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前言药用植物学是应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讨和运用药用植物的一门迷信,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基源研讨、质量评价、临床成效及开发研讨亲密相关。
因此本学科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先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器官的形状与显微结构、药用植物的分类两局部。
经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要求先生掌握药用植物各器官的形状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准确地观察、描画药用植物,比拟熟练地运用科、属检索表;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18~24个科及重点属的特征;识别常用的药用植物。
同时适当引见国际外药用植物研讨的新效果和新停顿,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承袭和开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实际课为72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课为56学时,8.0学分,分上、下两学期完成。
上篇内容在第一学期完成,计80学时,实际48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32学时。
下篇内容在第二学期完成,计48学时,实际24学时、实验24学时。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停止教学。
在第二学期有早春实习和野外实习两周,在实习中增强先生的采、认、制造标本的才干。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植物器官形状和显微结构绪论【目的要求】明白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研讨内容及义务。
2、药用植物学的开展简史和开展趋向。
3、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熟习细胞的生理功用。
3、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用。
2、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维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泌组织的形状特征。
药用植物学课件 叶

上下面气孔近等数,气孔由2个哑铃形保卫C组 成,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的副卫C
2.叶肉—— 多不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等面叶),无C
间隙,有大量叶绿体。
少数分化为两面叶
3.叶脉——维管束近平行,有限外韧型,
其上下方常有厚壁组织,并与表皮相连。 维管束鞘——维管束外包1-2层或多层C,常 为薄壁C或厚壁C。
基本概念: 叶端(尖) ——顶端 叶基——基部 叶缘——周边 叶脉——维管束 叶形——叶片全形
(二) 叶柄 ——圆或稍扁,多有沟槽,形状多样:
水浮莲——柄具膨大气囊,利浮水 旱金莲——柄旋扭,攀援
叶状柄——叶片退化,柄呈叶片状(假叶) , 如台湾相思、大叶相思
幼苗期可见真叶,叶片退化,叶柄演变成叶状
(细脉结构渐趋简单,无形成层及机械组织)
有的植物,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禾本科为例) 1.表皮——细胞沿叶纵轴成列,分:
长C:外壁角质化、并含硅质(粗糙) 短C:分硅质C与栓质C
禾本科 植物
上表皮具泡状C(运动C) ——大型、具大液泡 干旱——失水收缩—卷曲—↓蒸腾 水足——
3.叶基
截形:近平 偏斜:左右不对称 盾形:柄生于叶背,似盾
耳形:两裂片耳垂状 箭形:………尖而向下 戟形:………尖而向外,戟状
其它特征:基部有红色腺体和2条线状附属体
2条
断
叶基有2个腺体
叶基有(数个)腺体
叶基有2个腺体
4.叶缘 全缘:边缘平齐 波状:浅波、深波状、皱波状
牙齿状:齿端向外,齿两边相等 锯齿状:齿端向前,齿两边不等;
二列互生——叶在一平面,左右交互
复 叶 互 生
2. 对生——1节上相对着生2片叶 交互对生——上下2对成 “十” 字形
(完整版)《药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三、解释名词1。
圆锥花序和总状花序圆锥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援助花序。
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2.角果和荚果角果:由2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具假隔膜,种子生于假隔膜上,成熟时两侧腹缝线同时开裂,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
