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和印度钢铁工业对比
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钢铁消耗(终审稿)

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钢铁消耗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产量有限,生产国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
1937年总产量1.1亿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和西欧共占总产量的3/4,再加上原苏联则达87.5 %。
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地区。
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发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发展与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各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迅猛地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50~6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
1950年只产1.89亿吨,而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7.4亿吨,其间净增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
同期,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致使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或下降。
产量维持在6.7~9亿吨。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到198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同期,原苏联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超过美国,登上“冠军”宝座。
进入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日益壮大,产量成倍增长。
亚洲的中国、印度、朝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1982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四钢铁生产大国,1990年生产6400多万吨。
拉美的巴西年产2600多万吨,居第6位。
阿根廷、墨西哥产量增长也较快。
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几乎是空白,此后埃及、阿尔及利亚都有发展。
世界主要产钢国历年钢产量

世界和主要产钢国历年钢产量(万吨)时间 世界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1875 190 40 0 37 26 72 1880 440 127 0 62 39 132 **** **** 435 0 216 70 364 1900 2850 1035 0 665 159 498 1910 6050 2651 25 1370 341 648 1920 7250 4281 81 854 271 921 1930 9500 4135 229 1151 944 744 1940 14200 6077 686 1914 441 1318 1950 18960 8785 484 1212 865 1655 1955 27300 10617 941 2134 1263 2011 1960 34120 9007 2214 3410 1730 2500 1965 45070 11926 4116 3682 1960 2744 1970 59640 11931 9332 4504 2377 2831 1971 58380 10927 8856 4031 2284 2421 1972 68160 12088 9690 4371 2405 2542 1973 69870 13681 11932 4952 2527 2665 1974 70980 13220 11713 5373 1702 2238 1975 64730 10582 10231 4042 2153 1978 1976 67790 11612 10740 4242 2322 2240 1977 67640 11370 10241 3899 2209 2047 1978 71770 12432 10211 4125 2284 2030 1979 74720 12369 11175 4604 2336 2147 1980 71690 10146 11140 4384 2318 1128 1981 73006 8006 10528 4049 1880 1572 1982 72428 7403 9828 3713 1786 1472 1983 74458 8088 9851 3625 1769 1741 1984 78563 9176 10568 4103 1910 1895 1985 78737 8772 10790 4108 1931 1874 1986 77294 8972 11033 3844 1902 1646 1987 71519 7974 10964 3878 1843 1663 1988 72787 8310 9814 3688 1802 1601 1989 71787 8700 9962 3762 1711 1646 1990 77294 8881 9556 4084 1802 1724 1991 71519 7974 10964 3878 1843 1663 1992 72787 8310 9814 3688 1802 1601 1993 71209 8700 9962 3762 1711 1646 1994 70993 8881 9556 4084 1802 1724 1995 34349 9496 10164 4205 1813 1721 1996 69900 9500 9895 3979 1760 1799 1997 10856 10450 4081 1976 1832 1998 10764 8652钢产量(1995年)单位:万吨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5年 世界总计 71821 73006 72428 74458 78563 78737 77294715197278771787中 国 3712 4679 5220 5628 5943 6159 663571008094895692619536阿 根 廷 256 277 312 347 362 389 362298268287304澳大利亚 790 630 683 638 634 671 668622646680763奥 地 利 462 466 430 430 438 500 455440394415440比 利 时 1234 1078 980 985 1128 1096 114611351033101211271154巴 西 1547 2046 2123 2222 2454 2611 205822612390252125752503保加利亚 257 294 296 305 288 290 218162155194250加 