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污染论文
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毕业论文

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毕业论文底盘噪声包括变速器、分动器、传动轴、差速器和减速器等传动系产生的噪声和轮胎产生的噪声等。
具体表现:①传动系噪声②轮胎噪声轮胎噪声可以分为直接噪声(或车外噪声)和间接噪声(或车内噪声)两种。
即直接噪声或车外噪声是轮胎直接辐射出来的噪声;而间接噪声(或车内噪声)是轮胎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激源源,振动通过悬架和车架传至车身,成为车厢内的噪声。
对轮胎噪声来说,一般反映的就是直接噪声。
对大、中型载重车的轮胎而言,由于其所产生的直接噪声在汽车总体噪声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直接噪声已成为噪声公害。
①轮胎花纹噪声。
由于轮胎滚动,在接地时胎面花纹沟部的容积减小,沟内包含的空气被挤出;而当胎面离地时沟部的容积恢复,外部空气被吸入。
这样空气流入、流出产生的噪声也叫排气噪声。
另外,胎面花纹接地时还产生连续击打路面的噪声,这种噪声也属于轮胎花纹噪声。
②道路凹凸噪声。
轮胎在道路上滚动时,由于路面小的凹凸内空气被压缩,因而产生排气噪声。
一般来说,沥青和水泥路凹凸面小,由此产生的噪声也小。
③轮胎弹性振动噪声。
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和轮胎的不均匀性,引起胎面和胎侧的弹性振动噪声。
④轮胎自激振动噪声。
当汽车急速起动和急制动、急转向时,轮胎胎面元素相对于道路表面发生的局部自激振动,由此产生刺耳的噪声,称为尖叫噪声。
⑤轮胎空气紊流噪声。
由于轮胎滚动,在轮胎周围产生空气的紊流诱发出的噪声。
1.2.3.电器设备噪声1.2.3.1.冷却风扇噪声冷却风扇是噪声的发生装置,受到护风圈、水泵、散热器及传动装置的影响,但其噪声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底盘。
1.2.3.2.汽车发电机噪声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身的噪声也越来越大,主要起因是空气动力噪声。
1.3.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某)、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
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
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的论文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班级:连锁131姓名:王小燕学号:13112126一、汽车的发展历史:1. 汽车同其他现代高级复杂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等一样,并非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明的,发明之初的汽车也并非是这个样子的,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总的来说,汽车的发展经历了蒸汽汽车的诞生、内燃机汽车、汽车量产化、汽车产品多样化和汽车产品低价格时期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几个阶段。
2. 在蒸汽机时代,蒸汽还不是主要运用于汽车方面的。
世界上第一个将蒸汽机用于汽车方面的是法国人N·J·居纽,虽然他的发明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损坏而导致失败,但是确实古代交通方式和现代交通方式的分水岭。
到1804年,脱威迪克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T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使了 15.7km 。
这才是蒸汽机在汽车方面真正意义上的运用。
3. 汽车之所以能再现代生活中产生这么的作用,关键在于实用内燃机的发明,实用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而后的汽油机、柴油机,都是根据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改进和创新,为汽车带来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更持久的耐力。
4. 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是由卡尔·本茨(1844~1929)于1886年1月29日发明的,其实,在本茨之前还有一些人在研制汽车发动机和汽车。
法国报刊早在1863年就报道过雷诺发明的汽车,车速不到 8km /h ,但是它还是从巴黎到乔维里波达来回跑了18km 。
1884年,法国人戴波梯维尔运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制造了一辆装有单缸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和一辆装有两缸内燃机的四轮汽车。
5. 在欧洲,汽车诞生以后的设计指导思想主要是为了人们的娱乐需求,所以研制的汽车都是轿车,而且是豪华型轿车,售价昂贵,一般人经济条件难以承受,销售市场受到限制,产量不能大幅度提高。
另外,汽车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大型机械产品,当时世界上还缺乏大量生产这种大型机械产品的技术条件,不论在欧洲还是在美洲都不可能形成汽车工业。
基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思考与论文

基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摘要:城市道路噪声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之不得不被纳入今后道路建设和发展的议程。
噪声污染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其不利的,我们不想以静谧和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交通的便利。
为此,全社会都在努力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携手创建一个和谐而又安静的交通环境。
本文就此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道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然后提出了城市交通噪声的基本防治措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噪声;污染;防治;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噪声是指人为造成的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也是人们不需要或不想听到的声音。
环境噪声,属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引起的能量公害,是城市四大公害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成倍增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也随之增加。
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声学专业知识,还涉及管理、社会法律等学科的知识。
如果采取一些控制措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应考虑在公共活动中心设置规范的停车场,并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地应用各种法律、经济、技术、行和教育手段,才能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多方面有效控制。
目前,我国对防治交通噪声方面已有法可依,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营运的各阶段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而使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达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如何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沿线居民身体健康的损害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分析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主要环境污染之一,也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噪声污染很严重,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声环境中。
车辆噪声实验分析报告

