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坏习惯如何纠正

孩子的坏习惯如何纠正
孩子的坏习惯如何纠正

孩子的坏习惯如何纠正

一、吮手指

表现:

经常将手放在嘴里,吮得津津有味。被家长或老师发现予以制止后,会停下来,但过后又会把手指放回嘴里吮。

危害:

孩子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手,手在接触物品时会沾染上细菌或病毒,将手放在嘴里,容易引起手指皮肤红肿破损出血,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指变形,留下疤痕。另外,也会影响牙齿的发育。

原因分析:

两三岁之前的孩子吮手指,是对周围世界探索的一种方式,也是断乳后对母乳的依恋。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到四五岁时会自动矫正这种做法,因此,不必多虑。如果孩子四五岁了还吮手指,就可能存在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可能是身体缺少铁、锌等微量元素;也可能是无事可做,感到寂寞;还可能是内心紧张、焦虑。

矫正方法:

1、养成法:

给孩子断奶要逐步进行,即:逐渐添加辅助食物,减少母乳量,切忌突然断奶。

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了解“病从口入”的常识、吮手指的危害。同时,要不断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让他多接触新鲜事物,多用小手去探索自然、操作玩具、动手劳动。孩子有事可做,注意力就会从吮手指转移到要做的事情上。

2、暗示法:

当看到孩子吮手指时,切忌呵斥。那样做,孩子会更紧张,吮得更加厉害,从而会强化吮手指的动作。正确的做法是,事先提出要求,当孩子要将手放入口中时,可以轻轻叫他的名字,向他摇头示意,并用眼神暗示他不要这样做。当孩子把手放下时,要摸摸他的头,以示表扬。在矫治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要和蔼,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会好得多。

3、游戏移情法:

给孩子做一个小动物指套,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好朋友,要爱护它,不能咬它。”小动物指套一方面能起到提示作用,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移情爱护好朋友的动作,减少吮手指的动作习惯。

二、爱吃零食

表现:

有些孩子正餐时不好好吃饭,饭后又吵着说肚子饿,要零食吃;有些孩子零食不离口,见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就缠着家长买。

危害:

一旦养成爱吃零食的习惯,必然会在正常进餐时食欲不振,甚至不愿意吃饭。

原因分析:

吃零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身体的发育成长使孩子的代谢速度远高于成年人,所以,消化比较快。零食可以消除饥饿感。目前,市场上的小食品大多香甜可口,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小食品便成了一些儿童的伴侣,许多孩子对它们爱不释手,一些家长也往往用它们对孩子实施奖赏。因此,可以说,孩子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是由不恰当的教养方法促成的。

矫正方法:

1、养成法:

要充分重视三餐两点、普通饭食对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每天定时定量为他准备能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的餐点,不用或少用方便食品,尤其是零食替代新鲜饭菜。

2、调控法:

一是控制品种,二是控制数量。零食也是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品,让孩子适当吃一些也是必要的,但是,对品种要有所选择。孩子胃口小,吃一点就容易饱,应该少选择易产生饱腹感的食品,如,薯片、饼干、花生、开心果等。三至五岁的孩子的牙齿还是乳牙,五至六岁的孩子正在陆续换牙,为保证牙齿的清洁健康,不宜吃过多的甜食。切忌“家长只管买、孩子只管吃”。建议家长在三餐两点的“两点”中按排孩子吃一些有营养的零食,以补充身体所需。另外,家里不要同时储存三种以上孩子爱吃的零食,并要由家长负责保管,以减少零食对孩子感官的刺激。当家长要为孩子带零食去幼儿园时,应事先与孩子班级的老师沟通好,让老师了解带零食的目的,协助孩子管理好零食。这样做,既能起到家长期望的作用,又不至于影响孩子正常的食欲,不会分散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注意力。

3、示范法: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购买零食和吃零食时,都要有所节制。带领孩子购买时,家长要过问购买零食的数量和种类,指导他做出合理、适度的选择。

三、挑食偏食

表现:

吃饭时,总是在菜里翻来翻去,专门挑选自己喜欢的吃;不喜欢的,则一口也不吃,甚至非常反感,有时在家长的催促、甚至强迫下,才勉强吃一点。

危害:

科学研究证明,凡有挑食习惯的孩子,胃口都不大好。这是因为,在挑食的过程中,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如果过分偏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孩子的发育和健康。另外,挑食还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挑剔的不良习惯,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餐桌上翻找食物,也是对人不礼貌的表现。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表示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选择食物的愿望。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孩子的心智还很幼稚,他的选择依据完全是自己的喜好,容易过分偏食,造成营养不均衡。防止或纠正这种习惯,要从矫正孩子的好恶做起。

