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学复习总结..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配伍、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中,中药药剂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制剂技术、配伍原则和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复习中药药剂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的制剂、配伍、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药材,通过加工和制剂技术,将中药材转化为适合临床应用的中药制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离不开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如中药的性味归经、药性归类等。
二、中药药剂学的制剂技术制剂技术是中药药剂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中药的炮制、提取、浸泡、蒸馏等工艺。
其中,炮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烘干、研磨、炒制等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用途。
提取是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药液或药粉。
浸泡是指将中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溶解或浸提出有效成分。
蒸馏是指利用蒸汽将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蒸发出来,制成药液或药粉。
三、中药药剂学的配伍原则中药的配伍是指将不同的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组合,以增强药效或减少毒副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主要包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增强和相互抑制等。
相互补充是指一些中药材的性能、功能相互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互制约是指一些中药材的性能、功能相互制约,以减少不良反应。
相互增强是指一些中药材的性能、功能相互增强,以提高药效。
相互抑制是指一些中药材的性能、功能相互抑制,以减少毒副作用。
四、中药药剂学的贮藏方法中药的贮藏是指将中药制剂或中药材保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保持其药效和品质。
中药的贮藏方法主要包括避光、干燥、通风和防潮等。
避光是指将中药制剂或中药材放置在暗处,以防止光照对其产生影响。
干燥是指将中药制剂或中药材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潮湿导致变质。
通风是指将中药制剂或中药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止霉变和异味。
中药药剂学总结复习(浸出制剂与液体制剂)

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主要特点:①具有中药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符合中医药理论;②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降低;③有效成分的浓度提高;④浸出制剂可作为其他制剂的原料;⑤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比纯化学药品为原料的制剂要复杂。
第二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灌装者也称口服液)1.合剂在生产和储存期间:①含挥发油成分的宜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渣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②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宜超过0.3%;③含蔗糖量应不高于20%(g/ml);④合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合剂制备过程: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注:浓缩至每日服用量30-60ml;经醇沉化处理的,先回收乙醇,再浓缩至每日服用量20-40ml。
第三节糖浆剂和煎膏剂一、糖浆剂1.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弄蔗糖水溶液。
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2.分类:①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或64.72%;②药用糖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如急支糖浆)③芳香糖浆3.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注:①蔗糖在加热且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称为转化糖,其甜度比蔗糖高;具有氧化性,可以延缓某些易氧化药物的变质。
②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超过0.3%,羟苯酯类不应超过0.05%。
4.配制方法:①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蒸馏水或热药液中。
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稳定、有色糖浆。
②冷溶法:适用于单糖浆、含挥发性成分、受热不稳定的糖浆。
③混合法5.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1)霉败问题: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长霉和发酵。
由于原料不洁净,用具处理不当,车间空气中的霉菌和微生物。
可加适宜的防腐剂。
(2)沉淀问题:①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②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淀析出;③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但冷却后逐渐沉淀析出;④糖浆剂的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药剂学 复习 知识总结

药剂学复习知识总结药剂学复习知识总结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的剂型是针对不同给药方法和不同给药部位而制成的不同“剂型”。
药剂学的目的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的药物制剂。
