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亚临界水萃取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亚临界水萃取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神奇的过程——亚临界水萃取。
这个过程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可是有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哦!那么,亚临界水萃取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有哪些优缺点呢?别着急,让我一一道来。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亚临界水萃取的原理。
亚临界水是指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它的压力和温度都比气态和液态低。
在亚临界水中,水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将物质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
而萃取就是利用这种特性,将某种物质从一种溶液中提取出来,然后将其分离成纯品的过程。
那么,亚临界水萃取有哪些优缺点呢?咱们先来看看优点。
亚临界水萃取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方法。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溶剂,所以不会产生有害的废水和废气。
亚临界水萃取具有很高的效率。
由于亚临界水的性质,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物质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萃取的速度。
亚临界水萃取还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因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亚临界水萃取也不例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的缺点。
亚临界水萃取的设备相对较为复杂。
由于需要使用亚临界水作为溶剂,所以需要专门的设备来维持亚临界水的状态。
这就使得整个萃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
亚临界水萃取对操作条件的要求较高。
例如,需要控制好压力、温度等参数,否则会影响到萃取的效果。
这就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亚临界水萃取对于某些物质可能并不适用。
因为不同的物质在亚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和转移速度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亚临界水萃取来提纯。
总的来说,亚临界水萃取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型萃取技术。
它具有环保、高效、多功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设备复杂、操作条件要求高、适用范围有限等缺点。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都对亚临界水萃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后如果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领域,相信你会更加得心应手哦!。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提取花椒籽油中的应用研究

的优 点 。
( 0 一 5 ) 这 三 种脂 肪 酸 含量 可 达花 椒 籽油 脂 3% 3% , 肪 酸 总 量 的 8 % 以 上 。此 外 , 含 有 少 量 的 棕 榈 0 还
酸 、 榈 油 酸 和 硬 脂 酸 等 ( % ~1% ) 。花 椒 籽 棕 4 0 J 作 为 花椒 生产 中的 主要 副 产 物 , 产 量 占花 椒果 实 其
Z a g Z O Q —ze g Z A , U C a g— ig HU G n ,HA i h n , H O Yu Y h n qn ( a s ih d s yS i c eerhIstt , azo a s 7 0 3 ) G n uLg t n ut ce eR sa ntue L nh uG nu时间和萃取次数对花椒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 实验得 出, 当原料粒度 为 4 0 目、 萃取 温度 为 4 ℃ 、 取 时 间 3 n 萃取 次数 为 2次时 , 椒籽 油 的提取 效 率达 到最 高。 0 萃 0mi、 花 关键 词 : 花椒籽 油 ; 亚临界 ; 萃取 工艺争 件
油脂开发
粮油 品 技 第1卷 2 0 第4 食 科 8 0 年 1 期
亚 临 界 萃 取 技 术 在 提取 花椒 籽 油 中 的应 用研 究
朱 刚 , 启政 , 赵 赵 煜, 于长青
( 肃省 轻工 业科 学研 究 院 , 肃 兰州 7 00 ) 甘 甘 300 摘 要 : 究通 过 单 因素 实验确 定 了亚 临界 萃取 花椒 籽 油 的最佳 工 艺条件 , 讨 了萃取 工 艺 中的 原 研 探
中图分类 号 :S2 5 1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7—7 6 ( 0 0 0 0 2 0 T 2 . A 10 5 1 2 1 ) 4— 0 4— 3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最新版】目录1.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定义和原理2.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3.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4.我国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正文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亚临界流体(通常为液态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在低温下使亚临界流体与待处理的原料接触,通过改变压力使溶剂与物质之间的相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当压力恢复到常压时,亚临界流体会变为气态,可以方便地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实现循环利用。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食品工业、生物医药、环境工程等。
在食品工业中,该技术可用于提取天然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叶中的咖啡因、枸杞中的多糖等;在生物医药领域,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活性成分,如绿茶中的儿茶素、枸杞中的多糖等;在环境工程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处理有害物质,如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操作简便等。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相比,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亚临界流体的选择和回收问题、工艺参数的优化等。
我国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还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
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种亚临界流体,并在工艺参数优化、设备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我国政府对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分离提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亚临界低温浸出绿色萃取技术及应用

