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诗歌鉴赏---情感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沈康知常州》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沈康知常州》真题含答案(2020·江苏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
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9.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10.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
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10.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
“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
(2020高考诗歌鉴赏专题)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说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诗歌鉴赏题

周刊18教育观点|写作指导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化遗产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都是高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纵观近年来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命题,难度趋中,题型趋稳,但依然是得分率偏低的重难点试题之一。
下面,我以2020年全国卷一诗歌鉴赏题为例,从四个角度管窥此题的方方面面,试图为今后的备考提供一点借鉴。
一、试题立意该题题型沿袭了近年诗歌鉴赏题的样式,即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情感主题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诗歌进行理解与鉴赏,这样的要求,需要考生具备多种语文能力。
具体地说,涉及到这样几种能力:阅读理解、形象思维、语言二、解题思路首先我们来看客观题:全国卷1从2018年开始一改以往5选2的模式,变为4选近3年来全国卷1诗歌鉴赏客观题的选项设置各具有针对性。
2020年全国卷1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首联含义)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颈联情感)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尾联技巧)本诗属酬和诗,诗词酬和,历代为文人墨客雅事也,宋人洪迈云:“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从标题的“奉和”可见是作诗词和别人相唱和;“见寄”是寄给我,“见”字这一用法在人教版课文《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和《陈情表》中“慈父见背”已经学习了;“次韵”是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情感讲义

高考—诗歌鉴赏之情感讲义一、古代文人思想、感情的内涵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文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文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文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文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①自然。
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国家。
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①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③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④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
⑤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⑥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20题) 二(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0题)1.诗歌鉴赏。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①王安石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
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③南山:钟山南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所见之景。
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①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注] ①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就气势不凡,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等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 附专项习题 含解析答案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 羁旅思乡诗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一、诗歌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二、表达方式对于羁旅诗词,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1、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描述对象①: 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
颈联想象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
步骤二 情感②:表达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 描述对象②: 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
(2)人——人生感受。 ① 第一种情感:单纯伤春悲秋。 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杜甫 例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② 第二种情感: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在。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③ 第三种情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 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喜爱山中夜景。 关键词①: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
步骤三 情感③: 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同类意象③(尾联): 写诗人“西北望”,“鹧鸪飞”指
鹧鸪的叫声充满离愁别绪,声音凄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 思乡之情。
[技巧小结] 1、概括分析整体情感题的两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5)思 —— 思乡怀人 提示词多有“旅”、“客”、 “怀”、“思”、“远”。 ① 第一种情感:漂泊在外的羁旅之苦
生活动荡,没有落脚之处,始终漂泊在外。
例.“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 思》 ② 第二种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
漂泊久了,落在了异乡,对自己家乡的想念。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
(四)从意象角度,捕捉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林道中作 李商隐①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 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 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②嘒嘒:蝉鸣声。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送 崔 融①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③平。 [注] 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坐觉:安坐 军中,运筹帷幄。③古北: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三、答题格式
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概括)+情感关键词 分析:简析诗句内容(“翻译”)+思想情感(原因+ 关键词)
四、情感术语(常见情感关键词)
留恋 思念 怀念 忧愁 辛酸 哀痛 寂寞 悲愤 激愤 闲适 喜悦 喜爱 欣喜 向往 同情 关怀 离恨 憎恶 控诉 讽刺 担忧等
各题材诗歌常见情感归纳
学技法——系统思维
消极:
① 第一种情感: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② 第二种情感:百姓离乱的忧愁。 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 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 第三种情感: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软弱无 能。 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④ 第四种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借古讽今的情 怀。 例.“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 邸》
从4个角度破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 从时间角度,把握情感
大
解 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题
角 度
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从意象角度,捕捉情感
及时用——讲练悟通
(一)从时间角度,把握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 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 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注〗 ①本诗是诗人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业题赠给好友 刘蓝田的诗作。刘蓝田,生卒年不详,时任蓝田县令。
②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井税:田税。 ③晚田:诗中指晚熟的田地。 ④余布:诗中指缴纳朝廷后剩下的布料。 ⑤讵肯:岂肯。
15、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对赋税压身的 的同情。 (2)对现实 黑暗的揭露。 (3)对 蓝田县令的讽刺。
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 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 情感。 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 摩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 景背后蕴涵的情感,从而全面把握。
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两步答题法
步骤一: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
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 感和志向。
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步骤二 情感②: 孤独,思念家乡。 关键词②: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
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三)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 崔 融①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 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 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古北:郡 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课后作业1:(201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5、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答案: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生不逢时的苦闷; 飘零他乡的哀痛;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课后作业2:各题材诗歌常见情感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感情类型 (补充) 诗歌中常见的表情感的五个字: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中国文人当官史)。 ① 第一种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② 第二种情感:仕途不顺的苦闷。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例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 ③ 第三种情感:归隐田园之乐 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陶渊明
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时间②: “明年春色倍还人”,写出了诗人对洛城友人 的思念,对洛城的春光风物的眷念与热爱。将感情升华为喜 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2.(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积极: ① 第一种情感:抒发了诗人和将士们的报国精神和必胜 信念。 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② 第二种情感:描绘边塞大好风光和赞美祖国壮美山河。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 第三种情感:描写战前紧张局势,报国精神和必胜信 念。 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表达了客居异乡的愁绪。 同类意象①(首联): 通过“无秋色”“江晴”“暮晖”等
意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气候和天气,隐含作者客居异乡的 愁绪。
步骤二 情感②:表达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之感。
同类意象②(颔联和颈联): 通过“蝉嘒嘒”“村小”“沙平” “僧独归”等意象的描写,体:表留恋。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② 第二种情感:表勉励。 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③ 第三种情感:表心志。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 送辛渐》
(4)忧 —— 忧国伤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桂林道中作 李商隐①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 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 ②嘒嘒:蝉鸣声。 [答题步骤示意图]
古诗词鉴赏——
情感类题型 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
1、归纳诗歌鉴赏情感类题的类型。 2、了解诗歌鉴赏的技巧。 3、规范答题技巧。
三轮考练:2020年全国高考冲刺信息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