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粗测大气压强实验改进

粗测大气压强实验改进

三 、实 验 改 进 方 案
笔者对采用注射器针筒进行测量的操作改
进如下: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注射器筒壁与活
间的摩擦力记为/。。

再 用 橡 皮 帽 堵 住 注 射 器 口 ,用 弹 簧 测
计测出活塞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 。
③ 计算大气压强作用在注射器活塞上的压
力 为 F 大 气 = F拉 -/ 0。
擦力记为/。。

挤 出 部 分 水 柱 ,排 尽 注 射 器 口 前 端 的
气 ,用手指或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口前端。为避
免对注射器筒壁造成压力影响测量,如 图 4 所
示手持注射器。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活塞匀速拉
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拉 。
笔者采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经过测试发
现 ,不 同 规 格 注 射 器 之 间 的 摩 擦 力 差 异 很 大 。
数据如表2。
水银气压计测得当时所在的气压为1.01 x
105Pa,数 据 误 差 2. 6 % ,测量值在允许误差范
一 74 —
2 0 1 7 年第7 期
教育与装备研究
技术方法
注射器规格
5mL— 次 性 注 射 器 20mL— 次 性 注 射 器 5mL玻 璃 注 射 器
摩 擦 力 /〇/N 24 2.0 0. 1
表 1 是测量的数据。
表1
注射器规格
摩擦力/ 注射器横 摩擦力影响对 N 截面积/m2 标准值占比/%
5mL—次性注射器 25.5 1.21 x 10-4 208.6
20mL—次性注射器 2.5 2.83 x 10-4
8.7
5mL玻璃注射器 0.1 1.21 x 10-4
0.82

大气压测量实验的改进

大气压测量实验的改进
收稿 日期 : 2 O 1 2 一l 1 —1 9
他们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 总之 , 教学的实践过 程也是教学方法 的探索
研究过程 , 好 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
再封口, 这样 既能 润 滑 , 减 小摩 擦 , 又 能排 出空 气 ,
形成真空。②先不封 口,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活塞做 匀 速直 线运动 , 测 出摩擦 力 , 用封 口测 得 的 拉力 减 去摩擦力就排除了摩擦力的影响。
2 实验 器材
5 ml 或1 O ml 注射器一个 , 1 O N弹簧测力计
首先 , 该方法要求 刚刚拉脱弹簧测 力计时读 数, 学生很难做到; 其次, 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是个
( 2 ) 观 察 实 验 室 当 时 水 银 气 压 计 示 数 为
7 1 0 mm Hg , 即9 . 6 5 6 ×1 0 P a 。从 上 表 中可 看 出
近似圆环 , 且水迹容易消失 , 测量它的面积难度很 使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精确度较高, 误差较小 , 便 大, 费 时费力 , 影 响了教学 进度 。 于后 面 的教 学 。 1 _ 3 器材选 择上不 易 配套 ( 3 ) 使 用注 射 器测 量 大 气压 时 , 由 于活 塞 与 筒 本实验要选用较小口 径的吸盘和较大量程的弹簧 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可采用 测力计, 经过 欠 实验, 教材 t 选用量程为5 N 的测力计 壁之间有摩擦力 , 两种方法减小误差 : ①先将注射器吸水后将其排 出 是不恰当的, 应该选用量翟 、 于1 O N 的 测力计。 针对上述 问题 , 笔者对 原实验方案进行 了改 进, 变用吸盘测量大气压为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 , 容易操作 , 实验效果较好。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 0 1 3 年第 1 期

关于“大气压的测量”实验的改进

关于“大气压的测量”实验的改进
波 器 的 y衰 减 , 屏上 波形 为 满幅度 . 使

m, 2就不能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大气压 的值 , 而
实验 室 和市 场上 没有 这 么小 的 吸盘 . 了粗 略测 量 为 大气 压 的值 可采 用 如下方 案 .
方案一: 将一小铁圈固定在铁架台上 , 在铁圈上
60 一
维普资讯
图 2
演 示 电 路 如 图 1演示 楞 次定 律 的 副线 圈 . 自制 A 8. L 时可用 .8mm漆 包线 在直 径约 3c 的圆筒上 绕 0 1 m
3 0圈左右 . 0
如果三极管放大倍数太大 , 放大前后波形 幅度
关 于“ 气 压 的测 量 ’ 验 的 改 进 大 ’ 实
5 V
万 贞贵
( 江市雅畈 中学 湖北 枝 江 枝 4 30 ) 4 28
图 l
人 教 版 九 年 级 物 理教 材 , 十 四章 “ 强 和 浮 第 压 力” 3 “ 第 节 大气 压 强 ”有 关 于大 气 压 的测 量 “ 想 , 想
王 晓明
( 河北科技 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O6 O ) 6O O
燕 涛
( 皇岛市第一 中学 河北 秦皇岛 O6 O ) 秦 6O O
图 2
由于 F, F 的大 小 相 等方 向相 反 , 以 电偶 和 2 所 极 子所 受 的合力 为 零 , 电偶 极 子 不 会 产 生 平 动 加 速 度 , 由于 F 和 F 不在 同一直 线上 , 以 电偶 极 子 但 2 所 要 受到 力偶 矩 的作 用 , 力 偶矩 的大 小 为 该
20 年 第 6 08 期
物理 通报
短 文荟 萃