药学的基本任务;(1). 药学基础理论研究,(2)新剂型研发,(3)新技术研发,(4)新辅料研发,(5)中药新剂型研发,(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7)制剂新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药典》是记录药物标准和规范的国家代码。
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政府颁布实施,具有法律约束力。
1953、1963、1977、1985? 处方是指医疗、生产部门用于制剂的重要书面文件。
它分为医生处方和法定处方。
OTC非处方药是指消费者无需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只能在持牌医生或持牌助理医生的处方下配发和购买,并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液体制剂的分类(I)按分散体系分类:1均相液体制剂(1)低分子溶液剂(2)高分子溶液剂。
2.多相液体制剂:(1)溶胶(2)乳剂(3)混悬液(2)给药途径分类:1口服液制剂2外用液体制剂溶剂(1)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II)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III)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和乙酸乙酯增溶剂是指具有增容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溶解的物质称为增容剂(聚山梨酯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共溶剂是指不溶性药物与溶剂中添加的第三种物质之间形成可溶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碘化钾)潜溶剂是指能够提高不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与水形成潜溶剂的乙醇、丙二醇、甘油)糖浆的制备方法;1.溶解方法:热溶液法冷溶液法2混合聚合物溶液剂:指将聚合物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质液体制剂。
制备高分子溶液时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溶胀是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的亲水集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这一过程称有限溶胀。
中药制剂分析期末重点复习归纳

考试题型及分值:①填空题1x10②单选题1x20③配伍题1x5x2④多选题2x10⑤对下列方法得画线部分做出解释(变相问答题)3题(共20)⑥计算题3题(共20):一题必为杂质限量第一章绪论☆中药制剂分析得主要内容(了解):①中药制剂得鉴别②中药制剂得检查③中药制剂得含量测定★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工作得基本程序、取样得要求与基本原则中药制剂分析检验得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供试品溶液得制备、供试品溶液得测定(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书写检验报告等【1】。
取样得要求:取样必须符合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得要求;取样得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我国现行得质量标准就是什么?《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与局(部)颁标准,二者军事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
★药典包括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相应解释得内容就是什么?①凡例②正文③附录④索引现行版药典为2015年版,分成四部。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与提取物、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为总则凡例:就是解释与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验得基本指导原则,对一些与标准有关得、共性得、需要明确问题以及采用得计量单位、符号、术语等,用条文加以规定,以帮助理解与掌握药典正文并避免在文中重复。
正文:为药典得主体,包括所收载得全部药材与制剂品种得质量标准。
附录:收载本版药典得制剂通则,药材与饮片检定通用法,物理常数测定法,通用法,专项测定法,生物检定法,试药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以及对照品与对照药材,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等项内容。
★凡例中需要特殊记忆得知识点①常温系指10-30℃,乙醇未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②取样量得精确度: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③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千分之一。
中药药剂学(云南中医学院)重点总结

《中药剂剂学》注:答案可参考你手头上的《中药药剂习题集》习题三1.麦角流浸膏总生物碱含量0.094%,于不同温度下测定的速度常数如下表,根据联单Arrhenins公式,采用直线回归法求在1℃时贮存剩余含量70%的时间(用天表示)。
测定结果温度 25℃ 40℃ 50℃ 60℃K×102(d-1) 3.73 19.95 50.12 125.91/T×103 3.36 3.19 3.10 3.00㏒K -1.4283 -0.7000 -0.3000 0.10002.某药物制剂在25℃时5个月含量下降2%,试问此药在40℃时的有效期是多少个月?(E=20000 卡)3.某药物溶液属一级反应,配制时含量为400单位/ml,经一个月后分析其含量为300单位/ml,求:(1)配制40天后,其含量是多少?(2)药物的半衰期(分解一半)是多少?药物的有效期是多少天?4. 甲地生产某一药剂,生产地常年气温为20℃,产品生产后进行稳定性实验,三个月后含量降低1%,若产品出厂时含量为100%,运往乙地,乙地常年温度为35℃,求此药在乙地的有效期是多少个月?(E=20000卡)5.阿斯匹林水解服从一级反应,实验测得100℃时其K值=7.92天-1,活化能为1.35×104卡,试估计17℃时,阿斯匹林水解30%的时间。
6. 0.5%硫酸链霉素溶液降解服从一级反应,实验测得该药4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为2.1286×10-4hr-1,已知其活化能为32968.5cal/mol,试估计该药在20℃时降解30%所需的时间。
7. 配制PH=5.5,浓度为6.33×10-4mol/L的金霉素溶液,放置在37℃温度下经22小时后测得其浓度降至6.19×10-4mol/L,试求:(1)金霉素的水解速度常数k值;(2)贮存13天后金霉素水解损失了多少?(3)药物的半衰期是多少天?(4)在37℃时其有效期是多少天?《中药剂剂学》复习思考题一.生产工艺流程设计1.试述醇提水沉法制备参麦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流程,并标明每步除去的杂质与保留的大类成分。
