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环境描写》课堂实录
环境描写的作用公开课教学实录

环境描写的作用公开课教学实录今天咱们来聊聊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个话题听起来好像有点枯燥,但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轻松点儿说。
想象一下,你走在大街上,周围的环境就是你的“舞台”。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点点金光,微风轻轻拂过脸庞,感觉就像被大自然的手轻轻捋了一把。
哎,真是让人心情愉悦。
再看看那些花儿,开得那叫一个娇艳,五颜六色的,仿佛在跟你打招呼:“嘿,你好啊!”这一切,不就是环境描写带来的感觉吗?环境描写不只是让人眼前一亮,更是让你身临其境。
想象一下,小说里写的那个偏僻的小村庄,雨后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缠绕,真是仙气十足。
一下子就把你拉到了那个地方,仿佛耳边都能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就像你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画面再精彩,声音再震撼,最后还是得有个故事。
环境描写就是给故事加调料,让一切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说到环境描写,咱们就不能不提到情感了。
一个简单的场景描述,就能让人心潮澎湃。
比如说,秋天的落叶,黄的、红的,满地都是,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像是小孩子在玩耍。
此时此刻,心里自然会生出一丝惆怅,想起了那些流逝的时光。
环境的变化就像人生的起伏,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啊,生活真是个大戏,每一个场景都有它独特的情感。
再看看春天,万物复苏,鸟儿在枝头欢唱,草地上小花竞相开放。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勾起了大家的希望。
想想那种“春暖花开”的感觉,心里顿时充满了朝气。
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像是一起在春风里追逐梦想。
环境描写不光是为了美化场景,更是为角色的情感做铺垫,让人跟着故事走,感同身受。
而夏天的描写更是热烈奔放,阳光直射大地,热浪扑面而来,整个世界都被热情点燃。
海边的沙滩上,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感觉整个夏天都是幸福的代名词。
细腻的环境描写仿佛给了人一种魔力,让每一个细节都变得生动无比,仿佛能嗅到海水的咸香。
每次回忆起那样的夏天,都能让人嘴角上扬,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说实话,环境描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景物描写课堂实录

景物描写课堂实录作文《景色描写》课堂实录伊宁市十七中学杜庆霓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景色描写的六种方法2学生能运用六种方法描写景物3陪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培养学生热爱字儿做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上课,进行每天的课前5分钟练习,马容熙背诵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生掌声鼓励,老师说:今天的课前5分钟马容熙完成的很好。
能流利的背诵这么么偶的文章,对他来说是进步了。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妈在写作过程中都遇到那些困难。
(学生考虑后回答)学生:我的困难是不知道怎么选材。
学生:我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是语言不优美。
学生:我的困难是不知道怎么安排祥写和略写。
学生:我的困难是不知道怎么写细节描写。
老师说: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的困难也是中学阶段经常写作遇到的难题。
细节描写是文章出彩的重点,所以写一篇好文章写好细节描写是很重要的。
那吗,怎么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细节描写之一——————景物描写。
2)那么什么是景物描写呢?老师出示课件景物描写指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
包括两种形式:全篇景物描写和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同学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景物。
你们又有难题了。
怎么写景物描写呢?有什么方法没?现在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3)教师出示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老师:这段文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了。
我们在那里见过呢?同学说:朱自清写的《春》。
老师:你们回答的很好。
那么年知道这段文字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吗?学生沉思了。
学生姜英举手回答说: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老师说:哪你能说出哪句是动景?哪句是静景吗?姜英回答说:“蜜蜂嗡嗡的脑者”是动景。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案1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瓢在泼水一样大。像用盆在倒一样大。
师:短短四字,却表达出了雨的大和迅速,简短有力,给人急促危急之感,谁愿意来读出这种感觉。
2、找的山洪的句子有哪些:
师出示写山洪的句子,生自读,谈感受。
它们的先后顺序能换一换吗?(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
已有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小说类文本,5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也有环境的描写,并对它在文中渲染氛围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可能遇到的困难:
《穷人》一课中,对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理解不全面,《在柏林》一课中,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及其作用的把握有一定难度。
出示活力导航二:
1、读:读读《穷人》《在柏林》中找到的其他环境描写的句子,联系小说情节和主题,想想它们还有哪些作用。
2、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形成小组观点,并批注关键词。
小组讨论交流,师板书。(交代背景,奠定基础、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深化主题)
小结;孩子们,其实环境描写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穷人》《在柏林》交代背景的环境描写都在文章哪个位置?(开头)而深化主旨的一般在结尾,其余的则一般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为了使故事更具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小说创作中适当加入恰当的环境描写,接下来,我们就来试试.。
小结:这几句话,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上涨,灾情不断加重,一起读读,感受这来势汹涌的洪水。
3、交流写桥的句子:
师:你发现文中写雨、洪水、桥的句子,它们都属于什么描写?
