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思维辩证性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作文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实践探究

高中作文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实践探究

高中作文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实践探究作为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不论是在语文课上,还是在各种考试和竞赛中,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我们具备辩证思维和写作训练的实践探究能力。

本文将从辩证思维和写作训练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高中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

一、辩证思维在作文中的重要性辩证思维是对事物认识和处理的方法,是在认识中反映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思维方式。

在写作中,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问题,深入思考,全面分析,形成辩证的观点。

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问题。

在写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分析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看到事物表面现象,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就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写出的作文也会缺乏深度和广度。

辩证思维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辩证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辩证思维有助于我们全面分析问题。

作文中的论证和分析都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深层次,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才能写出具有说服力的作文。

二、如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养和提高的。

要多思考。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多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是在写作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只顾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思维启发,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要善于理性分析问题。

面对问题时要冷静客观,善于理性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深入的思考,形成辩证的观点。

要不断总结反思。

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找出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三、写作训练实践的重要性写作训练实践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高考作文写作专题指导:围绕辩证思维开展写作训练(附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专题指导:围绕辩证思维开展写作训练(附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专题指导:围绕辩证思维开展写作训练一切都会过去pk一切都不会过去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议论文论点切忌片面化、绝对化围绕辩证思维开展写作训练任其斌《课程标准》高中阶段写作要求提出:“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状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并能恰当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扩展写作的内容。

”高中阶段应该以议论文写作为主,发展学生的思辩辨力,要把辩证思维作为写作训练的核心。

写作议论文时,提出的论点要避免片面化、绝对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必须学会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分析,这样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从而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

学习辩证法可以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作文说理能力。

一般来说,对论述的中心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时,可灵活运用一些哲学观点。

如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万事万物总是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如果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不能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2010年高考高分作文中《舍小利以谋远》就是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成功范例。

对于丹麦人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这种做法,作者认为“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

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

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

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味去捕捉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

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的辩证思维训练一、普遍联系地看问题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说:“最细微的运动都影响着整个自然界;整个的大海因一块石头而发生变化。

”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庄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飓风起于萍末。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重意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就像一个人,一方面与他人、世界有着种种联系,生活就像一张网,人仿佛就像网上的一个网结,与其他网结联系着;另一方面,人个体的各个部分,眼、鼻、口、手、足、脑、心脏、胃等又相互联系着,相互作用,眼见浊秽就翻胃,鼻嗅花香则悦心。

能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这个道理的例子不胜枚举。

世界普遍联系的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的思维呢?第一,请你建立一个信念:不要轻易抛弃到手的观点和材料。

两者之间总有联系,不是直接联系,就是间接联系。

当你无法在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时,请你不要轻易放弃观点和材料。

因为不是联系不在,只是你没有找到“中介”。

占有观点或材料后又轻易抛弃观点或材料,这是我们同学写文章构思阶段最容易犯的毛病。

手上有了观点,有了材料,却又仅仅因为一下子联系不起来而轻易抛弃,另起炉灶。

结果,他“阅尽人间春色”,炉灶造得足够一支军队使用,却就是没有煮出一锅饭来。

或者,就是花在造炉灶的时间远远多于做饭的时间,以55分钟计,他可能30分钟在起炉灶,25分钟在做饭,这样一点时间做出来的饭,怎么可能打开阅卷者的胃口呢?第二,你坚信第一条的信念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想办法找到联系的“中介”。

“中介”可以分为客观“中介”和主观“中介”。

所谓客观“中介”就是指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中介”只需要我们去发现,而不是去创造。

而主观“中介”就是只联系两者之间的“中介”,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凭主观创造的。

如何培养作文的辩证思维

如何培养作文的辩证思维

如何培养作文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它就像我们平时看待事情
的多面性一样。

要培养作文里的辩证思维,首先你得敢于说“不一定”。

别总是跟着别人的观点跑,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多用些对比和转折,让句子变得更有张力。

比如,别只说“这个苹果真好吃”,你可以说“这个苹果虽然看起
来不太起眼,但吃起来却意外地甜美”。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感受
到你思维的跳跃和碰撞。

别忘了从日常生活里找例子。

就像我们平时遇到的那些矛盾,
其实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比如,你觉得学习很累,但想到未
来的美好,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这种矛盾的感觉,就能很好地体现
辩证思维。

和朋友聊聊也是个好办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多听听他
们的观点,然后再想想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你的思维就会变得
更加开阔。

最后,别忘了多读点书。

书里的故事和观点,都能给你带来新
的启示。

比如,你可以读读那些名人传记,看看他们是怎么面对人
生中的矛盾的。

这样一来,你的作文就会更有深度和广度了。

所以啊,培养作文的辩证思维并不难,关键是要敢于挑战自己,敢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这样一来,你的作文就能变得更加有深
度和广度了。

