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案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学历案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知识回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形态和性质千差万别。
比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而水在常温下是液态,氧气是气态。
这些不同的性质都与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那么,当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物质时,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
三、新知识讲解(一)化学键1、离子键当活泼的金属原子(如钠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原子(如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
例如,氯化钠(NaCl)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
2、共价键在非金属原子之间,由于它们都有获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所以它们会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式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在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均匀分布。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一般较低,有些在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
例如,氢气(H₂)中的氢原子之间就是通过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的,而氯化氢(HCl)中的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则是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的。
3、金属键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层电子形成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它们之间通过金属键相互结合。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也称为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高中化学1.2.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二课时共价键引入:【回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形成共用电子对:H CL【讲述】活泼的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而活泼非金属元素容易得到电子,当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如氯化镁。
请你们回忆它的电子式的书写?【思考】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讲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分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说明:这个共用电子对就如拔河比赛一样,当拔河的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谁也拔不过谁。
【分析】像这样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像HCL这样的分子间相邻的原子均通过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板书】三、共价键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形成条件: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讲解】用电子式也可以表示共价分子。
举例:Cl2;H2O电子式的书写【板书】4.表示方法:①电子式a.双原子单质分子;b.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练习】Br2;O2;N2;HF;CO2的电子式的书写。
【讲解】讲解习题。
【思考】以共价键结合的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是否只有一对?【分析】为了更清楚明了地表示共价分子中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我们可以用结构式来表示共价分子。
在结构式中,原子间的一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两对共用电子对则用两根短线表示,以此类推。
对于不参加形成共价键的其他电子省略不写。
我们一起看书本14页表1-8。
【板书】②结构式:用“—”表示共用电子对,不用表示未成键电子【设问】这些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否就像我们所写的结构式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模型【展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若干。
【分析】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可以表示功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球棍模型中小球表示原子,短棍代表共价键,球棍模型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导学案

九、典型例题
例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H₂O B HCl C NaCl D CH₄
解析:H₂O、HCl、CH₄都是由共价键构成的共价化合物,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答案选C。
例2: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Cl:
2、书写方法
(1)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最多标2个电子。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并加上“ ”,在“ ”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合而成,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1)CaO(2)H₂O
十一、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3、思考:化学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有哪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存在:离子化合物中,如NaCl、KOH等。
(2)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分类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如H₂、O₂中的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一方,如HCl、H₂O中的共价键。
七、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离子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键、离子键,掌握离子化合物,能用电子式表示各种微粒,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难点:判断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写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之前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目前已知有一百多种元素,这么多元素组成了不同的物质。
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间是通过什么作用去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经过科学家的长期努力从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各种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彼此结合形成物质。
那么什么是化学键?1、化学键定义: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参照教材上的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失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电子形成氯离子。
钠离子与氯离子不断地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
从该过程可归纳离子键定义。
2、离子键定义:使带有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成键元素: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元素(ⅠA族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族ⅦA族)易形成离子键。
注意:不是所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都可以形成离子键,例如AlCl3 中无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NH4Cl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定义: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离子化合物: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绝大多数盐(包括铵盐,除AlCl3)注意:只要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电子式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原子:Na Mg Al Si P S Cl Ar (写其原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Na﹢Mg2﹢Al3﹢简单阴离子:S2﹣Cl﹣(写其电子式),强调最外层电子、中括号、电荷。
教案:必修2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2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

一、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离子键1课时;共价键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0.5课时;练习讲评1.5课时。
二、离子键(1课时)(一)教学重难点1.离子键概念及其形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二)教学过程引言]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原子的结构。
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小结]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进行组合,有的不能,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的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
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0.5课时)(一)教学重难点:1.认识分子间作用力,正确区分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关系。
2.认识到微粒之间的作用不同,导致物质性质有所差异。
(二)教学过程:[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我们一起思考下列问题:1.一般来说,怎样的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怎样的原子间易形成共价键?2.指出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并用电子式表示这些物质(ppt:2)NaCl HCl NaOH元素化合价成键微粒及其最外层电子数化学键类型化合物类型电子式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讲评。
[引入新课]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两种重要类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会变化的,但通过化学键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其实是旧的化学键断裂,生成新的化学键。
