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A原理简介

合集下载

emsa实验原理及步骤

emsa实验原理及步骤

emsa实验原理及步骤一、EMSA实验原理。

EMSA呀,它的大名是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这实验可神奇啦,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分子追逐赛呢。

它主要是用来研究DNA 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特定DNA序列之间的相互作用。

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段DNA序列和一个蛋白结合了,那这个DNA - 蛋白复合物在电泳的时候,跑的速度就会和单独的DNA不一样哦。

就像一个人单独跑步和背着个小包袱跑步速度有差别一样。

没结合蛋白的DNA跑得比较快,因为它轻呀,而结合了蛋白的DNA - 蛋白复合物比较笨重,在凝胶里就跑得慢些啦。

这样我们就能通过看电泳条带的不同位置,来判断有没有蛋白和DNA结合,超级有趣的原理呢。

二、EMSA实验步骤。

1. 准备样品。

- 首先得把我们要用的DNA弄好,这个DNA得是那种标记过的哦,就像给它做个小记号。

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不过现在也有非放射性的标记方法啦,更安全一些。

然后就是蛋白样品,要保证蛋白是有活性的,就像我们要找的是活蹦乱跳能干活(和DNA结合)的蛋白。

2. 结合反应。

- 把标记好的DNA和蛋白放在一起,让它们在合适的缓冲液里“见面”。

这个缓冲液就像是一个小约会场所,里面各种离子浓度、pH值都得合适,这样DNA和蛋白才有可能看对眼,然后结合在一起。

就像两个人在合适的环境里才更容易产生感情一样。

3. 电泳。

- 把结合反应后的混合物放到聚丙烯酰胺凝胶里进行电泳。

这个凝胶就像是一个小跑道,不同的分子在上面跑。

没结合蛋白的DNA和结合了蛋白的DNA - 蛋白复合物就开始在凝胶这个跑道上跑起来啦。

电泳的时候电压要调好,就像给运动员们合适的比赛环境一样。

4. 检测。

- 如果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那就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来检测。

要是非放射性标记的呢,就用相应的检测试剂。

这样就能看到那些跑得慢的(结合了蛋白的)和跑得快的(没结合蛋白的)条带啦,就像在终点线看到不同的选手到达的情况一样。

emsa原理

emsa原理

emsa原理EMSA原理:深入解析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当今互联网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用户的隐私保护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而EMSA(Encoding Method for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作为一种数字签名认证算法,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

以下将从EMSA原理的解析、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算法的重要性。

一、EMSA原理的解析EMSA算法,是指将拥有固定长度的消息通过哈希算法生成摘要值,再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摘要值进行签名,从而实现消息认证的过程。

具体而言,EMSA算法包括以下步骤:1. 将原始消息进行哈希运算,生成定长的摘要值。

2. 将生成的摘要值与 RSA 密钥对中的私钥进行非对称加密,形成数字签名。

3. 将原始消息与数字签名发送至接收方。

4. 接收方使用 RSA 公钥进行数字签名解密,得到摘要值及原始消息。

5. 将原始消息进行哈希运算,比对生成的摘要值和解密的摘要值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说明消息来源可信;否则说明存在篡改或伪造的可能。

相比于其他数字签名算法,EMSA算法具有以下优点:1. 安全性高:由于摘要值具有唯一性,同时数字签名的非对称加密方法也极其安全,可以有效地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签名效率高:哈希算法具有高效的特性,可以快速地生成摘要值,远远高于对称加密算法。

3. 签名内容简短:由于采用哈希算法生成固定长度的摘要值,数字签名的长度相对较短,方便传输和存储。

二、EMSA的应用场景EMSA算法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1. 数字签名认证数字签名认证是指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加密传输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而EMSA算法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应用在以下场景:(1)电子合同签署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合同签署需要双方进行数字签名认证,将合同内容加密传输至对方,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emsa实验原理及应用

emsa实验原理及应用

emsa实验原理及应用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即电泳迁移位移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实验基于核酸与蛋白质结合后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度变慢的原理,通过观察核酸与蛋白质结合复合物的迁移差异,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EMSA实验的原理是基于核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后的电泳迁移差异。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获得核酸分子(通常是DNA或RNA)和蛋白质样品。

