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2002

合集下载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国际公约类1.《在工作场所保护工人健康建议书》(1953-6-25)2.第139号公约《预防和控制致癌物质和制剂导致职业危害公约》(1974-6-24)3.第155号公约《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1983-8-11)4.第171号建议书《职业卫生设施建议书》(1985-6-26)5.第161号公约《职业卫生设施公约》(1985-6-26)6.第170号公约《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990-6-25)7.ILO-OHS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2001-4-27)二)法规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第60号主席令)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44号)3.《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52号)4.《职业病目录》(卫生部文件,[2002]108号)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文件,[2002]63号)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21号)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卫生部长令第49号)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63号)9.《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23号)10.《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24号)11.《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25号)12.《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20号)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长令第31号)1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三)强制性标准1.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3. GBZ 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4. GBZ 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5. GBZ 5-2002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6. GBZ 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7. GBZ 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8. GBZ 8-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9. GZB 9-2002 职业性电工性眼炎(紫外线角结膜炎)诊断标准10. GBZ 10-2002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11. GBZ 11-2002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12. GBZ 12-2002 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13. GBZ 13-2002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14. GBZ 14-2002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15. GBZ 15-2002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16. GBZ 16-2002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17. GBZ 17-2002 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18. GBZ 18-2002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20. GBZ 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21. GBZ 21-2002 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22. GBZ 22-2002 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23. GBZ 23-2002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24. GBZ 24-2002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25. GBZ 25-2002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26. GBZ 26-2002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27. GBZ 27-2002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28. GBZ 28-2002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29. GBZ 29-2002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30. GBZ 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31. GBZ 31-2002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32. GBZ 32-2002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33. GBZ 3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34. GBZ 34-2002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35. GBZ 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36. GBZ 36-2002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37. GBZ 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38. GBZ 38-2002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39. GBZ 39-2002 职业性急性1,2一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40. GBZ 40-2002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41. GBZ 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42. GBZ 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43. GBZ 43-2002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44. GBZ 44-2002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45. GBZ 45-2002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46. GBZ 46-2002 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47. GBZ 47-2002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48. GBZ 48-2002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49. GBZ 49-2002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50. GBZ 50-2002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51. GBZ 51-2002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52. GBZ 52-200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53. GBZ 5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54. GBZ 54-2002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55. GBZ 55-2002 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56. GBZ 56-2002 棉尘病诊断标准57. GBZ 57-2002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58. GBZ 58-2002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59. GBZ 59-2002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60. GBZ 60-2002 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61. GBZ 61-2002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62. GBZ 62-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64. GBZ 64-2002 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65. GBZ 65-2002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66. GBZ 66-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67. GBZ 67-2002 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68. GBZ 68-2002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69. GBZ 69-2002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70. GBZ 70-2002 尘肺病诊断标准71. GBZ 71-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72. GBZ 72-200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73. GBZ 73-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74. GBZ 74-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75. GBZ 75-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76. GBZ 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77. GBZ 77-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症诊断标准78. GBZ 78-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79. GBZ 79-2002 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80. GBZ 80-2002 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81. GBZ 81-2002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82. GBZ 82-2002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83. GBZ 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84. GBZ 84-2002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85. GBZ 85-2002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86. GBZ 86-2002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87. GBZ 87-2002 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88. GBZ 88-2002 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89. GBZ 89-2002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90. GBZ 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91. GBZ 91-2002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92. GBZ 92-2002 职业性高原性诊断标准93. GBZ 93-2002 职业性急性航空病诊断标准94. GBZ 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95. GBZ 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96. GBZ 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97. GBZ 97-2002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98. 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99. 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100. GBZ 100-2002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101. GBZ 101-2002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102. GBZ 102-2002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103. GBZ 103-2002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104. 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105. 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106. 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107. GBZ 107-2002 放射性性腺诊断标准108. 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109. 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110. 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111. 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112. 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113. GBZ 113-2002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114. GBZ 114-2002 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115. GBZ 115-200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116. 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117. GBZ 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118. 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119. GBZ 119-2002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120. GBZ 120-2002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121. 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122. GBZ 122-2002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卫生防护标准123. GBZ 123-2002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距离124. 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距离125. GBZ 125-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126. 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127. 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128. 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29. 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30. GBZ 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131. GBZ 131-2002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132. GBZ 132-2002 工业用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133. 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距离134. GBZ 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135. GBZ 135-2002 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136. GBZ 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137. GBZ 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38. GBZ 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39. GBZ 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40. GBZ 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141. GBZ 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142. 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143. 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四)推荐性标准144. GBZ/T 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145. GBZ/T 145-2002 个人胶片剂量剂146. GBZ/T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147. GBZ/T 147-2002 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148. GBZ/T 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剂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149. GBZ/T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150. GBZ/T 150-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51. GBZ/T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152. GBZ/T 152-2002 γ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153. GBZ/T 153-2002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154. GBZ/T 154-2002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155. GBZ/T 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156. GBZ/T 156-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157. GBZ/T 157-2002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企业管理手册)核与辐射监督管理手册(工业应用类)

(企业管理手册)核与辐射监督管理手册(工业应用类)

湖北省核与辐射监督管理手册工业应用类(征求意见稿)湖北省环保厅编印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工业应用目录辐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表放射源Ⅰ类放射源一、γ辐照装置Ⅱ类放射源一、室内探伤二、室外探伤(现场探伤)三、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Ⅲ、Ⅳ、Ⅴ类放射源一、固定式Ⅲ、Ⅳ、Ⅴ类源二、移动式Ⅲ、Ⅳ、Ⅴ类源射线装置(非医用X线机类)Ⅱ类射线装置一、室内探伤二、室外探伤三、X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四、非医用加速器Ⅲ类射线装置一、Ⅲ类非医用射线装置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表1.单位基本信息表2.辐射安全与防护3.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放射源Ⅰ类放射源γ辐照装置一、监督检查目的γ辐照装置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应用放射源活度最大,潜在安全危害最大的项目。

