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易筋经内经十二式
达摩易筋经内经十二式

达摩易筋经内经十二式2011-12-02 11:58:11 来源:评论:0点击:73预备式1、练功前的准备:本功法在室内室外均可练习,尤以选择有树木花草、平坦幽静的地方为好。
衣着要宽松舒适。
鞋以平底为宜,不要穿高跟鞋。
要摘掉眼镜、手表、项链,排除七情干扰,专心一致,始可练功2、姿势:身体端正直立,不偏不斜。
脊柱竖直,不弓背弯腰。
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轻贴大腿两侧。
两腿自然直立,不屈膝弓腿。
两脚平行分立,与肩同宽。
脚跟与脚尖成直线,全身放松。
尔后意守丹田。
3、收听返视:周身放松,松而不懈,解除思想与肌体的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心神安宁,运气自然,定息凝神,两眼平视,似看非看。
然后,由远而近,将目光收回眼底三次。
并将听觉收回耳内,意念百会穴和涌泉穴。
意念百会尤如上接青天。
意念涌泉入地三尺。
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
4、呼吸:呼吸绵绵,任其自然,深长细勾,气定神敛。
第一式:韦随献杵l、口诀:立身期正直,两目前平视,臂直向胸屈,调气膻中聚,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动作:接预备式,两臂由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
掌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
距胸约一拳停止,两掌相合,指尖朝上,与膻中穴相对合十当胸。
3、呼吸:双臂上抬,掌心相对时吸气,4、意念及其他:双臂上抬时,意念天地之气、四肢之气随两臂到掌心。
两掌相合时,意念气由大到期小由远而近到两掌,如磁铁相吸合在一起,然后气沉优陀那。
这一式与第二、第三式有密切关系。
这三式是易筋经内经动功的基础。
第一式合十当胸意守膻中,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可以调节肺气,使气上下左右位置适中,经络气脉运行合理。
按照中医理论,肺主一身之气,是控制周身气运的总枢纽。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运通畅,升降开合,呼吸均匀调合,从而达到心平、气定。
气机能定,则心意澄清神意内敛。
气的运行路线是我多年体会和我的外祖父按武术练功法总结出来的,供学员参考。
这一式把四肢的气收入气海(膻中),再下行丹田,意念把四肢内气都聚人丹田。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第三式、掌托天门的口诀: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风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杵”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个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 ( 掌心向上 ) ,令两掌心朗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 ( 前额发际内二寸 ) ,这时两个胳臂已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些,使“阴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繃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殷的牢植,尤其以两侧的胁、肋、髀、骽、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1. 颙-- yong
2. 骽--通 腿 tui
3. 臑 nao :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人的上肢。亦指臂之羊矢穴 蹼臑 , 臂羊矢也。――《说文》按 , 臂上也。羊豕曰臑 , 在人曰肱。肩臂臑。《仪礼·少牢馈食礼》。注 : “肱骨。”折肩肋肺臑。――《仪礼·乡射礼记》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 ( 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 ) 。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少林达摩《易筋经》全文――易筋经十二势

少林达摩《易筋经》全文――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
《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
《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拳法简介“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
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
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
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
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
