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论文

合集下载

二胎政策相关参考论文

二胎政策相关参考论文

二胎政策相关参考论文(2)推荐文章形势与政策课程大学生论文参考范文热度: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热度:与社会政策有关的参考论文热度: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的参考范文热度:形势与政策优秀参考论文热度:二胎政策相关参考论文篇二《浅析2014年单独二胎新政策》摘要:计划生育历来都被我国公民所普遍遵循着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事关国家的兴旺发展,不论是从人口走势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人口问题一直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重要话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中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无疑是对人口数量及质量的隐形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历史性地将“单独二胎”付诸于现实,将广大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有了答案。

这一政策从一直存在到正在得到落实,这其中必定会有些许不同意见,不管是从理论学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将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由此可知,这一政策的真正实施在整个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法律意识,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进而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2014年;单独二胎;新政策一、我国计划生育的现状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将其以每个公民基本义务的形式纳入《宪法》之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围绕着这一基本国策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不断地出台并完善。

不久之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原本就存在的“二胎梦”有了现实的依据。

“二胎”政策事关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和国家有必要将这一政策提高到工作日程上来,进而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贯彻好,落实好。

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利弊皆有,本论文就将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出发,浅略分析其影响,进而对该新政策做出客观分析。

有关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论文

有关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论文

有关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论文推荐文章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探讨论文热度:关于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论文热度:有关全面二胎政策影响的论文热度:对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分析论文2000字热度:二胎政策相关参考论文热度:现如今,二胎政策在我国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大调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二胎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二胎政策的论文篇一:《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分别论述放宽二胎政策的必要性,并总结提出了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基础上适度进行政策调整逐步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二胎政策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背景及效应计划生育是我国实行有计划的调整人口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通过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该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基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历史国情发展,并在长期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

纵观计划生育三十年来的总体成效,我国少生了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91-2006 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分别发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

可见,在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完成了利用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以及初步解决人口问题的历史使命。

二、调整人口政策的必要性在分析计划生育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在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

《2024年“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范文

《2024年“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范文

《“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篇一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一、引言“全面二孩”政策自实施以来,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家庭观念的改变,以应对社会老龄化等问题。

然而,该政策的实施对于妇女的劳动权益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篇论文将对这一政策背景下妇女劳动权益的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揭示现存的问题,并尝试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全面二孩政策概述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政策的出台是对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深思熟虑的结果。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妇女的劳动权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妇女作为生育的主体,其劳动权益的保障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权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妇女劳动权益的现状与挑战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的劳动权益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生育权的保障与工作权的冲突使得许多妇女在家庭和职业之间难以抉择。

其次,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这使妇女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此外,妇女的劳动权益在法律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四、妇女劳动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权益的保障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妇女的劳动参与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妇女的劳动权益保障也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五、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的策略建议(一)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劳动权等基本权益。

同时,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职场性别歧视的发生。

(二)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为女职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保障。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层面:社会应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素质。

同时,应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妇女的社会氛围,为妇女的劳动权益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个人层面:妇女自身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于我国实行二胎政策的相关论文

关于我国实行二胎政策的相关论文

关于我国实行二胎政策的相关论文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拉开了生育政策改革的序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我国实行二胎政策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我国实行二胎政策的相关论文篇一《二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摘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几经变化,形成现今的计划生育政策,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用工荒、性别比例等问题凸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劳动力资源逐步匮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生育政策亟需调整。

文章通过对我国人口生育现状的分析,在运用人口需求理论基础上,对二胎政策进行讨论。

实行二胎政策,适当提高人口数量,弥补劳动人口不足,有利于提高经济持续增长能力。

同时,使人口性别比例回归正常水平,降低养老人口比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需求理论;可持续发展一、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一)建国初期的人口增长与节制生育政策新中国建立以来,在1949 到1953 年之间,人口死亡率由1949 年的20‰降到1953 年的14‰,出生率则保持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 年的16‰增至1953 年的23‰,我国步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数量控制成为人口政策的重点工作。

