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单选题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小车B.停表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4.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5.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C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7.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122v v v v + C .12122v v v v + D .1212v v v v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 点。

1.5 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及答案

1.5 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及答案

1.5科学探究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科学的核心是,它的基本过程是2.我们在学习中,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和问题,大胆和,并用事实来或,从中找出正确的或提出,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选择题3.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8.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9.同学们对“吸铁石能否吸引小铁钉”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有同学认为“吸铁石能吸引小铁钉”,然后从实验室借来吸铁石吸小铁钉。

“用吸铁石吸小铁钉”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10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

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11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12当发现一个问题后,有下列措施:a.查阅资料;b.请教他人;c.猜想和探究;d.实施实验计划。

其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只有a和dB.只有a和bC.只有a、c、dD. a、b、c、d13对科学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这一环节,你的理解是()A.应该回避,资料保密B.应该大力提倡,资源共享C.可有可无,不影响探究D.有困难时才要交流14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15.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自己测得的数据跟老师的不一样,你认为他的做法错误的是()A.对老师的数据提出质疑16改动自己的数据,使之跟老师的数据一致C.检查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D.检查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有错误三、综合题17.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观察(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观察(练习)(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最恰当的观察结论是()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答案】C【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因此水和酒精都会蒸发,由图像可知一天后酒精剩余的更少,因此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与分析不相符;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与分析不相符;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与分析相符;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与分析不相符。

2.在做“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显微镜B.试管C.放大镜D.停表【答案】C【解析】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试管不能放大,不属于观察仪器,不能用来观察蜗牛,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蜗牛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蜗牛,故选项C符合题意;D.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不能用来观察蜗牛,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3.下图中各个格子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A .B.C .D.【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每一排都会有一个开心的表情、微笑的表情、难过的表情;根据这个规律,第三排缺少的表情是微笑的表情;故C 项符合题意、ABD 项不符合题意;4.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 .文字描述法B .表格记录法C .图形记录法D .以上都不是【答案】C 【解析】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5.某校在九年级劳技与实践考核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

如下是某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驱动性问题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一周的食谱?成果周一食谱(其他略)早餐:馒头、凉拌黄瓜、牛奶、鸡蛋午餐:粗粮面、清炒豆腐、木耳炒山药、炒青菜晚餐:南瓜饭、清炒大虾、炒娃娃菜、凉拌海带该项目学习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包含的重要环节有: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单选题专训及答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单选题专训1、(2020宁波.七上期中)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A .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 .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 .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 .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2、(2020南浔.七上期中) 红叶石楠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作为行道树。

进入春季,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长出红色的嫩叶,而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

同学们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度大有关。

为了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关于)B . 甲组的环境条件应该设置为阴暗、适宜温度C . 该实验方案无法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D . 该实验方案可以研究“温度能否影响叶片变绿”3、(2020浙江.七上期中) 有关科学发现和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的描述:①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②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③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④科学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扩展、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为例,涉及上面描述的有()A . ①②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4、(2020义乌.七上期中) 下列哪个问题不是科学研究的范围()A . 月亮的形状变化B .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C . 许多地区常发生地震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5、(2019台州.七上期中)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 .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 .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 . 获取相关的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 .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6、(2019三门.七上期中) 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我来选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3.植物的一生需要不断的从外界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有机物A.水、无机盐 B.水、二氧化碳C.水、无机盐,无氧化碳 D.以上三项都不是4.生物生活所需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A.其他动物 B.真菌 C.植物 D.以上三项都不是5.动物和人在生活过程中不民产生废物,人的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A.出汗 B.呼出气体 C.排尿 D.以上三种都是6.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含羞草 B.狮子 C.磨菇 D.流感病毒7.动物的繁殖方式很多,虎、狼是通过繁殖下一代()A.产生种子 B.产卵 C.产仔 D.以上都不对8关于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行B.蘑菇属于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C.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我能判断9.冰凌顶端的冰积得越多,冰凌不会变得越长,这是冰凌的生长现象,因此,冰凌是有生命的。

( )10.只有动物才对外界刺激作反应。

()11.生物的需要营养,例如,柳树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维持生存。

()12引起禽流感的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我会答13.生物的特征有、、、、,另外,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4.分析下列图片,将图中的物体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并说明你的理由。

(1)图中的生物有。

(2)图中的非生物有。

(3)你的理由是。

15.下面是有关昆虫有法布尔的介绍,请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

他是在“蓝色的天空下、蝉儿的歌声中”观察和研究它们本能的最高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同步练习题

