298 3325 2540 4492 6806 6287 2817 患病人次数30135 9502 20633 3491 3451 2560 4591 6893 6323 2826 两周患病率140.1 175.2 128.2 200.9 187.3 138.8 124.4 138.1 122.0 127.1 其中:男性128.4 158.0 118.7 181.0 165.2 129.9 112.5 131.0 113.3 114.1女性151.9 191.8 138.1 220.0 208.5 147.7 136.7 145.3 131.0 140.4 1998年第二次调查结果调查人数216101 54549 161552 20775 15581 18193 36136 47785 53815 23816 患病人数31244 9551 21693 4236 2358 2957 4658 6223 8086 2726 患病人次数32364 10213 22151 4648 2477 3088 4788 6357 8274 2732 两周患病率149.76 187.23 137.11 223.73 158.98 169.74 132.50 133.03 153.75 114.71 其中:男性136.19 170.74 125.05 204.34 145.97 154.66 123.66 122.84 138.48 101.24 女性164.07 203.54 150.12 242.74 171.79 184.82 142.11 144.07 170.03 129.56与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相比,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比1993年14.01%增加了6.9%。

病人死因总结报告范文(3篇)

病人死因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报告编号:2023-XX-001报告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尽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仍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幸离世。

本报告旨在对某医院2023年度死亡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某医院2023年度出院病历、死亡证明、病历讨论记录等资料。

2.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死亡病例的基本情况、死因、年龄、性别、病程等进行统计分析。

三、死亡病例基本情况1. 年龄分布:2023年度死亡病例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98岁,平均年龄为64.5岁。

2. 性别比例:男性患者占比60%,女性患者占比40%。

3. 病程:死亡病例中,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25年,平均病程为3.5年。

四、死因分析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比45%。

具体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2. 肿瘤:肿瘤是第二位死因,占比30%。

主要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位居第三位死因,占比15%。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占死亡病例的10%,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5. 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脑卒中、外伤、意外事故等,占比10%。

五、死因分析原因1. 患者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2. 生活习惯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3.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医疗知识普及不足: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足,导致疾病发现晚、治疗不及时。

六、改进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WR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告/mmwr MMWR通报第58卷 / 2009年4月24日最新消息:2009年4月加州和德州发现感染A(H1N1)型猪流感病例2009年4月21日,CDC报告称,南加州两起儿童感染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系感染具有遗传相似性的A (H1N1)型猪流感病毒所致。

病毒包含一种独特的基因片段组合,该组合以前从未见诸于美国或其他地方(l)的猪流感或人流感病毒之中。

由于儿童未与猪接触,因此导致人们担心可能会发生人际间传播。

季节性流感疫苗H1N1毒株据说不太可能起到防护作用。

本报告更新了持续调查的状况,并提供了截至4月24日受到与之前病例中发现的A(H1N1)型猪流感病毒相同毒株感染的大约另外六名患者的初步详情。

报告称,这另外六起病例分别出现在加州圣迭戈县(三起)、加州帝国县(一起)和德州瓜达鲁普县(两起)。

CDC、加州公共卫生部和德州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正在进行病例调查,监视与八名患者发生接触的人员的患病情况,并加强监测,以确定病毒传播的程度。

CDC还建议将尚未确定亚型的一切A 型病毒立即送往CDC检测。

此外,与美国患者身上毒株相同的A(H1N1型)猪流感病毒,已由CDC在采集自墨西哥患者身上的样本中确认。

临床医生在对患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以下两类患者进行区别诊断时,应考虑是否感染猪流感以及季节性流感病毒:1)住在加州圣迭戈县和帝国县、德州瓜达鲁普县或曾前往上述地区的患者,或2)近期去过墨西哥或与患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士发生接触的患者以及发病前7天身处上述美国三县或墨西哥的患者。

病例报告加州圣迭戈县4月9日,一名16岁的少女与其54岁的父亲因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前往圣迭戈县诊所。

