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与景观设计--姜竹青

合集下载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全健康”_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

㊀第22卷㊀第1期2024年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2㊀No 1Feb 2024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吴㊀莉1㊀陈㊀月1ꎬ21㊀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㊀江苏苏州㊀2150002㊀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㊀江苏苏州㊀215000㊀收稿日期:2023-05-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108058)㊀第一作者:吴莉(2000-)ꎬ女ꎬ硕士生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ꎮE-mail:3059831989@qq com㊀通信作者:陈月(1989-)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硕士生导师ꎬ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城市更㊀㊀㊀㊀㊀㊀新与设计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ꎮE-mail:451581446@qq com摘要: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ꎬ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ꎬ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ꎬ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ꎬ得出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ꎻ在此基础上ꎬ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ꎬ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ꎬ提出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ꎬ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㊁特色游线打造㊁健康景观科普教育㊁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ꎬ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ꎮ关键词:全健康ꎻ生态疗愈ꎻ城市公园ꎻ景观设计DOI:10.12169/zgcsly.2023.05.02.0001Design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WuLi1㊀ChenYue1ꎬ2(1 GoldMantis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ꎻ2 CenterforChineseUrbanizationStudiesꎬ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urbanizationꎬthehigh ̄densityurbanlivingenvironmenthasacertainimpacton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individualswhilesupporting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carryouthealth ̄orientedresearchonurbanparklandscapedesign.Basedontheconceptof Onehealth ꎬweanalyzethetheoriesandpracticesoflandscapedesignfor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athomeandabroadꎬandconcludethemechanismanddesignprinciplesofurbanecologicalhealingparksfromtheperspectiveof OneHealth .OnthisbasisꎬweselectChengduJinchengParkasacasetosynthesizeandapplythetheoriesincludingsitementalperceptionꎬhorticulturaltherapyꎬ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andstressreductiontheoryꎬandputforwardfivestrategiesinresponseꎬi.e.ꎬhealingenvironmentꎬcontrollabletourrouteꎬhealtheducationꎬ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intelligentplatform.Thedesignofecologicalrestorationꎬthecreationofspecialtytourroutesꎬthescienceeducationofhealth ̄orientedlandscapesꎬtheplanningandlayoutofemergencyevacuationspaceꎬandtheplanningofsupportfacilitiesforsmartparksaredevelopedforJinchengPark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enhancingtheecologicalhealingfunctionofurbanparks.Keywords:OneHealthꎻecologicalhealingꎻurbanparksꎻlandscapedesign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㊀㊀在全球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㊁人口聚集与传染病威胁㊁极端气候频发与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下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联合发布了 全健康(OneHealth) 理念的定义和释义声明ꎮ它指的是 一种综合的㊁增进联合的方法ꎬ目的是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㊁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ꎮ其认为人类㊁家养和野生动物㊁植物以及更广的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ꎮ[1] 在该理念的指导下ꎬ政府公共部门应动员社会不同层面㊁学界不同学科以及社区基本单元共同努力ꎬ促进城市的健康福祉与可持续发展ꎮ在公园设计领域ꎬ以自然为基础的城市景观空间与公共卫生设计研究已较为全面[2]ꎮ例如ꎬ在安全距离与个人防护措施[3]㊁应急避难场所营建与管理[4]㊁疫后心理疗愈[5]㊁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6]等方面已有相关设计研究ꎬ但是ꎬ以生态疗愈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卫生预防方案与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尚待挖掘ꎮ生态疗愈 (Ecologicalhealing)是一种通过与自然环境互动来促进身心健康和恢复的治疗方式ꎮ在现代社会中ꎬ生态疗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疗法ꎬ它以打造康复性生态环境作为治疗工具[7]ꎬ利用森林浴㊁水疗㊁农耕疗法㊁动物辅助疗法等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ꎬ帮助人们减轻压力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㊁改善注意力和集中力ꎬ并促进整体健康ꎮ笔者认为ꎬ 生态疗愈公园 (Ecologicalhealingpark)是指具有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和较完善的疗愈性设施与空间的公共绿地ꎬ供公众游览㊁观赏㊁休憩㊁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ꎮ结合既有的公园设计案例ꎬ城市公园具有内向型空间㊁中内型空间㊁中外型空间㊁外向型空间ꎬ分别对应内向专注㊁情感参与㊁主动参与㊁积极参与4个阶段的不同健康水平的心理需求[8]ꎻ按照功能作用则可分为五感体验园㊁阳光草坪㊁药用花园㊁教育园地等ꎬ旨在提供人们与自然㊁文化和知识互动的机会ꎬ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ꎮ既有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主要参考了场所精神感知[9]㊁压力减轻[10]㊁园艺疗法[11]㊁注意力恢复[12]等景观设计思想㊁方法与理论ꎮ本文综合生态疗愈公园的理论与案例研究ꎬ分析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ꎬ总结5种设计要义ꎬ并应用于成都锦城公园ꎬ通过设计要义指导场地应用策略的落实ꎬ来实现公园的优化提升ꎮ1 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案例研究选取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㊁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㊁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㊁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5个国外经典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图1)ꎮ其中ꎬ美国纽约多米诺公园和泰国曼谷拉玛铁菩提医疗花园都是以人为本进行场地塑造的典型案例ꎬ虽然空间尺度较小ꎬ但开放空间占比较大ꎬ且包含了康复性景观㊁可控性游线的设计ꎻ奥地利维也纳距离公园则注重于可控性游线㊁防疫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3方面的设计ꎻ丹麦哥本哈根纳卡地亚康复花园和新加坡滨海湾公园的空间类型丰富ꎬ可分为开放空间㊁半开放空间㊁半封闭空间㊁封闭空间ꎬ并且通过营造康复性环境ꎬ再引入其他功能ꎬ具有突出的生态疗愈作用ꎮ总结上述案例的生态疗愈设计手法:1)小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景观资源ꎬ尽可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活动需求ꎮ重点通过包容性的活动空间设计ꎬ增强与周边社区的步行可达性ꎬ提升小微公园的空间活力与吸引力ꎬ促进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ꎮ2)中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考虑市民渴望与自然亲近㊁享受清新空气㊁放松身心的愿望ꎮ因此ꎬ从健康导向的视角ꎬ中型城市公园需更多地考虑康复性景观环境的营建ꎬ再辅加多年龄段运动设施㊁智慧化便利设施以及疾病教育展示栏等景观小品ꎬ全面促进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活动与意识ꎮ3)大型城市公园设计ꎬ应有足够的空间容量来落实 全健康 理念ꎮ根据案例经验ꎬ首先应预先设计使用人群的行进路径ꎬ实现人群分流并且划定禁止人群进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ꎻ然后ꎬ在可进入空间设置多样化的开放㊁半开放㊁半封闭㊁封闭活动空间ꎬ并导入相适配的基础设施与康复活动ꎮ4)所有尺度的城市公园健康设计都应强调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4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1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典型案例游线㊁健康性教育㊁应急性场所㊁智慧性平台5大策略的落实ꎮ进一步挖掘生态疗愈公园的设计思想与理论ꎬ分析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图2)ꎮ一言以蔽之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可以作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屏障ꎬ起到隔离㊁防疫㊁疗愈作用ꎮ其作用机制与路径体现为:1)当传染性疾病人群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来到城市生态疗愈公园时ꎬ通过绿地的天然屏障对传染病病原体溢出㊁人口流动与病原体传播[13]起到防御隔离的作用ꎻ2)通过优质环境要素㊁体力活动㊁健康设施等增强人体免疫力ꎬ对人群易感性起到降低作用ꎻ3)通过各种康复性空间与活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起到生态疗愈作用ꎮ综上ꎬ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应强调场所精神感知㊁压力减轻思想㊁园艺疗法㊁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指导性作用ꎬ将康复性环境㊁可控性游线㊁应急性场所㊁防疫性教育㊁智慧性平台5种 全健康 视角下的设计要义应用于城市生态疗愈公园上ꎮ在各种空间中利用水体㊁植物㊁景观小品㊁阳光㊁空气等等因子ꎬ形成人群分流㊁生态可持续的总体公园格局ꎬ促进全民健康ꎮ最终ꎬ通过 全健康 导向下的生态疗愈公园设计ꎬ缓解市民因多方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ꎬ同时提升人们的免疫力㊁促进社交互动和健康教育ꎮ2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要义2 1㊀构建康复性环境构建康复性环境是第一设计要义ꎮ公园应首先考虑打造一个具有康复功能的整体自然环境ꎬ以促进身心健康ꎮ在设计过程中ꎬ可以运用环境心理学㊁生态学㊁雨洪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创建可持续性和高评价的景观空间ꎮ5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2㊀城市生态疗愈公园对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的正向作用机制2 2㊀打造可控性游线打造可控性游线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举措ꎮ从空间的角度来看ꎬ公园首先要通过打造不同的体验游线ꎬ从而达到初次人群分流的目的ꎬ这是在控制易感人群上的一大非药物干预措施ꎬ实现初步的 安全社交 ꎮ可控性游线也是为动物栖息地㊁植物保护区等区域拉起的第一道 防线 ꎮ然后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或者警示性图式进行无形的区域划分ꎬ合理运用植物的种植位置㊁密度㊁高度㊁作用效果来构建独立场所ꎮ2 3㊀建立应急性场所建立应急性场所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ꎬ构建城市安全[14]ꎮ公园要发挥和完善自身的防灾避灾功能ꎬ以大型防灾公园㊁市内景区应急避难场所为核心ꎬ设置一些可以躲避灾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的场所ꎬ同时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ꎮ此类应急场所应在独立供电系统㊁应急消防措施㊁应急避难疏散区㊁应急供水等应急避险功能方面维护提升ꎬ有利于灾后快速形成一个集通讯㊁电力㊁物流㊁人流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ꎮ2 