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1号线开福寺站建筑设计分析
长株潭城际铁路简介

长株潭城际铁路简介2014年,从长沙可以乘坐城际铁路前往株洲、湘潭和益阳等地。
2010年5月28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工动员大会日,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组建完毕并正式挂牌成立。
其中,长株潭城际铁路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动工。
长株潭三市之间形成“人”字形的快速、便捷的半小时通勤圈。
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由广州铁路集团与湖南发展投资集团,作为铁道部与省政府的出资方共同组建。
该公司负责建设和经营总里程760公里的长株潭“3+5”城市群城际铁路项目。
于2010年6月启动建设的长株潭城际铁路首期工程全长96公里,以长沙站为中心,衔接株洲、湘潭、长沙西(雷锋大道)三个方向,总投资为233亿元。
城际铁路使用双线,区段最高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采用电力牵引,自动控制。
长沙、暮云、株洲、湘潭站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其余车站450米。
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城际铁路将分期建设,首期96公里城铁连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后期上千公里城铁则通过干线和支线连接岳阳与岳阳地铁接轨、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及一些县市。
干线最高运行时速为200公里,长株潭三市之间通勤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内。
这一投资约1200亿元的项目,由湖南省与铁路部门共同筹资。
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区域综合运输网络,加快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以及区域内的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铁道部、省政府同意建设长沙至株洲、湘潭城际铁路。
编辑本段线路总况共设车站21个城际铁路以长沙站为中心,衔接长沙西(雷锋大道)、株洲、湘潭三个方向。
线路全长95.513公里,共设车站21个,其中长沙-长沙西段设开福寺、滨江新城、市府、雷锋大道4个车站;长沙-株洲段设长沙站、树木岭、香樟路、湘府路、汽车南站、中信新城、生态动物园、暮云、白马垄、时代、云龙、株洲、七斗冲13个车站;长沙(暮云)-湘潭段设昭山、荷塘、板塘、湘潭4个车站。
全线高架站8个,地下车站8个,其余5个为地面车站。
地铁标准站的建筑设计总结

地铁标准站的建筑设计总结如今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在建或计划兴建地铁站,以缓解地面交通的紧张形势,设计师在设计地铁标准站时需要综合考虑站址周边环境以及功能、美观等多个因素来进行设计。
1 地铁站的主要设计原则1.1 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客流要求,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为基本功能要求。
1.2 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
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不但方便地铁各线的换乘,也能方便与其它公交系统的换乘。
1.3 车站规模除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1.4 车站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5 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1.6 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应符合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尽量与现有或规划建筑合建,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并符合市人防、消防部门的有关要求。
1.7 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盲道和无障碍电梯。
如遇到设置垂直电梯有困难的车站,考虑输送残疾人轮椅车的无障碍升降平台。
1.8 防洪(涝)安全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新颁布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城市地下交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2 地铁车站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地铁车站站位和出入口的布置以及施工工法的选择取决于几点控制因素:①站址附近的环境以及建筑的情况;②客流吸引;③地面交通情况;④工程地质条件;⑤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下面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长龙站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在做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时应该如何综合考虑这几点控制因素。
2.1 长龙站概述深圳地铁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新旧城区、西丽、龙华、布吉,至终点黄贝岭站。
线路全长40.058km,其中高架线3.424km,地下线路35.858km,过渡段0.776km,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25座,平均站间距1.512km。
规划修改论证报告