通过检查辐照场所有关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是否齐备、合理、有效;放射源的转让或退役是否按法规要求进行;装置的运行是否规范,操作是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杜绝一切人员进入辐照场所时被误照,保障职业人员与公众的生命安全,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检查程序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GB 17568规定的各类γ辐照装置的日常监督检查。

三、必须具备的防护设施1. 钥匙控制:放射源的升降开关、辐照室人员通道门和货物通道门的开关必须采用同一把钥匙,或多把钥匙牢固串结一起,这一把钥匙或一串钥匙还必须与一台有效的便携式辐射报警仪牢固连在一起,并指定专人保管使用;2.便携式辐射监测报警仪:辐射监测报警仪能正常运行,并每年送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正和检验,以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3.固定式辐射监测仪:安装在辐照装置控制区内,必须与人员通道门的连锁装置形成一体。

在货物出口处安装,应与辐照装置控制台联锁;4.警示标志:在通往辐照室的人员通道门上和货物进、出口门上设置规范、醒目的警告标志,并设置显示室内源安全状态的指示器(灯),且运行正常;5.辐照室人员通道门联锁装置:与源的升降开关联锁,确保开门时源处于安全位置,升源后若门被打开,源应自动降至安全位。

2022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试题

2022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试题

1.对厚度为150mm的钢板焊缝进行探伤检测,可选用的探伤机为()。

A.300kV便携式X射线机B.420kV移动式周向探伤机C.Ir192探伤机D.Co60探伤机2.室外现场的探伤在正式开展探伤作业前,应测量()以证实边界设置正确性,必要时应调整控制区的范围和边界()A控制区内的剂量率B.控制区外环境的剂量率C.控制区外探伤人员所在位置的剂量率D控制区边界的剂量率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A.停止作业B.采取相应治理措施C.上报主管行政部门D.停工停产4.管电压为150kV的探伤机和管电压为250kV的探伤机距X 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分别为()。

A.2.5mGy/min. 5mGy/minB.2.5mGy/h 5mGy/hC.25mGy/min. 5mGy/minD.25mGy/h. 50mGy/h5.下列关于探伤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衰变常数越小,半衰期越长B.y射线强度与放射性活度有关C.每次核衰变都一定放出y射线D.核素种类决定其穿透能力6.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拒不提供资料。

劳动者依法可向下列监督部门或机构投诉处理()。

A职业病诊断机构B.劳动保障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公安部门7.Co-60的半衰期为()A.30.2aB.28.1aC.432aD.5.27aE.12.2a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60有较大的穿透力,适合检测厚工件B.Ir192半衰期短,检测前需知道其活度C.Ir192能量较低,不适合检测钢铁D.Se75能量较低,适合检测薄件9.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

A穿戴个人防护用品B.携带报警式剂量计C.携带辐射防护检测仪D.对讲机5.()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A.县级B.市级C.省级D.国家1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报告。

