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长篇小说

合集下载

莫言蛙简介

莫言蛙简介

莫言长篇小说《蛙》小说介绍: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刊登在《收获》杂志上。

并且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说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叙述,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

从整体来看,《蛙》共分五部,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引出,从不少地方可以推断,《蛙》中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应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此外,《蛙》的第五部是一部戏剧,写作剧本的参照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

这种信件、小说及戏剧熔于一炉、天马行空般的讲述方式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比较罕见。

莫言在北京大学名为“历史与语言”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关于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史的新作《蛙》。

中国计划生育史是复杂和充满争议的,不过莫言并不想把小说卷入到这些纷争中,“小说是写人,表现人”。

作品鉴赏: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

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

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

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高密东北乡不仅仅是故事发生地,而且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区域。

在计生国策推行之初,中国有无数个东北乡,万心这样的计生干部也有许多个。

莫言的书写因而有着广泛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

《蛙》里的一切无不指向“生命”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甚至刊物的名称都在为生命鸣唱。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莫言通过融合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莫言创造了一个复杂性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世界,同时从中国古代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一个起点。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1,《生死疲劳》——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最新长篇小说,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内容简介: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

小说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

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

全书从内涵到外延充满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艺术灵气。

究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2,《红高粱》——收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内容简介: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

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

这部《红高梁》同时收入题材或主题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强读者对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说,或某一方面的创作思想的了解。

莫言1985年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自此引起文坛关注。

小说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大。

作品成功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外部世界。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

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引言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他的作品《生死疲劳》是一部以闽南方言为音乐性语言体裁的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传统乡土文化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在历史的洪流中生生不息的故事。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呈现对莫言的《生死疲劳》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

小说背景《生死疲劳》是莫言的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于1995年出版。

小说以闽南方言为语言体裁,以泉州府惠安县庄子村为背景,刻画了从中国清朝末年到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和家庭的变迁。

小说通过讲述庄子村一个庞大的家族历经百年的沧桑和繁荣,揭示了封建土地制度的衰落和新时代的崛起。

主要人物小说中有许多重要人物,以下是几个关键角色: - 庄叔:庄子村是庄叔创立的富饶之地,他在村子里建造了祖庙和街市,并参与了中国的反清起义。

庄叔是村庄的灵魂和代表人物。

- 庄园主:庄叔的孙子,是村庄的宗主,在整个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面临着土地问题和家族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

- 庄家老太太:庄家老太太是庄园主的祖母,她以坚定的意志和对庄族的传统的忠诚而闻名,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革命者五弟:庄家家族中一位与政治抗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重要人物。

通过这个角色,作者对抗争和演变的主题进行了探索。

动乱和转变小说中描述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变革。

其中,中国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内战和土地改革等都被描绘出来,展现了庄子村在这些动乱中的生存和发展。

在辛亥革命期间,村庄经历了兴奋和暴力,但与此同时,村庄内部的斗争也激化了。

庄叔作为一位革命领袖,与他的亲人和同胞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和国家之间摩擦的复杂性。

土地改革时期,庄园主面临着庄子村与共产党的矛盾。

村庄内部分化,家庭成员争斗不休,甚至引发了杀戮。

这展示了在政治和社会动荡时期,家庭关系和矛盾如何激烈地变化。

人物性格和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丰富多样,他们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情感。

莫言的经典小说排行榜推荐

莫言的经典小说排行榜推荐

莫言的经典小说排行榜推荐莫言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作家,凭借自己优秀的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莫言小说哪本比较好看呢?小编带你看看以下关于莫言的经典小说排行榜。

快收藏起来,有空看看吧。

1、《丰乳肥臀》丰乳肥臀算是莫言比较优秀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主要就是为了称赞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里面讲述了一个无比平风故事,但是看完之后又会有一定的思考,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1997年的时候还获得了中国“大家文学奖”。

2、《蛙》蛙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的农村生育史,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从事妇产科的女医生,她经历的很多事情都被细致的描写了出来。

这本小说看起来又是十分朴实的,笔触也是十分细腻柔软的,引人思考。

3、《欢乐》欢乐其实算是莫言的中篇小说集,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囊括了莫言的所有25本小说,这些小说不仅个性十分鲜明,而且里面有很多十分优秀的作品,内容更是堪称一绝,是不容错过的莫言作品。

