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用疫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鱼类“白点病”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鱼类“白点病”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Ke r s I h h ph h ru u t i i ; r pt c r o r i n ; h t p t ie s ; ml u o r p y a i ; c i e y wo d : c tyo t ii sm l f i C y o a y nirt s W ies o s a e I n n p o h l x sVa c n ils a d
Ab t a t I h h o t ii s mu fli a d C y o a y n irt n r h wo mo tv r l n a a i c c la e n fs s r c : c t y ph h ru hi i n r pt c r o ria s a e t e t s iu e tp r st i t s i h, i s i i i
生 于宿 主 的滋 养体 阶段 、 包囊 阶段 、 具有 感 染宿 主 能力 的
等许 多方 面都 非 常相 似 。 以在 白点 病 疫苗 开 发过 程 中 , 所
幼 虫 阶段 。 两种 寄 生虫 宿 主范 围都 很广 泛 , 分别 感 染 这 能
大 多数 淡水 和海水 鱼类 。 感染 了这两 种 寄生 虫 的鱼 , 以 可
3 8
安徽农学通报 ,A h i giSiB l2 1 ,70 ) n u r c. u1 0 1 (4 A . . l
鱼 类“ 白点病 " 免疫 防治 的研 究进 展
郑 昌峰
( 福建 省发育与神 经生物学重 点实验室 , 福建师 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 院, 福建福}3 00 1 518) 1
d v l p n n r a me t f s ‘ i p t ie s e e o me t d te t n h wh t s o s a e’a e r v e d t r v d e e e c o t r r . a of i e d r e iwe o p o i e a r f r n e f r u u ewo k f

草鱼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草鱼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草鱼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草鱼是大型鲤科经济鱼类,为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类。

然而,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危害草鱼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疾病,给养殖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简单、快速的检测技术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对于草鱼出血症的疾病控制相当重要。

本文主要从草鱼出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草鱼出血症;诊断;防治Resent progress about diagnosis and prophylaxis methods of 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Abstract:Grass carp as one of four famous fish in our country is a large cyprinidae economic fish, also is the highest fish farming production. However, grass carp reovirus hemorrhagic a serious viral disease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 for farmers.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simple and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grass carp out of disease control is quit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outlines the grass carp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methods.Key words: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diagnosis;prophylaxis 草鱼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

鱼类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研究

鱼类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研究

鱼类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治研究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资源,其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部分。

然而,鱼类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疾病,这不仅对鱼类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影响,还会给养殖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以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免疫系统的特点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的免疫系统有其独特的特点。

鱼类身体表面有多种细菌和真菌,但它们一般不会引起鱼类的疾病。

这是因为鱼类表面有粘液层和表皮层,这些层能够有效地防止病原体侵入鱼体。

另外,鱼类的免疫系统分为原生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两个部分。

原生免疫系统包括机械性屏障、炎症反应和天然免疫细胞等,可以迅速对抗各种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系统则具有较为复杂和高效的抗体反应,但是免疫记忆能力相对较弱。

与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相比,鱼类的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能够更快做出反应,但是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和变异病原体。

二、鱼类主要的疾病类型鱼类疾病的种类繁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等。

其中,常见的疾病包括鲤病毒病、鲫鱼水泡病、草鱼病毒性感染等。

三、鱼类疫苗的研究进展疫苗是预防鱼类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随着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加强。

目前,鱼类疫苗常用的类型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在疫苗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抗原筛选、疫苗安全性评价、免疫保护率测定等。

