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发表时间:2016-08-18T15:24:43.86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作者:赵辉

[导读] 本文立足于当下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

匹克国际贸易(天津)有限公司300222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下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对比了污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然后对我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分别从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和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根据上述问题就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其中加强长期定位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建立再生水水质管理机制是最为重要和最直接有效的几个对策,旨在为我国再生水灌溉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污水;再生水;农业灌溉;环境效益;生态风险;可持续

0.引言

目前我国对污水的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农作物对灌溉水量的需求,而西北地区的地形因素和气候情况使得水资源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与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的大量增加也为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极大的问题。再生水用于灌溉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但是目前我国的再生水灌溉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其可持续性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污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1.1污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远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就开始发展,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发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理性发展阶段,灌溉面积也由最初的4万hm2扩大到了300万gm2,[1]但是随之而来的污水成分也趋渐复杂化,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卫生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重金属严重超标,长期的重金属超标污水灌溉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污水灌溉在生态风险上的表现主要集中于重金属超标。另外,病菌污染也是污水灌溉的一个潜在的风险。

1.2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再生水是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在水质标准方面达到可供使用的水。这项技术由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对污水的有效处理,所造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尤为明显,因此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关注。但是,再生水中仍然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高含盐量和丰富的氮元素也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破坏。根据有关数据调查现实,再生水灌溉之后的农作物土壤有巨大的盐化风险,其他的风险暂时不是很明显,因此,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和地下水盐化的风险研究。

2.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对再生水处理的关注力度正逐渐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12月颁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2],对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总体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点表明再生水灌溉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拥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另外,再生水的盐化风险和氮物质超标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这项难题还是存在较大的改善的可能性。而且再生水灌溉一方面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淡水资源、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因此,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具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科技保证,同时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2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

再生水灌溉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先进技术,在其完善过程中还需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探索,但是再生水灌溉为我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效益是不可预估的。首先,再生水是在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再度经过科学加工而成的水,对于农作物的破坏明显小于污水处理灌溉。其次,再生水灌溉能够有效减少淡水资源的灌溉投入,这对于保护地球上稀缺的淡水资源有着强烈的意义。另外,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水资源运输的巨大耗费,在农业灌溉上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在农作物生产投入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因此,再生水灌溉推广能够节省经济成本,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

3.1加强长期定位研究

鉴于污染物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而且在表现程度上面并不明显,因此很难直接发现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污染物的密切监测,建立起长期的定位观测研究,尽可能及时获取再生水污染物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起再生水水质和生态风险管理的有机关联。国外在这项监管机制中有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我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吸取成功经验,对灌溉周期、灌溉量和灌溉方式进行密切的检测,加强再生水水质与生态风险的关联度,完善现有的水质检测标准,建立起严密科学的再生水物质含量监管机制。

3.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再生水灌溉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再生水灌溉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再生水灌溉利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科学技术难关可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被逐个突破,但是风险管理是根本治理问题,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再生水水质污染和再生水灌溉操作的不合理现象。其中有相关学者表示,灌溉管理、肥料管理和盐度管理是再生水灌溉利用的最重要的三个管理层面[3]。在农业灌溉上要充分考虑到水质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合理的灌溉量也是一大考虑因素,为此,可在再生水灌溉区附近建立缓冲地带,这能够对农作物和土壤起到一个科学有效的保护作用。其次,应该尽量减少人群与喷雾和气溶胶的接触时间,可将灌溉实践选择在晚上,而在灌溉方式上可以选择滴灌或者微喷灌。

4.结语

污水处理的发展历史较为长久,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探究也比较深入,但是由于一系列的科技问题,这项技术还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再生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但是我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尚未成熟,在西方国家,对污水的处理应用已经形成一套

最新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专项施工方案

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专项施工方案

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批; 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4月4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部署 (1) 三、现场调查 (3) 四、勾头施工 (3) 五、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5) 六、安全应急预案 (6) 6.1应急组织机构............ (6) 6.2伤员抢救措施............ (8) 6.3管沟坍塌倒塌事故应急措施 (8) 6.4起重吊装应急控制措施 (9) 6.5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应急控制措施 (10) 6.6应急物资 (10) 6.7火灾应急措施 (10)

