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位移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量,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第二章:力的计算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合力矢量的长度,方向与合力矢量的方向相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这种分解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来实现,将力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力的合力。

第三章:力和运动1.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根据速度和质量计算得出。

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净作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定理说明,物体受到的净冲量等于物体动量变化的速率。

第四章:浮力和压强1.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2.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它可以通过将作用力除以单位面积来计算得到。

第五章:波动1. 机械波和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例如水波或声波;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例如光波或无线电波。

2. 波长、频率和波速波长是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的数量,波速是波传播的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归纳:
1.运动与力: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合力和平衡力的概念。

不同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3.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

4.功与机械能:
功的定义及计算。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5.简单机械设备:
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机械优势和功率的计算。

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与物体热收缩。

7.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相变现象: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汇总5篇)

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汇总5篇)

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汇总5篇)1.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第1篇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单位是:N(简称:牛),符合是N。

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与形变程度有关。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所受力和质量有关。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简单机械- 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绕在轮轴上的绳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倾斜的平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6. 能量和能量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初二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 = 1000m;1m=10dm;1dm = 10cm;1cm=10mm;1mm = 1000μm;1μm=1000n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人说话时是声带振动发声,敲鼓时是鼓面振动发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导语】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重视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特别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产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仅供大家查阅。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视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野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毛病能够避免是不该产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够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二、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写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形的描写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基本量,如长度、面积、时间、速度、质量、力等。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有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平均速度公式v=Δs/Δt,平均加速度公式a=Δv/Δ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等。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能量、动能定理功是物体受力使其沿着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即W=Fs。

能量指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Ek=½mv²,W=ΔEk。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任何内部电、热、磁的机械结构,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鼓面碎纸屑跳动;
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
(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
放大成明显、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或者转换法)
2、传播:声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
3、介质
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
从玻璃罩中抽出空气,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声速
声速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
J J
V固〉V液>v气空气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15C空气,声速:340m/s
回声测距计算:s=vt/2
声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的现象叫回声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
通过人耳:物体振动产生声波T介质T骨膜振动T听小骨振动T听觉神经T大脑
骨传声:物体振动产生声波T骨头T听觉神经T大脑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举例:贝多芬失聪后利用骨传声创作乐曲;咀嚼口香糖、饼干觉到的声音比周围人感觉到的更大
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距离不同,导致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弱、步调不同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其他应用:双声道立体声
第四章、声音的特性(超级超级重点)
1、乐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高低称为音调,频率大则音调高(每秒振动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人耳听觉频率可听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响度: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
(振动幅度的大小称作振幅)
例:
音调:小提琴改变琴弦松紧(定弦),改变音调
吸管长度不同,吹气音调不同
养蜂人区分蜜蜂是否采蜜
暖水瓶灌水声音变化
一玻璃杯先后倒入不同量的水,细棒轻敲,频率不同
医生检查病人腹部积水
女高音音调高于男低音响度:男低音响度大于女高音
震耳欲聋
音色:人耳能区分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的原理、只闻其声便知其人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来源: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2、噪声强弱:听觉下限0dB,理想安静环境30-40dB , 超过50dB影响休息,超过70dB影响学习工作,超过90dB影响听力,150dB失听力
3、控制噪声的途径(重点)
声源处减弱(例:消声器、无声手枪、禁
止鸣笛等)
传播过程中减弱(例:远离噪声源、隔音
板、关闭门窗、设立屏障或植树等)
人耳处减弱(例:耳塞、耳罩、防声头盔
等)第五节、声的利用
1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
1)声能传播信息:
举例回声定位(蝙蝠利用超声波夜飞、声呐测距、超声波检测物体)
B超(是超声波)
2)声能传播能量:
举例,超声波清洗污垢、超声波治疗结石、声波熄灭烛
焰、造成破坏、超声波除尘、超声波焊接
3、次声波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以及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得很远,很容易绕开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八年级物理(上)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小结
、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 热力学温度。

(单位:开尔文 K )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度,沸水的温度为
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例:某地气温-3 C 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 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 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性质。

③分类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 °C - 110C -30 C 〜50 C
35 C 〜42 C 分度值
「C
1 C
0.1 C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前:观察它的 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 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熔化图象:
明矶、、奈、各种金属等
____ 7
熔化图象: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视线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1、熔化和凝固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①熔化:
固熔化吸液汽化吸热" 气
匚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
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