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是通过对样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随着抗氧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测定方法也逐渐完善。

以下是对常见的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的总结。

1. ORAC法(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样品与荧光试剂(如2,2'-azobis(2,4-dimethylvaleronitrile))共同作用,观察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ORAC值。

2.DPPH法(1,1-二苯基-2-苦味基-苦味酸磷):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实验中,将样品与DPPH稳定自由基共同作用,通过比色反应观察DPPH自由基被样品清除的程度,从而评估抗氧化活性。

3.ABTS法(2,2'-联氮双5-苯砜酸):该方法通过ABTS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反应来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ABTS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ABTS离子自由基,通过观察样品对其的清除能力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4.FRAP法(亚铁离子还原能力):该方法基于样品对人造抗坏血酸(Fe3+)的还原能力,通过测量还原后的Fe2+离子的生成量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样品与Fe3+离子反应生成Fe2+离子,通过比色反应来测定Fe2+的含量。

5. 碘标法(Iodine value):该方法用于测定油脂、脂肪等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已知量的碘与样品中的不饱和化合物反应,在光反应下观察反应终点的颜色变化,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6. 硝酸盐法(Nitrite method):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样品经过还原反应生成亚硝酸盐,然后与DANO(N-乙基-N-(2-苯基乙基)-对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稳定的偶氮染料,通过比色测定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来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抗氧化物活性 (antioxidant activity)描述了化学物质在抑制或减少氧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抗氧化物是一类具有亲电子的分子,它们容易被氧化,从而中和自由基。

抗氧化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因为氧化损害是许多疾病和老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总结:1. DPPH法: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体外抗氧化测定方法。

含有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的溶液表现为紫色,DPPH自由基上的氢原子被抗氧化物夺取后,DPPH自由基变成无色,从而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其吸光度的降低来表示抗氧化物活性。

2. ABTS法:该法通过测定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咪唑啉硫酸铵) (ABTS)自由基的消除能力来测定抗氧化活性。

该法也是一种体外抗氧化测定方法,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从而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其吸光度的降低来表示抗氧化物活性。

3. ORAC法:ORAC(氧化还原能力值)法对不同化学物质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其原理是将抗氧化剂加入与有氧气气氛接触的荧光染料溶液中,由于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染料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减少。

为了确定不同化学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十分重要的是应该不断输入氧自由基。

4. FRAP法:铁还原能力 (FRAP) 方法测量样品对Fe3+的还原能力,其原理是将含有Fe3+的试液与抗氧化剂反应后,Fe3+被还原为Fe2+,测试Fe2+的含量即可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

5. TBARS法:该方法是用于评估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从而推断抗氧化剂的能力。

该评估方法是通过测定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来分析抗氧化剂活性。

6.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法:该方法最初是用来测定葡萄酒和咖啡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

后来发现大多数植物成分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故也用于测定植物中的酚类含量。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抗氧化活性测定是评估物质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方法,常用于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一、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2,2-二苯基-1-苦味肼)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它能采用紫色的自由基形式存在,并且在反应中会转变为无色的稳定形式。

DPPH自由基清除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添加到预先溶解的DPPH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颜色变化程度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吸光度的降低来计算其清除率,清除率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

二、FRAP法FRAP(铁还原能力)法是一种评估抗氧化物质电子给予能力的方法。

抗氧化物质能够通过给予电子来中和自由基的电子,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FRAP法通过反应产生的铁(II)络合物的吸光度变化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具体操作中,将待测物加入到铁(III)试剂(通常为铁(III)氯化物)中,待反应一定时间后,读取吸光度。

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通过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

三、TBARS法TBARS(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是一种评估脂质过氧化的方法。

脂质过氧化是一种自由基引起的反应,会导致脂质的氧化和脂质分解产生不稳定化合物。

TBARS法主要用于评估食品和药物等样品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与反应试剂(如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生成稳定的色素产物,然后测量这种产物的吸光度来评估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吸光度越高,脂质过氧化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法和TBARS法是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应用范围,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引言:抗氧化物活性测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