同时,对疫苗的贮存、运输以及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四、鱼类免疫系统的强化除了疫苗预防外,鱼类免疫系统的强化也是防治鱼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的方法包括增加饲料中的某些成分、保持水质清洁、控制池塘密度、增加养殖密度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科学饲养等方法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五、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尽管目前对鱼类免疫系统和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珠江所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珠江所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斑鳝㊁黄斑鳝㊁灰鳝等㊂大黄斑鳝背部有3条纹㊁腹部金黄㊁体色鲜艳,具有明显的生长和抗病优势,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㊂李忠研究员团队根据养殖户和消费者需求,利用家系选育方法开展了大黄斑鳝新品种选育,目前已选育到第三代,体色一致率达到了80%以上㊂黄鳝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以及高质量基因组的解析利用,将极大地促进品种选育进度,大黄斑新品种有望在近年内通过国家审定㊂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田海峰博士,通讯作者为李忠研究员,研究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㊂(来源:长江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在贝类基因组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课题组主导,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㊁美国罗格斯大学㊁美国杜克大学等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以The hard clam genome reveals massive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hibitors of apoptosisin Bivalvia为题,在线发表在BMC Biology上㊂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全基因组精细参考图谱的绘制,揭示了双壳纲贝类凋亡抑制因子IAP基因大规模扩张与分化现象㊂硬壳蛤又称美洲帘蛤,其自然栖息地位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具有肉质鲜美㊁生长快㊁抗逆性强等特点㊂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㊁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张福绥等将硬壳蛤引入我国,系统研究了硬壳蛤的基础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征,建立了1套以 基础研究-高效育苗-池塘养殖 为主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硬壳蛤规模化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工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㊂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推广,硬壳蛤已成为福建㊁江苏㊁山东㊁河北和辽宁等地沿海池塘生态混养的重要经济贝类,形成了我国新的贝类养殖产业㊂该研究利用Pacbio测序技术,结合Hi-C技术绘制了首个硬壳蛤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精细图谱,基因组大小为1.79Gb,contigN50达到1.77Mb,scaffold N50达到91.38M,共编码34283个基因㊂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硬壳蛤基因组存在较为显著的IAP基因家族大规模扩张现象,拥有159个拷贝,远超人类㊁模式动物的拷贝数(<10拷贝)㊂硬壳蛤IAP通过谱系特异性的串联重复和逆转录的方式发生扩张,并利用结构域的改组迅速发生结构和功能分化㊂科研人员通过重建IAP的进化历程发现,IAP扩张是双壳纲贝类的一种共有现象,是双壳纲贝类独特的一种进化策略,其通过IAP扩张和分化实现对细胞凋亡更精密的调控,进而调节贝类的免疫和应激反应㊂该研究为理解硬壳蛤的环境适应机制和适应性进化过程提供了新见解,并为硬壳蛤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㊂海洋所助理研究员宋浩㊁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郭希明㊁海洋所副研究员孙丽娜和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强辉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海洋所研究员张涛为论文的通信作者㊂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㊁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等的资助㊂(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珠江所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在鱼类疫苗浸泡免疫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Study on immune response of organsof Epinephelus coioides and Carassiusauratus after immersion vaccinationwith inactivated Vibrio harveyivaccine 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影响因子5.086)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巩华助理研究员,通信作者为王庆研究员和陶家发研究员㊂浸泡免疫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特有的1种免疫方式,具有操作简便㊁省时省力的优点㊂疫苗浸泡接种效果依赖于鱼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反应㊂该研究以鲫和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浸泡免疫接种1.5ˑ107CFU/mL的哈氏弧菌灭活疫苗后,检测皮肤黏液和血清抗体滴度及IgM㊁MHCⅡ的mRNA水平㊂结果显示,黏膜抗体反应先于血清反应,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反应在浸泡接种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在鲫和石斑鱼的后肠㊁肝和脾等3个免疫相关器官中,IgM和MHCⅡ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㊂从石斑鱼免疫后高峰时间点(第14天)同一组织中基因表达的相对比例(26倍)和皮尔逊相关系数(0.8<|r|<1)可以推断,后肠-肝-脾存在内部免疫协同分子机制㊂此外,鲫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作各类海水鱼弧菌疫苗评价的替代模式动物,本研究的攻毒结果显示,鲫和石斑鱼免疫后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IgM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㊂本研究为渔用疫苗的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㊂(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水生所揭示新基因chiron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和适应性演化中的作用自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关注一个重要问题 生物是如何从共同的祖先演化成为丰富多样的物种的?新基因的产生是生物演化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源泉㊂研究新基因的起源机制实质上是在探究生命演化的根源,但在分子水平上,新基因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又是如何整合到已有的网络通路中的,对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些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研究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9112021,48(2)㊀㊀㊀㊀㊀㊀水产科技情报(Fisheries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水生动物传染病学思政案例之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

水生动物传染病学思政案例之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

水生动物传染病学思政案例之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水生动物传染病是指影响水生动物健康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我国水产业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传染病威胁。

为了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保障水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在水产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本文将结合时政热点与传染病疫苗研发情况,探讨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我国水产疫苗的研发历程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水产疫苗的研发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水产疫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2005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疫苗工程中心成立,成为我国水产疫苗研发的重要基地。

