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制度及流程
输血制度及流程

输血制度及流程输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行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首先,在输血前需要进行身份识别,患者或亲属需要提供患者姓名、年龄等信息,并核对相关信息和腕卡、床头卡、临床输血申请单。
其次,根据输血医嘱,病房护士需要核对患者信息和标签,并采集血样。
输血科需要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并检查血袋有无破裂。
对于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有交叉配血报告。
输血前需要进行双人核对,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输血完成后,需要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医院实行了输血前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具有执业资格的两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包括查血站名称、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效期、储存条件和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包括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病人血型、配血结果、献血者血袋号或者条形码号、血液品种和血量。
九不用指不使用标签有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有明显凝块、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
这些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需要认真遵守。
5.不使用呈紫红色的血液或过期、有疑问的血液。
6.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进行双人签名确认无误。
三.输血管理制度1.护士必须按医嘱实施采集合血与输血工作。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要与另一名护士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
在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腕卡、血型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3.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病人需要同时配血,应该做到一次配血一人一单一管。
4.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抽取配血血样后。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3篇)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为了确保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介绍:1. 血液采集环节:- 严格按照采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采血等。
- 确保所有采血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采集血液样本时,明确标记采样时间、采样者姓名等信息,确保采样过程规范、准确。
2. 血液标本运输环节:- 确保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使用专门的标本运输袋。
- 严格执行血样标本的认证和核对制度,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记录血液标本的运输信息,包括运输时间、运输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3. 血液筛查环节:- 所有血液标本都要进行全面的血液筛查,包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血型的鉴定。
- 确保血液筛查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对筛查出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废弃处理,并及时进行通知,避免误用。
4. 血液配型环节:- 确保血液配型的准确性,避免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
- 所有配型血液都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 记录血液配型的信息,包括配型时间、配型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5. 输血操作环节:- 换血袋时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袋的号码、血型等信息与患者信息一致。
- 输血前,与患者核对身份,并确定患者的血型、输血途径、输血速率等细节。
- 控制输血速率,确保患者的血液容量在合理范围内。
6. 输血后的监测与记录环节:- 输血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关措施。
-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患者症状等信息。
-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的可能并不良事件。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重要说明:-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熟悉并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1.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血液及其衍生物以恢复血液功能。
然而,由于输血风险较高,特别是传染病和过敏反应的风险,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确保安全和质量。
2.管理制度2.1输血委员会的设立设立专门的输血委员会,由医疗机构的血液科专家、输血科专家、药学专家、感染控制专家、质量管理专家和临床医生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更新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估输血流程的执行情况。
2.2血液品种及库存管理建立合理的血液品种和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满足患者需求。
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患者的临床需要,制定适当的血液品种和库存量目标。
2.3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对输血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血液安全知识、输血流程、风险评估和监测要点等。
定期进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2.4输血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建立科学的输血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包括从供血者到受血者的全过程管理。
按照相关规范,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输血安全。
同时,对受血者进行临床评估,确定输血指征,并根据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
3.流程规范3.1供血者筛选和检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供血者进行筛选和检测,包括疾病史、病毒感染等。
确保供血者的血液安全。
3.2血液采集与加工严格按照采集标准和程序采集血液样本,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安全。
采集的血液样本送至血液库进行加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试验、病原体筛查等。
3.3输血准备和配血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临床需求,进行输血准备和配血。
确保输血的血液品种和成分符合受血者的需求。
3.4输血操作和监测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输血操作,包括输血设备的检查和准备、输血管路的建立和固定、血液的输注速度和监测等。
同时,对受血者进行监测,包括体征、血液反应和传染病风险等的监测。
3.5输血记录和质量评估建立完整的输血记录系统,记录输血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供血者信息、受血者信息、输血过程和反应等。
输血制度和流程

