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主备:欧秀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0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题: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并能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与父母的亲情,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演讲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
2.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朗读、演讲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孩子与父母亲密互动的场景。
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平时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怎样的呢?父母经常给你们做些什么?Step 2: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课文《父母多爱我》,与学生一起快速浏览课文标题,然后询问学生:你们觉得父母对你们的爱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标题。
Step 3:课文讲解与朗读(15分钟)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并分别请几名学生带头朗读每一小节,全班齐读。
Step 4:情感分享(10分钟)教师请学生就课文中的“父母对我是无私的、深沉的爱”的情景,与同桌分享自己与父母的亲密互动的场景,并说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同时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Step 5:表演与评价(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演示课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场景。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或编写剧本。
观看表演后,学生可自由评价其他同学的表演,鼓励其它同学的优点。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题目如下:1. 父母对我的爱是_______。
A. 无私的、深沉的\tB.矛盾的、苛求的2. 父母时刻都在为孩子操心,他们是_______。
A.朋友\tB. 伙伴3. 学会_______你的父母,去理解他们。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父母无限爱我》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父
母无限爱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十课,主要内容是向
学生传达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意义和重要性。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懂得回报父
母的爱。
三、教学重点
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意义。
四、教学难点
落实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和引导学生回想与父母相处的场景,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情。
2. 呈现:共同观看教材中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父母无限爱的思考。
3. 讲解:讲解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意义和重要性,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回报父母爱的重要性。
6. 练:通过课堂练和小组分享,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回报父母爱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父母无限爱我
- 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意义
- 回报父母的爱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意义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引发了学生对父母无限
爱的思考。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回报父母爱的方法。
对于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1年初中政治《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教学案

(出示姚明的照片)
他们就是姚明的父母,
1、你能找出姚明与他的父母外貌的相似之处吗
2、除了外貌之外,我们还有哪些与父母相似的地方呢?
3、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与父母相似的地方呢?
小结:由于先天的血缘关系,后天的耳濡目染…..我们的生命中就留下的父母深深的印记。
板书:基于血缘—与生俱来
指名读
读出烦恼的语气
7、我们从中有什么启发?
8、听了这节课,回家后你会怎么做呢?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法律予以确认的。
情感目标: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感受父母子女之间浓浓烦人亲情。
“假如有人拿一千万换你一双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假如有人拿一亿元换你健康的身体,你愿意吗?”
“你强健的身躯是谁给的?”
“你明亮的眼睛是谁给的?”
“你健康的身体是谁给的?”
“那请你感谢你的父母吧!他们虽然不富有,但却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万、一百万的财富。”
(停顿,向后退几步,扫视全班)
同学们,你们明白这段对话的含义吗?
(走上讲台)
板书: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
我们出生的那天,就已经拥有了父母赋予的生命,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额财富。
(指点屏幕)我们能像小明一样埋怨父母的贫穷吗?
可是想到家长会,小明还是有烦恼:
(寻找父母的印记)
出示《小明的烦恼二》:
小明这时烦什么呢?
(父母的长相)
我们该如何帮助小明呢?
(出示姚明父母的照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和父母关爱孩子的方方面面。
2.了解孝顺的含义,掌握初步的孝顺道理与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能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2.能够体会父母之爱,学会自主学习并做出有意义的自我评价,提升自我认知与自信心。
3.能够自主发现生活中关于孝的点滴小事,并尝试去将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1.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做到“不论父母贵贱,须孝从来第一”。
2.培养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感悟人生道理、学会关注和感悟自己生命中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贴合三年级学生年龄、认知和生活实际,内容通俗易懂、图片生动形象,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这一单元是基于“孝顺”的主题,通过生活中点滴的事情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父母对孩子不同方面的关心与爱护,引导他们学会自主观察和想象、体会和领悟,真正做到感悟人生道理、学会关注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
教学内容及思路分析1.引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何其多,父母之爱何其多”,感悟到父母对于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程度,并让学生自主发人真身边生活中关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的小事例。
通过讨论这些小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的物质上,更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
让学生意识到,“孝道源自于我,只有我主动去做,才会真正体会到‘孝’的内涵和意义”。
2.概念讲解:介绍“孝”的概念和基本内涵,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基本内涵。
3.形象讲解: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体验到父母对孩子关心的不同方面。
4.亲子沟通: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运用多种方式(互动讨论、家访等)实现学在实践中,促进行为与性格的和谐发展。
5.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和总结,并让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在落实“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拿一杯水给老人家、主动收拾书桌或折叠衣服等)后的心得体会。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XX中心小学 XXX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父母多爱我》。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节课《父母多爱我》是本册书的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是父母的爱是默默的,多一些理解,我们学习本节课是为了体会父母对自己默默的爱,并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父母爱子女的多种方式。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属于对道德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平时学习生活中意识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再加上我校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由于多数都由祖父母抚养,对父母爱的体会特别模糊,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他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爱渴望和珍惜的心灵呼唤。
