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三讲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种类和范畴

合集下载

第三讲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第三讲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有必要说明的三点
• 1、世界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是从比
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的;有的学者认为中 国学派也自成一家,但我认为还不太成熟, 暂时不算在内;
• 2、三个学派并不一定是按时间前后形成的,
也有交叉、也有重叠;往往形成一种“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
• 3、学派的特点、缺点也是相对的,只是一
• 这一立场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要判断一种
文化什么方面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无 法从该文化的外部来作出。判断一种特定 的做法或者行为是否与一种文化的价值观 相一致,这是能够做到的事情,而判断那 些价值观本身是好是坏,就做不到了。” (Richard F.Von Dohlen. Culture War and Ethical Theory.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Inc.,2019,p.19)
• C 其比较文学研究仍然没有跨越东、
西方两大文化体系。
• (4)美国学派的特点与缺点之成
因:
• A 正在兴起的新批评的影响; • B 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 • C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气象; • D 比较短的文化与文学传统.
• 3 俄苏学派 • (1)三个主要代表:
• A 维谢洛夫斯基:其《历史诗学三
• (2)俄苏学派的四个特点: • A 历史比较文艺学; •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 • C 一种新的类型学研究; • D 同时重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但
做得不够。
• (3) 俄苏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局限于文艺学范围之内; • B 时有“苏联中心主义”观念; • C 以政治观念代替学术研究。
四种主要著作查尔斯摩根英国在法国小说中克洛代尔研究比较文学认识比较文学的性质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研究的七个方面媒介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目录1. 比较文学概述 (3)1.1 比较文学的定义 (3)1.2 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4)1.3 比较文学的意义与重要性 (5)2. 比较文学的范围 (6)2.1 语言比较文学 (7)2.1.1 语言的多重性 (9)2.1.2 语言的共性与特性 (10)2.1.3 语言的互鉴与交流 (11)2.2 文学作品比较 (12)2.2.1 不同文学时期的比较研究 (14)2.2.2 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作品的比较 (15)2.2.3 跨文化文学作品分析 (17)2.3 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比较 (18)2.3.1 不同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比较 (19)2.3.2 批评方法的多元性与兼容性 (20)2.3.3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21)2.4 跨文化研究 (22)2.4.1 文化接触与冲突 (23)2.4.2 文化身份的探讨 (24)2.4.3 文化传播的媒介与途径 (25)3.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26)3.1 文化比较研究 (28)3.1.1 历史文化的比较 (29)3.1.2 社会文化的比较 (30)3.1.3 宗教文化的比较 (31)3.2 文学风格比较研究 (32)3.2.1 经典与现代文学的比较 (33)3.2.2 地区风格与国际风格的比较 (35)3.2.3 个体风格与集体风格的比较 (36)3.3 叙事模式比较研究 (37)3.4 主题与象征比较研究 (38)3.4.1 自然与文明的比较 (39)3.4.2 传统与现代的比较 (41)3.4.3 个体与社会、宇宙的比较 (42)4.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工具 (43)4.1 文本分析 (44)4.2 历史分析 (45)4.3 符号学分析 (46)4.4 交叉学科方法 (48)5. 比较文学的未来与发展 (49)5.1 全球化的影响 (50)5.2 信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51)5.3 比较文学的学科交叉 (52)6. 比较文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54)6.1 文化交流与理解 (56)6.2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57)6.3 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58)1. 比较文学概述比较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考察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来深入理解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以及人类体验本身。

比较文学研究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比较文学研究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比较文学四个主要研究类型;掌握四 种比较文学的主要方法分析中外文学现象
一、影响研究
什么是影响?
影响是指一国作家在外国作家的作品中得到某种
启示,他模仿和消化其中一些原先自己没有发现 的因素,并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什么是影响研究?
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事实
2.1 平行研究的对象
主题、体裁、人物、情节、风格、技巧
2.2 平行研究的理论依据
可比性:比较的对象之间需要有某种可资比
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和异,只有那些 同时具备相同与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 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求出文学的共 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三、阐发研究
研究内容
用一种恰当的外来理论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中的
1.4 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
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
影响的历史意识论 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
1.5 影响研究的步骤

② ③ ④
影响存在的提出 材料的搜求与考订 假设的证明 影响的深入研究
二、平行研究

什么是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
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文学、 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 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 益的结论
别人抬高自己的作用