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
达摩少林易筋经图解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十二式应当为十二势。
很多武侠小说都将《易筋经》描写为修练上乘内功的武术秘笈。
根据金庸在《笑傲江湖》,易筋经初为达摩所著。
达摩涅盘后,二祖慧可带着仍不理解的佛经与易筋经群访高僧,虽佛理明白,但武学仍无法透彻。
后,隋末唐初于长安大道上,遭遇一个武功高强的青年畅谈三天三夜,终于明白个中道理。
后来那青年成为唐朝开国将领卫国公李靖,而《易筋经》也自此发扬光大。
少林易筋经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
“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
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
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步骤/方法韦参献杵第一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韦参献杵第二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韦参献杵第三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摘星换斗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倒拽九牛尾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击爪亮翅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九鬼拔马刀式达摩易筋经导引术气功体育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
达摩易筋经12式图解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步骤/方法1. 韦参献杵第一式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2. 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 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4. 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5. 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6. 击爪亮翅式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7. 九鬼拔马刀式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_口诀

达摩易筋经图解
第一式韦驮捧杵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式掌托天门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式摘星换斗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求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第六式出爪亮翅
挺身兼胬目,推宙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侧首屈肱,抱头拔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第八式三盘落地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第九式青龙探爪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转腹,
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第十式卧虎扑食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廷年,无上三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摩易筋经内经十二式2011-12-02 11:58:11 来源:评论:0点击:73预备式1、练功前的准备:本功法在室内室外均可练习,尤以选择有树木花草、平坦幽静的地方为好。
衣着要宽松舒适。
鞋以平底为宜,不要穿高跟鞋。
要摘掉眼镜、手表、项链,排除七情干扰,专心一致,始可练功2、姿势:身体端正直立,不偏不斜。
脊柱竖直,不弓背弯腰。
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轻贴大腿两侧。
两腿自然直立,不屈膝弓腿。
两脚平行分立,与肩同宽。
脚跟与脚尖成直线,全身放松。
尔后意守丹田。
3、收听返视:周身放松,松而不懈,解除思想与肌体的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心神安宁,运气自然,定息凝神,两眼平视,似看非看。
然后,由远而近,将目光收回眼底三次。
并将听觉收回耳内,意念百会穴和涌泉穴。
意念百会尤如上接青天。
意念涌泉入地三尺。
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
4、呼吸:呼吸绵绵,任其自然,深长细勾,气定神敛。