山洪步步紧逼,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所有人都慌乱逃生,老支书却镇定自若,冷静救人,在这一情节中,作者加入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反复写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你觉得有对表现人物的特点有什么好处?你能结合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来说说吗?(更好的烘托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品质)(板书:表现人物特点)
小说环境描写作用课堂实录

必修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实录师:请大家自由诵读下面的文段,谈谈感受:大屏幕投放: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生自由诵读文段。
师: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生:鲁迅的《社戏》。
师:这段文字是小说《社戏》里的景物描写。
从这段文字,你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看社戏时的急切心情。
师: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急切心情的呢?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生:通过船行的速度快和“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来表现急切心情。
生:通过“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来表现人物的急切心情。
师:大家分析的很好。
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具有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那么,小说里的环境描写还有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探讨。
大屏幕投放:必修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放:1、了解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请大家速读下面表格里的内容,思考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形式有哪两种?大屏幕投放:15上海《雪天》7.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客观题15湖南《童年随之而去》16.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5分)14湖北《六指猴》16.小说中有关“凤凰墩”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客观题。
(2分)14重庆《东坛井的陈皮匠》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13山东《活着》21.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11江苏《这是你的战争》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课《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中考备考复习课: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上课者:曾蕾【教学目的】1、回顾已学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中考小说阅读中关于环境描写的考点,探究答题技巧。
3、真题演练,掌握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并训练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经典回顾1、你能判断出这段文字属于哪种类型的环境描写并说出其作用吗?经典环境描写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经典环境描写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经典环境描写3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单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
②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③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经典环境描写4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经典环境描写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小结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公开课教案-阅读指导: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公开课教案:阅读指导: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公开课教案阅读指导: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课时:一节教学设想:本册第2课《芦花荡》一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用突出。
为让学生加深这知识点的理解,特组织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中教师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先复习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并做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延伸到课外,通过阅读《木笛》一文,加深对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
并试图能过读与写的结合来达成目标。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引出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
并复习小说相关知识(小说三要素)。
请学生议一议,发言。
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点归纳。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子1: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交代故事发生时间)例2: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交代故事发生时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例3“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渲染气氛,战斗的诗情画意。
)例4: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烘托人物心情,轻松)指导名学生回答。
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木笛》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句子。
并想一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渲染一种凄凉气氛)顷刻之间,雪下大了。
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推动情节的作用。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教学实录及反思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教学实录及反思今天我们来聊聊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
环境描写是指通过描绘人物所处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
环境描写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背景,增强阅读体验。
我们来看看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那么他可能会更加开朗和乐观;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那么他可能会变得消沉和消极。
环境描写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节奏。
那么,如何进行环境描写呢?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作为故事背景。
这个场景应该与故事主题相关,并且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这个场景。
