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常出现在一些食物中,特别是饲料和谷物中。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家禽摄入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和损失。
防治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至关重要。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受阻:黄曲霉毒素会抑制家禽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体重增长速度。
这会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并延长养殖周期。
2. 免疫抑制: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家禽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抵抗力降低,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这会导致家禽群体中疾病的传播,并增加治疗成本。
3. 损害蛋白质合成:黄曲霉毒素会干扰家禽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家禽对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这会降低家禽的营养摄取能力,影响其生产性能。
4. 损害生殖系统:黄曲霉毒素会对家禽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繁殖率下降。
这会增加家禽养殖者的成本,并限制其繁殖能力。
1. 精选饲料原料:选择质量好、无霉变的饲料原料,尤其是谷物。
检查饲料原料的质量,并尽量避免使用霉变的或受感染的原料。
2. 储存饲料:储存饲料时,要注意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和通风。
避免饲料受潮,以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
3. 添加剂:可以添加一些抗菌剂或酶制剂来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
这些添加剂可以在饲料中抑制或分解黄曲霉毒素,保护家禽的健康。
4.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来完成。
5. 良好的管理实践:养殖户应注意家禽场的卫生,保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鸟粪和残羽,以减少黄曲霉菌的滋生。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是很大的,但通过精选饲料原料、储存饲料、添加剂、定期检测和良好的管理实践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
这将有助于保持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合成的一种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家禽健康和市场价值。
一旦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它可以通过鸡蛋,肉类等愈合阶段转移,对家禽留下长期影响。
那么,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具有以下三个方面:1. 影响家禽的生长和生产能力。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毒素,能够占据家禽的健康状况并破坏其生长和生产能力。
它会导致鸡只重量减轻、鲜肉鸡生长缓慢以及蛋鸡产蛋减少或得不偿失。
2. 损害鸡只的健康。
黄曲霉毒素中的霉菌代谢物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素,它会使鸡只甚至死亡。
当鸡只暴露在含有较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环境中感染中毒时,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和贫血等反应,还可能导致心肺衰竭,最后死亡。
3. 销售价值下降。
黄曲霉毒素可通过鸡蛋、肉类等食品环节转移,对家禽留下长期影响。
因此家禽出栏时,患有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鸟只会降低它们的市场价值。
其次,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饲料呢?以下是预防的方法:1. 掌握饲料库房的湿度。
黄曲霉是一种真菌生物,其生长和发展受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饲料仓库要始终保持干燥,且集中储存。
2. 饲料原料质量要保证。
饲料原料在收获、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容易感染真菌菌株,而饲料中的真菌代谢物也是黄曲霉毒素的源头。
因此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是预防饲料污染必不可少的环节。
3.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如玉米油、酵母饲料等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含有酵母菌群的饲料发霉。
4. 定期检测饲料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定期检测饲料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综上所述,防止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对家禽产生影响,可能需要涉及整个饲料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多个方面的预防措施。
生产者可以注意饲料库湿度、关注饲料成分和质量控制、使用防霉剂和定期检测饲料污染等多重环节来避免饲料污染,降低对家禽的危害。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或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种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物和油籽中。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严重的危害,下面将从影响方面以及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问题: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肝脏毒素,可以引起家禽肝脏损伤,并且会导致肝脏功能紊乱。
黄曲霉毒素还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家禽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家禽感染疾病的风险。
2. 生长性能下降: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导致家禽的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效益降低。
3. 生殖问题: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生殖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可以引起家禽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降低家禽的生育能力,导致繁殖效果下降。
针对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1. 饲养环境管理:建议将家禽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2. 饲料质量控制:选择优质的原料供应商,并进行原料质量的监测和筛查,确保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超标的饲料。
3. 添加剂使用:可以通过添加吸附剂、生物酶和益生菌等剂型的饲料添加剂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吸附剂能够吸附黄曲霉毒素,减少其对家禽的危害;生物酶可以降解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益生菌能够改善鸡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力。
4. 饲料储存和处理:饲料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加大饲料的通风和干燥条件,避免饲料受潮发霉。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严重,影响着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应加强饲料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合理使用添加剂,并加强饲料储存和处理,以减轻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广泛分布在饲料中。
它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 影响生长发育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和发育,使其体重增长缓慢,骨骼畸形,毛色变黯淡,运动能力下降,身体抵抗力减弱,导致家禽易患疾病。
2. 损害消化道健康黄曲霉毒素会损害家禽的消化道健康,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和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死亡。
3. 增加疾病发生率黄曲霉毒素使家禽体内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影响其免疫功能,使其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增加疾病发生率,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二、黄曲霉毒素防治措施1. 严格落实流程控制要加强饲料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控制环节,严格落实流程控制。
保持饲料储存环境干燥、通风、清洁,防止霉菌繁殖。
2. 选择优质饲料要选择无霉、低霉、优质的饲料,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污染的饲料。
3. 保证水源安全饮用水对家禽的生产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要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防止水源污染和交叉感染。