回返影响
一个国家内某作家的作品,在外国取得重大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
本国的文学发展


虚假影响
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作品增加审美情趣,
为读者制造某些假象,以增加作品的影响

超越影响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并
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文学现象的比较。

这一层次研究比较文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重点在
于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化、时期、
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第二层次:文学系统的比较。

这一层次关注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异同,例如东方文学
与西方文学的区别、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变化等。

比较文学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系统的
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相互影响的证据。

第三层次:文学文化的比较。

这一层次重点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
品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现实
意义。

这一层次的研究也通常涉及到翻译、接受和传播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效应。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比较指不同时期、地区、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重点探讨其发展演变和历史渊源;横向比较则是
比较不同语种、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关注其在某种共同主题或文化价值观下的
异同。

总之,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其研究目的是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探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拓展我们的文学
视野并推动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文学资料

比较文学资料

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指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

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节、意象、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如亡灵的歌声,从深深的坟冢 刺耳地飘出, 情人啊,你可听见我走调的声音 飞向你的窗户。 最后,我将歌唱你的亲吻, 你的红唇, 歌唱你折磨我的温存,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听到我的琴声,请张开 心灵和耳朵: 为了你,我唱出这支 残酷的柔歌。
《夕阳》 夕阳》
无力的黎明 把夕阳的忧郁 倾洒在 田野上面。 这忧郁 用温柔的歌 抚慰我的心, 心 在夕阳中遗忘。
哈切特:“ 哈切特:“中国的作者也未免过分了,他把 一个人描写得不像人而很像魔鬼。不过, 这也许是中国诗人的习惯。” 这也许是中国诗人的习惯。” 改动之一:医生妻子反对牺牲自己孩子以 拯救赵氏孤儿。 改动之二:当下就报仇而非16年后孤儿长大 改动之二:当下就报仇而非16年后孤儿长大 后自己报仇。
美国文化中的寒山情结
寒山诗选
其二 寒山子,長如是,獨自居,不生死。
其三 我居山,勿人識,白雲中,常寂寂。
唐代诗僧寒山子 1189年日本寒山诗集 的出版与传播 50年代 美国 的 禅宗热
大陆学界对寒山的重新评介 大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对寒山的介绍: 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子
1960’s美国嬉皮士 文化运动中的寒山热 1970’s中国港台 学术界对寒山的 再发现与研究 美国的对外文化输出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中,嬉皮士 们以中国唐代诗人寒山为偶像和精神导师, 他们留着长发,光着脚,挂着耳环,质疑 和反抗一切传统的社会秩序与道德。当时 在嬉皮士中间流行着这样的歌曲: “I am Cold Mountain, if you please; I am Cold Mountain, if you don’t please!” don’ please! 诗僧寒山是孤独、纯粹、忠于自我的象征。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

比较文学研究的关键:可比性
•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文化的文学比 较研究中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具有同一 性特征的联系或关系。 • 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 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 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 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 的价值。 • 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用来比 较的对象之间的外在联系和内在关系的存在。 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比较文学 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唐]孙頠(wěi)《幻异志》 板桥三娘子
• 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 人皆熟睡,独季和转展不寐。隔壁闻三良子悉窣,若动物 之声。偶于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 后于巾厢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 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小人则牵牛驾 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又于厢中,取出一裹 荞麦子,受于小人种之。 • 须臾生,花发麦熟,令小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又安 置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子于厢中,即取面作烧饼 数枚。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 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 于户外窥之。
[唐]段成式(803-863 ) 《酉阳杂俎》 叶限
•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后 令汲于他泉,计里数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 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 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 人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 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内藏于室。 所须笫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衣玉食 随欲而具。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在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屡遭质疑,并不时传出比较文学危机的警报。

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勃兴和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关于文学与其他文化领域之间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文学领域因此显得更为庞杂。

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厘定大致的研究范围仍是必需的。

第一节比较文学与相关概念在讨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前,我们不妨将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等其他传统文学概念作一比较,从外延上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

一、民族文学民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说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使用共同的语言,居住在共同的地域,过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①。

英文中的nation 在有些情况下既可翻译成“民族”,又可翻译成“国家”,这说明这两个概念有重合之处。

根据斯大林的观点,“民族不是普遍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这种现代民族的概念经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与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国家的保护,民族在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中不仅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利也难以保障。