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不喜欢一些食物的味道,如,猪肝、虾、香

菇、胡萝卜、牛奶、豆浆等;有的是对一些食物的口感不适应,如,海参、鸡皮、菜叶等。

此外,孩子挑食也可能有身体健康状况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孩子肠胃失调,就不愿意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及较硬的食物;有的孩子龋齿较多,咀嚼无力,就不喜欢吃大块食物和不容易嚼烂的食物;有的孩子由于患某种疾病导致吞咽困难,就不喜欢吃蔬菜叶子,因为菜叶容易粘在嗓子上。

家庭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孩子挑食的诱因之一。有的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食物种类比较单调,甚至只按照孩子喜欢的几种口味选择和制作菜肴,致使他没有机会接触其他食物和新口味。有的家长自身有挑食的习惯,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平时就做得少或干脆不做,这样,孩子就吃得少,甚至吃不到。有的家长还把自己不喜欢吃什么挂在嘴上,在就餐或购买食品时当着孩子的面说出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拒绝吃这种食物。

矫正方法:

1、对症治疗法:

如果是由于身体健康状况方面的原因,使孩子厌恶某种食物,应对症治疗,免得日久成习。

2、调剂法:

让孩子吃他不习惯或他不喜欢的食物时,可以将这种食物与其他食物调和在一起制作,用孩子喜欢的习惯味道遮盖这种食物的味道,他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如:将胡萝卜与猪肉拌在一起做馅,包包子或氽(炸)丸子。也可以将这种食物作为配菜加到主菜之中,降低孩子的适应难度,再配合以进餐时的语言鼓励,引导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尝试吃这种食物。

3、疏导法: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在家里或在幼儿园进餐,是一种集体行为,不能只顾自己,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包圆儿”,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留给别人。自己喜欢吃的别人也可能喜欢吃,应该让大家分享,并且要让别人多吃一点。吃饭时,每种菜都应该吃一点,并且要按顺序由外至内吃,夹了就吃。如果说在盘子里东挑西拣,翻来覆去地找“可口”的菜,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其次,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给他讲道理,让他了解挑食的害处,引导他逐步适应新口味。开始时,应允许孩子少吃一点,以减轻心理压力。当孩子接受劝导,品尝新的食物时,要及时给予表扬。

4、示范法:

家长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安排家庭饮食,不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不喜欢吃什么食物,树立不挑食的好榜样;有新品种的食物时,要带头品尝,并鼓励孩子像自己这样做。

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购买、清理他不太愿意吃的食物,让他对这种食物有个直观的认识。吃饭时,可以对他说:“这是宝宝买来(或洗干净)的,我们大家都要多吃点哟!”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5、游戏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吃某种食物,平时可以创编或收集一些讲这种食物有什么营养、吃这种食物有什么好处的歌谣和故事,教给孩子唱,讲给孩子听。吃饭时,当孩子不想吃这种食物时,可以引导他回忆这些歌谣和故事的内容,激发他对这种食物的兴趣。

四、经常剩饭

表现:

有些孩子吃完饭,碗里从来没干净过,总会剩下一些饭菜。成人要求他回来吃掉,他总是说:“我饱了。”

危害:

剩饭是种不良习惯,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作风和节约的好习惯。

原因分析:

剩饭是孩子进餐时常有的现象,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有些家长,尤其是祖辈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多有一种习以为常的观念,认为孩子吃饱就行了,剩饭总比吃撑了要好,因此,不认为孩子剩饭是一种存在隐患的行为问题。所以,当孩子剩饭时,他们不仅不会阻止,还会主动替孩子吃掉。孩子见到每次剩饭都有人打扫,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

还有一种情况是,成人对影响孩子进餐的偶然因素不够了解,仍然按常量分配饭菜,也会造成剩饭。比如,增加新口味、新口感的食物时,如果烹调方法不得当,就会使孩子的进食量明显减少;孩子肠胃不适、口腔溃疡、龋齿发病、换牙时,也会吃得少一些;两餐之间缺少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或者上一餐吃得过饱,都会影响食欲,吃不下饭;就餐之前或进餐之中,受到批评或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情绪不好,进食量也会有所下降。

此外饭菜可口,添饭添菜次数过多,吃不下,也是孩子剩饭的原因之一。

有些则是来自孩子进餐习惯问题,比如,吃饭的节奏前松后紧,大家都已经吃完了,他却没有吃完;没有做好餐前准备,不得不在进餐过程中解决大小便问题,耽误时间;进餐过程中不专心,东张西望、发呆、把饭菜或餐具当玩具玩、说话聊天等,都会影响进餐速度,饭菜吃不完,只好剩下。