拿 大 1590 1466 1408 1474 1519 1546 2168238425992495捷克共和国 1523 1504 1511 1542 1538 1547 14871207734677丹 麦 73 53 64 60 65 62 616460617266芬 兰 251 252 259 266 280 292 286289308325342317法 国 2318 1880 1786 1769 1910 1931 19021843180217111802德 国 4384 4049 3713 3625 4103 4108 384438783688376240844205匈 牙 利 377 354 360 349 348 331 281186156175193186印 度 943 1118 1142 1226 1302 1288 1303163913001366意 大 利 2650 2389 2288 2286 2394 2518 25452503247425822612日 本 11140 10528 9828 9851 10568 10790 1103310964981499629556韩 国 1445 1865 1879 1948 1912 2188 23122600280633023374墨 西 哥 700 718 696 721 731 739 822772835931876荷 兰 527 552 528 509 552 568 541517544599617波 兰 1865 1536 1628 1626 1595 1510 1362104498699411111189罗马尼亚 1318 966 973 991 980 949 622712538545580655南 非 906 858 812 904 860 946 863894910874830西 班 牙 1255 1468 1213 1163 1169 1256 12711266126012961344瑞 典 423 485 472 468 478 469 445425436460496492土 耳 其 170 474 599 704 800 733 941940103411511218俄 罗 斯 14794 15467 16055 16189 16303 16009 154421399267035835英 国 1128 1572 1472 1741 1895 1874 164616631601164617241721美 国 10146 8006 7403 8088 9176 8772 897279748310870088819359委内瑞拉 178 306 340 372 365 341 318293306257南斯拉夫 364 448 452 437 449 450 84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月报》1996年4月。
世界主要铁矿矿产国家比较分析

铁矿品位:各国铁矿的品 位高低
铁矿储量:各国铁矿的储 量大小
铁矿类型:各国铁矿的类 型差异
铁矿开采难度:各国铁矿 开采的难易程度
巴西铁矿开采成本最低,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和高效的采矿技术。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开采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其采矿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高。 俄罗斯的铁矿石开采成本较低,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和较低的采矿成本。 印度的铁矿石开采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其采矿技术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投资合作:政府鼓励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铁矿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推动技术创新和 产业升级。
出口税:对铁矿石征收高额出 口税,以鼓励国内加工和增值
政策支持:印度政府对铁矿采 掘和出口实行管制,以保护国 内市场和资源
外资政策:允许外资进入印度 铁矿产业,但需与当地企业合
作
环保要求:印度政府对铁矿开 采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以确
印度:铁矿石储量较丰富,但品位较低,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和恰尔肯德邦
世界铁矿石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俄罗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产量占比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国,产量占比约为20%。
巴西和印度的铁矿石产量占比分别为10%和5%,俄罗斯的产量占比约为3%。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拥有一定 的铁矿资源,而南美洲的巴西和阿 根廷则是铁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欧洲的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 坦等国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亚 洲的中国和印度也是铁矿资源大国。
不同地区的铁矿资源分布情况不同, 因此各国的铁矿产业发展也各有特 色。
PART TWO
PART FIVE
地理 区域(印度、巴西)

(2)在发展耕作业方面,两国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甲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乙图所示国家的主要 制约因素是 。
训练2. 读图,完成:
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C.逐渐增加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B
发展中的工 农业大国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甘蔗、 香蕉 、 农 剑麻产量居世界第一 业 出口创汇产品:咖啡、蔗糖、橘汁、大豆
巴西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 热带雨林 (占世界热带雨林面积的60%) 热带雨 林危机 2.巴西 原因:滥砍乱伐森林 环境 表现: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 严重,珍贵野生 问题 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
21世纪议程 》
城市化问题
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东部沿海 地区 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是 圣保罗 首都: 巴西利亚 是新建城市
训练1.读“南亚和南美洲最大国家的地理简图”,并回答问题。
