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2 周第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 第 2 课时2012年 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4 课时2012年9月19日堆高第3周第5 课时12年9 月21日教学难点能将积木整齐堆起来。
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点名。
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1.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是高高的,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师生问好。
学习课堂习惯。
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
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两两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搭得高。
堆高第4周第6 课时12年9月24日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三)如何堆高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引导学生思考:底部太小,不平。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比较大小》是一门有趣而又有趣的数学课程。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而且有助于让他们学习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门教案针对一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分析、比较和评价大小、尺寸、
数值、概念等问题的能力,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教师以实物和图片教材,给出比
较、比重问题,用多种题型多种技巧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利用动手实验法,结
合实物操作和数学分析处理方法,也可以使用简单的计算器等数据处理设备,让学
生根据实物和数字直观地比较大小等课程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各种方式玩游戏和题目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学习、
游玩。
用一些比较大小的实物或图片进行赌博,让孩子们有参与感,快乐体验到
“比大小”的乐趣,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理解数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总之,《比较大小》教案有助于建立孩子们关于数学问题形象和认知层次,是
一门让孩子们有趣又有趣的数学课程,推荐给大家。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案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第 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尝试将积木搭高。
块积木。
:尝试搭积木。
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堆高第4周第7 课时12年9月26日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介绍游戏规则: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他学生观察,看谁堆得高。
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堆得高的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找相同第6周第8 课时12年10月8日图上小朋友在干嘛?(一)游戏活动,新授教案看图回答。
玩什么球?,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的球。
找相同第6周第9 课时12年10月10日能找相同第6周第10 课时12年10月12日引导学生认识每样水果。
再请学生认葡萄。
找相同第7周第11 课时12年10月15日认识玩具实物:苹果牛 葡萄游戏示范:苹果,找到和苹果相同的位置,塞进就可以组学生尝试。
表达练习:苹果、苹果相同的。
集体游戏活动:小朋友,找一找,╳╳在哪里? ╳╳,╳╳相同的。
个别指导活动。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 对第7周 第 12 课时 12年10月17日汽车,小熊是一对。
三、学生操作,课堂练习。
学生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
表达:手表,羊角球是一对。
表达:汽车,老鼠是一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对第7周第13 课时12年10月19日出示鞋子,请学生观察认识。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教案1:认识1

2、抢“1”,围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抢贴写有数字“1”的糖果(玩具等)
3、师板书“1”,生描红后到黑板上来写
4、师出示数量为1的物品,示范在下面写“1”,请生来做一做
课时3:(练习)
一、目标:会做课本5——7页的练习题
二、过程:
1、写一写数字1
2、请生圈出课表、尺子上的数字1(展台结合书写板)
B.会找,能从一堆物品中找出数量是1的物品
C.完成教材第5第6页的练习
D.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1
A理解数字1是数量为1的含义
B能从多个物品中按要求拿出1个来
C了解数字1的外形
D会写数字1
E会做课本5——7页的练习题
叶捷凯
1
A
B
C
D E
胡晓婷
2
A
B
C
D E
蒋晓强
3
A
B
C
D E
徐文豪
4
A
B
C
D E
宋玉萱
4、练习:出示第四页图1,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拿出了几个球?几支笔?
5、请同学们向他们一样拿出数量为1的物品,摆好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课时2:
一、目标:
1、了解数字1的外形,会写数字1
2、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字“1”
二、过程:
导入:数量为1的物品都用数字“1”来表示,那么数字“1”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师出示1的幻灯片,请生发表看法。
5
A
B
C
D
E
毕志超
6
A
B
C
D E
崔天柱
7
A
B
C
D E
卢禹劭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认识2

课时2:
一、目标:
1、了解数字2的外形,会写数字2
2、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字“2”
二、过程:
导入:数量为2的物品都用数字“2”来表示,那么数字“2”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师出示2的幻灯片,请生发表看法。
1、找找“2”,从数字卡片中把“2”找出来
2、踩“2”,围着音乐转圈,音乐停,踩写有数字“2”的纸
实验班教案(认识2)
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学生
目标编号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准备:
课时1:
一、标:
1、理解数字2是数量为2的含义
2、能从多个物品中按要求拿出2个来
二、过程:
1、出示课本第30页图片,提问这是谁?她在干嘛?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数量是多少?