矫正方法:

1、养成法:

遵循少盛多添的原则,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饭量盛饭和添饭,每餐宁可少吃一点,也不能因盛得太多而剩饭剩菜;如果有剩饭,家长不要帮助打扫,应该让孩子自己吃掉。这样,可以让孩子注意了解自己的饭量,知道每次盛多少饭菜合适。如果孩子剩的饭太多,不得不倒掉时,应及时进行教育,使他懂得什么是浪费、为什么不应该浪费,养成初步的责任感。

孩子进餐时,家长要注意观察,避免发生边吃边玩边说或前松后紧的现象,指导孩子专心进餐,并注意掌握好节奏,用比较均匀的速度平稳进餐。

2、疏导法:

制作新口味和新口感的饭菜时,要掌握好烹调方法,尽量适合孩子的口味,以使他尽快适应新食物;餐前指导孩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应及时做好疏导;餐前和就餐过程中不要批评孩子;依据孩子的身体情况、运动量及上一餐的进食量,指导他适量盛饭添饭。

3、示范法:

家长及家庭其他成员不剩饭,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五、上课小动作

表现:

在幼儿园参加集体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神游弋,东瞅瞅、西看看,就是不看老师的讲解、示范;手脚不闲,不是摸摸这个小朋友的手,就是拽拽那个小朋友的衣服。

原因分析:

首先,应该明确,坐立不安,不断地跑动、玩耍,说个不停等,这是许多学龄前儿童共有的特征,不能轻易地给这些习惯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多动与好动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要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要去专门机构请专家做临床鉴定。

如果排除病理上的原因,上课做小动作的孩子,可能是精力充沛,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差,还表现为不遵守秩序和规则,做事随便、无章法,缺乏自信,不能与人很好地合作。如果孩子精力旺盛,又没有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上课时便会做小动作,或去招惹别的孩子。

另外,如果孩子的现有水平跟不上活动的节奏,他听不懂、学不会,自然就会将注意力转到其它地方去。

也可能是孩子希望大家注意到自己,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矫正方法:

1、养成法:

鼓励、引导孩子参加一些适合其发展水平、直观生动的活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有意注意的习惯。

在家里,可以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放置一些图书、纸笔和玩具,引导孩子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安心看书、画画、玩玩具。在这段时间内,大人不要去干扰他,但可以走到他的身旁看一看,对他的表现和成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大人的鼓励、赞赏,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稳定。当他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使注意力分散时,要因势利导,让他把注意力转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上来。

2、疏导法:

根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于精力过于旺盛的孩子,每天要保证至少三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场地宽敞,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以充分释放孩子的能量。为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不使体力透支,在活动时间和运动量的安排上要科学。活动可以安排在上午十点左右、下午在午睡起床后。运动量大的游戏和运动量小的游戏要交替进行,比如,奔跑或球类游戏运动量大,当孩子玩一段时间后,要安排他休息一下或做一些轻松的游戏。夏天天气较热,户外大运动量的活动应安排在晨间和下午太阳快下山时进行,以便既能保证活动量,又能防止中暑。

对于爱跑个不停的孩子,可以对他进行一些专门训练,比如,要求他:“请走着把这本书送到××房间去。”如果孩子又跑起来了,应该要求他重新走一遍,并要坚持这样做。当孩子按要求做到以后,要给予表扬。有意识地重复类似的活动,孩子便会逐渐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要注意及时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孩子发展水平的活动内容。活动中,多请孩子参与互动的环节(如:扮演角色、回答问题等)。当孩子经常被老师叫到名字时,通常会加强注意力。当孩子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后,会希望回答更多的问题。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发展孩子的理解能力。当孩子能自如地参与活动时,自然会集中精力去做。

有些孩子在上课或玩游戏时精力不集中,也可能是身体不适,或有什么心理负担,应该弄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整或疏导工作。

3、告知法:

要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则。规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方便有序。比如,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就会出现交通拥塞现象;如果在影剧院大声喧哗,就会影响其他人;如果人多时买东西不排队,就会引起矛盾,拖延时间。

4、讨论法:

可以组织孩子讨论一下,上课时,如果小朋友都不听老师讲课,自己玩,会怎么样。引导孩子认识到,班里组织集体活动时,如果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干扰其他小朋友学知识。同时,这种行为也很不礼貌。

六、不会分享

表现:

