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三、判断四、简答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疆域辽阔,腹里纵深,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3、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发展提供了一种隔绝机制。
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连续性中国文化以五千年的传统从未中断为世界所罕见。
2、多样性3、使中国人长期形成“世界中心”的意识①自认占据世界主体,并处于地理上的中心地位;②并非单指地理位置上的,还尤其指文化上的中心地位;③“安居乐业”、“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④节日礼俗;⑤农业经济是一种平和自守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国防观念亦是防守性的。
宗法: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维系亲情。
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的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2)、封建(封邦建国)制。
帝王以爵位、土地分封给子弟叔侄及异姓之功德卓著者,为诸侯,使之在其分封的疆域内建立邦国,世袭统治。
(3)、宗庙祭祀制度。
宗庙祭祀制度是体现“尊祖敬宗”的最好形式。
二、宗族:同一父系的人群聚而居,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祖庙、祭祀同一祖先,甚至有共同的墓地等这样一个血缘群体。
产生宗法制度的原因:①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使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长期保留下来。
②中国的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
丧服制:人死后宗(家)族人为其服丧的制度衣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期:斩衰三年;齐衰有三年、一年执杖(杖期)、一年不执杖(不杖期)、三月之别。
后来只分为一年、五月、三月;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
周朝以前,天子五庙:考庙——父庙王考庙——祖父庙皇考庙——曾祖父庙显考庙——高祖父庙太祖庙(太庙)——始祖以下,高祖以上各代祖先的神主宗法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纵向——辈横向——严格区分父系、母系、嫡庶、长幼等uncle——伯伯、叔叔、舅父、姑父、姨夫aunt——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久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2.在197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学者是( ) A.竺可桢B.李四光C.夏鼐D.冯友兰3."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 )A.文明时代B.传说时代C.夏商周三代D.先秦时代4.在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作是( )A.中国文化的发生时代B.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时代C.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D.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5.标志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业的萌芽的文化遗址是( )A.仰韶文化遗址B.龙山文化遗址C.河姆渡文化遗址D.屈家岭文化遗址6.在中国传统的工商贸易之中,西式广告出现于( )A.晚清时期的北京B.晚清时期的上海C.民国时期的北京D.民国时期的上海7.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B.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C.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8.据《周礼扎己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 )A.宗法制度B.察举制度C.什伍里甲制度D.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9.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0.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A。
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11.下列文献记载,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 )A."上下与天地同流。
"B."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西大成人教育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选题(共20题,24.0分)1以下()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
A、《中庸》B、《大学》C、《学记》D、《管子》正确答案:B2“智者不(),仁者不(),勇者不()。
”《论语·子罕》A、惑;忧;惧B、惧;忧;惑C、惧;惑;忧D、惑;惧;忧正确答案:A3唐代中央设立的最高教育行政的管理机构称为()。
A、弘文馆B、太学C、崇文馆D、国子监正确答案:D4以下()不是唐代的取士之法。
A、察举法B、制举法C、生徒法D、贡举法正确答案:A5以下关于仁德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B、“仁”源于人类的恻隐之心C、仁德的核心是“爱人”D、仁德的根本是以诚待人正确答案:D6书院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
A、汉代B、宋代C、明代D、清代正确答案:B7通常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哪个时间之前的传统文化?A、1840年B、1919年C、1949年D、1900年正确答案:A8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道德经》)A、不彰;不长;无功;不明B、不明;不彰;无功;不长C、不彰;无功;不明;不长D、不明;无功;不长;不彰正确答案:B9以下诗句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A、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B、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C、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正确答案:D10以下不属于原始宗教崇拜的是:A、太阳崇拜B、.妈祖崇拜C、生殖崇拜D、图腾崇拜正确答案:B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的作者是()。
A、顾炎武B、顾宪成C、王夫之D、黄宗羲正确答案:B12以下关于明清时期进步文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的反映B、批判宋明理学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C、提出修补封建专制的办法D、是中世纪鼎盛时的产物;正确答案:D1332.以下不属于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的“三不朽”思想的是()A、立德B、立信C、立言D、立功正确答案:B14以下不属于孔子建构起的“三达德”道德规范体系的是()A、智B、仁C、信D、勇正确答案:C15以下哪一项发明创造不是宋代的科技成果?A、指南针B、印刷术C、造纸术D、火药武器正确答案:C16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是()。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中国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1、lunar calendar P9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 according to which a common year has 354 or 355 days in total , 12 months of 30 days or 29 days ,and a lunar leap year has 383 or 384 days in 13 months .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a solar year is divided into 24 seasonal division points to facilitate farming. The year are designated by pairing items from the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respectively so that 60 years from a cycle. It is said that the lunar calendar was created during the Xia Dynasty. Hence the term, Xiali, or Xia calendar.阴历,我国的传统历法,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
