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Ecology教材
《生态学(Ecology)》第三章(1)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 粘土土壤的颗粒组成细,质地粘重结构致密,湿时粘,干时硬,保水保肥能 力强,但透水透气性能差。
土壤质地影响生物的分布与活动。如细胸金针虫多出现在粘土中,蝼蛄喜 欢在湿润的含沙质较多的土壤中,沟金针虫发生在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土中。
空气中CO2浓度虽为0.032%,但仍是高产作物的限制因 素。这是因为CO2进入叶绿体内的速度慢,效率低。
在强光照下,作物生长盛期,CO2不足是光合作用效率 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能直接增加作物产量。
第三章(3)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一 、土壤的生态意义:
1 土壤位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底部,具有营养物传递系统,再 循环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 在土壤中进行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过程是分解和固氮过程。
第三章(2)生物与大气的关系
一、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 在干燥空气中,O2占大气总量的20.95%,N2占78.9%, CO2 占0.032%。这个比例在任何海拔高度的大气中基本相似。 但在地下洞穴或通气不良的环境中,空气中的O2和CO2含量 与大气不相同。
• 由于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因此氧分压也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这给哺乳动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图 土壤pH对矿物养分 的有效性影响。以带宽 度表示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可分成 腐殖质(humus)和非腐殖质。非腐殖质是死亡动植物组织和 部分分解的组织。腐殖物质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重 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体化合物。腐殖质是植物营 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还是异养微生物的重要养料和能源, 能活化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给植物提供丰富 的养料。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又影响到土壤动物的分布与数 量。在富含腐殖质的草原地带黑钙土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 数量特别丰富,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土壤动物种类趋于贫 乏。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态学(Ecology)课程编码:1313118213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48 课内实验时数:16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生态学的基础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并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园林实践中。
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园林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并得以合理运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态学思想和城市园林建设的高级人才。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生物统计学、动物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生化等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3];基本理论[3];研究的主要内容[3];园林生态学和生态学的发展历史[1];重点:园林生态学的相关定义和基本理论难点: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查阅园林生态学有关的期刊,分析园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思考题:1.园林生态学的概念?2.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第一节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3];环境的尺度[2];环境的类型[1];城市环境的组成[2];城市环境的特点[3];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问题○;重点:环境、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和生境的概念;城市环境的特点难点:城市环境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生态因子分析生态因子的分类[2];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3];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3];重点: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难点: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环境3. 生境4. 李比希法则5. 耐受性定律 6 .限制因子思考题:填空1. 生态学是研究____的科学.2.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____.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____.3. 生态因子依据性质可以分为五类____、 ____、 ____、 ____和 ____.4. 经典生态学的最低研究层次是____,研究的最高层次是____.5.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为____、 ____、____、____和____.6 .耐受性法则认为,生物是受生态因子____和____限制.7.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____.8.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是____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第一节城市光环境光的性质○;光的变化[1];城市光照条件[1];光污染[1];重点:城市光照条件难点:光污染的定义和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1];光照强度生态作用[3];光谱成分[1];光质的变化规律[1];光照周期的概念[3];重点: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的生态作用难点: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的生态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3] ;植物对光质的适应[3];根据植物开花需要日照长度的类型[3];重点: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植物对光质的适应;根据植物开花需要日照长度的类型难点:理论和实践上灵活运用植物耐阴性特征构造植物群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1.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是光周期现象?在园林花卉生产中有什么意义?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第一节城市温度环境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城市温度条件○;重点:城市的热岛效应难点:城市的热岛效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温度的变化规律[1];温度的生态作用[3];极端低温对植物的影响[3];极端高温对植物的影响[3];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2];重点:极端温度对园林植物的重要影响难点:极端温度对园林植物的重要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极端第温的适应[3];园林植物对极端高温的适应[3];物候节律[2];重点: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对的适应难点:根据温度三基点引种和栽培植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热量平衡○;园林植物的降温作用[1];重点:园林植物的降温作用难点:园林植物的降温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 什么是有效积温?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第一节城市水环境陆地上水分分布○;城市水环境[1];重点:水体污染的类型难点:水体污染的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水对园林植物的适应水分的一般意义○;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与植物分布[2];重点:水分与植物分布难点:水分与植物分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区别[1];水生植物的分类[2];陆生植物的分类[2];重点: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分类难点: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分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增加空气湿度[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净化水体[3];重点: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难点:运用园林植物来净化水体污染。
绪论刘