开福寺及周边地段控规油铺街地块D-04-01/02、D-06-01/02规划修改论证报告(成果阶段)建设单位:湖南北城棚户区改造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2012年06月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盖章)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101189)地址:长沙市曙光中路177号邮编:410007院长:张柏总工程师:何勰规划副总工程师:张云香所负责人:易云项目负责人:陈凤平设计:陈凤平校核:郑智刚审核:易云开福寺及周边地段控规油铺街地块D-04-01/02、D-06-01/02规划修改论证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1、项目基本情况..........................................................................................................................1.1区位...................................................................................................................................1.2用地权属 .........................................................................................................................1.3用地现状 .........................................................................................................................2、原控规及上层次规划、相关规划要求 ............................................................................2.1原控规成果.....................................................................................................................2.2原控规成果勘误............................................................................................................2.3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3、修改要求、理由及依据........................................................................................................3.1修改依据 .........................................................................................................................3.2修改要求 .........................................................................................................................3.3修改原因 .........................................................................................................................4、调整论证...................................................................................................................................4.1常住人口计算 ................................................................................................................4.2公共服务影响论证 .......................................................................................................4.3道路交通影响论证 .......................................................................................................4.4生态环境影响论证 .......................................................................................................4.5历史文化保护影响论证 ..............................................................................................4.5空间景观影响论证 .......................................................................................................4.6市政设施论证 ................................................................................................................5对已实施项目影响 ..........................................................................................................6、概念性规划方案印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建筑设计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建筑设计分析摘要: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化的当下,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被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出入口关联着城市和地铁,而风亭是地铁地面附属物,虽然两者的建筑体量都不是很大,但是却关乎着乘客出入安全性和便捷性,也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需要重视其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分析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和风亭时的难点和原则,有效融合出入口、风亭建设和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中一个主要交通工具,因其安全准时、通畅便捷、高效、运量大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城市运行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更适合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交通建设之选,促进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中,要合理设计出入口和风亭,依次提高乘客出入安全性、便捷性和其附近的整体美观性。
一、工程概况某城市地铁3号线工程是连接城市南北发展的主轴,全长为28.5km,共设置20座地下车站。
该工程主要是设计位于十字路口下方地下车站的出入口和风亭,该路段人流和车流较多,属于繁华路段,在上下班高峰期容易出现拥堵现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这一路段的交通紧张状况。
工程三维图如图一所示:图一:某地下车站路面设计图二、设计地下车站风亭和出入口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心的地下穿行,连接起城市旅游景点、集中居住区、文化教育集中区、繁华商业地段、政治中心、重要交通枢纽等等,和其他交通形式一起构建城市立体化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城市客流的换乘、快速集散问题。
地下车站的出入口主要用来联系车站地铁和路面,为乘客集散提供途径。
风亭实质上通风口,保障地下车站的顺畅进排风,为地下空间输送新鲜空气。
出入口和风亭一般设置在城市繁华地区,其建筑体量虽然不大,但是其设计有重要作用,也密切关系着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
1号线综合联调方案

User[选取日期]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综合联调方案2015年10月目录一、工程概述 ................................................... - 1 -二、综合联调概述 ............................................... - 3 -三、综合联调组织机构及职责 ..................................... - 4 -(一)综合联调领导组............................................ - 4 - (二)综合联调工作组............................................ - 5 - (三)综合联调项目实施组........................................ - 5 - 四、综合联调总体计划 .......................................... - 10 -(一)前置条件准备阶段...................................................................................................................... - 13 -(二)动车调试和车站综合调试阶段............................................................................................ - 13 -(三)空载试运行阶段 ........................................................................................................................... - 14 -(四)试运营准备阶段 ........................................................................................................................... - 14 -五、综合联调前提条件 .......................................... - 16 -六、综合联调安排 .............................................. - 20 -(一)实施原则........................................................................................................................................... - 20 -(二)综合联调具体实施的项目名称及目的............................................................................ - 21 -(三)综合联调具体实施的项目流程............................................................................................ - 25 -七、安全注意事项 .............................................. - 26 -八、总结及评估 ................................................ - 26 -一、工程概述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范围为开福区政府站~尚双塘站,线路长23.625km,共设车站20座,其中地下站19座,高架站1座。
长沙地铁线路

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酒绿色)规划自城西南的坪塘、莲花镇附近到城东北的张公塘,全长42.8千米,共设有30个站,其中有8个与轨道交通的换乘站以及3个与城际铁路的换乘站。