荚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背缝线同时开裂,为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3。
灌木和半灌木灌木:若主干不明显,植株矮小,在近基部处发生出数个丛生的植株.半灌木:若介于木本合草本之间,仅在基部木质化的称亚灌木或半灌木。
4。
羽状复叶和三出羽状复叶羽状复叶:叶轴长,小叶片在叶轴两侧排成羽毛状。
三出羽状复叶:叶轴上着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若顶生小叶具有柄的,称羽状三出复叶。
5.单性花和两性花两性花:一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牡丹。
单性花:仅有雄蕊或仅有雌蕊的花称单性花。
6。
有被鳞茎和无被鳞茎无被鳞茎:百合、贝母鳞叶狭,呈覆瓦状排列,外面无被覆盖的称无被鳞茎。
有被鳞茎;洋葱鳞叶阔,内层被外层完全覆盖,称有被鳞茎.7。
定根、主根和不定根定根:主根、侧根、纤维根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有固定的生长部位,称定根,如桔梗、人参。
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并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生长出来的,而是从茎、叶或其它部位生长出来的,这些根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故称不定根,如玉蜀黍、麦、稻等。
主根:植物最初生长出来的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它不断向下生长,这种根称主根.8.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也称为基本组织。
厚角组织:是生活细胞,具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不木化。
9.浆果和核果浆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浆,内有1至多粒种子,如枸杞子。
核果: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坚硬、木质,形成坚硬的果核,每核内含1粒种子,如桃、杏。
10.托叶鞘和叶鞘托叶鞘:有的托叶联合成鞘状,并包围于茎节的基部,称托叶鞘。
叶鞘:有些植物的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扩大形成叶状,称为叶鞘。
《药用植物学》学习指导书及习题集

《药⽤植物学》学习指导书及习题集1.药⽤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药⽤植物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组织构造、⽣理功能、分类鉴定、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
并在此基础上能进⾏正确的植物分类,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和重点药⽤植物的来源、分布、形态特征和及药理作⽤等。
熟悉⼀般药⽤植物科的特征和⼀般药⽤植物的来源、形态等特征。
1.什么是模式植物细胞?⼀个模式植物细胞由哪⼏部分组成?为了便于学习,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个细胞⾥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它由细胞壁和内部的原⽣质体共同构成,原⽣质体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命的物质。
此外细胞中还有许多⾮⽣命物质,是原⽣质的代谢物,称为后含物,另外,还有⼀些⽣理活性物质。
1.简述维管束的主要类型⑴有限外韧型,如单⼦叶植物的茎的维管束⑵⽆限外韧型,如裸⼦植物和双⼦叶植物的茎中的维管束⑶周韧维管束,如百合科,⽲本科等以及蕨类植物⑷周⽊维管束,如百合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等植物的根状茎中。
⑸辐射维管束,如被⼦植物的初⽣构造。
2.厚壁组织细胞有何特征?分为哪⼏种类型?厚壁组织的细胞有全⾯增厚的次⽣壁,常有层纹和纹孔,成熟后细胞腔变⼩,成为死细胞,根据细胞形状的不同分为纤维和⽯细胞。
纤维是细胞壁为纤维素或⽊质化增厚的细长细胞,⼀般为死细胞,通常成束存在,按照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的不同为分韧⽪纤维和⽊纤维。
⽯细胞是细胞壁明显增厚且⽊质化,并渐次死亡的细胞,细胞壁上未增厚部分称为纹孔。
3.什么叫输导组织?其分为哪两⼤类型?各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在植物体中运输⽔分、⽆机盐和有机养料的组织,称为输导组织,其共同特点为细胞长形,常上下连接,形成适于输导的管道,根据输导组织的构造和运输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是管胞和导管,位于⽊质部,主要运输⽔分和⽆机盐,⼆是筛管和伴胞,位于韧⽪部,运送有机营养物质。