方 向与 场 强 的方 向 间 的 夹 角 为 0 作 用 在 电偶 极 子 ,

对“估测大气压值”实验的分析与改进

对“估测大气压值”实验的分析与改进
2 0 1 4年 第 5期
物理 通报
物 理 实验 教 学
对“ 估 测 大 气 压 值 "实 验 的分 析 与 改进
胡 世 龙
( 赣 榆 县 柘 汪 中学 江 苏 连 云 港 2 2 2 1 1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0—1 4 )

要: 苏科 版 教 材 中 “ 估 测 大 气 压 的值 ”的实 验 , 虽为教 师演示实验 , 但 按照教材 的方案进行 实验 , 实 验 结 果
估 测大 气压 的值 . 教 材 中所 选取 器 材 包 括 量程
为2 mL注射 器 1 只、 量程为 1 O N 弹簧测 力计 1只.
实验 装置 如 图 1 所 示.
羹 一 蟊
图1 利 用 注 射 器 估 测 大 气 压 值 的 实 验装 置 图
在设 计实 验步 骤 时 , 教材 上 明确标 出 : ( 1 )把注 射器 的 活塞推 至注 射器 针筒 的底 端 ,

的大气压 值 与标 准大 气压存 在很 大误 差.
表 1 是 笔者 和学 生一起 按 照教材 上方 法进 行实 验并 收集 的数 据.
实验步 骤 : ( 1 )将学 生 电源 , 灵敏 电流 表 , 两 个 铜 片 接入 电
路 中.
( 2 ) 本 实 验器 材 需 要 做 一 个 支 架 , 可 使 两 个 铜 片上 下 、 左右 移动 , 既美观 , 又严 格 按 照 控制 变 量 法 来探 究本 次试 验 , 使 结 果 更精 确 . 支 架作 法 很 简 单 , 在 容器 的 4个角 固定 4 根木 棍 , 在木 板对应 位置 穿 4 个孔 , 即可使 木板 带动 铜片 在木 棍上 下移动 . 在 木板 中间位置 穿一 条一 字 型 长 孔 , 即可 使 铜 片在 木 板 上

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测量大气压方法的一点改进-2019年精选作文

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测量大气压方法的一点改进-2019年精选作文

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测量大气压方法的一点改进
苏科版中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来估测大气压的值,这种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托里拆利实验.一是避免了水银对师生身体的危害;二是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现象及大气压的值.
附:苏科版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步骤.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实验的主要缺陷:
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由于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而且很明显,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力比实际值要大.因此计算出的大气压的值与实际的大气压的值偏大很多.
因此,为了使测量值与实际值更接近,在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改进.
第一步,先不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做匀速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第二步,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蜡或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则此时用F2-F1的值表示大气压力,与真实值就更接近了.
通过这种方法测得大气压值与实际值更接近了.应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大气压值产生的误差主要是活塞漏气,而导致大气压值偏小.不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很多了.。

估测大气压试验创新

估测大气压试验创新

估测大气压实验创新常德市第十三中学唐小华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实验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大气压强》“想想议议”中设计的,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为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打下基础,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二、实验原型不足之处:原实验有三点不足之处:1.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受力面积不好确定市面上的吸盘面积一般在10cm2左右,根据公式F=PS,大气压强在上面产生的力有100N左右,实验室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远远不够的。

即使有更小面积的吸盘,吸盘的厚度不够,很容易产生形变,无法真正确定受力面积。

2.不能准确读数在原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记录吸盘刚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由于读数只停留在一瞬间,对于准确读数造成很大的困难。

3.实验误差较大吸盘的气密性不是太好,粘水以后容易在玻璃板上滑动,用原方案设计的实验测得大气压一般只有标准大气压的一半左右,实验误差较大。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本实验选用注射针筒,在针筒内滴少许油,这样可以减少活塞与筒壁的摩擦,也帮助可以排掉里面的空气,然后用橡皮管套上橡皮筋密封,在活塞下面挂钩码,直到活塞匀速下滑。

我设计的实验有以下几点好处:1、活塞的面积小,在上面产生的大气压力不会很大,容易操作。

2、活塞不易变形,受力面积确定,用活塞的容积除以长度就能得到。

3、我们在针筒内滴少许油,把活塞推向顶端,就排出了里面的空气,气密性更好。

4、用钩码代替弹簧测力计,这样就避免了读数的不方便。

5、直观。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注射针筒、橡胶管、刻度尺、200g钩码和50g钩码若干。