与医疗器械行业有关的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行业标准清单

与医疗器械行业有关的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行业标准清单

与医疗器械行业有关的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行业标准清单001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00 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00 GB/T 139-2008 使用硫酸亚铁剂量计测量水中吸收剂量的标准方法00 GBZ 141-2002 γ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00 GJB 151A-19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00 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00 GB 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识00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008-04-0100 GB/T 450-2008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2002-06-13 GB/T 451.1-2002 纸和纸板尺寸及偏斜度的测定GB/T 451.2-2002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 451.3-2002 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GB/T 454-2002 纸耐破度的测定GB/T 455-2002 纸和纸板撕裂度的测定GB/T 458-2008 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GB/T 461.1-2002 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克列姆法)GB/T 461.2-2002 纸和纸板表面吸收度的测定GB/T 461.3-2005 纸和纸板吸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462-2008 纸、纸板和纸浆分析试样水分的测定2008-08-19GB/T 465.1-2008 纸和纸板浸水后耐破度的测定2008-08-19GB/T 465.2-2008 纸和纸板浸水后抗张强度的测定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 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 531.2-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2 部分:便携式橡胶国际硬度计法23 GB/T 1033.1-2008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 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24 GB/T 1033.2-2010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 部分:密度梯度柱法25 GJB 1038.1A-200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第1 部分超声波检验26 GJB 1038.2A-200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验方法第2 部分X 射线照相检验27 GB/T 1040.1-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 部分:总则28 GB/T 1040.2-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 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29 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 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2006-09-0130 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2007-05-1431 GB/T 1298-2008 碳素工具钢2008-05-1332 GB/T 1299-2000 合金工具钢2000-10-2533 GJB 1389A-2005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34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480-1995 金属粉末粒度组成的测定干筛分法1995-04-18GB/T 1540-2002 纸和纸板吸水性的测定可勃法GB/T 1541-2007 纸和纸板尘埃度的测定2007-12-05GB/T 1545-2008 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酸度或碱度的测定2008-08-19GB 1588-2001 玻璃体温计GB/T 1710-2008 同类着色颜料耐光性比较2008-05-14GB/T 1871.1-1995 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1995-12-20 GB/T 1871.2-1995 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铁含量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1995-12-20GB/T 1871.3-1995 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1995-12-20GB/T 1871.4-1995 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容量法1995-12-20GB/T 1871.5-1995 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容量法1995-12-20GB/T 1962.1-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它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T 1962.2-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它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2 部分:锁定接头GB/T 1964-1996 多孔陶瓷压缩强度试验方法GB/T 1965-1996 多孔陶瓷弯曲强度试验方法1996-09-13GB/T 1966-1996 多孔陶瓷显气孔率、容重试验方法1996-09-13GB/T 1967-1996 多孔陶瓷孔道直径试验方法1996-09-13GB/T 1969-1996 多孔陶瓷渗透率试验方法1996-09-13GB/T 1970-1996 多孔陶瓷耐酸、碱腐蚀性能试验方法1996-09-13GB 2024-1994 针炙针GB/T 2101-2008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 2411-2008 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2008-08-04GB/T 2639-2008 玻璃输液瓶GB/T 2679.1-1993 纸透明度的测定法GB/T 2679.2-1995 纸和纸板透湿度与折痕透湿度的测定(盘式法)GB/T 2679.3-1996 纸和纸板挺度的测定GB/T 2766-2006 穿鳃式止血钳通用技术条件2006-08-24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2012-11-05GB/T 2828.2-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 部分:按极限质量限(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GB/T 2828.3-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3 部分:跳批抽样程序GB/T 2828.4-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4 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2828.5-201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5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序贯抽样检验系统GB/T 2828.10-2010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0 部分:GB/T2828 计数抽样检验系列标准导则GB/T 2828.11-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1 部分:小总体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2002-06-13GB 2893-2008 安全色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JB 2895-1997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层合件通用规范GB/T 2941-2006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GB 3053-1993 血压计和血压表GB/T 3198-2003 铝及铝合金箔GB 3156-2006 OCu 宫内节育器GB/T 3274-2007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3365-2008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GB/T 3512-2014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3917.1-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 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17.2-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 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2009-03-19 GB/T 3917.3-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 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2009-03-19GB/T 3917.4-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4 部分:舌形试样(双缝)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0-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2008-08-06GB/T 3923.1-2013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 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1997-06-09 GB/T 3923.2-2013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2 部分:断裂强力的测定抓样法1998-11-26GB 4064-19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4169.X 塑料注射模零件(共23 部分)GB/T 4169.1-2006 塑料注射模零件第1 部分:推杆GB/T 4169.2-2006 塑料注射模零件第2 部分:直导套GB/T 4169.3-2006 塑料注射模零件第3 部分:带头导套GB/T 4169.14-2006 塑料注射模零件第14 部分:推板导柱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4234-2003 外科植入物用不锈钢GB 4343.1-2009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 部分:发射GB 4343.2-2009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 部分:抗扰度GB/T 4365-2003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 4456-2008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2008-12-30GB/T 4666-2009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2009-04-21GBT 4669-2008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4744-2013 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1997-10-09GB/T 4745-2012 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1997-10-09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2-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 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和手操电流传感器的特殊要求GB 4793.3-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3 部分:实验室用混合和搅拌设备的特殊要求GB 4793.4-2001 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4 部分:实验室用处理医用材料的蒸压器的特殊要求GB 4793.5-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5 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安全要求GB 4793.6-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6 部分:实验室用材料加热设备的特殊要求GB 4793.7-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7 部分: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GB 4793.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042 部分:使用有毒气体处理医用材料及供实验室用的压力灭菌器和灭菌器的专用要求GB 4793.9-2013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9 部分:实验室用分析和其他目的自动和半自动设备的特殊要求GB 4803-1994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1994-01-24第 6 页 0000GB 4824-2013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2013-12-31GB/T 4857.1-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试验时各部位的标示方法GB/T 4857.2-2005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 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GB/T 4857.3-2008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 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 4857.4-2008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4 部分: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方法2008-05-27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第5 部分:跌落试验方法GB/T 4857.6-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第6 部分:滚动试验方法GB/T 4857.7-2005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7 部分:正弦定频振动试验方法GB/T 4857.9-2008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9 部分GB/T 4857.10-2005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0 部分:正弦变频振动试验方法GB/T 4857.11-2005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1 部分:水平冲击试验方法GB/T 4857.12-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浸水试验方法GB/T 4857.13-2005 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3 部分:低气压试验方法GB/T 4857.14-1999 包装运输包装件倾翻试验方法GB/T 4857.15-1999 包装运输包装件可控水平冲击试验方法.GB/T 4857.17-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编制性能试验大纲的一般原理GB/T 4857.18-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编制性能试验大纲的定量数据GB/T 4857.19-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流通试验信息记录GB/T 4857.20-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碰撞试验方法GB/T 4857.22-1998 包装运输包装件单元货物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4857.23-2003 