(2)面积广大(或地形平缓),水热资源丰富 西南季风不 ( 1)均有广大冲积平原和古老高原 甲 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 北部热带雨林地区不宜大规模开发 (1)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根据图示地 形判断,北部靠近板块边缘的是 图所示的国家。
区域地理——六个国家
一、印度和巴西的区域比较
印度和巴西的区域差异:体现在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方面 1、印度 2、巴西
世界文明古国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与中国有 三段不连续疆界 人口数量已超过10亿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地形 中部: 恒河 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1.印度 自然 环境 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 类型: 特征: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影响:西南季风使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绿色革命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 小麦 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
简述世界钢铁工业分布的特点

简述世界钢铁工业分布的特点
世界钢铁工业分布具有地域集中性、规模集中性、跨国性、技术进步性以及环境保护性等特点。
1.地域集中性
世界钢铁工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
钢铁工业在地理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钢铁生产大国,如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和煤炭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成为全球钢铁工业的主要生产中心。
2.规模集中性
世界钢铁工业的分布还具有规模集中性。
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市场份额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而小型钢铁企业则往往在规模上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世界钢铁工业的分布呈现出规模集中性的特点。
3.跨国性
现代钢铁工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跨国性。
许多大型钢铁企业都是跨国公司,其业务遍及全球。
这些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4.技术进步性
世界钢铁工业的分布也反映了技术进步性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钢铁企业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5.环境保护性
近年来,环境保护性也成为世界钢铁工业分布的重要考虑因素。
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之一,因此钢铁企业的环保水平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环境质量。
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钢铁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钢铁工业的分布逐渐向环保水平较高的地区倾斜。
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以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2011年 钢铁产量排名 的段子

以下是一个关于2011年钢铁产量排名的段子:
有一天,一个人在和朋友聊天时,朋友问他:“你知道2011年钢铁产量排名吗?”他回答说:“当然知道,第一名是中国,第二名是印度,第三名是美国,第四名是俄罗斯,第五名是巴西。
”朋友好奇地问:“那你知道为什么俄罗斯的钢铁产量能排在第五名吗?”他想了想,回答说:“因为俄罗斯有很多森林,他们用钢铁来砍树啊!”
这个段子用幽默的方式回答了关于钢铁产量排名的问题,同时也传递了一些有趣的思考。
在现实中,钢铁产量排名往往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
而在这个段子中,我们看到了钢铁和森林之间的关系,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这也告诉我们,看待事物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关联。
此外,这个段子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钢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个段子中,我们看到了钢铁和森林之间的对立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思考。
这也提醒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这个段子通过幽默的方式回答了关于钢铁产量排名的问题,同时也传递了一些有趣的思考和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它让我们看到了看待事物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关联;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段子不仅有趣,而且也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中国、印度和巴西是目前全球三大经济体之一,这三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贸易是这三个国家外交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虽然中国、印度和巴西都被誉为发展中国家,但它们在贸易方面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一、中国的贸易发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与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的贸易政策始终秉持“开放、协调、自信、创新”的理念。
1980年代后中国就开始大力开放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外贸,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与出口国之一。
