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
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摘要: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原则。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立足本质、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复杂而丰富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一)求异思维能力(二)发散思维能力(三)想象能力。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时有一个创新的立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应当从根本抓起,致力于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是关键之所在。
(一)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它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持怀疑态度,它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
其实质就是有自己的创见。
历代文章大家都强调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唯陈言之务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似看山不喜平”等。
那种依常规思维的见头知尾、顺理成章的作文,固然不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立意高妙的佳作,但如在写作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因另辟蹊径而别开生面,因个性突出而令人耳目一新。
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文章为范本,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1.不走“寻常路”,创新立意如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中写道:“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中无余储。
仆始而骇,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若果荡然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别人家失了火,烧尽家产,不去安慰,反倒贺喜,这便是违反常情。
作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作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在写作过程中,逻辑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我们才能在文章中展现出清晰、连贯和有说服力的逻辑结构。
本文将就作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进行探讨。
一、明确主题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主题。
一个清晰的主题能够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方向,并帮助我们组织逻辑关系。
在确定主题后,我们可以列出与之相关的关键词,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引导逻辑思考。
二、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梳理思绪。
我们可以将主题放在中心,然后围绕主题展开各种相关的分支。
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考虑问题,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和主次关系。
三、制定提纲一篇合理有序的作文离不开一个明确的提纲。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控制逻辑结构,避免跑题和漏洞。
我们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来制定提纲,将各个分支转化为文章的不同部分,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
四、注意段落连接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而段落之间的连接则是保持逻辑连贯的关键。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合适的过渡词和衔接句来使段落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此外"、"另一方面"、"因此"等词汇来引导读者在逻辑层面上思考。
五、使用逻辑关系词逻辑关系词是揭示观点之间联系的重要工具。
合理有效地使用逻辑关系词可以使文章的逻辑层次更加清晰,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推理。
常见的逻辑关系词包括"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在适当的位置使用这些词汇,可以使我们的论证更加有力。
六、注意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写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从事实、数据和论据中提取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推导和推理。
通过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有效地建立和支撑自己的论点,使之更加具有说服力。
七、进行逻辑审查在完成作文之后,我们需要进行逻辑审查。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作文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表达能力有限,思维思考能力不足。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决策选择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下面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之一。
逻辑思维是一个人思考问题和推理推断的过程,是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授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从事实、观点和原因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推理。
例如,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观点让他们进行论证,帮助他们提升论证思维和推理能力。
此外,老师还应该提供逻辑思维的范例,让学生模仿,并进行积极的讨论、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在作文中能够更加合理地展开论述和论证。
其次,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可以肯定与否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和辩论的思维方式。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关时事或道德问题的命题,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争取自己的观点。
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培养了他们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同样,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好处,还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对待问题,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
最后,创造性思维是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造性思维是通过递归、类比、联想以及重新组合信息等方法,来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作文教学中的几种思维训练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种思维训练作文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倍尝艰辛。
然而作文本身又是创造力的心智活动。
要让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有创意的文章,必须进行科学有序的思维训练。
几十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注重这项训练,受益匪浅。
并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步走出了习惯的思维定势,摆脱了封闭型求同的束缚,打开了主体审视客体的多元思维之门,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联想思维训练联想是作文的翅膀,因为联想能给客观事物架起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
联想要紧扣“联”安,找出彼与此的内在联系。
那些脍炙人口、浮想联翩的叙写,无不以健翅翱翔,以飞蹄驰骋;哪些旁征博引,纵横开合的论说,无不冲破单层次、单角度的论证模式而拓展开去。
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联想的思维方法。
只要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训练,再加上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云集笔端。
补救上联想的过程就是移植的过程,从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从道理上讲,却是事不同而理相通。
如,我在作文课上以“钢铁的联想”为题,来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
首先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分别从钢铁的外形、特征、冶炼过程以及用途封建社会联想,各组讨论热烈,经过老师的,他们很快有了答案。
学生们踊跃地回答说:“钢铁的外形多种多样,可拟题为‘人应该有多才多’。
”“钢铁的特性是能耐高温、高压,硬度强,坚忍不拔,可拟题为‘硬汉精神永存’‘铁人***’等”“钢铁来源于碎小的铁矿石,经过多次高温,高压的冶炼、提纯才变得十分坚硬、钢柔,不怕锤炼,显出一副铮铮铁骨,可拟题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要有意志,经得起考验’”。
钢铁的用途非常广泛,小至一颗螺丝钉,大至飞机、导弹,它们都离不开钢铁。
可拟题为“祖国哪儿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拟题为‘任祖国挑选我们’”……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思维是人类与众不同的一种能力,它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创造解决方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教育中,思维训练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然而,现实中,许多学生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造成了他们思维乏涵、逻辑混乱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建立起清晰的思维链条。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认真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等。
同时,可以利用观察训练的方法,例如观察物体的细节、推断隐含的信息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二、培养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创造能力创造力是思维训练的核心要素,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案。
为了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写作、绘画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创造力。
其次,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如“五步法”、“六顶思考帽”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
四、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链条。