本文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总结。

一、化学法1.1.DPPH自由基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之一、通过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物发生反应,使DPPH自由基得以还原为无色溶液,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1.2.ABTS自由基法该方法通过生成具有特定吸光度的ABTS自由基,评估抗氧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与DPPH自由基法相比,ABTS自由基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1.3.羟自由基清除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测定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该方法适用于抗氧化物活性测定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1.4.过氧化物清除法该方法测定样品对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通过测定生成的不稳定的自由基产物的分解速率,评估抗氧化活性。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生物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二、生物法2.1.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丙二醛生成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生成量等。

2.2.DNA损伤保护能力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对DNA损伤的保护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DNA链断裂率、碱基损伤率等。

2.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法该方法测定样品中SOD的活性,评估其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抑制率、相对酶活等。

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法该方法测定样品中CAT的活性,评估其清除过氧化氢的能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催化剂浓度、酶单位等。

三、物理法3.1.相对电子自旋共振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自由基产物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强度,评估抗氧化物的活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g值、线宽等。

3.2.高温氧化法该方法利用样品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反应,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抗氧化酶是一类对抗氧化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的酶。

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过氧化物形成和脂质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测定抗氧化酶活性有助于评估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SOD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O2-)的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氧气和过氧化氢。

常见的SOD活性测定方法有:-标准醛缩法:根据SOD催化的还原反应,利用NBT(硝基蓝盐)和醛缩剂的变色反应来测定SOD活性。

-自动化测定法:利用包含其中一种还原物质和pH染料的较为稳定的底物,通过测定底物的氧化程度来确定SOD活性。

-XTT法和WST-1法:由于SOD具有还原型的性质,可以通过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的还原型琼脂糖(XTT)或水溶性四硝基噻唑盐(WST-1)的还原动力学来测定其活性。

2.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方法:CAT主要参与还原过氧化氢(H2O2),将其转化为氧和水。

常见的CAT活性测定方法有:-色素法:利用黄曲霉素作为还原剂,观察黄曲霉素的消费量来测定CAT活性。

-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中H2O2浓度的下降程度来间接测定CAT活性。

-氧化还原电极法:通过测定样品中H2O2浓度的下降速度来测定CAT活性。

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方法:POD主要参与氧气与还原型供体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过氧化物(ROO-)。

常见的POD活性测定方法有:-色谱法:利用酚类底物的氧化反应,测定产生的醌类产物的含量来测定POD活性。

-酶标法:POD催化氧化反应会形成有色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吸光度来测定POD活性。

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方法:GPx主要参与还原过氧化物,将其转化为相对稳定的醇和水。

常见的GPx活性测定方法有:-碳酸盐法:根据GPx还原底物中的碳酸盐,观察样品溶液pH值的变化来测定GPx活性。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在食品、药物、化妆品以及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抗氧化活性是指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测定方法可以评估物质的抗氧化性能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一、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DPPH自由基的紫色溶液,在受到氧化损伤时会褪色。

通过测定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步骤:1.准备0.1mM的DPPH溶液。

2.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溶解。

3.取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加入相同量的DPPH溶液。

4.静置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二、还原能力测定法还原能力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物质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通过测定还原剂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还原剂溶液。

2.取一定量的还原剂溶液,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溶液。

3.静置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还原剂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4.根据吸光度与还原剂浓度的关系,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三、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是一种综合评估样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样品的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样品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估其总抗氧化能力。

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浓度的氧自由基溶液。

2.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溶解。

3.取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加入相同量的氧自由基溶液。

4.静置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以上是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ORAC法、TEAC法等也被广泛应用。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测定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是评估化合物或材料抗氧化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已经发展出很多种测定方法。

以下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Fe2+/Fe3+还原能力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

1.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2,2-二苯基-1-苦味肼)是一种紫色的自由基,常用于评估化合物或材料的抗氧化活性。

该方法基于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物质发生反应后,颜色由紫色变为淡黄色或无色。

测定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其原理是待测样品与DPPH混合后,通过电子或氢的转移反应,DPPH自由基将被清除,溶液颜色由紫色转变为淡黄色。