1953 年,卫生部改变限制节育的态度和做法,帮助群众节育。

1957 年我国正式公布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修正草案) ,明确指出要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节制生育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大跃进”式的人口生育政策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人多是好事的观点,导致了人口理论研究和节制生育宣传活动被迫停顿。

1959至1961 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计划生育工作停止,广大群众的生育处于自发状态。

浅论中国二胎政策论文

浅论中国二胎政策论文

浅论中国二胎政策论文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全年实施二胎政策,相关内容与核心是:为了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并且要坚持以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的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中国二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论中国二胎政策论文篇一《浅析“单独二胎”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和精神财富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国家的改革措施为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15年国家出台的二胎政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对我国的房地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文章对“单独二胎”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胎政策;“单独二胎”政策;房地产业;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生育结构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C9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921 单独二胎政策简述1.1 “单独二胎”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全年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相关内容与核心是:为了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并且要坚持以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的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2 “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历程二胎政策从刚开始的设想到现在的正式颁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项国家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不断的设想、试点、商议、审批通过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1.3 “单独二胎”政策开放背景1.3.1 人口红利见顶。

我国的人口结构目前已经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由于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我国的生育率在逐年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在逐年递减,因此我国的劳动人口也在减少,造成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并且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生育政策需要得到调整已经成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必要手段。

探析放开二胎政策的论文

探析放开二胎政策的论文

探析放开二胎政策的论文为了解决计划生育实施30多年以来造成的一系列人口及社会问题,2013年11月,我国政府调整了国家人口政策并放开了“单独二孩”。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放开二胎政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析放开二胎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析放开二胎政策的论文篇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的效应研究》[摘要]为了解决计划生育实施30多年以来造成的一系列人口及社会问题,2013年11月,我国政府调整了国家人口政策并放开了“单独二孩”。

但是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比上年减少32万人。

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肖偏好的影响。

二是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的影响。

[关键词]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生肖偏好1引言从2008年到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专家普遍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由于单独二孩政策于2014年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2015年是该政策完全实施后的第二年,因此,也应该是政策新增人口的高峰年。

然而,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

2人口总体情况2.1总人口数量增加2015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68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2.2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107之间。

也就是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对应出生男婴为103-107名。

这一指标,在中国已经持续30多年超出正常水平,约从1982年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为107.2,之后一路飙升,1994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5以上,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2,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

谈论“二孩”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谈论“二孩”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谈论“二孩”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行“二孩”政策,鼓励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对于这一课题,有人欢迎,有人担忧,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

关于“二孩”政策的欢迎。

一些人认为,“二孩”政策的出台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维护国家人口结构的稳定。

一些人认为“二孩”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所促进,因为更多孩子的出生可以刺激内需,带动消费增长,同时为教育、医疗等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二孩”政策的出台为广大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助于增强家庭幸福感,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二孩”政策也存在一些担忧。

一些人担心,“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人口爆发,加剧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导致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一些人担心,“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城市中,由于生活成本高昂,孩子的教育等费用也将成为家庭负担的重要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人担心“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性别失衡的问题,因为一些家庭可能为了生育男孩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二孩”政策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议题,其实施既有利也有弊。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口规模的合理控制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但是同时也要关注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在推进“二孩”政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确保“二孩”政策的实施能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并负责任地进行生育规划,最终实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

《2024年“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范文

《2024年“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范文

《“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篇一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推出了“全面二孩”政策,旨在鼓励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对妇女劳动权益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和实现妇女的劳动权益。

二、全面二孩政策背景及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家庭开始考虑生育第二个孩子。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也给妇女带来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压力。

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妇女的劳动权益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

因此,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妇女劳动权益的影响,对于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妇女劳动权益的现状及问题当前,妇女的劳动权益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妇女在求职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其次,妇女生育后的职场困境也值得关注。