4、《白狗秋千架》这本书是莫言的所有短篇小说集,里面囊括了莫言的所有短篇小说,其中有几篇更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本小说中的作品不仅故事十分有趣,风格比较鲜明,揭露了很多现实的残酷,有些也会有对美好事物的描写,是一本比较有趣的小说。

5、《生死疲劳》生死疲劳也是通过看似平凡的小事,折射出了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让我们对中国土地产生崇高的敬意,其中的文字更是富有创造力,十分特别有魅力,让人拿起就放不下的一本小说。

6、《透明的红萝卜》这本小说算是莫言的成名作品,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中篇小说。

里面主要讲的是一个大脑袋的黑海由于受到继母虐待,生活也是十分痛苦,所以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同时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超能力——触觉、听觉都异于常人。

7、《天堂蒜薹之歌》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创作与1988年的一本长篇小说,主要是为了反映弱势群体艰难的生存情况,里面通过平凡的故事反射出了十分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其中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

8、《檀香刑》檀香刑里面用刑法串联起了中国王朝的多个故事,不仅十分残酷,而且令人惊骇。

莫言作品内容简介

莫言作品内容简介

莫言作品内容简介《红高粱家族》莫言/著内容简介: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

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

他为了女人 ..《红高粱家族》莫言/著内容简介: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

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

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

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

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枪毙。

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

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日但最终全军覆没。

生死疲劳这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丰乳肥臀》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该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本书为最新增补版。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檀香刑》内容简介:《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

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YUN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檀香刑”是一种类似西方“桩刑”的酷刑,农民领袖不幸遭此大难。

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蛙》一个关于娃娃的故事莫言的新长篇《蛙》,因为书信和剧本糅合为一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莫言代表作品

莫言代表作品

莫言代表作品莫言代表作品莫言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为大家整理了莫言代表作品,仅供参考!莫言代表作品:《生死疲劳》《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在《生死疲劳》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一世为人……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莫言代表作品:《檀香刑》《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

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

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

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

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本性也是一个善良无私,充满正气,热爱生命的人 “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 性格泼辣,敢作敢当,一往无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仰望着(送子)娘娘塑像。她面如圆月,发如乌云。细眉入鬓, 慈目含情。身着一袭白衣,项配珠宝璎珞。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斜 扣肩头;左手摸着一个骑鱼童子的头顶。‛‚我罪过地联想到,这白 衣娘娘的体态面相,与我姑姑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啊!‛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莫言与《蛙》
(一)莫言简介
长篇小说11部: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 《酒国》 《食草家族》 《四十一炮》 《丰乳肥臀》 《红树林》 《生死疲劳》 《檀香刑 载、三易其稿、潜 心创作的第11部长 篇小说,2009年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 社出版。 2011年8月获得第 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得2012年诺贝尔 文学奖。
《蛙》的主要内容: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 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波澜壮阔‛ 的人生经历,形象地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 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复杂的社 会现象,以及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 的精神世界,对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现实进行 了深入思考,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度透视,完成了对姑姑精神矛 盾的探寻。所以,《蛙》不仅表现了姑姑精神救赎的艰难历程,更有 着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和寓言意味。

莫言简介——精选推荐

莫言简介——精选推荐

莫⾔简介 莫⾔简介 莫⾔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于⼭东⾼密,童年时在家乡⼩学,后因⽂⾰辍学,在农村多年。

1976年参军,任战⼠、政治教员、宣传⼲事。

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学院研究⽣班。

1981年开始发表⼩说诗歌⽂学作品,著有《莫⾔⽂集》五卷,长篇⼩说《红⾼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刑》,中篇⼩说《透明的红萝⼘》、《红⾼梁》、《⽜》,短篇《拇指铐》等。

1997年转业到最⾼⼈民检察院《检察⽇报》报社⼯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是中国新⼀辈极具活⼒的作家之⼀。

⾃⼋⼗年代以⼀系列乡⼟⼩说诗歌⽂学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胆著称,⼩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

