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活 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1.1-1.2生活 数学 教案案(两课时)

1.1-1.2生活 数学 教案案(两课时)

怀文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初一数学(1.1生活数学)主备:魏敏审校:江旭海教学目标:1.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进行观察与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3.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真正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教学难点:培养自己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部分)1.数学是什么?简单了解华罗庚生平,章头图中有关基因图、宇宙速度的知识。

2.观察,讨论活动一:1①开车时间是;②出发地是;③目的地是;④车次是;⑤座位号是;⑥检票口是.2.指出身份证号码321284************中,32、12、84分别表示的______、__ _、_______的编码,1985,08,15表示人是____年_____月_____日出生的,402_______,9是________。

3.议一议: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相信你能找出很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能举例说明吗?比一比谁发现的例子多!二.合作、探究、展示活动二:1.课本第七页:奥林匹克五环旗上有五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环,环环相扣,你知道它象征着什么吗?2.你认识下面的图案吗?①②③④3.某市冬季某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这天的最低温度是几度?(2)这天的最高温度是几度?(3)这天18时温度是几度?(4)根据你的经验,一天中通常在何时温度最低或最高?三.巩固练习活动三:1.你能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吗?试试看,说出你的设计意图。

2.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3.课本第7页“试一试”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数学的认识。

2.进入中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你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了吗?发言踊跃吗?发言独特吗?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P1-2六.预习指导:1.《1.2活动与思考》教学反思读读想想:【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让踏实勤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1.正确对待,树立必胜的信心.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与同学合作的习惯,努力探索的习惯等等.3.认真预习.预习就是在教师上课之前自己先看一下课本,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多数同学来说,上课之前,主动阅读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坚持课前预习,好处很多:首先可以大体了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会使听课效果更好;预习中,有读不懂的地方,往往是教材中的难点,听课时可以特别注意,会使听课效果更好;预习时,除了看懂内容之外,还可试做一些练习,这样效果更好.如果以往你没有预习的习惯,不妨你从现在开始一试,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进取,长期坚持,必有效果.4.上课认真听,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记下自己不懂或自己已懂但老师的方法更简便的题目.记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最好不要在老师讲的时候记.5.学好数学要常练、苦练、活练.《数学课时作业本》与数学课堂导学案必须高质量完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而设计。

学生年龄在5-6岁,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数学认知期,他们已经开始学习数学,并掌握了简单的计数和简单的加减法。

本教学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字,理解和应用数字的含义和用途,以及掌握数字的概念、顺序与大小等知识点。

1.2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和理解数字1-10•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字在生活中的含义和用途•能够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数字”,学生将会学习: 1. 数字1-10的识别和理解 2. 生活中数字的含义和用途 3.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4.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2.2 教学方法1.听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存在,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2.观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让孩子们找出数字,从而认识生活中数字的含义和用途。

3.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数字顺序和大小的概念,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兴趣。

4.计算: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含义,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故事时间孩子们在教室门口等待老师,老师进入教室后,和孩子们打招呼。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哦!”然后,老师开始讲故事:有一个小兔子,他喜欢数数,每天早上,他都会数一数自己的胡萝卜,看看还剩下多少。

他家的门牌上也有数字,他的妈妈就经常问他,“小兔子,你知道门牌上写的是什么数字吗?” 小兔子会很快地回答,“知道,知道,是数字3。

”老师讲完故事后,问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呢?”孩子们回答:“数字!”老师说,“好,我们继续开始学习了。

”3.2 生活中的数字在教室内,教师布置了一个“找数字”的任务。

孩子们要从教室中找出不同的数字,并解释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含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数学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基本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时,空间想象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在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剪裁和拼贴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展开图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计算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北京小学数学四下《1.1生活中的小数》word教案 (4)

北京小学数学四下《1.1生活中的小数》word教案 (4)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小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孩子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还可以怎样表示,探索复名数化成小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的方法。

2.能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正确地将复名数化成小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品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复名数化成小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将复名数化成小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教具学具主备教师复备教师复备日期教学过程复备内容教学反思基础练习1.回忆我们都学习了那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他们之间的进律是多少?2、填空,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kg=( )g 5000g=( )kg8m=( )cm 40cm=( )m激趣引入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自由说一说。

(师根据生说的数据进行板书:一米四七)探索新知你知道一米四七多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1.小组讨论“一米四七”还可以怎样表述?师巡视辅导,并参加一两组的讨论。

2.全班汇报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一米四七就是一米四十七厘米,也就是147厘米。

(2)1m=100cm100+47=147(cm)1m47cm也就是147cm.(3)1m=100cm47÷100=0.47(m)1m47cm用小数表示1.47m。

3.观察一下147cm、1m47cm、1.47m,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多少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单位不一样。