包装运输包装件随机振动试验方法GB/T 4886-2002 带警戒限的均值控制图GB/T 4892-2008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4999-2003 麻醉呼吸设备术语GJB 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501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 部份:一般要求GB/T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一般要求GB/T 5030-1985 金属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5080.1-2012 可靠性试验第1 部分:试验条件和统计检验原理GB 5080.4-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指数分布)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1997-06-09GB/T 5455-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1997-06-09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 部分:图形符号GB/T 5549-2010 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2011-01-04GB/T 5709-1997 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1997-10-09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12-29GB/T 5761-2006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PVC)树脂2006-09-14 GB/T 6003.1-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1997-12-01GB/T 6003.2-1997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1997-12-01GB/T 6003.3-1997 电成型薄板试验筛1999-09-03GB/T 6040-2002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2002-09-24GB/T 6529-2008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 6543-2008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2008-04-01 GB/T 6544-2008 瓦楞纸板2008-01-04GB/T 6545-1998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法1998-05-19GB/T 6546-1998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法1998-05-19GB/T 6548-2011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2011-05-12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2001-10-24 GB 6679-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2008-08-14GB 7247.1-2012 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 部分设备分类、要求GB/T 7341.1-2010 电声学测听设备第1 部分:纯音听力计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 7465-2009 高活度钴-60 密封放射源GB 7543-2006 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2006-03-14GB 7544-2009 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7573-2009 纺织品水萃取液pH 值的测定GB/T 7742.1-2005 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 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2005-11-04 GB/T 7974-2002 纸、纸板和纸浆亮度(白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2002-10-15GB 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GB 8369-2005 一次性使用输血器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 8599-2008 大型蒸汽灭菌器技术要求自动控制型GB/T 8600-2008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验方法GB 8662-2006 手术刀片和手术刀柄的配合尺寸2006-09-14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8753.3-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3 部分:导纳法GB/T 8804.2-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 部分: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GB/T 8808-198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1988-02-13GB/T 8809-1988 塑料薄膜抗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 8897.4-2008 原电池第4 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9341-2008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706.X 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专标要求)第9 页 0000GB 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9706.2-2003 医用电气设备第2-16 部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3-2000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诊断X 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4-2009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5-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能量为1Mev 至50MEV 医用电子加速器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6-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微波治疗设备专用安全要求GB 9706.7-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2-5 部分:超声治疗设备专用安全要求GB 9706.8-2009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心脏除颤器和心脏除颤器监护仪的专用安全要求GB 9706.9-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2-37 部分:医用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专用安全要求GB 9706.10-1997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治疗X 射线发生装置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1-1997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医用诊断X 射线源组件和X 射线管组件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2-1997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 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 9706.13-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遥控自动驱动式γ 射线后装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4-1997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X 射线设备附属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5-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1-1 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GB 9706.16-1999 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放射治疗模拟机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7-2009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γ 射束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8-2006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9-2000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内窥镜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0-2000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诊断和治疗激光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1-2003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用于放射治疗与患者接触且具有电气连接辐射探测器的剂量计的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2-2003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体外引发碎石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3-2005 医用电气设备第2-43 部分:介入操作X 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4-2005 医用电气设备第2-45 部分:乳腺X 射线摄影设备及乳腺摄影立体定位装置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5-2005 医用电气设备第2-27 部分:心电监护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6-2005 医用电气设备第2-26 部分:脑电图机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7-2005 医用电气设备第2-24 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8-2006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呼吸机安全专用要求治疗呼吸机GB 9706.29-2006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麻醉系统的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39-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2-39 部分:腹膜透析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GB/T 9723-2007 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2007-09-26第10 页 0000GB/T 9724-2007 化学试剂pH 值测定通则2007-09-26GB/T 9937.1-2008 口腔词汇第1 部分:基本和临床术语GB/T 9937.2-2008 口腔词汇第2 部分:口腔材料2008-12-15GB/T 9937.3-2008 口腔词汇第3 部分:口腔器械GB/T 9937.4-2005 牙科术语第4 部分:牙科设备GB/T 9937.5-2008 口腔词汇第5 部分:与测试有关的术语GB/T 9938-2013 牙科学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2008-11-13GB/T 10009-1988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挤出板材GB 10010-2009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GB 10035-2006 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GB 10080-2001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T 10149-1988 医用X 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GB/T 10151-2008 医用诊断X 射线设备高压电缆插头、插座技术条件GB 10152-2009 B 型超声诊断设备GB 10213-2006 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2006-03-14GB 10252-2009 γ 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 10320-1995 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GB/T 10586-2006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0724-1989 化学试剂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1989-03-01 GB/T 10739-2002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2002-09-06GB 10793-2000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心电图机安全专用要求GB/T 10802-2006 通用软质聚醚型聚氨酯(PU)泡沫塑料2006-09-04GB/T 11115-2009 聚乙烯(PE)树脂2009-07-17GB/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 11234-2006 宫腔形宫内节育器GB 11235-2006 VCu 宫内节育器GB 11236-2006 TCu 宫内节育器GB 11239.1-2005 手术显微镜第1 部分: 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243-2008 医用电气设备第2 部分婴儿培养箱安全专用要求GB 11244-2005 医用内窥镜及附件通用要求第11 页 0000GB/T 11417.1-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1 部分:词汇、分类和推荐的标识规范!!GB 11417.2-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2 部分:硬性接触镜GB 11417.3-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3 部分:软性接触镜GB/T 11417.4-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4 部分:试验用标准盐溶液GB/T 11417.5-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5 部分: 光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1417.6-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6 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 11417.7-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7 部分: 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11417.8-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8 部分:有效期的确定GB/T 11417.9-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9 部分:紫外和可见光辐射老化试验(体外法)GB 11721-1989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卫生标准GB 11748-2005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GB 11756-1989 医用诊断X 射线机管组件通用技术条件GB 11806-2004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T 12000-2003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 12130-2005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GB/T 12190-2006 电子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GB 12257-2000 氦氖激光治疗机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0-2005 人工心肺机滚压式血泵GB 12263-2005 人工心肺机热交换水箱GB 