车辆噪声实验分析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分析不同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排气尾管、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车辆的风阻等。
通过分析不同车型、不同行驶速度和路面状况下的噪声变化,我们发现车辆的噪声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车辆技术水平、行驶速度以及道路状况等。
本实验对于深入了解车辆噪声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降噪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引言车辆噪声是城市环境中主要的环境噪声来源之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车辆噪声不仅引起人员的焦躁和疲劳,还对居民的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车辆噪声的控制和降低非常重要。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声学测量系统来测量车辆噪声。
该系统由一台声级计、一台频谱仪和多个微型麦克风组成。
2.2 实验参数我们选择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小型轿车作为实验样本,对它们在不同速度和不同路面状况下的噪声进行采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噪声来源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排气尾管、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车辆的风阻等。
发动机噪声是由于燃烧产生的气体爆炸过程所引起的。
排气尾管噪声是发动机排气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
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主要是由于汽车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3.2 噪声水平变化分析通过对不同车型、不同行驶速度和路面状况下的噪声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车辆的噪声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不同车型的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豪华车辆的噪声较低,而老旧车辆的噪声较高。
行驶速度越高,车辆在空气中的运动产生的噪声越大。
此外,道路状况也对车辆噪声有影响,坑洼不平的路面会引起更多的振动和噪声。
3.3 降噪措施探讨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车辆噪声水平。
首先,提高车辆的技术水平,改善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设计,减少噪声的产生。
其次,改进轮胎的设计和材料,降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并阐明大学生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首先,新能源汽车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采用电能驱动,减少了石油、天然气等有限资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再者,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噪音较传统汽车更低,减少了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提升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虽然新能源汽车对环境保护有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推广和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较高,购买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一部分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相对传统汽车尚有待提高,目前还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
此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一些困扰,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解决。
三、大学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大学生应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了解,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
其次,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和推广中,通过举办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同时,大学生可以主动向周围人介绍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引导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关注相关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中。
通过这些积极的参与和努力,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视杂音终获成功议论文

无视杂音终获成功议论文星期六,我在家里写作业,突然旁边的大楼响起了滋........的装修噪音。
让我写作业也写不下去,而且心情很烦躁,头很晕。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噪音会干扰休息和睡眠、必然会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如果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噪音对我们来说是一一个极大的危害,噪声能对听力进行损伤、能诱发多种疾病、对正常生活和工作进行干扰、对动物进行影响...根据的调查噪音的标准度在30~40分贝左右,如果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
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普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还有一种噪音那就是汽车噪声,汽车噪声名副其实就是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内燃机、喇叭、轮胎等都会发出大量的人类不喜欢的声音。
汽车噪声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辆增长很快,伴随而来的交通噪声污染环境现象也日益突出。
专家认为,汽车对环保最大的危害是噪音污染。
实际上,城市最吵闹的噪音排第一的应属汽车喇叭声。
走在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带来的是阵阵刺耳的喇叭声,无论你在办公室、教室、医院、家里,喇叭声都样不能让你的耳朵清静。
科学家认为,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在此以上就是有害的噪声。
噪声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甚至导致产生神经衰弱症等。
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60%以上。
汽车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噪声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
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
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论文导语:生态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论文,欢迎借鉴!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道路交通所引发的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处理好道路交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
本文从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大气、噪声和水等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并提出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突破进展,道路交通的发展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比如噪声、震动、尾气等污染,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消耗,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大气、噪声和水等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并提出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1、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道路交通一般指人或车辆沿着道路的移动,它由行人(含乘车人和驾驶人员)、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包括公路和城镇街道)三要素构成。
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失望的对立面而存在。
我国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城市环境的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成分和社会环境成分。
城市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环境的形成在许多方面都必然受到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2、道路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城市环境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制约因素是城市交通的发展前提。
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汽车噪声控制系统的设计