根据吸光度变化可以计算出自由基清除率,进而评估抗氧化活性。

2.Fe2+/Fe3+还原能力法:该方法基于还原能力测定抗氧化物质对Fe3+离子的还原能力。

常用的试剂是FeCl3溶液和TPTZ(2,4,6-三聚吡啶甲酸)、酸性pH缓冲液。

其原理是待测样品能够还原Fe3+离子为Fe2+离子,Fe2+离子与TPTZ反应生成有颜色的络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变化,进而计算出还原能力。

较高的吸光度变化表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3.ABTS自由基清除法:ABTS(2,2'-联氨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是一种蓝绿色自由基,其浓度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有最大吸收。

该方法基于ABTS自由基清除率来评估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该方法较DPPH法和还原能力法更为灵敏。

其原理是待测样品与ABTS自由基反应后,ABTS自由基将被清除,溶液颜色由蓝绿色变为无色或浅黄色。

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自由基清除率,进而评估抗氧化活性。

除了上述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外,还有很多其它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活性的评估,如氧化还原测定法、Fenton反应法、还原剂抑制能力法等。

每一种测定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引言:氧化反应是指分子或原子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分子或原子获得电子。

由于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高度活性,能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研究抗氧化活性及其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一、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DPPH(2,2-二苯基-1-苦味肼)是一种紫色自由基,其颜色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弱。

在该方法中,将待测样品与DPPH溶液混合,通过测定混合液的吸光度变化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强的样品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使其浓度降低,从而导致吸光度的下降。

二、还原能力测定法还原能力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待测样品对还原剂的还原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铁离子、铜离子等。

在该方法中,将待测样品与还原剂混合,通过测定混合液的吸光度变化或还原剂浓度的变化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强的样品能够还原还原剂,使其浓度降低,从而导致吸光度的下降或还原剂浓度的降低。

三、氧化脂质抑制能力测定法氧化脂质抑制能力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待测样品对氧化脂质的抑制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氧化脂质包括脂肪酸、脂肪油等。

在该方法中,将待测样品与氧化脂质混合,通过测定混合液中脂质的氧化程度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强的样品能够有效抑制氧化脂质的形成。

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法超氧阴离子是一种常见的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活性。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待测样品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常用的超氧阴离子产生体系包括NBT(硝基蓝盐)-NADH(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体系、XTT(二苯基四唑盐)体系等。

在该方法中,将待测样品与超氧阴离子产生体系混合,通过测定混合液的吸光度变化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强的样品能够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使其浓度降低,从而导致吸光度的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倾向于考虑DPPH法和ORAC法)
1.FRAP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法[1]
FRAP(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方法,在低pH值的溶液中,
Fe3+-TPTz(Fe3+-三吡啶三嗪)被抗氧化剂还原成有色的Fe2+-TPTZ。

反应的结果常以Fe2+当量或标准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表示。

该法快速简便、易于操作、重复性好,但FRAP反应属于电子转移(SET)反应,因此FRAP方法不能够测定氢转移反应(HAT)起作用的物质。

而且该法实际测定的是待测生物活性物质将Fe3+还原为Fe2+的能力,因此没有抗氧化能力的生物学相关性。

2.TEAC法(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ABTS(2,2'-amino-di(2-ethyl-benzothiazoline sulphonic acid-6)ammonium salt,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与过氧化物酶和氢过氧化物在一起形成ABTS+阳离子自由基。

在抗氧化剂存在时,这种自由基混合物的光吸收值下降,下降程度取决于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测得的结果以TEAC表示,即被测抗氧化剂清除ABTS·+的能力(吸光度大小的变化)与标准抗氧化剂trolox(VE的水溶性类似物)清除ABTS·+的能力的比值。

TEAC法十分简单,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分析检测。

但是,ABTS·+并非生理自由基,缺乏生理相关性,而且与FRAP方法相似,ABTS·+与不同抗氧化剂问的氧化反应时间不同,因此,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3.DPPH法[2,3](2,2-diphenyt-l-picrylhydraz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DPPH·(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DPPH·是一种稳定的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其醇溶液呈深紫色,在517nm 处有一吸收峰。

