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BICC协议介绍(华为)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BICC协议

通信系统--BICC协议

HUAWEI GT800 GTSOFTX3000技术手册信令与协议分册目录目录13 BICC协议.................................................................................................................................13-113.1 概述..........................................................................................................................................................13-213.1.1 Nc接口定义及功能........................................................................................................................13-213.1.2 BICC协议的应用...........................................................................................................................13-213.1.3 协议栈结构.....................................................................................................................................13-313.2 BICC协议介绍........................................................................................................................................13-313.2.1 基本概念........................................................................................................................................13-413.2.2 消息结构......................................................................................................................................13-1313.3 信令流程................................................................................................................................................13-16插图目录HUAWEI GT800 GTSOFTX3000技术手册信令与协议分册插图目录图13-1 BICC协议的应用...............................................................................................................................13-2图13-2 BICC协议栈.......................................................................................................................................13-3图13-3 BICC的呼叫与承载分离示意图.......................................................................................................13-7图13-4 BICC网络模型示意图.......................................................................................................................13-7图13-5 BICC协议的通用模型示意图...........................................................................................................13-8图13-6 BICC消息格式.................................................................................................................................13-13图13-7 延迟前向承载建立,带通知流程...................................................................................................13-17图13-8 前向建立中带编码协商...................................................................................................................13-18图13-9 呼叫中包含w编码协商..................................................................................................................13-19图13-10 前向呼叫承载释放,前向承载建立方式.....................................................................................13-20技术手册信令与协议分册表格目录表格目录表13-1 BICC协议中的基本概念...................................................................................................................13-4表13-2 BICC基本呼叫的信令能力集...........................................................................................................13-9表13-3 BICC的通用信令过程、补充业务和附加功能/业务.....................................................................13-11表13-4 BICC消息类型编码.........................................................................................................................13-14技术手册信令与协议分册 13BICC协议13 BICC协议关于本章本章描述内容如下表所示。

NGN网络监测系统中BICC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NGN网络监测系统中BICC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BP, I C )通过点编码建立信令联系 , P 信令链路通过静态
ST C P连接 ,IC节点采用正常呼叫的选路原则选定路 BC
由, 为呼叫的信令建立通路【BC 4 IC利用分层、 ] 。 独立的结构 体系思想 , 真正实现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的分离 。 呼叫
控制协议基于 NI P - U 信令 ,沿用 I P中的相关信息, S S U 利
不占内存
C YDD

其中,I 、 CC 消息类型码、 必备固定部分是每条 BC IC消
资 助 项 目 ( oN E -60 7 ) N .C T 0 -7 9 .中 芬 国 际 合 作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o¥ 0 0 R 9 2 , 国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N .2 1G 0 0 )
( o f0 9 1 3 ) N .2 o 1 1 5
细记录) 选择存储的方式对消息进行 C R合成 , D 本方案已
经过大量现网数据的测试验证 , 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准确 性、 稳定性、 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 N N网络监测系统 对 G
中其他协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在交换和传输容量上出现了严重不足【 l 】 。为了在短期内解 决容量问题并兼顾未来网络的发展 . - 删 T提出了 BC IC
魉债辩攀
BC IC协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直接面向电话业务 的应用 .
un3 it2m
_
u I;/ I CC /CC呼叫实例码
来 自传统的电信网, 体系架构更加严谨 . 因此能透明地在
N N中实施现有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网络中的业务. G 并采
it m n8

M gyeoe /BC s pCd;/ IC消息类型 T

BICC协议与软交换呼叫流程.ppt

BICC协议与软交换呼叫流程.ppt


6
Q.IPBCP
ISUP
NbUP over RTP over IP
TDM
PCM/AMR
NbUP RTP UDP IP L1
ISUP MTP3 MTP2
MTP1
PCM
TDM L1

2008-11-27
新增协议规范
› BICC
TS 23.205 Bearer Independent CS Core Network. Q.1902.x (x=1,2….6) for BICC protocol CS2
软交换技术交流 - VOIP 和 BICC协议