药剂学知识复习总结

药剂学知识复习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 (1)第1章绪论 (1)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2)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2)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2)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2)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2)第二节散剂 (3)第三节颗粒剂 (4)第四节胶囊剂 (4)第三章片剂 (4)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4)二、片剂的分类 (5)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5)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5)常用高分子名称与符号对照 (6)4.2滴丸剂 (9)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9)常用药用辅料名称总结 (10)第五章浸出制剂 (10)第一节概述 (10)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0)第三节常用的制剂 (11)第六章液体药剂 (12)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2)混悬剂 (14)第九章其他制剂 (16)第一节栓剂 (23)第6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6)第8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7)第1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和药物剂型的设计与优化。
在中药药剂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中药的制剂方法、药材特性以及药物剂型的制备原理等知识。
下面将从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药材特性两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中药的制剂方法1. 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药最常见的制剂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药材加入水中煮沸,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水中。
煎煮法适用于制备药材含水量较高的中药,如鲜草药、藻类药材等。
2. 蒸馏法:蒸馏法是通过蒸馏设备将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蒸馏出来,然后冷凝成液体。
蒸馏法适用于制备芳香类中药,如薄荷、丁香等。
3. 浸泡法:浸泡法是将中药材放入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溶剂中。
浸泡法适用于制备硬质、脆性的中药材,如龙骨、牛黄等。
4. 粉碎法:粉碎法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与其他药材或辅料混合制成制剂。
粉碎法适用于制备颗粒剂、胶囊剂等。
5. 蒸发法:蒸发法是将中药材制成浓缩液,然后通过蒸发使溶剂蒸发掉,留下药物成分。
蒸发法适用于制备浓缩丸、浓缩丹等。
二、药材特性1. 药材的性味:中药药剂学中,药材的性味是指药材的性质和味道。
性味是中药药材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可以反映药材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如苦寒的黄连适用于热病、疮疡等。
2. 药材的归经:中药药剂学中,药材的归经是指药材所属的经络和脏腑。
药材的归经可以指导临床应用,如归肺经的麻黄适用于治疗感冒、哮喘等。
3. 药材的药理作用:中药药剂学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是指药材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药材的药理作用是中药制剂设计和应用的重要依据。
4. 药材的药效:中药药剂学中,药材的药效是指药材的疗效和作用。
药效是中药制剂设计和应用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药材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和药物剂型的设计与优化。
在复习中药药剂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药材特性等知识。
制剂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

制剂分析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制剂的分类1. 固体制剂: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2. 液体制剂:例如口服液、注射剂、外用液体剂等。
3. 半固体制剂:例如软膏、栓剂、栓剂等。
二、药物制剂的成分1. 主要药物: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
2. 辅料:能够改善制剂质量、稳定性和适宜性的成分,如填料、分散剂、粘合剂等。
三、制剂分析的基本技术1.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熔法等。
2. 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3. 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4. 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法、质谱联用技术等。
四、主要检验项目1. 药物含量:是制剂中所含主要药物的质量的检验项目,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含量均匀性:用于考察制剂中主要药物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常规成分含量测定法或者HPLC测定法。
3. 质量分析:包括制剂的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验。
4. 微生物检测:用于考察制剂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是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五、常用分析仪器1. 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适用于对药物制剂中色素、防腐剂等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3. 质谱仪:能够对药物制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六、制剂分析的质量控制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仪器校准:所有使用的分析仪器均应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分析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实验室内部检验。