自己的玩具不肯给其他小朋友玩,即使自己不玩也不让别人碰;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经别人同意便拿来玩,经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如果别人拿了他的东西,即使父母也会不依不饶,一定要还给他。

危害:

不会分享的孩子容易过分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融入社会、融入群体。严重的,会形成自私、霸道的心理。

原因分析:

分享的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一般情况下,小孩子都会认为自己得到的东西应该属于自己的,别人不能动。比如:一岁孩子手中的物品被人拿走,他会急得大哭。如果成人不注意孩子分享的养成,慢慢地就会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了。

矫正方法:

1、感受法:

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比如:两个孩子在一起时,可给孩子提供一个大皮球让他们一起玩,并指导他们用多种方法玩,使他们感受到两个人玩比一个人玩更有趣,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2、情景教育法:

在生活中抓住每个小事进行养成教育。比如:到游乐场玩时,如果人多玩具少,要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引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在家中,也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好吃的东西大家都有份,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设计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如:“两人三足”、捉迷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3、疏导法:

讲一些《孔融让梨》之类的小故事、小寓言,教育提醒孩子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切忌在孩子不愿意、想不通时,生硬地强迫孩子交出玩具,要使孩子体会到玩别人的玩具的快乐,进而理解别人玩他的玩具同样也会很快乐,让孩子从情感上接受分享,愿意分享。

4、示范法:

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榜样。比如:家里有好吃的,要先孝敬老人,也可以让孩子送给邻居分享,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行为示范。

七、爱插嘴抢话

表现:

在集体活动时,常常打断主持人(或老师)的讲话,问东问西,或者说“我知道”、“我能做”;在家长与别人谈话中间,插嘴发表意见或陈述情况;同伴讨论或谈论某件事时,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发表意见。

危害:

显得没有涵养、不懂礼貌,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影响人际关系。

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喜欢插嘴抢话的孩子,思维都比较活跃,反应敏捷,能跟上别人说话的节奏,并能理解大部分谈话内容,且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因此,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现象。尽管打断别人说话显得不大礼貌,但也不能过分地进行压制,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做,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据我们在工作中观察了解,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听到别人说某件事,就情不自禁地急于把自己知道的有关情况或想说的话讲出来;还有些孩子抢话,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家长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孩子希望家长多关注自己,因此,会以各种方式打断谈话。这样的孩子,可能是感到平时家长对自己关注得太少。

矫正方法:

1、疏导法:

要鼓励孩子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提醒他在与别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当别人的话告一段落或者询问自己的意见时,自己再说话。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可以从别人的谈话中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学到更多的知识;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行为。家长在与别人谈话时,如果孩子在场,可以与他约定,有话要说时,先给家长一个暗示的信号,请家长安排说话的时机。

2、训练法:

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谈话活动。每次谈话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并在事前与孩子约定规则:按顺序发言;认真听别人说,中间如果自己确实有什么想法急于表达时,一定要先举手示意,并说“请原谅”,经主持人同意、并在发言的人中止发言时,自己才能说;如果随意插话,大家可以不予理睬,主持人可以制止,事后还要接受批评。如果孩子按规则办了,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活动过程中,成人要带头执行约定的规则,并适时问孩子一些问题,引导他以正确的方法积极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经验证明,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他学会语言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养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3、示范法: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说话时,态度要和气,语言要得体;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不能轻易插嘴,更不能互相争吵;如果发生争执,也要学会克制自己,等孩子不在场时,再想办法解决。

要尊重孩子,与他平等相处,给予他充分发言的权力,保护他身上的积极性和锐气。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在恰当的时间表白自己的意见之前,不能用“小孩子少插嘴”之类的话去责怪他,更不能在外人面前责怪他,否则,会损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必须纠正孩子们哪些坏习惯

必须纠正孩子们哪些坏习惯?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小毛病。父母不应给予严格的责备,但也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否则孩子的坏习惯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它们也必将成为孩子成长旅途中的羁绊。因此,父母们不要忽视这些孩子的坏习惯,应防患于未然,寻求迅速纠正的方法。 △孩子的坏习惯:打断谈话 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们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们学会在你忙绿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谈完,之后告诉他干扰别人并不会得到他所想要的。只有耐心等待,不打断他人的谈话才能得到。 △孩子的坏习惯:攻击性行为 孩子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如果你不管的话,等孩子到了8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累积成习惯很难再改正了。放任自流传递的信息是伤害别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正面应对攻击性行为,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样会伤害妹妹。如果别人也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呢?”要告诉他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鲁霸道,帮他练习生气时该说些什么。也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不让他出去玩。 △孩子的坏习惯: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他的肩膀,呼唤他的饼子,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当五岁的杰克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