亚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近十几年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一种较新的少用或不使用有机溶剂的绿色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物质的提取,对食品生产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对于食品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安全、卫生是其第一要义。
而亚临界萃取技术恰如其分的符合现代人所追求的绿色环保这一概念,大力发展亚临界萃取技术将会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亚临界萃取的基本概念亚临界萃取是利用亚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 在密闭、无氧。
低压的压力容器内,依据有机物相似相溶的原理,通过萃取剂萃取物料,使固体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转移到液态的萃取剂中,再通过减压蒸发的过程将萃取剂与目的产物分离,最终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新型萃取与分离技术。
2 亚临界萃取原理及优点亚临界萃取是依据有机物相似相溶的原理,通过萃取物料与萃取剂在浸泡过程中的分子扩散过程,达到固体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转移到液态的萃取剂中,再通过减压蒸发的过程将萃取剂与目的产物分离,最终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新型萃取与分离技术。
亚临界流体萃取相比其它分离方法有许多优点:无毒、无害,环保、无污染、非热加工、保留提取物的活性产品不破坏、不氧化,产能大、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节能、运行成本低,易于和产物分离。
亚临界萃取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萃取时间短、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由于亚临界流体常温常压条件下是气体状态, 因此亚临界流体极易气化,由此可以在常温或者较低温度的状态下对热敏性物料做到萃取和分离。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目前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应用于众多的天然产物脂溶性成分的提取。
如栾树籽、无患子果、青刺果、沙棘、黄连木果、虎坚果、玫瑰花、薰衣草、银杏叶、青蒿等。
目前,亚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行业的应用已经涉及中药及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并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如从五味子、红花、川芎、灵芝孢子、水飞蓟、栝楼籽、当归、刺五加亚临界萃取比石油醚抽提优越, 比超临界日处理量大、具有收率高、提取周期短及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特别适合于中药脂溶性活性成分的提取另外,由于许多中药中的脂溶性成分在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亚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加工前的脱脂处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低温萃取技术 和亚临界低温萃取

低温萃取技术和亚临界低温萃取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低温萃取技术与亚临界低温萃取:解析与比较1. 引言低温萃取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提取物质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食品工业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浅述

食品工业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浅述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以价廉、无污染的水作为萃取剂,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环境好、萃取效率高的优势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被视为绿色环保、前景广阔的一项变革性技术。
在国外该方法已在环境和食品的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预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食品各方面中的应用,并对以后发展趋势作出探讨。
1 亚临界水萃取的原理亚临界水(Sub-critical water,SCW)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将水加热到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的高温,但水体仍然保持在液体状态(或指压力和温度在其临界值之下的附近区域的液态水)。
亚临界状态下水的流体微观结构(氢键、离子水合、离子缔合、簇状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亚临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常温常压下的水有较大的差别[1]。
亚临界水在一定压力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极性会降低,能够降低表面张力和水的粘度,从而对有机物的溶解能力增加,增强了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亚临界水萃取的影响因素亚临界水提取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强有力的提取变革方法。
近年来应用于食品分析过程预处理的研究逐年增多,影响亚临界水萃取的因素[2]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改良剂(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以及萃取压力。
2.1 萃取温度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水的极性下降。
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基体中不同极性有机物的萃取,极性较强的物质需要的温度较低。
Pawlowski等[3]使用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对香蕉、柠檬、桔子、蘑菇和大米中的杀虫剂残留进行了萃取研究,在75℃的温度下,亚临界水对噻苯咪唑和多菌灵这两种杀虫剂的萃取率达到了80.9~100.5%;氯酚、胺、烷烃等在100℃左右就萃取完全。
Yang等[4]利用亚临界水萃取技术从牛至叶中萃取5种萜烯类物质,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高温会使萜烯类物质降解并使回收率下降,并且其稳定性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明: 添加 胶基 4 % , 5 山梨糖 醇 4 %, 氢 p 酸 04 % , 0 六 一 . o生产 5 Jun lo hj n nvri , 6 or a fZ ei g U iesy1( a t ):7 9 7 2,2 0 . 6 -7 05 出来 的啤酒 花 口香 糖 口感 好 , 味硬度适 中 , 香 咀嚼性好 。 [] a Y ( 3M H 马永 花) io X 肖小 年) iX( 醒)e a , a N( X , 易 Y ,t 1 .
