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不仅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更是孩子们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上,更应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来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
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自愿去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
只有在积极的学习动机下,学生才能愿意自觉地去写作文,培养写作的习惯。
而作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欲望,让学生愿意去写作文,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体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上。
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他们掌握文章的结构、逻辑与章法,提高写作的规范性和表达的质量。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正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感染力。
而学生在写作中的实践,也能够帮助他们在语言表达上获得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更应该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作文也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思考问题、抽象概括、发现规律。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激发写作创意以及加强写作指导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至关重要。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与学生相关、富有生活情趣的写作题材。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有趣的写作活动、讲解优秀作文、分享学生优秀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才能在写作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写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而写作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固定的写作任务,如每周一篇作文或每天一小段写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写作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觉的写作习惯。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
激发学生写作创意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写作创意不仅是作文的灵魂,也是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游戏、进行联想训练、以及进行写作话题的拓展等,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写作。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写作创意,比如结合科学、历史等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新思路和新视野。
加强写作指导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进行写作评语、给予写作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有效的写作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作文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写作动力不足、写作能力欠缺等。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语文教育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写作内容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往往受到篇目和教材的限制,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阔写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鼓励学生以自身的经历、观察和思考为素材创作作文,增加作文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影视等多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和实践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通常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应用和实践缺乏经验。
教师应当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和实践,如叙述、描写、议论等类型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写作技巧的应用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如写日记、作文比赛等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和激励机制良好的写作氛围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写作氛围,如举办作文比赛、展示学生优秀的作文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促进学生对写作的持续投入和努力。
四、注重写作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写作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及时有效的写作评价对于学生的写作进步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在学生作文完成后及时进行评价,并提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评价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不仅注重作文的内容和结构,还要注重学生写作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评价方式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选择合适的作文教学内容对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如家庭、校园等,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作,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作文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
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讲解,学生模仿,导致学生写作时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写作、互评互改、集体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和创造力。
示范写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写作范例,帮助他们了解写作的结构和要素,培养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互评互改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批改来提高写作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集体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作文中的问题,提高批评和审美能力。
合理设置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应该既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除了传统的成绩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评价方式,如写作展示、写作比赛、写作讲评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参与度,培养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阶段是孩子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作文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和家长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的兴趣、作文知识、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写作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变换、题目的设计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在主题选择上,可以提供多样性的题材,比如亲情、友情、环保等各类主题,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愉悦地学习写作技巧。
事实上,一个学生是否喜欢上写作,往往在于选择的主题是否能够激发他的写作热情。
二、关注作文知识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作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是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的方面。
教师和家长应重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以避免将写作教学过分简单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操练,学生能够更快地学习掌握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以达到最终的写作目的。
三、关注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作文的灵魂,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是通过阅读习惯和写作锻炼培养的。
通过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学生才能够对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其中包括了对词语用法、句子结构、语调语气等要素的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加强语法、构思、逻辑等方面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兴趣、作文知识和语言表达,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收获更高的作品质量。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推动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于作文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写作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示范、指导、批评等,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其量身定制作文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培养耐心和恒心,勤奋动脑,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和讨论,主动向教师请教,主动向同学请教,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积累素材、提升想象力、培养语感,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使其在写作中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学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从家庭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应该关注学生的作文教育,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和空间,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幸福。
浅谈小学语文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但日常一些习作教学中存在几种低效现状:习作教学目标不清晰,习作动力不足;习作教学手段单一,习作讲评流于形式;习作教学模式化,条条框框限制了写作自由。
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习作课的有效策略:创一些情境,激发兴趣;选一个角度,突出重点;给一些时间,尽情书写;搭一座桥梁,取长补短;找一些例文,总结方法。
标签:小学语文习作有效性淮北市教育局承办的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中,淮北名师陈金龙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老师、江苏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以及淮北梅苑学校的张飞老师等名师汇聚一堂,带来了一场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饕餮盛宴。
在这次习作教学研讨会上,笔者受益良多,反思了自己在日常习作教学中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习作教学常见的几种低效现状1.习作教学目标不清晰,习作动力不足习作课上,教师习作教学目标不清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随意性较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或者不符合习作要求的情况。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会觉得无话可写。
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缺少积累,作文的题目太大太空,有写作失败被批评的经历等都可能是学生不乐于动笔、不易于表达的原因。