此后,我国水产疫苗的研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陆续研发出了对不同水生动物具有保护效果的疫苗产品。

在疫苗研发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基因工程、生物材料技术等,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产量。

通过创新技术,我国研发出了一系列对虾、鱼类等水生动物常见疾病的疫苗,有效提高了水生动物的免疫力,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保障了水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水产疫苗的应用及效果我国水产疫苗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以对虾疫苗为例,虾类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水产品之一,但常常受到白斑病等传染病的威胁。

国内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了对虾白斑病疫苗,并在实际养殖中进行了大规模应用。

通过疫苗接种,虾类免疫力显著提高,白斑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养殖虾类的生产效益大幅提高。

在鱼类养殖领域,我国也研发出了多种鱼类传染病的疫苗产品,包括鲤鱼、鲟鱼、鲈鱼等。

这些疫苗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鱼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收益,保障了水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展望虽然我国水产疫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研发水平、产业化能力和市场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我国水产疫苗的研发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水产疫苗的产业化能力还不足,疫苗生产规模小、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Toll样受体9(TLR9)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9(TLR9)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第02期T ol l样受体9(T LR 9)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王冠杰1,2,胡国斌1,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中国海洋大学进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1免疫背景先天免疫系统是宿主保护机体对抗微生物病原体入侵时主要的防御机制。

与高等脊椎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等具有适应性免疫系统不同,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主要依赖于先天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微生物中赋予更快但特异性较低的免疫应答。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先天免疫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由于生活在病原体丰富的水环境中,鱼类的体粘膜表面直接暴露在外部病原微生物中,由多种病原体不断开垦。

因此,为了防止病原体的附着和侵袭,首先要对粘膜表面的病原体进行检测、筛选和识别。

胚系基因编码的抗原识别受体(PR R s ),分布在细胞表面、细胞内或血液和组织中,能识别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表达而触发的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 M Ps ),包括脂蛋白、dsR N A 、鞭毛蛋白和微生物的C pG O D N 。

因此在粘膜免疫中被视为一个识别病原体和激活免疫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特征不同,迄今为止报道了PR R s 的三大主要集合,包括TLR s ,N LR s 和R LR s 。

2TLR s 基本特征TLR s 基因在宿主防御系统第一防线中起到防止原体附着和进入的角色,具有物种特定性。

TLR s 具有LR R s 结构域的胞外区,能促进PA M Ps 的识别,跨膜区,便于与膜体附着,作者简介:王冠杰(1993~),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免疫。

★通信作者:胡国斌(1971~),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海水养殖动物疾病与免疫。

摘要:T ol l 样受体(T LR s )是一类细胞外N -端具有富含亮氨酸重复(LR R s)结构域和细胞内C -端具有T ol l /白介素(I L )-1受体(T I R)结构域的跨膜蛋白,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

现有鱼用疫苗热点分析

现有鱼用疫苗热点分析

现有鱼用疫苗热点分析
姜娜;马志宏;孙向军;李铁梁;邢薇;罗琳;袁丁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2015(42)4
【摘要】为了在宏观上掌握鱼用疫苗的研究状况,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利用引文分析与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Ⅱ对数据库中收录的1300篇鱼用疫苗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绘制了知识图谱,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国内外鱼用疫苗研究的进展、热点及前沿.
【总页数】6页(P192-196,201)
【作者】姜娜;马志宏;孙向军;李铁梁;邢薇;罗琳;袁丁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8【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现有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以及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J], 屈泰龙;李润成
2.(鱼回)爱德华菌口服疫苗对斑点(鱼回)的免疫效果 [J], 吴学婧;汪开毓;阳磊;周燕;王二龙;贺扬;陈德芳;耿毅
3.A+W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泡疫苗的临床前免疫原性和功能活性研究及其和现有
疫苗的比较 [J], 房明
4.永顺:鱼类疫苗实现新突破预计2017年下半年,罗非鱼链球菌病及桂花鱼虹彩病毒病疫苗可上市 [J], 廖静;吕华当
5.多宝鱼、石斑鱼、三文鱼、鲈鱼等“鱼疫苗”将出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鲫鱼的免疫效果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鲫鱼的免疫效果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鲫鱼的免疫效果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疫苗。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
种常见的水生细菌,可引起鱼类的疾病,尤其是养殖鱼类中较为常见。