当反应系统中存在自由基清除剂时,它可以和DPPH·的单电子配对而使517nm 处的吸收峰渐渐消退。

而且,这种颜色变浅的程度与配对电子数成化学计量关系。

因此,根据吸光度的变化可测得抗氧化剂的活性。

通过计算DPPH自由基剩余一半时所需抗氧化剂的浓度(EC50)以及时间(TEC50)反应抗氧化物的活性。

DPPH法快速、简单,仅需要一台紫外分光光度计就可以测定,但DPPH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当被测物与DPPH紫外吸收有重叠时,将会影响测定结果,比如类胡萝卜素。

此外,由于空间位阻决定反应的倾向,小分子化合物由于更易接近自由基而拥有相对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该方法线性范围也相对较窄,而且所有还原剂都能够对DPPH起作用,因此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抗氧化能力。

4.ORAC法: 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
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是测定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又称为抗氧化能力。

以Sodium Fluorescein(SF)作为荧光指示物质,以AAPH(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作为自由基来源,以抗氧化标准物质Trolox作为定量标准。

SF受到自由基攻击,在一定波长下荧光度不断衰减,采用荧光分析仪测定其荧光强度衰减变化可计算样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ORAC方法可以提供的自由基与生命现象中的自由基具有高度一致性,ORAC作用原理是一种经典的通过抑制氢转移反应过程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

ORAC法测定的是抗氧化剂抑制体系中活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
ORAC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独特的评价各种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受到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美国宇航局(NASA)及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等众多科技研究机构的认可。

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OAC)已将其批准为国际AOAC标准方法。

同时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工业领域中,作为衡量产品抗氧化能力的标准分析方法已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并成为各进出口企业实行国际标准化质量控制的依据。

ORAC法操作方法简便,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和进行常规质量控制。

主要的不足之处是所需仪器较为昂贵,而且实验对温度和荧光标记物较为敏感,增加了实验的操作难度。

5.TRAP法:总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法
TRAP(total peroxyl radical-trapping antioxidant parameter assay)方法以
ABTS(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作为显色剂,在过氧化氢引发剂AAPH(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的作用下,可定量生成ABTS 自由基,其反应混合液呈蓝色,在734nm出存在强吸收。

抗氧化物质与自由基作用后会使反应混合液颜色变浅,在734nm出的吸收度变小,利用比色法可测定自由基清除情况,评价抗氧化能力。

以维生素C作为标准参照物,可定量测定总抗氧化值,及TRAP值。

TRAP法经常用来测定血浆或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因为TRAP法用于测量非酶抗氧化物质,比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不足之处是反应终点各异,各个实验室缺乏可比性。

6.TOSC法: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法
TOSC(total oxy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的原理是,ABAP产生的自由基与KMBA(α-keto-γ-methiolbutyric acid)作用可氧化产生乙烯,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与KMBA竞争结合自由基,从而减少乙烯的产量,最后通过乙烯的减少程度来衡量抗氧化能力的强弱。

TOSC法以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优势是较全的反应机体的中抗氧化能力。

TOSC方法简便,灵敏,能够定量分析其抗氧化能力,然而它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器,也不适合高通量筛选,并且和TRAP法相似,抗氧化物质的浓度与其乙烯的抑制程度没有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因而很难对样品进行合理的比较。

7.F-C法
F-C(Folin-Ciocalteu)方法的原理是,Folin-Ciocalteu试剂中的钨钼酸可以和多酚化合物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颜色深浅跟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比色法对多酚总量进行定量,结果以五倍子酸作为标准参考物。

F—C法一直被作为一种衡量天然产物中总的酚类含量的方法,此法简单、敏感、精确,然而因为是比色法,必然受到一些物质的干扰,如糖类、抗坏血酸、有机酸等,这些物质会提高酚类的总含量。

1 杜芹芹、张旭等,人参与附子、黄连配伍的HPLC-ESI-MS研究及抗氧化活
性测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31(7):1332-1336
2 张薇,张惠展,袁勤生。

串叶松香草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
与药品。

2012,14(5):168-171
3陈树俊1,冯斌 1,刘诚等。

山西老陈醋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2012,33(1):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