12279-2008 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GB/T 12417.1-2008 无源外科植入物骨接合与关节置换植入物第1 部分:骨接合植入物特殊要求GB/T 12417.2-2008 无源外科植入物骨接合与关节置换植入物第2 部分:关节置换植入物特殊要求GB/T 12554-2006 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GB/T 12670-2008 聚丙烯(PP)树脂GB/T 12671-2008 聚苯乙烯(PS)树脂2008-08-04第12 页 0000GB/T 12672-2009 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2009-07-17GB 12703.1-2008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1 部分:静电压半衰期2008-06-18 GB 12703.2-2009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 部分:电荷面密度2009-06-19 GB 12703.3-2009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3 部分:电荷量2009-06-19GB 12703.4-2010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4 部分:电阻率2011-01-10GB 12703.5-2010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5 部分:摩擦带电电压2011-01-10 GB 12703.6-2010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6 部分:纤维泄漏电阻2011-01-14 GB 12703.7-2010 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7 部分:动态静电压2011-01-14 GB/T 12704.1-2009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 部分:吸湿性2009-03-19 GB/T 12704.2-2009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2 部分:蒸发法2009-03-19 GB/T 12810-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1991-04-28 GB 12904-2008 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2008-11-07GB/T 12914-2008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GB/T 12996-2012 电动轮椅车GB/T 13074-2009 血液净化术语GB/T 13098-2006 工业用环氧乙烷2006-01-23GB 13113-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卫生标准1991-06-07GB/T 13277.1-2008 压缩空气第1 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 13461-2008 组件式小腿假肢GB/T 13508-2011 聚乙烯吹塑容器GB/T 13554-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2008-11-04GB 13690-19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T 13797-2009 医用X 射线管通用技术条件GB/T 14191.1-2009 假肢学和矫形器学术语第1 部分:体外肢体假肢和体外矫形器的基本术语GB/T 14199-2010 电声学助听器通用规范GB 14232.1-2004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 部分传统型血袋GB 14232.3-2011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3 部分:含特殊组件的血袋系统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2008-11-03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 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2005-11-17 GB/T 14294-2008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4295-2008 空气过滤器GB/T 14436-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1993-06-10第13 页 0000GB 14486-2008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GB/T 14710-2009 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4722-2008 组件式髋部、膝部和大腿假肢GB 14723-2008 下肢假肢通用件GB 14724-2009 硬质假眼2009-09-30GB/T 14727-2008 无线传输式聋儿听力言语训练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4728.1-2006 双臂操作助行器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 部分:框式助行架GB/T 14728.2-2008 双臂操作助行器具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 部分:轮式助行架GB/T 14728.3-2008 双臂操作助行器具要求和试验方法第3 部分:台式助行器GB/T 14730-2008 助行器具分类和术语GB/T 14838-2009 橡胶与橡胶制品试验方法标准精密度的确定GB/T 15053-2008 使用辐射显色薄膜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剂量测量系统测量吸收剂量的标准方法GB/T 15171-1994 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1994-08-16GB 15213-1994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GB/T 15214-2008 超声诊断设备可靠性试验要求和方法GB/T 15261-2008 超声仿组织材料声学特性的测量方法GB/T 15446-2008 辐射加工剂量学术语GB/T 15447-2008 X、γ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不同材料吸收剂量的换算方法GB/T 15476-2008 肾功能仪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 15721.4-2008 假肢和矫形器肢体缺失第4 部分:截肢原因的描述GB/T 15721.5-2008 假肢和矫形器肢体缺失第5 部分:截肢者的临床症状描述GB 15810-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2001-09-18GB 15811-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GB/T 15812.1-2005 非血管内导管第1 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2005-03-23 GB/T 15812.2-2005 非血管内导管第2 部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2002-03-05GB 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995-12-15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1995-12-15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2-06-29GB 16174.1-1996 心脏起搏器第1 部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GB/T 16175-2008 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2008-01-22GB/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I 部分质量模型GB/T 16260.2-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 部分:外部度量(GBT)GB/T 16260.3-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3 部分内部度量GB/T 16260.4-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4 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GB/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010-09-02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2010-09-02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010-09-02GB 16351-1996 医用γ 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γ 射线辐射灭菌标准1996-05-23GB 16353-1996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54-1996 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 16383-2014 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GB/T 16407-2006 声学医用体外压力脉冲碎石机的声场特性和测量GB/T 16432-2004 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GB/T 16509-2008 辐照加工剂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导则GB/T 16578.1-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第1 部分:裤形撕裂法GB/T 16578.2-2009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第2 部分:埃莱门多夫(Elmendor)法GB/T 16640-2008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标准导则GBT 16680-1996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 16757-1997 X 射线防护服GB/T 16841-2008 能量为300 keV~25 MeV 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GB/T 16846-2008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GB/T 16886.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 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2011-06-16GB/T 16886.2-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 部分:动物福利要求2011-12-30GB/T 16886.3-200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 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2008-01-22 GB/T 16886.4-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 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2003-03-05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 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2003-03-05GB/T 16886.6-199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 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1997-06-26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 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2001-09-24GB/T 16886.9-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9 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框架2001-09-24 GB/T 16886.10-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 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2005-03-23GB/T 16886.1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 部分:全身毒性试验2011-12-30GB/T 16886.12-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 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2005-03-23GB/T 16886.13-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3 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2001-09-24GB/T 16886.14-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4 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2003-03-05GB/T 16886.1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5 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2003-03-05 GB/T 16886.16-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6 部分:降解产物和可溶出物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2003-03-05GB/T 16886.17-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7 部分: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确立2005-11-04GB/T 16886.18-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8 部分:材料化学表征2011-12-30GB/T 16886.19-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9 部分:材料物理化学、形态学和表面特性表征2011-12-30GB/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2008-12-15GB 16930.1-1997 盲人手杖安全色标志GB/T 16930.2-2009 盲杖技术条件GB/T 16931-1997 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医学和功能分级标准GB/T 16932.1-2009 尿吸收器具第1 部分:尿失禁类型的术语GB/T 16932.2-2009 尿吸收器具第2 部分:产品的术语GB/T 16932.3-2009 尿吸收器具第3 部分:产品类型的标识GB/T 17006-1997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6 部分: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稳定性试验GB/T 17006.1-2000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1 部分:总则GB/T 17006.2-2000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1 部分:洗片机稳定性试验GB/T 17006.3-2000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2 部分:X 射线摄影暗匣和换片器屏-片接触和屏-匣组件相对灵敏度稳定性试验GB/T 17006.4-2000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3 部分:暗室安全照明状态稳定性试验GB/T 17006.5-2000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5 部分:图像显示装置稳定性试验GB/T 17006.6-2003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4 部分: 硬拷贝照相机稳定性试验GB/T 17006.7-2003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7 部分: 稳定性试验口内牙科X 射线摄影设备不包括牙科全景设备GB/T 17006.8-2003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9 部分: 稳定性试验间接透视和间接摄影X 射线设备GB/T 17006.9-2003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10 部分: 稳定性试验乳腺X 射线摄影设备GB/T 17006.10-2003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2-11 部分: 稳定性试验普通直接摄影X 射线设备GB 17100-1997 外科植入物用铸造钴铬钼合金GB 17168 -2013 牙科学固定和活动修复用金属材料GB/T 17255.1-2009 假肢与矫形器假肢部件的分类和描述第1 部分:假肢部件的分类.。