我们可以使用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来描述场景的特点和细节。
我们还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学效果。
我想分享两个例子来说明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第一个例子是《小王子》中的一段描写:
"那儿有一座玫瑰园..." 这段话虽然简单,但是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小王子所在的世界的美丽和神秘。
第二个例子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
"只见那天上彩霞缭绕,瑞气千条..." 这段话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还反映了贾宝玉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状态。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非常重要。
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环境,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增强阅读体验。
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注重环境描写的运用!。
《小说阅读复习教学策略——环境描写》(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9.doc

小说教学浅谈苏银凤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小说教材所占的篇幅较大,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 是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教师通过小说课的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小说中艺术形象的分析, 达到使学生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那么, 怎样才能上好小说课, 收到预期的效果呢一、讨论法—奇文共赏, 异义并析在学生预先阅读小说, 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后,教师可对小说的故事背景、作者的生平加以简要介绍,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评论小说, 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小说鉴赏能力。
学生自己分析和评论小说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功训练, 形式以讨论式为佳。
首先要选好讨论题。
题目必须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又是学生颇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 鲁迅先生的《药》这篇小说, 我设计了如下三道讨论题小说以《药》为标题有何深刻寓意,华老栓是什么样的人华老栓和夏瑜的姓有何含义学生一看题目觉得有话可说但一动笔准备发言时, 又感到要真说好又不是那么易。
不少人又开始认真细读课文, 深入思考, 并在课堂讨论之前就展开了探讨。
其次要做好组织工作。
让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 进而想要说。
中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较少, 大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尤其不善于在大众场合侃侃而谈。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和训练。
可采取个人准备、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三步, 避免学生打无准备之仗。
学生发言后, 教师应注意归纳、总结肯定学生的真知灼见, 并给出完整的问题答案, 供学在讨论后继续体会。
这样,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 课文分析显得既生动活泼, 又条理分明, 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延伸法—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一贯都是“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 要学生的小说学习质量提高, 单靠几篇教材是不够的。
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开辟第二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看小说吗?生:喜欢。
师:虽然我们进入了初三,生活变得紧张而单调起来,但老师依然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小说的片断。
(多媒体展示)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师:熟悉吗?生:熟悉。
师:李寻欢,他的绰号是生:小李飞刀。
师:出自师生: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中小李飞刀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生:给我的感觉是很厌倦,很寂寞。
师:很寂寞,你哪里感觉到的?生:他打哈欠,而且在把两腿伸直,精神上是慵懒的。
如果精神振奋就不会打哈欠,所以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确实,这里呈现出的是略带慵懒感觉的江湖浪子小李飞刀。
那再请同学们把他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再体会一下。
(多媒体展示)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师:这是一段什么描写?生:环境描写。
师:请同学们谈谈这段环境描写给你的感觉,然后结合环境再来感受一下人物。
生:这段环境描写写的是冬天的景色,给人以凄冷的感觉。
在这段环境中的小李飞刀显得更寂寞了,环境使人物原有的寂寞升华了。
师:答得真好,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在这天地间只有他的存在,似乎可以感觉他内心百般的火热,都被压抑住了,他变得更寂寞了。
从这一例子人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来感觉时,我们对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那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聊这样一个话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屏幕显示本课主题)。
哪位同学能说说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你曾了解哪些知识?生: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师:小说中的环境可分为?生: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师:确实有这样的分法,让我们明确一下:社会环境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
自然环境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让我们头脑中先有这样一个概念。
其实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在小说中环境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呢?我们先就此来做一番探讨。
老师选取了一些经典名篇中的环境描写来与同学们分享。
请挑选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一段或两段,说说所描写环境的特点及它在小说中的地位。
同学思考。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的感受,哪位同学来抛砖引玉?生:我选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断。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头,前面介绍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给了三国英雄们一个舞台。
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环境暗示了政治形势。
师:你刚才说这是一段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描写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
说得真好。