但从文化和现状的层面看,民族又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因为世界上有些国家是多民族的,例如中国、俄罗斯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一个民族也可能分散在若干国家,如中东、东非的阿拉伯民族和欧亚大陆的斯拉夫民族等。

应当承认,在民族的划分上,有关政治、地缘等方面还存在交叉、变化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并未构成对“民族”这个定义的否定,“也没有严重到足以混淆民族文学研究和超出民族文学界限的研究”①。

民族文学指某个民族内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日本学者大琢幸男在《比较文学原理》中将民族文学定义为“一种具有一国风土人情、民族性及传统等特征的各个国家的文学”②。

民族文学虽风格各异,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们来自同一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子谓彦曰:“此女虽有情,心亦不尽,向复窃 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彦曰: “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 共酌戏谈甚久,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 已觉。” 因取所吐女人还纳口中,须臾,书生处 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乃吞向男子, 独对彦坐。然后书生起谓彦曰:“暂眠遂久,君 独坐,当悒悒耶?日又晚,当与君别。” 遂吞其 女子,诸器皿悉纳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 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彦大元中 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 是永平三年作。
4、影响的传播方式与过程:影响研究传播 过程: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 径这三个方面来考察。
放送者 Influence-giver
媒介 intermediary
接受者 Influence-receiver
作家、著作、思想
某一作家、作品、思想、情感
媒介 intermediary
接受者 Influence-receiver
孙景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首先就是使影响 研究与平行研究得以有效实施并获得科学认识的 研究法则,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影响类型、影 响流传途径和影响接受方式的事实考证,或通过 对类同的内在规律和新的科学认识。” 刘波:把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看作比较客观 的基础。
曹顺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 跨科学与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找同的 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 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 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韦勒克: B、文学性: 只研究来源和影 对文学内在的审 响、原因和结果,一 美品格的研究,比如 部整体性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 就会被打散,甚至割 人物形象、语言风格、 裂开来。 意象、节奏等。 强调和注重对文学 研究对象的内在属性 作品的文学性的研究。
(参见教材P20)
C、可比性:研究文学间事实联系、规律的差 异性和类同性,研究与不同学科相互渗透问 题。 研究对象的问题属性 同源性——可比性 变异性——同源中的变异——可比性 类同性——可比性
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
1)流传学 ——由起点向到达点传播,放
送者对到达点的(主动)施与影响。 中国戏剧西播欧洲的情况
影响研究实例简介之一
流传学——以起点向终点的顺时方向研究
朱炳荪的《<灰阑记>纵横谈》: 从印度《佛经》(起点)——希伯莱文的 《圣经》——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中经元 代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现代德国戏剧 家布莱希特的《高加速灰阑记》——当代日本系 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终点) 考察各个时代的《灰阑记》,考证出其纵横上 下的谱系关系,表明了事实联系与共源性的关系。
2)渊源学——以终点追溯起点的逆时方向研究。
渊源学——从到达点出发向起点探源追溯, 接受者对放送者的(被动)接受影响. 比如: 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 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渊源; 渊源的国际性循环
LOGO
第三讲 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和方法
一、 “什么是比较文学?”
一、何谓比较文学?
为什么说, “比较”+“文学”, 不一定是比较文学,但又是“比较 文学”?
1、比较文学与下列概念的区分 民族文学——也叫国别文学或国家文学。 外国文学――顾名思义是指外国语言文学。 世界文学——文学作品和文学遗产、理想的文学 与文学研究、世界性精神生活方式 。也可指 “一切文学”韦勒克(P141同下) 总体文学——也叫一般文学或普通文学,也有 “文学理论”或者“批评原则”的意思。(韦勒 克《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译文集》 P140)
总结: 法国学派主要着眼于文学现象的同源性的“跨” 的事实联系研究 美国学派强调类同性和综合性 总体而言,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则 构成了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基本内容。
“东海西海, 心理攸同; 南学北学, 道术未裂”
钱锺书《谈艺录· 序》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影响研究
A==========B 媒介学 A============B
2、影响研究的理论表述和分类 影响研究定义: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 进行研究,涉及到流传学、渊源学、媒介 学等内容。
3、影响研究的范围
影响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则可以研究 一个民族文学给予另一个民族文学的影响。小 则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 族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费孝通
三、研究种类和研究方法
常见分类法: 法国:“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 美国:“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或“本学科范围研究”和“非本学科范围研 究”等。
我国学者通常采用的分类法:
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 本学科研究
平行研究
跨学科研究
(一)影响研究的图式、内容和范式
1、影响研究的基本图式
渊源学 A==========B 流传学
2、何谓比较文学中的“文学”? “文学”在现代英语中已经失去了原来在 拉丁词中的含义——旧有的“知识或文学研究的 意义”,成为“一般文学创作”和“某一时期、 国家或地区的作品“的含义。 (Literature)在早期英语惯用法中是“知 识”“文学修养”的意思,尤其指“拉丁语知 识”,所以Literature 包含有 study of literature 之意。
18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 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your shadow.
《印度文学在中国》
示例总结: 1)起点——印度文学(神话与寓言故事) 2)终点——中国文学从先秦到当代所受到的影响 3)“影响路线图”——注重传播过程时间节点的文 本选择——典型文学现象、、文学样式的表现 先秦、(两汉)三国、六朝、唐、宋元明、 清末、民国、当代(1958年前) 4)影响的实际发生——在描述路线图过程中,辨析 外来因素的进入,发现本国文学出现了新的变量 或者元素,十分重要。
2、比较文学研究的合适对象
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下的文学问题 一个合适的比较文学研究对象,惯常认为应具备 下列内涵:跨越性、文学性、可比性。
A、跨越性: 研究具有跨民族、 跨语言、 跨文化、 或跨学科属性的文 学现象和文学问题。 研究对象的外在属 性
梵·第根:“比较文 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 究各国文学的相互关 系。”《比较文学教 程》教材P18 亨利·雷马克:“简 言之,比较文学史一 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 国文学的比较,是文 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 域的比较。”

