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修辞与语用.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辞格及辞格辨异(一))【圣才出品】

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4.1复习笔记一、辞格简述1.辞格的特点(1)辞格是民族语言中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结构格式,是艺术修辞的主要表现方式。
辞格的研究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
(2)辞格是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形成并在全社会成员的反复运用中确定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结果。
(3)辞格也如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既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2.判断辞格的要素确定判断一个辞格,应该从三方面观察:形式、意义和效果。
(1)辞格的形式是指语句的结构格式,这种格式是在语言活动中长期反复出现而固定下来的。
(2)辞格的意义是指辞格所表示的客观事物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3)辞格的效果是指运用辞格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3.辞格的特征(1)辞格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形式或意义的特异性。
(2)有的辞格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形式构成,如仿拟、排比、对偶等。
(3)有些辞格是利用词语的特殊意义构成,如借代、借喻、拈连、移就、婉曲等。
4.作用在说话写作中,适当运用辞格,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之生动、鲜明、形象。
辞格的运用必须适合题旨、情境。
5.辞格选用的标准(1)选用辞格要切合题旨、情境,要结合辞格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效果进行选择。
例如:“四人帮”横行时期,人们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天安门诗词中多用双关、婉曲、借喻等辞格曲折隐晦地表达出对“四人帮”的愤恨。
(2)辞格所表现的内容也必须切合题旨、情境。
例如朱自清、叶圣陶的作品中都有对雨的比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从车上跨下,急雨如恶魔的乱箭,立刻湿了我的长衫。
朱自清是描写春天的雨景,作者用牛毛、花针细丝等纤细的东西作喻体,既符合实际,又表现出作者安宁、恬适平和的心境。
叶圣陶是描写急雨,把急雨比作恶魔似的乱箭,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进步人士的愤恨、憎恶的心情。
6.辞格的分类根据辞格的构成特点把辞格分为三大类:(1)联想型通过词语意义的联想构成,包括比喻、借代、比拟、拈连、移就、夸张、双关、婉曲、对比、衬托、呼告、换算等。
语用修辞学—对外汉语

语用学的研究流派
• 英美学派——微观语用学 • 范围划分得较为严格 ,多与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有关 。 • 欧洲大陆学派 ——宏观语用学 • 范围则较为广阔 ,认为凡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关的都是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
微观语用学
• • • •
微观语用学——对语言的动态描写 将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 语义学——对语言意义作静态描写 语用学——对语言意义作动态描写
2.语用学是讲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 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 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日常生活中合乎语法规则的 句子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句子。有时,违反语言规则 的句子恰恰是该语言中最地道最有特色的部分。 “Golf plays Tom.” 蓝是那么地天,白是那么地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合体、得体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节:语境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文化语境(文化上下文): (1)马林诺夫斯基语境 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1923年,最早提出) 情景语境(情景上下文): 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
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
(2)弗斯语境 情景上下文 a.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个性、言语行为、 (非语言因素构成) 非言语行为 b.有关事物 c.言语行为的效果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莫里斯对符号学的这一划分法得到了卡纳普的支持,他认 为“如果一项研究明确地涉及语言使用者,我们就把它归 入语用学的领域……”
※莫里斯的符号学 • 客观事物
•
使用者
符号
符号意义+语境信息=语用意义
A:要喝杯咖啡吗 B:噢,咖啡能提神。 • 要喝 上午十点 B喜欢喝咖啡 B对咖啡不敏感 B身体很好 B睡眠很好 • 不要喝 晚上10点 B不喜欢喝咖啡 B对咖啡很敏感 B有严重的心脏病 B经常失眠
第四章语法与修辞

(四)句子的某个成分也是句子的形式
(7)目前的商品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假冒伪劣商品防 不胜防,消费者担心这种隔山买卖的方式是否能使自 己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长句主要有以下特点:
㈠信息量丰富。
长句词语较多,结构复杂,所以负载较多的信息,它除了告 诉读者主要的信息外,还附带有一些次要的信息,这多为有关的 背景、情况介绍。长句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
㈢脉络分明
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 两种情况 一种是为了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
(12)在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新华 通讯社最近评出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0件大事。(标题)
这则标题要告诉读者的主要内容是:“新华通讯社评出20世纪20 件大事”。十分显豁,其他内容都作为修饰语分别加在相关的成 分上。如果不用长句,而用短句,那只好改成像下面的样子: “新华通讯征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在此基 础上,评出了20世纪的20件大事,――指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的大事,这是最近评出的。”虽然基本内容没有变,但不如原句 简捷,一目了然。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1 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穆修) 2 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 3 适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 4 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同事) 5 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 6 有奔马毙犬于道。(《唐宋八家丛话》)
功能的角度 叙述、描写、评议、判断
语气的角度 陈述、祈使、感叹、疑问
一、短句的特点 短句词语不多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一)明白易懂 显得简单明了。短句在口语中用得较多。
第四章 语用和修辞(语用)

下列对话符不符合言语交际的原则?
