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分解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是通过对样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随着抗氧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测定方法也逐渐完善。
以下是对常见的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的总结。
1. ORAC法(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样品与荧光试剂(如2,2'-azobis(2,4-dimethylvaleronitrile))共同作用,观察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ORAC值。
2.DPPH法(1,1-二苯基-2-苦味基-苦味酸磷):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实验中,将样品与DPPH稳定自由基共同作用,通过比色反应观察DPPH自由基被样品清除的程度,从而评估抗氧化活性。
3.ABTS法(2,2'-联氮双5-苯砜酸):该方法通过ABTS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反应来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ABTS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ABTS离子自由基,通过观察样品对其的清除能力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4.FRAP法(亚铁离子还原能力):该方法基于样品对人造抗坏血酸(Fe3+)的还原能力,通过测量还原后的Fe2+离子的生成量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样品与Fe3+离子反应生成Fe2+离子,通过比色反应来测定Fe2+的含量。
5. 碘标法(Iodine value):该方法用于测定油脂、脂肪等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已知量的碘与样品中的不饱和化合物反应,在光反应下观察反应终点的颜色变化,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6. 硝酸盐法(Nitrite method):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样品经过还原反应生成亚硝酸盐,然后与DANO(N-乙基-N-(2-苯基乙基)-对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稳定的偶氮染料,通过比色测定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来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抗氧化物活性 (antioxidant activity)描述了化学物质在抑制或减少氧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抗氧化物是一类具有亲电子的分子,它们容易被氧化,从而中和自由基。
抗氧化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因为氧化损害是许多疾病和老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总结:1. DPPH法: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体外抗氧化测定方法。
含有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的溶液表现为紫色,DPPH自由基上的氢原子被抗氧化物夺取后,DPPH自由基变成无色,从而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其吸光度的降低来表示抗氧化物活性。
2. ABTS法:该法通过测定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咪唑啉硫酸铵) (ABTS)自由基的消除能力来测定抗氧化活性。
该法也是一种体外抗氧化测定方法,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从而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其吸光度的降低来表示抗氧化物活性。
3. ORAC法:ORAC(氧化还原能力值)法对不同化学物质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其原理是将抗氧化剂加入与有氧气气氛接触的荧光染料溶液中,由于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染料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减少。
为了确定不同化学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十分重要的是应该不断输入氧自由基。
4. FRAP法:铁还原能力 (FRAP) 方法测量样品对Fe3+的还原能力,其原理是将含有Fe3+的试液与抗氧化剂反应后,Fe3+被还原为Fe2+,测试Fe2+的含量即可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
5. TBARS法:该方法是用于评估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从而推断抗氧化剂的能力。
该评估方法是通过测定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来分析抗氧化剂活性。
6.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法:该方法最初是用来测定葡萄酒和咖啡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
后来发现大多数植物成分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故也用于测定植物中的酚类含量。
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

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洋葱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不仅可以增添菜肴的香气和口感,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洋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其中,溶剂浸提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利用溶剂来溶解洋葱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然后通过分离和纯化的步骤得到目标物质。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则是在传统溶剂浸提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超声波和微波加热的技术,能够更高效地提取目标物质。
除了提取方法,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抗氧化活性成分易受光、热、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分解和失活。
因此,为了保持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需要找到有效的保存和利用方式。
其中,常见的方法有:低温冷冻保存、干燥处理、添加抗氧化剂等。
低温冷冻保存可以有效减缓目标物质的降解速度,而干燥处理则是通过去除洋葱中的水分来降低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解风险。
此外,添加抗氧化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目标物质的稳定性。
在研究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稳定性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洋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不同的品种和生长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这意味着不同的洋葱品种和产地可能对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洋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例如,洋葱中的硫化物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炎、抗癌等多种功效。
此外,洋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研究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稳定性不仅可以拓宽我们对洋葱的认识,还可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指导。
总之,洋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洋葱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皮经黑曲霉发酵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

陈皮经黑曲霉发酵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考察黑曲霉发酵对陈皮黄酮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及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发酵前后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
结果:发酵陈皮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较未发酵陈皮均有提高,且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总黄酮、橘皮素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呈现先增后减趋势,橙皮苷、川陈皮素含量及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结论:黑曲霉发酵可提高陈皮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发酵时间对其影响显著。