4㊀增添健康性教育健康性教育是公园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ꎮ通过在公园场地节点㊁构筑物和告示栏等位置设置相关宣传和展示内容ꎬ可以向游客传递防疫知识㊁提高健康意识ꎬ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ꎮ同时ꎬ公园也可以建设小型运动健康场所ꎬ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ꎬ促进健康生活ꎮ2 5㊀利用智慧性平台利用智慧性平台是全球性趋势ꎮ应在公园管理中引入网络APP㊁大数据云端等ꎬ实现人员管理以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联动ꎮ构建公园的智慧性平台首先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ꎬ包括无线网络覆盖㊁传感器布置㊁摄像头设置等ꎻ然后将该平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ꎬ如公共安全系统㊁交通管理系统㊁智慧养护系统等ꎻ最后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动ꎬ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㊁协同运营和综合治理ꎮ3㊀ 全健康 视角下生态疗愈公园设计策略3 1㊀场地现状该场地位于成都环城生态区ꎬ面积20hm2ꎬ周边主要是居住区以及绿地ꎬ东接府河ꎬ南接成都欢乐谷ꎬ西面北面相望于两所大学ꎬ场地不仅拥有农田㊁林盘㊁灌渠㊁果园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ꎬ而且还将成为未来锦城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6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部分ꎬ具有游憩㊁农业㊁生态等多种价值ꎮ3 1 1㊀场地优势一是良好政策引导ꎬ即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㊁公园城市管理局共同颁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ꎻ二是区位优势明显ꎬ即场地周边将重点补充完善文化㊁科教㊁医疗㊁商业等7类大型公共服务功能ꎻ三是交通条件便利ꎬ即形成环城生态区与周边城市区域互联互通的慢行网络ꎻ四是施工条件良好ꎬ即场地内建筑较少(便于政府调解居民搬迁)ꎬ且地形平坦(便于施工与景观营造)ꎮ3 1 2㊀场地劣势一是场地缺少特色ꎬ没有体现成都的地域文化或者设计的主题文化ꎻ二是植被形式单一ꎬ场地景观单一ꎬ植被混乱ꎬ有些地处于荒废状态ꎻ三是雨洪排泄功能不足ꎬ由于场地地形较为平坦ꎬ竖向上变化不大ꎬ没能更大发挥绿地的作用ꎻ四是基础功能缺失ꎬ场地原有道路杂乱ꎬ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ꎬ并且很大部分地块被居民用地所占ꎻ五是生物多样性缺失ꎬ生境的破坏导致生物资源量减少ꎬ形成恶性循环ꎮ3 2㊀总体设计本方案在 全健康 的理念下ꎬ呈现 一园三线四区多点 的空间布局ꎮ 一园 即为构建生态可持续的绿地空间格局ꎬ打造公园绿地核心ꎻ 三线 即三条特色人群体验游线ꎬ育心线㊁绿心线㊁愈心线ꎻ 四区 即场地划分为中心绿地㊁亲水区域㊁广场区域㊁外围绿地四个分区ꎬ在应急避难时刻对应的分区可以改成救援与物资仓储区㊁调洪区㊁多功能区㊁避灾防火区ꎮ多点即通过对现有场地空间及结构进行改造提升ꎬ打造不同景观节点ꎬ例如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繁星山丘㊁五感花园㊁隔离环㊁阳光草坪㊁文化长廊㊁森林浴场等等(图3)ꎮ图3㊀公园总平面图3 3㊀具体设计3 3 1㊀生态修复设计全健康 理念的生态修复设计强调通过综合评估㊁以自然过程为导向㊁保护生物多样性㊁运用自然生态工程㊁社区参与㊁监测与评估以及教育与宣传等手段ꎬ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和可持续管理ꎬ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ꎮ首先ꎬ对被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ꎬ包括物种多样性㊁生境结构㊁土壤质量㊁水资源等方面ꎻ再以自然为导向ꎬ尊重和模仿自然过程ꎬ例如ꎬ该公园借鉴泰国朱拉隆功世纪公园的雨洪管理相关理念与措施ꎬ在最左侧塑造山体ꎬ利用重力将自然降水从山地流过花园㊁草坪等净化区域ꎬ形成亲水区ꎮ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生态修复ꎬ例如ꎬ建立生态停车场㊁净水花园㊁滞留湿地㊁阳光草坪㊁蓄水池㊁输水与汇水系统等雨洪管理网络[15](图4)ꎮ后续需要形成科学监测体系㊁生态多样性保护㊁社区参与㊁宣传教育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ꎬ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ꎮ3 3 2㊀特色游线设计基于 全健康 理念的特色游线需要结合场地的特色资源㊁可持续性发展㊁创新体验㊁社区参与以及教育宣传等因素ꎬ打造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ꎬ即多元化路线规划ꎮ公园以育心体验游线㊁愈心体验游线㊁绿心体验游线3条特色游线为主ꎮ这3条游线起到初步分流人群的目的ꎬ然后通过不同的游线进行不同的疗愈及教育(图5)ꎮ7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图4㊀以自然过程为导向的生态修复设计图5㊀整合多层次健康空间的特色游线设计㊀㊀1)育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设置虚拟森林㊁药用花园㊁隔离环㊁文化长廊㊁教育小屋等科普知识节点进行古蜀文化了解㊁体验植物医疗㊁VR技术教授防疫知识等互动活动ꎬ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认知ꎬ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ꎮ为科普药用价值和特点ꎬ可在药用花园的各种植区旁树立告示牌ꎬ比如薄荷(Menthahaplocalyx)㊁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㊁洋甘菊(Matricariarecutita)㊁金盏花(Calendulaofficinalis)㊁紫苏(Perillafrutescens)㊁芦荟(Aloevera)等ꎮ2)愈心体验游线ꎮ通过视㊁听㊁嗅㊁触㊁味五种感官设置节点ꎬ从而达到治愈人们心灵的目的ꎮ可种植的植物有:紫杉(Taxaceae)㊁垂柳(Salixbabylonica)等绒毛植物ꎻ玫瑰(Rosarugosa)㊁薰衣草㊁薄荷等芳香类㊁香草类植物ꎻ玫瑰㊁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㊁牵牛花(Pharbitisnil)等色彩鲜艳的花卉ꎬ以及可食用植物或果树ꎮ通过设置繁星山丘㊁云养殖场㊁五感花园㊁音乐阳光草坪等相关节点ꎬ进行生态领养种植㊁户外摄影㊁体验采摘乐趣㊁体验自然风光等互动活动ꎮ3)绿心体验游线ꎮ绿色植被不仅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ꎬ吸收有害气体ꎬ还可以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16]ꎮ绿心体验游线用慢行步道贯穿全园ꎬ森林浴场㊁甘霖花园㊁银草滩等散步其中ꎬ从而达到生态疗愈的目的ꎮ体验"森林浴"并非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森林ꎬ即使是小规模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提供类似的 森林浴 效果ꎮ在构建 森林浴 场节点时ꎬ要注意该节点能否满足游人20min以上的漫步需求ꎮ3 3 