放射卫生场所防护及个人剂量标准汇总

放射卫生场所防护及个人剂量标准汇总

个人剂量
1
监测
1

X/γ累积 剂量
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场所防护 2 辐射剂量
检测

15
放射工作 场所表面 污染检测
α/β放射性 15 表面污染
15
场所表面 污染检测
15
表面污染
个人剂量监测 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 10264-2014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4-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6-2019
9
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 14583-1993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 (5.4、7.2、附录B.6)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 11806-2004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0-200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65-2012 (4)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7-2006(7)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4-2006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GBZ 121-2017 (7)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9 (6)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11)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监测规范GBZ 141-2002 (6)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 143-2015 附录B 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5172-1985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7)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GBZ 115—2002 (5.1、5.2)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4-2002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 264-2015 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10252-2009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201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医用γ射束远距离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 GBZ161-2004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GBZ 178-2017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Z11930-2010 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31-2017 移动式电子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GBZ/T257-2014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 GBZ136-2002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1-1996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 表面污染测定 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 MeV)和α发射体 GB/T 14056.1-2008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表面污染测定 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 GB/T 14056.2-2011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GBZ 143-2015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14-2006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监测规范GBZ 141-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136-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4-2002 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10252-2009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是一种常见的辐射治疗设备。

由于它们的高能量和易穿透性,操作人员在使用时需要进行防护措施。

因此,制定一套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防护措施和检测规范。

一、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防护措施1.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在接近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时应穿着对辐射有防护作用的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护装备,同时佩戴适当的防辐射护目镜。

对于接触辐射源的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护。

2. 环境防护在使用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时,应对设备周围的环境进行防护,包括封闭房间和包覆体等设施。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加强辐射屏蔽等。

3. 设备防护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本身应设置辐射屏蔽装置,确保辐射水平符合相关要求。

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辐射链式反应。

二、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检测规范1. 辐射源的检测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辐射源是关键的辐射源,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

首先,应确保辐射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辐射源接近使用期限时必须更换辐射源。

最后,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辐射源管理体系。

2. 辐射剂量的检测辐射剂量的检测是辐射治疗的重要环节。

应在设备中设置剂量率监测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

同时,需要对使用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保人员的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3. 安全设施的检测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安全设施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应定期检查和校准辐射屏蔽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安全设施,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4. 故障的处理在使用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时,可能出现各种故障。

要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建议设立专门的故障维修团队,定期进行设备维保,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是一种高能辐射治疗设备,在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的同时,也需要在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进行严格的防护和检测。

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司环境保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二〇一二年三月内部资料,妥善保存。

如要引用,请注明出处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目录使用说明1 单位基本情况表2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1)密封源生产线Ⅰ(ST-1)3(2)密封源生产线Ⅱ(ST-2)9(3)放射性药物生产线(ST-3)15(4)医疗植入用放射源生产线(ST-4)21(5)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ST-5) 27 (6)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ST-6) 33 (7)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ST-7) 39 (8)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场所(ST-8)45(9)自屏蔽式加速器生产放射性药物场所(ST-9)53非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使用(10)γ辐照装置(FY1-1) 60 (11)自屏蔽式γ辐照器(FY1-2) 66 (12)刻度用γ/n源场所(FY1-3) 71 (13)放射源收贮单位(FY1-4) 76 (14)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单位(FY1-5) 81 (15)γ射线大型客体检查系统(FY2-1) 86 (16)γ射线探伤(FY2-2) 91(17)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FY3-1)97(18)移动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FY3-2)102 (19)含放射源仪器生产场所(FY4-1)107非医用射线装置使用(20)非医用中高能加速器(FZ1-1) 112 (21)科研用低能加速器(FZ2-1)119(22)电子辐照装置(FZ2-2) 126 (23)Ⅱ类加速器生产场所(FZ2-3) 131 (24)非医用X线Ⅱ类射线装置(FZ2-4)136(25)中子发生器使用场所(FZ2-5) 141 (26)Ⅲ类非医用射线装置(FZ3-1) 146 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使用(27)γ射线远距治疗装置(YY1-1) 150 (28)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装置(YY1-2)155(29)近距γ射线治疗装置(YY2-1) 160 (30)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医学应用场所(YFM-1) 166 (31)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利用场所(YFM-2)172医用射线装置使用(32)医用质子加速器(YZ1-1) 177 (33)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YZ2-1) 186 (34)医用治疗X射线机(YZ2-3) 191 (3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YZ2-4) 196(36)Ⅲ类医用射线装置(YZ3-1) 201 废旧金属熔炼206使用说明1、单位基本情况由被检查单位填写并盖章或签字,每个单位填写一份,所填信息应包括辐射安全许可证中的所有核技术利用项目。

环保部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

环保部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

环保部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第一篇:环保部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环保部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γ射线探伤机》(GB/T14058-93)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一、生产γ射线探伤装置用放射源单位的要求(一)γ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探伤装置)放射源的安全性能等级应满足《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4075-2003)的要求。