1、县官有一天乘船去拜见新上任的州官,州 官见了他, 便问道:“你的船停在什么地方?” “船停在河里。”县官拘谨地回答 州官大怒,厉声喝道:“你还想把船抬到州 府衙门吗?” 县官回答道:“带的随从少,恐怕抬不动。”
县官的话不符合合作原则。 “船停在河 里。”低于适量; “带的随从少,恐怕抬 不动。”表面上有关联,其实没有关联。 州官的话不符合礼貌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不同的语境,对话语 所含信息量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信息量的适量与否,要根 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不仅取决于发话人提供的信息,也 取决于受话人的信息期待和需要。
D.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 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 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例如: ④我(吴士宏)被指定加考RPG,是比较新的计算机语言,
违反质的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有时说话者故意违背质的准则,转弯抹角,让听话者 自己去做出判断。 比如 恋爱中的姑娘如果满脸庄重地对男朋友说 “你是个好人”时,多半意味着事情快要“黄” 了,她是在委婉地向小伙子表示,要与之分手; 如果她灿烂地笑着对男朋友说“你是个大坏 蛋”时,小伙子则要心中暗喜了,因为他明白姑娘 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就是“我喜欢你”。 姑娘违反质的准则,前者是在努力避免伤害对方,后 者则是出于少女的羞涩。
违反关联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交际活动中,有时参与交际的一方会故意违 背关联准则,偏离话题、答非所问,使话语之 间看上去缺乏相关联系,从而形成会话寓意。
例如 妈妈:你到那里去? 儿子:妈妈,我已经25岁了。 妈妈:谢谢你告诉我这点。 分析:妈妈问儿子去哪儿,儿子却回答他已经25岁了,似乎答 非所问,违背相关准则,实际上却是在委婉地表示,我已经 这么大了,该有行动自由了,不要总管我的事;母亲表面客 气的回话则暗含讽刺,话外之意是“用不着你告诉我,作为 你的母亲,我非常清楚你有多大了,但你的事我还是要管”。
语用与修辞

4定指与不定指 小猫昨天喝了两瓶牛奶。 小猫啊小狗啊都来了。
三个平面
语法涉及句法、意义、语用三个平面。 句法平面研究语法结构中语言符号之间的组 合,即结构元、结构层次、结构关系、结构功 能等等。语义平面研究语言符号与它的所指之 间的关系,即义素、义素的组合,结构元之间 的施事、受事之类的及物性关系,以及时间、 地点、方式、情状之类的非及物性关系等等。 语用平面则研究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及使用 环境之间的关系。
受话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
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1面条里要放辣椒吗? 2这种药对高血压有好处。 3禁止吸烟。
(三)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是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
达具体内容。没有具体内容的言 语行为是不存在的,所以除了发 话者、受话者以为,话语内容也 会是言语行为重要的因素。 人类的交际有各种类型,如激发型、传 授型、宣泄型等,每种类型都以
3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可以由各种各样的关联词语来体现,凡是话 语中某一部分有关联词语出现,就必定意味着这一部 分在信息上是不完整的、不确定的,必须到与之关联 的另一部分去寻找相关信息,这样话语就被衔接起来 了。 语用分析所说的关联词语,通常范围比较大。例如 表示时间关系的“先是”、“同时”、“后来”、 “到了上个月”等,还有表示空间关系的“前面”、 “上面”等都属于关联词语,更不用说“终于”、 “可见”、“结果”、“譬如”等了。
(四)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上下文语境 2现场语境 交际的具体时空环境,涉及各方当时的感知能力所能 达到的限度,因为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不是现场了。
3交际语境
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语境, 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 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 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它包括说 话的主题、说话的场合(正式场
【语文】高考语文考点掘金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

【关键字】语文2017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真题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析】9.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但回答时务必联系全诗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
韦诗所表达的是一种潇洒掩盖下的伤感,郭诗表达的是一种主客之间愉快交谈的一种欢愉心情。
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掘金技巧】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用典、对比、衬托或烘托、渲染、动态结合、虚实相生等比较常见,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最后注意分析效果。
