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 --叶-及叶类药材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第11章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11章叶类中药

(四)粉末特征
叶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一般应注意下列特点。
①表皮细胞:注意其细胞的形状、大小、垂周壁的弯曲程度、 增厚情况、突起等;
②气孔:注意其形状、大小、型式、保卫细胞等; ③ 毛茸:★非腺毛(nonglan-dular hair)应注意其细胞的 数目、形状、大小、细胞壁的厚薄,木化程度及疣状突起等; ★腺毛(glandu-lar hair)应注意头部的形状、大小、细胞 的数目及排列情况、内含物,柄的细胞数目及排列状态等;
一、性状鉴别
叶类中药的鉴定,首先应观察大多数的叶 子的色泽及形态,是完整的,是破碎的; 是单叶,是复叶的小叶;是平展的,还是 皱缩的;以及有无茎枝或叶轴等。由于叶 类药材大多是干燥品,且叶片较薄,容 品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展开。必要时 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
(三)显微常数测定
在叶类中药的鉴别中,常见的显微常数有栅 表比(palisade ratio)、气孔数(stomatal number)、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脉 岛 数(vein-islet number)、脉 端 数等,这 些显微常数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特别是一些 同属不同种药材的鉴别,因而在叶类药材中具 有较重要的鉴别意义。
二、显微鉴别 叶类中药的显微鉴别主要是组织观察(横切片)、 表面制片及粉末制片。
(一)组织特征 叶片的组织构造主要分表皮系统(epidermis)、叶 肉组织(mesophyll)和叶脉(vein)三个部分。
(1)表皮 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在横切面中, 表皮细胞多排列紧密,呈扁平的长方形或方形,多为1 层细胞,有的叶表皮为多层细胞,称为复表皮,如夹 竹桃叶。表皮细胞的外壁较厚,通常有角质层,呈波 状、放射状、点状及条状等不同的纹理。有时可见到 毛茸及气孔。单子叶禾木科植物的叶上表皮细胞中有 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特别要注意表皮细 胞中是否含有后含物及后含物的种类,如桑叶中的葡 萄状钟乳体、穿心莲叶中的螺旋状钟乳体、薄荷叶中 的簇状橙皮苷结晶、番泻叶中的黏液质等。表皮细胞 中一般不含叶绿体。

药用植物学课件 叶

药用植物学课件 叶

上下面气孔近等数,气孔由2个哑铃形保卫C组 成,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的副卫C
2.叶肉—— 多不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等面叶),无C
间隙,有大量叶绿体。
少数分化为两面叶
3.叶脉——维管束近平行,有限外韧型,
其上下方常有厚壁组织,并与表皮相连。 维管束鞘——维管束外包1-2层或多层C,常 为薄壁C或厚壁C。
基本概念: 叶端(尖) ——顶端 叶基——基部 叶缘——周边 叶脉——维管束 叶形——叶片全形
(二) 叶柄 ——圆或稍扁,多有沟槽,形状多样:
水浮莲——柄具膨大气囊,利浮水 旱金莲——柄旋扭,攀援
叶状柄——叶片退化,柄呈叶片状(假叶) , 如台湾相思、大叶相思
幼苗期可见真叶,叶片退化,叶柄演变成叶状
(细脉结构渐趋简单,无形成层及机械组织)
有的植物,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禾本科为例) 1.表皮——细胞沿叶纵轴成列,分:
长C:外壁角质化、并含硅质(粗糙) 短C:分硅质C与栓质C
禾本科 植物
上表皮具泡状C(运动C) ——大型、具大液泡 干旱——失水收缩—卷曲—↓蒸腾 水足——
3.叶基
截形:近平 偏斜:左右不对称 盾形:柄生于叶背,似盾
耳形:两裂片耳垂状 箭形:………尖而向下 戟形:………尖而向外,戟状
其它特征:基部有红色腺体和2条线状附属体
2条