一、工程概况 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主要工作为清水池西南角现况回用水管DN700与连接管DN1400连接勾头,中间增设12米DN700管道及一座蝶阀井,详见附图1。 二、施工部署 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工序较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时做好人员及进度计划安排,以确保快速、优质地完成工程。 2.1.施工人员组成 在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一领导下组织施工,勾头施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员如下: 项目经理:刘大江 生产经理:柳长亮 项目总工:简晋 设备安装负责人:边清檀 材料负责人:陈云 2.2.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具体要求,本部制定本施工计划。详见附表: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施工进度计划。 2.3.施工机械计划 施工机械的使用,按照卢沟桥再生水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临时供水勾头施工计划的要求安排具体制定本部机械计划。

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城市消防供水的新水源 内容简介 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产物—中水,来满足城市消防供水的需要,解决目前城市消防供水水压偏低,无法保证火场需要的问题。用消防水鹤来补充城市消火栓的不足,使城市消防供水的新途径,既环保又适用而且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是未来城市消防供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水系统消防供水消防水鹤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各大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改变着城市的脏乱差的面貌,提升着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水是城市污水系统处理后的产品,其水质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虽然不能饮用,但目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例如成为工业用水的水源,可以作为绿化、建筑、降温、混凝土养生、生产原料浸泡、冲洗等方面的用水,也可以作为生活中冲洗厕所、洗车、冲洗卫生洁具用水等。使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节约了大量的水处理费用,也节约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符合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更是意义重大。

现在,不少城市都投巨资构建了城市中水管网,使中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消防用水对水的质量并无特殊要求,中水的水质完全能够满足消防火场用水的要求。我们这里提出利用城市中水系统来满足城市消防供水的需要,是中水系统利用的又一重要途径。 适用的理由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城市消防供水作了如下规定: 第8.1.1条在进行城镇、居住区、企事业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 第8.1.2条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如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 第8.1.3条室外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从城市消防规划到具体设计方案,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要从适用、经济、资源、管理等多角度去综合考虑。适用对保证消防供水是第一位的。 城市中水系统作为消防供水系统,完全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应运而生的,其定位处于监控系统SCADA之上,但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同类商业系统之下,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处理行业是典型的流程行业,以往的将自动化为中心的系统往往只关注于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控制,其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立也是围绕现场控制进行的。随着对设备管理、生产分析的需求逐步增多,同时,对于大型的水务集团来说,其生产地-水厂分散并越来越多,管网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上层管理难度加大,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水行业也正处在一个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势态中。这一切决定了对于水务集团,需要在原有的监控系统为主的软件平台之上建立一个全企业的、具备良好扩展能力的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并能随时面对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上层商业系统集成的需要。 综上所述,水务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整个集团生产管理的核心,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生产管理的核心平台,通过模型化的工厂对象信息表述来实时获取管理层所需的信息并为底层的SCADA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深层次的应用分析能力 整合过程控制、SCADA系统和商业业务管理系统,如ERP、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打通信息链,更好地通过实时数据和多种数据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系统的功能作为对业务扩展的支持系统,提供各种标准的工业接口和可扩展的网络架构,为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并能支持多地域的统一运营模式 水务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企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水务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在整个水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一般由调度中心级、分中心(分公司)级以及现场站(净水厂、污水厂、加压泵站、管网监控站等)级控制三层架构来组织系统,同时可以建一座异地实时备份中心。 本系统的涉及范围将包括不同生产系统的整合,如目前的管网、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同时也将集成各相关的外部商业系统信息以及各辅助系统的生产信息。系统从结构上支持所有主流的水处理行业监控系统的集成,并支持大型集团的扩展能力。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实时监控(SCADA)系统 完成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各个远程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任务,将各远程站传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档,并向各远程站发送调度及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保存、输出以及设备控制;运行状态的模拟显示、状态检测、报警等;最终实现调度优化、节能降耗。 水质监测系统: 实现对供水水质的远程自动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情况,能够通过现场站控制系统进行输水控制,同时向相关用户通报情况。 客户管理(CIS)系统: 实现大用户信息管理(如用水户的用水性质、水表口径、用水计划等)、实时用水量管理、用户报修信息管理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 提供管网规划、电子图档、管网设施管理、日常维护等,辅助完成管网的巡线、检漏、维护、应急抢修、阀门检修、管网改造等业务,使生产管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根据需要, GIS系统可以包含GPS 系统,用于跟踪配置了GPS设备的人员及车辆。 应急抢修系统: 提供故障定位、事故区域显示、管网设施、用户影响汇总等情况,并提供故障隔离操作流程,还包括