然后,将核酸与蛋白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进行反应使其结合。

接下来,将反应体系进行凝胶电泳分离,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凝胶电泳过程中,核酸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迁移速度会变慢,而未结合的核酸则会较快地迁移。

这是因为核酸与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比未结合状态下的核酸分子大,电荷密度也增加,从而导致复合物的迁移速度较慢。

通过观察电泳过程中形成的带状图案,可以确定核酸与蛋白质是否发生了结合。

EMSA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与DNA或RNA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EMSA实验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的结合位点。

通过对不同长度或突变的核酸序列进行EMSA实验,可以确定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位点,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此外,EMSA实验还可以用于筛选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核酸序列,从而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

尽管EMSA实验在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EMSA实验只能提供间接的蛋白质与核酸结合信息,无法直接确定结合的强度或亲和力。

其次,EMSA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操作技巧,且耗时耗力。

此外,由于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EMSA实验只能提供一瞬间的结合信息,无法反映动态变化过程。

EMSA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核酸与蛋白质结合复合物的电泳迁移差异,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emsa实验原理

emsa实验原理

emsa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电泳迁移位移测
定法)是一种常用于研究DNA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
方法。

该方法通过电泳将带有特定序列的DNA与目标蛋白质
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观察复合物在凝胶上的迁移行为,以间接判断DNA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EMSA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带有负电荷,而蛋白质带有
正电荷。

当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复合物的总电
荷变为负电荷,从而使复合物在电场作用下具有较小的电泳迁移率。

而未结合的自由DNA分子则具有较大的迁移率。

因此,通过比较复合物与自由DNA的迁移位移差异,可以确定
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实施EMSA实验时,通常将目标DNA序列标记上放射性同位
素或荧光染料,以便于检测。

标记后的DNA与目标蛋白质混
合并孵育一段时间,使其结合形成复合物。

接着,将混合物加载到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

随后,凝胶经过一定时间的电泳,蛋白- DNA复合物与自由DNA分子在凝胶中定位不同,可以
通过放射自显影或者荧光成像等方法来检测、定量复合物及自由DNA的存在与否。

总结来说,EMSA是一种通过观察DNA与蛋白质结合复合物
在电泳分离过程中的差异来研究DNA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用于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结合、DNA修复酶与DNA结合等生物学过程。

EMSA技术的原理

EMSA技术的原理

概述EMSA (Encoder-Modulator-Sampler-Adversary) 技术是一种用于数据隐写的通用方法。

它可以隐藏消息在一个密文中,使得仅有授权的接收方能够解读。

EMSA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编码、调制、采样和对抗。

在EMSA技术中,编码步骤将明文消息转换为一个二进制序列,以便嵌入到密文中。

调制步骤将这个二进制序列转换为一系列的密文符号,即将消息隐藏在密文中。

采样步骤在调制后的信号中进行采样,以便提取出隐藏的消息。

对抗步骤是为了保护隐藏的消息免受攻击者的窃取,通过引入噪音来增强隐藏的隐写信息。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原理,并说明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数据隐写的目的。