1.如何从外形上区别根与根茎?根⼀般呈圆柱形,在⼟壤中向下⽣长,形成复杂的根系,表⾯多具有根⽑,不含叶绿体,⽆节和节间区分,⼀般不产⽣芽、叶和花。
药用植物学分类

药用植物学分类根1.桑的根皮【桑白皮】泻肺行水,止咳平喘【桑科】2.何首乌块根入药,生-通便解毒,制-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蓼科】3.虎杖根茎和根-清热利湿,收敛止血【蓼科】4.乌头,母根【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子根【附子】回阳救逆【毛茛科】5.芍药,栽培种根去栓皮【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野生种根不去栓皮【赤芍】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毛茛科】6.白头翁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毛茛科】7.中华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根祛风活络,活血止痛【毛茛科】8.菘蓝根【板蓝根】清热解毒【十字花科】9.掌叶覆盆子根-活血消肿10.龙牙草-根芽-去绦虫【蔷薇科蔷薇亚科】11.决明根祛风湿【豆科云实亚科】12.乌拉尔甘草--根及根茎【甘草】调和诸药【豆科蝶形花亚科】13.膜荚黄芪根【黄芪】补气【豆科蝶形花亚科】14.苦参根--清热燥湿【豆科蝶形花亚科】15.野葛根【葛根】解表清热【豆科蝶形花亚科】16.白鲜根皮【白鲜皮】祛风湿,清湿热【芸香科】17.巴豆根治风湿腰腿痛【大戟科】18.大戟根-消肿散结【大戟科】19.乌桕根皮、叶杀虫【大戟科】20.木芙蓉-叶、花、根皮能清热解毒【锦葵科】21.木槿-茎皮和根皮【川槿皮】杀虫止痒止血【锦葵科】22.人参根-补气固脱,生津安神【五加科】23.三七根-活血散瘀【五加科】24.西洋参根-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五加科】25.竹节参根-滋补强壮,散瘀止疼,止血,祛痰【五加科】26.细柱五加根皮【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科】27.刺五加根、根状茎、茎皮-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五加科】28.华当归根【当归】补血活血【伞形科】29.杭白芷/达乌里白芷-根【白芷】祛风除湿,通窍止痛【伞形科】30.重齿当归根【独活/川独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伞形科】31.华柴胡根【北柴胡】;狭叶柴胡【南柴胡】解表退热【伞形科】32.防风-根祛风解表,解痉【伞形科】33.粗糙龙胆/条叶龙胆【龙胆】根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科】34.大叶秦艽根【秦艽】祛风除湿,退虚热【龙胆科】35.丹参根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唇形科】36.贝加尔黄芩根【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安胎【唇形科】37.宁夏枸杞根【地骨皮】凉血退虚热【茄科】38.浙玄参根【玄参】滋阴降火,生津【玄参科】39.泡桐根消肿止痛【玄参科】40.茜草根凉血止血,活血祛瘀【茜草科】41.巴戟天根补肾壮阳,强筋骨【茜草科】42.红大戟【红芽大戟】块根逐水通便【茜草科】43.苏铁根祛风【苏铁科】44.麻黄根止汗【麻黄科】45.榕树气生根【桑科】46.党参根补脾益气【桔梗科】47.桔梗根宣肺祛痰【桔梗科】48.沙参根【南沙参】养阴清肺【桔梗科】49.珊瑚菜根【北沙参】功同48【伞形科】50.云木香/川木香根健脾【菊科】51.紫菀根润肺【菊科】52.牛蒡【恶实】根茎叶清热解毒【菊科】53.漏芦根清热解毒【菊科】54.麦冬块根入药养阴生津【百合科】55.天冬块根入药养阴生津【百合科】56.温郁金块根【黑郁金】行气破血【姜科】57.姜黄块根【黄丝郁金】功同56【姜科】58.莪术块根【绿丝郁金】功效同56【姜科】茎1.桑的小枝【桑枝】祛风通络【桑科】2.薜荔的茎【络石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桑科】3.槲蕨【骨碎补】根茎补肾强骨【槲蕨科】4.何首乌茎【夜交藤】安神【蓼科】5.药用厚朴树皮,根皮【厚朴】燥湿健脾,化食消极【木兰科】6.延胡索块茎-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罂粟科】7.合欢树皮【合欢皮】安神活血【豆科含羞草亚科】8.紫荆树皮【紫荆皮】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瘀解毒【豆科云实亚科】9.密花豆老茎【鸡血藤】补血活血【豆科蝶形花亚科】10.黄柏树皮,黄皮树树皮,清热泻火【芸香科】11.通脱木茎髓【通草/大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五加科】12.大叶白蜡树树皮【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木犀科】13.暴马丁香-树皮和树枝能宣肺化痰止咳【木犀科】14.紫苏茎【苏梗】利气宽胸,解郁安胎【唇形科】15.喙叶钩藤带钩小枝-熄风镇静【茜草科】16.金鸡纳树树皮抗疟【茜草科】17.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大黄】泻热通便,小剂量为收敛剂和健胃剂【蓼科】18.