闰年13个月,全年383天或384天。
根据太阳的位置,人们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便于农事。
纪年用于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
现通称阴历或农历。
2、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P18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770-221 BC) were a time of great social change, stimulating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such as Confucianism, Legalism, Taolism, and Mohism; and scholars wrote, lectured and debated vigorously, creating a lively academic environment later described as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试题

1.如何认识中国文化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当今国人一直引以为骄傲的。
谈到中国文化,我感到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绝对无法三言两语概括出其全貌,而如何才能正确、中肯的认识它,也是我们要好好思考和学习的。
想要弄清中国文化,就要先弄清中国的概念。
想要弄清中国的概念,就要先去了解中国历史,从历史的事实真相中去探源究本。
然而历史的事实真相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了解清楚的。
即便是正史的记载,它也多多少少地掺杂了编纂者的思想、观念和主张。
如此一来,我们就要把放眼历史长河中的目光收回来,来看看当前脚踏实地的现实。
毕竟很多历史中找不到的答案,往往就会深深地躲藏在现实生活中,不时地伺机来故伎重演。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
这种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要想好好认识中国文化,就要多了解代表传承中国文化的典籍。
中国文化虽然典籍繁多,但是却是统之有序的,可以统贯到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春秋》、《周易》)这几部根源性的典籍。
我们只要搞清楚这几部著作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就能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这是从思想的角度上说,那么从历史的角度上说呢,中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儒佛道三个体系,这三个体系好比是一个鼎的三个脚,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支撑起中国文化这个大鼎。
中国文化从传说中的羲、农、黄帝以来,延续发展了五千多年,不断进取的人们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又造就了响绝于世的中国文明。
2.道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我曾经听到一句话: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骨,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魂。
谈到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确切的说的话应该是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最早的神话志怪小说,到后来的纯文学,都是和道家的思想互通的,伏羲八卦,黄帝内经等等的内容,都是互通的,中国古代不管是什么文化什么思想,都是很深奥的,中国文化有个主体,这个精髓就是太极的阴阳鱼,就是那个黑白的图案。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 B统一)4、新石器时代结束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五六千年之久)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农业)7、建国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C明)8、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D墟)9、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10、“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C西周)1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董仲舒)12、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在20世纪的( B五六十年代)13、中国古代丛书林林总总,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而成的大型丛书(C《二十四史》)14、至今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 D 《四库全书》)15、《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D谈论政治制度的书)16、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B《孝经》《论语》)合为七经17、《春秋文公四十年》中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对(C哈雷慧星)的记载。
18、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是(C中医学)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20、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 D 语系)21、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 D烝)22、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己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 c上帝)23、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 C周公 )24、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 C大业三年 )25、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6、下列关于“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始皇帝是秦政 )2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D大有关系)28、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法经》)30、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什伍里甲制度)31、佛教的创造人是( C释迦牟尼)32、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是( C仓颉)33、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B“书同文”)34、“以物比德”属于( D类比思维)35、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A 般若学)36.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D梁漱溟)3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D重叠)38、语言文字之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像,又是文化的( A载体)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最终稿)