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答题时重点是结合诗歌分析效果。
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语用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语用学的性质及研究问题一、什么是语用学●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的研究莫里斯关于符号研究有三大领域: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研究(语法学)、符号和世界的关系(语义学)、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语用学)●语用学和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的差别语义:语言符号所具有的价值,指称事件,如杯子可以指称无数个杯子,今天是说话人的所在时刻语用:交际当中的具体意义,现实性或可能性语法:使用语言的规则修辞:修辞学就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部分,不存在基准线,所有表达都是为了准确二、语用学所研究的问题都与交际有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关于交际意图如何实现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关于言语交际的问题(言语交际、交际意图实现的行为)●关于交际意义建立的问题(意义存在于交际之中)●关于研究指称的问题(比如:妈妈)●关于话语分析的问题(片段/听说明天有台风,听说是话语标记)第二章言语交际(实现交际意图的活动)一、含义: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言语交际是最基本的实现交际意图的一种活动,言语交际是言语存在的具体状况,简而言之,言语交际就是用言语实现交际的活动。
二、特征●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性体验,人的存在方式●言语交际是一种互动行为,情感认知,交际存在于主体双方的互动行为●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加工行为,认知活动,心理行为,交际在认知双方上的不断接近●言语交际是一种信息的分享行为三、要素言语交际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交际形式1、交际主体●含义:交际主体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和启动者,决定了交际意图和交际形式的选择,是实施言语交际行为的人,包括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主体角色:①话语角色,说话人、听话人,二者之外的人,人称代词区分话语角色的词②社会角色:社会关系(血缘、姻缘)亲缘-地缘-业缘;情感关系(亲疏远近)●主体分布(主体构成):话语角色的分布状况(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2、交际意图●含义:有意识满足需求或需要的愿望,马新诺认为需求的进程是生物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意向:①含义:请求、承诺都是一种意向②类型(从意向角度概括)请求[p]:要求对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求助、禁止、劝诫、命令、要求,告知[p]:告诉对方某个事项,延迟反应=空间位移,因为谎言性才有了告知性表达[p]:向对方表达大自己的情感或态度,致歉、寒暄承诺[p]:与对方约定某种事项宣告[p]:向对方宣布某种事项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3、交际环境●含义:言语交际存在的时间、空间状况,语境是被交际主体认知到的时空状况,语境是主观的、变化的、选择的,交际主体是不断被建构出来的●语境的种类(根据时空的物理属性划分):①时间:时点、时段、时长②空间●语境的问题: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分布状况——①时间-同时/异时(写信)②空间-同地/异地●语境的组合:①同时同地:课堂、面对面交谈②同时异地:打电话③异时同地:留言、BBS论坛④异时异地:写信、看书●语境的文化素养:①文化语境(社会文化含义)②非文化语境(自然语境)●语境的范围:①背景语境(范围最大):社会②情境语境:办公室、教室③上下文语境:说话的前言后语●语境的作用:①提供了最真实的需要,由于需要产生了交际意图②决定了交际形式的选择③参与了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意义的建立4、交际形式●含义:实现交际意图所采取的手段,包括了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汉语普通话音节界限清楚—节奏感强汉语有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音乐美、乐美●非语言形式:①表情(最重要的)②身体的姿态和动作③服饰(服装、发型、配饰)④空间距离: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公众距离5、交际活动的过程交际主体在特定环境中,在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形成的情况下,围绕着交际意图的实现,对交际形式作出的选择的过程第三章交际意图的实现问题一、实质:对语言符号的选择过程二、条件●说话者:选择形式,形成话语●听话者:从话语中解读含义●被人们忽略的条件①需求条件:说话者对自身需求和他人需求的认识构成了交际意图的实现条件之一②能力条件:只有具备某种能力才能满足某种需求,能力是实现交际意图的手段③意愿条件: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确认意愿本身也可实现交际意图三、过程●含义:即言语交际、语言符号生成的过程,形成一条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言语链●分为以下阶段:1、编码: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指称交际意图的整体(如:坐、坐下、请坐)2、认知假设①含义:为了实现交际意图,对认知的诸多因素的推测和假设②包括以下方面:a.