但是,水分子从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吸收热量,这一热量是用于何处?(ppt:3)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它是一个化学变化,所消耗的电能用于克服什么作用?(ppt:4)、。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5.2.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电荷、分子等角色,通过模拟实验和互动表演,亲身体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实验:安排一系列关于电荷间、分子间以及磁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 5.2.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该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2. 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相互作用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静电现象、磁铁吸附等。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
3.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学历案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3、掌握共价键的本质、类型(σ键和π键)和特征,能够判断共价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概念和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本质。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3)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区别。
2、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从价键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
三、知识回顾1、原子结构回顾原子的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周期表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原子半径、化合价等。
四、新课导入我们生活的世界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有不同的状态和性质;从微观上看,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
那么,这些微粒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物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作用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五、知识讲解(一)化学键1、定义: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二)离子键1、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过程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
3、特征(1)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
4、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氯化铵(NH4Cl)等铵盐也是离子化合物。
(三)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本质:共用电子对与两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设计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能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型。
(3)掌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化学键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3)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氯化钠、氯化氢、氧气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以及这些微粒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形成物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新课讲授(1)化学键的概念结合导入部分的问题,讲解化学键的定义: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强调“相邻原子”和“强烈相互作用”这两个关键词,并举例说明,如氢气分子中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化学键,而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键。
(2)离子键①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离子键的形成。
展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氯化钠晶体。
②给出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调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③介绍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
姓名: 班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下图为NaCl 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解释】钠原子失去 个电子,变成 电子稳定结构的 ,氯原子得到 个电子,变成 电子稳定结构的 ,钠离子与氯离子在静电作用下形成NaCl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完成下列知识 知识点1 离子键 一、化学键
1.概念: 常见的化学键有 、 二、离子键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微粒
3.成键本质:
4.成键元素:
5.存在
关于离子键概念的注意事项: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既不单指相互吸引也不单指相互排斥,而是合力的作用
三、离子化合物
1.概念:
2.存在
(1)活泼金属( 第ⅠA 、ⅡA 族 )与活泼非金属( 第 ⅥA 、ⅦA 族)之间形成化合物。
如NaCl Na 2O 2等 (2)活泼金属氧化物
(3)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如NH 4Cl 、NaHCO 3 、Ba(OH)2、NaOH 等
+11 8 2 +11 8 2 1 失 e - +17 8 2 7 +17 8 2 8 得 e -
离子键 离子
化合物 NaCl
【注意说明】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 3
③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H 4Cl NH 4NO 3 例题1 下列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Na 2O MgCl 2 H 2SO 4 HCl Na 2O 2 NaOH NH 4Cl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ⅠA 族和ⅦA 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知识点2 电子式的书写 一、电子式
1、定义:在 周围用 或 来表示 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2、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要求电子最大范围分布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如:
(2)简单阳离子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电子式为阳离子本身
如:Na 最外层有1个电子,失去后变成了Na+,使得第三层(最外层)没电子,所以Na+的电子式就是
Na+
本身。
镁离子电子式为Mg 2+ 钾离子电子式为K
+
【讲解】非金属原子变成阴离子,最外层要得到电子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书写阴离子的电子式的时候8个电子均匀分布在离子周围,并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
(4)
常见复杂离子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书写技巧: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构成的,只要把阴离子电子式和阳离子电子式间隔排列,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写,一般是多的围少的
例3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F : CaO:
NaOH: MgF2 :
Mg3N2: Ca(OH)2 :
2.下列电子式是否正确,不正确加以改正
Mg :O: :S:2-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用“”连接,箭头左边为构成化合物的原子的电子式,箭头右边为化合物的电子式。
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通式:
原子的电子式+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可以合并)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例3: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Na2O的形成过程:
【练习】请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请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硫化钠的形成过程
四、课堂练习
1、写出Ca、O、Ca2+、F-的电子式
2、写出MgBr2、Na2S、KBr、NaCl、K2O的形成过程
MgBr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硫原子_______ 溴原子 ______ 硫离子_______ 溴离子________ 铝离子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的形成过程:
① NaBr ② CaCl2
③ KF ④ Na2O
⑤MgS⑥KCl
⑦KBr ⑧MgO
⑨CaBr2 ⑩Na2S:
五、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NaOH
B、H2O
C、AlCl3
D、NH4Cl
E、HCl
F、H2SO4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ⅠA族内的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3.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 )
原子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1234567
A a和c
B a和b
C d和g
D b和g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6和8
B. 11和13
C. 11和16
D. 12和17
5.X和Y两种元素的单质能化合生成XY型离子化合物,则X、Y可能位于()
A、ⅠA和ⅥA
B、ⅡA和ⅥA
C、ⅡA和ⅦA
D、ⅥA和ⅦA
6.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6与16 C. 11与17 D.14与8
7.下列电子式有误的是()
8.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9.具有下列价电子数(即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最难形成离子的是()
A、L层6个
B、L层4个
C、M层2个
D、M层7个
10.下列各组元素化合时,最易形成离子键的是()
A、H 和S
B、S 和 O
C、Na和 F
D、C和O
1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5,A、C同主族,B+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
⑴A、B、C三种元素分别是、、。
⑵A、B、C两两之间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
⑶用电子表示B和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12.A B C D 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元素,A与D能组成AD2型化合物,AD2中核外电子总数为30,D-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l3+相同,B与C可以形成BC型化合物,BC分子中质子总数是18,BC水溶液时一种强酸。
(1)请推测上述四种元素:A________B___ ____C________D___ __
(2)请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D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