华黄连根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毛茛科】19.川芎根状茎-活血行淤,散风止痛【伞形科】20.藁本根茎-祛风除寒,除湿止痛【伞形科】21.地黄根状茎,生地黄清热凉血;熟地黄补血调经【玄参科】22.胡黄连根茎退虚热,燥湿消疳解毒【玄参科】23.金毛狗脊根茎【狗脊】补肝肾【蚌壳蕨科】24.粗茎鳞毛蕨【绵马鳞毛蕨,东北贯众】根茎清热解毒【鳞毛蕨科】25.贯众,同2426.白术根茎补气,安胎【菊科】27.苍术根茎芳香健胃,祛风除湿【菊科】28.茵陈幼苗清热利湿,治黄疸【菊科】29.白茅根状茎【白茅根】凉血止血【禾本科】30.芦苇根状茎【芦根】清热泻火【禾本科】31.淡竹秆的中层刮下后【竹茹】清热化痰【禾本科】32.半夏块茎炮制燥湿化痰【天南星科】33.天南星块茎燥湿化痰【天南星科】34.石菖蒲根茎开窍豁痰【天南星科】35.独角莲块茎【禹白附】祛风痰【天南星科】36.千年健根茎祛风湿【天南星科】37.百合鳞茎养阴润肺【百合科】38.浙贝母鳞茎清热化痰止咳【百合科】39.七叶一枝花根状茎【重楼】清热解毒【百合科】40.知母根茎清热泻火【百合科】41.黄精根茎补气养阴【百合科】42.玉竹根状茎养阴润燥【百合科】43.光叶菝葜根茎【土茯苓】解毒【百合科】44.姜根状茎温中散寒,止呕【姜科】45.姜黄根茎破血行气【姜科】46.莪术根茎行气破血【姜科】47.天麻块茎熄风止痉【兰科】48.金钗石斛茎益胃生津【兰科】49.白及块茎收敛止血【兰科】叶1.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科】2.榕树叶【桑科】3.菘蓝叶【大青叶】清热解毒【十字花科】4.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蔷薇科苹果亚科】5.决明叶-外敷解毒【豆科云实亚科】6.狭叶番泻的干燥叶【番泻叶】通便【豆科云实亚科】7.巴豆叶治蛇咬伤【大戟科】8.一叶萩叶、花-活血通络-一叶萩碱【大戟科】9.女贞叶治口腔炎【木犀科】10.紫苏叶【苏叶】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唇形科】11.莨菪叶解痉镇痛【茄科】12.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叶能兴奋心肌,改善血液循环【玄参科】13.苏铁叶止痛【苏铁科】14.银杏叶扩张血管【银杏科】15.侧柏枝叶收敛止血【柏科】16.红豆杉叶利尿通经【红豆杉科】17.库拉索芦荟叶汁浓缩干燥物【芦荟】通便【百合科】花1.大麻雌花--止咳定喘,解痉止痛【桑科】2.望春玉兰,玉兰-花蕾【辛夷】祛风散寒【木兰科】3.月季,玫瑰-花活血调经【蔷薇科蔷薇亚科】4.合欢花--安神解郁【豆科含羞草亚科】5.槐花--凉血止血【豆科蝶形花亚科】6.木槿花-清热解毒【锦葵科】7.百花曼陀罗的花【洋金花/南洋金花】平喘镇咳,麻醉止痛【茄科】8.红花管状花冠活血通经【菊科】9.菊花花序【亳菊、滁菊、杭菊、贡菊】疏风解热,清肝明目【菊科】10.旋覆花头状花序止咳平喘【菊科】果实1.桑的聚花果【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桑科】2.薜荔的隐花果【鬼馒头】壮阳固精,活血下乳【桑科】3.无花果的隐花果-润肺止咳。
药用植物学:第三章 第三节 叶

• (三)裸子植物叶的构造:表皮、叶肉、叶脉 • 1.表皮: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 有多层厚壁细胞——下皮,气孔内陷。 • 2.叶肉:细胞壁内陷成许多褶襞;内皮层明 显;有树脂道。 • 3.叶脉:两束维管组织,位于中央。
• 作业:
• 1叶脉:分主脉及侧脉,由维管束和机械 组织构成,维管束的构造和茎的大致相同,由木质 部和韧皮部构成,木质部位于向茎面,由导管、管 胞组成。韧皮部位于背茎面,由筛管和伴胞组成。 木、韧部之间还有形成层,略呈半圆形,在维管束 的下方常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包围,在表皮下常 有厚角组织起支持作用。
两面叶:叶的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 造上有明显区别的叶。
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 4、单身复叶:总叶柄的顶端只有一片发达的 小叶,两侧小叶已退化,叶柄常为翼状或叶状,叶 柄顶端有关节同叶片相连,如酸橙、桔、柚等。
• 叶轴和小枝的区别 叶轴
小枝
先端无顶芽
先端有顶芽
小叶柄无腋芽 叶柄有腋芽
小叶排在一平面 上
小叶先脱落
不在一平面上 整个叶一起脱落
叶轴会脱落
小枝不会脱落
横出平行脉
射出平行脉
• (3)二叉分枝脉:银杏的叶脉由叶基向叶端呈 二叉分枝。
(四)叶片的质地:膜质、草质、肉质、革质 (五)、异形叶性: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
的叶。
二、单叶和复叶 (一)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称单叶。 (二)复叶:一个叶柄上生二个以上叶片的称为复叶。 复叶的叶柄一般称总叶柄,其上着生叶的轴状部分称总叶 轴,复叶轴上的每片叶子称小叶,小叶的柄称小叶柄。
第三节 叶 一、叶的组成及形态 (一)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俱全的叶。
药用植物学04第三节 叶

•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片的。