Absr c : T s a r v r i we t e mp c e o e ta to tmp r t r , e ta to p e s e e ta to ta t hi p pe o e v e s h i a k s f x r c in e e a u e xr ci n r sur , x r c in
p e p o e s f a rc l r l r sd e e e t d l n i e t ci n i a l,p o p c t p l a i n i h r - r c s m o g i u t a e i u s d t ce ,p a t o l xr t .F n l ’g u a o y r s e t i a pi t n te s c o
0 前言 :
对有 机 物 的溶解 能力 大 大增 强 。
亚 临 界水 (u - r ia w t ,s w)也 称 之为 高 温 1 亚 临界 水萃 取原 理 : S b c t l ae c i c r
水 、 加热 水 、 超 高压 热 水或 热液 态 水 , 是指 在 一定 压 力 下 ,
水 是对 环 境无 害 的萃 取剂 ,常 温 常压 下水 是 极性 很
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几种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点 综述了近年来萃取技术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 今后一系列新型的萃取技术 必将促进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萃取技术食品工业应用前言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按参与溶质分配的两相不同可分为 液-固萃取和液-液萃取两种。
按参萃取原理可分为 物理萃取、化学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等。
萃取广泛应用于分离提取有机化合物 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常用的单元操作 在发酵和其它生物工程生产上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其中 萃取操作不仅可以提取和增浓产物 还可以除掉部分其它类似的物质 使产物获得初步的纯化 所以广泛应用在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激素等发酵产物的提取高品质的天然物质、胞内物质 胞内酶、蛋白质、多肽、核酸等 的分离提取 借以从混合物中萃取所得的化合物或除去不需要的杂质。
近20年来研究萃取技术还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分离技术 如 ①逆胶束萃取 Reve rsedMicel le Ex tract ion ②超临界萃取Su percr itica l flu id Ex tract ion ③液膜萃取 Liqu id Me mbran eE xtrac tion ④微波辅助萃助等。
萃取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有以下特点 ①萃取过程具有选择性②能与其他纯化步骤相配合③通过转移到不同物理或化学特性的第二相中来减少由于降解引起的产品损失④可从潜伏的降解过程中分离产物⑤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规模⑥传质速度快 生产周期短 便于连续操作等但也还需考虑以下问题如 生物系统的错综复杂和多组分特性、产物的不稳定性、传质速率、相分离性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J食品1001 赵秋琳徐新霞俞奇春严贤王晨希林振辉刘苏俊
摘要:亚临界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本文总结了亚临界萃取技术分别在食品领域中农残检测、特种油脂和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方面的应用。
最后对其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亚临界萃取;食品;应用;展望
0 概述
近十几年亚临界萃取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一种较新的少用或不使用有机溶剂的绿色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物质的提取,对食品生产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对于食品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安全、卫生是其第一要义。
而亚临界萃取技术恰如其分的符合现代人所追求的绿色环保这一概念,大力发展亚临界萃取技术将会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亚临界萃取的概念
姜月霞[1]等指出亚临界萃取(Sub-critical extraction technology)是指萃取剂在萃取过程中始终低于其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始终为液态的萃取过程,相对于超临界而言,有着条件相对温和,对高压设备要求不苛刻以及成本更低的优点。
2 亚临界萃取原理及优点
亚临界萃取是依据有机物相似相溶的原理,通过萃取物料与萃取剂在浸泡过程中的分子扩散过程,达到固体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转移到液态的萃取剂中,再通过减压蒸发的过程将萃取剂与目的产物分离,最终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新型萃取与分离技术。
亚临界流体萃取相比其它分离方法有许多优点:无毒、无害,环保、无污染、非热加工、保留提取物的活性产品不破坏、不氧化,产能大、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节能、运行成本低,易于和产物分离。
亚临界萃取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萃取时间短、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 亚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3.1 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3.1.1粮谷农药残留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可以在小米和芸豆等粮食基质中实现一些农药的有效萃取,宓捷波[2]等通过实验发现在0.05mg/kg的残留水平回收良好。
3.1.2红茶农药残留
潘煜辰[3]等利用亚临界水萃取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红茶中21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避免了使用大量大量有机溶剂,毒害性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满足国内外对红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3.2在特种油脂方面的应用
3.2.1萃取生态椰子油(VCO)
国内对生态椰子油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生产工艺耗时较长,提取率低。
姜月霞等[1]用亚临界法萃取得到的VCO尽可能地保持了天然椰子油的微量成分及生物活性,有清香的椰子风味,比一般椰子油含有更多的未皂化成分,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和VE,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水平,具有减肥功能,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能。
亚临界萃取过程中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油脂得率有明显影响。
姜月霞[1]等通过研究表明此技术萃取生态椰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原料粒度40目,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min,提取率为51.45%。
相对条件温和,成本低廉。
3.2.2萃取马兰挥发油