关于交际主体的假设(主体角色、角色关系、情感关系)b.对语境合适性的推断c.对实现条件的推断3、策略选择①含义:建立在认知假设基础上,选择实现交际意图的方式和策略②有以下模式:a.主体关系模式:在保证实现交际意图的前提下,注重主体关系的和谐b.语境适合模式:选择的语境要符合状况,致谢分正式和非正式场合c.需求条件模式: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凸显需求d.能力条件模式e.意愿条件模式4、语言形式的选择①含义: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将交际意图符号化,如:舞蹈的形体化、音乐的旋律化、画的线条化和色彩化5、话语的生成过程①含义:话语是实际被说出来的,并被听话者接受,感知并理解的语言符号系列②话语的特征a.话语是线性的系列,按时间结构b.话语是承载着交际意图,所以话语也表达了交际意义,如神经病c.话语是临时建构出来的、具有临时性的,成语被长久记性后,不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③话语的结构可分为a.主体片段:一个话语中表现交际行为的主体要素b.意向片段C.事项片段:一个事物在交际意图中的具体事项及与其事项有关的其它要素,如过去一年对我的帮助d.话语标记:如你听,表示提示第四章指称问题一、含义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具体的对象连接的一个途径,指称,又可以叫指示,概括地说,一个话语中的某个词语跟交际环境当中具体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叫指称二、指称的范围●含义:事实上,包含着全部我们想表现的事件的所有的东西或所认识的事件●具体说,包含下列:1、对象指称:我们认识的一种个体(人、事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2、时间指称:把时间范畴具体化,更多时候,对象称为时间,时间作为存在,行为被指称3、空间指称:空间范畴具体化,如根据经纬度划分东南西北,包括方向4、事件指称:无论是人的存在行为还是非人,用语言指称事件整体5、关系指称:个体与个体,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用语言指称关系三、指称的形式●含义:用于指称的语言形式●有以下形式:1、词:用于指称的基本单位,指称的最基本单位2、词形变化:英语、日语3、韵律形式:停顿、声调4、用词组合:词指称对象、事件四、指称的方式●含义:用语言指称对象的途径●有以下方式:1、预设:一个语句存在的条件,对连续事件的指称方式,说出来的是凸显,没说出来的背景,预设在背景之中2、焦点:凸显的部分为焦点,最容易激活事件概念整体的程度称为可及性最强第五章话语分析一、含义根据话语属性,对话语作出分析,叫话语分析即:概念-属性-特征-分析结果二、性质1、话语是承载交际意图的形式2、话语是一个按时间结构的线性分析,抽离了时间,话语即不存在3、话语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一个单位三、功能实现交际意图(请求、告知、承诺、表达、宣告),交际意图的实现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四、结构1、言语行为2、信息分布在主位推进模式中,已知信息是主位,新信息是述位3、意义结构a.概念关系b.事件c.逻辑关系4、形式关系(找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a.重现:顶真是重现词语b.关联词语c.指别:前指、后指五、类型1、功能类型2、媒介类型:口语、书面语3、互动类型a.对话:①话语权: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说话②轮换话语权:争夺、转让③相邻对-问答、请求-回答b.独白六、标记●含义:标明人们如何说话的成分●功能a.话语进程如:以上b.来源如:据...... 张三认为c.提示:信道状况、提醒对方注意d.语态●形式:词、语第六章语用学理论一、含义对语言使用现象,产生的不同的解释方法二、言语行为理论●产生背景奥赛汀提出,由其学生塞尔继承并发展,哲学关注的根本问题: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关于世界的本源,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内容(奥赛汀提出了核心内容)1、言语行为:说话就是实施了一个行为,因此奥赛汀认为交际的最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是行为,如我宣布,是城市化语言2、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出一句话实施了三个行为a.命题行为,即言之所述b.施为行为 c.取效行为,即言后之果3、施为行为的种类:a.裁决行为b.承诺行为c.行使行为d.表态行为e.阐述行为4、实施某种行为的条件5、适切方向:语言和事件有一个适切方向,指令类行为让事件适应行为6、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实施一个言语行为,间接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与之相对为直接言语行为,即如何从一个施为行为推导到另一个施为行为三、言语交际理论●含义把言语交际看做人的行为,提出了言语交际的单位是行为,言语行为的立场是语言使用的立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使用的立场●其它1、言语交际理论是关于施为行为的研究,关于意图的研究,交际意图才是核心2、言语交际理论几次提到意义、命题、句子意义(扩大点为字面意义),意图可以是意义的核心,提供基点3、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人交际的规律四、会话含义理论●产生背景格莱斯提出,用于解释言语交际中的意义问题,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格莱斯围绕会话含义建立了一系列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后来补充的原则称为礼貌原则●会话含义1、交际当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会话含义就是非自然意义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典型的非自然意义2、自然意义:如果交际当中不存在施事者,当然也不存在施事者的意图,话语的意义是被自然理解的,这种意义被称为自然意义,在交际当中不存在自然意义3、非自然意义:如果一句话具有非自然意义,当且仅当a.S说出v,在H那里引起某种效果Zb.能够从S中理解Z并实施说出的V●会话含义的特征1、可取消性2、不可分离性3、不确定性4、可推导性5、非常规性6、明示性●合作原则在格莱斯看来,参与交际的人要趋同一个共同目标或方向,这个就是合作原则。
