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讲课稿一、说教材《苏州园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的内容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风景的说明文其构造清楚有条有理语言正确生动读者从中还能够感觉到我国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的高明及其深沉的文化涵养经过教课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保护人类优异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二、说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新课标指出教课中要努力表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课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感情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重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育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我确立了以下的教课目的及重难点教课目的:1、理清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构造和语言正确的特色;2、认识课文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培育学生的察看、归纳事物特色的能力和正确表达的能力;3、品尝旅行苏州园林的情味和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情;4、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领会中国文化的广博精湛;建立为祖公民族的智慧而骄傲的意识;呼吁学生保护全部优异文化遗产教课重难点:认识课文由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及用正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投影仪、图片、影碟机等三、说教法依据初二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能力较强及教材自己的特色教课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协助教课在教课中经过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现苏州园林的优美感人的画面创建情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此外我还在教课中设计学生自学及合作研究的多个环节组织和指引学生自学课文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锻炼和发展同时在相互议论沟通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苏州园林的认识丰富知识的累积别的在教课中还设计了感情教育的环节借助课题拓展让学生在沟通学习感觉中加强民族骄傲感和保护人类优异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四说教课程序本课分两课时达成教课第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构造及认识苏州园林的特色品尝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情下边我详尽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课过程1、情形导入这一环节经过多媒体课件展现《苏州园林》一课的内容介绍并展现有关图片同时提出疑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些方面最能表现这一特色课文是依据什么次序来表达的苏州园林这些特色的这样的导入既可直观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上来同时有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以下内容做好铺垫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次序第一联系导入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苏州园林的特色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经过投影挨次展现图片让学生议论、鉴赏沟通、品尝文章由总到分的协作次序及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分层介绍的方法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正确生动是课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但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特色倒是教课中的难点于是我经过做课后练习题和投影以下练习题如:“苏州园林之景在不一样之中有个共同点仿佛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旅行者不论站在个点上眼前老是一副漂亮的图画” 一句中“仿佛”能不可以去掉又如:“全部都要为组成完满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句中“决不允许” 可否改为“决不容忍‘把”败笔“改为“改为”地方“等让学生们共同议论研究学习并最后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样经过做不一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即防止了学习中的乏味无味有增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4、拓展、延长考虑到新课标中对方法和过程及感情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事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生活中自己喜爱的名胜遗迹或其余光景的有关资料并在讲堂中相互沟通介绍他们的特色经过这一环节培育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察看归纳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及正确表达的能力并由此指引学生领会祖国文化的广博精湛建立为民族智慧结晶而骄傲的意识呼吁学生保护全部优异文化遗产5、小结教课内容做课后、课外练习加深和稳固所学知识五、说板书这一课时主假如指引学生理解课文表现事物特色的方法和理解课文语言正确生动的特色因此板书设计简短了然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特色:完满的图画总——分说明顺主——次语言特色:正确生动整体——局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语言通俗但艺术情趣和审美品味都很高的说明文。

作者经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找到苏州园林在不同中的共同点,再现它的画意美,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三、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美丽风貌。

2、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有具体的感观,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五、教学难点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说明文。

这是初一年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先让学生们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在说明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为学习本单元的说明文作铺垫。

)七、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做积累字词知识的读书摘录卡。

②查阅有关叶圣陶的资料,或上网查阅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获得直观的认识。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园林”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览休息的风景区。

我国江苏的苏州以“园林城市”的美称闻名天下,曾有人赞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有谁去过苏州园林吗?(让同学们说)记得03年老师去苏州开会,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展现在老师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有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曲径幽深,常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真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我深深地赞叹古代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苏州园林 (共41张PPT)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苏州园林 (共41张PPT)