2、待生回答后,肯定正确回答。师示范:2个人、2把牙刷、2把梳子、2个杯子、2条毛巾
张芯铭
李星成
徐钰松
蒋娜娜
周发申
刘鑫洋
刘如
棋
蓝煜博
陈俊宏
刘如棵
魏椿林
龙凤娇
江亚州
张艺可
3、师板书“2”,生描红后到黑板上来写
4、师出示数量为2的物品,示范在下面写“2”,请生来做一做
课时3:(练习)
一、目标:会做课本33——35页的练习题
二、过程:
1、写一写数字1
2、请生圈出价签、手表、时钟、日历上的数字2(展台结合书写板)
3、请生自己做一做课本上练一练的第一题
4、师板书示范2个笑脸、2只猫、2朵花、2个太阳、2个气球都用数字2来表示,数量为1的都用1来表示。
3、出示课本第31页图,请生来说一说,提问,数量是2的用小圆点用几个来表示呢?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总结:凡是数量是2个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并板书2和2根小棒、2个圆点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有、没有

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学生
目标编号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准备:
课时1:
一、目标:
1、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2、能区分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有、没有
二、过程:
1、教:教室里有人、没有人
2、学:请生看图片说一说(操场、厕所、食堂、办公室、)
3、教:黑板上有字、没有字
4、学:请生看图片说一说(花架、书吧、桌子)
A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B能区分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有、没有
C能通过看/摸的方式区分固定围/容器内的有、没有
D
E
张芯铭
李星成
徐钰松
蒋娜娜
周发申
刘鑫洋
刘如
棋
蓝煜博
陈俊宏
刘如棵
魏椿林
龙凤娇
江亚州
张艺可
5、游戏:粘泡泡糖(粘衣服上有花的、没有花的)
5、练:在有的下面画勾勾
课时2:
一、目标:
1、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2、能通过看/摸的方式区分固定范围/容器内的有、没有
二、过程:
1、教:盒子里有积木、没有积木
2、学:摸一摸,说一说,盒子里用/没有苹果、铅笔、钥匙…….
3、练:书包鼓鼓/空空
4、游戏:找不同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教案标题: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等。
同时,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案目标:1. 学习认识和书写数字0-9;2. 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3.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1. 数字认知和书写(2课时)- 活动1: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认识和书写数字0-9;- 活动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巩固数字的认知和书写。
2. 数的比较和排序(2课时)- 活动1: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 活动2:利用图片和数字卡片进行排序练习,巩固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4课时)- 活动1: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入;- 活动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练习;- 活动3: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4.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2课时)- 活动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2:利用数学游戏和谜题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5. 总结和评价(1课时)- 活动1:对本教案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活动2: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 数字卡片、实物、图片、数学游戏等。
2. 评估方法:- 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评估;- 书面作业的评分;- 小组活动和讨论的评价。
教案延伸:本教案的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增加更多的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培智学校支持性教材《比较大小》教案

培智学校支持性教材《比较大小》教案比较大小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来学习认识大小。
在教学中教师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认识大小。
最后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实物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有关,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大小。
二、教学目标A类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会用自己的话描叙大小。
B类目标:1.能够初步感知大和小,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2.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C类目标:1.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10名,其中1名自闭症儿童无语言,1名唐氏综合症儿童无语言,1名脑瘫儿童语言表达较好,2名多动儿童有语言,其余5名均属于智力障碍儿童。
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进行描述,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大小的概念印象等方式来感受到生活中大小不一的实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比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描叙大小。
五、教学用具1.折纸若干2.篮球3.挎包、鞋子、衣服等六、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课前纪律:1、2、3,坐得正。
小手放好,眼睛看老师,嘴巴不讲话。
(二)激趣导入,学习新知看看今天老师有什么变化吗?(背了一个小包)我们同学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个书包,我们来比一比。
哦!通过比较发现了什么?(老师的包小,你们的包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2 周第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认位置第2周第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 3课时 2012年 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5 课时12年9 月21日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