1

2008-11-27
VOIP概念
›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定义了将语音通过IP 网进行传送的方法。
› 软交换VOIP化是将CS域的语音电话打包后通过IP 骨干网 传送。
› 同在IP 骨干网传送,实现PS域和CS域承载网的融合。
Softswitc h
专有电路 ---共用IP承载网

4

2008-11-27
语音IP化网络控制平面信令协议栈
SIGTRAN
BSS
SS7 Network HLR,SGSN
MAP
B S
S
TCAP
A P
+
SCCP
MTP3
MTP2
PHY
MAP TCAP
BBR SSA S SN AAA PPP +
SCCP
M3UA
SCTP
IP
LL
MAP
B S
S
TCCAAPP
A P
+

NGN网络监测系统中BICC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NGN网络监测系统中BICC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NGN网络监测系统中BICC协议的研究与应用李丹凤;张治中【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2(28)3【摘要】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NGN network signaling monitoring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combined with the thorough analyzing of B1CC protocol and the signaling procedure, innovatived proposition of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DR by using Hash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rogramme of selectively storing BICC's CDR message in the NGN monitoring system. The application shows that it can work well in the real network.%在介绍NGN信令监测系统设计架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对BICC协议栈及其信令流程的深入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在NGN分布式信令监测系统中利用散列函数高效合成CDR及选择性存储BICC协议CDR消息的研究方案,已通过现网应用,效果良好.【总页数】5页(P68-72)【作者】李丹凤;张治中【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通信网与测试技术重点试验室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通信网与测试技术重点试验室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BICC和SIP—T协议的比较及在NGN网络中的实施 [J],2.NGN网络软交换分组协议-H.248协议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张娇;卢叶舟3.BICC和SIP-T协议的比较及在NGN网络中的实施 [J],4.BICC协议在联通移动网IP化改造中的应用 [J], 刘海波5.下一代网络中的BICC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J], 王洪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等级考试-核心网-软交换-华为L1

L等级考试-核心网-软交换-华为L1

1. 7号信令系统按其功能划分模块分为4级,MTP包含了低3级全部功能,即消息传递部分;高于MTP功能模块统称第4级,下列()处于第4级中最低层。

()A.SCCPB.TCAPC.TUPD.ISUP答案:A2. ITU确定的3G主流无线接口标准不包括()。

A.WCDMAB.cdma2000C.TD—SCDMAD.EDGE答案:D3. NodeB产品是TD-SCDMARAN系统的重要组成网元,NodeB通过()接口与RNC 相连。

A.IuB.IurC.IubD.Uu答案:C4. SIP 可以通过()来传送A.TDMB.ATMC.IPD.TCP答案:C5. 当前移动用户的所在位置信息存放在A.SMCB.VLRC.HLRD.MSC答案:C6. 以下哪个协议负责在CAMEL节点之间进行通信?A.CAPB.INAPC.MAP答案:A7. ()协议适用于在底层传输不提供QoS保证的分组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讯的技术需求。

A.SIPB.H.323C.BICCD.H.2488. BICC协议中,用于Nc接口两端的呼叫控制节点间交互承载相关信息:包括承载地址、连接参考、承载特性、承载建立方式及支持的Codec列表等的消息是:A.IAMB.APMC.ACMD.ANM答案:B9.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的编码格式为A.E.164B.E.212C.E.214D.其他答案:B10. 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的编码格式为A.E.164B.E.212C.E.214D.其他答案:A11. 某局给定的信令点编码为“27-255-04”(十进制),那么在“MTP目的信令点表”中信令点编码应配置为:A.1834756(十进制)B.27-255-04(十进制)C.1B-FF-04D.1A-FF-04答案:C12. ARP协议的功能是()A.获取本机的硬件地址然后向网络请求本机的IP地址B.对IP地址和硬件地址提供了动态映射关系C.将IP地址解析为域名地址D.进行IP地址的转换答案:B13. 划分子网是在IP地址的()部分A.网段地址B.主机地址C.子网网D.缺省子网掩码答案:B14. 基于IP地址来进行数据包选路的过程发生在TCP/IP模型里的哪层?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数据链路层15. 路由器主要工作在网络层次模型中的( ),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组。

