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合集下载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教案(一年级上)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2 周第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 第 2 课时2012年 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4 课时2012年9月19日堆高第3周第5 课时12年9 月21日教学难点能将积木整齐堆起来。

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点名。

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1.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是高高的,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师生问好。

学习课堂习惯。

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

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两两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搭得高。

堆高第4周第6 课时12年9月24日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三)如何堆高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引导学生思考:底部太小,不平。

培智一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

培智一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

培智一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生活数学能力,如识别数字、简单的计算等。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数字识别与理解
2、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三、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利用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和简单的计算。

2、情境教学: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

3、游戏教学: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问候和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教学:
o数字识别与理解:利用数字卡片,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数字。

o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通过实物操作和小组讨论,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巩固练习: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作业和实际操作,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

3、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4、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生活实际,如何更好地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比较大小》是一门有趣而又有趣的数学课程。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而且有助于让他们学习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门教案针对一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分析、比较和评价大小、尺寸、
数值、概念等问题的能力,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教师以实物和图片教材,给出比
较、比重问题,用多种题型多种技巧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利用动手实验法,结
合实物操作和数学分析处理方法,也可以使用简单的计算器等数据处理设备,让学
生根据实物和数字直观地比较大小等课程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各种方式玩游戏和题目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学习、
游玩。

用一些比较大小的实物或图片进行赌博,让孩子们有参与感,快乐体验到
“比大小”的乐趣,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理解数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总之,《比较大小》教案有助于建立孩子们关于数学问题形象和认知层次,是
一门让孩子们有趣又有趣的数学课程,推荐给大家。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年级上)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案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第 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尝试将积木搭高。

块积木。

:尝试搭积木。

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堆高第4周第7 课时12年9月26日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介绍游戏规则: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他学生观察,看谁堆得高。

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堆得高的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找相同第6周第8 课时12年10月8日图上小朋友在干嘛?(一)游戏活动,新授教案看图回答。

玩什么球?,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的球。

找相同第6周第9 课时12年10月10日能找相同第6周第10 课时12年10月12日引导学生认识每样水果。

再请学生认葡萄。

找相同第7周第11 课时12年10月15日认识玩具实物:苹果牛 葡萄游戏示范:苹果,找到和苹果相同的位置,塞进就可以组学生尝试。

表达练习:苹果、苹果相同的。

集体游戏活动:小朋友,找一找,╳╳在哪里? ╳╳,╳╳相同的。

个别指导活动。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 对第7周 第 12 课时 12年10月17日汽车,小熊是一对。

三、学生操作,课堂练习。

学生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

表达:手表,羊角球是一对。

表达:汽车,老鼠是一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对第7周第13 课时12年10月19日出示鞋子,请学生观察认识。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教案一年级上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使用的对象针对中重度智力发展阻挡的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数前看法,初步浸透简单的抽象数学思想,重点认识数字1、2 、3、4 、5 。

教材内容吻合学生学习兴趣,本源于学生本质生活,侧重“生活化”授课原则。

教法学法中表现“做中学”的授课原则,综合画、圈、连线、涂色、摆、贴等学操作方式,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数学弊端。

授课目的及重点:一、知识与技术1能有物体恒存的看法,能指出或说出方才感知过的物品。

2能区分有无、大小,会将物体从大到小按序次排列。

3 有 5 之内量的看法,会唱数、点数、书写0 到 5 的数字,能比较 5 之内数的大小,掌握 5 之内的数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⒈在生活中浸透时间看法的认识。

知道礼拜几,初步培养时间看法。

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的亲近联系,感觉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

⒊A 组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虑过程。

⒋学生试一试独立思虑,解决问题,并试一试在生活中运用。

三、感情与态度方面,.⒈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加生动、直观的授课活动。

⒉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⒊领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⒋使学生从小养成仔细学习、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优异习惯。

⒌试一试独立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班级学生情况解析(分层):本学期一年级重生8 人,为中重度智力发育迟缓, 3 个自闭症倾向, 3 个唐氏综合症, 1 个脑瘫, 1 此中度阻挡。

班级学生整体认知能力较差,语言发展相对单薄,除 1 位学生以发展出一些写字能力,其他学生均需协助。

A 组:拥有必然的数看法,能够认识 10 之内数字,在数感的建立方面仍需协助。

T已发展出一些写字能力,其他两位仍需协助。

B组:已发展出一些语言表达,具备必然的生活经验,已发展出一些数字认识能力,写字能力仍需协助。

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5篇范例)

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5篇范例)

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9月11 日课题:准备课教学目标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具:挂图一.教学过程:常规教育。

1.认识同学、老师。

2.说明上课要求:师生问好,上课要坐好,有事要举手,不要随便讲话。

二.带学生参观学校环境。

三.看图教学。

图一:1.教师对照书上的插图进行启发,引起学生看图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介绍:这幅图是新学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2.指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

