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和新技术
电磁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实验室电磁辐射的强度与国家标准通信基站越建越多,手机信号覆盖加强,人们疑虑通信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
由电磁辐射概念可知,电磁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强弱,用来表量其强度大小的单位主要有:◆功率:辐射功率越大,辐射出来的电、磁场强度越高,反之那么小,单位是瓦〔W〕。
◆功率密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电磁能量,单位是瓦/米2〔W/m2〕,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功率密度常用mW/cm2表示。
◆电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间隔带电体近的地方电场强,远的地方电场弱。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伏/米〔V/m〕,在输电线和高压电器设备附近的工频电场强度通常用kV/m表示。
◆磁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磁场的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单位是安/米〔A/m〕。
◆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体积、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绘磁场的能量的强度,单位是特斯拉或高斯〔T或Gs〕。
如何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大小呢?电磁辐射能量要大到什么程度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呢?我们先来理解一下“SAR〞这个名词,SAR的中文意思是“比吸收率〞,SAR定义为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计量率,它的单位是W/kg。
SAR的测定:SAR值测量系统由人体模型、测量仪表、探针、机械臂等组成。
测量时,在人体模型内部倒入专用测试液体,液体的电磁性与人体的一致;将发射源紧贴模型放置,设置好发射源的发射功率,由机械臂带动探针在液体内运动,自动测量场强E,由以下公式可计算出SAR的值:SAR=E2〔δ/p〕其中,E为场强,δ为介电常数,p为液体密度。
为了确定入射电磁场是否平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SAR的平安电平时多少?国际上,FCC、ICNIRP〔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EEE等机构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衡量技术标准。
目前通用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欧洲使用的2W/kg,另一个是美国使用的1.6W/kg。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1. 引言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能量在空间中传播所产生的辐射现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磁辐射的来源越来越多,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以限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范围。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相关内容。
2.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对电磁辐射的防护规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国家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示例:•美国: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包括对电视台、广播台、移动通信站等设施的辐射限制。
•欧洲:欧盟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指令》,规定了辐射频率、功率和辐射场强度的限制。
•中国:中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2014)对电磁辐射防护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人员防护、设备防护等方面。
3. 安全标准各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都规定了安全标准,即电磁辐射的允许水平。
通常情况下,安全标准被分为两个级别:•公众暴露水平:针对一般公众的电磁辐射暴露水平,包括家庭、学校、办公场所等非工作场所。
•工作人员暴露水平:针对从事电磁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如通信基站维护人员、无线电频率传感器制造商等。
安全标准通常以辐射场强度(或电离辐射剂量)为基准,并根据频率和持续暴露时间进行限制。
例如,中国国家标准GB8702-2014规定了针对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的允许水平。
4. 防护方法电磁辐射防护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人员防护和设备防护。
4.1 人员防护人员防护是指通过控制电磁辐射的暴露水平,保护人员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员防护方法:•距离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降低辐射强度。
•屏蔽防护:利用辐射屏蔽材料,如铅和铜,阻挡辐射。
•时间限制: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辐射环境中。
4.2 设备防护设备防护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设计控制,减少电磁辐射的泄漏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防护方法:•屏蔽设计:在设备设计中采用屏蔽和隔离措施,减少辐射泄漏。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每一位手机拥有者都面临着电磁波的侵害,加强自我保护是必要的。
这里告诉你几条具体的防护措施:1.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致癌,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
2.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3.在使用手机的同时,采用可靠的电磁波防护产品。
配备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的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4.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
5.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
6.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波对人体危害各种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电磁波,超量的电磁波辐射能引起人体的大脑、神经、生殖、心血管、血液和免疫等系统和组织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一、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存在形式,从古至今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比如:阳光、闪电、热能等。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
肉眼看得见的可见光属于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或解释为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人们还称其为"电子烟雾"。
科学家研究发现,只要有电,电磁波无处不在。
各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脑、电视机、空调机、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打个比方,当我们向水中扔一块石子时,在石子入水处会形成一个中心,水此以此中心向周围传播。
电磁辐射在空中传播也类似水波,如果假设没有损耗,就可以无限远地传播开来。
但是,由于空气和空间物体有吸收作用,电磁辐射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
二、电磁辐射在哪里电磁辐射就在我们身边,如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
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2篇)

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