老师还想追问你一句,你感觉这是一个乱世,从哪里感觉到的?生:文中说“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宦官弄权,意味着一个乱世的到来,下面的英雄例如刘备、曹操就此开始活跃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师:你的发言真好,通过你的解说,我们发现这段环境描写为小说提供了一个背景。
这样的开篇,所以才有了一代枭雄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后与诸葛亮一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才有了后面纷繁复杂的战争、谋略与精彩的舌战。
生:我选的是金庸《神雕侠侣》的一段。
第一段中环境十分恶劣,突出杨过是经过艰难险阻才进入了幽谷,第二段环境很优美,给人以奇幻的色彩。
师:“奇幻的色彩”,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生:他看见“光亮处果然是一洞”,而且“出了水面,只觉阳光耀眼,花香扑鼻,竟是别有天地”,而且“只见繁花青草,便如同一个极大的花园,然花影不动,幽谷无人。
”这里让人感觉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师:环境充满奇幻、神秘、优美的感觉,你们觉不觉得这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生:《桃花源记》。
师: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是?生:为后面的叙事作铺垫。
师:叙什么事?生:杨过与小龙女分隔十六年后的相见。
师:我们可以说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以吗?师:哪位同学还很喜欢这段文字,也想说说?生:这段文字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情节迂回,一波三折,为后面的情节打下了伏笔。
师:你的回答中有一波三折之感,是哪三折啊?生:杨过是潜入深潭后再发现深谷的。
噢,好象一波两折。
师:是吗?请同学们联系小说,想想,小龙女位于哪里?生:绝情谷,舍身崖下,深渊之中……师:是一波三折吧,而且是一波多折吧。
师:谁再说说?生:我想讲的是《红楼梦》中的这一段,首先这里讲的是贾政与一帮清客一起游览刚刚建成的大观园。
师:噢,你说出了这段环境描写出现的背景。
老师刚才好象看到你把《红楼梦》带来了,很欣慰,老师的一堂课能让你再去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你继续说吧。
生:这里的环境描写正如贾宝玉所写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特别是“尚绿”与“犹凉”很妙,虽未直接描写梨树和修竹,但写出了环境的“绿”;“犹凉”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万竿修竹的境界之中。
师:能具体说说“犹凉”让你感觉到了环境的什么特点?它的作用怎样?生:幽凉之感。
这一环境描写很好地暗示了未来的主人潇湘妃子的特点。
师:暗示了未来的主人?老师可否说是环境的特点暗暗扣合了未来主人的特点,那未来的主人是谁呢?生:林黛玉。
师:据我所知你非常喜欢《红楼梦》,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黛玉的形象吗?生:嗯,我觉得她十分地不落凡尘,十分高雅。
师:那与这里的什么环境相扣合呢?生:与这里大株的梨花和芭蕉,还有引入的小溪。
师:这环境是不是可以让你联想起“幽咽泉流冰下难”,让你想起了芭蕉夜雨的凄凉,联想起了梨花带雨的娇嫩?生:嗯。
师:通过你的分析,在大家的心中,这里的环境与人物是不是更加扣合了?请坐,未来的红学家,让我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喜好而努力。
谁再来说说?生:我选的是《水浒传》中的。
这是《水浒》中《林冲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的。
这是一段经典、优美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大雪中寂静、肃杀的气氛,烘托了冷清的环境,给人以寒气逼人、充满杀气之感。
文中的作用是为林冲雪夜上梁山作了铺垫,环境给人以英雄末路之感。
师:我注意到你发言中用到了“肃杀”这个词,而且你说是暗示了英雄末路之感,你能告诉大家环境描写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觉?生:原文中“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还有类似诗句的“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
”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老师请同学们再一起看一下后面的内容。
“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
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同时请同学们看一下后面“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又会给你什么感觉?生:给我以飘摇不定的感觉,这种肃杀让我感受到了杀气。
师:很好,杀气,联系故事情节,我们知道高俅所派的杀手已在路上,英雄的出路不知将在何处。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最艰深的《药》中的内容?生:我个人感觉这段文字呈现出非常典型的死寂之感,比上面的《水浒传》的片断中更为肃杀的一种气氛,比如说“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这一句中“枯草”应给人很优美的感觉,但此处的草支支直立,给人以坚硬的没有半丝温暖的感觉,冷漠的感觉。
后面又提及一只缩着头的、如同铁铸的乌鸦,乌鸦本来不吉利,这里更突出了环境的不美好。
师:不美好,“铁铸的乌鸦”,乌鸦本就暗示了灾祸,而且是铁铸的,那它的动作是生:不动师:给人的感觉是生:死气沉沉的。
师:是否给了你觉得被人猛压了一下的感觉?那你认为它有什么象征意味吗?生:我觉得这里营造了凄凉、恐怖的气氛。
根据下文的解释,根据文章整体的气氛,我觉得它衬托了凄凉的故事背景,表现出了革命者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的悲惨。
师:那可以说这样死寂的环境恰巧可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个时代是死寂的,麻木的。
这样颇具深意的文章,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也学过一些,如生:《孔乙已》、《藤野先生》师:非常精彩的发言,非常精到的认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让我们来做一些简单的整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多媒体展示的内容: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2、烘托人物的心情、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
3、渲染出强烈的气氛,增加感染力。
4、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5、以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师:这里有一点老师要强调一下,就如同前面的分析,虽然老师整理出了这样一些作用,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却绝不是单一的,它往往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也能起到那个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所以大作家茅盾曾如此说,请同学来读一下好吗?学生集体朗读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师:让我们记住它吧。
刚才我们看了一些经典名篇中的环境描写,其实在初中所学的许多小说中也有精彩的环境描写,那就请同学们简单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环境描写。
生:我印象较深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中前后的两次环境描写,一次是去哲尔赛岛时,主人公一家心情很好,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平静得如同大理石的大海”,而回来时,心情很沮丧,所以觉得哲尔赛岛如同是紫色的阴影。
师:不错,谁再说说?生: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的环境描写,一开始对船周围环境,如船身很低,说明了丰收的年景。
师:还有吗?生:我记得《社戏》中的。
师:那一段在初一时我们背过的,你还能背吗?生:背不出来了。
师:老师帮你起个头,“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生: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师:真不错,两年多前的内容还记得,看来大家的功课做得不错,那老师就来做一些简单的检测啦。
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些练习。
一、请找出下面语段中的环境描写,并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师:首先请同学们读出其中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