该疫苗通过灭活嗜
水气单胞菌,提取其抗原,通过注射等途径给予鲫鱼接种,以提高其免疫力,从而减少感
染和疾病的发生。

1. 免疫效果的评估:鲫鱼接种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后,可以通过观察其生长状态、免疫指标变化等来评估免疫效果。

通过测定鱼体的抗体水平、溶胀试验等指标来评估鱼体
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能力。

2. 免疫时间的确定:鲫鱼接种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后,需要确定其免疫时间。


过跟踪观察鲫鱼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否发生感染,并确定其感染的程度和发病率,来
评估免疫时间的长短。

3. 免疫剂量的确定:为了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需要确定适宜的免疫剂量。

免疫剂
量太低可能无法激发足够的免疫反应,而免疫剂量太高可能会导致副作用。

需要在实验中
逐步调整免疫剂量,观察鲫鱼的免疫反应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免疫剂量。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提高鲫鱼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免疫能力。

为了确定其免
疫效果,还需要通过对鲫鱼的生长状态、免疫指标变化等方面的观察评估,同时还需要确
定适宜的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以及探究其免疫机制。

这些评估和研究可以为嗜水气单胞
菌灭活疫苗的应用提供支持和指导,为鲫鱼养殖的疫苗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疫苗是先将不同种微生物分别制成疫苗 , 然后再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配制成的疫苗 , 也称为混合疫苗 。目前 ,联合疫苗使用广泛 ,在国 外 ,已有大量的商品化鱼用联合疫苗 ,如鳗弧菌 、杀 鲑气单胞菌的二联苗 ,鲤弹状病毒和传染性胰脏坏 死病毒 ( IPNV )的二联苗等 。而在我国 ,也有草鱼 细菌性烂鳃 、肠炎 、赤皮病的三联灭活苗 [ 10, 11 ] 。 1. 2 新型疫苗 近年来 ,随着分子免疫学与基因 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一代鱼用疫苗的研究也从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起步 。目前 ,国外研究进展较
基金项目 : 吉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 (22020218) 作者简介 : 单晓枫 (1977年 ~) ,男 ,助理实验师 ,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学研究 。
·20·
中国兽药杂志 2005, 39 (11) : 19~22 /单晓枫 ,等
快 ,主要有亚单位疫苗 、合成肽疫苗 、DNA 疫苗 、基 因工程疫苗等 。与传统的疫苗相比 ,新型疫苗具有 安全 、高效 、可大量生产等优点 [ 12, 13 ] 。 1. 2. 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应用某些化学 试剂裂解细菌或病毒 ,驱除病原微生物中有害成分 和对激发机体保护性免疫无用的成分 ,保留其中一 种或几种主要抗原成分所制成的一类疫苗 。在兽 医领域 ,已有禽流感的血凝素疫苗 、口蹄疫 VP1 疫 苗以及结核杆菌 、布氏杆菌等核糖体的亚单位疫 苗 [ 3 ] 。在水产病防活领域 ,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进行 了这方面的研究 ,如 Kuzyk 等 [ 14 ] 已研究了针对大 马哈鱼败血症的亚单位疫苗 ;在我国 ,孙建和等 [ 15 ] 通过化学方法交联 HEC 毒素和多糖 ,在研制嗜水 气单胞菌亚、滴度高 、持 续时间长等优点 。不过 ,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水产 动物疾病的亚单位疫苗都处于实验室阶段 ,应用实 践较少 。 1. 2. 2 合成肽疫苗 也称为表位疫苗或第三代疫 苗 ,是应用人工方法设计 、合成 ,或以基因工程制备 具有保护作用的类似天然抗原决定簇的小肽制成 的一类疫苗 。
