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教案

合集下载

课文《泥人张》教案

课文《泥人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泥人张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泥人张的制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民间艺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泥人张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民间艺术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泥人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泥人张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深入了解课文:(1)小组讨论:泥人张的制作过程。

(2)小组汇报:泥人张制作过程的汇报。

5. 拓展延伸:(1)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其他民间艺术。

(2)教师点评,总结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下节课分享。

2.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在讲解生字词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情景,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了解泥人张的也增强了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本节课将继续学习课文《泥人张》的剩余部分,深入了解泥人张的制作技艺以及作者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优秀5篇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优秀5篇

第5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教案优秀5篇小泥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教学过程:一、走进教室看一看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

(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

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泥人张篇二(倒了一杯酒,微笑)啊!没事儿!你去吧!(小二便到前面招呼客人去了,这时从门外进来两三个人,一个中溜个子,大脑袋,穿得阔绰,挺着个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地往里走,另两个中等个子,跟随着这位一脸狂气的海张五)海张五:(嘴里撬根儿牙签,一副我最牛的样子冲里面嚷嚷)人呢?人死哪儿去了,这是什么服务态度呀!小二:(慌忙地跑到海张五面前,招呼着)哟!我还以为是哪个稀客来了,原来是益照临的张五爷,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面请!张五爷:(不屑一顾)切,这还差不多,把你们这儿最好的菜,最贵的酒给我拿上来,小二:(笑着应着)好咧!你稍等啊!海张五:(一脸不耐烦,骂道)哪那么多废话!快滚!(小二一脸无奈地离开,海张五翘着个二郎腿,与那两位胡侃天地,泥人张那边安安静静地喝着酒,吃着菜,一脸悠闲模样)吃客甲:(指着对面的泥人张,兴奋地喊到)哟!哪儿小足泥人张吗?人家台上一边看戏,一边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泥人张》获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泥人张》获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泥人张》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泥塑艺术,并且熟悉泥人张的传统技艺;2.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学习泥塑艺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泥人张的制作技法;2.了解泥塑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3.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泥人张的制作过程;2.帮助学生理解泥塑艺术的历史渊源,探究其文化意义;3.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泥塑艺术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2.学生准备: 纸、铅笔、泥塑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泥人张的背景,并通过图片展示一些泥人张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泥人张的制作技法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泥人张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材料、制作底子、塑造形象等步骤。

教师可以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泥人张作品,让学生观摩并学习制作技法。

3.了解泥塑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泥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4.泥塑艺术的欣赏与创作展示更多精美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评论作品的优点和特色。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选择泥人张的形象进行塑造,也可以进行自由创作。

5.展示与分享学生完成泥塑作品后,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分享,相互欣赏和评论各自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方式1.讲授与展示: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泥塑艺术,介绍其制作过程、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2.引导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讨论作品的特点和价值;3.示范与实践: 教师示范制作泥人张,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创作。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际操作等;2.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造型、比例、细节等方面的表现;3.通过小组或班级展示和分享,学生也可以评价和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

泥人张教案课件泥人张教案

泥人张教案课件泥人张教案

泥人张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泥人张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泥人张的背景介绍1.2.2 泥塑艺术的特点1.2.3 泥人张的艺术成就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泥人张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1.4 教学活动:1.4.1 播放泥人张的介绍视频1.4.2 展示泥人张的作品图片1.4.3 引导学生讨论泥塑艺术的特点1.4.4 总结泥人张的艺术成就第二章:泥人张的制作工艺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泥人张的制作工艺,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技巧。

2.2 教学内容:2.2.1 泥人张的制作流程2.2.2 泥塑制作的基本技巧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泥人张的制作工艺。

2.4 教学活动:2.4.1 播放泥人张的制作视频2.4.2 展示泥人张的制作工具和材料2.4.3 引导学生讨论泥人张的制作流程2.4.4 总结泥人张的制作技巧第三章:泥人张的艺术风格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泥人张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泥人张的艺术风格特点3.2.2 泥塑艺术的审美标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泥人张的艺术风格。

3.4 教学活动:3.4.1 播放泥人张的作品视频3.4.2 展示泥人张的作品图片3.4.3 引导学生讨论泥人张的艺术风格特点3.4.4 总结泥人张的审美价值第四章:泥人张的创作实践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泥人张的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泥塑创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泥人张的制作实践第五章:泥人张的文化意义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泥人张的文化意义,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和尊重。

5.2 教学内容:5.2.1 泥人张与传统文化的关联5.2.2 泥塑艺术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泥人张的文化意义。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

八年级语文《泥人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3)了解作者张僧繇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泥人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和传承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3)了解作者张僧繇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艺术知识。

(2)如何评价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张僧繇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艺术成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泥人张》。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 教师备课笔记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泥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泥人艺术。

(2)简要介绍作者张僧繇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2)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艺术知识。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案例分析:(1)分析作者张僧繇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艺术成就。

《泥人张》教学设计

《泥人张》教学设计

《泥人张》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概述“奇”事; 2、研读手法,多角度欣赏“奇”人;(重难点) 3、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学法导航 品读、小组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 一、关于冯骥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他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收录近二十篇作品,每篇写一个人物。

二、关于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

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

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圈划生字词,进行自主学习。

1、给生字词注音 估衣()气最冲()模子()阔绰()抠()怵() 一瞅()谁有钱谁横()横冲直撞()撂()戳() 我的补充: 2、理解词义 架式怵找乐子贱卖 3、尽量用上上面四个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应尽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 贩盐商天庆馆羞辱泥人张,。