第五段的中心句是:
• 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栽种与修剪树木的特点是:
• 着眼在画意。
怎样“着眼在画意”?
•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 的道旁树。
联系前文说一说,为什么“没有修剪得 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 树”?
阅读课文其余部分
苏州园林中的花墙和廊子有什么作用?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 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 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想去游览苏州园林吗?
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 去不了,怎么办? 学习叶圣陶《苏州园林》
请打开课本——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作者介绍 叶圣陶
(1894~1988) 教育家 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 名绍钧,字圣陶 苏州人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什的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第4段
——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第6段
阅读第三自然段
朗 读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 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 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 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 的。
假山的堆叠,要达到什么目标?
• 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 得身在山间。
欣赏苏州园林假山的艺术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苏州园林》ppt教学-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苏州园林》ppt教学-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3 苏州园林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
导入新课
单击此处筑的风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并• 能第够二从级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 感情•。第三级
导入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导入新课
单击此处编园辑林分母布 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讲究•对第称三级,好像 故意避免• 第似四的级 。
• 第五级
图案画:以结构整齐匀称、 调和为特点的花纹或图形。
美术画:在平面上用线条 或色彩构成的形象。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第四级
• 第五级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
小说。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
者。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
的石像》等。
叶圣陶(1894-1988)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3苏州园林(1)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3苏州园林(1)
3.对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与中国 传统的对称美,你有何看法?
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
的、艺术的特色。
下面让我们
来欣赏这城市之 林吧!
看完这段介绍
后你有何感想,试 用一个比喻句来比 喻苏州园林的美。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
阅读全文,试找 出文中把苏州园林比 喻成“图画”的语句。
(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字音)
给红色的字注音: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一个角落
门和窗

色彩

游览者:
没有一
个不心里 想着口头 说着“如 在图画中” 的
一幅美术画,有自然之趣 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得到美的享受
在我们所看的杭州的
美景与苏州园林的美有何 异同?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幅
(说明对象的特征)
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 “图画”,作者是按怎样的 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 的特征的?
亭台轩榭
(布局)
追求自然之趣, 不讲究对称。
假山 与 沼泽
(配合)
追求自然之趣
花草树木
(映衬)
着眼在画意
远景和近景
(层次)
墙壁和廊子: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镜子: 几乎把园林翻了一番
隔而未隔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
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
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乐趣,寓唐诗宋词的
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3《苏州园林》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3《苏州园林》课件
狻 猊
( 狮 子 ) 者 ”
而 得 名 。
大 名 园 之 一 , 至 今 已 有
65
0 多 年 的 历 史 。 因 园 内 “ 林 有 竹


, 一 般 所 指 为 苏 州 园 林 中 的 狮 子 林 , 狮 子 林 为 苏 州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面积很小,不及拙政 园的六分之一,院内主次分明, 错落有致,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 多的典范。曾有诗写道:“寒花 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 惊。”
完 善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
整 体
主 要
逻 辑
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
图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 画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 (2)
局次 部要
顺 序
注意色彩的搭配(9)
欣赏苏州园林之美
图画美
绝不讲究对称,好像
有意避免似的.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讲究对称的。(自然之趣)
2、讲究假山沼泽的配合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艺 术而不仅是技 术。
沼泽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是 高低屈曲任其自
然(。 自然美)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古老的藤萝就是一幅好画。(图画美)
宋代沧浪亭 明代拙政园
元代狮子林 清代留园
大园面拙 古,积政 典承最园 园德大, 林避的是
暑古苏 山典州 庄山园 ,水林 苏园的 州林代 留。表 园与, 并北苏 称京州 中的园 国颐林 四和中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厅堂红利轩敞,风 景明静清幽,以其建筑的合理位于苏州园林 之首。

《苏州园林》 课件(完美版)ppt

《苏州园林》  课件(完美版)ppt

议一议
会借鉴我们的 小小设计师
我们学校即将翻修重建, 作为学校的主人,你想要 如何设计我们未来的校园, 让它既能满足我们的学习 和生活的需要,又能体现 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 谐统一,请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轩榭( xuān xiè ) 斟酌( zhēn zhuó ) 丘壑( hè ) 镂空( lòu ) 池沼( zhǎo ) 着眼( zhuó )
重峦叠嶂 ( luán zhàng ) 嶙峋( lí n xún ) 蔷薇( qiáng wēi ) 相间( jiàn ) 对称( chèn )

1.苏州园林的 总体特征是什 么? 2.文章怎样分 项说明苏州园 林的特征? 3.文章结尾写 什么?有什么 作用?
苏州园林
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 说
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 ——自然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近景远景的层次 ——景致美 每个角落 ——图画美 ——图案美 门和窗 极少用彩绘 ——色彩美

局 部
细 部

(1~2段)总写苏州园 第一部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 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
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求自然美。
4
近景远景的层次 给人景致美。
3
花草树木的映 衬给人图画美。
5
每个角落都注 意图画美。
6
门和窗是高度 的图案美。
7
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文章结尾告诉人 们苏州园林值得 介绍的还很多, 文中所介绍说明 的只是一些方面。 结尾留有余地,给 人回味无穷。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文中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下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
册《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
(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

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

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

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

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