147厘米和1.47米只有一个单位。

像这样只有一个单位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1米47厘米有两个单位。

像这样有两个获两个以上单位的名数叫复名数。

在这个复名数中,米是高级单位。

厘米是低级单位。

基础题:1.说一说:爸爸的身高是一米八四,体重是95kg800g,你能用不同的单位表示爸爸的身高和体重吗?拓展题:2.第21页练一练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一想,怎样把一个复名数写成单名数呢?小结:在复名数中,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不动,只需要把低级单位前面的数除以进率,最后将结果与高级单位数合并。

七上数学1.1生活数学(苏教版)

七上数学1.1生活数学(苏教版)

课题1: 1.1生活数学姓名:教学内容:1.1生活数学授课班级:七(2)备课人:备课时间:2012年9月1日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1生活数学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6—7页内容,思考:1、身份证中有哪些信息呢?2、你能说出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含义吗?3、本节讲了哪方面的知识内容呢?5分钟后看谁掌握得最好。

三、学生自学、交流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学习心得3、你还有哪些问题呢?四、自学反馈(一)、课本再现1、数字与生活(1)一个同学的身份证号是:320723************,你能说出哪些信息?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给同桌讲一下它的含义(2)编学号新初一学号的编码共8位,前四位是入学年份,接着是班级号,最后二位是自己在班级的顺序号,请你的学号为(假定一个顺序号)2、第7页试一试五、本课题型(一)身份证号的秘密例:第二代身份证共18位,其中第15、16、17位是顺序码(00是此人居住地所在的派出所,顺序码的最后一位,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最后一位是校验码,若一个人的身份证号是:******198101208022,则这个人的生日是。

(二)图标的秘密:探究图形规律例:通过找出这组图形符号中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在空白处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图形。

()请在下面的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课堂作业:1、“寸”是电视机常用的长度单位,1寸大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3寸相当于( )A 、一支粉笔的长度B 、课桌的长度C 、黑板的宽度D 、数学课本的宽度2、在本学期中,除星期六、星期天以外,我们每天上一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以18周计算,请你估算一下,我们本学期上数学课的总时间折算成天,大约为( )A 、3天B 、6天C 、9天D 、10天以上3、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320621************,则此人出生于 年 月 日。

初中数学 教案1:1.1 生活 数学

初中数学 教案1:1.1 生活 数学

生活数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与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应用的普遍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交流和表达所获得的一些数学知识.[来源:Z|xx|]三、设计思路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把那些现存在于学生脑中的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情境一: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居民身份证一张,可以向父母借用(如图1)身份证是公民法定身份证件,是国家为每个公民编制的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按照有关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领取身份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带的身份证,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设计说明:通过识别“身份证号码”信息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字和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教师本人的身份证号码(教师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写在黑板上),师生相互交流,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图1 图2 图3情景二:教材P6(如图2),是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照片,其中包含了学多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同学们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设计说明: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图形中时时蕴藏着数学知识】情景三:教材P7(如图3),是大家熟悉的“奥林匹克五环旗”,从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设计说明:感受图形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是人们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有效工具】(二)探索规律,学会捕捉数字信息观察1:(如图4)从车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若擦除其中某个信息,将会怎样?(假如你是乘客)【设计说明:进一步感受交通生活领域中的数字信息】观察2:(如图5)下表为东陇海线旅客列车时刻表:假期内,家在连云港的小东和爸爸想去北京旅游,请你根据上述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图4 图5(1)他们应该在哪一个站点买票( )A.连云港 B.新沂 C.徐州 D.以上都不对(2)他们应该买哪一车次的票( )A.直快1444 B.直快1443 C.双优1503 D.双优1504(3)上车后,火车应该何时发车( ):30 :35 :30 :33(4)*他们应该乘坐哪一车次的火车返回连云港( )A.直快1444B. 直快1443C. 双优1503D.双优1504(5)*从连云港去北京,他们在火车上的时间大约为( )小时(6)*在他们去北京的途中,因有事想在徐州下车,则他们应该何时做好下车准备()A.19:33 :00 :15 :30【设计说明:随着我国铁路提速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火车将会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交通工具之一,而首先能够识别火车时刻表,对于大家来说十分有必要,第(4)-(6)小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选讲】(三)尝试反馈,初步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尝试1: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从今天起将和大家一起共同奋斗三年,三年后同学们将步入中考的考场,假如你是市招生办公室主任,如何合理编制参加中考的每一位考生的考试号呢?【设计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尝试2:据广东省防总最新统计,2005年6月18日以来暴雨洪水灾害造成54人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而且各地水情、雨情、险情、灾情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可能要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救灾粮食? 分析:假如平均一个家庭有4口人,那么20万人需要5万顶帐篷,假如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千克的粮食,那么20万人一天需要10万千克的粮食……【设计说明:能对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渗透国情、爱心、节俭教育】(四)拓展延伸,渗透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1.解决教材中的“试一试”第1题【设计说明:通过举例,深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解决教材中的“试一试”第2题【设计说明:这是一道估算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解决教材中的“试一试”第3题【设计说明:主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边长的变化会引起它的面积的变化,不要求...求出小兔的活动范围的最大值,教师可不要提及最大值问题】4.(如图6)所示:在高米,宽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多少米? 分析:要求地毯的长度至少多少,需要将楼梯上所铺的地毯的长度转化为楼梯的高与水平宽的和.【设计说明: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树的痕迹,如我们的教室有一定的面积,我们可以将楼梯铺上漂亮的地毯……,我们离不开数学.】(五)课堂小结,尝试交流与表达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感受.(要点:图形、数字中有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知识,学会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深刻体会数学还是人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图6 1.5米5米2.何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分析:将苹果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苹果的体积.然后将水注入规则容器,利用规则容器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体积.【设计说明: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无法测量,通过“排水”的方法最终转化为规则容器求体积问题,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中的转化思想.】(六)布置作业,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1.猜谜:(1)1,2,5,6,7,8,9,10(打一成语);(2)78(打一成语).2.按你所发现的规律填空:(1)1,3,5,____;(2)1,1,2,3,5,8,____.3.(如图7)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第__条最近?4.股民小王抛出甲乙两种股票,其中甲股卖出1200元,赚了10%,乙股也卖出1200元,亏了10%,你认为在此次交易中,小王是赚还是亏,还是不赚不亏?若赚,赚多少?若亏,亏多少?【设计说明:对于第1题,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若能巧妙地将数学问题与语文成语知识联系起来,不难想到(1)是“丢三落四”(2)是“七上八下”;第2题主要培养学生在找数字规律时,切勿浮躁,而应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对于第4题的安排,我们主要考虑到,人类在数学的海洋中,人们随时都会与数学打交道,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股票等都会与数学相关联,从而更深地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教学反思图7。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2: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P2的问题串:
⑴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
⑵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3)请在房中找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
第三环节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
内容:
1: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