生态学定义
随着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研究重点开始 向生态系统转移,动植物生态学合并,现代生态 学家给生态学下了新的定义。强调生态系统及其 能流、物流。
10. Odum(1959)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 科学。 11. Duvigneaud(1974)综合性现代科学。 12. 马世骏(1980):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 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 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
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有机体及 其周围环境-包括 非生物环境和生 物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
environment
There
is the two distinct components to the “environment” :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comprising such things as temperature,water availablity, wind speed,soil acidity) and biotic environment,which comprises any influences on an organism that are exerted by other organisms, including competition, predation, parasitism and cooperation.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生态学 刘瑞芳 赵安芳 等主编 欢迎同学们学习生态学!
《生态学》课程性质、任务、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
生态系统生态学书籍内容(2010)

体。实际上,正如196
统是同义语。
此外,还有一些与生态系统一词相类似的概 念,如:
☛生物群落biocoenosis (K.Mobius 1887) ☛微宇宙microcosm (S.A.Fobes 1887) ☛生物系统biosystem (A.Thienemann 1939)
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 ecology)
主讲:柳小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和特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学定义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 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 控机制的生态科学。它是以生态系统为对象,对系统内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和大气、水分、C、N 等非生物要素及其作用进行不同层次的全方位研究。总 目标是指导人们应用生态系统原理,改善和保护各类生 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原苏联植物生态学家V.N.Sukachev(1944),
在深入研究植物群落中种间和种内竞争的基础上, 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的概念。 生物地理群落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地段 内,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地理环境组成的功能 单位。他强调了在一个空间内,生物群落中各个成 员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整
个功能单元(functional unit),充分体现出生态系统的
专 一 性 (obligatory relationship) 、 相 互 依 存 性 (interdependence)和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到 20世纪90年代,Odumn(1993)深刻指出,生态系统是 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并多次强调
生态学理论 教学大纲

生态学理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123Z10课程名称:生态学/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数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林文雄主编.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2.牛翠娟,孙濡泳等编.基础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杨持.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尚玉昌.普通生态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曹凑贵.生态学基础(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是生态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
根据其自身特点,本课程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组织层次,全面系统的对生态学内容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应用生态学的各个方向进行一定的介绍。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起自然的发展就是人类发展的生态意识,实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及种群内部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掌握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掌握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方向及基本内容。
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态学原理,用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针对科学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在应用生态学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建立有机体-环境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基本素质。
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Environmental Ecology(生态学 第五版)

What Is Ecology?
Forest Nutrient Budgets
• For ecologists who study the budgets of nutrients such as nitrogen, phosphorus, or calcium, one of the first steps is to inventory their distribution within an ecosystem • Nalini Nadkarni---inventories by her changed our ideas of how tropical and temperate rain forests are structured and how they function
Useful Guide of Studying Ecology
Rule 3: Nothing happens for the good of the species
A very common misconception is the idea that patterns of behavior in organisms which appear to be costly to an individual occur for the good of the species. This is absolutely and completely wrong Natural selection will favor those genes which are passed on to the most offspring, even if these genes may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species‘ population size
基础生态学课件(全)@北师大_部分1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太阳与地球构成了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二者奠定了生态学上的宏观概念。 1,大气圈(atmosphere) 对流层厚度约为10km,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80%。 对流层中,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保持不变。3-4km以上高度 内,CO2要比下层少。O2总含量近108kg。 2,水圈hydrosphere 全球估计有15亿km3的水。其中海水占97%,淡水3%。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 5)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 泳,李庆芬,基础生 态学(第二版)。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13课程名称:生态学英文名称: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分:3.0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指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基础或环境科学基础,需要配合教师的讲授,积极参与讨论和勤于思考。
Ecology is one of the obligatory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Bioscience.Ecology is the m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directing manki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and example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ing beings and it’s environment could be elucidated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population, biocoenosis, ecosystem, and biosphere, respectively, aiming at making the students have the capability to grasp thefundamental knowledge system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ideology, and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problem.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logy, should have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scie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类、环境科学类专业必选课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 李庆芬,基础生态学 (第二版)。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
四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五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 远古时代的萌芽时期 2,十九世纪末的创立时期 3,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百家争鸣时期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时期 英美学派 法瑞学派 北欧学派 前苏联学派
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的(field approach) 2,实验的(experimental approach) 3,理论的(theoretical approach)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问题:
全球变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各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我国西部问题,沙尘暴问题,洪水问题等
生态学研究及其理论知识的有效利用是解 决上述问题的基础。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生态学?
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3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 4 生态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一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有机体及 其周围环境-包括 非生物环境和生 物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
二
生物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