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若干基本概念1.常见的电磁辐射源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2.1近区场及特点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E¹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2远区场及特点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2.3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电磁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实验室电磁辐射的强度与国家标准1.7.1电磁辐射的强度通信基站越建越多,手机信号覆盖加强,人们疑虑通信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
由电磁辐射概念可知,电磁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强弱,用来表量其强度大小的单位主要有:◆功率:辐射功率越大,辐射出来的电、磁场强度越高,反之则小,单位是瓦(W)。
◆功率密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电磁能量,单位是瓦/米2(W/m2),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功率密度常用mW/cm2表示。
◆电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距离带电体近的地方电场强,远的地方电场弱。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伏/米(V/m),在输电线和高压电器设备附近的工频电场强度通常用kV/m表示。
◆磁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磁场的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单位是安/米(A/m)。
◆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体积、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述磁场的能量的强度,单位是特斯拉或高斯(T或Gs)。
如何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大小呢?电磁辐射能量要大到什么程度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AR”这个名词,SAR的中文意思是“比吸收率”,SAR定义为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计量率,它的单位是W/kg。
SAR的测定:SAR值测量系统由人体模型、测量仪表、探针、机械臂等组成。
测量时,在人体模型内部倒入专用测试液体,液体的电磁性与人体的一致;将发射源紧贴模型放置,设置好发射源的发射功率,由机械臂带动探针在液体内运动,自动测量场强E,由以下公式可计算出SAR的值:SAR=E2(δ/p)其中,E为场强,δ为介电常数,p为液体密度。
1.7.2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为了确定入射电磁场是否安全,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SAR的安全电平时多少?国际上,FCC、ICNIRP(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EEE等机构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衡量技术标准。
储能电站电磁辐射的防范措施_解释说明

储能电站电磁辐射的防范措施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储能电站发出的电磁辐射问题却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储能电站电磁辐射的原理、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内容概要和结构安排。
然后,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储能电站与电磁辐射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探讨防范储能电站电磁辐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内部辐射源设计优化、外界辐射屏蔽和防护措施以及辐射监测、评估和限制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第四部分将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分析,评估可行性并提出相应推荐措施,并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发现和观点,并提出针对储能电站电磁辐射防范的建议,同时也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储能电站电磁辐射问题,并提供相关措施以减少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储能电站案例及其对比研究,本文还将评估可行性并提出相关推荐措施,为储能电站电磁辐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期望通过该文章的撰写和传播,提高公众对于储能电站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更加可持续、安全和健康地发展。
2. 储能电站电磁辐射的原理与影响2.1 储能电站与电磁辐射的关系储能电站是一种将电力转化为其它形式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恢复为电力供应的装置。
这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储氢设施等。
当储能装置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
2.2 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储能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潜在影响。
不适当或过高水平的辐射可能会对生物系统和周围设备产生负面效应,如干扰无线通信、破坏敏感仪器以及引发安全隐患等。
2.3 现有储能电站的电磁辐射控制情况分析针对抑制和控制储能电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手段得到应用。
辐射防护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应用

辐射防护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首先,辐射防护技术在新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一方面,新材料的应用是辐射防护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新材料具有高效吸收和防护辐射的能力,可以用于制造辐射防护装备和器件。
例如,以含有高铋玻璃纤维和含有重金属氧化物陶瓷纳米晶粒为基础的新型辐射防护板材,具有较高的辐射阻挡能力和抗辐射能力。
另一方面,核技术和辐射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辐射防护技术的创新。
例如,利用核技术中的直线加速器和高频共振加热技术,可以实现对辐射治疗过程中的精确控制和高效防护,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其次,辐射防护技术在新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在核电站和医疗机构等辐射工作场所中,辐射防护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核电站中使用了大量的辐射防护装备,包括辐射防护服、防辐射屏蔽墙等,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
医疗机构中的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也需要辐射防护技术的支持,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迅速发展,人群对电磁辐射的关注和担忧也越来越多。
辐射防护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也愈发重要。
例如,通过改善无线通信设备和基站的结构和电磁辐射功率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辐射防护技术还在一些特殊领域得到了新的应用。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中,飞行员和航天员暴露在辐射环境下的时间较长,需要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因此,开发新型的航空航天辐射防护装备和技术对保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核工业和核废料处理等领域也需要辐射防护技术的支持,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辐射防护技术在新发展和新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核技术的创新,辐射防护技术在辐射工作场所、移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对辐射防护需求的不断增加,相信辐射防护技术将会不断进步和完善,为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对电磁辐射如何防护?