语言学概论 第四章

A、表复数或“逐个”的意思。如马来语名词重叠 表复数,汉语中名词或量词表重叠表“逐个”的 意思。如“人/人人”“个/个个”等。 B、表短时和尝试的意思。如汉语中的“想/想 想”“体验/体验体验”等。 C、表程度增加的意思。如“雪白雪白”等。
5、句法手段
(1)虚词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言中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 词。虚词可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小类。
2、在这三种分类标准中,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 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 词类的本质属性。因为仅从词的意义标准来划分 词类,有些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却分属不同 的词类的现象就不能得到解释。而以形态标准来 区分词类,对那些形态较发达的语言比较可行, 但在那些缺少形态或根本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面 前又无能为力了。因此分布标准最可行,只是在 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也可以作为参考。
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 实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的成分 省略现象。 初中,某数学老师讲方程式变换,在讲台上 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变形 了!……
5、语法和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现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 达形式的规律,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逻辑对语 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 制约。从基本要求看,一般人们说话不但要合语 法,也要合逻辑。个别不合逻辑的,只要大家都 这么说,都懂得是什么意思,就不能完全用逻辑 来苛求了。
3、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1)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 词类。 (2)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 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 (3)各种语言中都有-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 些词则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讲三个方面
一、说服要耐心知心
1、说服目的的导向型 2、说服立场的把握 3、说服时间的把握
二、拒绝要委婉坚决
1、拒绝的代价:不宜伤害别人自尊为代价
不宜剥夺对方权威为代价
2、拒绝的结果要明确:当断则断
三、倾听要认真热诚
1、注意倾听的技巧和忌讳:注视(重视) 避免打断
背景语境:是在人们记忆中贮存着的关于整个世界 的百科知识,以及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信念系统等。 例如: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不同,对于语词的理解 和运用也不同。 “猪……”
四、语用原则
(一)合作原则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为 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 些基本原则。这就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 N. 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 格赖斯(H.P.Grice)认为,言语交际总是要相 互合作的,通过合作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合 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即 1、数量准则 2、质量准则 3、关联准则 4、方式准则
大学语文
第四章 修辞与语用
第一节
语 用
三、语境
1、什么是语境 语境是言语行为所涉及到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包括特定的时 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等。语境在语用 学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用学就是对语 境意义的研究。 2.语境类型: 上下文语境:上下文是具体言语片断中的前言后语。 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就是借助上下文提 供的信息保证省略的表达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 她(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孙犁的《荷花淀》)