1942年 , Duff[ 1 ]首次应用灭活的杀鲑气单胞菌 (A erom onas sa lm on icida ) 口 服 免 疫 硬 头 鳟 获 得 成 功 ,开创了疫苗在鱼类应用史上的新纪元 。此后几 十年 ,许多科研人员开始了对鱼用疫苗的制备与研 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迄今 ,国外已批准上市的鱼 类疫苗达 30 余种 ,且这些疫苗的使用已取得了非 常显著的效果 。我国鱼用疫苗的研究虽然起步较 晚 ,但目前也已开发了针对草鱼出血病 、烂鳃病 、赤 皮病 、肠炎病等多种鱼类流行病的灭活疫苗 [ 2 ] 。笔 者简要概述了鱼用疫苗的种类及相关研究进展 ,以 供参考 。 1 疫苗种类 1. 1 传统型疫苗 国内通常将用细菌制成的制品 称为菌苗 ,用病毒制成的制品称为疫苗 ;而国外则 把以上制剂统称为疫苗 [ 3 ] 。这些制剂是长期以来 用于鱼病预防的主要制品 ,即所谓的第一代疫苗 , 其中主要有 : 1. 1. 1 灭活疫苗与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 或灭能疫苗 ,采用加热 、使用灭活剂等理化方法将 活病原微生物杀死制成 。如鳗弧菌 (V ibrio angu il2 la rum ) 、鲑弧菌 (V ibrio sa lm on icida ) 、吕氏耶尔森氏 菌 ( Yersin ia ruckeri)和杀鲑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的保 护性免疫效果就非常出色 。而我国的草鱼出血病 细胞培养灭活疫苗也已取得了明 显的 效益 [ 4~6 ] 。 灭活疫苗虽然使用安全 ,但因部分抗原成分被破
到目前为止 ,鱼用合成肽疫苗的研究基本处于 试验阶段 ,具体的作用机制 、免疫途径以及免疫效 果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1. 2. 3 活载体疫苗 这类疫苗以某种非致病性 病毒或细菌 (株 )为载体来携带并表达其他致病性 病原与保护性免疫相关的抗原基因 。用这种重组 体作为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时 ,病毒或细菌在其繁 殖的细胞中产生外源蛋白 ,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
确定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中使机体产生中和 性抗体等保护性应答成分的氨基酸序列是设计合 成肽疫苗的前提 。在鱼类杆状病毒中的 G蛋白是 一种重要的中和性抗原 ,由 500 多个氨基酸组成 , 在杆状病毒的致病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6 ] 。而针 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 IHNV ) , W inton等 [ 17 ] 发现 ,将编码 G蛋白的部分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或 杀鲑气单胞菌的减毒株中表达 ,通过浸浴法免疫可 产生保护作用 。也有试验发现 ,由大肠杆菌表达的 纯化的 IHNV 核蛋白基因的产物或体外根据氨基 酸序列合成的 G蛋白不能在鱼体内诱导保护性免 疫反应 ,而以包含 IHNV 的 G蛋白细菌裂解产物免 疫时 ,却可以明显提高鱼体对此病的免疫力 。
[摘 要 ] 鱼用疫苗的种类繁多 ,除传统疫苗之外 ,新型疫苗包括合成肽疫苗 、DNA 疫苗 、活载体 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等 。一些与鱼用疫苗相关的领域如免疫佐剂 、接种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 本文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为我国鱼用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 [关键词 ] 鱼用疫苗 ;免疫佐剂 ;接种方法
疫应答 。Noonan等 [ 18 ]将 IH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病毒 (VHSV )和 IPNV 的抗原表位基因 ———G蛋白 基因转入杀鲑气单胞菌的无毒株 A440 中 ,通过活 菌苗 A440感染大马哈鱼可使其产生针对这几种杆 状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 1. 2. 4 基因缺失疫苗 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去 掉病毒基因组中负责毒力基因中的某一片段 ,使其 成为 缺 损 病 毒 株 所 制 成 的 一 类 疫 苗 。M arsden 等 [ 19 ]将杀鲑气单胞菌的 a roA 基因删除构建了减毒 活疫苗 , V anderheijden 等 [ 20 ] 将斑点叉尾鮰病毒的 ORF50基因中删除一段 1 200 bp 的序列成功构建 了减毒株 V60。这种缺失突变株在自然条件下 ,不 易返祖成强毒 。所以 ,这种突变株是稳定的 ,用这 种方法制造出的弱毒疫苗株在安全性能下更加有 保证 ,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1. 2. 5 DNA 疫苗 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它 是将外源抗原基因插入细菌质粒 ,构建成重组质 粒 ,直接接种于动物机体 ,被导入宿主的靶细胞中 , DNA 则表达特异的蛋白抗原 ,与宿主细胞 MHC2Ⅰ 类或 MHC2Ⅱ类抗原分子结合 ,刺激免疫识别系统 , 从而引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使动物 获得保护力的一种新型疫苗 。