编码编码是EMSA技术的第一个步骤,它负责将明文消息转换为一个二进制序列。

通常,这个过程涉及到将明文消息进行编码,以便它可以稍后嵌入到密文中。

编码器的目标是将明文消息转换为一系列具有统计保密性的二进制位。

在编码步骤中,可以使用各种编码算法,如哈夫曼编码、RLE编码等。

这些编码算法可以将明文消息表示为一个更紧凑的二进制形式,减少占用的存储空间。

在选择编码算法时,需要考虑到编码的准确性、速度和存储效率。

调制调制是EMSA技术的第二个步骤,它负责将编码后的二进制序列转换为一系列的密文符号。

调制器的目标是将消息隐藏在一个看起来与原始信号无关的形式中,以迷惑攻击者。

在调制步骤中,可以使用各种调制技术,如振幅移位键控 (ASK)、频率移位键控(FSK)、相位移位键控 (PSK) 等。

这些调制技术可以将二进制序列映射到不同的信号特性中,比如振幅、频率或相位。

根据不同的调制技术,调制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

采样采样是EMSA技术的第三个步骤,它负责从调制后的信号中提取隐藏的隐写信息。

采样器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误差率从复杂的信道中恢复出隐藏的消息。

在采样步骤中,通常会使用采样定理来决定采样率。

采样定理指出,为了能够准确还原原始信号,采样率必须高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emsa实验原理

emsa实验原理

EMSA实验原理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与核酸(一般是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通过观察蛋白质-核酸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变化,可以揭示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情况。

实验原理在EMSA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DNA片段,通常是已知序列的DNA探针。

接着,将待检测的蛋白质与这些DNA探针一起混合,形成蛋白质-核酸复合物。

随后,将这些混合物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在凝胶电泳过程中,如果DNA片段没有与蛋白质结合,那么它们将会沿着电场方向运动到特定位置。

但是,如果DNA片段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则复合物的迁移率会受到影响,迁移速度将会减慢。

结果就是在凝胶中观察到不同带电簇的出现,这些带电簇代表了不同的蛋白质-核酸复合物。

通过对凝胶电泳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哪些蛋白质与DNA结合,并且可以定量检测它们之间结合的强度和亲和力。

这样的信息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基因调控机制至关重要。

实验步骤1.制备实验样品:准备已知序列的DNA探针和待检测的蛋白质溶液。

2.形成蛋白质-核酸复合物:将DNA探针和蛋白质混合,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复合物。

3.加载到凝胶中:将混合物加载到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

4.电泳分离:在合适的电场作用下,观察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的迁移情况。

5.结果分析:分析凝胶电泳结果,确定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的形成情况以及强度。

结论EMSA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该实验,可以揭示蛋白质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这些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EMSA技术在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简述EMSA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简述EMSA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简述EMSA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引言EMSA(Enhanced Message Submission Agent)是一种用于电子邮件的消息传递代理程序。

它不仅可以提高邮件发送的可靠性和效率,还可以提供各种邮件操作的增强功能。

本文将简述EMSA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基本原理EMSA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邮件传输通道,并利用一系列算法来处理邮件的发送、接收、存储等操作。

下面列举了EMSA的基本原理要点:1.建立通信通道:EMSA通过建立与邮件服务器的TCP/IP连接,以实现与邮件服务器的通信。

通过该通道,邮件可以从发件人传递到收件人。

2.邮件发送过程:EMSA接受用户发送的邮件请求,并将邮件内容通过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发送到邮件服务器。

在发送过程中,EMSA还会进行邮件地址验证、邮件数据编码等操作,以确保邮件发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邮件接收过程:EMSA能够从邮件服务器接收来自其他用户的邮件,并将接收到的邮件存储在指定的本地邮件目录中。

在接收过程中,EMSA还会进行邮件解码、垃圾邮件过滤等操作,以提高用户接收邮件的效果。

4.邮件存储与管理:EMSA在接收邮件后,将邮件存储在本地邮件目录中,并为用户提供对邮件的管理功能,如邮件排序、邮件筛选、邮件导出等。

应用场景EMSA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企业内部邮件系统许多公司和组织使用EMSA来搭建和管理企业的内部邮件系统。

通过EMSA,员工可以使用公司的域名来发送和接收邮件,并可以方便地管理和检索邮件。

2. 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也使用EMSA来提供邮件服务给他们的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邮件客户端或网页界面使用EMSA发送和接收邮件,并可以享受到丰富的邮件管理功能。