五、实验原理及说明:由于活塞和筒壁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活塞只受到大气压力和钩码拉力,根据二力平衡,钩码拉力等于大气压力F,量出10cm3容积的针筒的长度,然后计算活塞面积也就是受力面积S,再根据P=F/S算出大气压强。

关于“估测大气压值”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关于“估测大气压值”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学科综合XUEKE ZONGHE教师·TEACHER0932020年9月Sep.2020一、分析教材,思考教学难点“气体的压强”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继前面介绍完固体的压强和液体的压强后,本节来学习的气体的压强。

本节首先通过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如瓶吞蛋的实验,覆杯实验,易拉罐变瘪的实验等。

然后通过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大气压强很大,接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来估测当地大气压的数值。

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既可以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本节的重难点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估测当地的大气压值。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并巧妙地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课前的大量准备,发现在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估测当地的大气压值的过程中,有四大难点:(1)如何利用便于实验的器材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2)如何测量实验中的大气压力。

(3)如何测量实验中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

(4)对比实验的结果与当地实测的大气压值的差异,分析出现差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

二、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的实践突破难点一:如何利用便于实验的器材感受大气压。

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要将前面实验的经验总结再应用到本探究中。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师:前面我们做了瓶吞蛋的实验,覆杯实验,易拉罐变瘪的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等,大家能否总结一下,操作上有什么规律?生:都是让物品一侧的大气压不变,另一侧的气压变小。

师:好的。

那我们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如何使用2.5mL 的注射器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呢?生:也是让针筒一侧的大气压不变,另一侧的气压变小。

师:如何操作呢?生:将针筒推到注射器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

突破难点二:如何测量实验中的大气压力。

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后,就要开始思考如何测量了,往往此处解释起来较复杂,于是笔者用泡沫板做了一个演示器材,通过动手演示,更易于启发学生思考。

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的创新

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的创新

③ 用 挂钩把 塑料 袋挂在 活塞上 的绳套 上 , 并 逐 渐 向塑料 袋里添加适 量 的沙子 , 直到活塞开始 运动. ④ 用 电子秤 称 出活塞 和沙 子 的总质 量 m.
( 下转 第 4 2页 )

3 9 —
Vo1 . 36 N o. 8
( 2 O15)
物 理
用 上述方 法所 测 得 大气 压 的值 与标 准 大 气 压
图 2 实 验 装 置
相差 很 大 , 让 很多 教 师产 生 了挫 败感 , 只好 用 讲 实 验来 代替 做 实验. 学 生 缺乏 实 验 的支 持 , 大 气 压 的 大 小在他 们 的 大脑 里 只 是 一 串数 字 , 没 有 任 何 意 义. 为 了让学 生体 验 大 气压 的大 小 , 把该 实 验 改 为 学 生分组 实 验. 并 对 该试 验 进 行 了误 差 分 析 , 以提
装置 如 图 1 所 示.
5 mL的注射 器 , 医用输 液 管 , 适 量 的沙子 , 塑料袋 , 自制 挂 钩 , 弹簧测 力计 , 细绳 , 电子秤 . ( 2 )实 验装 置 : 如 图 2所 示.
教科 书上 的实 验步 骤如 下.
( 1 )先 把 注 射 器 的 活 塞 推
架, 让学 生在 参 与 活 动 、 思考 、 分析 、 假设、 验 证 等 系列 的科 学 探 究 过 程 中进 行 意 义 构 建. 从 压 强

这一 上位 概 念 中分 化 得 到 液体 压 强 的概 念 , 再 由 对液 体 内部 压 强 的 实验 与 理论 探 究 中 , 获 得 液 体 压强 的规 律 及 表 达 式 . 这 符 合 了意 义 讲 授 教 学 中 倡导 的逐 渐 分 化 、 整 合 协 调 的原 则. _ 1 6 因此, 本 教 学设 计通 过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激发学生探究 、 交流 , 让学 生积 极 联 系 新 旧 知识 , 在 意 义 学 习 中构 建 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初中物理“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改进
作者:李自东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6期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中“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与标准大气压差异较大,本人在教学一线任教数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减小了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之更接近标准大气压。

【关键词】大气压;标准大气压;改进;平衡状态
在江苏科技版物理课本八年级下册课本86页活动10.7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过程中,利用弹簧测力计、2ml注射器、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在以前的苏科版教材中,利用的是托里拆利演示实验,现在教材使用的实验与托里拆利实验相比有其优点:一是由原来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大气压值的测量过程,感受大气压值的大小,二是水银的挥发对学生和老师的身体造成伤害可以完全避免,三是学生对大气压现象及大气压的值的理解更容易,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

教材上明确了实验器材及步骤: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2ml的注射器等。

图1 实验装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