BICC呼叫流程介绍

BICC呼叫流程介绍

BICC呼叫流程介绍1. 引言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是一种用于语音通信的呼叫控制协议,用于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控制语音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本文将介绍BICC呼叫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BICC呼叫流程概述BICC呼叫流程包括呼叫建立、呼叫保持、呼叫释放等几个基本步骤,主要涉及的参与者包括主叫用户、被叫用户、服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步骤的具体流程。

3. 呼叫建立流程呼叫建立是指主叫用户发起呼叫请求,使被叫用户与之建立通话连接的过程。

下面是BICC呼叫建立的基本流程:1.主叫用户向BICC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

2.BICC服务器对呼叫请求进行解析和验证。

3.BICC服务器向被叫用户发送呼叫请求。

4.被叫用户收到呼叫请求并进行用户识别。

5.被叫用户向BICC服务器发送呼叫确认。

6.BICC服务器收到呼叫确认后,向主叫用户发送建立连接的确认。

7.主叫用户收到建立连接的确认后,建立与被叫用户的通话连接。

4. 呼叫保持流程呼叫保持是指在通话过程中,主叫用户或被叫用户暂时中断通话并保持当前通话状态的过程。

下面是BICC呼叫保持的基本流程:1.主叫用户发送保持请求。

2.BICC服务器收到保持请求后,向被叫用户发送保持通知。

3.被叫用户收到保持通知后,暂时中断通话,但保持通话状态。

4.主叫用户发送恢复请求。

5.BICC服务器收到恢复请求后,向被叫用户发送恢复通知。

6.被叫用户收到恢复通知后,恢复通话。

5. 呼叫释放流程呼叫释放是指通话结束后,主叫用户或被叫用户主动释放通话连接的过程。

下面是BICC呼叫释放的基本流程:1.主叫用户发送释放请求。

2.BICC服务器收到释放请求后,向被叫用户发送释放通知。

3.被叫用户收到释放通知后,告知BICC服务器通话已释放。

4.BICC服务器收到通话释放确认后,向主叫用户发送释放确认。

5.主叫用户收到释放确认后,释放通话连接。

BICC协议介绍

BICC协议介绍

BICC协议介绍本文主要对针对R4版本中的BICC协议进行简要的介绍。

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APM Application Transport Mechanism 应用传输机制APP Application Transport Parameter 应用传送参数ASE Application Service Element 应用业务单元A TII Application Transport Instruction Indicators 应用传送指导指示语BA T Bearer Association Transport 承载偶联传送BICC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WF Bearer Interworking Function 承载互通功能CIC Call Instance Code 呼叫实例码MGW Media Gateway 媒体网关STC Signalling Transport Converter 信令传送转换器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MTP3 Message Transfer Part level 3 消息传输部分第三级MTP3b Message Transfer Part level 3 using Q.2140 消息传输部分第三级(宽带)M3UA SS7 MTP3 – User Adaptation Layer 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ACM Address Complete Message 地址全消息ANM Answer Message 应答消息CON Connect 连接COT Continuity 导通IAM Initial address 初始地址REL Release 释放RES Resume 恢复RLC Release complete 释放完成RSC Reset circuit 电路复原2、在系统中的位置图 1 BICC的协议位置与承载无关的CS域在核心网中使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呼叫的接续、承载的建立任务。