3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通过多种景观㊁主题节点㊁教育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动㊁有趣㊁参与性强的平台ꎬ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健康理念的普及ꎮ首先ꎬ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科普教育主题选择ꎬ比如健康饮食㊁环境保护㊁生态系统㊁可持续能源等ꎮ其次ꎬ利用特色空间㊁多媒体形式或虚拟现实等创新手段ꎬ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ꎮ例如ꎬ隔离环景观以戴安娜王妃纪念性喷泉为蓝本ꎬ设计一个顺应场地坡度㊁在草地上形成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ꎬ吸引人群ꎮ最后ꎬ在草地上涂上白色的圆圈ꎬ鼓励人们在 安全距离 意识下进行外出活动㊁亲近自然(图6)ꎮ801㊀第1期㊀吴㊀莉㊀陈㊀月: 全健康 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设计㊀㊀图6㊀健康景观科普教育设计3 3 4㊀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为在紧急情况下实现 空间换时间 [17]ꎬ需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ꎮ公园应急避难空间应提倡位于安全稳固㊁足够容量的地点ꎬ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ꎬ以及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ꎬ以实现有效的 平灾转换 [18]ꎮ例如ꎬ场地平时由广场区㊁中心绿地区㊁亲水区和外围绿地区4个区域组成ꎮ在灾害发生时ꎬ广场区可以提供多种功能ꎬ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ꎻ绿地区可以提供物资仓储和救援服务ꎻ亲水区则提供应急供水和消防用水ꎻ外围绿地区则可以提供避难区和防护隔离区ꎮ基于 全健康 理念ꎬ避难空间还需考虑利用好自然光和通风ꎬ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ꎻ增加适当的室内植物ꎬ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和视觉愉悦感ꎻ选择健康㊁环保的建筑材料ꎻ选择合适的隔音系统和材料ꎬ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干扰ꎻ注重空间分区与隐私㊁运动和活动空间以及心理治疗(图7)ꎮ图7㊀ 平灾结合的应急避难空间布局设计图8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90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2卷3 3 5㊀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设计公园应在传统空间设计基础上ꎬ结合智慧设施研究ꎬ将智慧导览系统与行人流线相结合进行隐形处理ꎬ在分流的同时给予体验者连续的园区体验ꎮ此外ꎬ还应引入智慧养护系统ꎬ包括智慧水质检测与净化㊁草地自动化养护管理㊁空气质量检测等ꎮ智慧照明系统与智慧休憩系统相结合应用于场地ꎬ特色灯光设施与休憩座椅相结合形成集散空间ꎮ除此之外ꎬ还可构建健康运动指挥平台ꎬ通过健康步道㊁运动影像记录打卡㊁服务驿站等串联公园ꎬ引领绿色健康生活(图8)ꎮ4 结语面对高密度人居环境中的身心健康问题ꎬ城市公园设计需要进一步强化 以人为本 和 生命至上 的价值观ꎬ营造更生态㊁健康㊁安全和美好的城市ꎮ当前ꎬ世卫组织鼓励更多社会角色考虑从 全健康 视角解决城市公园未来发展问题ꎬ旨在实现 人 动物 环境 综合健康ꎮ而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公园ꎬ主要涉及 人与环境 的健康ꎬ在 动物 方面涉及较少ꎮ从未来城市的发展角度出发ꎬ公园应被赋予生态㊁教育㊁疗愈㊁安全社交㊁应急救灾等功能ꎬ增强大众健康与环境意识ꎬ再利用科技与景观的结合ꎬ构建集生态性㊁疗愈性㊁应急性㊁智慧性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ꎮ参考文献[1]王浩城ꎬ韩谦. OneHealth :全健康[J].中国兽医杂志ꎬ2022ꎬ58(5):125-128.[2]VANDENBOSCHMꎬODESANGA.Urbannaturalenvironmentsasnature ̄basedsolutionsforimprovedpublichealth ̄asystematicreviewofreviews[J].EnvironmentalResearchꎬ2017ꎬ158:373-384.[3]刘灿.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更新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ꎬ2021.[4]李婉丽.城市综合性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ꎬ2021.[5]罗诗婕ꎬ李倩云ꎬ宁春娇ꎬ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5):48-54. [6]宋凯ꎬ冉从敬.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智能化:以社区为中心的病毒快速检测追踪平台方案[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ꎬ2022ꎬ34(5):92-101.[7]唐茜嵘ꎬ成卓.疗愈环境在美国医院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ꎬ2013(11):20-23.[8]张高超ꎬ刘洋ꎬ汤晓敏.面向压力人群的康复景观:纳卡地亚森林康复花园设计特色及其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ꎬ2017ꎬ35(2):61-67.[9]孙晶晶.注重精神感知的疗愈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ꎬ2013ꎬ14(5):29-33.[10]刘婷.精神压力疏解下的景观疗愈空间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ꎬ2018.[11]韩旭.台湾园艺治疗:以文化大学园艺治疗花园为例[J].华中建筑ꎬ2016ꎬ34(3):103-106.[12]STEVENSONMPꎬSCHILHABTꎬBENTSENP.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II:asystematicreviewtoclarifyattentionprocessesaffectedbyexposuretonaturalenvironments[J].Journal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ꎬ2018ꎬ21(4):227-268. [13]王兰ꎬ贾颖慧ꎬ朱晓玲ꎬ等.健康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ꎬ2021(4):81-87. [14]李禾ꎬ王思元.公共安全视角下日本东京都防灾公园体系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1ꎬ19(3):49-54.[15]张泉ꎬ薛珊珊ꎬ邹成东.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安徽泾县查济古村落雨洪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2ꎬ20(2):111-117. [16]屠星月ꎬ黄甘霖ꎬ邬建国.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居民福祉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2):421-431.[17]赵燕菁.疫中四则[J].北京规划建设ꎬ2020(2):144-148. [18]陈舒逸ꎬ刘晓.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考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21.011。