现代研究表明,马兰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和防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国内外文献对马兰的研究多集中于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有关马兰挥发油的研究报道很少,且仅限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亚临界萃取马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原料无需预处理,具有提取得率高、快速、无污染和易于操作,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提取新方法。
张灿[4]等经实验表明,当提取压力为 5.0MPa、提取温度160℃、水料比20:1(mL/g)、提取时间30min时,马兰挥发油提取得率达0.50%。
3.2.3萃取油茶籽油
目前油茶籽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
压榨法提油率较低; 浸出法需要较复杂的后处理过程,工艺复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吴雪辉[5]等用亚临界萃取得的油茶籽油品质好,除酸值、水分及挥发物指标外,其他都能达到一级压榨成品油茶籽油国家标准的质量指标,而且油茶籽油中多酚、黄酮、植物甾醇、类胡萝卜素等成分含量丰富,提高了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减少精炼工序,降低精炼成本。
吴雪辉[5]等通过实验得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次数3次,萃取时间30min,萃取温度35℃,料液比1:4,该条件下萃取率为69.3%。
亚临界萃取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中油酸的含量高于常规的压榨法和浸出法,棕榈酸的含量低于压榨法和浸出法。
3.3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方面的应用
3.3.1萃取米糠蛋白
目前米糠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碱法和酶法或物理方法辅助提取。
碱法简单易行,但高浓度的碱会产生有毒物质。
用亚临界水萃取得的米糠蛋白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提取率高、快速、清洁、易于操作等优势,是很有应用前景的蛋白提取新方法。
张海晖[6]等通过研究表明:在压力为8. 0 MPa和水料比为15 mL /g 条件下,优化出亚临界水萃取米糠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200℃、提取时间25 min、萃取用蒸馏水的pH 值为9. 0。
3.3.2萃取海带中叶绿素
目前国内外叶绿素的生产基本上都还是以陆生植物为原料。
同时,多年来叶绿素的生产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生产工艺,存在产品质量差、纯度低、有异味和溶剂残留等问题。
采用的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萃取时间短、有机溶剂用量少等优点。
因此,采用亚临界R134a萃取海带叶绿素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卢杰[7]等经过实验发现:萃取温度37.5℃、萃取压力11.5 MPa、夹带剂用量4.5 mL/g,在此条件下,萃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达到3.128mg/g。
3.3.3萃取板栗多糖
多糖是板栗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癌、降血糖、延缓衰老、降血压等药理活性。
邵亭亭[8]等通过实验表明:在提取压力5.0 MPa、水料比20 mL/g、提取温度150 ℃、提取时间10 min条件下,板栗多糖提取得率为14.89%,与常规的热水浸提法(板栗多糖提取得率是9.63%)相比,在提取时间和提取得率上均具有一定优势。
3.3.4萃取回收废弃虾蟹壳中虾青素
从虾蟹壳中提取天然虾青素方法主要有碱提法、油溶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等。
碱提法提取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 现在较少有人研究。
油溶法用油脂类作为溶剂产物不易浓缩, 纯化成本较高, 限制了应用范围。
亚临界萃取技术具有能耗低、快速和低污染等优点。
刘平怀[9]等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100℃, 9.31 ~ 11.72 MPa, 静态提取时间15 min, 循环2次, 提取率为0. 037 3%。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结果比较表明, 亚临界流体萃取的提取率高出33. 2%, 且耗时减少82.8%。
总结:亚临界萃取技术除了[10]用于挥发油、多酚、黄酮和花青素类物质的提取外,还可用于天然产物中蛋白质、氨基酸、多糖、蒽醌类、醇类、果胶及生物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
尽管亚临界萃取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的发展阶段,不过它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4 展望
亚临界萃取技术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已证明应用于食品行业是可行的,它是一种无毒、无污染、价廉的绿色萃取技术,随着“绿色”概念的深入人心,这项技术必将在环境检测、食品、分析化学、医药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分析提取技术。
针对食品行业特点,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用于食品质量控制,如农药残余、重金属浓度分析的前处理技术2.用于食品中脂溶性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等的分析前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姜月霞,李永纲,杨巡天等.亚临界萃取原生态椰子油的工艺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9):1200-1205
[2]宓捷波,林安青,林幸等.亚临界水萃取法检测粮谷中24种残留农药[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115-119
[3]潘煜辰,伊雄海,邓晓军等.亚临界水萃取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红茶中多种农药残留[J].色谱,2012,30(11):1159-1165
[4]张灿,张海晖,段玉清等.亚临界水萃取马兰挥发油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38(6):102-105
[5]吴雪辉,刘肖丽,刘智峰等.油茶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品质研究[J].中国油脂,2012,3(10):6-9
[6]张海晖,武妍,段玉清等.亚临界水萃取米糠蛋白工艺与功能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1):139-143
[7]卢杰,刘思聪,王兰等.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海带中叶绿素工艺[J].食品科技,2012,37(12):198-207
[8]邵亭亭,张海晖,段玉清等.亚临界水萃取板栗多糖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12):156-160
[9]刘平怀,时杰,沈世军.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回收废弃虾蟹壳中虾青素[J].精细化工,2011,28(5):497-500
[10]李新莹,刘新利,冯豫川等.亚临界水萃取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研究新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4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