3. 个人邮件管理个人用户可以通过使用EMSA来管理自己的邮件。

用户可以使用EMSA来发送电子邮件,并可以将接收到的邮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或云存储中。

emsa竞争探针原理

emsa竞争探针原理

emsa竞争探针原理
EMSA竞争探针原理是一种用于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分析的实验方法。

EMSA 是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的缩写,翻译为电泳迁移位移法。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和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泳的迁移差异来研究这种相互作用。

EMSA竞争探针原理的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制备并纯化所需的DNA片段,通常是要研究的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也可以是预测的结合序列。

接下来,为DNA片段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常用的方法是将其与[^32P]标记的ATP反应,以便后续的探针DNA检测。

然后,将标记的DNA片段与目标蛋白溶液一起孵育,促使蛋白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复合物形成后,将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板上,进行电泳分离。

由于复合物的存在,电泳迁移速度会降低,使探针带电不足。

最后,将电泳板进行脱胶、干燥,然后进行放射线自显影或放射线扫描,以检测并分析探针DNA迁移的变化。

EMSA竞争探针原理的关键点在于竞争试剂的引入。

竞争试剂是一种未标记的DNA片段,具有与目标蛋白结合的区域序列,但其多余的DNA使其无法与所有目标蛋白结合。

将竞争试剂与标记的探针DNA一起孵育,它们会争夺目标蛋白的结合位点。

当竞争试剂的浓度增加时,它们与目标蛋白竞争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复合物的形成,使探针的电泳迁移速度恢复正常。

通过EMSA竞争探针原理,我们可以研究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调控和转录因子筛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调控通路、检测蛋白质-DNA结合动力学,并在药物研发中寻找新的靶点与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SA实验技术及方法简介实验简介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是一种研究DNA 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一技术最初用于研究DNA结合蛋白,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作用。

通常将纯化的蛋白和细胞粗提液和32P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一同保温,在非变性的聚丙烯凝胶电泳上,分离复合物和非结合的探针。

DNA-复合物或RNA-复合物比非结合的探针移动得慢。

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依研究的结合蛋白的不同,可是双链或者是单链。

当检测如转录调控因子一类的DNA结合蛋白,可用纯化蛋白,部分纯化蛋白,或核细胞抽提液。

在检测RNA结合蛋白时,依据目的RNA结合蛋白的位置,可用纯化或部分纯化的蛋白,也可用核或胞质细胞抽提液。

竞争实验中采用含蛋白结合序列的DNA或RNA片段和寡核苷酸片段(特异),和其它非相关的片段(非特异),来确定DNA或RNA结合蛋白的特异性。

在竞争的特异和非特异片段的存在下,依据复合物的特点和强度来确定特异结合。

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检测(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是一种检测蛋白质和DNA序列相互结合的技术,最初用于研究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一技术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 序列的相互作用。

由于很多研究的TF不具有结合的特异性,所以即使发现TF和被研究的寡核苷酸探针结合,也不表示在体内该TF不能和其它寡核苷酸结合,运用一些生物信息学软件,可以模拟表示TF与基因启动子区寡核苷酸结合的具体情况,发现TF可以和启动子区PUTATIVE 结合。

同时,由于EMSA在体外不能模拟细胞内众多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比如,某一TF 在细胞内由于受到其它TF的协同或者修饰后才能与寡核苷酸结合的话,那么在体外是不能重现这一结果的。

2003 年上一篇关于ChIP方法的介绍文献攻击EMSA 没有考虑细胞内完整自然的染色质结构和调节的影响而受到很大的限制!下面是在一个PROTOCAL1.探针的标记:(1) 如下设置探针标记的反应体系:待标记探针(1.75pmol/微升) 2微升T4 Polynucleotide Kinase Buffer (10X) 1微升Nuclease-Free Water 5微升[γ-32P]A TP(3,000Ci/mmol at 10mCi/ml) 1微升T4 Polynucleotide Kinase (5-10u/微升) 1微升总体积10微升按照上述反应体系依次加入各种试剂,加入同位素后,Vortex混匀,再加入T4 Polynucleotide Kinase,混匀。