1. Eight Taoist Immortals2. The Book of Songs3. Sima Qian4. The Four Literary Eminences5.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6. Huangmei Opera7. Official schools8. Eight-part Essay9. Compass vehicle10. G oldbach's Conjecture11. Shadow boxing12. Spring Festival13. Cowherd and Weaver Maid14. Efang Palace15. Beijing quadrangles1.The Eight Taoist Immortals were popularly worshipped by Taoist believers as wellasordinary people. They were Han Zhongli, Zhang Guolao, Lu Dongbin, Tieguai Li, He Xian'gu, Lan Caihe, Han Xiangzi and Cao Guojiu.2.The Book of Songs is a collection of China's 305 oldest poems from the early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is regarded as the earliest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China. In the light of rhythms, the work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Feng ,Ya and Song.3.Sima Qian was the first historian to record and narrate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formof individual biographie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s a monumental work that recording the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time of the legendary figure Yellow Emperor to the Han Dynasty, over a period of about 3,000 years, in 130 chapters.4.The Four Literary Eminences refer to the four pre-eminent poets of the early TangDynasty, Wang Bo, Yang Jiong, Luo Binwang, and Lu Zhaolin, the pioneers of Tang poetry. Their poems, in a refined language, boast beautiful 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5.Written by Cao Xueqin,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is the pinnacle of Chinesenovels. It has long been acknowledged as the greatest novel in Chinese literature.This novel describes the prosperity and decline of a large feudal family. The central thread of the novel is the tragic love story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Instead of telling the love story, it taps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tragedy through probing deeply into the characters' minds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The novel contains poems, ci, lyric verse and prose essays, which fit the plot and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6.Huangmei Opera has been performed for over 200 years. It is a local opera inAnhui Province and evolved from the "Caicha Tune" (tea-picking tune) of Huangmei County, Hubei Province. The music of Huangmei Opera is its core attraction: light and lyrical. Huangmei Opera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learnbecause it uses simple words and literary traditions.7.Official schools began 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were sponsored bythe official constitution called xiangxue. Only children of nobles were admitted.The official schooling system included a central school and local schools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region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centered on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8.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ndidat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wererequired to write essay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an eight-part form known for its rigidity of form and strict adherence to the ideology of the ruling class. New ideas were condemned. An essay in this style must consist of eight paragraphs, each paragraph must be written in a set form. Thus, the Eight-part Essay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language of earlier eras became the major written genre of the time.9.The compass vehicle was an ancient Chinese vehicle equipped with many gearwheels and a wooden figure that always pointed south no matter which direction the vehicle went. It's an earlier and more primitive form of the compass.10.Chinese mathematician, Chen Jingrun, achieved worldwiderecognition in 1977 with his calculation of Goldbach's Conjecture. Chen's theorem states that every sufficiently large even number can be written as the sum of either two primes, or a prime and a semiprime (the product of two primes) which can be abbreviated as 1+2. ( Wikipedia上有关Chen's theorem的定义:.)(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或一个素数与一个半素数的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是试题五帝时期相当于什么时期?新时期晚期大溪文化在哪里?长江流域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王国维屈家岭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湖北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汉代“统一化文明”是谁提出来的?李山我国古代文化划分比较简单×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形式。
√河姆渡文化位于今天河南境内×影响文化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