移动软交换BICC协议浅析

移动软交换BICC协议浅析
移动软交换 B I C C协议浅析
韩 东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 国 联 合网 络 通 信 有限 公司 衡 水 分 公 司)
摘要 : 本 文通过对 B I C C协 议 的 介 绍 与 优 势 的 分 析 , 说明 B I C C 向延 迟承 载建 立 方式 呼叫 、前 向快 速承 载建 立 方 式呼 Ⅱ U 、 协 议在 软 交换 应 用 中 的 重 要性 , 分析 了 B I C C协 议 的特 点 以及 未 来 后 向延迟承 载建 立 方式 呼叫。 承 载 建立 方式 中用 到 的几 个 网络 的发 展 趋 势 。 名词 :
与其 它 MS C S e r v e r 的互通 。
关键词 : B I C C S N CMN C S F B C F
快速 : 前 向的 l AM 消 息 中是 否携 带 了 T u n n e I d a t a ( 隧 2 B I CC协议 的特 点 道 信息 ) , 如 果携 带 , 则 为快速 。 B I C C是对 I S U P协 议 的演 进和 发展 , 它在 l S U P基 础 采 用 何种 承 载建 立 方式 , 是 由 出局 侧决 定 的 , 出局 侧 上增 加 了完善 的 AP M 机制 , 删 除 了电路 控制 机制 , 不 存在 通过 I AM 消 息 中携 带上 述 内容 通知 被 叫局 配合 。 目前现 实 际 的物 理 电路 的概 念 。 它全面 支持 I S UP提供 的 既有消 网 中应 用广 泛 的是前 向延 迟承 载 建 立 方式 。 如 果局 间走 息 ,其最 基 本 的特点 就 是将 呼叫 控制和 承 载控 制 分离 , 使 B I C C信令 , 用户面 为 l P承 载 , 承 载 建 立 方式 为前 向延 迟 , 得 呼 叫业 务功 能( C S F ) 和承 载 控 制 功 能( B C F) 相独立 , 也 则在 被 叫侧用 户接 口跟 踪 时 可 以发 现 l AM 消 息 中 不带 隧 道消 息 并 指示 为隧道 方式 及前 向建 立 ,被 叫 回 的第 一 个 做 到控 制和承 载 分离。 利用 B I C C 协 议 就 可 以 使 包 括 AP M 中不 带隧道信 息 , 主叫 发 出的第 一个 AP M 消 息 中带 A T M、 I P 网 络 在 内 的 各 种 数 据 网 络 , 承 载 全 方 位 的 隧道信 息 , 被叫 回的第 二个 A P M 中带回 隧道信 息 , 然后 主 P S T N / I S D N业务 , 所以 B I C C被 认 为是传 统 电信 网 向多业 叫局 发 起承 载 建 立 , 被 叫局 找到被 叫后 回 A CM( 振铃 ) 及 务 综 合平 台演 进 的 重要 支撑 工 具 。 它不 直 接 对 媒体 资 源 AN M( 摘机 ) 。 ( A T M、 I P) 控制 , 而是 通过 标 准 的承 载 控 制 H. 2 4 8协 议 对 5 BI C C 协议发 展 的方 向 这 些 资源进行 控 制。 它 的 AP M 机制 用于在 对 等节点 之 间 在现 网 中 B I C C协 议 只是使 用 在 S N模 型 阶段 ,随 着 传 递承 载相 关 的信息 , 它有在 呼叫控 制 消息 ( 比如 l A M) 中 网 络 的不 断发 展 , T MS C会 发展 使 用 C MN模 型 , B I C C 的 带于 Ap p l i c a t i o m t r a n s p o r t 信元和 通 过专 门的双 向 AP M C MN呼 叫 实际 上是 B I C C; F接 呼叫 的 一种 。 当网 络 中的 消 息携 带 A p p l i c a t i o m t r a n s p o r t 信 元两 种表 现形 式。 MGW 通 过 l P全 互联在 一 起 时 ,始 发端 的 MGW 实际 上 3 B I C C协 议 的节点 模型 是 可 以直接 和落地 端 的 MG W 建立l P连 接 的 , 即l P承 载 B I C C 的节 点模 型 分为 S N(  ̄ E 务 节点) 和 CMN( 呼Ⅱ 仲 可 以在起 始和 终结 的两个 MG W 间直 接建 立。 T MS C只有 裁节点 ) , 两 种 节点 都 由 呼口 U 业务功能( C S F) 和承 载 控 制 MS C S e r v e r , 无 MG W。在实现时 , MS C S e we r 入 局 侧 功 能( B C F ) 组成 。C S F负责 B I C C之 间 、 B I C C和窄 带信 令 和 出局 侧 都 是 B l C C,并 且 入 局局 向和 出局 局 向都 支 持 之 间 的n  ̄D - q 接续 , 是 分离 网络 控 制层 面 的实体 , 体 现 在 物 B I C C C MN 呼叫 ,则 可 以建 立 B I C C C MN呼 叫 。 B I CC 理 网元 上对 应于 MS C S e r v e r : B C F提供 承 载 交换控 制 功 C MN 局 点 由于 不 控 制 承 载 ,只 是 提 供 信 令 的 转 接 , 使 能, 是 分 离 网络承 载层 面 的功 能实体 , 体 现 在物 理 网元 上 T MS C 的网 络可 以较 大 的提 高 节 点 的 呼叫 处理 、 转接 能 主要 对应 于 MG W 或者 承 载 网设备 。当 B I C C控 制承载 的 力 。在 中间层 汇接局 MG W 互连 基 础上 , 用C MN局 实现 时候 ,就 是 S N模 型 :当 B I C C不 控制 承 载 的时候 ,就 是 各 中间汇 接局 互连 , 汇 接局 只 需要 与 C MN连 接及 进行 少 CMN模型 。即 当 MS C S e r v e r 控 制 MG W 的 时候 为 S N, 量 数据 配置 , 即可 进 行全 网互 通 , 使 得运 营商 的 组 网更 加 反之 就是 C MN。 在 实 际的组 网 中 , 节点 可能 既具 有服务 节 灵 活。 点 的功 能 , 也 有 CMN 节点 的功 能。节 点作 为 C MN 时 , 支 持 除承 载 操作 外 的 S e r v e r 功能, 如汇接、 关 口功 能。因此 , CMN节点 可 以较 大 的提 高节 点 的呼 叫处理 、 转接 能力 , 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后向承载建立 第四节 隧道方式 第五节 CODEC协商 第六节 呼叫释放过程
R4呼叫流程举例
假定MGW-O的上下文是(C1,T1,T2),MGW-T的上下文是(C2,T3,T4),以
一个UE呼UE的流程描述Iu-CS、Nc、Nb、Mc这几个接口是如何配合的;
移动呼叫移动-delayed forward
Call Control Signalling (BICC protocol or other signalling system)
Incoming procedures
Call Service Function (CSF)
Outgoing procedures
Call Control Signalling (BICC protocol or other signalling system)