高考作文辩证思维训练题+作文思路

高考作文辩证思维训练题+作文思路
作文一
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鸡首, 不为牛后”。
俗话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对这个 问题是怎么看的?
请根据材料,以“尊严的坚持与放弃”为 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明 你的思考。要求用并列式结构,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思路分析
一、坚守“尊严”才能成就自我 价值。
二、放弃“尊严”会使个体失去 社会赋予的自我价值。
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 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阻力很大,许多人 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 相信自己,启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 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假如他当初 采纳别人的建议,那金灿灿的奖杯如何能 捧回来?正是在关键的时刻相信自己,陈忠 和才取得了骄。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与自我局 限性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 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这时别人 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客观真实性,我们要相信别人。 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贞观之冶”; 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于是终成帝业。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 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 也相信别人。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决定自己。有人说: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 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 对自己能力的认同。
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 “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 互配合,相互补充,你才会拥有精彩 的人生。
二、做大事要排除“小节”干扰, 才可砥砺前行。
三、做大事者还须注意细节, “小节”不小,细节决定成败。
作文三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波兰谚语说:“常问路的人才不会迷失方

生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生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学生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训练上传: 杨红玮 ????更新时间:2014-12-9 18:41:47到了初三,学生开始学些议论文。

这个时候,训练学生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行们的经验,我总结了学生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训练的几点心得。

一、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首先,明确概念。

就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就是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同时还要使他们了解,所谓正反其实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

只有让学生明白了辩证思维方法的内涵,才能使他们在写作时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先举例让学生判断事例内容是否运用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法。

例:一位记者采访体育场的工作人员:“请问,足球对体育事业有什么贡献?”那位工作人员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贡献?一点儿也没有!”记者很吃惊:“您能说得详细一点儿吗?”“当然。

你想想看,足球使22个亟需休息的人在场上拼命地奔跑,而数以万计需要运动的人却坐在那里傻看。

”然后再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反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学生可不可以带手机来学校”这一话题,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知道他们先讨论,然后写作,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在作文中运用辩证思维阐述观点。

?然后,学习有关名言警句。

因为名言警句的积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已经作为学习要求。

所有早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起来并不困难。

而明确了引用名言警句的作用后,学生的积累热情更加高涨。

比如他们就积累了以下内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总而言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指导他们在写作中较为熟练地掌握并准确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可以使他们分析问题更准确,判断事物更深沉,论证思维更严密,从而使他们写出的文章更客观实际、独到深刻。

高中作文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实践探究

高中作文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实践探究

高中作文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实践探究辩证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对问题的多方面的、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语文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在高中写作课上将辩证思维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我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在写作课上,我经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有争议的主题,例如“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然后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在讨论中,学生们有的认为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有的则认为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

我通过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展示辩证思维的思考方式。

我鼓励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撰写议论文。

在写作训练中,我会给学生们一个有关议论文的写作任务,并要求他们在文中充分展示辩证思维的特点。

学生们需要在论点和论据中体现辩证思维的思考方式,包括列举利弊、对比不同的观点等。

当我布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的作文时,我鼓励学生在文中不仅列举家庭教育积极的一面,还要思考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撰写议论文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辩证思维的要点。

我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辩论实践,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

辩论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活动,它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辩论和辩驳。

我组织学生们参与辩论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辩证思维的魅力。

在辩论中,学生们需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论证和引用权威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与对方进行辩论。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辩证思维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辩论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作文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

提高作文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

提高作文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辩证思维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合理、全面地分析和提出观点。

对于提高作文的辩证思维能力,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一、积极培养多元思维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多元思维,我们需要超越单一的观点,主动思考不同的角度和立场。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来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培养对不同事物的理解和包容。

此外,参加辩论、讨论等活动也是培养多元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辩证分析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展示一个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列举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对比不同的观点,分析事物中的矛盾和矛盾的根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论述。

三、善于运用对比对比是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差异和联系。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来凸显观点的特点,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对比的对象可以是时间、空间、性别、价值观等,通过对比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深度。

四、灵活运用类比类比是辩证思维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找到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把一个陌生的概念或事物与一个熟悉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类比可以使我们的观点更加形象、生动。

五、反复修正和改进辩证思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我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应该持续反思和修正。

我们可以通过重复阅读、与他人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评估自己的观点是否充分、准确,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说服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提高作文中辩证思维的能力,写出更加准确、全面、有说服力的作文。