(2) 使用水浴或PCR仪,37℃反应10分钟。

(3) 加入1微升探针标记终止液,混匀,终止探针标记反应。

(4) 再加入89微升TE,混匀。

此时可以取少量探针用于检测标记的效率。

通常标记的效率在30%以上,即总放射性的30%以上标记到了探针上。

为实验简便起见,通常不必测定探针的标记效率。

(5) 标记好的探针最好立即使用,最长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天。

标记好的探针可以保存在-20℃。

2.探针的纯化:通常为实验简便起见,可以不必纯化标记好的探针。

在有些时候,纯化后的探针会改善EMSA的电泳结果。

如需纯化,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 对于100微升标记好的探针,加入1/4体积即25微升的5M醋酸铵,再加入2体积即200微升的无水乙醇,混匀。

(2) 在-70℃至-80℃沉淀1小时,或在-20℃沉淀过夜。

(3) 在4℃,12,000g-16,000g离心30分钟。

小心去除上清,切不可触及沉。

(4) 在4℃,12,000g-16,000g离心1分钟。

小心吸去残余液体。

微晾干沉淀,但不宜过分干燥。

(5) 加入100微升TE,完全溶解沉淀。

标记好的探针最好立即使用,最长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天。

标记好的探针可以保存在-20℃。

3.EMSA 胶的配制:(1) 准备好倒胶的模具。

可以使用常规的灌制蛋白电泳胶的模具,或其它适当的模具。

最好选择可以灌制较薄胶的模具,以便于干胶等后续操作。

为得到更好的结果,可以选择可灌制较大EMSA 胶的模具。

(2) 按照如下配方配制20毫升4%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注意:使用29:1等不同比例的Acr/Bis 对结果影响不大)。

TBE buffer (10X) 1毫升重蒸水16.2毫升39:1 acrylamide/bisacrylamide (40%,w/v) 2毫升80% 甘油625微升10% 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 150微升TEMED 10微升(3) 按照上述次序加入各个溶液,加入TEMED前先混匀,加入TEMED后立即混匀,并马上加入到制胶的模具中。

避免产生气泡,并加上梳齿。

如果发现非常容易形成气泡,可以把一块制胶的玻璃板进行硅烷化处理。

4.EMSA结合反应:(1) 如下设置EMSA结合反应(预期的结果参见图1):阴性对照反应:Nuclease-Free Water 7微升EMSA/Gel- Shift结合缓冲液(5X) 2微升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0微升标记好的探针1微升总体积10微升样品反应:Nuclease-Free Water 5微升EMSA/Gel-Shift结合缓冲液(5X) 2微升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2微升标记好的探针1微升总体积10微升探针冷竞争反应:Nuclease-Free Water 4微升EMSA/Gel-Shift结合缓冲液(5X) 2微升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2微升未标记的探针1微升标记好的探针1微升总体积10微升突变探针的冷竞争反应:Nuclease-Free Water 4微升EMSA/Gel-Shift结合缓冲液(5X) 2微升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2微升未标记的突变探针1微升标记好的探针1微升总体积10微升Super-shift反应:Nuclease-Free Water 4微升EMSA/Gel-Shift结合缓冲液(5X) 2微升细胞核蛋白或纯化的转录因子2微升目的蛋白特异抗体1微升标记好的探针1微升总体积10微升(2) 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加入各种试剂,在加入标记好的探针前先混匀,并且室温(20-25℃)放置10分钟,从而消除可能发生的探针和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或者让冷探针优先反应。