例如成名作《红⾼粱家族》⾥,不断出现的⾎腥场⾯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段现代⾰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袤狂野的⾼粱地,也被描绘成⼀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粱》的写作⾼峰后,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量中短篇⼩说诗歌⽂学作品《⾦发婴⼉》、《爆炸》、《欢乐》、《红蝗》、《筑路》、《⾬中的河》、《流⽔》、《弃婴》、《猫事荟萃》、《玫瑰玫瑰⾹⽓扑⿐》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说,不少⼩说集如《红⽿朵》及《传奇莫⾔》亦先后在台湾推出。

由于童年⼤部份在农村度过,⾃谓⼀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影响,故乡⾼密的⼀景⼀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

⼩时在乡下流传的⿁怪故事,也成为他许多荒诞⼩说的材料。

《⼗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个⼈的“变⾝”,以华丽的语⾔带出⼀浪接⼀浪的神秘。

《酒国》则以充满浪漫⾊彩的描写,绘划出⼀个盛产名酒地⽅的故事。

《红树林》实现了⼩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法的探索更新,是对⾃⼰的⼀⼤超越。

⽆论故事的情境⽓氛是华丽炫⽬、荒诞⽆稽,还是⿁灵精怪,丰富的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惊叹不已──诚如张⼤春在为《红⽿朵》作序时所⾔:“千⾔万语,何若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蛙》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莫言长篇小说《蛙》人物形象研究《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中国近六十年的计划生育史为背景,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姑姑”为中心,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为出发点,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命的传奇之歌。

“蛙”的读音近似于“娃”,它其实是一个图腾,一个象征着生育的图腾,作为繁衍的图腾,其实更深处隐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对抑制人类繁殖天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无奈和悲哀。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它真实的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山东高密乡的艰难推行过程,小说中的“高密乡”其实只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地点,在建国之初,全国各地有无数个这样的高密乡,小说中的“姑姑”也只是作为当年无数个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医生中的一个,因此这篇小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当代小说总体成就不高的背景下,研究莫言的小说创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相比,《蛙》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执着探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故事是很容易重复和衰老的, 与农民工、计划生育等这些时代词语相关联的故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和陈旧甚至退出人们的记忆,但凝聚了普遍人性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会永存的,比如阿Q、孔乙己、包法利夫人等等。

”[1]但是综观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虽然学术界不乏对《蛙》的人物形象研究,但大都集中在对“姑姑”“蝌蚪”“小狮子”的等这些比较单一的人物形象上,缺乏对小说中人物整体形象的观照,因此,对《蛙》人物形象的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整体的观照是很有必要的。

一、《蛙》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计划生育背景下的女性形象1.忠于国家命令的农村妇科医生小说中的姑姑万心是一个农村妇科医生,在作者给衫谷义人的第一封信里,姑姑的形象是“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形象,一个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手托婴儿、满袖血污、朗声大笑的女医生形象,一个口叼香烟、愁容满面、衣衫不整的女医生形莫言长篇小说《蛙》人物形象研究象……”[2]姑姑的的一生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可能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千般心思,万般无奈”吧!在早年,她学了新式接生法,力抗老娘婆的野蛮接生法,从1953年4月4日到1957年12月31日,姑姑共接生1645个婴儿,其中只有6个婴儿是因为不可抗力而死亡,这成绩相当辉煌,接近完美。

这段时间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姑姑的黄金时代,那时候,姑姑是活菩萨,是送子娘娘,她的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跟着她飞,成群的蝴蝶跟着她飞。

姑姑已经被高密乡的产妇神化了。

而那时,姑姑的心里始终对生命怀有敬畏,她热情的接待每一个来到人间的生命,并不因为阶级而对生命怀有懈怠,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虽然她嘴上说着自己第一个接生的孩子本该是一个革命者的后代,没想到却接生了一个地主家的狗崽子,但是在地主家的小老婆产妇艾莲被老娘婆折磨的奄奄一息时,她悍然出手,把五分的技艺发挥出十分的水平,最终救下了他们母子的命。

姑姑本来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是当她把孩子从产妇的肚子里接出来的那一刻,她就忘记了这种阶级观念,脑子里只有对新生命的一种纯洁、纯粹的感情。

