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概论 2014)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目录1. 比较文学概述 (3)1.1 比较文学的定义 (3)1.2 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4)1.3 比较文学的意义与重要性 (5)2. 比较文学的范围 (6)2.1 语言比较文学 (7)2.1.1 语言的多重性 (9)2.1.2 语言的共性与特性 (10)2.1.3 语言的互鉴与交流 (11)2.2 文学作品比较 (12)2.2.1 不同文学时期的比较研究 (14)2.2.2 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作品的比较 (15)2.2.3 跨文化文学作品分析 (17)2.3 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比较 (18)2.3.1 不同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比较 (19)2.3.2 批评方法的多元性与兼容性 (20)2.3.3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21)2.4 跨文化研究 (22)2.4.1 文化接触与冲突 (23)2.4.2 文化身份的探讨 (24)2.4.3 文化传播的媒介与途径 (25)3.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26)3.1 文化比较研究 (28)3.1.1 历史文化的比较 (29)3.1.2 社会文化的比较 (30)3.1.3 宗教文化的比较 (31)3.2 文学风格比较研究 (32)3.2.1 经典与现代文学的比较 (33)3.2.2 地区风格与国际风格的比较 (35)3.2.3 个体风格与集体风格的比较 (36)3.3 叙事模式比较研究 (37)3.4 主题与象征比较研究 (38)3.4.1 自然与文明的比较 (39)3.4.2 传统与现代的比较 (41)3.4.3 个体与社会、宇宙的比较 (42)4.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工具 (43)4.1 文本分析 (44)4.2 历史分析 (45)4.3 符号学分析 (46)4.4 交叉学科方法 (48)5. 比较文学的未来与发展 (49)5.1 全球化的影响 (50)5.2 信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51)5.3 比较文学的学科交叉 (52)6. 比较文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54)6.1 文化交流与理解 (56)6.2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57)6.3 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58)1. 比较文学概述比较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考察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来深入理解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以及人类体验本身。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1. 介绍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的研究领域,旨在比较和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体裁、风格和传统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进程、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2.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欧洲,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文学作品。

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比较文学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并比较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地区。

3.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3.1 文本比较文本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在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发现并分析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文体、叙事结构等。

文本比较的目的是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

3.2 文化和历史比较除了文本比较,比较文学也关注文化和历史的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3 地域与国家比较比较文学研究也可以从地域和国家的角度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地域性和国家性特征。

这种比较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与地域、国家和民族身份之间的关系。

4. 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于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全球视野至关重要。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我们可以超越文化边界,了解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研究还可以促进文学的多元发展和传播,丰富人们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尽管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语言障碍,因为不同文学作品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创作。

此外,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比较文学的困难。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并
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文学现象的比较。

这一层次研究比较文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重点在
于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化、时期、
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第二层次:文学系统的比较。

这一层次关注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异同,例如东方文学
与西方文学的区别、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变化等。

比较文学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系统的
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相互影响的证据。

第三层次:文学文化的比较。

这一层次重点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
品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现实
意义。

这一层次的研究也通常涉及到翻译、接受和传播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效应。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比较指不同时期、地区、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重点探讨其发展演变和历史渊源;横向比较则是
比较不同语种、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关注其在某种共同主题或文化价值观下的
异同。

总之,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其研究目的是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探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拓展我们的文学
视野并推动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文学笔记

比较文学笔记

比较文学笔记整理毕明军绪论概述比较文学的基点是比较,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对比较文学定义的争论,但是这些都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都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中国学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缺憾。

比较文学具有跨国、跨学科和跨文明的特点,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期研究领域主要有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

绪论知识点知识点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知识点2: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知识点3: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领域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和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

知识点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在很多教材中都没有将其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体系之中,但是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跨文明的总体文学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跨文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入手,探讨多种文明间的异质性、变异性与互补性的问题;二是跨文明阐发研究问题;三是跨文明对话研究问题;四是从比较诗学到一般诗学的研究;五是文学人类学的研究。

绪论小节比较文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比较文学的定义也就不一样,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

在现阶段比较文学具有了跨文明的性质,其可比性是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这就使得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包含了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等内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更为深刻的体会比较文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精选推荐

比较文学——精选推荐

⽐较⽂学第⼀章:⽐较⽂学的定义和功能1、⽐较⽂学的定义:①性质:是⽂学研究的⼀⽀,是⼀门独⽴的学科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跨⽂化和跨学科的各种⽂学关系③研究理论和⽅法:具有⽐较⾃觉的⾃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2、⽐较⽂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物代表作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较⽂学是⽂学史的⼀⽀,偏重于从⽂学史的⾓度给⽐较⽂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学之间的影响,寻找⼀种⽂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法。