建筑再生水(中水)的供水安全

建筑再生水(中水)的供水安全 摘要:随着再生水回收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回收利用率也 不断提升。人们对其供水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的供水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及和谐。认识到再生水供水安全的重要性,并对供水安全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再生水水质,促进社会和谐,方便居民生活。 关键词:再生水;供水安全;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ecycled water recycling technology advances, the recycling also rise. it is about its water supply security the attention of more and more high, its water supply security directly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to realize the recycled water water supply secur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supply security to tak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recycled water water qualit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convenient life residents. keywords: renewable water; water supply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资源匮乏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的共同现象,随着社会化 进程不断加快,各行业迅速崛起,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缓解缺水危机,需要对水源进行非传统的二次开发。作为最经济最具稳定性的再生水成了开发的主要路径。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_龙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6):822-830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 龙 涛1,2,邓绍坡1,2,吴运金1,2,祝 欣1,2 ,林玉锁 1,2① ,周军英1, 2 (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 苏南京210042; 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生态压力引起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可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是一套标准化的方法体系,规定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总体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方法步骤和各阶段产出成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科学方法有效转化为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提供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逐步构建了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框架,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导则和技术文件,直接支撑了上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影响了有关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而我国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还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方法。该文以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套与土壤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为例,介绍国际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农药安全评价领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对我国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环境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822-09 DOI :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5 Advancement in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LONG Tao 1,2,DENG Shao-po 1, 2,WU Yun-jin 1,2,ZHU Xin 1,2,LIN Yu-suo 1,2,ZHOU Jun-ying 1,2 (1.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China ; 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 210042,China ) Abstrac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 process of evaluating possibilities of ecological stressors generating ad-verse ecological effects ,so that ,it may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s.An ERA framework is a system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at defines the general contents ,technical route ,and critical steps and procedures of ERA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of each phase ,thus providing paths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s of ERA into eco-environ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Starting from the 1990s',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technical frameworks for ERA with a series of relevant standards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which directly supports the eco-environment-pro-tection-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enforcement ,and influences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environment in these countries.However ,in China ,there are no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methods available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ERA.Four sets of ERA framework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ailing in the USA ,UK and Australia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o introduce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ERA frameworks.In addition ,analysis was done of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ERA framework of Chin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dvancement in the study on methods for ERA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pesticide safety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收稿日期:2015-05-22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05-4)①通信作者E- mail :lys@nies.org 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材料,然而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系统安全遭受着极大的威胁和压力。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源于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是评估、预测人为活动或不利事件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的过程,以及对该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是制定相关生态质量基准、污染物环境控制标准的基础依据[1]。其 中,所谓的不利变化是指那些对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功能和成分有预警作用的变化。生态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源与生态效应间的关系,判断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概率,以及当前

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审批稿

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 水灌溉指导书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实施办法》(2005年5月1日起实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保证再生水安全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促进经济建设和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由北京市园林局和北京市水务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和 技术解释。 1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北京地区使用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绿地的水质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本指导书适用于作为园林绿地灌溉用水的再生水。 本指导书不包括园林景观环境用水,园林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其他非饮用水水源(如收集的雨水、河湖水等)用于灌溉城市园林绿地时,可参考本指导书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书。 GB/T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 GB/T 7488-19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T 7494-1987 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 11893-1989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8-1989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2997-19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T 12998-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T 12999-1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50335-2003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11/T 213-2003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CJJ/T 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 3术语 本指导书采用下列术语。 城市园林绿地 北京市规划市区和郊区卫星城镇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再生水案例