辩证思维的培养需要坚持和不断实践,希望每一位作文爱好者都能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思维辩证性训练(一)安徽肥东一中范维胜先看一首小诗:烈日当空时,光明将贬值为灾祸,每一瓣残淡的浮云,都会身价百倍。

——冷慰怀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作文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法。

[例题1]巴豆,据南朝名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药性最能泻。

但李时珍试用结果表明: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反倒能治好慢性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严重腹泻。

阅读这段话后,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则材料是从医学角度来叙述的。

“用量适度”与“剂量大”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药用功能。

药量的“度”,决定了药性,量变引起质变。

这就是原材料说明的观点之一。

有的同学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在分析这则材料时,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引起严重腹泻”——“拉肚子”便是坏事,而不知道有些疾病(例如食物中毒)就必须服药致泻来治疗;因此,引出了与原材料相悖的观点:“巴豆有长处、优点,也有短处、缺点,我们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例题2]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赞为聪明之举;往树洞里“灌水”,让滚入树洞里的球儿浮起来,也堪称机智的做法。

读书碰到难懂的长句,读时“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先“加上”辅助线,才豁然开朗。

这些,会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这个题目较难,同学们的头脑被纷繁的事实搅乱了,陷进去跳不出来,找不出四件事的“头绪”(共同点)。

我们先用词句分析法,撮其重要字眼:“放水”、“灌水”、“删去”(枝蔓)、“加上”(辅助线)。

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各句中相对列举的两种相反(但都正确)的做法,寻求异中之“同”——水缸里救人,必须破缸“放水”,而树洞里取球,得“灌水”让它浮起来;复杂的长句,“删去”枝蔓,便能突出主干;繁难的几何题,“加上”辅助线,才能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出了“头绪”,找到四件事的共同点,跨过读懂原材料这道门槛,写这篇议论文就不难了。

[例题3]1986年1月28日,载着七位宇航员作第十次飞行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钟时凌空爆炸,从而酿成了美国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的惨剧。

几天后,美国总统任命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事故原因的全面调查。

最终解开这一疑案的是一位物理学家费因曼教授。

当时,面对成吨的事故分析材料,当报告人无意中提到“密封圈有烧焦的痕迹”时,费因曼立刻把这句话紧抓不放,终于在一团乱麻中理出了丝头。

而这正是这次事故的主因。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

★提示:从“烧焦的痕迹”与航天飞机爆炸的关系分析,显而易见,这则材料说明了“小”与“大”的某种关系。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同学的思路可能会立即与“从小事做起”的观点“接轨”,欣然下笔,却不知已经离题了。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费因曼教授从报告人无意中提到的“密封圈有烧焦的痕迹”这点小事中,查出了这次事故的主因,完成了“美国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这桩震动全球的大事的原因调查,体现了费因曼教授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的卓越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即小见大”。

我们还可以深入想下去:小中何以见大?怎样才能具备即小见大的眼力?[例题4]二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

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

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铮然的好听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乌龟壳,壳内的空气受到激烈振动而共鸣,发出十分好听的声音。

莫可里拿着乌龟壳兴冲冲地急忙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考,根据乌龟壳的启示,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

★提示: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的诞生,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其他人为什么对这块乌龟壳视而不见,对它发出的声音充耳不闻,不能由此发明小提琴呢?因此,在音乐家莫可里的“偶然”之中,还包含着“必然”的因素,那就是他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和创造的欲望。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一个人的成才、发展需要机遇,但不能消极地等待它的光临,而必须去积极地“准备”,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只有这样,一旦机遇来临,你才能把握它;否则,只能眼睁睁地让机遇从你门前走过。

作文可以夹叙夹议,联系正反面例子,并分析原因,以此来论证观点。

[例题5]丁公该不该杀据史书记载:丁公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

帝以丁公徇(示众)军营,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

”遂斩之。

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提示:1、丁公不该杀⑴无丁公刀下留情,即无刘汉王朝,刘邦以怨报德,不合中国人之常情。

⑵刘邦将项羽失天下归咎于丁公,不合史实,昧着良心;即便史实如此,邦杀丁公亦属“炮打功臣”。

⑶即使丁公曾二心于项王,亦不能据此推断丁公一定会或将来会二心于刘邦。

邦杀丁公,完全是为了刘氏王朝,借丁公之头来威慑手下人臣,杀一儆百。

2、丁公该杀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丁公在关键时刻放走刘邦,导致项羽自刎乌江,其罪不可饶恕。