由于家庭责任的增加,许多妇女在生育后不得不放弃工作或面临职业发展的困境。

此外,妇女的劳动保障制度也不完善,如产假、哺乳假等政策执行不到位,使得妇女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四、全面二孩政策下妇女劳动权益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妇女在劳动市场中的权益和保障措施,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

2. 强化政策执行:政府应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产假、哺乳假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为妇女提供更好的劳动保障。

3. 促进职业发展:政府和企业应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妇女在生育后重返职场并实现职业发展。

4. 构建支持系统:社会应构建一个支持妇女平衡家庭和工作的系统,包括家庭支持、社会舆论支持等,减轻妇女的家庭压力。

5. 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女性员工,提高妇女的就业率。

五、结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妇女劳动权益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自1980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几经变化, 在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人口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等问题凸显。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适当提高人口数量,弥补劳动人口不足,有利于平衡人口性别比例,降低养老人口比重,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及实现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所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是大势所趋。

文章将从放开政策实行原因及背景,“全面二孩”政策的利弊端,民众对其接受程度及态度,实行“全面二孩”政 策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关键字:放开二胎、人口问题、政策调整、可持续发展 •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原因及背景:中国或面临“低生育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当前是修复人口结构的最后窗口期,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全面放开二孩后,除了头几年有所反弹外,年平均总和生育率也难以由现在的1.4至1.5升到1.8以上,2020年人口总量也难以突破 14.5亿人,人口峰值也难以突 破15.3亿人。

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应立即由数量控制转向改善优化结 构,现在应该担心的是补偿性生育量太小问题,而不是生育堆积。

+ 2000^2100年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前景150000 一低右案14 -i 中方案1.6 —高方韋1.8500002000年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注:S 中低、中、离方廩分别I 为设宦的删[]生育率. 资*4来源:南京大学人口学者陈友华绘制2、人口结构问题(1)人口老龄化危机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 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 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 15.5%;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 130000 110000 90000 70000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 16名中国老年人。

这一老年抚养比到 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

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 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 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 3倍。

CSIS 的高级研究员 RichardJackson 博士指出,中国为时过早的老龄化,意味着中国只有发展经济一部分的收入和财富,却要提供和发达国家支出总额相等的财富来支持老年人。

这样的一个过早老龄化,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构建一个现代化 的福利国家。

(2)性别结构失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

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 , 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 206:100 ,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區去二Y L兰岂気指标 比重(%老少比(%0-14岁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 年轻型 仝40W 5 W 4 W 15 成年型 30 〜40 5〜104〜715 〜30老年型W 30仝10仝7仝30年价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人口结构划分标准110%或65岁以1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I” 屮 ” I" I " ,K e 4 2 0 2 4 (} S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枸3、 “刘易斯拐点” 2隐忧一一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

数据显示,2015年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9.11亿人,这是 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 4年 绝对值下降,而这同时也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水。

官方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 (Chi 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 nces ) 所(In stitute of Popu lati on and Labour Economics ) 所长蔡昉表示,4、 失独家庭问题2“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 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

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 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3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 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r1—r1t 1.1=1女■■"人口红利3正在逐年缩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速预计将从1995年至2009年的9.8%放缓至6.1%。

劳动力人 口不断缩减是主要因素。

2013年人口数据推断,中国现有人口学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易富贤指出,根据 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 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不久之后的中国,预测会有 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现行生育政策下每年死亡油生子女总■估计〔单停:万人)70酹瀬:三「训二.“全面二孩”政策的利弊1. 全面“二孩政策”的利处1)“二孩政策”将会抑制男女比例失衡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 70079万人,女性136:100,70后非婚人在传统观念,“多子多孙”、“累世同堂”、“不孝有三 门神,女人是外人”等原因影响,导致许多父母产生“男尊女卑”意识,加上“一胎政策”的管控,很多人“选择性生育”,最终出现男女比例失调。