唐山排水公司两项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进展顺利 2007-11-20 中国水星消息(信息员杨大国)河北省唐山是排水公司加快再生水利用的硬件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进程,在《唐山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该公司实施的北郊和西郊两项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两个项目的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通水调试。 北郊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2007年3月开工建设,规模为5万吨/日,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高效纤维滤池”处理工艺,建成后主要为唐山发电总厂、唐钢等用户供应循环冷却补充水,以及为大城山公园提供绿化用水。西郊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2006年底建设,规模为6万吨/日,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混合反应沉淀池+高效纤维滤池”处理工艺,建成后主要为西郊热电厂、丰南国丰钢铁公司、丰南贝氏体钢铁公司等用户供应循环冷却补充水。 再生水利用作为循环经济的新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2006年11月颁布的《唐山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为唐山市的再生水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法规环境。唐山排水公司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有效节约并保护地下水,为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以来,该公司本着“先工业后生活,先近后远,先大后小,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以热电厂、钢铁厂或其他工业用水大户为主要辐射点,以绿化、洗车等为补充,将再生水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工业用水、河道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三个方面,并积极开发洗车等生活杂用用水市场。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建成再生水管网13.1公里,向唐山钢铁公司供应再生水2100多万吨,向流经市区西部的青龙河供应景观用水400多万吨,并向大城山公园和北虎绿地供绿化养护用水。该公司建设的两个再生水深度处理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形成11万吨/日的供水规模,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每年可增加4000万吨的新鲜水源,可多消减COD800吨,标志着唐山市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唐山市也将成为河北省内首家再生水规模供水的城市,再生水深度处理工作和再生水利用率在全省领先。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丰润和东郊再生水项目已经获河北省发改委核准立项。丰润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将于2008年开工建设,东郊再生水回用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届时,唐山市将具备17万吨/日的再生水深度处理能力,年供再生水可达到6205万吨。预计到2010年,唐山市的有效再生水回用率将达到51%。

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发表时间:2016-08-18T15:24:43.86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作者:赵辉 [导读] 本文立足于当下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 匹克国际贸易(天津)有限公司300222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下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对比了污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然后对我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分别从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和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根据上述问题就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其中加强长期定位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建立再生水水质管理机制是最为重要和最直接有效的几个对策,旨在为我国再生水灌溉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污水;再生水;农业灌溉;环境效益;生态风险;可持续 0.引言 目前我国对污水的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农作物对灌溉水量的需求,而西北地区的地形因素和气候情况使得水资源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与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的大量增加也为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极大的问题。再生水用于灌溉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但是目前我国的再生水灌溉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其可持续性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污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1.1污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远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就开始发展,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发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理性发展阶段,灌溉面积也由最初的4万hm2扩大到了300万gm2,[1]但是随之而来的污水成分也趋渐复杂化,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卫生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重金属严重超标,长期的重金属超标污水灌溉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污水灌溉在生态风险上的表现主要集中于重金属超标。另外,病菌污染也是污水灌溉的一个潜在的风险。 1.2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再生水是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在水质标准方面达到可供使用的水。这项技术由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对污水的有效处理,所造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尤为明显,因此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关注。但是,再生水中仍然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高含盐量和丰富的氮元素也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破坏。根据有关数据调查现实,再生水灌溉之后的农作物土壤有巨大的盐化风险,其他的风险暂时不是很明显,因此,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和地下水盐化的风险研究。 2.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对再生水处理的关注力度正逐渐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12月颁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2],对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总体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点表明再生水灌溉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拥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另外,再生水的盐化风险和氮物质超标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这项难题还是存在较大的改善的可能性。而且再生水灌溉一方面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淡水资源、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因此,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具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科技保证,同时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2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 再生水灌溉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先进技术,在其完善过程中还需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探索,但是再生水灌溉为我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效益是不可预估的。首先,再生水是在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再度经过科学加工而成的水,对于农作物的破坏明显小于污水处理灌溉。其次,再生水灌溉能够有效减少淡水资源的灌溉投入,这对于保护地球上稀缺的淡水资源有着强烈的意义。另外,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水资源运输的巨大耗费,在农业灌溉上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在农作物生产投入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因此,再生水灌溉推广能够节省经济成本,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 3.1加强长期定位研究 鉴于污染物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而且在表现程度上面并不明显,因此很难直接发现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污染物的密切监测,建立起长期的定位观测研究,尽可能及时获取再生水污染物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起再生水水质和生态风险管理的有机关联。国外在这项监管机制中有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我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吸取成功经验,对灌溉周期、灌溉量和灌溉方式进行密切的检测,加强再生水水质与生态风险的关联度,完善现有的水质检测标准,建立起严密科学的再生水物质含量监管机制。 3.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再生水灌溉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再生水灌溉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再生水灌溉利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科学技术难关可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被逐个突破,但是风险管理是根本治理问题,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再生水水质污染和再生水灌溉操作的不合理现象。其中有相关学者表示,灌溉管理、肥料管理和盐度管理是再生水灌溉利用的最重要的三个管理层面[3]。在农业灌溉上要充分考虑到水质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合理的灌溉量也是一大考虑因素,为此,可在再生水灌溉区附近建立缓冲地带,这能够对农作物和土壤起到一个科学有效的保护作用。其次,应该尽量减少人群与喷雾和气溶胶的接触时间,可将灌溉实践选择在晚上,而在灌溉方式上可以选择滴灌或者微喷灌。 4.结语 污水处理的发展历史较为长久,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探究也比较深入,但是由于一系列的科技问题,这项技术还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再生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但是我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尚未成熟,在西方国家,对污水的处理应用已经形成一套