3.根据图回答问题:图上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图中有几名学生?几名老师?图二: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内容。

2、回答问题:(1)他们都在做什么?(2)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人?(3)女同学有多少个人?男同学有多少个人?(4)扫地的有几个人?浇花的有几个人?踢球的有几个人?(5)向日葵有几朵?小鸟有几只?月季花有几朵?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复述图中的内容。

2.表演图中人物的行为。

五、总结。

六.作业。

1.看1~3页图画,理解图意。

2.预习4~5页内容。

9月7 日课题:认识大、小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的含义。

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的含义。

教具:几种大小不同的球类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教学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各类物体的个数。

2.出示4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8个圆形,请同学分别数一数每种图形的个数。

二.新课。

1.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上的三组图后回答问题:(1)他们分别在做什么?(2)出示足球和皮球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3)出示皮球与乒乓球让学生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贴出牛和羊的图片,让学生指出谁大谁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牛和羊的图片下面贴上“大、小”的卡片。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教案1:认识1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教案1:认识1
1、找找“1”,从数字卡片中把“1”找出来
2、抢“1”,围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抢贴写有数字“1”的糖果(玩具等)
3、师板书“1”,生描红后到黑板上来写
4、师出示数量为1的物品,示范在下面写“1”,请生来做一做
课时3:(练习)
一、目标:会做课本5——7页的练习题
二、过程:
1、写一写数字1
2、请生圈出课表、尺子上的数字1(展台结合书写板)
B.会找,能从一堆物品中找出数量是1的物品
C.完成教材第5第6页的练习
D.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1
A理解数字1是数量为1的含义
B能从多个物品中按要求拿出1个来
C了解数字1的外形
D会写数字1
E会做课本5——7页的练习题
叶捷凯
1
A
B
C
D E
胡晓婷
2
A
B
C
D E
蒋晓强
3
A
B
C
D E
徐文豪
4
A
B
C
D E
宋玉萱
4、练习:出示第四页图1,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拿出了几个球?几支笔?
5、请同学们向他们一样拿出数量为1的物品,摆好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课时2:
一、目标:
1、了解数字1的外形,会写数字1
2、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字“1”
二、过程:
导入:数量为1的物品都用数字“1”来表示,那么数字“1”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师出示1的幻灯片,请生发表看法。
5
A
B
C
D
E
毕志超
6
A
B
C
D E
崔天柱
7
A
B
C
D E
卢禹劭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教案标题: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等。

同时,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案目标:1. 学习认识和书写数字0-9;2. 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3.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1. 数字认知和书写(2课时)- 活动1: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认识和书写数字0-9;- 活动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巩固数字的认知和书写。

2. 数的比较和排序(2课时)- 活动1: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 活动2:利用图片和数字卡片进行排序练习,巩固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4课时)- 活动1: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入;- 活动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练习;- 活动3: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4.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2课时)- 活动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2:利用数学游戏和谜题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5. 总结和评价(1课时)- 活动1:对本教案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活动2: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 数字卡片、实物、图片、数学游戏等。

2. 评估方法:- 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评估;- 书面作业的评分;- 小组活动和讨论的评价。

教案延伸:本教案的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增加更多的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第 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1、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就是高高的,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瞧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A:能堆3类物品。

B:能堆2类物品。

C:能尝试堆起2个物品。

2、通过操作,让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3、激发学生对尝试活动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点名。

3、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就是好宝宝》:我就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瞧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就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知识导入。

1、故事导入:小长颈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乐,后来小长颈鹿长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没有房子住,哭了。

2、提问激发:您们说怎么办呢?引导:我们一起建一间高高的房子让小长颈鹿住好不?您们瞧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刚才您就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三)如何堆高老师刚才瞧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她就是这样建的,您们瞧房子为什么会倒?引导学生思考:底部太小,不平。

师引导:我们怎样建房子才又高又稳?师生问好。

尝试说:“老师好。

”听到名字能应答。

学习课堂习惯。

学生聆听故事,尝试思考。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动手操作,尝试进行各种物品的堆高活动。

就地取材,尝试进行堆高活动。

尝试理解“高”,初步建立高低的空间概念。

课间休息,行为习惯养成学习。

堆高第4周第7 课时12年9月26日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1、介绍游戏规则: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她学生观察,瞧谁堆得高。

2、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3、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4、堆得高的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三、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四、游戏巩固,知识深入。

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学生堆时要注意,手要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辅助材料建高楼。

五、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找相同第6周第8 课时12年10月8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A: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B: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C:能够感知物品的存在。

2.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柿子、苹果等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师生问好!课前学习:今天星期几。