1. 外贸领域开放程度中国的外贸领域开放程度非常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贸易制度与交流进一步完善,许多国家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和投资目的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都位列国际前列。
2. 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升级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始终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援助力度,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市场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自己的贸易政策,不断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提质升级,增强内需市场实力,加大先进技术投资力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中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互补。
二、印度的贸易发展印度是目前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家,印度的外贸发展时间不如中国长,但是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入推进,印度正在逐步打造起一个开放、动态的经济体系,综合实力也在逐步提升。
1. 贸易市场多元化印度的贸易市场与众不同,印度与很多西方、非洲和中东的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往来。
同时,印度也打造起了一系列的贸易合作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多个贸易联盟,这些合作机制极大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2. 依赖进出口印度依赖进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但印度的贸易通道多受地理与人文等因素的限制,在进口与出口中处于不稳定的地位。
印度在贸易方面的追赶步伐还需加速,需要通过政策改革和市场改革推进进口与出口市场的整体发展。
三、巴西的贸易发展巴西拥有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中等收入的人口规模,尽管巴西的贸易政策一度有所起伏,但巴西正致力于推动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贸导入。
考点22+世界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Hale Waihona Puke 进入导航第四部分·考点22
系列丛书
随堂双基演练
读俄罗斯自然地理要 素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 水量分布图,回答 1~3 题。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四部分·考点22
系列丛书
1.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 壤等要素构成,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中图例甲、乙、 丙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A.气候类型 C.降水量 B.地形 D.土壤 ( )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四部分·考点22
系列丛书
三、俄罗斯
1.地形区:图中 a 东欧平原 ,b 西西伯利亚平原,c
中西伯利亚高原
,d 东西伯利亚山地。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四部分·考点22
系列丛书
2.河流:伏尔加河,e 鄂毕 河,叶尼塞河,f 勒拿河。 3.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4.工业区:图中 g 圣彼得堡 工业区,h 莫斯科 工业区, 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5.农业: 东欧平原 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带。 6.交通: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 7. 港口: 图中 I 摩尔曼斯克 , j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圣保罗
。
进入导航
第四部分·考点22
系列丛书
技能共同认知
如何复习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全面掌握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 行: 1.整体把握某国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内在 联系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四部分·考点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和印度钢铁工业对比
巴西和印度虽然都是“金砖国家”成员,但两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情况却明显不同。
印度拥有国内12亿人口的钢材消费市场,远远超过拥有1.9亿人口的巴西。
宏观经济2000年以来的五年间,印度GDP增速一直高于巴西。
据研究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印度GDP预计年均增长8%以上,而巴西年均增速大约在4%以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两国间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不同点在于其固定资产投资(FAI)所占GDP比重。
尽管预测未来几年两国这一比例都会增加,但印度固定资产投资所占GDP比重大体上是巴西的两倍。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城市化率,2009年巴西城市化率为86%,而印度只有30%。
粗钢产量和消费在2000-2004年,巴西和印度粗钢产量都从2000年的2700万吨增加到2004年末的约3300万吨。
但是从2005年开始,印度粗钢产量快速增长。
而巴西粗钢产量则保持不变,甚至在2009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有所下降,而此时印度粗钢产量仍然保持增长。
事实上,2010年印度粗钢产量达到6680万吨;而巴西仅为3280万吨,与2004年相比甚至还略有减少。
据麦格理银行预计,到2015年印度和巴西粗钢产量分别将达到9600万吨和4200万吨,两国产量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投资银行高盛甚至预测,到2015年印
度粗钢产量将达到1.12亿吨。