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分析作者:杨丝嘉石永婷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7期摘要: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是乡村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但在当下乡村更新中多存在误用情况。

基于此,以颇受好评的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竹艺村的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在解读其地域特色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艺术、铺装材料和艺术乡建五个方面,深入分析竹艺村景观更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融入景观各方面的具体方式,总结彰显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建议,以有效指导其他乡村的建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道明竹艺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道明竹艺村概况道明竹艺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是道明镇龙黄村9、11、13组形成的自然聚落,也是道明镇竹编文化创客产业核心区和聚集区。

据调查,2018年区域内共有86户,共295人,其中竹编大户3户,竹编从业人员50余人,拥有丁知竹、继军竹编等竹编知名品牌。

2016年,道明竹艺村在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将地方特征融入乡村规划建设中,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了一个极富地域性的传统村落,将其建设成为崇州市地域特色小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典范。

二、道明竹艺村的地域特色崇州市道明镇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格局、建筑造型、庭院空间、农耕文化与民俗生活上,其中的“竹文化”是区别于成都市其他乡村的重要地域特色。

崇州市位于川西平原西部,道明竹艺村坐落于崇州市西北部。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格局体现了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道明竹艺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温常年温和,农作物以水稻、蔬菜为主,植物以竹、桤木为主。

竹艺村位于丘陵与坝区的交界处,属于半丘陵地形,呈现出“背山面田”“靠水环林”的地域自然特征,西部位于无根山山脚,北有白塔山,西北部是起伏的丘陵,东南面是开阔的农家田地,海拔为560—757米。

城市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吉林省柳河县一统河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吉林省柳河县一统河景观规划设计

2规划设计范围
本 次 一 统 河 规 划 的 范 围 , 起 柳 兴 大 西 桥, 东至 铁 路 桥 , 全场 6. 公里 。 6
3规划设计原则
( ) 《 河 县 总体 规 划》 依据 进 行一 1以 柳 为 统 河规 划设 计 的原 则 ,2 防洪 优先 的原 则 ; () ( ) 境优 先 的 原则 ;4 文 化作 为 设 计 底蕴 3环 () 的原 则 ; ) 能决 定尺 度 、 ( 功 5 三维 立体 设计 的 原 则 ;6 话动 亲 水原 则 ;7 技 术更新 原 则 () ()

月 风 荷 景 观 园 、 树 争春 景 观 园 。 十 二 百 二 景 : “ 水之源 、 年沧桑、 史回眸、 为 柳 百 历 玄 武遗 风 、 瀚海 华 章 、 水 晴帆 、 碧 柳河 水 街 、 莲 舟醉 晚 、 杯 邀 月 、 香 悠远 、 举 醇 葡风 春 韵 、 碧 水 金 田 、 岗烟 芳 、 岗之 魂 、 善 若 水 、 龙 龙 上 碧 湖 秋 色 、 春 雅 苑 、 灵蕴 秀 、 赏 钟 柳河 印 象 、 花
然生态 体验区 。 二 园 : 根据 柳河的 自 十 是 历 文化 等 元 素 , 形成 的具 有 柳 河 特 柳 河——位 于 吉林 东 南部 , 地处 长 白 山 然、 史、 区与 松 辽 平 原 的过 渡地 带 , 员3 4 平 方 色 的十 二处 景 观 园 , 别 为 “ 水 寻 源景 观 幅 39 分 柳 公里 。 园、 沧桑 百 年 景 观 园 、 武 遗 风 景 观 园 、 玄 墨 柳河 历 史悠 久 。 00 前的西 周 肃慎 染 晴 川景 观 园 、 从4 0 年 柳水 醇 香景 观 园 , 碧水 金 田 氏至 今 , 千 年 朝 代更 迭 , 史沧 桑 , 清 景 观 园 、 岗 烟 芳 景 观 园 、 境 山 水 景 观 经 历 至 龙 意 光绪 二 十八 年( 公元 1 0 年) 县 , 92 建 距今 已近 园 、 意 山水 景 观 园 、 诗 印象 山 水 景 观 园 、 花

基于地域文化的盐城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的盐城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的盐城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王宁梅【摘要】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凸显城市形象、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出发点,对地域文化与城市绿地景观进行解读,总结出街旁绿地的景观特点与分类,并以盐城市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将城市街旁绿地的景观塑造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期刊名称】《江苏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42)006【总页数】5页(P28-31,52)【关键词】街旁绿地;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历史文脉;盐城【作者】王宁梅【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2街旁绿地在城市中分布广,数量多,与市民近距离接触,如何在城市街旁绿地景观设计中将地域文化与景观塑造紧密融合,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使市民感悟和体会到地方文化传统,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地域文化与城市绿地景观的解读地域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积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形成后又反过来决定和影响着本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包括人们对本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些精神层面的感受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还受到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绿地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通过景观各元素的物化来展示和体现;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是城市绿地景观的灵魂,有灵魂的城市绿地景观可以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面貌,反映着这个地域人们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是地域的文化与传统的标志,甚至可以展示出地域人群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能够形成专属的地域精神与地域归属感。