少女于4月5日发病。

她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和鼻漏。

亲父亲于4月6日发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鼻漏。

二人所患为自限性疾病,现已痊愈。

父亲曾于2008年10月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而女儿则尚未接种。

采集自二者身上的呼吸样本在圣迭戈县卫生部实验室经过检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发现A型流感检测呈阳性,但无法进一步确定亚型。

与患者发生接触的两名家人据称最近患有轻度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现已从三名家庭成员身上采集样本进行检测。

4月24日发现另外一起病例,患者是一名居住在圣迭戈县的儿童;目前尚未获得有关这一病例的流行病学细节。

加州帝国县一名居住在帝国县、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41岁妇女于4月12日出现发热、头痛、喉咙痛、腹泻、呕吐和肌痛等症状。

4月16日获得的呼吸样本,于圣迭戈县卫生部实验室采用RT-PCR进行A型流感检测,结果呈阳性,但无法进一步确定亚型。

该名妇女在2008年至2009年间未曾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病毒疫苗。

与之发生接触的三名家庭成员据称近期未患过呼吸系统疾病。

德州瓜达鲁普县。

两名居住在圣安东尼奥市附近瓜达鲁普县的16岁少年经检测患有流感,并于15日确定A型流感检测呈阳性。

两名少年分别于4月10日和4月14日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症状,并于4月15日前往门诊接受鉴定。

新病例中有五起是通过基于对流感的临床怀疑,对由检查患者的医疗机构采集的样本进行诊断而发现的;有关第六起病例的信息尚不得而知。

检测呈阳性的样本被送往公共卫生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这是三个县日常流感监测工作的一部分。

墨西哥出现的暴发墨西哥公共卫生机构近几个星期以来已报告日益增多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其中包括严重肺炎病例及死亡病例的报告。

大部分报告的疾病和暴发据说来自墨西哥中部,但美国-墨西哥边界沿线各州亦报告出现暴发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病例。

CDC实验室从墨西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经检测,发现存在与美国病例中发现的A(H1N1)型猪流感病毒相同的毒株。

但是,尚没有明确数据可用于评估墨西哥不断增多的病例报告数与少量样本中确认出现猪流感之间的联系。

CDC目前正在协助墨西哥的公共卫生机构检测另外的标本,并提供流行病学支持。

美国患者在病发前7天内均未去过墨西哥。

流行病学与实验室调查截至4月24日,从新发病例中发现的流行病学联系包括:1)圣迭戈县父女二人的家庭成员,和2)瓜达鲁普县两名少年所就读的学校。

截至4月24日,未发现德州病例和加州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联系,亦未发现加州三起新发病例与之前报告的两起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联系。

未发现上述七名患者中有人最近与猪发生过接触。

目前正在对与所有患者发生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出现人际间传播。

目前已在加州和德州对额外的病例加强监测。

临床医生已接到通知,对患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前往诊所或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流感检测。

检测呈阳性的样本应送往公共卫生实验室作进一步表征。

季节性流感活动在美国继续呈下降趋势,德州和加州亦包括在内,但这两个地区仍存在类流感疾病的病因。

来自八名患者中六人身上的病毒经检测,对抗病毒药物具有抗药性。

已发现这六名患者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具有抗药性,而对扎那米韦和奥塞米韦则具有敏感性。

报告机构:加州公共卫生部下辖的圣迭戈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和帝国县公共卫生部。

德州公共卫生部下辖的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

加州圣迭戈县海军医疗中心下辖的海军卫生研究中心。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验服务局。

美国疾控中心下辖的国立传染病防范、检测和控制中心全球迁移和检疫处;国立动物传染病、媒介传播疾病和肠道疾病中心;国立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心流感处。

