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阅读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内容

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内容

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内容导读: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

第二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第二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好书为良师为益友①好书为良师。

除了在学校的老师外,书就是我家中的老师记得有一次,因语文成绩不理想,我很伤心,这时,我翻开《海伦·凯勒》这本书,海伦·凯勒虽然是盲人,但她坚持写作,而我因为没能考好就失去信心……我再一次看到语文书封面读书的小男孩,他微笑着,好像在鼓励我,说:“加油,多复习,一定能考好!”从此,每天放学我都要把当天所学内容复习一遍,并复述出来,又一次测试,我考了98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还是书给我的帮助最大。

②好书为益友。

好书如好友,友情永不渝。

照这样说来,我和书的亲密关系也算是好友了吧!虽说我是贪玩的孩子,但我却总也忘不了钻进书的海洋,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喜、同忧、同苦、同乐。

即然是朋友,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帮助。

有一次,一道奥数难题把我难住了,任凭我怎么绞进脑汁想解题方法,可脑子里始终是一片空白。

就在这时,《奥林匹克解析题典》闯入我的视线,我立刻翻开书,终于找到了灵感,有了解题思路,这下没费多少工夫就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高兴得我捧着那本书又蹦又跳。

③读书给我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乐趣。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奶奶说过的话一直都在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1.我是小医生。

我能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三个错别字(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把它们改正,写在下面。

----------- ------------ -------------2.句子乐园。

(1)我能用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好书是良师。

好书为益友。

-------------------------------------------------------------------------------------------(2)我能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形象。

我和书的关系非常亲密,就像------------------------------------------------------3.文章通过记叙-------------------------------------------------------------------------------------------------------------------------------------------------------------的事,来说明“好书为良师”;通过记叙-------------------------------------------------------------------------------------------------一事,来说明“好书为益友”。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知识创造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小苗: 大树,你好高啊!我才刚刚发芽,还很小呢。

大树: 哈哈,小苗,你好!是的,我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所以才变得这么高。

小苗: 你是如何变得这么高的呢?我也想像你一样茁壮成长。

大树: 哦,那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需要土壤的滋养和阳光的照射来生长。

小苗: 噢,我明白了。

那我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

大树: 很对,小苗。

你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心,因为成长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积累经验和
力量。

小苗: 好的,大树,我会努力的。

谢谢你的建议!
大树: 不用谢,小苗。

记得,没有一种植物是一天就能长成大树的,所以你要保持勇往直前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潜力。

小苗: 我会的!我要像你一样扎根在土地上,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大树: 很好,小苗!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美丽而强大的大树。

祝福你!
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正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正稿)

苗 苗 的 见 解
季 老 先 生 见 解
我 的 感 受
想一想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 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多读书 1、 阅读 多学科学习 2、 偏科 可以早学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从小积累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 贯通、不要偏科,要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三国演义》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 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 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中 《水浒传》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 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 国 一百单八将,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四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故事、话本及杂剧为基 大 础创作而成。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名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著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
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理解与领悟,达到精通。
• 一百单八将,指小说《水浒传》中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 头领,由天罡星三十六员和地煞星七十二员组成。这一 百零八人性格各异,各有所长,结局不同,是我国文学 史上的经典人物群像。 • 史书记载的梁山好汉共三十六人,史书记载,宋江起义 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亮 (《水浒传》为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清、燕青、孙立、 张顺、张横、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 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 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 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 鲁智深)、武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件]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课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件]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课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件]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课文篇一:[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就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时间:1999年8月21日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在广袤的大地上,一颗小苗正在努力生长。

突然,一棵巍峨的大树
出现在小苗的旁边,两者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小苗:你好,大树!你长得真高大,我好羡慕你啊。

大树:嗨,小苗!谢谢你的夸奖。

不过,你也会像我一样长得高大的。

小苗:真的吗?可是我现在还这么矮小,怎么可能变得像你这样高
大呢?
大树:别担心,小苗。

你知道吗,成为一棵大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曾经像你一样小,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才有了今天的身高。

小苗:那我该如何努力呢?我总觉得自己长得太慢了。

大树:首先,你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勤奋学习,不断吸收营养和阳光。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
茁壮成长。

小苗:听起来好像很困难,但是我会尽力的。

大树:很好,小苗!只要你有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
高大的大树。

记住,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相信自己,努力向着目标
前进。

小苗:谢谢你的鼓励,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争取早日长成一棵高大的大树,像你一样稳固挺拔。

大树:加油,小苗!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两者的对话渐渐淡出,小苗和大树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成长,迎接着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愿他们的对话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段动人的成长故事。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及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原文:小苗:你好大树,你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大树:哈哈,小朋友,我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大的。

小苗:真的吗?那你是怎么变得这么粗的?大树:是的,我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树木,一点一点地变得更粗壮。

小苗:太厉害了!那你是怎么长出那么多叶子的?大树:每年春天,我会长出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给我提供养分和能量。

小苗:我也想像你一样长出高高的身子,粗粗的树干,和绿绿的叶子。

大树:只要你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也会长得高大有力的。

小苗:谢谢你大树,我会好好努力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对话,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大树和小苗的图片;2. 课堂展示板;3. 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中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春天学到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

2. 出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和猜测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二、阅读原文(10分钟)1. 阅读原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整理学生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求。

3. 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探究交流(15分钟)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小苗要问大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等。

2.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答案和观点。

四、激发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长过程,他们是如何从婴儿变为现在的样子的。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帮助他们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一幅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画册;2. 邀请一个植物学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
原文阅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课文]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下面这篇文章,摘自一个小女孩同一位学者的对话。

读读课文,想想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再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

怎么办呢?我就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

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

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

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

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

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