(二)探伤装置装源(包括更换放射源)应由放射源生产单位进行操作,并承担安全责任,放射源生产单位也可委托有能力的单位进行装源操作。

生产、销售、使用探伤装置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装源操作。

放射源活度不得超过该探伤装置设计的最大额定装源活度。

(三)应具备探伤装置安全性能检验能力,每次装源前应对探伤装置进行检验,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方可装源。

(四)每次装源时必须用该探伤装置原生产单位生产的新源辫更换旧源辫。

进口探伤装置的源辫可用国产的替换,但需经放射源生产单位认可。

(五)放射源生产单位应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给放射源编码,并将放射源编码卡固定在探伤装置明显位置。

(六)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的,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二、生产探伤装置单位的要求生产探伤装置的单位必须取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销售和使用放射源许可证)。

其生产的探伤装置的说明书中应当告知用户该装置含有放射源及其相关技术参数和结构特性,并告知放射源的潜在辐射危害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其设计、生产的探伤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一)放射源容器装有设计的最大额定装源活度的放射源时,容器的表面剂量率应满足《γ射线探伤机》(GB/T14058-93)中的要求。

放射源容器应进行《γ射线探伤机》中规定的性能试验,并满足标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铺放纱布拭样,使其面积小于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探测面积,在其上铺放 无色的塑料薄膜,以表面污染测量仪直接测量。或者,使用实验室的低本底β射 线测量仪测量。
(3)按下式估算拭子的放射性活度和容器的表面污染比活度 ……………………………………(1)
Q=1.1×10-4(N-N0)/η……………………………(2) 式中:A为拭样的放射性活度,Bq; Q为容器的表面污染比活度,Bq/cm2;N为 拭样的计数率(计数/min); N0为在同一测量位置的仪器本底计数率(计数/min); 为仪器的探测器对 2π方向入射的钴-60β粒子的探测效率(计数/2π粒子)。 对于计数测量的仪表,计数率为累积计数除以计数测量时间(min)所得的商。 (4)评价:容器的表面污染比活度应小于 4Bq/cm2。 (5)对于非贫化铀材料的运输容器,卸下放射源后的空容器的表面污染检测, 可使用表面污染仪在容器表面直接测量。表面污染比活度Q按下式计算。
沿整个辐照装置表面测量距表面 5cm 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特别注意装源 口、样品入口等可能的薄弱部位的测量。
测量结果一般应不大于 2.5μGy/h。 5.1.4 Ⅱ、Ⅳ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Ⅱ类电子束辐照装置辐照室外的辐射水平检测 5.1.4.1 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位置如下:
(1)γ射线辐照装置贮源状态下,贮源水井表面。 (2)距辐照室各屏蔽墙和出入口外 30cm 处。 (3)对于单层建筑的辐照装置,过辐射源中心垂直于辐照室屏蔽墙的任一垂 线上,自屏蔽墙外表面至距其 20m 范围内人员可以到达的区域。 (4)对于单层建筑的辐照装置,当距其 50m 内建有高层楼房且高层位于辐射 源照射位置至辐照装置室顶所张的立体角区域内时,在辐照装置室顶和(或)相应 的建筑物高层测量。 5.1.4.2 运行中的定期测量应选定固定的检测点,它们必须包括:贮源水井表面、 辐照室各入口、出口,穿过辐照室的通风、管线外口,各面屏蔽墙和屏蔽顶外, 操作室及与辐照室直接相邻的各房间等。 5.1.4.3 测量结果应符合 GB17279 第 5 条。 5.1.4.4 除外辐射源项变化因素,定期定点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前一次测量的结果 时,应进行更全面的测量,查明原因。 5.1.5 γ射线辐照装置放射源的安装和退役操作过程中的辐射水平检测 5.1.5.1 在下列情况或位置应进行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 (1)源容器运输货包及源容器外层拆卸。 (2)源运输容器与工作容器联接和放射源在容器间转移时。 (3)从移入贮源井底的源运输容器中取出铅塞、移出放射源时,在水井表面 检测。 (4)从贮源井移出源运输容器及倒装源的工具时,在水井表面检测。 5.1.5.2 评价 (1)按可能的涉源操作时间和操作位置的剂量率,估计人员在整个涉源操作 中受照射的剂量当量,其值应不大于 5mSv。 (2)对于已经移出放射源的空容器和放射源倒装工具,在移出贮源水井时, 水井表面处应保持于原有的辐射水平。 5.2 γ射线辐照装置的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 5.2.1 放射源运输容器的表面污染检测 (1)在运输容器外层表面画出 15cm×20cm 的区域,以酒精微微浸湿的纱布在 该区域内擦拭。 在卸下运输容器外层(当设有时)后,在容器的顶盖和侧表面用同样方法以另 外的纱布分别擦拭。
之比表征运输指数(TI)。
(2)检测不同运输工具外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量率;公路运输时检测人员座
位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5.1.2.2 检测结果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控制值。
运输放射源货包的剂量控制值
运输安排
位置
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 mSv/h
货包表面
2
通常
距货包表面 1m
0.1
货包表面
10
特殊
运输工具表面
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2)对电子束辐照装置,应在额定的工作条件下测量。对γ射线辐照装置,
在实际装源活度下的检测结果,只用于该装源条件下的评价。对于γ射线辐照装
置的验收检测,应将检测结果乘以设计的额定源活度与检测时的实际源活度之
比。
(3)距表面≤10cm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检测,必须在长轴线度≤4cm的 10cm2面
γ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GBZ141-2002)
1 范围 本标准推荐了用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放射防护检测项目、频率、方
法及评价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γ射线和能量小于或等于 10MeV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积上取平均值;距表面≥30cm的检测,必须在长轴线度≤20cm的 100cm2面积上取
平均值。
5.1.2 放射源运输容器的检测
5.1.2.1 托运和接收放射源容器时,对运输货包应进行下列剂量核查:
(1)沿整个货包表面测量距表面 5c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测出的较高剂
量点相对应,测量距货包表面 1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μGy/h),以它与 10μGy/h
(1)装载辐照装置用的γ射线源的运输容器的泄漏辐射检测。 (2)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安装、转移、退役过程中,对操作与工作场所 检测。 (3)Ⅰ、Ⅲ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Ⅰ类电子束辐照装置外部的辐射水平验收和 使用中的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至少每年一次。 (4)Ⅱ、Ⅳ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Ⅱ类电子束辐照装置辐照室外围的辐射水平 验收和使用中的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至少每年一次。 4.1.2 检测仪器 (1)检测仪器应包括环境辐射水平和防护水平的剂量仪器。环境水平仪器的 最低位读出值应≤1×10-2μGy/h。防护水平仪器的最高位读出值应≥1× 102mGy/h。 (2)仪器测量误差应乓 30%。 4.2 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 4.2.1 检测内容 (1)放射源运输、倒装容器的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 (2)工作场所的设备、工具、地面和工作人员的衣服、体表的表面放射性污 染检测。 4.2.2 检测仪器 直接测量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的仪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1)仪器的探测器对 2π方向入射的钴-60β放射性粒子的探测效率≥10%。 (2)仪器的表面污染最小可探测下限(仪表本底标准偏差的三倍)≤ 0.4Bq/cm2。 (3)当仪器用于表面污染擦拭样品(简称拭样)测量时,其最小可探测下限≤ 40Bq。 (4)仪表的测量误差之 30%。 4.3 湿法贮源(Ⅲ、Ⅳ类)钴-60γ射线辐照装置的贮源井水放射污染检测 4.3.1 检测内容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贮源井水放射污染检测: (1)贮源井水排放前。 (2)辐照装置安装(增装、退役)放射源前、后,及贮源井清洗前后。当该操 作后的第一次水样的钴-60 比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操作前贮源井水对照样品并 大于 1Bq/L时,每 1—2 周测试一次,直至井水比放射性活度不再增加时停止。 (3)正常运行时,贮源井水检测不少于每半年一次。当发现水样的钴-60 比 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前一次检测结果并大于 1Bq/L时,每 1—2 周测试一次,直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万法 GB16140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0252 钴-60 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GB17279 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 GB17568 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3 辐照装置分类 3.1 γ射线辐照装置 按γ放射源的贮源和照射方式分为: Ⅰ类 自屏蔽(整装)式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1)。 Ⅱ类 固定源室(宽视野)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2)。 Ⅲ类 整装式湿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3)。 Ⅳ类 固定源室(宽视野)湿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4)。 3.2 电子束辐照装置 按人员可接近辐照装置的情况分为: Ⅰ类 配有联锁装置的整体屏蔽装置,运行期间人员实际上不可能接近这种 装置的辐射源部件(见附录A图A.5)。 Ⅱ类 安装在屏蔽室(辐照室)内的辐照装置,运行期间借助于入口控制系统 防止人员进入辐照室(见附录A图A.6)。 4 检测项目、频率与仪器 4.1 外照射泄漏辐射水平检测 4.1.1 检测内容 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包括下列内容:
到水中比放射性活度不再增加时停止。 4.3.2 检测仪器
(1)用于贮源井水放射污染检测的实验室仪器一般有:总β放射性测量用低 本底β射线测量仪器、钴-60 成分化学分析设备、γ能谱和液体闪烁测量仪器。
(2)低本底β射线测量仪应满足:对 2π方向入射的钴-60p粒子的探测效率 ≥10%;对水 0.1Bq/L。
(1)仪器的探测器对 2π方向入射的钴-60β粒子的探测效率应≥10%。 (2)仪器对拭样的最小可探测限应≤2Bq 4.5 湿法贮源(Ⅲ、Ⅳ类)钴-60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泄漏检测 4.5.1 检测内容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放射源泄漏检测 (1)放射源退役前。 (2)贮源井水的钴-60 比放射性活度大于 10Bq/L。 (3)放射源超过保质期后,每次辐照装置全面维修或增装放射源时。 4.5.2 检测仪器 (1)在辐照装置的贮源井中,使用本标准附录B(提示的附录)所述的装置获取 检验水样,并对其进行放射性测量,初步检验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水样的测量设 备同第 4.3.2 条。 (2)对初步检验认为可能已有泄漏的放射源,送往放射源的生产厂或具有" 热室"操作和放射源泄漏检验条件的单位,进行密封源泄漏检验。 5 检测方法与评价 5.1 外照射泄漏辐射水平检测 5.1.1 一般原则 (1)距表面 5cm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测定,应将检测仪表在整个待测对象的表 面上扫描巡测,记录剂量较高位置的测量值。而后测定相应此位置距表面 1m处
……………………………(4)
式中:Cβ ——水样的总β放射性比活度,Bq/L; Wk ——制备标准源的氯化钾重量,mg;
Wt ——浓缩水样后制得的固体物质总重量,mg; Wx ——制备样品源的固体粉末重量,mg; Y ——化学回收率,可取作 100%; V ——待测水样体积,L; nk——氯化钾标准源β计数率,计数/min; nx ——样品源β计数率,计数/min; n0 ——测量装置本底计数率,计数/min。 (2)当测出的总β比放射性活度大于 0.5Bq/L时,按下述方法检测。 以CaSO4粉末加入适量的钴-60 标准溶液,制取比活度为F(Bq/mg)(接近 1.47 ×10-2Bq/mg)的钴-60 粉末标准源。 按照GB5750 第 39 条方法,以钴-60 粉末标准源代替KCl源测量,测量结果按 (5)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