编者按:在美国,自2007年以来人感染新的A型流感病毒病例已在全国范围成为须具报条件。

近期的流感大流行防范活动,已极大提高美国公共卫生机构在对流感进行PT-PCR检测和确定通过日常监测获得的A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方面的实力,同时增强了美国实验室鉴定新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情况的能力。

在此项持续调查中描述的病例之前,上报至CDC的最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发生于与猪发生接触的人士或者与猪接触过的家庭成员身上。

虽然以前曾报道过猪流感病毒会在未接触猪的人之间传播,但这种传播方式已受到限制(2,3)。

由于已知晓目前病例中的患者并未与猪有过接触史,这说明他们是通过与其他受感染者发生接触而受到感染的。

当前病例中的疾病谱尚未予以完全定义。

在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八起病例中,有六名患者患有自限性疾病,并已作为门诊病人予以治疗。

一人住院接受治疗。

以前的猪流感报告,虽然毒株与目前病例中发现的不同,但大多数都包括轻度上呼吸道疾病,另外也报告严重下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病例(2,3)。

此次调查中猪流感病毒毒株的传播程度尚未可知。

加州和德州当局对以前报告的患者(一名10岁男孩和一名9岁女孩)进行的持续调查包括鉴定在他们可能具有传染性的时期内(定义为从出现症状前1天到出现症状后7天的这段时间)是否有人与他们发生密切接触。

所接触的人员包括家庭成员、大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护理的诊所工作人员以及4月3日前往德州于中于男孩发生密切接触的人员。

从这些接触人员身上采集的呼吸标本经查患有持续性疾病。

另外,在患者居住地区的诊所和医院,目前正在对可能病例加强监测。

在另外六起病例中,目前亦在进行类似调查和加强监测。

临床医生在对患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以下两类患者进行区别诊断时,应考虑是否感染猪流感:1)住在加州圣迭戈县和帝国县、德州瓜达鲁普县或曾前往上述地区的患者,或2)近期去过墨西哥或与患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士发生接触的患者以及发病前7天身处上述美国三县或墨西哥的患者。

若在美国其他地方发现异常的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簇,亦应予以调查。

满足上述标准的患者应接受流感检测,流感检测呈阳性的样本应送往公共卫生实验室作进一步表征。

临床医生若怀疑存在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病例,应使用鼻咽拭子从患者身上获得样本,将拭子置于病毒运送培养液中,冷冻样本,然后联系州立或当地卫生部门,以协调样本运送,并及时在州立公共卫生实验室进行诊断。

CDC要求州立公共卫生实验室立即将无法确定亚型的所有A型流感样本送往CDC流感处病毒监测和诊断科实验室。

作为一种预防性举措,CDC正在与其他合作伙伴合作开发针对最近从人类身上发现的猪流感病毒的疫苗种株。

患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士应一如既往地不要上班或上学,留在家中,以避免将疾病(包括流感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给社区内的其他人。

另外,经常洗手可以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5)。

关于猪流感传染控制、治疗和化学预防的临时指南可从以下站点获得:http://www.cdc/flu/swine/recommendations.html。

如欲了解关于关于猪流感的信息,请登录/flu/swine/index.htm。

参考文献1. CDC。

2009年3至4月间南加州两名儿童感染A (H1N1)型猪流感病毒。

MMWR 2009;58:400-2。

2. Myers KP、Olsen CW、Gray GC。

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文献评述。

临床传染病 2007;44:1084-8。

3. Wells DL、Hopfensperger DJ、Arden NH等人。

猪流感病毒感染。

在威斯康星州农产品集市里由病猪传播给人,之后可能发生人际间传播。

JAMA 1991;265:478–81。

4. Newman AP、Reisdorf E、Beinemann J 等人。

威斯康星州出现人感染A(H1N1)型猪流感三重排病毒病例。

新发传染病 2008;14:1470–2。

5. Ryan MA、Christian RS、Wohlrabe J。

军训青年中的洗手和呼吸系统疾病。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1;21:7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