二、词语锤炼
(一)准确朴实 准确朴实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孔子说:“辞 (文辞或言辞的表述)达(明白晓畅)而已矣。” 他在反对“言之无文”的同时,又强调“辞达”, 二者相辅相成。准确朴实就是“辞达”的重要内容。 准确朴实在法律条文和政策性的文件、条例以及某 些说明、阐述性的文字中,尤其重要。在1999年3 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二次会议上, 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原文有一处 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后为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正” 改为“将长期”。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语音学、词 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 对象的。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 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 来提高表达的效果。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 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例如语言的声律美 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 法有关。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 及到以上几个方面。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 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 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 (1)禁止践踏草地 (2)足下留青
一、什么是语用 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言的实际应用 主要是进行交际对话,就是用语言进行信息 交流和交换。 二、学习语用的目的 1、完善知识结构 2、提高表达能力 3、提高理解能力 4、提高对交际过程和效果的控制能力
现场语境:即使很平常的话,离开语境也常常难以确 定。 例如:——快八点了。 这句话在不同的情景中,可能会表达不同的言外意义。 如果是早晨妈妈对还没起床的孩子说这句话,言外意 义可能是“你该起床了”; 如果是在吃早饭的时候说这句话,言外之意可能是 “快吃饭,要不该迟到了”; 如果是在别人家聊天时说这句话,言外之意可能是 “时候不早了,该回家了”; 此外,如果是正在煮饭、打点滴、火车候车室、公共 汽车上……言外之意可能各不相同。
第三节
修 辞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 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 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 “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 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 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 的“春天”,改为“春色”。“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 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 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 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真 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1、慷慨准则
2、谦虚准则
3、一致准则
第二节 言语交际技巧
一、适应语境,利用语境
(一)、适应语境准确措辞
1、根据时地来确定 2、根据交往的深浅程度来确定 3、根据习俗和个人情况来定 (二)、利用语境营造氛围
二、日常言语交际技巧
1、赞美要真诚恰当
2、道歉要及时诚恳 3、道谢要适时热情 4、说服要耐心知心 5、拒绝要委婉坚决 6、倾听要认真热诚
还有交际双方的关系直接规定了言语行为的方式和 话语含义。双方关系包括年龄、性别、亲密程度、 知识背景、文化传统等等因素。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好。” 这是一句简单的陈述句。用在不同的对象之间,会 有不同的含义。 孩子对妈妈这样说,也许是想要出去玩; 公园里恋爱中的年轻人这样说,表达了对甜蜜 爱情的赞叹; 生日宴会上人们这样说,是对过生日者婉转的 祝福,暗示天气好是个好兆头; 如果一个下级不满上司的批评,冷不丁冒出这 样一句话,那表示了变相的反抗。
2、注意倾听的距离:物理距离
心理距离
礼仪拓展:
1、座次排列
2、衣饰要求
三、职场言语交际技巧
(一)沉稳应变的求职语言
1、巧做自我介绍:有的放矢 2、巧对面试问题:以问题为导向 3、巧问求职问题:把握问题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简洁客观的工作语言 逻辑性 合理性 礼貌性 (三)把握分寸的聊天语言(办公室礼仪) 1、一个人的能力永远大过一个团队 2、远离是非 3、把握“欢歌笑语”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