叶基有2个腺体
叶基有(数个)腺体
叶基有2个腺体
4.叶缘 全缘:边缘平齐 波状:浅波、深波状、皱波状
牙齿状:齿端向外,齿两边相等 锯齿状:齿端向前,齿两边不等;
二列互生——叶在一平面,左右交互
复 叶 互 生
2. 对生——1节上相对着生2片叶 交互对生——上下2对成 “十” 字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供药学类专业选用安徽中医学院中药与资源教研室编写2002.1导言本实验指导教材供本科药学类专业使用,除药学专业外,还包括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医药贸易专业根据各自的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

本实验分为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

故分别编写。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药用植物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验科学,本门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植物学问题的动手动脑能力。

学生通过药用植物课程实验的学习与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植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及研究思维能力,为药学学生今后进行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学生每次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期末进行综合实验考试。

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植物细胞观察一、实验目的: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方法。

了解显微镜的类型与结构。

学习临时装片法及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蒸馏水。

实验材料:洋葱、三、实验内容:显微镜的类型由于微生物个体细小,因此我们必须用显微镜来研究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

熟悉显微镜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现代显微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学显微镜,另一类是非光学显微镜。

这两类显微镜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成若干类型,现列表如下: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图Ⅲ-1)。

1.机械装置镜座(base)和镜臂(arm)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

镜臂支持镜筒。

镜筒(body tube)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共5篇)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共5篇)

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共5篇)第一篇: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鉴定)_表皮中药鉴定学丨叶类中药(叶类中药的鉴定)叶类中药药用部位一般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个别以叶的一部分入药,如桂丁,为肉桂叶柄。

叶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观察其特征时常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之湿润并展开后观察。

一般应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二、显微鉴定叶的组织构造常由叶的表皮、叶肉及叶中脉三个部分构成,要注意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特征。

通常作叶中脉部分的横切面,同时还应做叶片的上下表面制片或者粉末制片。

(一)表皮1.横切面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毛茸的种类和形态及内含物等。

表皮多为 1 层细胞,亦有为 1 层以上细胞的复表皮,如夹竹桃叶。

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等。

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葡萄状钟乳体,如桑科植物桑叶,或含螺旋状钟乳体,如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簇状橙皮苷结晶体,如唇形科植物薄荷叶;有的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如豆科植物番泻叶。

表皮外壁常被角质层,尚可见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

2.表面制片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表皮细胞一般多为略等径性的多边形细胞,在叶脉附近或叶脉部及单子叶植物叶的表皮细胞则是长方形,其长径与中脉相平行。

各种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显示不同程度的平直或弯曲,如枇杷叶的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而下表皮较弯曲;薄荷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较弯曲;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念珠状增厚等。

第七章 叶类及全草1

第七章  叶类及全草1
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聚花果(桑

(二)地理分布
• 生于山林中、路旁。全国有栽培。
• 初霜后采收,先除去杂质,然后晒干。
(三)保健作用

• •
处方中写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
叶均指生桑叶。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桑叶为桑叶甩文火徽炒,至深黄色取出摊晾 入药者。 炙桑叶又名蜜桑叶。为桑叶用蜂蜜炙后入药者。

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
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功用
•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
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
视物昏花。
•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 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 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 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 另外香椿还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
• 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
适用人群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 1. 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
的良药;
2.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
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
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
糖效

二氢查耳酮,二氢查耳酮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 因此甜茶是目前各国寻求的天然甜味剂的理想资 源。
热量仅为蔗糖的三百分之一,且无苦味,无毒性。
茶效
• 由于甜茶还含有的茶多酚、硒、锗等物质, 同时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它是具有防癌、治

石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02基本实验项目-8叶

石大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02基本实验项目-8叶

一、了解双子叶植物叶和单子叶植物叶的区别。

二、了解叶类药材显微鉴定方法。

显微镜各种叶标本紫苏叶切片
淡竹叶ZEISS数码显微镜
药用植物电子图片相册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内部构造,观察紫苏叶的横切片:
1 、上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扁平细胞组成。