④观点不⾜:拒绝把美学作为⽅法论带⼊⽐较⽂学研究,研究视域较⼩⑤法国派代表⼈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位代表⼈物,作品《歌德在法国》《⽂学史研究》《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b梵第根:法国第⼀个系统、全⾯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较⽂学论》(1937戴望舒中译本)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较⽂学》⑥优点:1)为⽐较⽂学学科的建⽴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较⽂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了严密的⽅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较⽂学研究的重要⼿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研究。

①⽐较⽂学是⽂学研究,指向⽂学批评和⽂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规模结合⽐较和审美批评的⽅法,进⾏⽆事实联系的⽂学关系的研究④把⽐较⽂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与法最⼤不同:跨学科)⑤美国派代表⼈物及其作品:a韦勒克《⽂学理论》(与沃伦合著)、《⽐较⽂学的概念》、《⽐较⽂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会议上宣读了⼀篇题为《⽐较⽂学的危机》的论⽂,揭开两个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

教堂⼭会议是⽐较⽂学发展史上的⼀个转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主题学、形象学、译介学
主题学
主题学:研究类似的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文 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 题材的演变: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灰栏记故事:《圣经· 旧约· 列王记》中所罗门断案。佛经《贤愚经》 佛断案;元杂剧李行道的《包侍制智赚灰阑记》(张海棠、马员外、 赵令史);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夫人、女 仆,表现了爱战胜血缘关系这一主题) 《长恨歌》故事(主题的演变)(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 雨》、洪升《长生殿》) 《小红帽》故事的演变和后现代改写 从《木兰辞》到迪斯尼的Mulan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爱情
沈从文《湘西散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 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 的人。‛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斯丹达尔: 《红与黑》 川端康成:《雪国》 拉夫列尼约夫 :《第四十一个》 加西亚·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杜拉斯:《情人》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杨绛:《洗澡》 电影《恋恋风尘》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苦难
罗素(Bernard Russell,1872-1970) :‚有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 情,一直支配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的巨大悲悯。‛ [英]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法]雨 果:《悲惨世界》 [苏]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美 ]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 沈从文:《萧萧》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朱天文:《小毕的故事》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人性之扭曲、险恶 [英]斯蒂文森:《化身博士》 [英]王尔德:《道连· 格雷的画像》 [美]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沈从文:《丈夫》、《鸡毛》 刘庆邦:《神木》(《电影《盲井》)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人性
人性之变化 张爱玲:《金锁记》 刘庆邦:《玉字》 人性之复杂 [美]霍桑:《红字》 [艾米莉· 勃朗特]《呼啸山庄》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曹禺:《雷雨》 电影:《凡尔杜先生》
译事三难:信、达、雅
许渊冲:音美、意美、形美
秋风秋雨愁杀人 Sad autumn wind and sad autumn rain saddened me.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Most Chinese daughters have desire so strong,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构思方式 《红楼梦》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命运
命运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斯丹达尔:《红与黑》 伊巴涅斯:《血与沙》 杰克· 伦敦:《马丁· 伊登》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
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情感的矛盾)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白居易:《长恨歌》 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丽奥帕特拉》 郑义:《老井》 Robert Frost: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爱情
爱情 莫泊桑:《月色》 仓央嘉措的爱情诗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故事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斯丹达尔: 《红与黑》 谷琦润一郎:《细雪》 川端康成:《雪国》 拉夫列尼约夫 :《第四十一个》 加西亚·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杜拉斯:《情人》