4. 结果判定标准:分析结果应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七、制剂分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1. 样品频繁变化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合理安排分析顺序,避免频繁变化样品。
2. 仪器操作不当导致分析结果出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仪器使用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型:片剂、丸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 软膏剂、栓剂、气雾剂、胶剂、胶囊剂、速释 制剂、包合物、散剂、橡胶硬膏、巴布剂、贴 剂、膜剂、涂膜剂、喷雾剂、粉雾剂、丹药熨 剂、沐浴剂等。 理论:粉体学等。
2.各剂型重点部分:
剂型:定义(包括英文名称)、特点、辅料、制 备及其方法。如 • 片剂:特点、辅料及其作用、制备工艺等。 处方分析:片剂、软膏剂等,注意看教材各剂 型举例。
8)外用膏剂的要求
了解外用膏剂的分类、眼膏剂。 掌握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理论及其影响因素;软膏 剂的基质及质量评价; 黑膏药、白膏药与贴膏剂 的概念、特点;橡胶硬膏、膜剂、涂膜剂及巴布剂 的及其组成、基质、质量要求 重点掌握外用膏剂的特点;软膏剂的特点、软膏剂 的制备。橡胶硬膏、膜剂、涂膜剂的定义、特点。
4)胶囊剂的要求
了解胶囊剂的分类与包装,各种特殊胶囊剂。 掌握软硬胶囊剂的特点,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重点掌握胶囊剂的特点;软硬胶囊剂的制法。
5)固体分散体的要求
了解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注意 的问题;固体分散体的鉴定。 掌握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效原理。 重点掌握固体分散体的类型、特点、及其制备方法。
3.理论基础:结合剂型、应用
粉体学:结合片剂上的应用,物料 的粒径、空隙率、密度、流动性等。 固体分散体:类型、特点及原理。
4.复习参考:
以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书为主, 结合笔记看书、补充课件。
5.考题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重点掌握的内容:占考题的45%; 掌握的内容:占35%; 了解的内容:占20%。 6.考题难度: 重点掌握的内容难度:最高,必须熟记 并充分理解才可解答; 掌握的内容难度:其次,熟记即可解答; 了解的内容难度:学生有印象不一定熟 记即可解答。
片剂应重点抓住:
欲制成优良的片剂,其药物必须具有 压片操作三(两)要素: ①流动性(fluidity)好; 片剂 流动性 三要素 ②润滑性(lubricity)好;可压性 崩解性 ③可压性(compressibility压缩成形性)好。 ⑴流动性: 工艺上:制成颗粒,制颗粒的方法有
• 湿法制粒:挤出制粒、一步制粒、喷雾干燥制 粒、喷雾转动及滚转制粒等; • 干法制粒:大片(重压)法、滚压法。
改善压片机:在饲料斗上加振荡装置。
⑵可压性:
工艺上:
• 制颗粒:减少了比表面积从而减少了物料吸 附的空气,同时在制粒时加入了粘合剂。湿剂:用于本身有粘性的物料如水等; • 加粘合剂:本身不具粘性的可加粘合剂。 液体粘合剂:其粘性较粘,有糖类如糖浆 等;胶类如明胶胶浆等;PVP、淀粉浆等 固体粘合剂: •加压即显粘性:如MCC等,可直接压片。 •加压不显粘性:需加润湿剂,如MC等
1)固体药剂 掌握固体剂型的类型、特点、制备工艺及体 内过程。 2)微粉学的要求 了解微粉学的研究内容; 掌握微粉学的概念、粉体的特性及其意义和 测定。 重点掌握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流动性表示 方法、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微 粉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散剂的要求
了解散剂的定义,散剂的质量检查。 掌握散剂的特点。 重点掌握一般散剂的制法和特殊散剂的制法。
6)丸剂的要求
了解糊丸与蜡丸制法;丸剂的包装与贮藏;滴丸的理 论探讨;丸剂的包衣、质量检查;。 掌握丸剂的辅料、蜂蜜的分类与炼制;滴丸基质、 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微丸的特点、及其制法。 重点掌握丸剂的分类、特点及其制法;滴丸的特点 及其制法。
7) 片剂的要求:
了解片剂的分类、应用;压片的过程与机理; 片剂的包衣设备、包装与贮藏;片剂的研制。 掌握片剂辅料的定义、类型及作用原理;中 药片剂原料的处理及中药片剂的类型;片剂的 质量检查;片剂包衣的目的。 重点掌握片剂的定义、特点与质量要求; 片 剂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重点掌握包衣的方法与包衣的物料与工序。
•加稀释剂:其主药小于0.1g时为便于压片、 增加体剂。常用:淀粉、糖粉等。 •加吸收剂:处方中含较多的油类或其他液体 药物时,为便于压片,使其固体化,可加入。 同时还可降低易引湿性药物的引湿性,增加 药物的流动性,有硫酸钙、磷酸氢钙等;亦 可包合、微囊化。
(3)崩解性:
•辅料:加崩解剂,如淀粉、cCMS-Na 、 PVPP、 L-HPC 、cCMC-Na 、MCC等; •原理:膨胀、毛细管与润湿作用、分子间力 瓦解、产气、酶解作用; •工艺:干制颗粒法、直接压片法,外加崩解 剂改善崩解,内外加崩解剂可改善溶出。
9)腔道用制剂要求 了解拴剂的发展概况、种类;栓剂的包装与贮藏; 其它腔道用制剂。 掌握药物的直肠吸收途径与影响因素;基质的要求 与种类;特殊栓剂的制法;栓剂的质量评定。 重点掌握拴剂的作用特点及其制法。
10)气体制剂的要求:
了解喷雾剂、吸入剂、烟剂与烟熏剂及香袋剂;气 雾剂的质量检查; 掌握气雾剂的分类、组成及处方设计;肺部吸收的 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粉雾剂的定义、特点; 重点掌握气雾剂的特点及其制法。
注意:有关复习资料问题
在看完书的前提下可以看!但要注意: 资料的来源:正规出版社、主编的资质; 真正搞懂! 防止有错误:内容、答案!! 流传的复印考题: 来源不正的考题有错! 有些确实是往年的考题,但答案是错的! 学校规定:试卷中三年内不得有重复的考 题。
7.教学大纲
加入辅料:加入润滑剂,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 助流剂:降低物料间的摩擦力,常用的有滑石粉、 微粉硅胶、玉米淀粉等; • 抗粘附剂:防止物料粘附于冲模上,常用的有滑 石粉、玉米淀粉、液状石蜡、硬脂酸、亮氨酸等。 • 润滑剂:降低物料与冲模间的摩擦力,利于压成 的片剂被顶出模圈,常用的有硬脂酸镁、硬脂酸、 硬石蜡等; •疏水性润滑剂:润滑效果好,但可延长片剂的 崩解度和药物的溶出。 •亲水性润滑剂:润滑作用差,价格贵,用于泡 腾片、溶液片及注射用片等。如苯甲酸钠、PEG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