对电磁辐射如何防护?
防护原则有:
⑴时间防护:采用缩短暴露时间的措施,减少开启电器的时间。
⑵距离防护:人与家用电器之间应尽可能拉大距离。
⑶强度防护:避免多种家用电器同时启用,采取屏蔽降低电磁辐射。
防护措施有:
⑴在家中,对电磁辐射防护的对策是做好屏蔽与接地。
⑵居室中尽可能少拉导线。
⑶购买电器时,要有明确的产品说明防止引发电磁危害,灾祸的发生。
⑷在防御电磁波危害的安全对策中,要有与城市公众最密切的电磁辐射居民安全标准。
⑸手机的电磁辐射,尽可能缩短通话时间,最好用耳机,手机接通时,在耳边数秒后再通话。
⑹计算机开机时的瞬间产生辐射,开机时的瞬间远离荧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和新技术
1402032026孙小飞环境工程(2)班一.电磁辐射防护的目的
电磁辐射防护的出发点就是要减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电磁辐射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广泛宣传和普及辐射防护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辐射和它的来源与危害,不断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和保健,已是当务之急。
二.个人防护电磁辐射的措施
1.良好的习惯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
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清洗脸部、远眺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所受电磁辐射影响和眼睛疲劳程度。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 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
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专业的电磁辐射防护服装,并佩戴电磁辐射防护卡或电磁辐射防护眼镜,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7)、灰尘是电磁辐射的重要载体,带有显示器的电器最好经常擦拭,清除灰尘的同时,也就把滞留在里面的电磁辐射一并清除掉了,可以有效地防止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2.注意饮食习惯
减轻电磁辐射影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喝2至3杯绿茶。
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 A。
维生素A 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
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磁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
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也能起着抵抗电磁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
多吃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柑桔、大枣等。
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菊花、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
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
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含硒丰富的食物首推芝麻、麦芽和中药材黄芪,其次是酵母、蛋类、啤酒,海产类有大红虾、龙虾、虎爪鱼、金枪鱼等,再次是动物的肝、肾等肉类,而水果和大多数蔬菜含硒都不多。
不过,大蒜、蘑菇的含量却相当多。
三.新技术
1.电磁辐射防护服装
防辐射服是指防御电磁辐射对人体引起伤害的防护服。
它的款式有大衣、连体(连帽)式、分身式、背心、围裙等。
夹层防辐射服应采用可脱卸式。
所有的防电磁辐射左右门襟应重叠,领口的设计应考虑对甲状腺的保护。
屏蔽层采用柞蚕丝与铜丝并捻织成的金属丝布或以棉织平纹细布等为坯。
镀银、铜、镍的镀金属布,非屏蔽层可采用普通的棉、涤棉布等。
缝制接缝强力≥98N。
金属丝布的防电磁波服在缝制时,应在衣领、袖口处配有由普通薄布做成的辅领口和辅袖口,以防金属丝布与皮肤直接接触,产生刺激。
基本性能:( 1 )安全性,在各种工作空间中,防辐射服应能有效地保障作
业人员不受各种外在因素直接或间接的侵袭和损伤。
( 2 )机动性,在结构设计上防护服装应充分考虑职业行为特点,以遵从人体运动规律、符合动作尺度和不妨碍作业人员在工作空间中的行动为基本原则。
力求便捷、顺畅,便于操作而无羁绊、束缚之感,同时避免造成人体疲劳。