√良渚文化在江浙一带。
√《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者是谁竺可桢“从岁差的观点到四方”是谁文章的内容?竺可桢中国古代,春天是生产的季节√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原理与美洲的玛雅文化测时间的原理是相同的。
√“东作”一词在中国的意思是:农耕《诗经》中自由相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敬授民时是农耕文化的需求√《玄功五历》出现于哪里?《管子》《东君》的作者是谁?屈原甲骨文中四方的概念已经形成√在《尧典》中就出现中国历法的影子√闰月是几年一闰4古史辩派的思想是要反封建的。
√2003年考古发现的遗址是:陶寺遗址玉猪龙在谁的墓里发现过颛顼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依靠的是:C、自身文明的吸附玉猪龙属于哪一种文化?红山文化弗雷泽是哪个国家的英国哪个民族的历法和《管子》中的历法相像?彝族鸡骨战鼓是哪个民族的?彝族中原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凝聚了很多种文化。
√民族文化的形成可能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民族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同的语言√《说文解字》中颛顼的意思是头颅。
√彝族有十二生肖。
√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是非常稳固的。
×四1 谁是周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C2 帝喾有几个儿子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3 族群代兴的时间段是什么?A、夏代西周之前B、夏代到商代C、夏代到西周D、夏代到春秋我的答案:A4 谁是殷商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B5 传说中出生就知道自己名字的远古帝王是: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C6 传说中“绝地天通”的远古帝王石: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B7 踩大脚印而生的是谁?A、姜嫄B、简狄C、尉氏D、褒姒我的答案:A8 “家天下”的开启者是谁?A、启B、禹C、桀D、商纣我的答案:A9 踩大脚印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型与分值一、判断题(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4分)二、单选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小题2分,共24分)三、多选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不止一个是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要求做3道题,第4题只供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两个艺术专业的考生选择)五、论述题(13分。
请注意:从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两题均做,则以第1题为准。
鼓励发表己见,可酌情加分)六、材料问答题(16分。
如果没有结合材料,酌情扣分)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题后的问题:“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广义文化的四个层次。
广义文化即大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2.狭义文化的涵义。
狭义文化即小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广义物质创造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及其结果。
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a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b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c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章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2.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影响?a以农业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形成了农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c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d三面壁障一面临海的地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特性e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人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f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一个社会是否开放的关键取决于尤其是统治者的态度和周边是否有先进文明)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12、简述西周文化的特征a人本文化取向:1确立了宗法制2创立了“礼”3提出“敬德保民”b34、唐代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何在?a统治者开明b鼓励多样化多元化c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第四章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a仁的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忠”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人、帮助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是对人要宽容、谅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与“恕”是“仁”的两个方面,是孔子思想中贯穿始终的道德规范。
践行仁德完全取决于自己。
能否践行仁德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态度问题)孔子的“仁”不是无是非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不是姑息之爱。
是有一定的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就是“礼”。
b“礼”的思想礼的基本含义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规范。
(不仅指礼仪,而且指礼制)严格按照礼的要求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到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中,做到中规中矩,才算践行了仁德。
2.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将先前儒家“仁”的思想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a经济上“制民之产”b政治上主张“王道”(以德服人)反对“霸道”(以力服人)c发展了先前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出发点)3.汉代思想家是如何改造原始儒家思想的?(一)董仲舒a主张以儒家的思想统一天下各家的思想b极力宣扬王权神授c给儒家的伦理道德披上神学的外衣(二)三纲的确立《白虎通》突出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根本内容——三纲。
其《三纲六纪》篇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以君权与父权来稳定统治秩序,是封建宗法制的本质特征。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的具体行为准则。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与五常联用。
相比之下,三纲吃人、杀人,五常不吃人、杀人。
4.理学对原始儒家思想作了哪些改造?a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去人欲,存天理”。
b第二,将先秦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为片面的重义轻利。