二、联系生活,课堂引入图上小朋友在干嘛?(一)游戏活动,新授教学集体活动1、瞧图回答。

玩什么球?篮球2、出示 ,引导学生认识。

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的球。

3、表达练习:篮球,篮球,相同的。

(二)个别指导分层指导:A: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篮球篮球相同的。

B: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二)请合作变魔术。

通过触摸,找出相同的水果1、 (1) 拿出篮子,引起的好奇。

老师扮演魔术师,“变变变,就是什么?”拿出来,请确认“苹果!”(2) 逐步认识柿子、橙子2、拿出另一只篮子,请小朋友也来当当魔术师、老师从先前一直篮子中拿出一种水果,选择个别从第二只篮子中隔着布也拿出相同的(比较相同形状水果。

)3、请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卡,并高举确认就是否相同、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表扬做得好的,如果有贴错位置的,请分析指出,并将其改问好。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生:足球,篮球。

尝试理解:相同就就是一样的。

分层学习,跟着老师找篮球、足球:A: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篮球篮球相同的。

B:瞧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学生认识柿子、橙子。

学生尝试找到相同的水果。

找相同第6周第9 课时12年10月10日己的物品中找出与老师相同的物品并举起来,瞧谁找得又快又准。

三、找一找,说一说请在教室里自己找一找物品,并指出与它相同的物品,鼓励大胆去找去说,对找得快又多的给予及时的表扬。

四、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今天我们能够找相同的东西,表扬进步学生。

能找相同第6周第10 课时12年10月12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A: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B: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C:能够感知物品的存在。

2.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新授教学,知识学习1、找一找,相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认识每样水果。

师生问好。

认识水果。

寻找相同水果。

寻找相同形状。

游戏活动,伸出相同手指。

找相同第7周第11 课时12年10月15日二、游戏活动,引出主题认识玩具实物:苹果牛葡萄小鸡游戏示范:苹果,找到与苹果相同的位置,塞进就可以了。

A组学生尝试。

表达练习:苹果、苹果相同的。

三、找一找,连一连。

1、集体游戏活动:小朋友,找一找,╳╳在哪里?╳╳,╳╳相同的。

2、个别指导活动。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游戏活动配对第7周第12 课时12年10月17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能进行物品分类。

A:根据物品的用途进行配对。

BC:能将常用的物品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能进行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物品颜色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联系生活,课堂导入。

师生问好。

感受日期。

认识图片中的物品。

尝试根据物品分类。

找出与球相同颜色的物品。

找出与玩具熊相同颜色的物品。

引导学生认识图片。

认识:汽车、小熊玩具、球、手表3.示范:学生尝试按颜色分一分。

红色汽车,小熊就是一对。

三、学生操作,课堂练习。

(一)引导练习出示学生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

表达:手表,羊角球就是一对。

(二)独立练习出示 ,学生找找相同颜色物品。

表达:汽车,老鼠就是一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对第7周第13 课时12年10月19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能进行物品分类。

A:根据物品的用途进行配对。

BC:能将常用的物品进行配对。

2、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交流。

3、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功能。

教学重点能进行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物品颜色分类。

教学准备鞋子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联系生活,课堂引入。

(一)认识鞋子出示鞋子,请学生观察认识。

(二)鞋子配对。

1、教师示范:取一只鞋子,请学生找出另一只。

表达:红鞋红鞋就是一对。

2、分层指导:BC组先取鞋,A组尝试找出另一只。

三、联系实际,知识应用1、BC组2位脱下1只鞋子,混合摆放。

2、请学生找到自己的鞋子。

3、引导表达:鞋子鞋子配成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1的认识第8周第14 课时12年10月22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学生能数出个数就是1的物品。

A组:独立 B组:尝试体验 C:老师协助下学习2、学生能认读数字1。

3、体验数物品个数的过程。

教学重点学生能数出个数就是1的物品。

教学难点学生能认数字1教学准备洋娃娃1个,教学图1张,数字1卡片1张1的认识第8周第14 课时12年10月24日1的认识第8周第15 课时12年10月26日1的认识第9周第16 课时12年10月29日1的认识第9周第17 课时12年10月31日1的认识第9周第18 课时12年11月2日2的认识第10周第19 课时12年11月5日2的认识第10周第20课时12年11月7日2的认识第10周第21课时12年11月9日2的认识第11周第22课时12年11月12日1、2练习第11周第23课时12年11月14日3的认识第11周第24课时12年11月16日3的认识第12周第25课时12年11月19日3的认识第12周第26课时12年11月21日1、2、3复习第12周第27课时12年11月23日1、2、3复习第13周第28课时12年11月26日有、没有复习第13周第29课时12年11月28日大、小复习第13周第30课时12年11月30日1、2、3综合复习第14周第31课时12年12月3日4的认识第14周第32课时12年12月5日4的认识第14周第33课时12年12月7日4的认识第14周第34课时12年12月10日5的认识第14周第35课时12年12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