比 较 文 学 研 究 范 畴 跨民族 跨语言 交
跨文化
跨学科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既是国际文学史的文学关 系研究,也是不同民族文学间毫无事实影响联系 却反映出文学的共同规律研究,并探讨文学与其 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既包括实 证性的影响研究,也包括审美性的平行研究。
1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 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 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1、比较文学研究范畴:跨界 研究它所辖的跨文化界、跨族界、跨语言 界的文学关系问题 研究其他学科相互关系问题。
A、跨界的文学研究
(一)研究各国的文学、文化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研究各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的规律和异同
B、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1)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探讨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3)探讨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比较’这一术 语……有他的优点, 它使人们注意到有必 要把广阔的视野作为 文学研究的一个物 件。” (美国学者勃洛克)
这样的比较研究有两重好处,一是把外国 文学摆在我们跟前,便于我们吸收,一是把我 们自己的文学摆到一定距离,使我们对它获得 更符合实际的认识。
—— 勃兰兑斯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
3、何谓比较文学中的“比较”?
比较是描述? 比较是方法? 比较其实还有包括怎样的批评要素?
韦勒克概括了法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对“比较”的 定义: 梵 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不同文学 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亚:简称为“国际文学关系史” 伽列在为基亚所写的序中,“文学史的一支;它 研究国际精神关系;研究事实联系;……” 还有:“旨在研究不同文学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 响的现代科学” 关键词:关系、事实联系、关系史、相互影响
韦勒克认为“比较”,并非比较文学特有的方 法,“而是普遍应用于一切文学研究,一切自然科 学研究。而且文学研究——既是在最正统的比较学 者的实践中,并不是单单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的。 任何文学的研究家不仅仅要比较,而且还要再创造、 再分析、阐释、回顾、评价、概括等等,各种方法 同时使用。” 《比较文学译文集》P143
“梵志吐壶” <—— “许彦鹅笼”——《人环》 美女2 许彦
男子 鹅笼 书生 美女1
清· 吴骞 《序》:“昔 东晋 时 阳羡 许彦 ,遇鹅 笼书生于 绥安山 下,离奇诡变,至今人称道之。” 亦省作“ 鹅笼 ”。 清· 蒲松龄 《短禾行》:“世态 渔洋 已道尽,人 间何事不鹅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然 阳 羡 鹅笼,幻中出幻,乃转辗相生,安知说此鬼者, 不又即鬼耶?”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文学理论》:注重文学内部 研究——语言和修辞,包括音韵、节奏、意象、 比喻、象征等形式特征——的研究。)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并非比较文学所独有。比较文学区 别于其他文学研究的特点,不在于 比较,而在其研究范围超出在语言 上和政治上统一的民族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