主要内容
• 1、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2、输血旳流程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1、受血者血样采集管理:接到输血医嘱后,
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旳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病 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疗,按照采血操作 规范采集血样。
禁止同步为两器中至少保存 一天备查,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6、其他:a、取回旳血应及时输用,不得自行
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旳成份轻轻混匀,防止 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b、输血 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 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按照《输血反应应急作 业指导书》处理,做好输血统计。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3、输血前: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已签订《输
血知情同意书》,并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 血科配发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 验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精 确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前后及连续输入不同 供血者血液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4、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患者床旁再次共
输血旳流程
谢谢!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2、血样送检和取血管理:由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 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护士持取血单去输血科取血,双方共同核对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 型、供血者旳血袋编号/条形码、血液品种、血液 使用期、配血试验成果,以及血旳外观,精确无 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发血。不合格血液拒绝领用。 用专用取血箱取血。
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 床号、血型、供血者旳血袋编号/条形码、血液 品种、血液使用期、配血试验成果,同步让病 人自诉姓名及血型(涉及Rh因子),有疑问时应 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用符合原 则旳输血器进行输血。对于第一次输血患者, 应告知其血型。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一、输血预防控制1.护士应定期接受输血安全知识培训,掌握输血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护士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有关的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输血需求,并与医生沟通确认。
3.护士需要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配对,包括A型血患者输A型血、B 型血患者输B型血等。
4.护士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不适宜输血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并与医生进行讨论。
6.护士应确保输血所需的器材、药品和设备完好无损,且符合卫生要求。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患者的身份及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接受血液制品的情况。
2.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护士应告知患者输血的具体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
4.护士需要准备适当的输血韧带和适用的输血管道,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
5.护士应向患者提供舒适的输血环境,包括调整良好的床位、适宜的室温和舒适的照明。
三、输血操作流程1.护士在输血前应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彻底洗手,并戴好手套。
2.护士需要熟悉并掌握输血的操作流程,包括输血管路的建立和接通、血液制品的输注速度和输注量等。
3.护士应在输血前将输血韧带在患者的上臂上适当位置缠绕,并通过触摸动脉,确认适当的压力。
4.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中规定的输血速度进行输血,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输血反应。
5.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感染等。
2.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护士需要及时收集必要的样本,如尿液、血液等,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判断。
4.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间、症状和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给相关的上级。
急诊输血制度及流程

急诊输血制度及流程急诊输血制度及流程一、评估患者病情在急诊情况下,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失血量、失血速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神志、皮肤颜色、温度等一般状况。
根据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需要输血。
二、血液需求确认一旦确定患者需要输血,医生应立即通知护士或检验师进行血液需求确认。
护士或检验师将根据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确认患者的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等信息,并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
三、样本采集在确认血液需求后,护士应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用于交叉配合试验和血型鉴定等检测。
样本采集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避免混淆或交叉感染。
四、输血前准备在输血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必要性,并签署输血同意书。
同时,护士应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药品和抢救药品等。
五、输血实施输血前,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和血液制品信息,确保无误。
在输血过程中,应控制输血速度,一般开始时较慢,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可适当加快输血速度。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六、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护士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
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要对输血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
七、记录与报告医生应将患者的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包括输血时间、血型、血液制品类型、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信息。
同时,对于发生的不良反应,医生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工作。
八、质量控制医院应定期对急诊输血制度及流程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其适应最新医学发展和患者需求。
同时,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输血知识和技能水平。
此外,要对输血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输血管理制度1.临床血库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采集、储存、保鲜和配血等环节的规范操作和管理规定。
2.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强调血液安全,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
3.输血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质量,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4.输血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接收血液单位的信息、患者的血型信息、输血反应的记录等。
二、输血管理流程1.临床血库管理流程a.血液采集:确定血液采集者的合格与否,并对血液采集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b.血液储存: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分类储存,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限和质量,并做好血液的保鲜工作。
c.血液配血: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需求进行合适的血液配血,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输血安全管理流程a.输血准备工作:与患者确认输血的指征和目的,确定输血相关信息,如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b.血型鉴定:通过血型试验或基因鉴定等方法确定患者的血型,以确保血液的匹配性。
c.抗体筛查: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排除可能存在的产生不良反应的抗体。
d.交叉配血: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排除患者对输血血型的免疫反应。
e.输血前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包括血容量、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
f.输血反应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3.输血质量管理流程a.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采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b.血液储存和运输: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储存血液,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c.血液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和输血指征,严格控制输血的质量和规范。
4.输血记录管理流程a.输血前记录: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输血血型、输血目的等。
b.输血时记录: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和输血反应等。
c.输血后记录:包括输血结束的时间、输血后的观察情况和输血效果。
d.输血反应记录: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5、输血后: 将《输血科配发血报告单》放入
• 2、血样送检和取血管理:由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
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护士持取血单去输血科取血,双方共同核对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
型、供血者的血袋编号/条形码、血液品种、血液 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的外观,准确无 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发血。不合格血液拒绝领用。 用专用取血箱取血。
病历长期保存,输血袋放入专用容器中至少保存 一天备查,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6、其它:a、取回的血应及时输用,不得自行
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 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b、输血
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
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按照《输血反应应急作
业指导书》处理,全管理制度
• 3、输血前: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已签署《输
血知情同意书》,并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 血科配发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 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 确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前后及连续输入不同
供血者血液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4、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患者床旁再次共
输血制度及流程
主要内容
• 1、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 2、输血的流程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1、受血者血样采集管理:接到输血医嘱后,
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病 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按照采血操作
规范采集血样。
禁止同时为两名患者采集血标本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