2、下表皮:下表皮由一层较小且不规则的细胞组成。


孔主要存在于下表皮,表皮
毛在上、下表皮部都有分布(有腺毛和非腺毛)。

3、叶肉组织:由上表皮下面的栅栏组织和下表皮内面的海绵组织所组成。

栅栏组织为一层长柱型细胞,排列较紧密,整齐呈栅栏状的细胞所组成,海绵组织由不规则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叶肉组织内分布有许多颗粒状的叶绿体。

4、叶脉:即叶片中的维管束,主脉的维管束是在叶片中央部分,而且最发达,侧脉的维管束分散在叶肉内,数目不等。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
显微构造:观察淡竹叶
构造:
1、表皮:上表皮细胞大小不一,具特殊大型的运动细胞。

主脉上方的表皮细胞极小,下表皮细胞长方形,较小,排列整齐,上、下表皮均被角质层,有气孔,并有单细胞非腺毛。

2、叶肉组织:
栅栏组织:为1—2列短柱状细胞。

海绵组织:为2—4列细胞。

3、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四周有1—
2列纤维,木质部导管稀少,其与韧皮部之间也有2—
3列纤维,上、下表皮内方有纤维5—8列。

1 .绘制紫苏叶通过主脉的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

2 、试述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3、如何区分小枝和复叶?
4、如何从叶的结构区分叶的上表面(腹面)和下表面(背面)?。

药用植物学-叶

药用植物学-叶

掌状网状脉
羽状网状脉








直出平行脉
三、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一)叶片的分裂
1.常见的叶片分裂有羽状分裂、掌状分裂和三出分裂3 种。 2.依据叶片裂隙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 全裂。
(二)单叶和复叶
1.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枚叶片,如女贞。 2.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两枚或两枚以上的叶片。复 叶的叶柄称总叶柄,总叶柄上的着生叶片的 轴状部分称叶轴,复叶上的每片叶称小叶, 其叶柄称小叶柄。 根据小叶数目的不同和在叶轴上的排列方式 不同,复叶又可分为三出复叶(大豆)、掌 状复叶(人参)、羽状复叶(月季)、单身 复叶(柑橘)。
4.簇生 簇生指两枚或者两枚以
上的叶着生在短枝上成簇 状,如银杏。
课后思考: 单叶和小枝容易混淆,如何区分?
谢谢
2.叶脉是叶片的维管束,输导和 支持作用。
(二)叶柄
茎与叶片的连接部位。一般为圆柱形、半圆形或 稍扁平。上表面多有沟槽。
金合欢—叶状 铁线莲—卷须状
凤眼莲—囊状
伞形科—鞘状
(三)托叶
1.叶柄基部的附属物 2.常成对生于叶柄基部的两侧。
线状
腋生叶状
卷须状
刺状
二、叶的形状
叶脉和叶序
1.叶脉即叶片中的维管束,有输导和支持 作用。 2.其中最大的叶脉称为主脉或中脉,主脉 的分枝称为侧脉,侧脉的分枝称为细脉。 3.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及排列形式。 主要类型:分叉脉序、平行脉序以及网状 脉序。

一、叶的形成和形态
1.叶的组成 2.叶的形状 3.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4.叶序
一、叶的组成
1.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组成, 如桃、梨、山楂等。

第2章3植物器官(叶)

第2章3植物器官(叶)