这种感情还体现在她接生小牛这件事上,一开始姑姑是不情愿的,但是当她看到母牛给她下跪的那一刻,她的眼泪就流了出来,在她心里,人畜是一理,生命不因种族而高贵,她的心里还有对于男人重母牛轻公牛,却重男轻女的气愤,这时候的姑姑一片赤子之心,心里溢满对生命的的感动与敬重。

而在姑姑经历了感情失败,而国家也迎来了不堪重负的生育高潮后,姑姑这个忠诚与国家使命的“红色木头”变了,急剧增长的人口让国家感受到了压力,再也不是多生孩子回报国家的有自由有信仰的黄金时代,计划生育的政策开始实行,姑姑作为乡里公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际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行者,在这场狂风暴雨式的运动中展现了她残酷血腥的一面,一个个孩子在她手里失去了来到人间的希望,一个个家庭因为她而悲痛欲绝,外人给她起了个绰号叫“活阎王”,而她本人却觉得很光荣,“对那些计划内生育的,姑姑焚香沐浴为她接生;对那些超计划怀孕的——姑姑对着虚空猛劈一掌——决不让一个漏网!”[2]姑姑坚定的实行着计划生育的政策,在她心里,自己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劳心劳力的实行着国家的每一条政策,只要违背了她的原则,她不会讲一点情面,连自己的侄媳妇都不放过,近乎于无情,这时候的她已经魔化了,她的心里或许还有一丝柔软,但是这点柔软在政策面前全部变成了可以杀人的利器,让人不寒而栗。

一、《蛙》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一老,想的就多了,姑姑也是一样,在她的老年,她开始后悔了,不断的反思着以前的事情,她开始害怕看见青蛙,“蛙”其实就是“娃”,在一个夏夜,喝醉了酒的姑姑被青蛙吓得魂不附体,在她心里,那些青蛙就是那些年她实行计划生育时打落的孩子,他们一个个都是来复仇的,这时候,郝大手的出现救了她,她嫁给了郝大手,开始跟着他捏泥娃娃,在“月光娃娃”的节目中,姑姑闭着研究,捏出了一个叫关小熊的孩子,我们看着,眼泪都流了下来,这个孩子本来是可以生下来的,但是他早就的死在了姑姑的刀下,类似于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姑姑那些年心里也不是没有愧疚的,只不过她的愧疚在她老了后才爆发了出来,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而且罪不可恕,她开始捏泥娃娃,捏那些丧生在她刀下的泥娃娃,仿佛这样就能赎罪。

年轻时,姑姑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她的心里充斥着国家的使命与为之付出的激情,到了晚年,她捏泥娃娃把它当成真娃娃,并对之焚香膜拜,这表明她已经从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转变为唯心主义者。

她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在向那些孩子赎罪,不如说是她对生命的敬畏,是她另一重信仰的复苏。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3]莫言认为“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对与错,是时间的,也是历史的观念决定的”。

[4]在当时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妇科医生,又有谁能做的比姑姑还好呢?繁殖是人类的天性,而控制人口增长是国家为了人民更好的生存而做的理性决定,而由此造成的一系列后果谁又说得清过错与否呢?所以这些“罪孽”不该由姑姑或像姑姑这样执行政策的医生承担。

2.受重男轻女思想毒害的怀孕女性在《蛙》中,还有这样一群受重男轻女思想毒害的女性,在同计划生育国策的抗争中丢掉了性命。

首先是生了三个女儿张拳妻子耿秀莲,她为了给三代单传的张家生一个男孩,在和姑姑去引产的途中跳下河,在里面一直凫着水,姑姑说她把对付日本让鬼子的那一套都用上了,并且一直不紧不慢的追着她,最后她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也受了惊,在河里就出了血,姑姑给她用了最好的药也没有救回来。

还有蝌蚪的妻子王仁美,她和蝌蚪在阴气森森的雷雨下举行的婚礼仿佛就是她不幸命运的预兆,王仁美从婚礼的一开始就想要怀儿子,她问姑姑要怀双胞胎男婴的药,叫郝大手给她捏双胞胎男婴的泥娃娃,在生了第一个女儿燕燕后想方设法取了环怀上了孕,但还是被发现了,除了娘家人所有人都逼着她去堕胎,连丈夫都不能理解她,绝望的她被姑姑推进了手术室,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连着她想象中的男娃娃一起。