三、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新知讲授活动一:名字里的故事1.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指名介绍父母长辈为自己取名字的故事)师:我叫董春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 父母多爱我》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十课《10 父母多爱我》是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
本节课通过描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亲情感受,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讨论,进一步感受父母的关爱,提高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学会珍惜家庭亲情,懂得回报父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学会珍惜家庭亲情,懂得回报父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父母的关爱,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父母多爱我》。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父母的关爱,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心。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本次课程主要讲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教学目标、学情、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包括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最后,让学生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重点是在日常生活小事的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难点是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
教学过程分为自学指导课和展示交流汇报课两个部分。
在自学指导课中,学生按照自学要求和平时的自研究惯独立完成自主研究部分。
在展示交流汇报课中,老师通过欣赏动物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动物父母和宝宝的互动,引导学生讲述动物父母对宝宝的爱。
同时,老师还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评价和表扬,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研究。
总之,本次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热爱家庭的态度。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动物图片、听取故事等活动中,深刻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讨论的是《父母多爱我》。
和动物父母一样,我们的父母也非常关心、呵护、疼爱我们。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体验活动。
请三名同学上台扮演孕妇妈妈,其他同学做小小观察员,观察这些孕妇妈妈的动作。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小宝宝,不要让他受到伤害。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孕妇妈妈们的动作都非常困难,比如蹲下和站起来都很费力。
我们采访了一位孕妇妈妈,她告诉我们在捡东西的时候,由于肚子太大,她必须单膝跪地去捡,而且腿还要护着肚子,不能让他碰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理解故事传递的道德教育主题。
2. 能够通过故事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道德教育主题,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工具。
2. 故事《父母多爱我》的PPT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体验。
3.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故事,我们要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并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2 故事阅读与讨论1. 教师朗读故事《父母多爱我》,引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在故事中为什么动了偷糖的念头?动了偷糖的念头是对父母的爱吗?b. 小明父母是怎样关爱小明的?他们为小明做了哪些事情?c. 通过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3. 教师总结道德教育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应该懂得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3 感恩父母活动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张表格,表格上列有一些问题,让学生填写关于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2. 学生阅读问题并回答,然后与同桌分享,并彼此交流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鼓励学生写下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必拘泥于形式。
Step 4 展示与反思1. 鼓励学生将自己写的感恩父母的信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选择一篇进行朗读。
2.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政治教案课题§4.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课型新授课
主备:欧秀荣个备:审核政治教研组2009-10-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人不可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法律予以确认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
进一步感受父母子女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人不能选择父母
【教学难点】
人不能选择父母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从长相上来看,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父母有相像之处。
生:观察自己携带的照片,指出自己与父母的相像之处,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除了相貌之外,我们每一个人还有其他许多地方与父母有相似之处。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可请2——3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新课学习:
师:为什么子女与父母之间会存在如此多相似的地方呢?
讨论交流: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活动。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定几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存在的,正是这种血缘关系把父母和子女的生命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由于遗传、家庭生活方式和父母教育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父母用无私的爱呵护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
讨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能解除吗?
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解释。
阅读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P38关于“在云南省境内发生的一起车祸中,一位年轻母亲与婴儿间感人的亲子情的事例”。
读毕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感悟,并由组长把每一位同学的感悟都记录下来。
在此基础上,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大组发言。
教师归纳后指出,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领略到如此美好的人生。
问题辨析:
师:当子女逐渐成熟以后,便开始有了对父母的评判。
有的同学开始挑剔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父母的相貌、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等比不上其他同学的父母,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
对此,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呢?
生:结合教材P40华罗庚的典型事例,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记录,并推派代表在大组交流。
课堂小结:
华罗庚从家境贫寒、疾病缠身的少年时代走来,一路艰辛,最终成为大数学家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与父母的境遇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我们不应该挑剔父母,而应感谢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去创造生命的辉煌灿烂。
我们要懂得“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一道理。
板书设计:父母赋予子女生命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人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
【教后感】
本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道理都明白,但是很多学生把父母赋予子女生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认为需要感恩。
应该有一些相关事例来说明生命来之不易,应该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