全裂叶与复叶在外形上亦很相近,区别在于:
全裂叶
复叶
叶裂片往往大小不一,通常顶裂 片较大,向下裂片渐小
小叶大小较一致
裂片边缘不甚整齐
边缘整齐
叶裂片基部常下延至中肋,不形 成小叶柄,外形扁平并明显可见 基部具有明显的小叶柄 裂片的主脉与叶的中脉相连
3、 叶序 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
对生
簇生
互生
轮生
(1)对生叶序:每个茎 节上着生相对生长的两片叶, 如女贞、薄荷等。如果对生 叶在上一节向左右展开,而 下一节向前后展开,因而上 下呈十字形排列,则称为交 互对生,如紫苏、续随子等。
鉴别时主要注意表皮细胞、表皮毛的类型及分布、气孔类型及分布状况、 叶肉组织的分布、中脉维管束的类型和数目、细胞后含物等。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叶柄的构造:
叶柄的横切面一般呈半月形、圆形、三 角形等,其构造和茎的构造大致相似,由表 皮、皮层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维管束排 列方式:木质部位于上方(腹面),韧皮部位 于下方(背面)。无限外韧型
2、叶柄 叶柄是叶片和茎枝相连接的部分,
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 叶柄一般呈类圆柱、半圆柱或扁
平,上边有沟槽。
①有些植物的叶柄基部或叶柄全部 扩大成圆筒状包围茎的节间,称叶 鞘(leaf sheath) ,如麦、当归、白 芷等伞形科植物。
叶鞘(白芷)
有的植物叶柄基部有一显著膨大的关节,称为叶枕。叶枕内有贮水细 胞,有调节叶片方向的作用,即晚上水分充足时叶片直立,白天水分不足 时,叶片展开。
(c)钝锯齿状
(d)细锯齿状
(e)圆锯齿状 叶缘的形状
(f)锯齿状
(5)叶脉及脉序 叶脉(vein)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是叶内的输导和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 1、表 皮 细胞长方形,排列较规则(与叶 脉有关),有长细胞与短细胞两种类型。长细 胞长方柱形,长径与叶长轴平等,外壁角质化, 并含有硅质。短细胞又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 胞两种类型,硅质细胞腔内充满硅质,故其叶 坚硬而表面粗糙;栓质细胞壁木栓化。 • △泡状细胞——上表皮中的大型薄壁细胞,横 切面上排列略呈扇形,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 子卷曲成筒,减少水分蒸发,又称运动细胞。 • △气孔分布——上下表皮均有,哑铃形保卫细 胞.
保卫细胞
2、叶片的构造 (3)叶脉——埋在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主脉(中脉):木质部、韧皮部、少量 形成层、比较发达机械组织; 中等侧脉:只有木质部、韧皮部和少量 的机械组织; 细脉:木质部只有几个管胞、韧皮部有 少量的筛管、伴胞; 脉梢:叶脉最末端,一般只有一个管胞, 周围有几个薄壁细胞。
• 1、叶
• 2、叶

柄 叶
叶形、叶裂、叶脉
支持叶片,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 叶柄基部附属物,常成对生于叶柄基
平。
• 3、托
部两侧,形状多样。在发育过程中有保护幼叶叶
片作用。成长后脱落或不脱落,一般细长。
叶片(blade)
叶柄(Petiole)
托叶(Stipule)
(一)叶片的形态
1、叶片的形状 2、叶尖的形状 3、叶基的形状 4、叶缘的形状
上表皮
维管束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保卫细胞
2、叶片的构造 · 异面叶——双子叶 植物叶片两面内部 结构不同,即有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的分化,上面深绿 色,下面浅绿色。 · 等面叶——两面的 内部结构相似,无 明显的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分化,叶 肉组织分化不大。
上表皮 维管束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是常用的中药。叶的形态是多种
多样的,其对于中草药的识别鉴
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叶--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
• • 叶生长周期长(比花),是识别植物的
重要依据。
对植物进行描述时,叶形态的描述较详
细,有人认为叶的脉纹与人指纹相似,是鉴
别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
叶的组成
• 完全叶 叶片、叶柄、托叶。不全者为不完全叶, 桃、柳为完全叶。女贞有叶片、叶柄无托叶,龙 胆、石竹仅有叶片。
1 叶片形状
1 叶片形状
2 叶尖形状
3 叶基形状
4 叶缘形状
羽 状 分 裂
(二)叶片的分裂
掌 状 分 裂
掌状浅裂 掌状深裂 掌状全裂
• (三)叶片的质地
•膜
•纸