中水系统的分类以及组成

中水系统的分类以及组成 中水系统按照其服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1.建筑物中水系统,2.小区中水系统 3.城镇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的组成一般分为3类; 1.中水原水系统,2.中水处理系统,3.中水供水系统再生水的含义:再生水也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水,一般为二级处理,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再生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绿化等。再生水工程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介于建筑物生活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之间的杂用供水技术。再生水的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指标,但高于污染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 再生水的使用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约为1~3元/吨,而海水淡化的成本约为5~7元/吨,跨流域调水的成本约为5~20元/吨。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再生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生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推进污水深度处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型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国际上,对于水资源的管理目标已发生重大变化,即从控制水、开发水、利用水转变为以水质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和“水生态的修复和恢复”,从根本上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给水及再生水管道工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贵安新区金马路道路建设工程(K8+700~K18+700)给水及再生水管道工 程施工图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 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141-2008 6、《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7、贵州贵安水务有限公司给水排水管道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初版) 二、工程概况 贵安新区金马路道路建设工程4标段给水管道工程(K13+040~K18+700),本工程道路全长,双侧布置给水管,单侧布置再生水管。管道总长20225m,其中球墨铸铁管长14053m,DN200球墨铸铁管长1245m,DN300球墨铸铁管长2350m,DN400球墨铸铁管长8848m,DN500球墨铸铁管长1610m;钢管总长6172m,其中D108×6钢管长766m,D219×8钢管长672m,D426×8钢管长3219m,D530×10钢管长599m。 管道敷设于人行道和车行道下部,埋设深度为管道设计管顶覆土保证,遇特殊情况,人行道下不小于,车行道下不小于。管径≤500mm槽底开挖宽度为管道外径两侧各加300mm,管径>500mm槽底开挖宽度为管道外径两侧各加400mm。 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和钢管两种,接口形式为T型橡胶圈柔性接口;特殊位置采用钢管,接口形式为焊接,埋地钢管及其管件需加强级防腐剂。 消火栓布置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执行,两消火栓间隔不超过120m,型号采用SA100/65型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并且井盖标明地下式消火栓字样。两个检修阀门之间间距保证不隔断5个以上的消火栓,阀门间高处设排气,地处设排水,排水管道就近引入市政雨水并且保证不受二次污染。 管道上的阀门均做检查井及井盖;所有阀门、伸缩器下方均按图集要求设置支墩。 本工程内容:沟槽开挖、管道、管件安装、阀门及消防栓安装、井室砌筑、

水库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概论 ——水库生态系统评价 环境科学1102 妙欢 41104060228 2014.10.10