1.1.1《生物的特征》精编精练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也可以借助 、 、 等仪器,或利用 、 、 等工具,有时还需进行 。

2.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仙人掌B.机器人C.玩具狗D.流动的河水3.下列各项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能够自由运动B.能从周围获取营养物质C.能进行光合作用D.由细胞构成4.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虫 B.科学家 C.电脑病毒 D.蘑菇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要有耐心 B.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C.观察到的新鲜事物要详细记录,自己熟悉的食物不必记录D.科学观察要有计划、有次序的进行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生蛋 B.蜻蜓点水 C.蝌蚪变蛙 D.铁锅生锈8.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不能自由移动的珊瑚虫B.死猪C.发霉的馒头D.落叶9.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这个现象体现了生物的那种特征( )A.能呼吸B.具有遗传和变异性C.对刺激作出反应D.能生长和繁殖10.阅读以下短文,说出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基础篇 能力提高篇中考真题篇11.(2019·菏泽)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繁衍后代C.能进行反射活动D.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2.(2019·绥化)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海豚B.机器人C.钟乳石D.珊瑚13.(2019·宜昌)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14.(2019·湘潭)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生物的特征的是()A.二月春风似剪刀B.无心插柳柳成荫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D.葵花朵朵向太阳参考答案:1.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测量2.A3.B4.C5.D6.C7.D8.A9.C10.小球藻是生物。

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人教版

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人教版
答案:在科学探究中,分析和综合是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例如,在收集了关于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影响的资料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得出该药物对疾病是否有影响,然后通过综合这些分析结果来得出结论。
5.题目:请举例说明在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问题解决。
答案:在科学探究中,问题解决是指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如,如果我们要解决某种植物生长不良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过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教案为人教版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探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本单元共包含3篇文章,分别是《试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分析与综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试验与探究”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再次,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理想,对拓展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布置作业和提供拓展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作业和拓展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活动:

2022-2023学年冀少版七年级上生物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冀少版七年级上生物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科学观察都不需要测量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2.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影响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113. 让你在杨树叶上取一个长厘米,宽厘米的正方形,你选用的工具是( )A.解剖针、尺子B.解剖刀C.解剖剪D.尺子、解剖刀4.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细胞。

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出现甲和乙两个视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目镜一样,物镜甲比物镜乙短B. 如果物镜一样,目镜甲比目镜乙短C. 图甲视野比图乙视野亮度大D. 图甲视野比图乙视野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5. 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时,需要携带调查工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野外调查工具的是( )A.放大镜和望远镜B.显微镜和载玻片C.笔和记录本D.玻璃瓶和小铁铲6. 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步练习
1.(2008长沙)李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较暗,这
时他应调节
A.细准焦螺旋B.反光镜C.目镜D.物镜2.(2008东营)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
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3.(2008泰安)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
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

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
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
准焦螺旋
4.(2008烟台)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
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5.(2008烟台)下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

6.(2008盐城)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
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则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上D.反光镜上
7.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所提的假设,常以什么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A、观察
B、实验
C、推论
D、考察
8.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观察与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B、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C、测量误差是人为的,完全可以避免。

D、探究得出结论后,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9.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
有空气、无空气
10.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 )
A.书刊和报纸B.照片、图书C.猜想和假设D.实验数据
11.(2008福州)请将下列显微镜的结构(图4)与其功能用线连接
起来。

12.(2008威海)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
胞临时装片
过程中,显
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
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
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2)在视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叶属于___________,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___________,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13.(2008益阳)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
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使用上述物镜
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
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

(2)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
视野②时,操作方法
是。

(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
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
好。

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
有,要想不出现
这位同学视野中不
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
时。

14.(2008镇江)右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

注意[]里填写数字,上填写名称。

(1)①是,②是,
④是。

(2)反光镜是[],粗准焦螺旋是[]。

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B
2.D
3.B
4.B
5.A
6.A
7.B
8.C
9.B 10.C
11.A---2 B---1 C—4 D ----3
12.(1)右下方转换器细准焦螺旋
(2)没有将叶表皮展平
(3)器官组织(或保护组织)
13.(1)④和①⑥(2)将装片向左平行移动
(3)B 气泡将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将另一侧慢慢放下
14.目镜镜筒物镜(或高倍镜)⑩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