薄而半透明(麻黄、天麻鳞片叶)
薄而柔韧似纸(大叶糙苏)
•草
•革 •肉
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 质
薄而柔软(薄荷、商陆、藿香)
厚而坚韧,略似皮革(枇杷、夹竹桃) 肥厚多汁(芦荟、马齿苋、景天)
叶序的类型
互生叶序——杜仲
对生叶序——薄荷
对生叶序——忍冬 二列状对生——小叶女贞
轮生叶序——夹竹桃
簇生叶序——银杏
四、异性叶性及叶的变态
• 异性叶性——同一植株上有不同形状的叶。 • • • 如人参1年生的只有1枚三出复叶, 2年生的有1枚掌状复叶, 3年生的有2枚掌状复叶,


4年生的有3枚掌状复叶,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1、表皮
上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泡状细胞和气孔 器有规律地排列而成. 下表皮没有泡状细胞。长细胞排成纵列, 外壁角化并硅化;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 分布在长细胞之间。 泡状细胞是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条 叶脉之间,与叶片的内卷和展开有关。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 2、叶肉 叶片直立,受光相近,属等面叶, 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 • 3、叶脉 维管束近平行排列,主脉粗大,维 管束为有限外韧型。主脉维管束的上下两方常 有厚壁组织分布,并与表皮层相连,增强了机 械支持作用。 • △维管束鞘——禾本科植物分类上的特征,维 管束外围常有1至多层薄壁细胞包围,构成维 管束鞘,如玉米、甘蔗由1层较大薄壁细胞组 成;水稻、小麦则由1层薄壁细胞和1层厚壁细 胞组成。
单叶和复叶
掌状三出复叶 羽状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单身复叶
二回羽状复叶
双数羽状复叶
单数羽状复叶
三、叶序——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次序
• 1、互 • 2、对 • 3、轮 沙参) • 4、簇 生——(银杏、枸杞、落叶松)。 生——交互而生,沿茎枝作螺旋状 生——交互对生(薄荷、忍冬、龙 生——(夹竹桃、直立百部、轮叶 排列(厚朴、杜仲) 胆)、二列状对生(小叶女贞、水杉)
石竹
• 2、叶片的构造
• (1)表 皮 • 上表皮、下表皮——通常一层生活细胞, 也有多层细胞,称复表皮(夹竹桃、海桐叶、 印度橡胶树)。 • 一般无叶绿体,外壁较厚,常具角质层, 表皮细胞不规则形,侧壁波浪状,彼此嵌合。 • 表皮两面均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些。
1.表皮——包 在叶的最外层, 有保护作用。 角质层的存 在起保护作用, 控制水分蒸腾, 加固机械性能, 防止病菌侵入, 对药液有不同程 度吸收能力。
2、叶片的构造
• (2)叶 肉——上、下表皮之间,由含叶绿体的
薄壁细胞组成,光合作用场所,分为:
• △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由1列或数列 (冬青、枇杷)排列整齐的长柱形细胞组成,形如 栅栏,含大量叶绿体,使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 • △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如海绵状,含叶绿体比 栅栏组织少,故叶片下表面呈浅绿色。 • △等面叶两面均有栅栏组织(番泻叶、桉叶),或 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禾本科)。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银杏
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 小便,消毒杀虫。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菘蓝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常见的以叶入药植物—— 番泻
泻热行滞,通便函,利水。
思考题
1、变态叶的类型及其代表 药用植物 2、常见的叶类药材的作用
The End