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

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 孩子做错了事情,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实际上,许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批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犯错时,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因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希望孩子更茁壮的成长!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如何批评孩子?”,供您参考! 一、翻老账的批评方式要不得 孩子调皮捣蛋,总少不了挨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还把“旧账”逐一翻出来,想让孩子更加明白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并责令其改正。但这样的批评方式最好不用。因为,翻老账的批评方式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看到凌乱的娃娃家,听到老师的批评,他会马上想到是因为“没收拾好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孩子能理解并且知道错在哪儿,只要大人指出正确的方法,他就会去做。都说孩子记性好,其实,短时记忆比长时记忆更有优势。孩子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当天的事,一两天之前的事就需要成人的提示。即便想起来,也不如当天的事那么清晰、详细。大人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脸翻老帐,其初衷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督促其尽快改正。但恰恰忽视了孩子的记忆特点。老师说昨天没浇小苗,孩子可能还记得一点;老师说上次把小朋友弄哭了,孩子却可能想不起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把谁弄哭了。因此,当大人尽情地痛诉孩子的既往过失时,孩子却怎么也想不起大人说的事情,认错的深刻程度自然也大打折扣。 2、会削弱教育效果 没有收好玩具是游戏规则的问题;忘记给植物浇水是任务意识的问题;弄哭小朋友是人际交往的问题,中午不睡觉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这些从属于不同方面的问题,老师一古脑地倒在孩子面前,年幼的孩子既不能清楚想起这些事情,又不能很好加以区分。他只是一头雾水地听着,只知道大人很生气,自己做错了许多事,但为什么会做错这些事,原因何在,他还是不明白。可想而知,孩子承认错误只在口头,而不在心里。这样的批评也就起不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作用,倒不如不批评来得自然。 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脑翻老帐,往往会造成情绪激动,气不打一处来,出现过激的评议和行为,无意中伤害孩子;如果两个大人在场,还会由于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甚至相互指责,把接受批评的孩子放在一边,忘记了批评的真正目的,批评的效果也无从谈起。

纠正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七个方法之欧阳家百创编

纠正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七个方法 欧阳家百(2021.03.07) 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能令孩子终身受益。 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不可一味责怪孩子,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不当言行“造就”了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效率低下; 4.不善于利用工具书,马虎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懂也不问; 6.做作业拖拉; 7.快下课时听不进讲,早早收拾好书包,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学习之余不善反思;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只关心分数,而不对作业、考卷进行分析检查; 11.学习时小动作多; 12.边做作业,边看(听)电视(收音机); 13.书本胡乱丢,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4.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5.听不进对学习的批评; 16.偏科; 17.学习易受情绪影响; 18.学习耐挫性差等。

如何矫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没少管,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每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向学习习惯迁移,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一般而言,家长的生活习惯好,自然会“传授”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家长们有意识地自我约束才能达到的。对于以下七类颇令家长头疼的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家长应学会运用技巧。 1.做作业拖拉 很贪玩。每天做作业总要到晚上10时以后,其实他的作业并不多,他的同学一般都能够在晚7时完成。家长发现,在做作业时,拖拉习惯了,喜欢边玩边做,做两分钟,玩五分钟,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 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造成的。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端茶、倒水,总是在打断孩子;还有的家长喜欢坐在旁边指手划脚,孩子写错一个地方就大呼小叫,造成孩子心理恐惧,每写一个字都小心谨慎;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完作

正确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正确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新闻提交于2013-09-24 08:11:39提交点击:181 2013年09月23日10:46 新浪教育 作为父母,常常会面对犯错的孩子,批评孩子的错误是父母的工作之一。但是你知道如何正确的批评孩子吗?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微博]往往会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很多时候,家长批评了之后不管用,孩子照样会再犯错,所以如何正确的批评孩子,家长应牢记几个窍门。 一,首先要听孩子的解释,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二,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三,父母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 本页是网最新发布的《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范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

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范文网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