ITU Q1902.4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ASIC CALL PROCEDURES

ITU Q.1990 BICC Bearer Control Tunnelling Protocol ITU Q1970 BICC IP Bearer Control Protocol ITU Q1950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BEARER CONTROL PROTOCOL
关口业务节点(GSN=Gateway Serving Node) 功能实体,位于两个网络主域之间,其包含CSF-G和BIWF
BICC简介
CALL MEDIATION NODE (CMN)
Call Control Signalling (BICC protocol)
Incoming procedures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功能介绍 第二章 消息结构
第三章 基本过程
第四章 数据配置
第一章 功能介绍

第一节 BICC简介
第二节 BICC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三节 BICC在3G R4网络中的
位置

第四节 BICC在NGN中的位置
BICC简介
BICC协议是在骨干网中使用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包括
第三章 基本过程

第一节 BICC承载建立方式
第二节 前向承载建立
第三节 后向承载建立 第四节 隧道方式 第五节 CODEC协商 第六节 呼叫释放过程


BICC承载建立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向承载建立方式(Forward Bearer Setup) 非隧道方式(No Tunnel case) 快速隧道方式(Fast Tunnel) 延迟隧道方式(Delayed Forward Tunnel)
BICC协议介绍
前言

过去几年,语音业务的飞速增长特别是拨号接入WWW的大规 模应用,使得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对 PSTN/ISDN加大投入,另 一方面,又不希望投入太多到旧的网络中,因为很显然,分
组网络将变成电信的主要收入。

有人提议分离PSTN/ISDN的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对已经存 在SS7的成分ISUP协议进行修改,作为呼叫控制协议。这个 修改的协议,就是BICC协议。
CIC - 呼叫实例码,用来标识两局之间属于同一呼叫的消息 Message type code - 消息类型,如: IAM/APM/ACM/ANM 等消息 Mandatory fixed part - 强制固定长度参数部分 Mandatory variable part -强制可变长度参数部分 Optional part - 可选参数部分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功能介绍 第二章 消息结构
第三章 基本过程
第四章 数据配置
第二章 消息结构