然后加入标记好的探针,混匀,室温(20-25℃)放置20分钟。

(3) 加入1微升EMSA/Gel-Shift上样缓冲液(无色,10X),混匀后立即上样。

注意:有些时候溴酚蓝会影响蛋白和DNA的结合,建议尽量使用无色的EMSA/Gel-Shift上样缓冲液。

如果对于使用无色上样缓冲液在上样时感觉到无法上样,可以在无色上样缓冲液里面添加极少量的蓝色的上样缓冲液,至能观察到蓝颜色即可。

5.电泳分析:(1) 用0.5XTBE作为电泳液。

按照10V/厘米的电压预电泳10分钟。

预电泳的时候如果有空余的上样孔,可以加入少量稀释好的1X 的EMSA上样缓冲液(蓝色),以观察电压是否正常进行。

(2) 把混合了上样缓冲液的样品加入到上样孔内。

在多余的某个上样孔内加入10微升稀释好的1X的EMSA/Gel-Shift上样缓冲液(蓝色),用于观察电泳进行的情况。

(3) 按照10V/厘米的电压电泳。

确保胶的温度不超过30℃,如果温度升高,需要适当降低电压。

电泳至EMSA/Gel-Shift上样缓冲液中的蓝色染料溴酚蓝至胶的下缘1/4处,停止电泳。

(4) 剪一片大小和EMSA胶大小相近或略大的比较厚实的滤纸。

小心取下夹有EMSA胶的胶板,用吸水纸或普通草纸大致擦干胶板边缘的电压液。

小心打开两块胶板中的上面一块(注:通常选择先移走硅烷化的那块玻璃板),把滤纸从EMSA胶的一侧逐渐覆盖住整个EMSA胶,轻轻把滤纸和胶压紧。

滤纸被胶微微浸湿后(大约不足1分钟),轻轻揭起滤纸,这时EMSA胶会被滤纸一起揭起来。

把滤纸侧向下,放平,在EMSA胶的上面覆盖一层保鲜膜,确保保鲜膜和胶之间没有气泡。

(5) 干胶仪器上干燥EMSA胶。

然后用X光片压片检测,或用其它适当仪器设备检测。

EMSA的典型分析结果可以参见下图说明:阴性对照反应(标记探针);2, 常规反应(含激活的目的转录因子的核蛋白+标记探针);3, 探针冷竞争反应(含激活的目的转录因子的核蛋白+标记探针+标记探针100倍量的未标记探针);4, 突变探针的冷竞争反应(含激活的目的转录因子的核蛋白+标记探针+标记探针100倍量的未标记突变探针);5, Super-shift反应(含激活的目的转录因子的核蛋白+标记探针+目的转录因子的特异抗体)。

生物体内DNA转录成RNA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过程,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近年来,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趋势之一是逐渐从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转到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及其转录调控机理上,对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转录水平,基因的转录行为是由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和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s)(即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控的,因此要探讨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分离、鉴定基因的位点控制区(loci control region,LCR)中顺式作用元件和相应转录因子至关重要。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对于基因表达调控,必须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分离和鉴定基因5'端核心启动子等顺式作用元件,二是分离和鉴定与各顺式作用元件相对应的转录因子,三是检测各顺式作用元件与对应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

鉴定顺式调控元件和转录因子是研究得比较多的内容,而对于顺式作用元件与对应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这个层次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电泳迁移率检测(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是一种检测蛋白质和DNA序列相互结合的技术,它正是对第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的技术之一,核心功能是验证蛋白质与特定核酸序列的结合特性,从而间接推断已知蛋白质的靶序列或已知序列的结合蛋白分子。

我们知道,结构基因组学已经很容易实现高通量分析,但在功能研究这个层次上,目前还没有真正高通量的分析技术出现。

技术的缺乏是后基因组学时代功能研究的主要瓶颈。

和其他功能研究技术一样,电泳迁移率检测(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本身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对于低亲和力结合很难进行鉴定;难以比较不同片断之间亲和力大小的差异;对于蛋白复合体与DNA的结合也无法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