第一式:韦随献杵l、口诀:立身期正直,两目前平视,臂直向胸屈,调气膻中聚,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动作:接预备式,两臂由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
掌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
距胸约一拳停止,两掌相合,指尖朝上,与膻中穴相对合十当胸。
3、呼吸:双臂上抬,掌心相对时吸气,4、意念及其他:双臂上抬时,意念天地之气、四肢之气随两臂到掌心。
两掌相合时,意念气由大到期小由远而近到两掌,如磁铁相吸合在一起,然后气沉优陀那。
这一式与第二、第三式有密切关系。
这三式是易筋经内经动功的基础。
第一式合十当胸意守膻中,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可以调节肺气,使气上下左右位置适中,经络气脉运行合理。
按照中医理论,肺主一身之气,是控制周身气运的总枢纽。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运通畅,升降开合,呼吸均匀调合,从而达到心平、气定。
气机能定,则心意澄清神意内敛。
气的运行路线是我多年体会和我的外祖父按武术练功法总结出来的,供学员参考。
这一式把四肢的气收入气海(膻中),再下行丹田,意念把四肢内气都聚人丹田。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1、口诀: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乎气静,目瞪口呆2、动作:两掌合十当胸时变为阳掌(掌心向下),缓缓下落,中指相接,循任脉路线下落至丹田处(图),然后分开手向左、右两则上抬至与肩平成—字形。
在两臂上抬时,两脚跟相应慢慢抬起,用脚尖点地(图)。
功夫深了只用大趾点地,支撑全身。
在完成上述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身体正直,上下成一直线。
不要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两臂成一字形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
3、呼吸:两手下落至丹田的过程中呼,向左右两侧上抬与肩平的过程中吸。
4、意念及其他:意念要始终寄于掌心和脚尖。
这样,才能做到心平气静。
面部表情为目瞪口呆,若目乱视,口动,必然气粗,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
气由总枢纽发动下送丹田,调气运行,发挥气机功能,气由丹田向上运行,经中院、膻中、分线到两臂内三阴经到内劳宫穴,掌心有发热感、麻胀感。
第三式;掌托天门1、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肋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松;舌下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掌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2、动作:接上式一字形架式,两臂分别向上划弧竖直,上臂微微偎傍耳门;两臂上移时;将阳。
掌变为阴掌(掌心朝天)两指中指微微相接,两目光收至眼底,向上透过天门穴(前额发际内二寸)内视两掌(图)。
切忌仰头用眼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站立不稳。
两脚仍用脚尖点地,后跟尽量上提,直到不能升时为止。
尔后,两脚后跟向外分开,成后八字形,封阴开阳,同时将牙齿咬紧,舌舐上腭,承接律液。
完成上述动作后,两手分别捏成拳头,按照上举路线下落,象挟腋下的东西,两臂成一字形(图),两脚在臂下落时,落平着地。
3、呼吸:鼻呼鼻吸,呼吸要勾、慢、细、长,双臂上抬时吸,把气引入掌心,双掌直对天门穴时自然呼吸,多次内视上下气的运行。
然后,把气调匀,双臂下落时呼,内视气归丹田。
4、意念及其他:透过天穴内视两掌时,气在掌心,意在脚步趾,使地气上升于掌心接天气返回涌泉,使气在上下左右的正经和奇经八脉运行,上至内劳宫穴,下至涌泉穴,以调整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的运行功能。
第四式:摘星换斗1、口诀: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2、动作:接上式一宇形架势,拳变阳掌,掌心向下,把右手缓缓向右上方举起,掌由前方转到右面头顶,掌心向下,身体与头同时转向右侧,眼注视右掌心,同时身体下沉;身体重心落于左脚,右脚前脚掌点地;在右手举的同时,左手下落,边落边向背后转移,手背贴着腰眼(十四推的两旁)。
呼吸三至五次(图),然后,换左手上举,右手贴腰眼,做法,呼吸同上(图)。
左右交替各做三至五次。
3、呼吸:鼻吸口呼,手上举时吸,反掌时呼,身体下沉后连做五次腹式深呼吸。
吸气时腰部发热,呼气时到掌心发热。
4、意念及其他:眼注视上举的手心,意念在腰,随着呼吸腰眼会产生凹凸作用;手背随着凹凸动作做微运动,做好此动作,能达到:气在掌心意在背,一呼一吸补心肾:吸气入肺行三阴,呼气下行补元真,气行三阴包心肺,水火相见阴阳平。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1、口诀:两腿前弓后又箭,小腹运气气要松,用意在于两膀内,擒拿内视双目瞳。
2、动作:接摘星被斗架势,以右手领先;顺势向右前方伸,与肩相平时屈臂成九十度,掌变擒拿手,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捏拢,形如鸡头(图);在右手运动时,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成弓部形,左脚顺势向后伸直成箭步,左手同时由原势下落,边落边做擒拿手,向身体左侧伸出,与左腿的箭步成平行线,然后,倒拽牛尾三至五次(图),做完后,按照上面做法,换成左弓右箭式,再做三至五次,如次反复每侧各做三次,身体要随倒拽和顺牵姿式并微微有颤动感(图)。