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进步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传承和发扬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使地域特征更为突出。

因此,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融合,便使其具有了地域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目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

书目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

书目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网站介绍1、ABBS建筑论坛:2、疯狂人园林论坛:3、中国景观网:hhd19794、景观中国网:hhd19795、土人景观网:6、中国园林导航网:(其中有园林设计方面的大部分网站)二.杂志类:01《中国园林》02《世界建筑》03《世界建筑导报》04《新建筑》05《时代建筑》06《建筑师》07《规划师》08《城市规划》09《LANDSCAPEARCHITECTURE》(美)10《景观设计》(日三,书目历史类一、国内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x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中国造园史》作者:陈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国外1、《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旬园到天然公园》作者:针之谷中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造园史纲》作者:童x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评:最简短的造园史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烨重庆大学出版社5、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评:“景观”换成了“环境设计”,买不到《图解人类景观》的人可以看看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7、《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着8、《图解人类景观》译着者:刘滨谊,(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社10.《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三.现代: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2、《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作者:斯坦尼兹——提纲式,3、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看了也是白看4、《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作者:周武忠东南大学出版社理论类一、国内1、《园冶》作者:计成2、《说园》作者:陈丛周同济大学出版社——散文化严重,不可不信不可全信3、《园冶图说》作者:计成(注释:赵农)山东画报出版社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作者: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经典书籍,比计成的《园冶》要具象)5、《江南理景艺术》作者:潘谷西东南大学出版社6、《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7、《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作者:孟兆桢——他好像就这么一本着作?8、《学造园》作者:胡德君——学造古典园林9、《园林美学》作者:周武忠二、国外1、《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2、(广博的知识,奠定了我们这个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

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技术应用策略_1

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技术应用策略_1

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技术应用策略发布时间:2023-02-07T01:31:59.11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吴启新江蓉[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张,现代化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

吴启新江蓉浙江华坤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张,现代化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

新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更为注重建筑绿化空间的设计,旨在发挥绿色空间最大的作用,扩大城市绿量,提高城市小气候的自我调节能力,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技术;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园林景观工程构建的过程中,应通过专业化的施工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整体的建筑施工效果,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放松及观赏环境。

一、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空气中污染物与有害气体越来越多,严重降低城市空气质量,破坏城市生态环境。

在生活当中,人们会发现城市上空的星星很少,但是乡村天空中可看到大量星星,这就是由城市光污染和空气污染造成的。

如果城市园林景观种有大量的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气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二是有利于满足人们的需求。

城市中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很少有休闲自然区域,而城市居民十分向往自然环境,打造城市园林景观就是在城市环境中打造优质自然环境。

同时,城市园林景观也包含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散步、运动和休憩的区域,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让人们得到片刻休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创造力,继而促进人们个性化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融入自然与人文的艺术

城市景观设计融入自然与人文的艺术

城市景观设计融入自然与人文的艺术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门把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布局、色彩、材料等手段,营造出与城市环境和人文特色相适应的景观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设计如何融入自然与人文,创造出艺术感十足的城市景观。

1. 自然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城市作为人类的居住地,其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但也要与自然和谐共存。

自然景观在城市中起到了绿化、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比如,可以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将自然地势与景观元素相结合,增加城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同时,建筑物的布局也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利用光线、风向等自然要素来改善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2. 人文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城市的人文特色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人文因素。

比如,在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中,可以运用当地的传统元素或者历史文化符号,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呼应,体现地域特色;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中,可以设立具有教育、文化意义的景点,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和学习;在城市雕塑、壁画等艺术品的布置中,可以体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传承。

3. 创造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城市景观艺术为了创造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城市景观艺术,需在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3.1 探索当地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从中汲取灵感,并根据特点进行创意设计。

比如,在南方城市,可以融入水景元素来体现湿润的气候特点;在山区城市,可以利用山地景观来创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3.2 融合自然与建筑城市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土地进行规划和布局,还需要将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筑物的形态、材料和颜色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打造出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

比如,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可以使用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使之融入自然环境;或者利用绿化植物在建筑上方进行垂直绿化,增加生态效应。

第17课 现代建筑与城乡景观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第17课 现代建筑与城乡景观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17现代建筑与城市景观课时教案课题:现代建筑与城乡景观学段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评述教材分析:《现代建筑与城乡景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美术鉴赏》(山东美术出版社)第 17课的主要部分。

本课以现代建筑作品为主线,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虑、学生探索,达到教学目标,从时代的进步和建筑的形式两方面入手,增加学生对现代建筑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美、发现美并且创作美的热情。

学情分析:本课程授课年级为高二年级,该年级学生以在之前完成了对美术鉴赏的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鉴赏欣赏能力和主观审美能力。

结合高一年级美术、历史、语文、及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本学段学生,已对中西方美术有了认识以及中西方建筑文化上有了宏观上的了解,但缺乏近现代建筑发展脉络的历史模糊。

通过本课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脉络的梳理,使学生对现代建筑与城市景观有充分的理解。

本课程以现代建筑内容为导向,结合历史资料,详细的对现代建筑艺术中的形式进行了解,对现代建筑形式及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积极鼓励学生探索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理解建筑带给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而使学生掌握、领悟、判别美与丑,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掌握现代建筑的主要构造形式。

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尝试创作属于人民的建筑空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引导欣赏法、自主探究法等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和创作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创作立体空间造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们对现代建筑的鉴赏能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建筑的演变线索及设计观念、特点,正确的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建筑原则与时代背景并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现代建筑作品。