2:认识棱柱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

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生活联系实际,举出你的书屋类似几何体的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生活数学(教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观察和了解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感受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
1、开头语
同学们,在繁华的都市,广阔的田野,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和数学,生活中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更为我们数学增添了无限的素材.
2、活动一:生活中的图形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图片你认识吗?(天安门广场,东方明珠,金字塔,赵州桥)(1)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画面,它们是多么的美丽、和谐,更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些图片中有很多我们所熟悉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由此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教室里就有我们所熟悉的图形,请你找找看.
看看窗外,校园多么美丽,有你所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活动:2、从图片中和我们身边找出熟悉的图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2)在我们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许多交通标志,请看屏幕,这些图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这些由我们所熟悉的图形组成的交通标志为我们的生活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你注意观察过各种品牌的汽车吗?你知道哪些品牌的汽车?看,是什么品牌?(通过车前的车标看)
看,这些图案分别是哪些汽车的商标?在这组车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
(3)我们见到的各种图形不仅存在于交通和汽车这些方面,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图形
同学们认识这个图形吗?(五环旗)它是由什么构成的?看到五环旗你还想到什么?
(讨论交流)在这长方形的旗帜上有五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环环相扣,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体现了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
(4)前面这些图案都是人们根据需要设计出来的,实际上在自然界中的许许多多生物自身就是一些美丽的图案,例如(屏幕)舞动的蝴蝶,蜻蜓,飞翔的鸟,它们还都是一种对称美。

在这些画面中同样包含有我们所熟悉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水杉树,金鱼,喇叭花,孔雀开屏,仙人球…)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水杉树,金鱼,喇叭花,孔雀开屏,仙人球…)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丰富的图形世界感受图形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离不开数学。

3、活动二:生活中的数字
学生活动:1、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1)刚才和同学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图形,图形为我们表达和交流带来了方便.实际上图形只是一方面,生活中还包含着大量的数字.当我们伸出双手时,知道这可以表示数字“10”;课桌的桌面长60cm,宽为40cm;小明身高160cm;当你到超市购物时,会看到商品的价格;在上学的路上,你还会看到各种有数字的交通图标
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方面与数字有关,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2)看图片,这是一张车票,刚才同学们所举例子中有一张车票,车票中有大量的数字,从车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活动交流)
(3)人们外出时,总要带着身份证,身份证号码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2、你能为全校的学生编学籍号吗?请你编编看.
把你设计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请到讲台前展示并解释.(学生活动交流,自编,交流,解释)
(4)大家编得都很好,生活中的数据远不止这些,本身还有更为广泛的用途,
例如:展示股市行情表和外汇牌价表(红涨;绿跌)展示国家统计局关于国家经济总值的统计数据,让学生感受超越数据本身的内涵.
设计意图: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4、思考、感悟
图形和数字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答,引导学生讲出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成为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生活为我们数学提供了素材.
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