水体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物的汇集地,又是对水质有潜在影响的次生污染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迅速地由水相转人固相,并较快地转移至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结合了重金属的悬浮物在被水流搬运过程中,当其负荷量超过搬运能力时,便进人沉积物中。当外界环境条件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生物作用和水动力作用发生变化时,被沉积物吸附的重金属元素又可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重新释放而进入上覆水体中,造成水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监测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含量情况可以反映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一:宝鸡市王家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王家崖水库位于宝鸡市凤翔县长青镇,.是宝鸡峡引渭灌区的一座渠库结合工程,水库修建在渭河的一个多泥沙支流——千河上,是一个典型的湖泊型水库,于1970年12月竣工,1971年正式投入运用。水库除抽水补充宝鸡峡灌区用水不足外,还可向原下灌区自流供水。随着上游长青镇工业园区的建成及运行,对水库环境也带来一定影响。在王家崖水库上、中、下游布设沉积物采样点9处,采集表层沉积物并进行预处理和进一步分析。经分析可知: (1)王家崖水库表层沉积物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和污染,其累积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u> Ni> V> Co> Pb> M n> Cr> As> Zn。 (2)各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水平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水库中游,低值区位于水库上游。 (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B级级,属中度生态危害。其中,采样点位5处生态危害最高,采样点位8处生态危害最低。 二: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本文采集了密云水库内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重金属分布特征、富集规律、来源以及形态特征,并用RAC风险准则和富集因子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旨在为北京市密云水库保护、水环境安全、人体健康安全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取一定样品,采用微量元素密闭溶样一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cd、cr、Cu、Mn、Ni、Pb、V、Ti、Zn,原子荧光光谱测As、Hg。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分析过程中测试了水系沉积物标准参考样品GBW07309(GSD一9)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且各元素的分析误差在5%的范围以内。经分析重金属元素的前4种形态即可提

城市规划院供水及再生水规划指标2014版

各位同事: 今年9月曾给大家颁发了《关于使用新的供水及再生水规划指标的通知》,之后收到部分同志的反馈意见。经研究,对部分用水指标及指标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关于使用新的供水及再生水规划指标的通知》发给大家,并请大家删除之前的通知,以免混淆。 市政所 2014年10月21日

关于使用新的供水及再生水规划指标的通知 市政所各组、咨询公司市政部及城规中心市政部: 根据近几年实际发生的供水及再生水相关数据资料,结合相关规范,以及管理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意见,并考虑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经研究,所里已完成供水及再生水规划指标的调整工作,并对再生水规划水量计算方法及参数进行了修改。现将供水及再生水规划指标和计算方法发给大家,请大家自即日起按本规划指标和计算方法编制供水及再生水管道、泵站及水厂规划。 对于本次制定的规划指标和计算方法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提出,以便在下一步工作中修改完善。 另外,需水量这个词概念不清晰、不规范,以后改用用水量和供水量,其主要区别为供水量=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 再生水规划技术标准(指标及参数)详见附件1。供水单位建筑面积规划用水量指标详见附表1~附表3。再生水单位建筑面积规划冲厕用水量指标详见附表4~附表6。 特此通知 市政所 2014年9月24日

附件1:再生水规划技术标准—指标及参数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本市再生水中的市政杂用水用水量、供水量及管网平差计算。 1高日用水量 1.1高日用水量指标 1.1.1建筑冲厕 工业、仓储用地以用地面积为单位计算高日冲厕用水量,单位用地面积冲厕用水量指标 详见附表。 其他类型用地以建筑面积为单位计算高日冲厕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指标详见附表。 备注:待研究用地以所在地区(整个新城或镇)的平均再生水用地指标计。 1.1.2绿化灌溉 绿地以用地面积为单位计算灌溉用水量。 单位绿地用地面积用水指标:公共绿地、小区附属绿地、道路红线内附属绿地采用20立方米/公顷占地面积·日,防护绿地采用10立方米/公顷占地面积·日。 备注a:小区附属绿地占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小区绿化率,无具体绿化率数据时一般按30%计算。 备注b:道路红线内附属绿地占地面积=道路用地面积*道路绿化率,无具体绿化率数据时按15%计。 1.1.3道路浇洒 道路以用地面积为单位计算浇洒用水量。 单位道路用地面积用水指标采用15立方米/公顷浇洒面积·日。 备注c:道路浇洒面积=道路用地面积*行车道占比率,无具体行车道占比率数据时按50%计。 1.2高日用水量 高日用水量=冲厕高日用水量+绿化高日用水量+道路浇洒高日用水量 2高日高时供水量 2.1高日供水量 2.1.1管网水漏失率 再生水供水管网漏失率取10%。 2.1.1高日供水量