⑵刘邦杀丁公有政治远见:a.身边不能留隐患。

b.政权始建,必须警告二心之人,表明君主态度。

c.杀叛将,使后人无敢仿效,有利形成忠君风尚。

从刘邦角度,从维护刚刚建立的封建王朝的角度,丁公该杀。

作文思维的辩证性训练(二)安徽肥东一中范维胜观点截然相反,却能自圆其说,源于复杂的人事本身的复杂性。

观点可谓见仁见智。

复杂的人事本身就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同的人去看去评,结论就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去看去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

这正应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题6]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鲁相国公仪休喜吃鱼,各地官员纷纷送鱼投其所好。

但都被他一一谢绝。

他的门生莫名其妙,问到:“先生爱吃鱼,为何又把送到眼前的鱼拒之门外?”公仪休说:“恰恰因为我爱吃鱼,才不得不谨小慎微。

如果我来者不拒,说不定哪天会因徇私受贿丢官罢相,甚至性命难保。

那时,想吃鱼能吃上吗?现在我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保有鲁国相位,才可以常常吃到鱼。

”公仪休的话看似浅薄,实际上却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公私关系的道理。

★提示:1、可以论证廉洁自律必须从克服私欲做起。

2、可以论证为官者不徇私,不受贿,清风两袖,方可自保。

3、可以论证公和私、得和失的辩证关系。

[例题7]巴顿将军毙驴开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巴顿将军,以其泼辣严明的治军作风赢得了赫赫声威。

他统率的军团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所向披靡,屡立奇功。

据说,有一次在部队挺进途中,前面的行军队列突然乱成一团,无法移动。

原来是一头运军需的驴子横在道路中间,不肯动弹,一群士兵连推带拉又拿鞭子驱赶,也无济于事,使后面的人马寸步难行。

巴顿将军走上前来,看到这一情况后,大喝一声:“所有士兵立即让开!”士兵们不知是怎么回事,便纷纷让开,站在两边。

这时,巴顿将军掏出手枪对准驴子扣动扳机,这个倔强的家伙应声倒地。

巴顿命令把它扔进路边的大海,行军的大道立刻畅通无阻。

★提示:1、可以论证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要敢于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

2、可以论证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要善于变通思维,打开新的途径。

3、可以论证关键时刻要权衡利弊,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例题8]难以装满的大碗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了。

”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

“满了。

”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又问。

“这回满了。

”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再问。

“满了。

”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问。

徒弟无言以对。

★提示:1、可以论证学业的永无止境。

2、可以论证逐层深入,才能参透事物的底里。

3、可以论证教育弟子,须以巧譬妙喻,方可奏效。

[例题9]决定胜负的铜钱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的十分之一。

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

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

”说着,将军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

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在上。

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

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

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

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众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提示: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操之在我,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例题10]小蜘蛛智杀长蛇我国古代的《庸庵笔记》中记述过一则奇闻:一个小小的蜘蛛,结网于距地二三尺高的墙壁。

一天,一条长蛇爬过来,抬头想吃掉蜘蛛,但却怎么也够不上,蛇只得退去。

谁知就在这时,蜘蛛突然悬丝而下,蛇重新昂首欲食,蜘蛛又突然缩回网上。

这样反复了多次,把蛇搞得十分疲惫,头伏于地想歇口气。

可是,蜘蛛却乘蛇不备,奋身直下,扑到蛇的头顶,死死咬住不放,蛇狂跳乱扭,左摇右摆,却不能逃脱,终被置于死地,蛇脑成了蜘蛛的美餐。

★提示:1、可以论证只要敢于斗争,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2、可以论证在巨大的对手面前,须乘其不备,以智取胜。

3、可以论证欲加害于人者往往自取其咎。

[例题11]猫头鹰的悲剧这并不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在某森林中有一猫国,国民皆以捕鼠为业。

突然有一天,它们在森林边缘发现了一种怪物。

此物长着猫头,也干着捕鼠的营生,但却能够展翅飞翔。

于是猫国如临大敌,全体黑猫、白猫、花猫济济一堂,研究对策。

经几番引经据典,形成一致决议:此物长着猫头,说明成分是猫,是猫就不应该有翅膀;此物又能捕鼠,说明与我辈是同行,同行就不应该不守行规,飞着捕鼠。

所以,此物离经叛道,不成体统,应予严惩。

于是,众猫群起攻之,断其头,折其翅,终于置之死地。

这就是猫头鹰的悲剧。

★提示:1、可以论证强求整齐划一,反对创新,是一种狭隘的心态。

2、可以论证传统的保守的思维方式对新生事物的扼杀。

3、可以论证习惯势力的根深蒂固及排斥异己和不能容忍个性的可怕。

[例题12]登歌乐山赏雪景,遗憾地发现一大片树木被风雪压倒,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其中竟有不少是松树——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友人开导我,“北方的松树,久经风雪,故能岿然不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