关键词:陈皮; 黑曲霉; 黄酮类; 抗氧化活性;Effects of Aspergillus niger fermentation on flavonoids and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PCR)YANG Dan YANG Fangqing YAN Nana CHEN Hongping LIU Youp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ization Education Ministry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reeding Base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o-construction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C and Sichuan Province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spergillus niger fermentation on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CR. Methods: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before and after fermentation was determined by UPLC and UV,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scavenging free radicals of 1,1-diphenyl-2-hydrazidyl(DPPH), 2,2-diazo-di3-ethylbenzothiazolin-6-sulfonic acid(ABTS). Results: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ermented PCR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unfermented. With the prolonged fermentation time,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tangeratin and the ability to scavenge DPPH free radical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 of hesperidin and nobiletin and the ability to scavenge ABTS free radicals increased all the time. Conclusion: Aspergillus niger fermentation can improve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CR, and the fermentation tim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1]。
食品成品中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成品中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研究引言食品中的抗氧化活性是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抗氧化活性不仅可以延缓食品的衰老和品质变化,还可以对抗自由基的损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食品抗氧化活性进行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食品成品中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常用的化学法有DPPH法、抗坏血酸法和总酚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与氧化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电子转移来评估食品中的抗氧化能力。
其中,DPPH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检测食品成品中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发生反应时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来判断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抗坏血酸法则是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总酚法是通过测量食品中的总酚含量来确定其抗氧化能力。
这些方法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
然而,化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些方法只能评估样品中某一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不能全面评估样品的整体抗氧化能力。
其次,由于食品中存在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准确区分其中的抗氧化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二、生物法生物法是近年来新兴的食品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涉及到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生物法的一种常见方法是细胞实验法,利用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响应来评估食品中的抗氧化活性。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人体内的环境,较好地反映食品对于人体健康的实际影响。
例如,使用人体肝细胞株进行细胞实验,通过测量细胞存活率、ROS产生水平等指标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生物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全面评估样品的整体抗氧化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
然而,生物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方法在实验操作上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其次,细胞实验法所涉及的细胞株选择和实验条件的控制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更多的标准化工作。
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抗氧化活性是指抵抗自由基或氧化物对生物体细胞的损害能力,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意义。
因此,研究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对于评价抗氧化剂的活性和开发新的抗氧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对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生物学法和电化学法。
化学法是最早发展的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抗氧化剂与氧自由基或氧化物的反应程度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法、ABTS(2,2'-联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法和Folin-Ciocalteu法。
DPPH 自由基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方法,但其对抗氧化剂的浓度敏感,且不能区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ABTS自由基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测定方法,但其对抗氧化剂的浓度也很敏感。
Folin-Ciocalteu法是一种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的方法,但其结果可能受到样品的颜色和浊度的影响。
生物学法是通过测定抗氧化剂对生物体内氧自由基或氧化物的清除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生物学法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法、还原力测定法和DNA损伤抑制法。
SOD活性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抗氧化剂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还原力测定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抗氧化剂对还原剂的还原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DNA损伤抑制法是一种测定抗氧化剂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能力的方法,但其结果受到DNA浓度和pH值的影响。
电化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抗氧化剂在电化学系统中的电化学反应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电化学法包括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抗氧化剂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引言:抗氧化物活性测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
本文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
一、化学法1.1.DPPH自由基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之一、通过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物发生反应,使DPPH自由基得以还原为无色溶液,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1.2.ABTS自由基法该方法通过生成具有特定吸光度的ABTS自由基,评估抗氧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与DPPH自由基法相比,ABTS自由基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1.3.羟自由基清除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测定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该方法适用于抗氧化物活性测定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1.4.过氧化物清除法该方法测定样品对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通过测定生成的不稳定的自由基产物的分解速率,评估抗氧化活性。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生物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二、生物法2.1.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丙二醛生成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生成量等。