莫言长篇小说《蛙》人物形象研究然后就是陈鼻的老婆王胆,这个美丽精致的小女人,为了生下儿子,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在王家躲了好久,在她躲着的日子里,乡里连续下了几十天的雨,河水暴涨,村民种的桃子都烂了,借着政府收桃的指令,她躲上了陈家的竹筏准备逃到外面生下孩子再回来,但是姑姑直接开着船带着人来拦截她,虽然有小狮子、秦河等人的拖延,她的孩子最终生了下来,可惜的是,她生的还是一个女儿,她的丈夫在她生下女儿后跪地大哭,直说自己家断了根,姑姑的逼迫,丈夫的不解,拼命生下下的孩子不是男孩儿,王胆这个如花一般的精致女人在竹筏上像一只倒干了粮食的瘪口袋,又像一只钻出了飞蛾的空茧壳般在悲伤的雨水中断了气。

蝌蚪的母亲,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高密乡女人,她的脑子里也充斥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当王仁美再次怀孕时,她告诉蝌蚪蝌蚪没有一个儿子已经成为了她的心病,她希望蝌蚪能让王仁美把孩子生下来,母亲不止一次的说过,女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生孩子而来的,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

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的格外快。

被重男轻女思想毒害的女人被社会同化了后又来祸害下一批女人,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蝌蚪的第二任妻子“小狮子”也想要一个孩子,但是她生不出来,年轻的时候还好,到了年老的时候,她看到孩子就要看看摸摸,几乎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最后她偷偷的去袁腮的代孕中心,让陈眉代孕生下了蝌蚪的孩子,她心中极其的期待这个孩子,她甚至想自己哺乳这个孩子,她说给她一个孩子,她就能自己分泌乳汁,乳汁会像喷泉一样多。

这样一个一生都做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女人,她的脑子里也是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面对蝌蚪的质问,她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你着想。

你只有女儿,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就是绝户。

我没能为你生儿子,是我的遗憾。

我为了弥补遗憾,找人为你代孕,为你生儿子,继承你的血统,延续你的家族。

”[2]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使人变得僵化,以男权为中心的女性群体已经麻木,传宗接代成了她们的终极使命,男权的霸道使得女性的自主意识都丧失了,这既是女性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3.带有“丑角”意味的老娘婆在《蛙》中,有这样一群带有丑角意味的女性形象,她们就是在新法接生出现前一、《蛙》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采用土法接生的“老娘婆”,在蝌蚪的印象中,她们“似乎都留着长长的指甲,眼睛里闪烁着鬼火般的绿光,嘴巴里喷着臭气。

”[2]在姑姑的描述中,这些老娘婆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仿佛孩子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她们一点解剖学的知识都没有都没有,根本不了解父女的生理结构。

碰上难产她们就会把手伸进产道死拉硬拽,她们甚至把胎儿和子宫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蝌蚪都对这些野蛮愚昧的“老娘婆”深恶痛绝。

大多数“老娘婆”在帮助产妇生产时都是野蛮血腥的,她们心里没有对生命降临的的喜悦和敬畏感动,只是想着接生一个孩子可以在产妇家里饱餐一顿并能得到两条毛巾、十个鸡蛋的酬劳,所以她们在接生是是罔顾产妇的性命的,她们只在乎孩子能不能被“生”出来,因为生出来她们就有酬劳了,至于产妇的死活她们几乎是不会在乎的。

正因为她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所以在新法接生出现后,她们迅速被淘汰出接生这一行业,然后销声匿迹。

生命的珍贵是不可估量的,女性的地位并不该由新生儿决定,于是在莫言的笔下出现了这样一群野蛮愚昧的老娘婆,作者其实是借由谴责老娘婆来谴责那些罔顾女性生命的男人,女性不单单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物品,她们应该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平等地位,不应该作为男性的附庸,社会是在进步的,重男轻女的糟粕思想终究会像销声匿迹的“老娘婆”一样被淘汰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