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写”。
2.习作教学手段单一,习作讲评流于形式老师们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其生活经验和积累,会先让学生围绕习作主题进行交流,但交流时间过长,导致习作指导喧宾夺主,习作讲评流于形式。
在习作讲评环节,有的老师会选出写得较好的同学的习作进行展示和评改,但是那些写得不好的同学却不能从这些范文中获取多少写作心得。
笔者认为,那些写得不好的同学更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3.习作教学模式化,条条框框限制了写作自由。
为了降低写作难度,也为了让学生们写出“像样”的作文,老师们研究习作方法并加以指导,出示例文或下水文,给学生以参考和借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方式。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有效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论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方面有所突破。
例如,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口才训练来提升其写作表达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精细化改进其写作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质量。
2.语言素养的提高3.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表达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通过小学作文教学,学生可以发掘自己的表达欲望,进一步体会思维的过程,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在自我表达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自我思考和创新的乐趣。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跨学科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准。
不仅思维创新、语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借助这个环节进行提升,而且这个过程也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高学生草拟、审目、修改、反思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己写作风格的自我认知以及提高学生写作的意识和兴趣。
在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材施教,在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下让学生得以真正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7-12-25T16:47:09.63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作者:陈巧娥
[导读]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广东东莞 523750
【内容摘要】语文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大难题。
究其原因是学生 “怕”作文,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写作为一大难事。
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和写作质量。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
【关键词】作文兴趣积累练笔
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地进行指导,但学生当中有的紧皱双眉,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窃窃私语,唉声叹气,叫苦不迭;有的咬着笔杆抓耳挠腮……种种表情和动作,让人恼火而又忍俊不禁。
为什么呢?归根到底,原因就是一个“怕”作文,由于怕作文,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写作为一大难事。
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和写作质量。
下面就我的做法谈谈我是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学生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先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们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写得好的地方并及时鼓励。
而对于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做到既充分肯定学生写得好的地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又可以得到提高。
除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外,每次作文课后,我都会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互相找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还可能让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给写作水平的学生提提建议。
同时我还会让部分学生上台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片段,每次的写作课我都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里,让学生学生下课时相互阅读,还可以让来接孩子的家长也看看自己孩子写的作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而且每次的写作课都会给写得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盖印章以表鼓励,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做好积累
学生兴趣有兴趣去写作了,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把作文写好。
没有一定的词句积累,学生写的作文干瘪无力,平淡无奇,必须要学生做好各方面的积累。
(一)做好语言的积累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作文的写作是各种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需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优美的语句,同时具备一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达能力,还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些写作知识和表达能力,主要靠学生的阅读来获得并积累下来,教师要多让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读和背。
读和背是语言积累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和背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还能梳理文章的条理结构,学以至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和积累课文中鲜活的语句如学习《秋天来啦》这篇课文时,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喻句,这样的描写十分生动,教师可以叫学生好好品味,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
还人许多的文章,有些作者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令文章熠熠生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模仿。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优美的语句,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2、积累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
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书读得多,自然学会模仿,从模仿中学会创作,从范文中积累学习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范文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
开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必做的作业,如双休日布置学生读课文书,选择一篇做读书笔记;午读时间让学生读10-15分钟课外书,每次读后在笔记本上写自己约读了多少字,每月评比“阅读之星”。
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课外书读得多了,就会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写作时就不会词汇匮乏了。
3、积累生活中素材。
教师平时要帮助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一样,学生写不好作文,“无材可写”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每天都发生不同的事,这些事就是素材,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留意到,因而到写作时缺乏材料,胡乱捏造。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做好生活素材的积累,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
我发现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说叫学生观察,我相信很多学生是不当一回事的,所以我经常把“观察”当作业来让学生完成。
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留意家里或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找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出来。
因为都要说,所以学生不敢马虎了事,都会留心周围的事物,时间长了,等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了,老师就不需要再经常布置“观察”的作业了。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的题材,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的还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三、经常练笔、加强指导
1、课内练笔。
在写作课上有些怕写作的同学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词汇量不多,语言的积累不够,这就使他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练得多,写起话来那就流畅多了。
关于练笔,我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
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都能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
如学习《翠鸟》这课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这些写翠鸟的外貌特征,可以马上让学生模仿写一段介绍其它动物,这样学生在下次写动物的文章时便知道如何写了。
又如当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时,学生知道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雨停下来后小村庄没有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一讨论完我马上让他们动笔续编这个故事,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写下来,学生兴致正浓,一下子就把故事写出来
了。
这样的随堂练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学生也爱动笔。
2、课外练笔。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需要课外练笔。
在进行写景的练笔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感受春天的雨与夏天的雨有何不同。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
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
每个假期,有些家长都会带着小朋友出去旅游,放假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旅游时看到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长期以往,学生一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
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
读了美好的书报写下来,看了精彩的影视后把感想写下来,听了生动的叙述后写下来,见了感人的事件后写下来,想到奇妙的想法写下来,开展了好玩的活动写下来,学生经常练笔,写作水平自然会逐渐得到提高。
3、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学让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写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例如在写景时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可以从上到下来描写也可以从远到近或近到远的顺序来描写。
在写人时可以先描写要写的这个人的外貌、衣着特征,再写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在写事时,时间地点人物要写清楚,发生的这件事要写详细。
要解决学生作文难,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
老师要坚持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先动眼、脑再动笔,多积累多练笔,才能让写作文不再难。
参考文献:
1、《小学中高年级“品析-仿写”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浅论新时期小学生作文良好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