高盛预测,南美洲粗钢产量将从2010年的46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6000万吨。
如果巴西要保持其在该地区所占比重不变,到2015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300万吨。
从需求方面来看,2000年印度钢材消费量已经比巴西高出75%。
2010年,这一数据更是达到125%,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60%。
根据高盛预测,假设巴西钢材消费量在南美洲保持所占60%的比重不变,到2013年,巴西钢材消费量将达到3300万吨。
这一数据和其它金融机构如瑞银集团(3380万吨)和花旗银行(3610万吨)预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两国主要用钢行业也有很大区别。
在印度,建筑业钢材消费量约占三分之二,而巴西只有三分之一。
巴西资本货物(如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钢材消费量约占27%,而印度为15%。
2011年,巴西汽车及其它交通行业钢材消费量预计增长30%,印度仅增长8%。
市场结构和工艺技术在市场结构和工艺技术应用方面,巴西和印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巴西钢铁工业集中度高,2009年,前五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97.5%,而印度仅为51%。
1993年,巴西将所有国有钢铁企业私有化,而印度联邦政府拥有的印度钢铁管理局不仅在钢铁行业占据很重
要的地位,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产能。
就采用的工艺技术来说,巴西和印度主要有以下四点不同之处:①木炭高炉。
在巴西,有8家联合钢铁企业和161家小的独立生铁生产商
采用木炭高炉生产铁水,然而印度并不采用这种炼铁技术。
②直接还原炼铁。
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还原铁和热压块铁生产国,采用煤基和气基直接还原工艺。
然而,巴西只有一套气基直接还原铁生产设备,并且该设备自2009年年中就已闲置。
③炼钢。
2009年,巴西76%的粗钢通过转炉冶炼,24%通过电炉冶炼。
在印度,电炉炼钢占比60%(其中电弧炉43%,感应炉17%),转炉占比38%,平炉占比2%。
估计印度有电弧炉350座,感应炉970座。
④连铸。
2009年,巴西连铸比为97%,印度为69%。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巴西和印度钢铁工业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
巴西和印度虽然都是“金砖国家”成员,但两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情况却明显不同。
印度拥有国内12亿人口的钢材消费市场,远远超过拥有1.9亿人口的巴西。
宏观经济2000年以来的五年间,印度GDP增速一直高于巴西。
据研究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印度GDP预计年均增长8%以上,而巴西年均增速大约在4%以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两国间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不同点在于其固定资产投资(FAI)所占GDP比重。
尽管预测未来几年两国这一比例都会增加,但印度固定资产投资所占GDP比重大体上是巴西的两倍。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城市化率,2009年巴西城市化率为86%,而印度只有30%。
粗钢产量和消费在2000-2004年,巴西和印度粗钢产量都从2000
年的2700万吨增加到2004年末的约3300万吨。
但是从2005年开始,印度粗钢产量快速增长。
而巴西粗钢产量则保持不变,甚至在2009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有所下降,而此时印度粗钢产量仍然保持增长。
事实上,2010年印度粗钢产量达到6680万吨;而巴西仅为3280万吨,与2004年相比甚至还略有减少。
据麦格理银行预计,到2015年印度和巴西粗钢产量分别将达到9600万吨和4200万吨,两国产量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投资银行高盛甚至预测,到2015年印度粗钢产量将达到1.12亿吨。
高盛预测,南美洲粗钢产量将从2010年的46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6000万吨。
如果巴西要保持其在该地区所占比重不变,到2015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300万吨。
从需求方面来看,2000年印度钢材消费量已经比巴西高出75%。
2010年,这一数据更是达到125%,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60%。
根据高盛预测,假设巴西钢材消费量在南美洲保持所占60%的比重不变,到2013年,巴西钢材消费量将达到3300万吨。
这一数据和其它金融机构如瑞银集团(3380万吨)和花旗银行(3610万吨)预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两国主要用钢行业也有很大区别。
在印度,建筑业钢材消费量约占三分之二,而巴西只有三分之一。
巴西资本货物(如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钢材消费量约占27%,而印度为15%。
2011年,巴西汽车及其它交通行业钢材消费量预计增长30%,印度仅增长8%。
市场
结构和工艺技术在市场结构和工艺技术应用方面,巴西和印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巴西钢铁工业集中度高,2009年,前五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97.5%,而印度仅为51%。
1993年,巴西将所有国有钢铁企业私有化,而印度联邦政府拥有的印度钢铁管理局不仅在钢铁行业占据很重
要的地位,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产能。
就采用的工艺技术来说,巴西和印度主要有以下四点不同之处:①木炭高炉。
在巴西,有8家联合钢铁企业和161家小的独立生铁生产商采用木炭高炉生产铁水,然而印度并不采用这种炼铁技术。
②直接还原炼铁。
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还原铁和热压块铁生产国,采用煤基和气基直接还原工艺。
然而,巴西只有一套气基直接还原铁生产设备,并且该设备自2009年年中就已闲置。
③炼钢。
2009年,巴西76%的粗钢通过转炉冶炼,24%通过电炉冶炼。
在印度,电炉炼钢占比60%(其中电弧炉43%,感应炉17%),转炉占比38%,平炉占比2%。
估计印度有电弧炉350座,感应炉970座。
④连铸。
2009年,巴西连铸比为97%,印度为69%。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巴西和印度钢铁工业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