4. 给家禽添加饲料添加剂可给家禽添加一定的饲料添加剂,如复合酶制剂、益生菌等,提高家禽消化道的健康状况,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5. 进行监测和检测要进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批次。
同时,家禽身体状况的监测也很重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总之,黄曲霉毒素对家禽产业的影响十分严重,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加强监测检测、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并加强科学喂养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家禽的健康和安全,增加养殖效益。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由青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物质。
它主要存在于谷物、油料、豆类和坚果等粮食及其制品中。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是家禽养殖中一个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危害着家禽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 抑制生长发育:黄曲霉毒素可抑制家禽的食欲,降低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生长发育受限。
受污染饲料喂养的鸡、鸭、鹅等家禽生长缓慢,体重增长受阻,造成养殖效益下降。
2. 损害免疫功能: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家禽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家禽患病的风险。
家禽在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喂养后,常表现为免疫抑制和易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
3. 危害生殖功能:黄曲霉毒素可直接损害家禽的生殖系统,导致生殖功能异常。
受污染饲料喂养的家禽常出现生殖障碍、卵巢囊肿、卵尤充满黄色毒斑及畸形卵等现象,影响孵化率和繁殖效益。
4. 诱发癌症: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会导致家禽患上肝癌和其他癌症。
防治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需要综合进行,包括饲料来源控制、饲料加工和质量监控等措施:1. 做好饲料来源控制: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注意检查饲料外观、储存条件、申报信息等,减少进入养殖场的污染风险。
2. 切实加强饲料加工管理:加强饲料生产过程中对原料和成品饲料的消毒和处理,尽量减少霉菌生长和毒素产生的机会。
严格控制饲料湿度、温度和存储时间,避免堆积和霉变。
3. 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可采用一些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制剂进行喷雾处理,如青霉素菌株、枯草杆菌等,以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和毒素产生。
4. 做好饲料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饲料质量检测体系,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和总菌落数等进行定期检测。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它可以存在于各种饲料中,对家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以黄曲霉素(AFB1)、翻转黄曲霉素(AFB2)、半乳甘露聚糖31(AFG1)、半乳甘露聚糖2(AFG2)和黄曲霉酮(AFB5)等形式存在。
本文重点介绍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黄曲霉毒素会抑制家禽的生长发育,使得体重下降,饲料转化率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2. 破坏家禽的免疫功能: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得家禽易感染各种疾病,提高死亡率,降低存活率。
3. 引起家禽的疾病发生:黄曲霉毒素会引起家禽的疾病发生,如肝脏病变、颜面肌病、黄疸、下痢、厌食等。
4. 影响家禽的繁殖能力: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繁殖能力,导致蛋产量下降,孵化率低下。
针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优质的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较低,因此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预防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措施。
2. 控制饲料储存条件:黄曲霉菌在高湿度、高温度条件下容易繁殖,因此我们要注意饲料的储存条件,保持饲料干燥、通风。
3. 添加抗菌剂和防霉剂:在加工饲料时添加适量的抗菌剂和防霉剂,可以有效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4. 定期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通过定期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保障家禽的健康。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较大,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繁殖能力。
为了防治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我们可以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控制饲料储存条件,添加抗菌剂和防霉剂,并定期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健康的危害。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属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玉米、花生、小麦等谷物和油料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饲料中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会给家禽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
了解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1. 影响生长发育: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生长缓慢、体重减轻、骨骼畸形等问题。
2. 损害免疫系统:黄曲霉毒素会损害家禽的免疫系统,降低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疾病。
3. 造成营养不良:黄曲霉毒素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降低家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导致营养不良。
4. 引发其他疾病: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会导致家禽出现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措施1. 选择质量可靠的原料: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可靠的原料,并加强对原料的检测和筛选工作,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原料。
2. 控制水分含量:黄曲霉毒素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因此在饲料存储和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饲料的水分含量,避免过高的湿度。
3. 加强卫生管理:饲料加工场所和存放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4. 使用防霉剂:可以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特定的防霉剂,如丁酚酸和丙酚酸等,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5. 定期检测和监控:饲料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原料和成品饲料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监控,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6. 合理使用添加剂: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一些抗氧化剂和抗霉菌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帮助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抗霉能力。
三、黄曲霉毒素的解决方案在饲料生产和饲养管理中,有效防控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是关键所在。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产生的一类毒素,它在饲料中的含量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黄曲霉毒素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它们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动物的肝脏造成损害: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肝功能受损和肝细胞变性,进而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 对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黄曲霉毒素还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得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发生凋亡和功能受损,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动物患病的风险。