汽车噪声是指汽车驶过的噪声,即在汽车驶过时在其旁边测得的噪声,这个噪声是汽车制造鉴定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是交通噪声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对其影响非常大。
现代汽车的噪声特性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汽车噪声不仅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车内的噪声与振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相比是降低车辆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特别是轿车,车内噪声状况更是衡量轿车档次的标准之一。
噪声控制为实时控制,需要较大的计算量,普通的单片机难以实现。
20世纪80年代,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的问世为信号的实时控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DSP已成为现代智能控制器的核心部件。
本文采用DSP芯片TMS320F2812设计了既可以脱机独立自主运行又可以通过USB接口在线仿真的智能控制器,并以该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汽车内部噪声主动智能控制系统。
关键词:汽车噪声、智能控制系统、电路设计AbstractAutomobile means a motor vehicle passing noise is noise, that is, in the car when passing through in his next to the measured noise, the noise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 manufacturers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t is the traffic noise in the main part of its impact on very large . Hyundai Motor to measure the noise characteristics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quality automotive one. Car noise is not only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aused by pollution, the impact of people's life and work, and vehicle noise and vibration,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lower compared to vehicle comfort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Vehicles in order to improve comfort, the world's major car companies are on the vehicle noise control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particular, cars, vehicle noise is a measure of the situation of more cars, one of the grade standards.Noise control for real-time control, required the calculation of a larger volume, single-chip general difficult to achieve. 20th century 80'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chip for the signal the advent of real-time control has opened up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As chip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mature and develop, DSP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moder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TMS320F2812 designed DSP chip can run offline independence can be online through the USB interface simulatio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and the controller as the core design of the interior of the motor vehicle Intelligent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Keywords: car noise、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s、circuit design目录第一章汽车噪声控制系统介绍 (1)第二章智能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2)第一节设计过程及系统框图 (2)第二节电源与复位电路设计 (3)第三节 A/D、D/A电路设计 (4)第四节外部SRAM、FLASH扩展电路设计 (6)第三章汽车内部噪声主动控制实验系统设计 (7)第一节汽车被控系统模型 (7)第二节外部声源 (8)第三节智能控制器 (8)第四节信号监视器 (8)结束语 (9)谢辞 (10)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汽车噪声控制系统介绍从1970年到现在,想了许多办法降低了汽车噪声,如汽车尾气排气消声、汽车发动机弹性支承、机械结构改进等,这些措施都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主要污染之一,也是评价汽车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
至2011年2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1亿辆,去年全国新增机动车2048万辆、驾驶人1317万人,有20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这些车辆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
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年鉴资料,我国城市数已达668个,今后1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005年城镇化水平将由2000年36%提高到38%,到2010年再提高到45%,我国城镇人口将由2000年4。
4亿人增加到6.28亿人,10年内将有1.5~2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新增城市人口40%.因此车辆噪声已对城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构成危害,控制车辆噪声水平是势在必行。
所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每年增长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和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
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市70%的噪声来源于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噪声。
汽车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汽车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所以汽车噪声的控制,不仅关系到乘坐舒适性,而且还关系到环境保护。
然而一切噪声又源于振动。
振动能够引起某些部件的早期疲劳损坏,从而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过高的噪声既能损害驾驶员的听力,还会使驾驶员迅速疲劳.从而对汽车行驶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汽车噪声的控制,也关系到汽车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振动、噪声和舒适性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既要减小振动,降低噪声,又要提高乘坐舒适性,保证产品的经济性,使汽车噪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关键词:噪声法规标准,噪声源,空气动力噪声,减噪方法,噪声源的识别
1、引言:
噪声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列为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20世纪60年代,各汽车主要生产国相继制订汽车噪声法规和其测量方法.国外规定新车型如达不到本国规定的噪声指标就不许销售。
在噪声法规的驱动下,各阶段汽车噪声控制技术也取得不断的进步。
并且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降噪技术
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欧洲的法规规定,从1996年10月起,客车的外部噪声必须从77 dBA降到74 dBA,减少了一半噪声能量,到本世纪末进一步降低到71 dBA。
日本的法规规定.小型汽车在今后十年内噪声标准控制在76 dBA以下.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计划在2010年交通干线的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 dBA以内.而据国内目前有关资料表明。
国内的大客车的噪声许可值则不得超过82 dBA,轻型载货车为83.5 dBA。
由此可见,我国在车辆噪声控制方面还得狠下工夫。
虽然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噪声法规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缓慢。
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汽车噪声法规变化较快,在某些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
不过总体看来,无论是汽车汽车噪声法规和标准,还是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都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汽车运行时的噪声源以及其对应的减噪方法,期望有助于我国汽车降噪技术的发展。
2 国外内噪声法规标准及研究现状
2。
1噪声的概念与识别
2。
1.1噪声的概念
噪声的定义主要是从主观需要的角度认为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声就是噪声。
众所周知,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严重的危害,它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
各国都制定了噪声允许标准。
对于噪声的评价量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二种.
1)响度级、等响曲线和响度
人耳能接收声波的频率大约在20Hz到20kHz,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人们通常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对声音的感受,这种感觉同声波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相同声压级单频率不同的声波,人耳听起来会不一样。
为了定量描述声音的这种特性,通常采用1000Hz纯音为标准,定义其声压为响度来确定。
对各频率的声音作同样的试听比较得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由于响度级仍然是一种对数表度单位,不能线性表述响度级与人的主观听觉的轻响程度,因此提出了一个“响度”参量来表述主观听觉与轻响程度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