第一节 BICC消息结构
第二节 BICC主要消息

BICC消息结构
CIC Message type code Mandatory fixed part Mandatory variable part Optional part

后向承载建立方式(Backward Bearer Setup) 非隧道方式(No Tunnel Case) 延迟隧道方式(Delayed Backward Tunnel)
前向承载与后向承载建立
前向承载建立方式下,承载建立请求(Setup)是由发起呼叫的同一SN发
起的,在发起承载Setup前,必须获得后继局在后向APM消息中携带的承
Call Service Function (CSF)
Outgoing procedures
Call Control Signalling (BICC protocol)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BIWF BCF
Bearer Control Signalling
Bearer
CMN和SN的区别是CMN不控制网关,SN要控制网关

BICC协议由ITU-T Q.1902系列,Q.2150,Q.765等规范描述
BICC简介
业务节点(SN) 呼叫控制信令 (BICC协议) 呼叫业务功能(CSF) 呼叫控制信令 (BICC协议)
BICC规范的 主要范围
承载控制信令 承载控制功能(BCF) 承载控制信令
承载
BICC简介
SERVING NODE (SN)
Pointer to parameter P Pointer to start of optional part Length indicator of parameter M Parameter M Mandatory variable part
Length indicator of parameter P Parameter P Parameter name = X Length indicator of parameter X Parameter X Optional part Parameter name = Z Length indicator of parameter Z Parameter Z End of optional parameters


在固定网NGN应用中,BICC协议处于分层体系结构中的呼叫 控制层,提供了不同SoftSwitch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
第一章 功能介绍

第一节 BICC简介


第二节 BICC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三节 BICC在3G R4网络中的 位置

第四节 BICC在NGN中的位置
BICC在3G R4网络中的位置
第二章 消息结构

第一节 BICC消息结构

第二节 BICC主要消息
BICC主要消息
按照Q.1902.3中定义,BICC协议大约有 40多消息。其中呼叫 过程中最常看到的消息有:


IAM:初始化地址消息 APM:应用传输消息 ACM:地址全参数 ANM:应答参数 REL:释放消息 RLC:释放完成消息
BICC协议应用在Nc接口,也即是 (G)MSCServer之间交互的信令
BICC在3G R4网络中的位置
第一章 功能介绍

第一节 BICC简介


第二节 BICC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三节 BICC在3G R4网络中的 位置

第四节 BICC在NGN中的位置
BICC在NGN中的位置
思考题

为什么 BICC 被认为是传统电信网向多业务综 合平台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BICC协议使分组网络可以提供PSTN/ISDN业务。
课程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将能够:

掌握BICC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与作用
掌握 BICC 的各种承载建立方式与相关 呼叫流程


了解SoftX3000中BICC的数据配置
参考资料

随机手册--技术手册--信令与协议分册 ITU Q1902.3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CS2) and Signalling system No.7 - ISDN user part formats and codes
解答

BICC 协议是一种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信令 协议。它既可以承载在传统的 TDM 网络上, 也可以承载在包括 ATM 网络和 IP 网络在内的 各种数据网络上。它能够在 ATM/IP宽带网络 上承载传统窄带ISDN信令。
本章小结

BICC是一种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 BICC实现了核心网承载与控制的分离 BICC是应用于3G R4中MSCServer间或NGN控制层的软交换 设备间的中继侧协议
第一章 功能介绍

第一节 BICC简介


第二节 BICC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三节 BICC在3G R4网络中的 位置

第四节 BICC在NGN中的位置
BICC在网络中的应用
在无线3G应用中,BICC协议处于3GPP R4电路域核心网的Nc 接口,提供了对(G)MSCServer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参见规 范ITU-T TS 23.205。
BICC简介
BICC协议是在窄带 ISUP协议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可以认为是将窄带

ISUP协议去掉具体的电路控制部分改编而成,但它不能与 ISUP对等
兼容。

理论上,BICC协议可部署在各种各样的信号传输协议栈之上,提供与
具体业务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目前比较成熟的可承载BICC协议的传 输协议是:MTP3/M3UA/MTP3B和SCTP等。
载地址及承载标识的信息;
后向承载建立方式下,承载建立请求(Setup)是由后继局的SN发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