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02-25T12:47:00.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作者:张书晴[导读] 摘要: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392摘要: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水环境质量研究是水域综合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区域水域环境治理提供帮助.水环境质量评价始于本世纪初,60年代以后,在我国水环境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的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应性.在汾河水库被列 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太原市、晋中和吕梁工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至汾河水库运营50年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流域工业的发展,政策、环保措施的滞后,极有可能会对汾河水库水质造成进一步的污染。因此,研究流域水环境质量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引言 河流污染问题是除大气复合污染外,另一个关乎居民生活质量的全国性难题。我国河流污染治理起步相对较晚,1973年起我国开始有针对性地保护和治理河流污染,相继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虽然河流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我国能源消耗和资源开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仍频发,其中2013年我国水环境污染事件就多达322起,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流域水环境主要污染源 1.1点源污染情况 点源污染包括排放口直排污废水、雨污合流管道雨季溢流、雨水管网初期雨水污染等。受城区居民生活习性影响,及部分尚未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小区的合流制排放,主城区市政管网存在雨污混接问题。 1.2内源污染情况 内源污染包括水体底泥污染物、水中漂浮物和悬浮物、岸边历史遗留垃圾及未清理的植物和藻类。 1.3其他污染源情况 其他污染源包括企业事故排放、季节性或临时性污染源等。 2证据权重法识别流域风险区域 概括而言,证据权重分析框架包括8个方面:(1)基本3要素:关键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态系统质量(过去、现在和未来)、胁迫表征与暴露动力学;(2)模型:包含上述基本3要素及可能的自然或人为影响因素;(3)测量终点:毒性测试(多物种/多效应终点)和化学分析(环境外暴露浓度/生物体内暴露浓度);(4)参考位点:具有代表性、相似性且风险较低;(5)证据链:涉及生物和化学不同层面的多证据链;(6)因果关系:借助于统计分析、逻辑推理、专业判断等方法,讨论各证据链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暴露和效应是否相关;(7)不确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8)综合各证据链并建立WoE框架:汇总各证据链信息,得出评估结论。 证据权重法被广泛应用于流域生态风险评估,常用的证据链就是化学分析、生物毒性测试和生态调查,用于识别风险区域或特别针对某一污染物开展区域生态风险评估。随着研究需求和分析方法的发展,证据权重法证据链的选择也趋向多元化,如采用多种生物测试和多种毒性终点、结合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利用原位暴露和原位效应评估、采用新型评估技术(如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等)等,为获得更具有环境相关性和更全面的评估结果。 识别流域高风险区域主要采用实验室离线/原位在线化学分析(商值法)和生物效应评估,综合各证据链,利用证据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估。流域高风险区域识别阶段,通常关注目标化合物(常规监测化合物)的毒性风险,非目标化合物(非常规监测和未知化合物)的毒性风险往往因无法检测而被忽略。复合污染的流域水环境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受关注的目标化合物仅占小部分,且可能不是主要致毒物,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流域高风险区域的污染物进行全面筛查,甄别关键危害物。 3关键危害物的多级生态风险评估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风险评估,首先根据目标污染物的预测风险和实际生物效应确定高风险区域,进一步细化甄别高风险区域的关键危害物,最后有针对性地利用多级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评估关键危害物的水生态风险。 利用蒙特卡洛等统计方法模拟风险商分布曲线并计算超出指定风险商的概率,综合评估风险区域关键危害物的生态风险。 多级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在流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区域特定污染物开展,包括已知某种污染源或通过毒性识别技术获得的关键致毒物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污染物.用于评估的效应终点有两种,一是特定生物的特定毒性终点,利用概率风险评估法评估了中国河流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对鱼类繁殖的综合风险。二是针对整体生态效应或某一群落的质量基准,如利用多级概率评估法评估我国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整体生态风险;美国农业和非农业使用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对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整体风险。常用的概率风险评估使用实测或预测环境暴露浓度结合SSD曲线进行风险预测,而实际毒性数据或其他效应数据的验证步骤却往往被忽略。利用多级概率评估方法对珠三角城市水体高风险重点防控区域的关键危害物之一氯氰菊酯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水体对钩虾的实测毒性数据验证了多级生态风险评估结果。 4流域水环境保护措施 4.1完善实施细则 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确定具体的监测目标、要求、内容及相关的监测指标等,明确各级部门在此项工作开展中的权责,确保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此外,各地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质量监控举措,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等,借助现代技术等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效果。 4.2加强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培训 要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技能、业务培训等,同时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性。积极探索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和质量。 4.3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完善基础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