5.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特点:1.密切联系实际——读书治学要密切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读书治学的指导思想)2.勇于任事,造福社会——为社会、国家、民族的福祉而敢为人先敢于牺牲,为人们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读书治学的宗旨)3. 致力于创新——坚持独立思考4.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5.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只要与国计民生有关,就进行研究a黄宗羲(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第一次提出“工商为本”的思想,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批评理学学风,主张奖励“绝学”(历算乐律火器水利)b顾炎武(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认为理学是空疏无用的学问,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原因。
提出“实学”,务当世之务c王夫之(船山先生,古代哲学思想的总结性人物,代表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峰)知行观——提出了以“行在知先”命题为核心的唯物主义知行学说历史观——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而深刻的历史进化学说6.现代新儒学的含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含义: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马友兰,钱穆,牟宗三,方乐美,杜雄明,余莫时第五章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1.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关于人性的思想:人性恶,利益厉害关系;b关于法势术的思想,法律政令必须公布,公正,公开,公平;权力权势分为自然之势人为之势;统治者要懂心术权术,赏罚需分明。
c治国的政策: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尚兵尚农”重刑轻赏2.《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
法典继承了封建法制的五刑(徒,笞,杖,流,死)体系;沿用了“十恶之罪”(谋反,谋叛,某大逆,大不敬,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不道)的规定3.老子的哲学思想。
1.在自然观上,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
2.在认识论上,老子首倡直觉主义的认识方法,反对一般的感官活动或思维活动。
3.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学说,肯定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提出了如何利用矛盾实现转化的思想。
4、中国古代刑罚残酷表现在哪些地方?a肉刑种类多 b古代的死刑种类繁多且残忍 c中国古代刑罚之野蛮、残酷,最突出的表现是凌迟第六章中国传统人生观1.儒家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理想人格:圣贤;人生目标:士大夫;儒家强调伦理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境界:精神的充实,理性的愉悦人生价值观追求:主张济世救贫,强调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儒家追求有为,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事业。
儒家弘扬道德,重视修身养性,提倡洁身自好。
人生态度: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苛求完美。
2.儒家、法家、道家人生观的差异。
A理想人格:儒家:圣贤道家:隐士法家:英雄B人生价值观追求:儒:主张济世救贫,强调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儒家追求有为,注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事业。
儒家弘扬道德,重视修身养性,提倡洁身自好。
道:崇尚逍遥自在,张扬个性,注重个体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主张“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倡导顺其自然。
法:主张建功立业,追逐名利。
反对安贫乐道,高扬功利主义。
推祟气力、谋略。
C人生态度区别: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主张砥砺人生,苛求完美,执着、认真。
法:充满自信。
主张搏击人生,不信天,不信命,主张靠自己改变命运。
道:洒脱、飘逸、脱俗。
主张游戏人生,往往玩世不恭,不易为世俗所容。
D出入世区别道:主张出世。
即使建功立业了,也应功成身退。
儒:主张有条件入世。
能进则进,该退则退。
法:主张无条件入世。
E关于做人:儒家主张做好人有作为的人;法家主张做恶人做能人做强者;道家主张做一个自由的人做大智若愚的人第七章中国传统艺术1.中国传统书法的特点与代表人物。
a追求自然之气b彰显个人风格c反映时代风貌人物:颜真卿,楷书天下第一《颜勤礼碑》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兰亭序》张旭(唐)草书天下第一《古诗四帖》2.中国传统绘画的类型、特点。
类型:A题材角度分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B绘画技艺角度分类:工笔,写意,水墨3.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
A以旋律为主B理性精神C节奏宣泄4.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
程式化,虚拟化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1.西周“六艺”的内容。
4.书院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
a总的来说,书院是封建社会新型的教育组织,目的是自由研究学问,注重身心修养;教学是自学为主与讲学相结合,重视因材施教以及学术上的讨论,提倡讨论,问难,辩论,重视道德教育b在科举制度下,书院不反对科举也不重视科举,在政治上倾向于“清议”,书院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反对派的思想基地活动中心,东林党人的思想策源地。
c是学院文化中心,老师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理学家讲学场所。
d也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第九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a鲜明的政治实用性:维护国家统治b浓厚的经验色彩:直接记载生产经验直观描述自然现象c明显的技术性d朴素的整体观:中医学近代落后原因a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性:重视实际应用经验,忽视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重定性轻定量分析;重感性思维,轻逻辑思维。
b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崇政治,鄙视技艺,重视道义,哲理,宏观规律,轻视具体器物具体技能具体技艺。
c封建专制制度直接的遏制:首先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同时科技人员在政府机构中不仅所占比例极小而且待遇十分低微,其次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再次封建统治着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可接的发展第十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1.四部图书分类的含义。
a经部图书:儒家经典著作和对其研究的著作b史部图书:(包括地理书)二十四史,编年体,纪传体c子部图书:诸子百家及其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广泛,庞杂。
d集部图书:诗词文等这些文学著作。
又分为别集,总集,诗文集,词集23.明清四部大书的基本情况。
1《永乐大典》:。
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2《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
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3《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4《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第十一章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1.简述宗法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