性 别比例失调将导致强奸犯罪率升高、 婚配关系不稳定;男人与女人就业竞争大; 人口严重萎缩等问题。

近些年来, 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 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从1982年的4.43 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

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 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 人口 66703万人,比女性多 3376万。

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 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无后为大”、“男人是 、“重男轻女”的年工DPO如今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则能极大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

2) “二孩政策”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会给卫生医疗和养老金制度减轻压力。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指出, 2014 年中国人口有两个重大变化引人注目:一个 是全国出生性别比 “断崖式” 降落,另一个是出生人口数量 “跳跃式” 上升。

预计 2015 年出生人数会再度大幅度跳跃,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而至。

2015 年全年出生人 数有可能会逼近、达到甚至超过1800 万。

如果考虑到将来生育政策的继续深入改革, 这个出生高峰还会延续 5—8 年。

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 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生育政策越宽松, 二孩生育政策,2030 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 础上再进一步实行普遍二孩,相同时点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别为 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也就是说用年轻人缴纳的保险给退休的人 发养老金, 生育率低造成年轻人口少, 也就是缴费人口少, 养老金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 况,巨大亏空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有利于缓解这种压力。

2. 全面“二孩政策”的弊端虽说全面“二孩政策”确实存在着许多好处,但也应运而生以下一些弊端。

1)普通家庭精神和经济压力加大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孕育到生育, 又从生育到养育, 是繁琐复杂的。

主要是经济和精力的付出。

2) 高龄妈妈们的健康会受到威胁,会有生育危险“高龄”更容易流产。

对于适龄产妇,流产率是12%,而高龄产妇则达到了 31%。

高龄产妇的难产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 需要进行剖宫产、 钳产等, 助产的比率比非高龄 产妇高 20%以上。

由于产妇年龄偏大, 其软产道弹性力量下降, 产后子宫收缩能力不行, 很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

高龄生育在分娩后也会有不良后果。

由于产妇体力不够, 恢复体能也不及非高龄产妇,生殖道和生殖器官功能下降,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

产妇年龄过高也危及到婴儿的健康。

从遗传角度讲, 高龄产妇所产的孩子中畸形发 病率比较高,外界的噪音、废气、微波辐射等都会影响受精卵的分裂。

产妇年龄越高, 所受到外界的干扰程度越大。

受精卵在分裂中就可能会产生不同情况的病变。

拿先天性 痴呆的“唐氏综合征”来说, 25-34 岁的产妇中诞下这种“傻孩子”的比率是 1/800 , 35-39 岁时比例就达到 1/250 ,40-44 岁时升为 1/100 ,如果是 45 岁以上的高龄,这种 可能就变成 1/40-50 。

由于高龄母亲身体素质不再是高峰期,产下的宝宝的缺钙问题也 比适龄产妇要高。

适度放宽生育政策, 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人口老龄化缓解程度越大。

如果一直实行单独24.9%,2050 年为 34.0%;如果在单独二孩基 24.7%和 33.1%,后者1— 3 年。

产后3) 将会加大离婚率“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之后,虽许多家庭迎来了想要二孩的“春天”,但又给部分 家庭带来了“严冬”,部分家庭中夫妻双方因意识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产生分歧, 严重的会导致家庭破裂。

是否要二孩, 主要取决于女方,部分妇女会以身体原因、工作 原因等拒绝生二胎,最终导致婚姻走到了尽头。

“全面放开二孩” 政策有可能会带来诸如增加家庭经济压力、加剧家庭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对人口发展规律的把握,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民心所向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有大利而无大害的时候。

必将给未来的中国发展带来永久的福音。

民众对其接受程度及态度根据网上调查所知, 一些民众认为, 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但缺少玩伴, 尤其是当他们成人 之后,一对夫妻可能要照顾四位老人, 还要抚养孩子, 生活压力太大, 所以有考虑再生一个 孩子。

有位民众发言:挺好的啊,因为至少从孩子的身上来讲,有两个小孩比较不会那么孤单 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