3、呼吸:鼻吸口呼,腹式呼吸,直身倒拽时吸气,向前顺牵时呼气。
4、意念及其他:意念在两掌心,倒换时内视前掌,顺牵时内视后掌。
内视内景,气在前后左右运行的规律,气运行的顺序,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总之,要内视奇经八脉气的运行规律,达到气在全身经络运行一周。
做这个动作是增强全身气流量,促使血液循环。
要求做到用力成三条绒,即:头与脚成一条线,头与手成一条线,双手成一条线。
第六式:出爪亮翅1、口诀:挺身兼怒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2、动作:由第五式的箭步;(右脚顺势向前一步,与左脚看齐站立,足距与肩同宽。
两手顺势收拢置于两肋旁,变成排山掌(手指直立,掌心向外),指尖与肩平(图),开始前推,要轻如推窗,推到极点,则重如排山(图);然后,把排山掌慢慢向两肋收回,犹如海水还潮。
如此前推后收七次。
3、呼吸:收右腿时吸,前推时呼,内收排山掌时吸。
4、意念及其他:推掌时要求身体直立,两眼睁开,不可眨眼,两眼平视,推到极点时暂不回收双掌,掌形、姿势不变,观看两掌中间如观明月。
l一3分钟自然调息后,再回收双掌归双肋。
功夫深了自然觉明月在前,但不可追求。
这一节以调理心肺两脏为主。
呼气前推开阳合阴;吸气收臂开阴合阳。
收臂后两肩胛骨几乎合拢,中间只隔一指宽。
这样反复做,对心肺功能调理有很大改善。
’例如,患肺气肿与心率不齐的病者,练此功的治疗有效率为80%。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1、口诀:侧首屈舱,抱头拔耳;右腋开阳,左阴闭门;扭腰转腹,自视昆仑;左右轮回,阴阳调平。
2、动作:接排山掌架势(望月一至三分钟后),将排山掌变为阳掌(掌心向下),两臂左右分开成一字形(图),右手向上举,作园周运动,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一直向脑后运动,至掌心抱着玉枕关,食指与中指夹着左耳的天城穴(耳垂尖端),并将耳垂拆卷;同时左臂下降,由阳掌变成半阴半阳掌,反向背后作园周运动,用手背贴在两肩(约在五、六、七胸椎),指尖朝上。
完成上述动作后,掉头扭颈,向左旋转,身体微微下蹲,顺势向左转体,右手食指与中指夹着耳垂,微微拔拉,目视右脚昆仑穴,稍停片刻(图),然后,向右转回,归还原势。
如此旋转三至五次。
尔后,朝相反方向做。
左右两边各做三至五次(图)。
3、呼吸:鼻吸口呼,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就要气沉丹田,不可升降,气机略带闭气和轻呼吸。
4、意念及其他:意念集中在耳部天成穴及昆仑穴两处,吸气时气上天成穴,呼气时气下昆仑穴,做到昆仑穴发热为止,然后再回转。
此功左右旋转,是调理肾与膀腕的妙法。
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腰为肾之腑,肾与膀胱相表里。
左右转动,调理阴阳。
第八式:三盘落地l、口诀:舌尖舐上腭,张目又咬牙,开挡骑马式,双手按兼拿,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压,口呼鼻吸气,蹲足稍莫斜。
’2、动作:接第七式,两臂分别从胸后背和背心顺势向左右平伸,成一字形,掌心向下,同时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骑马式(脚距二尺五寸)(图)。
在两腿下蹲成骑马式的同时,两掌配合腿下蹲的速度,缓缓下按。
下按高度与膝关节平为准(图)。
然后,翻手成阴掌(掌心向上),与腿臂一起慢上升行,归还原势(图)。
连做三次。
8、呼吸:鼻吸口呼.下蹲为呼,上升为吸。
4、意念及其他:此功是对全身性调理,引气上下运行,做到手心,两脚心发热,头顶如有物压之感。
做完这一节自觉体内有起浮之感。
下按时掌心如提两个坛轻轻下放,放到与膝平为淮,反掌上托时意在掌心如有千斤重物压在掌心,掌心发热。
第九式:青龙探瓜1、口诀:青龙探爪,左封右潮,乘风破狼,寻食气高,扭腰转腹,云门左露,调息微嘘,卷傍肋部。
2、动作:接上式一宇形架势,把两手变成爪状(图59,五指半伸半屈分散开,掌心空而园,指距二、四分,可容一个鸡蛋)。
顺势向肋收回(图),收时不要快,不要紧张。
然后,右手向正前方、左前方、向左伸臂如乘风破浪一样,探爪抓去(图),随探势扭腰转腹。
腰腹必须放松。
注意,一定要把左边的期门、云门二穴闭死。
右边的两个穴张开。
向左探三次。
做完之后,反缩右掌,按上述动作伸左掌向右探三次.(图)。
两侧各作三次。
还原一字形式.3、呼吸:鼻吸口呼,收臂时吸。
探爪时,摄唇发出嘘字声。
4、意念及其他:意念集中在探爪的掌心,当探爪四周探物收气时。
气随掌沿臂到胸,下腰直到足太冲,以达清肝热、除烦燥之目的。
第十式:打躬击鼓l、口诀:两掌持后脑,躬腰膝后瞧,头垂探胯下,口紧牙关咬;舌尖微舐腭,神水慢慢消掩耳呜鸣天鼓,气足上脑后。
2;动作:接上式,收左腿,与右腿平齐,两手缓缓向上后方,掌心向前抱脑后玉枕关,攀心把两耳孔闭住,两手指微微相接,大臂与肩平,然后,全身放松直立(图65),双手用食、中、无名三指,轻轻敲击玉枕关。
同时左右转体,(国66,67)做完后,双掌放松抱后脑缓缓弯腰,双腿挺直,尽量下弯,到极点为止。
但不要勉强。
弯腰时牙咬紧(图68)再慢慢起来归还原势,连做三次。
3、呼吸:鼻吸鼻呼,在弯腰动作中,呼吸可大半闭着或者只用微细的鼻吸鼻呼,功夫深了可以完全闭气。
身体直立后可以正常呼吸。
4、意念及其他:弯腰时意念在腰,直立时意念在玉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