如何改掉孩子做事磨蹭的坏习惯图文稿

如何改掉孩子做事磨蹭 的坏习惯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有位妈妈向我反映孩子有个爱磨蹭的毛病:晚上做回家作业,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她没有半小时是完不成的。每天早晨,要妈妈把她从被窝里拽起来,然后就等着妈妈给她穿衣服。刷牙、洗脸她又磨蹭,直到妈妈帮她洗好。吃早饭还磨蹭,最后几口也是由妈妈匆匆喂她吃完。虽然一早上都是妈妈的催促声,但林林充耳不闻,依然天天如此。妈妈担心:林林如此磨蹭,长大后怎么办?其实,作为孩子辅导老师的我,已经发现了这个孩子的磨蹭毛病。比如午餐时,别的小朋友已经吃完了,她还有大半呢;做作业时,如果没人催促她,她也会一点点作业用上好长的一段时间。从这位妈妈那了解到:年幼的时候,动作缓慢不利索,妈妈很心急,常常是一遍一遍地催促,然后再忍不住动手去帮林林完成该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妈妈催促的后面就是替她完成动作。于是孩子就学会了等着,反正妈妈会帮她做好的。孩子上小学后,由于生活上养成的磨蹭习惯,影响到她学习上的磨蹭,比如做作业拖拉,喜欢东张西望,玩橡皮等。别的小朋友已经完成的作业,她只完成了一半,甚至会更少。 以下是李老师我在这几年的中小学课外辅导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朋友们 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很常见也很普遍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孩子学习、生活磨蹭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疲塌无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负责任;第二种“慢性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

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如何有艺术的批评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情,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实际上,许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批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犯错时,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因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希望孩子更茁壮的成长!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如何批评孩子?”,供您参考! 一、翻老账的批评方式要不得 孩子调皮捣蛋,总少不了挨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还把“旧账”逐一翻出来,想让孩子更加明白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并责令其改正。但这样的批评方式最好不用。因为,翻老账的批评方式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看到凌乱的娃娃家,听到老师的批评,他会马上想到是因为“没收拾好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孩子能理解并且知道错在哪儿,只要大人指出正确的方法,他就会去做。都说孩子记性好,其实,短时记忆比长时记忆更有优势。孩子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当天的事,一两天之前的事就需要成人的提示。即便想起来,也不如当天的事那么清晰、详细。大人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脸翻老帐,其初衷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督促其尽快改正。但恰恰忽视了孩子的记忆特点。老师说昨天没浇小苗,孩子可能还记得一点;老师说上次把小朋友弄哭了,孩子却可能想不起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把谁弄哭了。因此,当大人尽情地痛诉孩子的既往过失时,孩子却怎么也想不起大人说的事情,认错的深刻程度自然也大打折扣。 2、会削弱教育效果

家长批评孩子的八大技巧

家长批评孩子的八大技巧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 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3、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4、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5、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批评最好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进行。 6、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7、不要翻旧帐,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而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8、平时在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纠正孩子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

纠正孩子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确让家长伤脑筋。要是孩子天生愚笨,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家长们也许心理还比较坦然。可孩子明明挺聪明的,很多高难度的习题都能做出来,可就是不能集中心思在学习上。所以,有些家长甚至感到绝望,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我也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抱怨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的情形,老师经常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净开小差。。。。。。可见,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确让家长伤脑筋。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呢?我在这里说说我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1,家长陪孩子读书不可提倡。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因为父母过度注重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事实上,绝大部分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症侯。比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患有“多动症”,这就需要看心理医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如下症侯:经常无缘无故就烦躁不安,好像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对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在课堂上,眼神游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3,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比如能够这样对孩子说:你能够不着急,但你必须在8点钟之前完成作业,不然,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4,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能够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能够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5,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相关。有的家长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 6,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郁。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很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神不安,甚至胡思乱想。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所以,但凡优秀的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心理安慰师。 7,主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个儿的事,用心学习,是对自己将来负责。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各种技能,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孩子,将来是不可能关心、爱护他人,更不用说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8,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学生那门功课毫无兴趣,那就很难要求他集中注意力。假如孩子对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用谁督促就能全神贯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

家长必读:正确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家长必读:正确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作为父母,常常会面对犯错的孩子,批评孩子的错误是父母的工 作之一。但是你知道如何准确的批评孩子吗?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往往会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很多时候,家长批评了之后不 管用,孩子照样会再犯错,所以如何准确的批评孩子,家长应牢记几 个窍门。 一,首先要听孩子的解释,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 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 也可能是水平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 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 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理解,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二,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绝大部 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 的错误。 三,父母先实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 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 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

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 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能够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 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学会暗示和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 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 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 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 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 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五,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不要总是大吼大骂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 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即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以从语言上来安 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 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 新再来”之类的话;也能够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 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 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 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 “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六,父母应和孩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个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 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

