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合集下载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

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当发现混合料结构组合及级配类型设计不合理时,应进行修改、调整,以确保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1.1.2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

为减少离析,便于压实,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于SMA等嵌挤型混合料,沥青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

常用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见表18。

表1 常用的沥青面层结构形式结构层厚度(cm) 三层式双层式上面层3-4 AC-13 AC-13SMA-13 SMA-13 4-5 AC-16 AC-16SMA-16 SMA-16中面层4-5 AC-16 —5-6 AC-20 —6-7 AC-25 —下面层5-6 AC-20 AC-206-8 AC-25 AC-25 1.1.3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划分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见表19。

表2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混合料类最大粒径公称最密级配开级配半开连续级配间断间断级配沥青碎石沥青沥青沥青排水排水式特粗式53.0 37.5 —ATB-4——ATPB-40—粗粒式37.5 31.5 —ATB-3——ATPB-30—31.5 26.5 AC-25ATB-25——ATPB-25—中粒式26.5 19.0 AC-20 —SMA-2——AM-20 19.0 16.0 AC-16 —SMA-16OGFC-16—AM-16细粒式16.0 13.2 AC-13 —SMA-13OGFC-13—AM-13 13.2 9.5 AC-10 —SMA-1OGFC-10—AM-10砂粒式9.5 4.75 AC-5 —————设计空隙率(%)——3-5 3-6 3-4 >18 >18 6-121.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1.2.1 表20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是遵循工程设计级配的调整原则,结合山西省气候、交通条件及工程实践经验提出的,可作为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6.2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6.2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施工和易性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耐久性
抗滑性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概念
施工和易性
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拌和、摊铺和压 实的性能。它与矿料级配、沥青品种及用量、施工 条件以及混合料性质有关。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要求
沥青种类
沥青加热温度(℃) 混合料出厂温度(℃) 150~170 140~165
LS-30
LS-25 LS-20 LS-15 LS-10 LS-5
30
25 20 15 10 5 15 20
细粒式
抗滑表层
第二节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组成结构和强度形成原理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因素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 沥青混合料~110,不低于75 不低于50 路面冷却后
高温稳定性
概念
夏季高温经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 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
评定高温稳定性的方法
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沥青 混合料三轴压缩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提高温度稳定性的措施
用高稠度沥青提高抵抗变形的能力;用最佳级 配矿料可提高温度稳定性;用碱性岩石可以增加沥 青与矿料的粘结力;用碱性矿粉可增强高温稳定性。
沥青与矿料的化学吸附
沥青酸与矿料金属阳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在矿 料表面构成的单分子化学吸附层。特点:粘结力强, 可保证水稳定性。
沥青与矿料间的吸附作用对(τ)的影响
结构 沥 青 结 构沥 青 自由 沥 青
矿料
矿料
矿料

AC型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解析

AC型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解析

普通重交沥青
针入度(25℃) 延 度(15℃) 软化点(环球法) 溶解度(三氯乙烯) 薄膜加热163℃,5h 质量损失 针入度比 延度(15℃) 闪点(COC) 含蜡量(蒸馏) 密度(15℃)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 ,60℃)
改性沥青
针入度(25℃) 针入度指标PI 延 度(5℃) 软化点(环球法) 溶解度(三氯乙烯) 薄膜加热试验163℃,5h 质量损失 针入度比 延度(15℃) 闪点(COC) 离析,软化点差 密度(15℃) 弹性恢复(25℃)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 60℃) 运动粘度(135℃)
表5.3.2-1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粗型密级配 混合料 类型 公称 最大 粒径 (mm) 用以分类 的关键性 筛孔 (mm) 关键性 筛孔 通过率(%) < 40 细型密级配 关键性 筛孔 通过率(%) > 40
名称
名称
AC-25
26.5
4.75
AC-25C
AC-25F
AC-20
筛孔位于筛孔尺寸(mm)的0.45次方位置
表4.2-1
di 0.075
x d i 0.45
泰勒曲线的横坐标
0.3 0.6 1.18 2.36 4.75 9.5
0.15
x di
0.45
0.312
0.426
0.582
0.795
1.077
1.472
2.016
2.754
d
四、矿料配合比设计
• 集料尺寸定义: 公称最大尺寸:第一筛余大于10%的上一级筛子尺寸。 最大尺寸:大于集料公称最大尺寸的上一级筛子尺寸( 集料100%通过的最小筛孔尺寸); • 0.45次方级配图 • 最大密度线 • 控制点 • 限制区

沥青混合料的一些基本概念

沥青混合料的一些基本概念

2、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体积(含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收水分的内 部闭口孔隙之和)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干质量,又称 视密度,由水中重法测定(仅适用于几乎不吸水的 密实试件)。
3、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单位体积(含混合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 闭口孔隙、能吸收水分的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 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干质量,由 表干法、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 4、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率 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沥青部分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 的百分率,以VA表示。 5、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 沥青混合料内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 身内部已被沥青封闭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 百分率,以VV表示。
半开级 配
沥青 稳定 碎石 —
公称 最大 粒径 (mm )
最大 粒径 (mm )
37.5
53.0