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松柏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叶针状 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内陷。 下皮层:表皮细胞下的多层厚壁细胞称下皮。 叶肉:叶肉细胞的壁内陷,形成皱折,叶绿体沿皱折分布。 叶内有树脂道。 内皮层:一圈细胞 维管束:两束,位于叶中央。
松针的结构 1、针叶 2、旱生状态 3、单根或多根一束 4、表皮厚、角质层 发达、有下皮、气 孔内陷、叶肉细胞 壁凹陷
2、叶肉
无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属于等面叶。 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
3、叶脉 禾本科植物 的叶具平行脉。叶 脉维管束为有限外 韧维管束,其结构 由韧皮部、木质部 和维管束鞘组成。 维管束鞘由薄壁细 胞组成。
在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薄 壁细胞,含水很多、无叶绿体或少量叶绿体,有大 液泡,叫泡状细胞。
叶及叶类药材
• 1、了解叶的组成和形态。 • 2、掌握单叶和复叶。 • 3、掌握叶序类型。 • 4、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 5、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 6、了解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 7、熟悉叶类药材。 重点:叶序。
难点:叶的形态及叶类药材。

许多植物的叶,如番泻叶、大
青叶、艾叶、桑叶、枇杷叶等都
上表皮 维管束
2、叶片的构造 · 一般双子 叶植物叶片有上 下之分,将叶片 作横切面,从外 到内分为表皮、 叶肉和叶脉3部 分。。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气孔
保卫细胞
根据气孔器周围是否有副卫细胞 及其排列方式的不同,双子叶植物的 气孔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无规则型 不等型
西瓜 景天
平列型
豇豆
横列型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
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单叶,分为叶鞘和叶片两部 分。叶鞘狭长而抱茎,起保护、 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叶片呈条形或狭带形,分为 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 与叶鞘连接处的外侧叫叶颈,是 一个不同色泽的环,稻的叶颈为 淡青黄色,叫做叶环。在叶片与 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膜状的突 出物,叫做叶舌,它可防止水分、 昆虫和病孢子落入叶鞘内。叶舌 两旁的耳状突出物叫叶耳。叶耳、 叶舌的有无、大小及形状常作为 识别禾本科植物的依据。
二、单叶与复叶
(一) 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有一个叶片的叶(女贞 ) (二) 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五加、合 欢) 1、三出复叶 小叶三片,着生在小叶柄顶端 2、掌状复叶 小叶三片以上,叶轴短,小叶着生在 总叶柄顶端,成掌状排列。 3、羽状复叶 叶轴长,小叶大多着生在叶轴两侧, 成羽状排列。 ⑴ 单(奇)数羽状复叶:苦参、槐叶 ⑵ 双(偶)数羽状复叶:皂荚、落花生 ⑶ 二回羽状复叶:合欢、云实 ⑷ 三回羽状复叶:南天竹 4、单身复叶 总叶柄顶端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
平行脉序
(四)叶脉及脉序
A、平行脉序 B、弧形脉序
C、网状脉序
D、叉状脉序
弧形脉序
网状脉序
叉状脉序
叶脉与脉序
1.网状脉序 ⑴羽状网脉 ⑵掌状网脉
2.平行脉序: 单子叶植物多见(4种) ⑴ 直出平行脉 ⑵ 横出平行脉 ⑶ 弧状平行脉 ⑷ 辐射脉
3.二叉脉序(原始) 多级二叉分枝: 蕨类及裸子植物:银杏
• 叶脉和脉序
• 主脉、侧脉和细脉 • 分叉脉序(蕨类普遍,种子植物银杏)。 • 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直出平行脉(淡
竹叶)、横出平行脉(芭蕉)、射出平行脉 (棕榈)、弧形脉(黄精、车前)
• 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掌状网脉、羽状
网脉,少数单子叶植物也具网状脉,如薯蓣, 天南星,但叶脉末梢大多连接,没有游离脉梢, 可区别于双子叶植物。
以后每年递增1枚复叶。
异形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