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我准备使用的教法学法有“讲授法”“比较法”“引导欣赏法”“问题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开展教学,在课程初期使用“讲授法”使学生认识现代建筑的诞生背景,在课程讲述中抛出问题,运用“问题讨论法”使学生们展开小组课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理念契合创造--------清华美术学院姜竹青目录1)巴黎现代概念新城 --- 拉.德方斯2)白昼城 --- 夜幕中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3)城市精神的“芯”--- 底特律的飞利浦.艾.阿特城市中心广场4)拓展与浓缩 --- 阿尔文城( Irvine) 与妥斯廷城(Tustin) 商业中心5)天才的营销设置--- 好莱坞环球影视城的步行街(UNIVERSAL STUDIOS HOLLYWOOD CITYWALK)6)新理念公园 --- 迪士尼世界(Disneyland)7)一个非现代时文化 --- 巴黎的维拉尔特公园 (Pac de La Villette)8)寓教于乐 --- 盖提中心建筑与花园(The Getty Center)9) 网络数字时代的构筑 --- 瓦尔特.迪士尼音乐厅(洛杉矶)10) 情感与理智 --- 阿尔文( Irvine)商务中心环境一、巴黎现代概念新城 --- 拉.德方斯(La De Fance)马克思曾经热情洋溢地赞颂过巴黎人的首创精神,这种精神也体现在环境的创造上。

有道是: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人。

像巴黎这样的城市,有那麽多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的环境,是一个培养进取精神的地方。

拉.德芳斯新区规划于1958年,但最早的规划可上朔到1932年,二次大战后,安德烈.马尔罗和勒.柯布西埃设想在那建造一座“二十世纪博物馆”,沃让斯基根据这个设想作了一个总体规划,但最终没有实现。

1959年9月9日成立了由260人组成,包括建筑师、规划师、测量师、律师、工程师、商业家和管理人员在内的“拉.德芳斯公共规划机构”,他的第一项任务是征购土地就地安置居民,并把经过整治的土地推荐给企业。

第二项任务是制定方案,对各次开发工程进行协调。

1963年3月7日通过了第一总体规划---事务区规划指导纲要。

第三项任务是完成所有基本设施和空地的规划,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与发展,至今的拉.德芳斯已形成规模并卓有成效。

环境艺术方法的规定必须先规定空间的秩序及空间存在的意义。

拉.德芳斯新区建设提供给现代人一种可资探寻的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它将符合现代人生活理想与情趣的现代设计展示给人们。

一个新设计的出现,首先要面临为谁而建,拉.德芳斯区定位在开放的巴黎东西向轴线上,它是一个可以工作、可以居住、可以游玩的现代化“事务中心”,是一个交往场所,新世纪巴黎面向世界的“橱窗”。

若要呈现这个空间功能与组织所独有的鲜明个性,设计与规划必须首先服从功能需要,所有的臆想与创造的依据都应旨在建立一种既符合环境特性与优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空间环境。

往往使用功能的典型化中最重要的是从工程环境的各种功能中抽出那些最基本的,并始终在环境中起作用的功能,然后采取一种较理性与长远的形式。

而由这种功能空间的影响而产生的空间组织,设计者都必须首先把握其真正的本质,然后再加入某种精神内容,使其达到一种象征性的类型与整体环境表现。

在拉.德芳斯无论是新时代象征的大拱门还是民用设施都是以功能为前提的一种精神的升华与结晶。

环境的整体形象是一个区域的符号。

整体构造、建筑的功能要求、新的环境材料、新的结构技术和构造方法以及公共环境艺术品的合理利用都促使设计者从整体环境出发去考虑,从而创造出新的环境和环境形式。

一方面新设计必须是生活在该区域的人们的物化利益获得改善与优化,另一方面设计也必须有利于活动于该地区人们追求精神文明。

区域性环境设计的整体秩序的建立必然建立环境整体的存在体系,而把握体系,必先强调游刃其间的共同要素,即确定区域环境的符号性语言,它对空间功能的组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构筑物与整体规划必须相结合,环境综合体中的区域与区域之间即应有各自的存在体系,又要有相互的联系,但区域环境与整体环境之间并不是完全依附的,它应用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个性语言,在整体环境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尤为重要。

区域环境对于创作性发挥往往也造成局限,但他充满个性的语言却为深化设计提供了方向。

从拉.德芳斯的防卫区、办公区、商业区、娱乐区、旅店与住宅等区域和公园、水渠、林木、草地等的设计中,都能体会到这种既统一又富有个性的空间形态内涵设计。

任何一个环境设计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综合的设计过程,是一个连贯的组合,这在拉.德芳斯区得到最充分的佐证。

在这里没有传统意义的单一功能的设计者。

建筑环境与独立艺术创作的界定越发的模糊不定,建筑就是放大的雕塑,壁画于墙上艺术凝固在建筑与环境园林的任何角落与饰面,无论是为儿童游乐玩爬设计的龟、蛇马赛克贴面,还是为民用建筑与功能性通风口设置的马赛克镶嵌,细节描述绝非补壁,而是功能与审美的完美交织,现代公共环境设计已不完全寓于单一孤立的功能语言,现代社会生活要求设计的多维立体,兼容并蓄,充分着眼于生活在此空间中的现代人丰富多彩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建筑与公共艺术在此的阐述鲜明地展示了抽象艺术母体与具象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它成为可塑性整体环境存在体系的鲜明标志与符号。

只要提到拉.德芳斯,人们头脑中所闪现的便是一个鲜活的个性化整体形象,而不是一些散乱的片段与细节。

应该说这些区域的面积均较庞大,但设计者能合理地规划整体,保持其特定语言的完整性,这不能不说是设计的匠心。

二、白昼城 --- 夜幕中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在人们眼里拉斯维加斯(Las Vegas) 总是一个梦。