3. 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长期摄入会导致动物的生长速度减缓,体重增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选择: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原料,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原料进行生产。
2. 加强饲料生产的卫生管理: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3. 使用抗氧化剂和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可以适量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能够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减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4. 加强饲料的检测和监控:在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监控,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动物摄入含有毒素的饲料。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要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黄曲霉毒素简介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活性 黄曲霉毒素对人的危害及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措施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措施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1、黄曲霉毒素简介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eus)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它是一类毒性 极强的物质,具有强致癌性,广泛地分布在发霉粮食及其制品中,特别是 花生、花生油、玉米及其制品;乳、乳制品和饲料中也含有较多的黄曲 霉毒素。它不仅直接对人体及动物造成毒害,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从动物 转移到人体,严重危胁着人类的健康。
3.1 对人类的危害
3.1.1 引起人类急性中毒 如中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呕吐、厌食、发烧、急性肝细胞坏死、
肝出血、肝硬化、腹水及下肢水肿等;中毒性脑症等。 3.1.2 慢性中毒
表现类似雷耶氏症,持续性呕吐、昏迷、颅内压升高、压迫大脑皮层, 出现大脑状态,表现为大脑僵直,其中20-50%的病例死于昏迷加深;有幸未 病故者,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抽搐,偏瘫,记忆力丧失等。 3.1.3 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2.2 致突变性
AFT可以使体内较活跃的细胞如血细胞、皮肤上皮细胞等发生突变。 黄曲霉毒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细胞的 突变。
2.3 致癌性
许多实验表明,黄曲霉毒素可使多种动物致癌,不同接触途径及动 物的多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癌症,不仅长期接触可以致癌,一次冲击量也 可以发生癌症。
2.1.1 急性毒性 AFT的急性毒性主要引起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质消失延
迟,形成脂肪肝,中毒者肝出血,中毒致死者更为严重。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2.2.2 慢性毒性
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动物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可表现为:肝功能变化,血中GPT,CPK,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和球蛋 白,白蛋白,非蛋白氮,肝糖原和维生素A降低。肝脏组织学变化,肝实 质细胞坏死,变性,胆管上皮增生,纤维细胞增生,形成再生结节。且动 物对食物的利用率下降,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1.1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
➢ 1960年在英国的南部地区,短短数月内导致十万只火鸡突然死亡,由 于病因不明,当时称为“火鸡 X 病”,后证实火鸡饲料中含有霉变的 花生粉,用此花生粉喂养大白鼠可诱发肝癌。
➢ 1961年,确定使花生霉变的是黄曲霉菌,并于翌年分离并鉴定出其中 的致癌物质,命名为黄曲霉毒素,从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1.2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现已分离出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 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黄曲霉毒素M1 (AFM1)、黄曲霉毒素M2(AFM2)等18种之多。其毒性大小的顺 序为AFB1>AFM1>AFG1>AFB2>AFG2>AFM2 。其中,黄曲霉 主要合成AFB1和AFB2,寄生曲霉主要合成AFB1、AFB2、AFG1和 AFG2,AFM1和AFM2是动物摄入AF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形成的代 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3、黄曲霉毒素对人的危害及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 染的食物,途径有二种:
其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 其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
要为M1)。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4、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措施
4.1 防霉
防霉是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也是防止黄曲霉直接污染食品 和粮食的一种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4.2 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从农作物在田间的生长、成熟、收获等环 节着手。农作物在田间生长时,应该保证水的充足供应。在干旱条件下,农 作物感染霉菌的机会增加,而且还会降低农作物对黄曲霉菌的抵抗能力。对 田间生长的农作物接种不产毒素的寄生曲霉或黄曲霉菌株,可抑制产毒菌株 的生长,达到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目的;喷施杀虫剂,可减少有害昆虫对 农作物及其籽实的破坏,从而减少黄曲霉菌感染的机会。
➢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 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1.2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黄曲霉毒素属于二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二 呋喃环和1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环。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己烷、石油 醚,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在中性溶液中较 稳定,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在pH值9~10的 强碱溶液中会迅速分解成无毒的盐。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分解温度为 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稳定作用。
黄曲霉毒素与人类癌症的发生尚缺乏有力的人类流行病学证据,但大量 的动物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是人类的可能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3.2 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
世界各国均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我国标 准见表 1,我国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规定黄曲霉毒素 B1标准是一 致的,仅有欧盟对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最严格,1999 年欧盟规定食品中的 黄曲霉毒素总量不得超过4μg/kg,黄曲霉毒素 B1不得超过 2μg/kg,非直接食 用的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 B1小 于 8μg/kg,总 量 小 于15μg/kg;干果中黄曲 霉毒 B1小于 5μg/kg,总量小于10μg/kg,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 B1小于 0.05μg/kg。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2、黄曲霉毒素的生物活性
2.1 毒性
AFT对人和多种动物表现出剧烈的毒性,而且有明显的致癌性。其中B1毒 性最大,致癌力最强,而M1、G1次之。氰化物和砒霜都是剧毒物质,但AFT的 毒性比它们要大很多倍,B1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 以肝脏含量最高,肾、脾、肾上腺亦可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