·21·
2 免疫佐剂 免疫佐剂 (简称佐剂 )是在制备疫苗时 ,能辅佐
抗原 ,增强疫苗对机体的免疫力 ,即一种物质先于 抗原 ,或与抗原同时 ,或与抗原混合后 ,注射动物 , 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抗原对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 发挥其辅佐作用 。
佐剂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①细菌性免疫佐 剂 ,如卡介苗 (BCG) 、脂多糖 (LPS) 、海藻二霉菌酸 脂 ( TDM )等 ; ②化学性免疫佐剂 ,如弗氏完全佐剂 ( FCA ) 、弗氏不完全佐剂 ( F IA ) 、免疫刺激复合物 ( ISCOM )等 ; ③植物性免疫佐剂 ,如从人参提取的 人参皂苷 、人参多糖 ,从芦荟提取的乙酰甘露糖 ; ④ 生化制剂类免疫佐剂 ,它包括转移因子 (DTF) 、免 疫核糖核酸 ( iRNA ) 、胸腺激素 、干扰素 ( IFN ) 、白细 胞介素等五种 [ 3 ] 。
目前 ,对鱼用 DNA 疫苗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 在对鲑 、鳟的 IHNV、VHSV、鲤春病毒 ( SHRV )等传 染性病毒病的防治上 [ 21 ] 。 Traxler等 [ 22 ]以编码 IHNV 糖蛋白的裸 DNA 免疫大西洋鲑 , 8周后用 IHNV 进 行攻击试验 ,保护率可达 40% ~100%。Lorenzen 等 [ 23 ]针对 VHSV 糖蛋白构建的 DNA 疫苗能诱导 70%的虹鳟产生较高水平的免疫保护 。 Kim 等 [ 24 ] 按照 IHNV、SVCV、SHRV 的糖蛋白基因构建三种 病毒的 DNA 疫苗 ,免疫虹鳟后进行攻毒试验 ,发现 三种疫苗均使虹鳟产生了对 IHNV 的免疫抵抗力 。
与常规疫苗相比 , DNA 疫苗主要有以下优点 : ①在体内产生的免疫应答与病原微生物自然感染 相似 ,因而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 ②避开了病原 微生物 ,无感染的潜在危险 ; ③外源基因在持续表 达 ,免疫起长 ; ④需要的免疫剂量低 ,每尾鱼 10 ~ 100μg的剂量即可获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 25 ] 。
2005, 39 (11) : 19~22 /单晓枫 ,等 中国兽药杂志
·19·
鱼用疫苗研究进展
单晓枫 ,高云航 ,李 影 ,钱爱东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收稿日期 ] 2005 03 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1280 (2005) 11 0019 04 [中图分类号 ] S942. 5
在疫苗中添加佐剂可以增加疫苗激活 T淋巴 细胞的功能 ,诱导受免鱼体产生较高的免疫应答水 平 。已有人报道 ,自注射佐剂也能增强受免鱼对肾 脏病的抵抗力 。所以 ,研究和开发能增强鱼类的非 特异性防御能力的免疫佐剂 ,也是鱼类免疫研究所 面临的课题之一 [ 29, 30 ] 。 3 疫苗接种方法
鱼用疫苗因鱼类的自身特点 ,其接种方法主要 有三种 :一是注射 ,二是浸泡 ,三是口服 。这三种方 法在实际应用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 3. 1 注射免疫 注射法剂量准确 ,诱导免疫应答 比其它几种方法都强 ,若辅以佐剂更可提高和延长 免疫应答反应 。但注射免疫费时费力 ,鱼的应激反 应也大 ,对鱼苗和较小的鱼类并不适用 [ 27, 31 ] 。 3. 2 浸泡免疫 浸泡免疫省时方便 ,是仅次于注 射法的有效给药途径 ,并且可适用于难以实施注射 的鱼苗 。但其吸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且疫 苗进入体内的机理并不十分清楚 。另外 ,在 DNA
目前 ,免疫佐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普遍 ,是疫 苗中的关键成分 。在水产养殖中 ,研究人员利用佐 剂使免疫效果不稳定的灭活疫苗更具效力 。例如 , 灭活疥疮病以浸泡方式给予 ,免疫时仅有有限的保 护性 ,但当配以葡聚糖 、明矾 、矿物油等佐剂一同给 药时 ,疫苗则表现出更高的免疫保护力 [ 27 ] 。张吉 红等 [ 28 ]用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 (A erom oas hyd roph ila)并加佐剂 IM S1312 的灭活疫苗浸泡银 鲫 ,可比未加佐剂的疫苗相对保护率高出 10%以 上 ,而比对照组高出近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