3号线一期工程确保在2013年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
之后3号线将有延长工程。
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范围为:莲坪大道站至龙角站,线路全长36.477km,设站25座,包括洋湖垸车辆基地、张公塘停车场,与1号线共享新中主变电所,在星沙大道站附近新设主变电所1座,与 1、2、4、5 号线共享利用2号线杜花路控制中心,及各配套系统。
工程穿越了长沙市岳麓区、天心区、雨花区、芙蓉区、开福区和长沙县。
从莲坪大道出发,在阜埠河路与4号线换乘,在侯家塘与1号线换乘,在长沙火车站分别与6号线和2号线换乘,在万家丽路与5号线换乘,往东穿过星沙大道、黄兴大道等多条主次干道,到达终点站龙角路站。
预计2013年开工建设。
编辑本段站点概况一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1]确保于2013年开工,预计2017年通车,建设期为2013年-2017年,自西南向东北分别是莲坪大道站、洋湖垸站、洋湖公园站、南二环站、清水路站、阜埠河路站、书院路站、侯家塘站、东塘站、桂花路站、城南东路站、车站路站、长沙火车站站、营盘东路站、德雅路站、三一大道站、工农路站、长沙大学站、万家丽北路站、汽贸大道站、星沙大道站、东四线站、东六线站、黄兴大道站、龙角路站。
25个站点附近的地标及可换乘线路如下:莲坪大道站:莲坪大道、连山村洋湖垸站:洋湖垸湿地公园(与轨道交通7号线换乘)洋湖公园站:洋湖垸湿地公园南二环站:阳光100国际新城、黄鹤小区清水路站:后湖小区、中南大学阜埠河路站:岳麓大学城、天马山、湖大阜埠河小区、科教新村、锦绣潇湘创意文化广场(与轨道交通4号线换乘)书院路站:金域南外滩、灵官渡街、向家湾侯家塘站:贺龙体育馆、白沙井、田汉大剧院、市十五中(与轨道交通1号线换乘)东塘站:友谊商城、湖南省水电宾馆(与轨道交通8号线换乘)桂花路站:狮子山农贸市场、几米空间、高桥大市场城南东路站:车站南路小学、桂花树小学车站路站:杨家山、融圣国际(与轨道交通6号线换乘)长沙火车站站:长沙火车站、晓园公园(与轨道交通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换乘)营盘东路站:梦泽园、年嘉湖隧道、烈士公园德雅路站:丽臣社区、烈士公园、长沙老动物园三一大道站:喻家冲工农路站:四方坪长沙大学站:长沙大学、洪山庙万家丽北路站:月湖公园(与轨道交通5号线换乘)汽贸大道站:中南汽车世界星沙大道站:长沙县政府、尚城(与轨道交通7号线换乘)东四线站:彩都、县国税局、幸福里东六线站:诺亚山林、城东小区黄兴大道(东八线)站:黄兴大道龙角路站:龙角路、广生村。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理念城市地铁作为一类大型的公益性快速交通设施,其最直接的功能应该是方便乘客的出行,是乘客的代步工具。
那么在设计时,就必须倡导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乘坐环境。
与此同时,在设计时,必须符合小噪音、低污染、低成本的要求,选择有利于乘客身心健康的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城市地铁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尊重“绿色”这一基本理念,打造成为城市快速绿色交通系统。
二、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地铁车站建筑在设计之初必须考虑到乘客密度与流动速率,在楼梯出入通道的设计时,必须确保乘客人流有序进出站和便捷换乘其他线路,在客流高峰时能够满足乘客进出对楼道、电梯等的宽度要求。
(2)安全性原则:基于城市地铁进出站建筑主要是位于城市主要道路、广场、商场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等的地下,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地铁建造及运营过程中整个建筑工程在结构布局上的安全性,避免造成对周边居民以及过往路人的安全伤害。
(3)识别性原则:城市地铁作为一种定时、安全、快速、高校运作的公共轨道交通系统,其运营过程中的行驶速度较快,站与站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必须重视各个主要区域和位置的标示,不能让乘客浪费较长时间还找不到候车站台,避免乘客出现走失和迷路现象。
(4)经济性原则:城市地铁的建造和运营是一种较高投资行为,按照我国已建成地铁建筑设计,其每公里的平均造价为6〜7亿人民币,单车站建筑的土建工程总造价就足有占到了总投资的13%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应当注重经济性这一原则,避免出现资源利用和资金投入的浪费现象。
三、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1.地铁车站内部布局的设计方法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但要确保线路上行驶车辆、接受和发送信号、车体通风等的协调关系,还必须运用专业化知识来实现整体设计方案的最优组合以降低地铁车站的造价。
所以,在地铁车站主要建筑设计上必须采用最佳的方法,重点是对设备管理用房区、乘客公共区等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丨详解地铁车站的设计(地铁车站的影响因素、结构类型等)

建筑结构丨详解地铁车站的设计(地铁车站的影响因素、结构类型等)导读地铁车站建筑功能比较复杂,涉及专业较多,它主要的功能是要解决客流的集散、换乘,同时也要保证整条线路中的技术设备运转、信息控制、运行管理,以确保交通的通畅、便捷、准时和安全。
一、地铁车站的特征地铁车站是建在城市地下的车站,它具有以下地下建筑的特征:1、为了使结构安全、施工方便及节约投资,它的形体必须简单、完整;2、没有自然光线,必须全部靠人工采光;3、为保证地下空间环境的安全和舒适设有庞大的空调、通风设施;4、为保证客流安全、顺畅、快捷集散,设有众多鲜明的指示标牌和消防设施;5、地面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车站连接,出入口地下部分要采取人防措施,在地面上设有风亭建筑。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设计者要根据车站的功能和要求在设计前一定要分析各种设计要素,尤其是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在设计中体现和满足人性化和规范的需要。
地铁车站不利因素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1、空间封闭、狭长、结构类同。