莫泊桑:《月色》
莫泊桑:《月色》
男人比较高大一些,挽着他那女朋友的脖子,并且,偶然还吻一吻 她的额头。那幅罩着他们如同为他们而设的仙境般的景物本来是静止 的,现在突然由于他们而充满生气。他们两人像是一个单独的生命,那 个领着天意来享受这个静悄悄的夜景的生命;他们对着教士走过来了, 俨然像一个活的答案,那个天主向教士的疑问而投下来的答案。 他对自己说:‚上帝也许是为了用理想世界掩护人类的爱情,才造 了 这种月夜。‛ 他终于在这一对边走边吻的人儿前面向后退却了。然而那就是他的 外甥女儿;于是他问自己:他是否快要违抗上帝。既然上帝明显地用一 幅如此清幽的景物去围绕爱情,他难道不容许爱情吗? 他逃走了,精神恍惚,几乎有些惭愧,如同闯入了一所他不应当进 去的异教庙宇中似的。
译文对比
Madame de Ré nal fut fidè l àsa promesse. Elle ne chercha en aucune maniè re àattenter àsa vie;mais,trois jours aprè s Julien,elle mourut en embrassant ses enfants.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
愿景与现实的冲突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 朱天文:《小毕的故事》
人文情怀: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罗素因其‚捍卫人道主义理想‛而 在 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外国及外国人形象
尼采、拜伦、卢梭形象在中国的演变 中国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从‚小鬼子‛到商人 (李洁非:《血红玛丽》)
译介学——比较文学视域里的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有两个层面: 一、以原文为中心(source –text oriented approach)的翻译研究。
张南峰概括为:‚以‘忠实’为目标的应用翻译学‛,其目的是指 导翻译实践,为翻译实践提供标准,对翻译质量提出批评。 中西译论:案本、求信、化境;对等、等值、等效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
成长 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高尔基:《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罗曼· 罗兰: 《约翰· 克里斯朵夫》 毛姆:《人性的枷锁》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朱天文:《童年往事》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
追寻、启悟
塞万提斯:《唐· 吉诃德》 歌德:《浮士德》 贾岛:《寻隐者不遇》 史铁生:《命若琴弦》
爱情叙事的功能
莫泊桑:《月色》 斯丹达尔:《红与黑》 路遥:《人生》 拉夫列尼约夫 :《第四十一个》
爱情作为隐喻 萨瓦托:《地道》 爱情作为人物品格塑造的衬托 《埃涅阿斯纪》(Aeneid)、《老井》、《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
爱情叙事的功能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洪昇《长生殿》借兴亡写爱情 孔尚任《桃花扇》借爱情写兴亡。
译文对比
La petite ville de Verriè re peut passer pour l'une des plus jolies de la Franche-Comté . 维立叶尔小城可算是法朗士-孔德省里最美丽的城市当中 的一个。(罗玉君译) 弗朗什-孔泰地区,有不少城镇,风光秀美,维璃叶这座 小城可算得是其中之一。罗新璋译) 玻璃市算得是方施-孔特地区山青水秀、小巧玲珑的一座 城镇。(许渊冲译)
文学超越苦难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 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 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 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安徒生
苦难叙事,创伤记忆
形象学(Imagology)
形象学研究某一民族、国家、人物(包括作者)在另 一民族文学中的文化形象,其形成演变及其文化原因。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
1.《鲁滨逊漂流记》续集中的东方人(中国人、印度人形 象); 2. 钱锺书:《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 3.《马可· 波罗游记》、卡夫卡《万里长城》、布莱希特 《四川好人》、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中 国‛。 4. 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大地》三部曲) 5. 好莱坞电影中的亚裔形象 萨伊德:《东方主义》。东方作为西方的‚他者‛,背 后 隐含着种族主义的帝国主义意识。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
人性 命运 爱情 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情 感的矛盾) 成长 追寻与启悟
愿景与现实的冲突 苦难与记忆 伤逝 孤独 乡愁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磨损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人性
高尔基:“文学是人学” 洛扎诺夫: ―人身上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啊——出乎意外。人身上有 多少丑恶的 东西啊——同样出乎意外。”莫 Nhomakorabea桑:《月色》
远处,一大行白杨树随着小溪的波折向前蜿蜒地伸长着,一层薄霭,一层 被月光穿过的,被月光染上银色并且使之发光的白色水蒸气,在河岸上和周 围浮着不动,用一层轻而透明的棉絮样的东西遮住了溪水的回流。 教士又停住自己的脚步了,一阵温柔的感觉,一阵越来越扩大而且无法 抵抗的温柔感觉打进了他的心灵。 一种疑虑,一种泛泛的不安侵入他的心了;他觉得自己心上生了一个问 题,这问题就是他有时问自己的那些问题中的一个。 上帝从前为什么造了这些东西?既然夜是注定给睡眠用的,给停止意识 用的,给休息用的,给人忘却一切用的,为什么又教它比白昼更有趣味,比 黎明和黄昏更柔和?好些过于微妙过于意味深远的事物对于强烈的光浪既然 不相宜,为什么这个月球,这个态度从容使人感到诱惑而且比太阳富于诗意 的月球,竟像是被上帝注定来小心翼翼地照明这些事物一般,把黑暗世界照 得通明透亮? 他看见远远的处所,草滩的边上,那些罩在发光薄霭里的树丛底下,有 两个并肩而行的人影儿冉冉出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