•
三出复叶
•
掌状复叶
•
羽状复叶(单数羽状复叶、双数羽状复叶、
•
二回羽状复 叶、三回羽状复叶)、
•
单身复叶
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的区别:
1. 复叶的叶轴的顶端无顶芽,而小枝的顶端具顶芽; 2. 复叶小叶的腋内无侧芽,总叶柄的基部才有芽,而小枝的每一单叶叶腋内均有
(清热除烦,口舌生疮,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
二、叶的组成
1.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薄而扁平绿色。叶片 的全形称叶形,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之分,顶端 称叶端或叶尖,基部称叶基,边缘称叶缘。叶 片内分布许多叶脉。叶脉是叶片中的维管束, 起着输导和支持作用。
2. 叶柄:叶片与茎连接的部分,常呈圆柱形,半 圆柱形或稍扁平,上表面(腹面)多有沟槽。 其形状随植物种类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苞中的各个苞片,称总苞片; 小苞片:花序中每朵小花的花柄上或花的花萼下较小
的苞片称小苞片 。 佛焰苞: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围有一片大型
的总苞片,称佛焰苞,如天南星、半夏等。
叶的变态2:
鳞叶:鳞茎上的叶、根茎球茎上的退化叶、 地上茎上的退化叶、鳞芽上的鳞片
叶的变态3:
刺状叶:由叶片变成的坚硬的刺状叶。 刺槐的刺是由托叶变的,小檗的叶变 成三棵针。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第三节 叶
一、概述
叶的生理功能 :
1. 光合作用
2. 蒸腾作用
3. 气体交换
4. 此外还有贮藏、繁殖作用
药用的叶很多,例如:
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
药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1、药用植物学:是指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对人体有保健养护功能的植物2、本草:记载药物来源及应用知识的书籍。
3、典型的植物细胞(模式植物细胞):将各种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后含物等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细胞。
4、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5、生活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较高的折光率。
6、核仁是细胞核中折光率更高的小球状体,通常有一个或几个。
7、分生组织:是一群有着连续或周期性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8、侵填体:9、定根:由胚根直接或间接发育而来的主根、侧根、纤维根,有着固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有些植物受环境影响或主根生长受损,由胚轴、茎、叶或其他部位发生的根,没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根的总和称为根系。
直根系: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界限明显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在茎的基部生出许多粗细长短相仿、似胡须样的不定根,形成没有主次之分的根系。
10、植物学上的根皮指周皮这一部分,而根皮类药材中的“根皮”。
则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11、木质茎:茎的质地坚硬,木质部发达。
具有木质茎的植物称木本植物。
其中植物体高达,有一明显主干,上部分枝的为乔木;主干不明显,在几部同时发出若干丛生植株的为灌木;仅在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的为亚灌木或半灌木。
12、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木质部不发达。
具有草质茎的植物称草本植物。
13、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
14、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内通髓部,外达皮层。
15、完全叶:凡具有叶片、叶柄和叶托的叶。
不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
16、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17、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有平行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有网状脉序。
18、单叶:1个叶柄上指只生1枚叶片。
复叶:2个叶柄上生有2枚或2枚以上的叶片。