合作探究 1、小小说很讲究人物的出场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既重视细节描绘,也常进行侧面表现,往往会用一些手法比如对比手法,在情节发展上讲究伏笔、照应、悬念,而且会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

请你自行选择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的写法。

2、形象概括 这是一个的“泥人张”。

拓展提升 运用本课学到的一种或几种写作手法,写一写咱们班的某位老师或同学,让大家猜猜是谁吧!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人物的个性,一二百字即可。

《泥人张》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生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研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文本,紧靠课文,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丰富的意蕴。

泥人张教案(优秀6篇)

泥人张教案(优秀6篇)

泥人张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生动的小泥人》教案篇一教学方式: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1、实物展示:将部分实物如小碗、杯子等,用泥捏制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播放录像:将正确的搓制泥条方法、泥条搭接方法等制作成录像片段,以便更加生动的帮助学生理解其方法。

3、技术准备:泥条盘筑的小物品、录像片段、ppt课件、泥工刀等。

教学目标:1、掌握泥捏制的方法,能捏制日常器皿;2、经历对生活物品的观察、尝试、交流、实践的过程,总结出器皿捏制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泥条盘制物品这一内容的喜爱。

教学重点:掌握泥捏制器皿的方法,将器皿做的圆滑。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现场捏制出器皿。

教学方法: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陶艺泥、泥工刀、作品、课件等。

学生准备:陶艺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1、出示古代人用泥制作的器皿。

2、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捏制这种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1、探究器皿的捏制方法:(1)观察器皿外形特点:提问1:你们看一看这个器皿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提问2:我们要盘制一只碗,首先要确定哪一部分大小?应该怎么制作?(2)尝试制作器皿: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器皿。

提示:尽量把底部压圆压平。

展示作品:说一说怎样把碗底制作的又平又圆。

(3)交流探究: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出问题:为什么作品容易干裂?怎样改进?(出示课件)说明:捏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这样制作的作品才不容易干裂。

(4)提升总结:制作器皿的时候分四部,揉、捏、搓、粘。

在泥塑前要将泥反复揉搓……2、再次练习器皿的捏制提出要求:盘制牢固、造型匀称、圆滑。

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1、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2、巩固本课所学:说一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五、知识拓展:你们看这个花瓶,它的瓶颈部分是越来越细的,你们知道要怎么捏制的吗?课下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课文《泥人张》教案

课文《泥人张》教案

《泥人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泥人张技艺的高超和性格的有趣;(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张牙舞爪”、“得意的笑”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泥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事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泥人张技艺的高超和性格的有趣;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泥人张技艺的高超和性格的有趣;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2. 生字词卡片;3. 泥人张的作品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2)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泥人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泥人张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运用;(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4. 欣赏泥人张的作品(1)教师展示泥人张的作品图片或视频;(2)学生谈一谈对作品的欣赏感受;(3)引导学生了解泥人张的艺术价值。

5. 小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泥人张的故事中,哪个场景让他们感到最有趣或最感动。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解释为什么这个场景让他们有如此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七、创意实践1. 泥塑制作:为学生提供泥塑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俗世奇人》之《泥人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2.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的“奇”。

3.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2.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德育目标
文章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体会文章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体会人物的“奇”“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发蔫fā niān 擅长shàn chánɡ绰号 chuō hào 刷浆shuā jiānɡ难堪n án kān 一瞅 yī chǒu 发怔fā zhēnɡ褒贬bāo biǎn 怵chù
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
2 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这些奇巧的泥塑作品真是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你们知道最有名的泥塑产自中国哪个地方吗?
是的,天津。

今天我们便来见识一位天津的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

(板书课题)
二、品奇人之“奇”: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
----- “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那么这泥人张究竟“奇”在哪里呢?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生畅谈阅读的第一感受)
师适时总结: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
2、“情节奇”
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

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

(板书:海张五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情节生动、吸引人,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待看到结尾时,不由地使人眼前一亮,脱口称绝。

3、“人物奇”
(1)识奇人,品奇艺
细读全文,用横线划出文中能体现泥人张是“奇人”的语句,并用固定格式回答。

我从第__段的___这些句子中读出了“泥人张”是个“奇人”,并说明原因。

A(第一段)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运用夸张修辞)
B(第六段)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描述显示其技艺高超)
C(第八段)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正面描写捏泥时动作突出手艺高超)
D(第九段)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通过描写所捏作品体现技高)
E(第十段)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

(两丈距离,却能看清作品内容,可见逼真,手艺绝佳)
(2)识奇人,知奇性
A文中哪些语句和内容体现了泥人张独特的品性和处事方式?
第五段、可是手艺人除外。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B第八段、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C第十二段、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打磨大样坐在那里。

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

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奇特的个性:他个性内敛、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

他喜怒不行于色,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致敌。

(4)“语言奇”
本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B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如: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能否改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

(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如: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的丑态;“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

3 学习赏析上面句子的方法自主赏析
(1)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抓住“戳”字)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抓住“抠”、瞅“来分析)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

个性奇特的泥人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三、走近作者,探究其写作目的:
1、多媒体显示: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

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

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序)
旧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这些人物空前绝后,然而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情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在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这些“俗世奇人”个个显的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2、走近作者:
近年来,作者冯骥才致力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

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他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

但是我国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人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四、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各地民间艺术图片)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这些俗世俗人也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吧!
五、作业:
1、对对联:上联: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

下联:
(参考答案: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2、写一写:我身边的“俗世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