空间封闭给人们带来闭塞和压抑的感觉,往往使乘客的识别性能降低;2、站内噪声大。
由于站内空间封闭,建筑装修材料吸声系数较小,声反射强度大;3、站内湿度大;4、发生火灾等灾害后扑救困难;5、采用机械通风、人工照明;6、施工比较复杂。
地铁车站有利的因素一般有以下二个方面:1、节约城市用地;2、有良好的防护功能,战时可考虑作为避难场所。
深圳地铁7号线车站二、地铁车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车站布设应方便乘客使用,地铁车站的站位应该为乘客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使多数乘客步行的距离最短。
2、尽量通过短的出入口通道,将旅游景点、游乐中心、住宅密集区、办公密集区等与车站相通,为乘客提供无太阳晒、无雨淋的乘车条件。
3、对于突发性的大型客流集散点,如大型的体育场一般只有突发性的客流,地铁车站的位置不宜离得太近,防止集中客流对地铁车站的冲击,车站出入口离开体育场出入口一般在300m以上,若是突发性客流的强度较大,距离还应该设置得更大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1号线开福寺站建筑设计分析摘要长沙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与长株潭城际线的换乘站工程,1 号线车站位于长沙市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南侧。
结合本工程实例,在充分考虑这些边界条件后,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车站建筑设计方案,该工程车站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形式功能设计文物保护规划道路调整房屋拆迁1 工程概况开福寺站是长沙市轨道交通1 号线的换乘站( 与长株潭城际线车站换乘) ,车站位于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下方,1 号线车站沿规划黄兴北路呈南北走向布置,长株潭城际线车站沿开福寺路呈东西走向布置。
车站周边主要建筑物有: 车站所在的规划路现状为废弃的铁路线,车站西侧为开福寺文化广场和福圣园小区,东侧为福源公寓和长沙商业储运公司生活区。
北侧为千年古寺( 开福寺) ,南侧为外运公司宿舍、幸福桥小区等密集的居住区。
车站站位于处开福寺路为东西向次干道,交通比较繁忙,规划黄兴北路为南北主干道,现状为废弃铁路线,无车辆行驶。
车站站位处规划黄兴北路的道路红线已与现状开福寺围墙发生冲突,开福寺的现状围墙已侵入道路红线23 m 左右。
车站所在区域规化用地主要是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文物古迹用地、绿化用地、和广场用地。
2 设计客流( 见表1)上车设计客流量为: ( 1 998 + 3 559) × 1.3 =7 225( 人/ h)下车设计客流量为: ( 3 559 + 1 852) × 1.3 =7 035( 人/ h)本站设计客流量为: ( 1 998 + 3 559 + 3 559 +1 852) × 1.3 = 14 259( 人/ h)3 设计要点分析3.1 主要设计思路及重点分析3.1.1 设计边界条件( 1) 开福寺站处的规划黄兴北路道路红线是沿周边的建筑物进行规划的,交叉口处南北两段的道路为较大的曲线段,车站和区间在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同时都满足设置在规划道路下。
( 2) 站前区间下穿湘江二桥东高架桥,区间从两桥墩之间穿过,受曲线半径和北端区间要求设置在规划道路红线下的影响,车站北端端头为缓和曲线。
( 3) 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西北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福寺) ,现状开福寺围墙已侵入规划黄兴北路道路红线23 m 左右,受文物保护的影响,车站跨路口设置比较困难。
保护范围为: 东、西分别至大雄宝殿墙基外180 m、150 m 处,南至开福寺路,北至长沙茶厂南墙基。
建设控制地带为: 北至保护范围外20 m 处。
( 4) 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东侧设有长株潭城际线车站,地铁与其换乘,两车站受现状文物保护和票制不同的影响,两车站采用通道换乘,在保证对现状开福寺无影响的前提下,两车站尽量靠近减少换乘距离。
( 5) 地铁车站设置于规划道路下,现状为废弃的铁路,铁路两侧为密集的居住区,规划道路红线与周边建筑较近,车站附属设置比较困难,且需要大量的拆迁。
3.1.2 设计重难点( 1) 结合周边环境合理确定车站的站位、站型及规模。
( 2) 结合边界条件合理选择换乘方式。
( 3) 针对本站具体情况,在保证车站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车站周边拆迁。
3.2 重难点解决措施3.2.1 站位选择站位选择原则:( 1) 为较好兼顾周边客流的吸引; ( 2) 为避免对现状升级文物保护单位开福寺的影响; ( 3) 尽量减少与城际线车站的换乘距离和周边建筑拆迁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方案比选。
站位一: 设置在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南侧。
优点: ( 1) 对西北角开福寺影响较小。
( 2) 能与长株潭城际线车站更好的接驳。
( 3) 对周边的客流吸引较好。
存在的问题: ( 1) 与前后两站的站间距不均匀,新~开站间距1 600 m,开~湘站间距941.7 m。
( 2) 由于此段规划黄兴北路为较大的曲线段,线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南端区间下穿地块较多,且需进行一定的拆迁( 且有3 栋2002 年修建的7 层房子,拆迁有一定的困难) 。
站位二: 设置在湘江二桥东高架桥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南侧。
优点: ( 1) 与前后两站的站间距比较均匀,新~开站间距1 200 m,开~湘站间距1 341.7 m。
( 2)减少南端区间少穿地块和拆迁尤其是避免了南端3栋2002 年修建的房子拆迁。
存在的问题: ( 1) 无法与城际线车站对接换乘,只有通过地面换乘,换乘距离较远约有300 m。
( 2)吸引客流较差,因为主客流主要来自开福寺路处。
( 3) 由于湘江二桥东高架桥与开福寺北边的围墙较近,车站实施时对其影响较大,且实施困难。
( 4) 车站实施时周边需进行大量的拆迁。