2.2.DNA损伤保护能力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DNA损伤的保护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DNA链断裂率、碱基损伤率等。
2.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法该方法测定样品中SOD的活性,评估其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抑制率、相对酶活等。
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法该方法测定样品中CAT的活性,评估其清除过氧化氢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催化剂浓度、酶单位等。
三、物理法3.1.相对电子自旋共振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自由基产物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强度,评估抗氧化物的活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g值、线宽等。
3.2.高温氧化法该方法利用样品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反应,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在食品、药物、化妆品以及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抗氧化活性是指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测定方法可以评估物质的抗氧化性能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一、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DPPH自由基的紫色溶液,在受到氧化损伤时会褪色。
通过测定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步骤:1.准备0.1mM的DPPH溶液。
2.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溶解。
3.取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加入相同量的DPPH溶液。
4.静置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二、还原能力测定法还原能力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物质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通过测定还原剂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还原剂溶液。
2.取一定量的还原剂溶液,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溶液。
3.静置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还原剂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4.根据吸光度与还原剂浓度的关系,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三、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是一种综合评估样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样品的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样品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估其总抗氧化能力。
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浓度的氧自由基溶液。
2.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溶解。
3.取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加入相同量的氧自由基溶液。
4.静置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以上是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ORAC法、TEAC法等也被广泛应用。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测定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原理
FRAP的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在酸性条件下, Fe3+一TPTA(Fe3+—三吡啶三嗪)被抗氧化剂还原成Fe2+一 TPTZF,溶液变成深蓝色,并且在593nm处有强吸收。FRAP 法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该法不仅用于检测 食物及饮料的抗氧化活性。也可用于检测纯天然抗氧化剂 的活性。
二.自由基的产生及抗氧化的重要性 自由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抗氧化剂
天然植物
三.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主要基于以下机理: (1)在特定条件下,样品对检测体系中脂类物质的氧化抑 制能力反映被测物的抗氧化活性;(TBARS法) (2)在特定条件下,样品对检测体系中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反映被测物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的清除) (3)在特定条件下,测定样品的还原能力反映被测物的抗 氧化活性。(还原Fe3+)
30min
VitE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量效曲线
(相关系数)
反应时间t为30min的量效曲线
实验步骤
(2)一般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将样品用甲醇配制成一系列浓度,取0.1mL样品加入3.5 mL DPPH甲醇溶液(0.06 mmol/L),混合30min后测定515 nm处吸光度。每份样品平行操作3次。 计算公式为:清除率(%)=[A(溶剂)- A(样品)]/A(溶剂)x100%
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以酶标法清除DPPH自由基为主
目录
一.检测抗氧化活性的原因 二.自由基的产生及抗氧化的重要性 三.检测方法 四.DPPH法(原理,一般方法,酶标法) 五.ABTS法 六.TBARS法 七.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一.检测抗氧化活性的原因
1.天然植物中许多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 2.抗氧化剂有延缓衰老等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3.据文献记齐墩果酸型三萜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4.抗氧化活性测试简单,快捷,经济
ABTS法优缺点
3.优缺点
简便,快速,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ABTS在与氢原子供体的反应中选择性差是此法的一个不足 ,它可与任何羟基化的芳香族化合物反应,这与它们的实 际抗氧化能力关,因此,TEAC值也包括对抗氧化不起作用 的羟基。
六.TBARS法
简介
脂质体系中氧化反应抑制或中止的判断主要通过测量被氧 化物的浓度,氧的去除或氧化产物的形成。因此,反应物 (不饱和脂肪酸,自由基等)的消失,氧化产物的定量可能 是判断氧化阶段的最合适方法。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检测氧 的消失和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光谱,适用于氧化过程的初始 阶段。通常采用TBARS法来评价脂质的过氧化.
实验步骤
2.实验步骤
(1)酶标法检测——酶标仪 取96孔细胞培养板,各孔分别加入150μ mol·L- 1的DPPH 溶液180μ L,各浓度梯度样品溶液20μ L,终浓度分别为3.9 - 1,反应总体积200μ L,以溶剂作对照。加 500 μ mol·L ~ 样后,振荡混匀。封板胶封板后,室温下避光静置。分别 在10~120min时间范围内于517nm处测定各孔吸光度值。观 察样品抗DPPH的时效量效变化过程,确定实验的稳定性和 最佳实验反应时间。 计算公式为:清除率(%)=[A(溶剂)- A(样品)]/A(溶剂)x100%
酶标法优势
3.酶标法优势
抗氧化微孔板实验方法的优势:①耗材量少,试剂量以微 升计;②试剂种类少,部分试剂配制可交互使用;③方法 简便,耗时短;④可重复性强,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 特别是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
五.ABTS法
1.原理
以水溶性的ABTS+自由基引发剂为显色剂。 特点:ABTS与过硫酸钾反应生成稳定的蓝/绿色阳离子自 由基ABTS+,最大吸光波长为734nm。 向ABTS+其中加入被测物质,如果该物质中存在抗氧化成 分,则该物质会与ABTS+发生反应而使反应体系褪色,然 后在ABTS+这种自由基的734nm吸光波长下检测吸光度的变 化来反映物质的抗氧化能力。
VitE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量效曲线
10-120min内,随着 作用时间的延长 VitE抗DPPH作用增 强,但在3.931.2μ mol·L- 1范 围内,各时间点的 药效变化不明显, 62.5-500μ mol·L-1 浓度范围,随着浓 度增加,各时间点 的药物作用曲线逐 渐分离,并在 500μ mol·L-1,各 时间点量效趋于平 稳。从图中可以看 出,在这些时间点 中,30min的量效曲 线基本呈斜线上升。
实验取0.15mL样品加入 2.85mLABTS自由基工作液,混合,放置10min后,在734nm 处测定吸光度。每份样品平行操作3次。 计算公式为:清除率(%)=[A(溶剂)- A(样品)] /A(溶剂)× 100%
A(溶剂)为2.85 mLABTS溶液与0.15mL甲醇混合后的吸度, A(样品)为2.85mLABTS溶液与0.15mL样品混合后的吸光度。
四.DPPH法
1.原理
DPP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 是一种以氮为中心的稳 定自由基。 特点:醇溶液呈紫色,波长为517nm下具有最大吸收。 具有单一电子,故能接受一个电子或氢离子,有自由基 清除剂存在时,DPPH的单电子被捕捉而使其颜色变浅, 在最大光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下降,吸光度水平的降低 表明抗氧化性的增加,从而以评价试验样品的抗氧化能 力。此抗氧化能力用抑制率来表示,抑制率越大,抗氧 化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