ATB-30

ATPB-30

31.5
37.5
粗粒式
AC-25 AC-20 ATB-25 — — — — — 3~6 — SMA-20 SMA-16 SMA-13 SMA-10 — 3~4 — ATPB-25 — — — — — >18 — AM-20 AM-16 AM-13 AM-10 AM-5 6~12 26.5 19.0 16.0 13.2 9.5 4.75 — 31.5 26.5 19.0 16.0 13.2 9.5 —
VMA VV VA

(a) (b)
f VMA 1 P s 100 sb
(3)新规范的计算公式-即Superpave的计算公式(b)
19
3、沥青饱和度(VFA) (1)定义:按照试验规程定义总有

[工学]道路工程材料-第3章沥青混合料.ppt

[工学]道路工程材料-第3章沥青混合料.ppt

规定:高速公路,不宜小于800次/mm
一级公路、城市主干道,不宜小于600次/mm
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
沥青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尺寸、形状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2.1 高温稳定性
车辙实验方法首先是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试验所(TRRL) 开发的,并经过了法国、日本等道路工作者的改进与完善。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形变速率也有关,粘聚力 C 值随 形变速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内摩阻角随形变速率的变化很 小。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疲劳特性 耐久性 水稳定性 抗滑性 施工和易性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2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在沥青用量固定的情况下,矿粉的用量多少也直接影响沥
青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及粘结力,矿粉用量不能过多,否则使沥
青混合料结团成块,不易施工。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1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1.6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理论 影响抗剪强度τ的因素 矿料的级配类型及表面性质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 响
粗、细骨料及填料 较稀沥青分布其间
密实级配的矿质骨架 沥青混合料
道路工程材料
第三章沥青混合料
1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与组成结构
1.5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
胶浆理论:(现代理论) 将高稠度沥青加到矿粉中形成胶浆-微分散体系 将细骨料添加到胶浆中形成沥青砂浆-细分散体系 将粗骨料添加到沥青砂浆中形成沥青混合料-粗分散体系
特点: 高稠度沥青 / 沥青用量大 / 间断级配
道路工程材料

关于LH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

关于LH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

7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7.1 一般规定7.1.1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的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沥青碎石混合料仅适用于过渡层及整平层。

其他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上面层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

7.1.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应按表7.1.2选用,其规格以方孔筛为准,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mm。

当采用圆孔筛作为过渡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mm。

7.1.3 应根据不同地区道路等级及所处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从表7.1.3中选择适当的结构组合,并应遵循以下原则:7.1.3.1应综合考虑满足耐久性、抗车撤、抗裂、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等多方面要求,根据施工机械、工程造价等实际情况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种类。

注:当铺筑抗滑表面层时,可采用AK-13或AK-16型热拌沥青混合料,也可在AC-10(LH-15)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嵌压沥青预拌单粒径碎石S-10铺筑而成。

7.1.3.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面层宜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其中至少必须有一层是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当各层均采用沥青碎石混合料时,沥青面层下必须做下封层。

7.1.3.3 多雨潮湿地区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上面层宜采用抗滑表面混合料,其他等级公路及少雨干燥地区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I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做表层。

7.1.3.4 沥青面层的集料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中粒式及细粒式用于上层,粗粒式只能用于中下层。

砂粒式仅适用于通行非机动及行人的路面工程。

7.1.3.5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7.1.3.6 高速公路的硬路肩沥青面层宜采用I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作表层。

7.1.4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应采用机械化连续施工。

7.2 施工准备7.2.1 基层准备应符合本规范第3章的要求。

7.2.2 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沥青路面用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沥青路面用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第七章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从颗粒均匀预涂沥青的沥青涂层碎石(coated stone)到沥青玛碲脂(mastic asphalt)其成分变化无穷。

然而,沥青混合料大体上可以分为沥青混凝土(asphalt)和沥青碎石(macadam)两大类。

沥青混凝土与碎石的主要区别如下:●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级配一般由颗粒大致均匀的粗集料加上大量的细集料和很少量的中等大小的集料组成。

●沥青混凝土的强度与砂/填料/沥青成份的劲度即沥青砂浆有关;为了砂浆要有足够的劲度,制造沥青混凝土时要用比较硬的沥青和含量高的填料;至于沥青碎石的强度,主要是依靠摩擦和集料颗粒间的机械互锁力,因此可以用较软等级的沥青。

●由于沥青混凝土含的填料比例很大,也即是集料有大幅的表面积要用沥青裹覆,因而沥青用量较高;而沥青碎石含细小的集料少,因此用以裹覆集料的沥青少量也够了;沥青碎石内的沥青主要功能是在压实时作为润滑剂和在使用过程中粘结着集料颗粒。