儿童五个坏习惯的纠正

儿童五个坏习惯的纠正 步骤一:启发自觉,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生活实录 萌萌今年10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做事拖拉,无论每天作业多少,她都要磨蹭到10点以后才做完。妈妈为此非常苦恼,决定要改变孩子的这个不良习惯。 一天,她把萌萌叫到身边跟她说:“萌萌,你希望将来长大成为一个漂亮的姑娘吗?”萌萌点头肯定地回答:“当然啊”“你知道吗?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如果你现在每天晚上都很晚睡觉,那你会因为睡眠不足导致长不高,而且皮肤也会发黄。”萌萌瞪大了眼睛,妈妈继续说:“这样你在长大后就无法长成漂亮的姑娘了。你还想每天10点才写完作业,11点才睡吗。”萌萌坚决地摇着头说:“我不会这样了,以后我一定9点前就写完作业!”妈妈说:“晚上8点半以前写完作业是最好的!你可以守信用,努力做到吗?”萌萌使劲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晚饭后散步回家,妈妈就到书房去查资料去了,萌萌也回到自己房间写作业,不知过了长时间,女儿推开书房的门,只探了半个脑袋对妈妈说:“妈妈,我的作业写完了。”“哦?现在几点?”妈妈问道。“8点20。”此时的妈妈简直不敢相信,于是她叫女儿拿来作业检查了一遍,发现女儿的作业确实写完了。“真不错!你很守信用!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孩子!”妈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女儿。晚上睡觉时,妈妈想,也许女儿只是今天努力做到了,明天或许又还原了,到时候要及时提醒。

可是,在今后很长的日子里,女儿竟然每天都在8点左右就把作业认真写完了。妈妈最后按捺不住好奇,问女儿为什么就这样轻易做到了。女儿一本正经地说:“您不是说我很守信用吗?老师也说了,守信用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我答应了就会努力做到。” 很多父母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轻易就改变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其实答案很简单,任何人都想去改变自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尤其是当内心的力量被激发时,渴望改变的动力也就越发强大。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萌萌的妈妈很智慧地利用女孩子爱美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去想象这个不良习惯会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当孩子获得“知”的状态下,自然也就会提高自觉意识并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生活中,父母在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类似做法让孩子去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写字非常潦草,父母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由于写字不认真造成的重大损失或因为写字很好而得到荣誉的实例使孩子有所触动,比如,一位医生由于潦草和粗心地把“氧化钠”写成“氧化钾”结果造成一个小孩丧命,一名学生因为书法得了全国一等奖得到了克林顿总统的接见。通过这些事例让孩子去感受写字规范的重要性和带来的快乐,激发孩子规范写字的自觉性,当孩子有了“知”的认识并有了好与坏的体验,通常都会积极地修正自己不良的习惯。 步骤二: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具体的标准。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第二个步骤是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习惯内容具体化。孩子由于认知与经验还很欠缺,如果父母只告诉孩子要认真学习,讲究卫生,

怎样纠正孩子任性的坏习惯

怎样纠正孩子任性的坏习惯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而独生子女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比较任性。让我们家长比较头疼的是不知怎样去纠正孩子任性的脾气。 其实,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了任性的行为之后,要及时地加以纠正,不能任其发展。孩子的任性的原因很多时候是由我们家长过分娇宠、纵容造成的。面对孩子的任性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纠正: 一、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家长面对孩子无理的要求时,不能无原则地迁就,这点应该从小时候开始培养。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很会见机行事的,如果不能如愿以偿时,他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如:哭、吵、闹、地上打滚、摔东西等方法来迫使家长同意,如果家长百依百顺,下次就会有“如法泡制,一定成功”。所以,面对孩子的任性,我们如果坚决拒绝,孩子就无可奈何,长此以往,孩子也就觉得没办法,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记得我家孩子才两岁多时,在一次逛超市中,他看到了一个奥特曼,硬是吵着要买,其实家里已经有好几个,我就觉得没必要再买了,就跟他讲道理,但他就是不听,一心就想着要买,而且还哭着、赖着不肯走,这时我就态度坚决地对他说:好,你不走,我就一个人回家了,

你就自己一个人留在这吧。说完我头也不回,就走了,其实我知道,我一走他肯定要跟着走的,如果他不跟着走,我就会离开他的视线之后,躲在暗处观察他。当他看到我决然地离去时,赶快一边哭一边紧跟着跑出来。回到家之后,等他的情绪好点了,我才坐下来跟他说不买的理由,从那以后,他就不敢这么无礼取闹了。 二、抓好平时的教育 我们的家长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书等方法,让孩子知道什么年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使孩子养成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孩子在一岁左右时抱他上街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2、3岁后仍然吵着要抱着上街那就不应该了。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浅而易懂的科学知识,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孩子有挑食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放电视、电脑上的知识或图片给他看,跟他讲明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挑食、偏食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也可以利用孩子生病难受时,跟他讲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会像现在这么难受,让孩子切身体会生病难受的同时认识到挑食的危害。如果孩子任性发作时,我们跟他讲道理是听不进去的,可以等事情过后再跟他讲道理比较容易接受。 三、父母亲的意见要一致 父母间的意见要一致,不让孩子有“空子”可钻。另外,父母的行为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因为孩子总是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四、不理睬、冷处理