站位三: 设置在潘家坪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处。
优点: ( 1) 离开福寺较远,对开福寺无影响。
( 2) 该站位对南端规划的商业开发客流吸引较好。
( 3) 对开福寺路北边的建筑无拆迁。
存在的问题: ( 1) 与前后车站的站间距不均匀,新~开站间距1 870 m,开~湘站间距671.7 m。
( 2) 无法与城际线车站对接换乘,只有通过地面换乘,换乘距离较远约有270 m。
( 3) 对周边的拆迁较大。
结论: 结合规划和开福区政府的要求、以及与长株潭城际线车站对接的情况和3 个站位的优缺点分析,站位一比较合理,该站位两车站均避开了现状开福寺,对其影响较小,可实施性较强。
其次经与规划局汇报,规划局同意南端道路红线局部调整,使区间和车站均设置在规划道路红线下,有利于带动周边的发展。
因此推荐站位一。
3.2.2 站型选择站型选择原则:( 1) 长株潭城际线线路下穿湘江,埋深较深,车站需设置三层站才能满足过江的要求。
( 2) 从运营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岛式站台车站优于侧式站台车站。
( 3) 1 号线车站与长株潭城际线车站换乘。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1 号线地铁车站为地下两层12 m 岛式站台车站,长株潭城际线为地下三层14.5 m 岛式站台车站比较合理。
3.2.3 换乘方式选择方案一: L 型通道连通换乘方案优点: ( 1) 两车站均避开了现状开福寺,对开福寺影响较小。
( 2) 两车站采用通道连通换乘,且两站主体脱开,区间相交,对两车站的埋深无影响。
( 3) 城际线车站设置在交叉口东侧,保证了区间下穿湘江的安全性。
( 4) 两站采用通道连通换乘,减少了突发客流对两站的冲击影响。
方案二: T 形通道换乘方案存在的问题: ( 1) 换乘节点对车站的线站位限制较大。
( 2) 附属的设置对开福寺文化广场及其地下车库影响较大( 出入口和风亭设置困难,如设置需占用周边地块) 。
( 3) 从城际线车站方面考虑,由于城际线下穿湘江,车站跨路口设置,离湘江较近( 仅有260 m) ,区间穿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4) 受城际线车站的限制,1 号线地铁车站埋深需加深2.5 m 左右。
增加了地铁车站的投资( 土建投资增加约1 300 万元) 。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 ( 1) L 型换乘方案,对现状开福寺,以及两车站的埋深无影响。
( 2) 1 号线车站设置在交叉口南端,北端区间可以设置在规划道路下,对北端地块无影响。
其次现长株潭城际线已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并且同意前期研究的…L‟型通道连通对接方案。
并且于6 月30 日,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动工建设。
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合资建设,工期4 年。
因此综合比较分析L 型换乘方案比较合理。
3.2.4 换乘形式的分析由于长株潭城际线车站是按照国铁的标准进行设置的,其公共区设有候车区和安检系统。
其次长株潭城际线车站和地铁车站的票制不同。
结论: 综合上诉分析,两车站无法实现站台对站台和付费区直接连通的换乘形式。
只能通过非付费区连通换乘。
3.2.5 车站规模的控制因素在规模控制方面,本站由于受东西两侧受建筑物限制,车站采用顺长布置。
由于北端需与长株潭城际线车站连通换乘,设置了8.5 m 宽的联络通道,南端为了与商业开发的衔接,设置了净宽 4 m 的联络通道,受这两者的限制增加了车站长度规模。
4 车站总平面设计考虑到站位为了避开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西北角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福寺的影响,以及与城际线车站功能需求的差别,现1 号线车站设于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南侧,顺规划黄兴北路呈南北走向,长株潭城际线车站设于开福寺路与规划黄兴北路交叉口东侧,顺开福寺路呈东西走向。
1 号线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4 +956.000,有效站台长118 m,标准段总宽20.7 m,车站总长218 m,设降压变电所。
车站主体建筑面积9 173 m2,车站附属建筑面积2 641 m2,总建筑面积11 814 m2。
车站共设置4 个独立的出入口及通道( 由于受长沙商业储运公司生活区楼房的影响,Ⅲ号出入口现阶段考虑预留,待此段道路红线调整后再修建。
近期只实施Ⅰ、Ⅱ和Ⅳ号出入口) ,分别设置于车站的东、西两侧,以满足进出站客流的通过及疏散要求。
在车站南端主要设备用房区设有 1 个消防专用出入口。
本站南北两端共设2 组8 个风亭。
南端风亭需拆除部分老旧建筑,冷却塔与其结合布置。
5 结束语( 1) 地铁车站建筑方案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其他设备和专业的稳定性,还会影响与车站有关的城市建设的进程。
( 2) 地铁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步骤: 收集与车站有关的资料,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控制因素,进行方案设计; 协调各控制因素,稳定建筑设计方案并进行总平面的设计和分层平面的设计。
( 3) 在车站的建筑方案设计中,找出控制车站规模的控制点,尽量压缩车站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 4) 在车站的竖向设计中,找出控制车站埋深的控制点,尽量减少车站的竖向深度,降低造价,提高工程的可实施性。
( 5) 在公共区的设计中,合理组织各种客流,使各种客流流线简捷明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少。
( 6) 在设备管理用房的设计中,要遵照“抓大带小”的原则,即先布置风、电、水等“大”设备,再布置弱电及其他小设备管理用房,同时在布置设备管理用房时要进行设备分区,进行区域化管理。
参考文献1 崔之鉴.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与功能的优化[J].四川建筑,1996( 2)2 姚兰.广州地铁三号线番禹广场站建筑方案设计[J].隧道建设,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