无论何时何人一经提及它,便与扑朔奇幻、光怪陆离、冒险离异联系在一起,身临其境中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的确为寻梦者涂抹了一层迷幻光环。

地理上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属于美国内华达州甘苦沙漠中的一隅。

然而史前的南内华达州事实上是一片具有丰润雨水和植被的湿地,很多年过去后湿地后退河水消失于地表。

一旦丰富的湿地变得干热,只有最能抗拒这种环境的动植物能够在此贫瘠的土地上生还。

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流域复杂地质学上的地下水构造零星地供养着地表肥沃的植物,创造出一抹沙漠中的绿洲,作为流入科罗拉多河域的生命礼物。

1993年发现了史前时代在此漫游的古美洲象的遗骸,古生物学者估计这些化石至少有8000到15000年之久。

除了本地土著涉足之外,它隐藏于世人的视野几近了数世纪,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流域的绿洲被环绕的荆棘与不可逾越的莫哈韦沙漠保护着。

在1829年墨西哥商人Antonio Armijo带着一个60人的商队沿着西班牙人的足迹进入这里,为了寻找水源,富有经验的年轻人Rafael Rivera冒险进入了为勘探的沙漠地区,后来他发现了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泉眼。

虽不知确切的时间,但Rafael Rivera成为非印第安人在如同绿洲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流域留下足迹的第一位知名的人。

在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发现充裕的喷水泉井的是西班牙人,它起因于加州的金矿开采,对西班牙商人放宽了戒令后敦促赶往西部的行动。

在1830至1848年间,“Vegas”已经变成“Las Vegas”而出现在地图上,西班牙语中它是“牧场”的意思。

Rivera探险的14年以后,1844年5月13日John C. Fremont带着一个陆地探险队向西驻扎在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的泉边,他的名字至今颇多铭刻在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的霓虹灯、博物馆与历史书上。

同时在拉斯维加斯(Las Vegas)也有Fremont饭店、娱乐场与带有他的名字的Fremont街---那是一条通往娱乐场线路最闪亮峡谷(Glitter Gulch)的核心。

内华达州是在美国第一个使娱乐场式的赌博合法化的州,但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前在西部的各州里它也不情愿使赌博合法化。

但1931年 Phil Tobin 一个内华达的北部农场主使赌博合法化,其目的是用增加所需的税收来支持公立学校。

今天州政府43%的基金收入是通过赌博的税收,高于34%的州政府基金,它被抽取以用于公共教育。

伴随着赌博、娱乐业作为这个世界主要角色的游戏场在拉斯维加斯建立起声誉。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歌手、喜剧演员、乐器演奏家、舞女于不同种类的表演者都被预约在小的并且私密的表演室里来招待饭店里的客人。

随后的多少年,饭店-娱乐场仍效仿追随这些成功明星的形式。

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娱乐场休闲室开始提供连续的娱乐项目,从黄昏到黎明除了收取饮料费用对客户不收取其他费用。

在拉斯维加斯(Las Vegas)的外部视觉世界里,最具视觉刺激的当属覆盖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峡长赌场的光线,它是世界上现今最大、最长的电光线,每时每刻吸掉50.000瓦电量,受狄斯尼幻想曲的启发,夜晚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是一个镜子世界.上世纪70年代,它集中体现的是霓虹灯.在新的千年,许多艺术家期待放弃天堂般安逸的画廊空间来驾驭室外公共艺术这个令人既激动又发狂的空间,现今当人们傲游洋洋大观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这也正是最具挑战性的空间,艺术家直接对话联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观众个体,即他们是怎么样的状态.人为的介入在这个世界是必要的,不仅仅是艺术,任何东西在这里都充满冒险与挑战.如果说十九世纪光环境在成就这个城市个性上一直伴演着一个决定性角色,对形成不可觉察的电能以明确的可触知,那麽今天的人们仍觉得需要以视觉展示电能,由于它的闪动可透彻材料,以至于这个媒介显得难以捉摸,艺术家正是利用这种特点在数字空间中让人去感触数码所代表物质性可触摸的途径,帮助我们图描电世界这个迷宫的尺度,在这种意义上说:代表探索与图象联系的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水平--数码技术将是一个重要工具,来帮助人们进一步啮合与时俱进的电子时代。

拉斯维加斯(Las Vegas)也正是在这个契合点上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魔镜。

三、城市精神的“芯”--- 底特律的飞利浦.艾.阿特城市中心广场在任何地方一直都有艺术,长久以前它完全是私人消费品与娱乐品,艺术为社会大众服务基于有限与奢望的弥远之途。

宗教信仰一直是一种隐藏于艺术作品后面宇宙间的动力,由这种力量来启发与知道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驻足的崇拜者。

期待着死后不朽一直是几代纪念仪式自庞大的埃及金字塔到无数的历史学意义的纪念性大理石墓碑与在公共空间中各种各样无穷种的宗教仪式。

由于艺术特有的宣传、教育、纪念、报道的功能,因此自然经常与政府建筑并置,如同市场与广场空间是高密度造访区域与通行地,是有效的教育基地与设施寓于一身的公共集散地,另外又以它的影响力发生作用,公共艺术也能启发观众与拓展对环境的娱乐气氛,由此结合美育例如:意大利的罗马、比萨是充满品类各异描殊异的喷泉雕像与纪念碑的展示场,它如同公共空间艺术生存的根基。

城市并非一伙人臆想为了带来或通过他人的使用的一个项目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