●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低,基本上不透水并且用予繁重交通的道路上非常耐久;沥青碎石的空隙率相对较高而具透水性,并不如前者耐久。

从沥青涂层碎石到沥青玛蹄脂各种沥青合料中,使用的沥青等级愈来愈硬,沥青、矿料和砂的含量增加,粗集料含量减少。

图7-1 各种沥青混合料的典型级配曲线§7.1道路沥青混合料的种类与性质7.1.1沥青混凝土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天然砂、矿粉和沥青按一定比例以及最佳密实级配原则设计、在拌和机中热拌所得的混合料称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这种混合料的矿料部分应有严格的级配要求。

它们经过压实后所得的材料具有规定的强度和孔隙率时称作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是一般沥青混合料中最大的,但它们在常温或高温下都具有一定的塑性。

沥青混凝土的高密实度使得它水稳性好,因此有较强的抗自然侵蚀能力,故寿命长、耐久性好,适合作为现代高速公路的柔性面层。

从国外以及国内的工程实践来看,以沥青混凝土作为高等级公路或城市道路的路面材料已经相当普遍。

沥青混凝土分类

沥青混凝土分类

沥青混凝土分类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道路材料,被广泛用于道路、机场跑道和停车场等地面铺设。

根据不同的组成和特征,沥青混凝土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照沥青含量分类根据混凝土中沥青的含量不同,沥青混凝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常规沥青混凝土、含沥青饱和基质的沥青混凝土、矿质集料饱和沥青混凝土和改性沥青混凝土。

1. 常规沥青混凝土常规沥青混凝土的沥青含量在4%~6%之间,是最常见和普遍使用的沥青混凝土类型。

它由碎石、沙子和沥青混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含沥青饱和基质的沥青混凝土含沥青饱和基质的沥青混凝土是在常规沥青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沥青基质来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沥青基质通过渗透性良好的饱和基质颗粒来提供较好的粘结性能。

3. 矿质集料饱和沥青混凝土矿质集料饱和沥青混凝土使用高渗透性磨料进行颗粒饱和,形成高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

此类型的混凝土通常用于承受重型交通和重载荷载的区域。

4. 改性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凝土是通过在常规沥青混凝土中加入改性剂来改善其性能。

改性剂可以提高沥青的粘结性和弹性,使混凝土更具耐久性、抗裂性和变形能力。

二、按照颗粒级配分类根据沥青混凝土颗粒级配的不同,可以分为粗集料沥青混凝土、中集料沥青混凝土和细集料沥青混凝土。

1. 粗集料沥青混凝土粗集料沥青混凝土的主要颗粒为5~20mm的砾石,适用于承受重型交通和高荷载的道路和机场跑道。

2. 中集料沥青混凝土中集料沥青混凝土的颗粒主要为2.5~5mm的砾石,适用于中等交通和荷载的道路和停车场。

3. 细集料沥青混凝土细集料沥青混凝土的颗粒主要为1~2.5mm的砂石,适用于低交通量的道路和人行道。

三、按照加工工艺分类根据沥青混凝土的加工工艺,可以分为热拌沥青混凝土和冷拌沥青混凝土。

1. 热拌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混凝土是将混合料在高温下加热和混合的过程。

热拌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密实性和耐久性,但需要较高的设备和能源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B-25


ATPB-25

26.5
31.5
中粒式
AC-20

SMA-20


AM-20
19.0
26.5
AC-16

SMA-16
OGFC-16

AM-16
16.0
19.0
细粒式
AC-13

SMA-13
OGFC-13

AM-13
13.2
16.0
AC-10

SMA-10
OGFC-10

AM-10
9.5
AC-10
AC-13
AM-5
AM-10

中面层
AC-20
AC-25






下面层
AC-25
AC-30
AC-20
AC-25
AC-30
AC-25
AC-30
AM-25
AM-30
AM-25
AM-30
AM-40
8.2.3沥青混合料面层类型应按表8.2.3确定。
表8.2.3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类型
筛孔系列
结构层次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三层式沥青混凝土
两层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





上面层
AC-13/SMA-13
AC-16/SMA-16
AC-20/SMA-20
AC-13
AC-16

AC-5
13.2
砂粒式
AC-5





4.75
9.5
设计空隙率(%)
3~5
3~6
3~4
>18
>18
6~12


注:设计空隙率可按配合比设计要求适当调整。
8.2.2沥青混合料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混合料类型
密级配
开级配
半开级配
公称最大粒径
(mm)
最大
粒径
(mm)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间断级配
沥青
碎石
沥青混凝土
沥青稳
定碎石
沥青层
特粗式

ATB-40


ATPB-40

37.5
53.0
粗粒式

ATB-30


ATPB-30

31.5
37.5
AC-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