三出复叶:叶轴上生有3片小叶的复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叶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 组成: 主脉、较大侧脉: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 木上韧下,形成层活动有限 机械组织(厚壁组织或厚角组织) 侧脉越来越简化:形成层和机械组织消失 韧皮部消失 木质部简化
3、单子叶植物叶的特征
以禾本科植物的叶为例:
1)表皮:细胞形状规则排列成行,常包括有长、短细胞。 长细胞:壁角质化,充满硅质。 短细胞:硅质、栓质。 气孔:保卫细胞哑铃型, 副卫细胞由保卫细胞衍 生。 泡状细胞:上表皮上的 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 胞,有较大液泡,与叶 片的卷曲有关。
第三节
叶的作用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药用: 大青叶、桑叶
叶
一、叶的组成
1、叶片(blade) 2、叶柄(petiole) 变态:叶枕、叶状柄、叶鞘 3、托叶(stipule) 变态:叶片状、翅状、卷须、 鞘状、刺状
托叶
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有些叶只具一或两个部分,称为不完全叶。
掌状三出复叶
羽状三出复叶
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
四、叶序、叶镶嵌、异形叶性
1、叶序(phyllotaxy):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互生叶序:每节上只生1叶,交互而生。 对生叶序:每节上生2叶,相对排列。 轮生叶序: 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 簇生叶序:叶在短枝上簇状着生。
脉序
脉序(vein):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及排列形式。
有三种主要类型:
分叉脉序 平行脉序 网状脉序
三、单叶和复叶
1、单叶(simple leaf):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分裂:浅裂、深裂、全裂
2、复叶(compound leaf):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commonpetiole),叶轴上所生的 许多叶称为小叶(leaflet),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 (petiolute)。
2)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的总称。
组成: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异面叶
中分为栅栏组织(叶绿体较多)和海绵组织(叶绿体较少) 两部分。
栅栏组织:一般异面叶 中,近上表皮部位的绿 色组织排列整齐,细胞 呈长柱状,称为栅栏组 织。
海绵组织:近下表皮部分的 绿色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 不整齐,疏松具较多间隙, 作海绵状,称海绵组织。
鳞叶
六、叶的组织结构
1、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一般结构 无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都有三种基本结构:表皮、 叶肉、叶脉。 比较:异面叶和等面叶区别
1)表皮 表皮细胞
平皮切面上看是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在横切面上外 形较规则,外壁厚,常具角质,有的有腊质;一般不具叶绿体。
气孔 一般组成:保卫细胞、副卫细胞、气孔器 水孔(water pore):在叶尖或叶缘的表皮上,还有一种 类似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长期开张,称为水孔。
2)叶肉
3)叶脉
组织均一,不分化为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
有限的外韧维管束,有维管束鞘:单层、双层。
小麦叶横切(示侧脉、泡状细胞)
叶变态
叶变态
猪笼草
叶变态
叶序
互生 对生
轮生
2、叶镶嵌 (leaf
mosaic)
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方式排列而不重叠的现象。 3、异形叶性(heterophylly):同一植株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构树
五、叶的变态
除虫菊-总苞
苞片:总苞、总苞片、小
苞片、佛焰苞
鳞叶:膜质、肉质 刺状叶:叶片、托叶 叶卷须:叶片、托叶 捕虫叶
托卷须
二、叶片的形状
1、叶片形状
2、叶尖(leaf apex) 3、叶基(leaf base)
耳形、箭形、戟形、匙形和偏斜形等。
针形、线形、披针形、椭圆形、卵形、菱 形、心形和肾形等。
渐尖、急尖、钝形、截形和具短尖等。
4、叶缘(leaf margin)
全缘、波状、皱缩状、齿状和缺刻等
5、叶脉(veins)和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