父母批评孩子的6个技巧(图)

父母批评孩子的6个技巧(图) 父母批评孩子的6个技巧(图片来源:资料图)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了事,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教育专家宫老师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宫学萍建议,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除了掌握以上三个批评的原则外,学会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批评孩子有以下六个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小学生必须纠正的12种坏习惯

小学生必须纠正的12种坏习惯. 1、打断谈话 为何不容忽视: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谈完。之后告诉他干扰别人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 2、攻击性行为 为何不容忽视:孩子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问题顾问米歇尔博士认为,如果你不管的话,孩子到了8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积习难改了。放任自流传递的信息是伤害别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应对攻击性行为。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样会伤了妹妹。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呢??要告诉他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鲁霸道,帮他练习生气时该说些什么。也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不让他出去玩。 3、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为何不容忽视: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

爱做的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她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她的肩膀,呼唤她的名字,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当五岁的杰克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妈妈们该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4、无视规则 为何不容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当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专家认为放任孩子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如果你看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自己从柜台里拿饼干很好玩,那就等着瞧吧,看看他到了八岁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办。 制止方法:制定几项家庭纪律,并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比如,告诉孩子:?你得问问可不可以吃糖,因为这是规矩。?如果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的教育心得范文.doc

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

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六、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 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怎样纠正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怎样纠正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确让家长伤脑筋。有些家长甚至感到绝望,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我也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抱怨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的情形,老师经常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净开小差。。。。。。可见,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确让家长伤脑筋。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呢?我在这里说说我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1,家长陪孩子读书不可提倡。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事实上,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症侯。比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患有“多动症”,这就需要看心理医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如下症侯:经常无缘无故就烦躁不安,好像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对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在课堂上,眼神游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3,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着急,但你必须在8点钟之前完成作业,不然,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4,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1、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2、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3、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

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4、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5、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6、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doc

- 1 -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导读:父母与其指责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们到底有什么压力,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到紧张。 吮拇指、拉头发、挖鼻孔……几乎所有孩子在焦躁、无聊或疲惫时都会做一些不雅的举动。家长对此深恶痛绝,总希望能把它们“扳”过来。但有时,过分的关注不仅收效不大,还会适得其反。美国丹佛的儿科医生玛丽安妮·内佛特博士在《育儿》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这些儿时的小毛病通常都是无害的,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随年龄增长自行消失。 1.挖鼻孔 几乎每个孩子都挖鼻孔,有的还会把鼻屎抹得到处都是。这不仅是社交上不能容忍的行为,还可能造成鼻孔出血,增加感冒风险。如果孩子挖了鼻孔再揉眼睛,还可能引起结膜炎。 该怎么做:看到孩子挖鼻孔不要说他们“恶心”,因为这会使孩子觉得你不喜欢他,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可能会有过度反应,变本加厉。家长应用就事论事的态度让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做出这种动作。给他们块手绢;

注意及时为他们剪指甲;在房间里可以用加湿器,避免鼻子出现不适。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他的手指贴个橡皮膏,让他挖鼻孔时感到不顺手,就会停下来。 - 2 - 2.拉头发 孩子在5岁以前往往喜欢用手去拽头发,一旦停下来,就吸吮手指。相对来说,这是比较容易对付的。另外一种比较严重的发生在较大的孩子身上,叫拔毛发症,他们会不能克制地长时间扯头发,这有可能造成明显的秃顶。 该怎么做:不要为此惩罚他们,也不要给他剪短发,更不要企图用买玩具的方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这会让孩子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对学龄前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只要忽视就可以了,当他们不再吸吮手指时,这个动作也会消失。但大些的孩子如果总拔头发就要看医生了。 3.吮手指 大约有一半4岁以下的小孩都有吸吮手指的毛病。绝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正常的。而且,婴儿觉得孤独时,吸吮手指还能帮他舒缓情绪。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了三四岁就不再吮手指了,1/5的孩子会晚一点,到5岁才结束。但如果孩子到了6岁左右换牙时,仍有吸吮手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