堆高第4周第6 课时12年9月24日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知识导入。
1、故事导入:小长颈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乐,后来小长颈鹿长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没有房子住,哭了。
2、提问激发:你们说怎么办呢?引导:我们一起建一间高高的房子让小长颈鹿住好吗?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三)如何堆高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引导学生思考:底部太小,不平。
师引导:我们怎样建房子才又高又稳?生:底要平和宽,建的时候要轻拿轻放。
四、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五、游戏巩固,知识深入。
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听到名字能应答。
学习课堂习惯。
学生聆听故事,尝试思考。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堆高第4周第7 课时12年9月26日3、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知识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1.介绍游戏规则: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他学生观察,看谁堆得高。
2.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3.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4.堆得高的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三、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四、游戏巩固,知识深入。
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学生堆时要注意,手要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学习课堂养成习惯。
观察图片。
找相同第6周第8 课时12年10月8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A: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B: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C:能够感知物品的存在。
2.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柿子、苹果等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师生问好!课前学习:今天星期几。
二、联系生活,课堂引入图上小朋友在干嘛?(一)游戏活动,新授教学集体活动1.看图回答。
问好。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玩什么球?篮球2.出示 ,引导学生认识。
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的球。
3.表达练习:篮球,篮球,相同的。
(二)个别指导分层指导:A: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篮球篮球相同的。
B: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二)请合作变魔术。
通过触摸,找出相同的水果1. (1) 拿出篮子,引起的好奇。
老师扮演魔术师,“变变变,是什么?”拿出来,请确认“苹果!”(2) 逐步认识柿子、橙子2.拿出另一只篮子,请小朋友也来当当魔术师.老师从先前一直篮子中拿出一种水果,选择个别从第二只篮子中隔着布也拿出相同的(比较相同形状水果。
)3.请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卡,并高举确认是否相同.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表扬做得好的,如果有贴错位置的,请分析指出,并将其改之。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生:足球,篮球。
尝试理解:相同就是一样的。
分层学习,跟着老师找篮球、足球:A: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篮球篮球相同的。
B:看老师点图,学生找篮找相同第6周第9 课时12年10月10日找相同第6周第10 课时12年10月12日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新授教学,知识学习1.找一找,相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认识每样水果。
再请学生认葡萄。
B组学生找出方框里的葡萄。
练习:葡萄葡萄相同。
2.寻找相同形状3.小朋友做游戏,找一找东西。
小朋友,伸手指。
找找╳╳在哪里?师生问好。
认识水果。
寻找相同水果。
寻找相同形状。
找相同第7周 第 11 课时12年10月15日C:能够感知物品的存在。
2.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玩具、书本、文具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游戏活动,引出主题认识玩具实物:苹果牛葡萄小鸡游戏示范:苹果,找到和苹果相同的位置,塞进就可以了。
A组学生尝试。
表达练习:苹果、苹果相同的。
三、找一找,连一连。
师生问好。
认识玩具。
1.集体游戏活动:小朋友,找一找,╳╳在哪里?╳╳,╳╳相同的。
2.个别指导活动。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找一找,玩一玩。
认识不同的动物。
看一看,连一连。
游戏活动配对第7周第12 课时12年10月17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能进行物品分类。
A:根据物品的用途进行配对。
BC:能将常用的物品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能进行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物品颜色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联系生活,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认识图片。
师生问好。
感受日期。
认识:汽车、小熊玩具、球、手表3.示范:学生尝试按颜色分一分。
红色汽车,小熊是一对。
三、学生操作,课堂练习。
(一)引导练习出示学生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
表达:手表,羊角球是一对。
(二)独立练习出示,学生找找相同颜色物品。
表达:汽车,老鼠是一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认识图片中的物品。
尝试根据物品分类。
找出和球相同颜色的物品。
配对第7周第13 课时12年10月19日教学难点能按物品颜色分类。
教学准备鞋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联系生活,课堂引入。
(一)认识鞋子出示鞋子,请学生观察认识。
(二)鞋子配对。
1.教师示范:取一只鞋子,请学生找出另一只。
表达:红鞋红鞋是一对。
2.分层指导:BC组先取鞋,A组尝试找出另一只。
三、联系实际,知识应用1.BC组2位脱下1只鞋子,混合摆放。
1的认识第8周第14 课时12年10月22日1的认识第8周第14 课时12年10月24日1的认识第8周第15 课时12年10月26日1的认识第9周第16 课时12年10月29日1的认识第9周第17 课时12年10月31日1的认识第9周第18 课时12年11月2日2的认识第10周第19 课时12年11月5日2的认识第10周第20课时12年11月7日2的认识第10周 第 21课时1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