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词语盘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词语盘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词语盘点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

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

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 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本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

故事开始的时候,小苗还是一个认识不多的小孩子,他不懂事的把大树当作了玩具,毫不在意地践踏着她,甚至还在大树的身上涂鸦。

然而,大树并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与小苗对话,教育他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对大树的关爱。

大树告诉小苗,她为了环境和人类付出了很多,她愿意成为大家的庇护所,给予大家遮蔽。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保护大树和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自己。

故事的结尾,小苗对大树表示了感谢,并且发誓要保护大树和环境。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深刻意识到了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大树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她给予了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气、水和食物。

我们应该感谢大树,保护大树。

我们不应该肆意砍伐大树,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保护大树,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故事让我深深感悟到,我们人类和自然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没有了自然,我们将失去生存的基础。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随意破坏自然,而应该积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

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必须保护并对其充满敬畏之情。

同时,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保护开始,宣扬绿色环保的理念,为保护大自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的责任,让我正视自然,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存共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在广袤的大地上,一颗小苗正在努力生长。

突然,一棵巍峨的大树
出现在小苗的旁边,两者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小苗:你好,大树!你长得真高大,我好羡慕你啊。

大树:嗨,小苗!谢谢你的夸奖。

不过,你也会像我一样长得高大的。

小苗:真的吗?可是我现在还这么矮小,怎么可能变得像你这样高
大呢?
大树:别担心,小苗。

你知道吗,成为一棵大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曾经像你一样小,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才有了今天的身高。

小苗:那我该如何努力呢?我总觉得自己长得太慢了。

大树:首先,你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勤奋学习,不断吸收营养和阳光。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
茁壮成长。

小苗:听起来好像很困难,但是我会尽力的。

大树:很好,小苗!只要你有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
高大的大树。

记住,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相信自己,努力向着目标
前进。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争取早日长成一棵高大的大树,像你一样稳固挺拔。

大树:加油,小苗!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两者的对话渐渐淡出,小苗和大树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成长,迎接着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愿他们的对话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段动人的成长故事。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你好大树,你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大树:哈哈,小朋友,我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大的。

小苗:真的吗?那你是怎么变得这么粗的?大树:是的,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树木,一点一点地变得更粗壮。

小苗:太厉害了!那你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叶子的?大树:每年春天,我会长出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给我提供养分和能量。

小苗:我也想像你一样长出高高的身子,粗粗的树干,和绿绿的叶子。

大树:只要你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也会长得高大有力的。

小苗:谢谢你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树和小苗的图片;2. 课堂展示板;3. 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中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春天学到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2. 出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和猜测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二、阅读原文(10分钟)1. 阅读原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整理学生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求。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探究交流(15分钟)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苗要问大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四、激发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长过程,他们是如何从婴儿变为现在的样子的。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一幅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画册;2. 邀请一个植物学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仿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仿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仿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启示,它展现了成长的过程,无论是一个小苗还是一株大树,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天空和土壤,每个人都需要耐心和时间来发芽和生长,才能够茁壮成长,这篇文章将分步骤阐述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

第一步:小苗的问候小苗在一片荒野上发芽,想要寻找一座大树的陪伴,于是小苗向大树问好说:“你好啊大树,我是一棵小苗,能跟你做朋友吗?”第二步:大树的回答大树听到小苗的问候后,欣喜若狂,心里充满了感慨,于是大树回答小苗说:“你好啊小苗,很高兴能见到你,你是一个未来的大树,我非常欢迎你跟我做朋友。

”第三步:小苗的疑问小苗自然不会错过与大树交流的机会,于是小苗接着问道:“大树,我看你那么高大威猛,真的是从我这样小小的苗茎开始的吗?”第四步:大树的叙述大树温柔地回答小苗:“是的,我曾经也像你一样,是从一个小小的苗茎开始的。

当初我也像你一样,一步步发芽,努力吸取地气、水气和阳光粮,好让自己茁壮成长,一年又一年,每一年都有新的生长与变化,最终变成了一棵大树。

”第五步:小苗的感悟小苗听完大树的故事,无比感慨,心中产生了奋发图强的想法,于是小苗表示:“我懂了,我相信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生长,我们才能变成强大的大树。

”第六步:大树的祝福大树也被小苗的话所感动,于是大树祝福小苗说:“好孩子,多努力吸收阳光、雨露和沃土,用自己辛劳的双手去爬上更高处,成为巍峨的大树,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通过以上六步,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生命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生命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和努力。

我们应该像小苗和大树一样,勇于发芽,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用我们实际的行动为人类文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1、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2、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方法与评价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五、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大树哥哥,你好高啊!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你一样高大。

大树:小苗,你好!不用急着长大,你现在的样子也很美丽。

小苗:可是我觉得只有长大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给人们带来阴凉和果实啊。

大树:是的,长大以后确实可以有更多的作用。

但是小苗,你知道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

每一片绿
叶和每一根细根都在为我们的未来奠定基础。

所以,不要
急着长大,要享受成长的过程。

小苗:大树哥哥,你的话让我想通了。

我会好好珍惜每一天,努力成长,为将来做好准备。

谢谢你的鼓励。

大树:不客气,小苗。

你是未来的希望,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我会一直在你身旁支持你的成长。

记住,每一片绿叶和每一根细根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美丽而壮观的大树。

小苗:谢谢大树哥哥的鼓励和教导。

我会记住你的话,努力成长,成为一棵像你一样高大而有用的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 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 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 理解吗?
课文分析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 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 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 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 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 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 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 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 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 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育家和梵文学者。山东 清平(今临清)人。1934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德国格廷根大学哲 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 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 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 从事印度古代语言文学、印度 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及吐 火罗语的研究。著有《印度古 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 系史论文集》,还有《大唐西 域记》等。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 好问,对季老的充满着尊 敬崇拜。
想一想
1、课文中的“苗苗”和“大树”分 别指的是谁?
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苗苗” 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回归整体
朗读、思考后,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 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 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 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 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 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 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认读下列词语
《彭公案》 《济公传》 《水浒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古今贯通
ńɡ
滚瓜烂熟 能文能武 文理贯通 古文观止
中西贯通 绿林好汉
通顺 可靠 起码
一百单八将
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 得通顺呢?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
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 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 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温家宝曾于2003年、2005年、2006年、 2007年、2008年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 “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 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 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 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 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 ‘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 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 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

阅读,是
阅读,是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填写阅读记 录卡。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 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3.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 荐给同学。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 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 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 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 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 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 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 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
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
贯通:
面发展。
全部透彻地理解与领悟,达到精通。
想一想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 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季老先生对于读书, 提出了哪些见解?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 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 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 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 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 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结合插图,说一说季老和苗苗分 别分别有什么特点?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 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 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