( 3 )舒适性,防辐射服应具有保温、防寒、透湿透气等温度和湿度调节作用,力求在防辐射服内保持温度。
( 4 )标志性,力求服装的制式、色彩和标志相统一,使其具有职业标志的符号意义和特征。
2.电磁辐射防护卡
电磁辐射防护卡是由多种高能材料组成,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热能的原理,吸收并消除辐射,形成一个以卡为中心的电磁波减弱平面区,从而起到防护电磁辐射的作用。
性能类似于隐形飞机涂层,是一种能够吸收并消除电磁辐射污染的高科技产品。
产品能阻隔消除电器产生的低频、中频、高频等7个频段的电磁辐射。
适用于家庭和工作环境。
使用范围广泛:适用所有人群,特别是长期置身于各类办公、家用电器及高辐射环境中的人员。
3.电磁辐射防护玻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是由玻璃或树脂和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屏蔽丝网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不仅能提供有效的电磁屏蔽,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透光。
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IT行业、科研实验室、电力、医疗等电磁辐射过量的工作场所。
主要用于建筑物重点部位的观察窗,例如采光屏蔽窗、屏蔽室可视窗、可视隔断屏风等;还有电子设备的显示窗口。
(1) 防止电磁辐射污染,有效地阻断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
(2) 有效屏蔽电磁辐射干扰,保障仪器设备正常工作。
(3) 对人体有害杂散光的吸收率大于75%。
4.电磁辐射防护贴膜
手机防辐射贴采用的是一种新型吸收电磁波功能材料,其是专门针对手机频率而精确配伍的特殊吸收应用材料,原理是在高分子介质中添加电磁损耗性物质,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热能的原理,吸收消除辐射,性能类似于美国隐形飞机涂层。
它与市场上的金属屏蔽类产品有着本质区别,既能有效保护人体头部不受手
机辐射的伤害,又不会对手机信号产生任何影响,可以很好的吸收消除手机辐射污染。
5.电磁辐射防护屏
电磁辐射防护屏采用隐行飞机吸波技术,能有效吸收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和静电,尤其是电磁辐射对面部皮肤的伤害,并且使电脑光线更加柔和,防止眼睛疲劳,同时保证非常高的透光率,完全不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6.电磁辐射防护眼镜
在眼镜的镜片加工过程中首先在材料里渗和一些化合物介质可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加上在镜片上镀上相关的防辐射膜层。
其主要原理是:由于电脑的辐射是来自于电磁波等。
这些波是有一定波长和振幅的,防辐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
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波叠加,那么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波原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
防辐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多层防辐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辐射,达到防辐射和减少辐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青华. 中国电磁辐射现状与管理[R]. 第二届电磁辐射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1-2
[2] Stevens P. Operator design and planningissues for UMT Snetworks. UMTS-The R&DChallenges(Ref. No.
1998/496), IEE Colloquium, Nov1998
[3] 吴旻.X射线衍射及应用[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4): 7-12.
[4] 张彦文,余争平. 电磁辐射对神经行为和生物电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20(5):102-103. [5] 狄韶斌,谭金静. 家用电器工频电磁辐射水平分析[J]. 新疆环境保护,2006,28(2):48-50. [6] 刘婷婷.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J].现代物理知识,2006.
[7] 朱启星,杨传文,徐国民. 低场强微波对人体神经行为功能影响[J]. 现在预防医学,1997,24(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