培养逻辑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生可以学习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和规则,如归纳法、演绎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逻辑推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课程和活动,如数学竞赛、棋类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培养批判能力批判能力是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辨别真假信息,提高学习和思考的质量。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作文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深入思考、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重要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更富有观点和创意的作文。
本文将从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或抄袭。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各种思维工具和方法来展开自己的思维。
思维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楚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并能够合理地运用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此外,思维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意。
因此,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思维训练有许多常用的方法。
其中之一是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给予一定的启示来引导学生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从而激发他们产生更多观点和想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或文章等,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这些素材启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进行推理和论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使作文更加条理清晰和有逻辑性。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并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然而,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思维训练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只有在学生感到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5篇)

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5篇)第一篇:写作中的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摘要: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原则。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立足本质、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复杂而丰富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一)求异思维能力(二)发散思维能力(三)想象能力。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时有一个创新的立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应当从根本抓起,致力于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是关键之所在。
(一)求异思维能力培养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它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持怀疑态度,它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
其实质就是有自己的创见。
历代文章大家都强调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唯陈言之务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似看山不喜平”等。
那种依常规思维的见头知尾、顺理成章的作文,固然不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立意高妙的佳作,但如在写作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就会因另辟蹊径而别开生面,因个性突出而令人耳目一新。
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文章为范本,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1.不走“寻常路”,创新立意如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中写道:“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中无余储。
仆始而骇,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若果荡然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标签:立意;品析;求异;想象思维是人类认识和改进世界强有力的工具,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呢?一般说来,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别去发散,思维总是有限的,如果再沿着另一个方向或另一类去继续发散,思维就会扩大,思维结果可以是独特而又创造性的。
这样,学生的作文有创意,就不会出现雷同现象。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章法、技巧的训练,更重要围绕“思维”这一核心的训练。
因此,教师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应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全新的思维方案,教学中可以推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趣味导入,立意文章中心教师通过经典的故事激趣,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懂得怎样做到多角度审题立意,掌握从正面评论,反面批判,感性认识文章中人物,情节等。
心得体会多种角度审题立意的一些规律,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要求学生以《王几何》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几方面评论的角度立意。
1.从正面评论的角度之意:王老师在充满欢声数做学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可以立意为:(1)王老师憨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梨、苹果和丑陋的三脚架。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可立意为:他用反手画图和丑陋的三角形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一一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可立意为: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和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和三角形,创造了戏剧的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宣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从反面批判的角度来立意:说说这节课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可立意为: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有利可图”,课后学生会以“王几何”来称呼王老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是不文明,不礼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中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
《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
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
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
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
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又如郭风的散文《桥》。
指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
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思绪从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现在拉回过去;写的内容从樱花到关于风景画的主张,到与前二者看似无关的”一片树叶”整个思维活动紧扣”珍重生命”这一主题扩展,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按时间顺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却周而复始与人类从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联想中发散游动,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学习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
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
”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
”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种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
生活的众多方面。
”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
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
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
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
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
这便是我们的民族。
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
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
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
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方法辅导。
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
2.巩固练习。
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
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
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
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
3、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每个单元要完成三——四篇作文。
有的借助”相似点”发散思维,有的对比不同点,有的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教学效果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